小学三年级下期《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劳技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劳技课程纲要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文明路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袁喜英白丽娟吴艳语设计日期: 2012年2月适用年级:三年级学习材料: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学习内容及授课时间:整理教室(1课时)种盆花(1课时)做小标语牌(1课时)做毽子(1课时)剪纸工艺(1课时)做纸袋(1课时)择菜、洗菜(1课时)洗茶具、餐具(1课时)叠衣服(1课时)认识几种工具1课时)正确使用干电池(1课时)电风扇的使用(1课时)学查水表、电表、燃气表(1课时)养兔子(1课时)害虫防治(1课时)课程目标(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6)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7)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8)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小学三年级下期《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docx
课程名称:海燕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海燕出版社2008 年 12 月第三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授课时间: 16— 17 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授课对象:三年级 1 班和 2 班课程目标:1.学科学习目标(1)爱劳动通过劳动激发学生对动手的兴趣和感情,体验劳动的创造价值,培养学生具有质量、合作、竞争、安全、环保等现代劳动技术意识。
(2)会动手学会工具、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制作。
(3)能设计在现实环境中能运用知识和技能,积极构思,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方案。
2.学段学习目标(1)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的兴趣,知道质量、合作、环保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与他人交流技术活动的感受。
(2)能够按要求,展开设想和构思,并能用口头和草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3)会使用简单的手工具和易加工材料制作小作品。
3.本册学习目标(1)了解劳动世界 ,理解劳动意义 ,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 ,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 ,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 ,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 ,学会生活自理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6)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期《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海燕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海燕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三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授课时间:16—17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授课对象:三年级1班和2班课程目标:1.学科学习目标(1)爱劳动通过劳动激发学生对动手的兴趣和感情,体验劳动的创造价值,培养学生具有质量、合作、竞争、安全、环保等现代劳动技术意识。
(2)会动手学会工具、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制作。
(3)能设计在现实环境中能运用知识和技能,积极构思,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方案。
2.学段学习目标(1)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的兴趣,知道质量、合作、环保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与他人交流技术活动的感受。
(2)能够按要求,展开设想和构思,并能用口头和草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3)会使用简单的手工具和易加工材料制作小作品。
3.本册学习目标(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6)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
2. 通过实例展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1. 调查身边的劳动与技术应用实例。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2. 劳动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2. 演示安全操作规范。
作业:1. 列举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劳动安全注意事项。
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劳动技术。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日常劳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理床铺、衣物。
2. 扫地、拖地。
教学活动:1. 示范讲解整理床铺、衣物的方法。
2. 分组进行扫地、拖地实践操作。
作业:1. 回家后尝试独立完成整理床铺、衣物的任务。
第四章:简单的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制作简单的纸质手工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剪刀、胶水的使用方法。
2. 示范制作纸质手工作品。
作业:1.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尝试制作纸质手工作品。
第五章:植物种植与养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种植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种植的步骤。
2. 植物的养护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植物种植的步骤。
2. 示范植物的养护方法。
作业:1. 选择一种适合在家养的植物,按照所学方法进行种植和养护。
第六章:环保意识与回收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2024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2篇)
2024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责任心。
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向学生介绍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小型劳动活动,如整理教室、清理校园等。
-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 基本的劳动技能- 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洗衣、做饭、缝补等。
-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技能,如在家中帮助家人做家务等。
- 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园艺技术- 向学生介绍园艺技术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种植和养护等。
- 组织学生参与园艺活动,如种植花草、养护果树等。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感。
4. 手工制作- 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如折纸、剪纸等。
- 组织学生制作一些小型手工作品,如盆景、风车等。
-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介绍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向学生讲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小型劳动活动,如整理教室、清理校园等。
2.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 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洗衣、做饭、缝补等。
-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技能,如在家中帮助家人做家务等。
3. 第三课时:园艺技术- 向学生介绍园艺技术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种植和养护等。
- 组织学生参与园艺活动,如种植花草、养护果树等。
4. 第四课时:手工制作- 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如折纸、剪纸等。
- 组织学生制作一些小型手工作品,如盆景、风车等。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情况。
2. 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运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程度。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展示法:展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4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3. 展示:展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介绍。
动手操作的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演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4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2. 演示:演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注意安全。
4. 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操作过程。
第三章: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美学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美学特征。
审美观念的培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美学特征。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劳动与技术作品的美感。
3.4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作品的美感。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美学特征。
3. 观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劳动与技术作品的美感。
4. 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美感的劳动与技术作品。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介绍。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第一章: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含义。
劳动与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经验。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清洁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及其重要性。
如何整理和打扫教室。
2.3 教学活动: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第三章:探索技术的世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技术带给生活的便捷。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什么是技术,技术的发展历程。
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概念和发展。
举例说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技术的认识和看法。
第四章: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操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并示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
第五章:制作简单的电脑绘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绘制简单图形的技巧。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5.2 教学内容:使用电脑绘画软件的基本方法。
如何绘制简单的图形和图案。
5.3 教学活动:讲解并示范使用电脑绘画软件的基本方法。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图形。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二节“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劳动工具的分类和特点,学习使用扫帚、拖把等简单劳动工具进行房间清洁,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工具的分类和特点,知道不同劳动工具的使用场合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劳动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不同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房间清洁任务。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室空间、扫帚、拖把、清洁剂等。
学具:劳动记录本、小组合作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杂乱无章的教室,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如何整理教室。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劳动工具的分类和特点,以及不同劳动工具的使用场合和正确使用方法。
重点强调扫帚、拖把等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技巧。
3. 小组合作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清洁。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劳动工具使用方法和技巧,合作完成清洁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清洁任务,如清洁自己的座位周围。
教师检查学生的清洁效果,给予评价和指导。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教室清洁计划,包括清洁工具的选择、清洁方法和步骤。
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实践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劳动工具的分类和特点扫帚:用于清理地面灰尘和垃圾拖把:用于拖地,清除地面的污渍正确的清洁方法和技巧扫帚使用方法:握住扫帚柄,用力向下扫,将垃圾扫入垃圾桶拖把使用方法:将拖把湿润,均匀涂抹清洁剂,拖动拖把,将污渍拖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房间清洁计划答案:1. 选择合适的劳动工具,如扫帚、拖把、清洁剂等。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含义。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劳动场景,引发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思考。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解释劳动与技术的含义,并强调其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分享劳动与技术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等。
2.1 学习目标:2.2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经历,引发他们对良好劳动习惯的思考。
讲解良好劳动习惯的定义:解释良好劳动习惯的含义,并强调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分享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技巧,如制定计划、养成规律的劳动习惯等。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培养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
3.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基本家庭劳动技能的介绍和指导。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对家庭劳动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家庭劳动技能的兴趣。
讲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劳动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示范和指导基本家庭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第四章:学校劳动技能培养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劳动技能。
4.2 教学内容:学校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基本学校劳动技能的介绍和指导。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对学校劳动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学校劳动技能的兴趣。
讲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强调学校劳动对学习环境维护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示范和指导基本学校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学校劳动技能,如打扫教室、整理书籍、维护校园环境等。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单元:我是小厨师教学内容:学习使用厨房工具,了解简单的烹饪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菜品。
2. 第六单元:环保小卫士教学内容:学习环保知识,了解垃圾分类,学会制作环保小制作,提高环保意识。
3. 第七单元:变废为宝教学内容: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第八单元:手工制作教学内容: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第九单元:快乐种植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种植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照顾植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劳动与技术。
2.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作品,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习惯、创新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2. 教具:厨房工具、环保材料、废旧物品、手工制作材料、植物种子等。
3.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等。
4. 参考资料:关于劳动与技术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三下册劳动课程纲要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课程
内容
一、神奇造型大家创
1.多变的气球(1课时)
2.巧叠餐巾(1课时)
3.巧妙的铁艺制作(1课时)
北门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课程纲要科目名称小学劳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适用年级三年级上册设计教师三年级全体劳动教师需要课时12课时左右编制时间20133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是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评价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种。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
评价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还可请家长参与评价。
评价方法可以灵活多样,采用作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班内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审议
意见
北门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
小学劳动
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
适用年级
三年级上册
设计教师
三年级全体劳动教师
需要课时
12课时左右
编制时间
2013.3
教材
分析
(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是—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与技术课,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下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三下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清洁、分类等。
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使用简单的工具、设备等。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第一节: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介绍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2.2 第二节:基本的劳动技能教授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清洁、分类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2.3 第三节:运用技术解决问题教授学生使用简单的工具、设备等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与技术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2 成果性评价:通过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 第二周:基本的劳动技能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清洁、分类等。
5.3 第三周: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设备等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最新小学三年级下期《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海燕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海燕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三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授课时间:16—17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授课对象:三年级1班和2班课程目标:1.学科学习目标(1)爱劳动通过劳动激发学生对动手的兴趣和感情,体验劳动的创造价值,培养学生具有质量、合作、竞争、安全、环保等现代劳动技术意识。
(2)会动手学会工具、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制作。
(3)能设计在现实环境中能运用知识和技能,积极构思,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方案。
2.学段学习目标(1)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的兴趣,知道质量、合作、环保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与他人交流技术活动的感受。
(2)能够按要求,展开设想和构思,并能用口头和草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3)会使用简单的手工具和易加工材料制作小作品。
3.本册学习目标(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6)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1.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定义。
分析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探讨劳动与技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看劳动与技术的实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总结并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1 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劳动与技术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练习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2.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劳动与技术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场景和作用。
教师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并进行讲解。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第三章: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学意识3.1 学习目的:让学生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学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中的美学原理和法则。
分析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创作具有美学价值的技术作品。
3.3 教学活动:欣赏和分析劳动与技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学原理和法则。
教师展示创作技术作品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教师指导并评价。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4.1 学习目的:让学生培养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分析劳动与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创新实践。
4.3 教学活动:观看劳动与技术创新的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创新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总结并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5.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介绍劳动与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我们的双手2. 美丽的编织3. 有趣的木工4. 纸艺天地5. 瓶瓶罐罐变变变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我们的双手:认识手的功能,学会保护双手,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双手特点。
2. 美丽的编织:学习编织技巧,完成简单的小作品。
3. 有趣的木工:认识木工工具,学习基本木工技能,制作简单的木工作品。
4. 纸艺天地:学习折纸、剪纸、粘贴等技巧,创作有趣的纸艺作品。
5. 瓶瓶罐罐变变变:利用废旧瓶瓶罐罐进行创意制作,变废为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木工技能、纸艺技巧、瓶瓶罐罐创意制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示范作品、教学课件、木工工具、编织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废旧瓶瓶罐罐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木工工具、编织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废旧瓶瓶罐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劳动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双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了解我们的双手:讲解手的功能,学会保护双手。
(2)美丽的编织:教授编织技巧,学生动手实践。
(3)有趣的木工:介绍木工工具,学习基本木工技能。
(4)纸艺天地:学习折纸、剪纸、粘贴等技巧。
(5)瓶瓶罐罐变变变:利用废旧瓶瓶罐罐进行创意制作。
3. 例题讲解(1)编织:示范编织一个简单的手链。
(2)木工:示范制作一个小木船。
(3)纸艺:示范折一个纸飞机。
(4)瓶瓶罐罐创意制作:示范制作一个花瓶。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动手实践,完成相应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了解我们的双手2. 美丽的编织3. 有趣的木工4. 纸艺天地5. 瓶瓶罐罐变变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编织一个简单的手链。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下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2. 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习如何折衣服和叠被子。
3. 学习扫地和拖地的正确方法。
4. 学习如何摆放桌椅和整理学习用品。
5. 学习如何清洁个人卫生和保持衣物整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衣物等。
2.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正确的劳动方法和技巧。
3. 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整理书包的方法和技巧,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练习。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学习折衣服、叠被子和扫地、拖地的正确方法。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劳动技能,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课堂小结: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的劳动技能。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2. 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厨房工具,如刀具、锅具等。
2. 学习基本的烹饪技能,如煮、炒、炖等。
3. 学习如何清洁厨房和整理烹饪用具。
4. 学习制作简单的家常菜和点心。
5. 学习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食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独立的品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打扫卫生1. 学习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的打扫卫生技能。
2. 培养学生自觉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
第二课时:学习整理物品1. 学习整理书桌、衣柜、书包等物品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第三课时:学习烹饪简单食物1. 学习制作简单的早餐,如煎鸡蛋、煮面条等。
2. 培养学生独立烹饪食物的能力,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学习缝补衣物1. 学习基本的缝补技能,如缝补破损的衣物。
2. 培养学生自理衣物的能力,减少浪费。
第五课时:学习种植植物1. 学习基本的种植技能,如播种、浇水、施肥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鼓励积极正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打扫卫生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2. 整理物品的收纳工具,如抽屉分隔器、挂钩等。
3. 烹饪工具,如煎锅、煮锅等。
4. 缝补衣物所需的针线、布料等。
5. 种植植物的种子、花盆、土壤等。
六、第六课时: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1. 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编织等。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七、第七课时:学习环保知识1. 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生活习惯。
八、第八课时:学习交通安全知识1. 学习交通规则、安全标志等交通安全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海燕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海燕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三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
授课时间:16—17课时
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
授课对象:三年级1班和2班
课程目标:
1.学科学习目标
(1)爱劳动
通过劳动激发学生对动手的兴趣和感情,体验劳动的创造价值,培养学生具有质量、合作、竞争、安全、环保等现代劳动技术意识。
(2)会动手
学会工具、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制作。
(3)能设计
在现实环境中能运用知识和技能,积极构思,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方案。
2.学段学习目标
(1)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的兴趣,知道质量、合作、
环保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与他人交流技术活动的感受。
(2)能够按要求,展开设想和构思,并能用口头和草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3)会使用简单的手工具和易加工材料制作小作品。
3.本册学习目标
(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6)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7)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8)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9)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一)资源开发
1.学材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
只有真正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材资源和学生基础和兴趣点紧密结合才能使得教学务实高效。
我们需要深入钻研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筛选、增减、整合,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教学挂图、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网络、演示会、观摩会、报告会等资料,古今中外、林林总总都可以是课程的资源。
2.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拟操作、展示分享,补充质疑、必要点拨、拓展延伸的形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手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
1.教师方面: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和观摩课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3)不断加强学科性学习以及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4)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法,新路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技能。
(5)认真备课、写教案、研究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6)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
(7)力求体现以下几点教学原则:
①注重基础原则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②体现综合原则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
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
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③讲究科学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④注重实效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
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
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2.学生方面:
(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尊敬老师的辛勤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与技术操作任务。
(3)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维准确,大胆发言,不懂的知识和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好上课所必须的材料,课后,把上课的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中,懂得知识的回归生活。
(5)积极参加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动脑、动口和创造能力。
(6)建立学习型组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广泛交流,加强研究,相互补充,形成一种活泼、主动、向上的学习新风尚。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由平时积分情况和期末考试情况两项构成。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积分情况评价是对学生平时课上及考试纪律,课堂自学、合作、交流、展示及课下拓展延伸活动等诸多方面表现的量化评价。
该评价均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家长等多元多维给予形成性评价,最后折合成平时积分,积分满分为40分。
预设实施以下评价标准:
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是否”方面进行评价:
(1)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把教学目标设定在了解常识、把握规律、熟悉技能、养成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范围之内。
(2)教学内容是否适当。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②符合学生的需要;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④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帮助。
(3)师生关系是否平等。
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表现为:①少指导、说教,多交流、沟通;②彼此尊重、以诚相待、相互理解;③每个人机会均等,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4)活动安排是否合理。
衡量活动设计、安排的合理性的标准包括:①活动设计有针对性、创新性、形式多样;②活动实施规范、灵活变通、围绕主题;③团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支持与挑战相结合;
④活动适量、适度、收放自如;⑤每位成员(包括教师)积极参与、充分投入。
(5)立足于教师角度的评价包括:①教师个人对活动内容能否积极参与、感情投入,并做到适度的自我开放;②对学生态度是否真诚;③对每一个学生能否做到尊重、关注。
④对学生能否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维目标协调落实和终身和谐发展并重。
(6)立足于学生角度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能否充分地参与并获得关注与尊重。
(7)从课堂气氛的角度评价:整个课堂气氛是否宽松、活跃、融洽。
2.测试考试情况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期末试卷答题得分满分55分、卷面得分5分,积分满分为60分。
结果处理:
本期期末评价学生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其中期末试卷答题得分满分55分、卷面得分5分,平时积分占40分)。
期末学生最终成绩可按照上级要求量化成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几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