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训”的高职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作者:彭伟池来源:《老区建设》2017年第02期[提要]实践育人工作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重要补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近年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通过设计各种形式,具有创意和切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对实践育人这种新的模式进行探索,拓宽了实践育人的平台,丰富了实践育人的形式与内容。

[关键詞]新形势;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作者简介]彭伟池(1970—),男,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

(广东广州 510925)[基金项目]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社会服务与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提升研究”(NYSZ2016001);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课题“大手牵小手,共筑成长梦——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NYSK 201500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2012年5月起,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与从化区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共筑成长梦”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大学的师资,小学场地,大手牵小手,结对共建,共同成长,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实践育人的意义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要坚持主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化,助力当地社会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素质教育作为突破点,将学生活动的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在校大学生通过发挥个人兴趣专长和专业技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从而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生活,体验社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其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应改革办学模式,探索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主体;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与产业经济相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提供机会和途径,有利于创新思想的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本质属性是校企合作教育的创新,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需求必然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特别需要一支具备高超技能、良好理论和技术知识素养的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现状,要贴近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需求。

积极鼓励校企协同育人,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高职教育模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的明确任务,是职业院校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关键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满足社会对专业衔接与人才需求的要求。

本文将从国内外实践教学经验的借鉴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内外实践教学经验的借鉴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国内外广泛推广。

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

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将实习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受实际工作经验的训练。

而美国的职业学院则提供了各种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和职业实践项目。

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训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产学合作实践教学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边界,将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工作环境。

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校企合作项目等,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师的角色转变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理解实践经验的背后原理。

(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结语实践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 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 。 内容上保证 从 “ 四位 一 体 ” 实 践 教 学模 式 的实 施 。 的 3 突 破 了传 统 教 学 方 法 、 学 手 段 的束 缚 , 分 利 用 实 训 设 备 、 器 , . 教 充 仪 采取 了模拟教学法 、 问题 探究教学法 、 小组合作教学法 , 从方法上保证“四 位 一 体 ” 实 践 教 学 模式 的 实施 。 的 四、 四位一体 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 1 优 化 人才 知 识结 构 。通 过 课 程 综 合 化 , 证 了 必 备 的理 论 基 础 、 . 保 强 化 了专业骨架 , 免了一些知识点在许 多课程 中重复, 避 省去 了部分不须掌 握的冗余知识 , 出大 量的教学时间 , 实践性 教学环节和技能训练提供 腾 为 了时 间 , 为 专业 知 识 的拓 展 提 供 了 可 能 。 也 2 .职业 素质更加全面 。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 在强调 团结协 作 和 爱 岗 敬业 的今 天 显 得 尤 其 重要 。 代 企业 对 人 才 的要 求 除 了要 具 备 宽 现 泛专业知识以适应 岗位群的需要外, 还要求具有较 高的职业素养 。在强调
综 合效 应 。 3 .实 训 场 地 职 业 化 。 照 现 代 职 业 教育 观 的理 念 和 职 业 能 力 的 需 求 , 按
构建与企业生产 实际要求相符的职场化 实践教学体系 。 内实训装置的建设采取以真 校 实生产装置 为主 , 关仿真软件系 统为辅的组合形式 , 实训中心建成小 相 将 型化 的车间 , 营造生产环境 , 将学生 的技能训练置于准生产实 际的环境 中, 实现校 内实训装置的职业化和工厂生产场景的再现。 4 .素质培养全程 化。 就是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起来, 面推进 全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改革,高校实践育人模式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实践育人是指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校实践育人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实践育人模式主要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

实习实训是高校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一种必要环节,通过参与各类实际工作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是指高校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等方式,了解社会现状,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素养。

创新创业则是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进行培养,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科技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当前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实践育人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不够紧密,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

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面临着资源匮乏、指导不足等困难。

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构建和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我们需要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路。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选择空间。

要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交叉能力。

要注重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阂,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

在构建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新理念基础上,我们还需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和措施,推动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要加强实践育人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实践育人体系,明确实践育人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实践育人计划和政策,确保实践育人活动的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向。

首先,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创新正在逐渐丰富和拓展。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多集中在实验室操作和实习实训上,让学生通过重复性的实际操作来掌握专业技能。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远程实验、数字化实习等。

这些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拓宽了他们的实践空间,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然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有些高职院校无法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这导致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全面的实践需求。

其次,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的动力,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方法上。

这使得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无法与时俱进。

此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也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持保留态度,认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方面采取一些策略与措施。

首先,加大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科技设备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和条件。

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对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实践教学的社会认可度。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高校能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贴合就业市场需求。

总结来说,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作者:周淑敏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5期摘要: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发展,实践育人已成为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究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育人模式,即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拓深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实践育人能力、健全实践育人保障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关键词: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70-02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1]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育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将成为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1]因此探究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育人模式,即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拓深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实践育人能力、健全实践育人保障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所谓实践育人,是指学生通过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集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促进他们拥有高尚品格、爱国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研究摘要新形势下,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实践育人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的好坏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构建途径新形势下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①实践育人作为常规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并且已经成为学生在校期间踏入社会、检验自身的一个重要的机会和试金石。

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实践育人环节开展的好坏,能否真正做到调动学生,能否真正起到育人作用,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和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所谓实践育人模式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

”②实践育人模式是当今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在培养的过程和环节里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甚至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实践育人的主要内容以开展各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它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呼应,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理论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2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2.1 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融入到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之中实践育人体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特色的体现,在育人环节里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培
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介
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实践
机会,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互利共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
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
提供实践机会。

在这些基地中,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二是开展企业导师制度。

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学业
指导和实践培训。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专业要求,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四是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校企合作项目,比如科研
合作、技术转移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的科研工作,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
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
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不断优化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效果,为社会培
养更多更好的高职人才。

浅析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新模式

浅析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新模式

浅析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新模式【摘要】随着高职规模的扩大,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日益凸显,高职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

如何有效的加强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了很多探索和尝试。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和探讨引入时时有效的积分银行的实践育人模式,用学生更喜欢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职;实践育人;积分近些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及在校生人数更是逐年攀升。

根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面看来,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比上年增加34所,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5813人。

虽然本科和高职都属于国家的高等教育范畴,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国家教育资源倾向于强校、名校、本科院校的实情以及招生方式和生源的影响,还是发现了高职无论师资、学生和本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和差别。

所以,如何客观、合理、有针对性的在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好高职学生,成为了各大高校乃至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

1.高职学生的特点随着高职的扩招和高考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高职接受教育,逐渐弱化了对学生的文化成绩的考核。

原来那些传统意义上“不喜欢读书”的学生进入了高职。

这些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偏低,随着高校人数的全面扩招,高考对于学生们来讲也早已经没有了十几年前“万里挑一”、的感觉,而很多高职院校,只要考生的分数达到专科提档线就可以被录取,招生的多样化,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容易进入高职学习,所以其文化基础的差距可想而知。

②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不少学生在顺利进入高校之后都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加之教学方式的转变,造成了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差,受外界影响较大,总是不能安心认真学习。

或者由于自身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等诸多因素,造成了在接受知识的速度上比其他同学稍慢,而课下也缺乏中学学习期间认真钻研、不学会不罢休的“倔”劲儿,所以这也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

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

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

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实践育人既是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结合大连外国语大学实际,对实践育人的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讨,高校可以通过丰富和健全实践育人模式推进实践育人深入有效地开展。

标签:实践育人;模式;途径国家七部委于2012年年初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因此,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的方案,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实践育人的内涵与特征实践育人,既是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实践育人环节,这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1〕实践育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实践性,实践教育需要大学生亲身体验,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的实践中获得成长;第二,主体性,即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教育的关键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成长成才;第三,综合性,即立足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开放性,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殊发展需要,学生的成长教育不是单一的、机械的,而是多元开放的,随着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实践教育活动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可以满足广大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实现人的社会化。

通过广泛与世界接触,广大青年学生能够从相对封闭的自我世界走向更加开放广阔的社会生活。

〔2〕新形势下实践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概述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和特点,探讨了实施方法和评估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对实践育人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利用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概述、特点、实施方法、效果评估、问题与挑战、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特点、实施方法、效果评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拥有一种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实践育人模式将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内涵和特点,从而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有效的育人指导和实施方向。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标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实践育人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增强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概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和实践活动,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强调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在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挑战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社会对高端技术人才和职业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传统本科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欠缺。

其次,高校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能力。

随着新技术和新学科的迅速发展,高校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掌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从而有效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然而,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惯性,转变教育理念和体制机制需要面临挑战。

其次,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平台相对薄弱,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

二、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一些高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高校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与企业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提前进行实习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其次,高校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与拓展。

通过建设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提供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高校还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启示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高校应注重与产业界的合作与沟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

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实践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等,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另外,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创设各种创新和创业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创业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培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才能等。

在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这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项目、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等方式实现。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践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场的要求。

除了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的合作。

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实践教育是指以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的教育形式。

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积极推进实践教育的开展。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高校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育计划,包括实习、实训、科研和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了解相关工作和职业的真实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应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践教育中,教师和指导员的作用至关重要。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高校还应与企业、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育的评估与反馈。

实践教育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和反馈来验证和改进。

高校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师生互评和企业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评估和反馈,高校可以了解实践教育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高校应注重实践教育的培养环境和氛围。

高校可以建立实践教育中心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适当的实践教育条件和设备。

高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教育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营造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和氛围,高校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作者:胡晓娟来源:《人间》2016年第31期摘要: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实践育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需要精心组织,创新培养模式,科学设计路径,推进内涵建设,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710;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59-02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实践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展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已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学生巩固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为此,笔者在2016年立项主持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力求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领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一、创新实践育人基本理念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了系列有关加强实践育人文件,对实践育人的重要性、统筹工作、组织领导等提出要求,就高职教育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见。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重在让大学生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以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此,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遵循认知规律、教育教学和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实践教学应该是与专业相关的学科,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该能够获得技能、应用和实践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其次,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

高校应该开设相关实验室和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最后,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该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培育“内外兼备、知行合一、德艺双馨”的职校工匠实践探索

培育“内外兼备、知行合一、德艺双馨”的职校工匠实践探索

培育“内外兼备、知行合一、德艺双馨”的职校工匠实践探索【摘要】学生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更是学校始终思考的重点问题。

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

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通过“立足技能大赛,培养工匠技艺”、“基于课堂讲授,传播工匠精神”、“支持社团活动,训练工匠行为”、“打造校园雕像,树立工匠典范”、“举办征文活动,内化工匠信念”等路径,培养“内外兼备、知行合一、德艺双馨”的职校工匠。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职校工匠【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90-02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作为浮躁社会的一股清流,“工匠精神”不仅成为政府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且迅速成为大街小巷的热议话题。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所五年制高职校,学校积极探索如何培育“内外兼备,知行合一,德艺双馨”的职校工匠。

一、工匠与工匠精神“工匠”一词,“工”作“精”、“巧”之解,“匠”乃技艺。

换言之,只有具有精巧的技艺才可称之为“工匠”。

我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谓,其中的“工”就是指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产生无数令世界瞩目的手工业,如陶瓷、刺绣、造纸等,陶瓷(china)更是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大量的能工巧匠应运而生,如墨子、鲁班、蔡伦和毕升等,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个中华民族。

通过剖析这些能工巧匠,我们发现他们身上具有很多共同点,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要旨有两点:首先,认可劳动神圣,这是工匠精神的基石;其次,执着专著、精益求精、心无旁骛。

工匠精神是优秀工匠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优秀工匠还需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巧技艺。

同样具有工匠精神的也并非都是工匠,士农工商无一不需要这种精神,为官者需要精益求精,田间劳作者也需要执着专注,经商者更需要认可劳动光荣。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美好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美好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美好模式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将此任务作为头等大事。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全国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育人模式。

在新时代大环境下,美好模式脱颖而出,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途径。

标签: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美好模式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是美好公益基金会旗下一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爱心、奉献、互助、共享”核心价值观,追求“爱心奉献,健康快乐,学习实践,创造价值,点燃他人,让心灵更美好”,全校师生立志做到“爱学习,勤劳动,孝父母,敬老师,帮同学,助同事,促进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美好模式。

(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亚视校园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1.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校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年度、学期、月度、周例会及其他各类会议上带头学习并在行为规范上积极践行。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网络、进学生社区“五进”工作。

2.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力邀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来校宣讲,获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丛书數万册,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和主题班会上深入学习,为实践育人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

3.学校每月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学校领导在国旗下带头学习价值观,并结合学校各项工作和学生所关心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对全体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3期总第216期林区教学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No.32015General No.216doi :10.3969/j.issn.1008-6714.2015.03.007“内外兼训”的高职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 云(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摘 要:实践育人的本质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统一性。

鉴于此,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分析高职实践育人的必要性基础上,构建了“内外兼训”实践育人模式,并从顶层设计“内外兼训”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行专业导师制提高学生的一技之长、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专业实践和技能竞赛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校企联动提升学生岗位的职业能力等方面,论述实践育人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内外兼训;高职;实践育人;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5)03-0014-03收稿日期:2014-12-31作者简介:文云(1977—),男,甘肃庆阳人,副教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教育部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结合不同产业岗位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构建实践育人模式,找准实践育人途径,提高育人成效,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实践育人的必要性实践育人的本质就是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将接受理论教育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种能力是多样化的,包括实践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团结合作的能力、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等[1]。

国家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高职教育要“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所谓人的发展性,是指人持续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岗位的特性,即可持续发展性;复合性,是相对于专业性而言的,是指人的知识、能力、思维的交叉融合性;创新性是指人所具有的灵活、开放、好奇、冒险的个性,表现为提出新思想、创造新事物、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素质[2]。

从人才定位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实践育人的本质则是通过实践教育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将实践育人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内外兼训”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实践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以学生综合能力考评为激励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了“内外兼训”的实践育人模式,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见下图)。

“内外兼训”是指通过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内实践以“导师制”“素质拓展训练”“专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为主,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外实践以“社会实践”“岗位认知”“顶岗实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内外兼训,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发展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内外兼训”实践育人的途径1.顶层设计“内外兼训”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育人激励机制。

从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入手,更新实践内容,优化实践体系,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构建“内外兼训”的实践育人模式。

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素质拓展训练、军事训练、专业实践、顶岗实习列入必修项目;将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列入学生综合考评;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角度,设置“专业导师制”,发挥导师“导学”“导能”和“导业”的功能。

2.推行“专业导师制”,提高学生的一技之长针对目前多数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角色定位不准,就业前景迷茫等问题,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类专业推行专业导师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选取专业领域造诣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教师为导师,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3]。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导师承担的技术服务和社—41—会服务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导师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获得一技之长。

学院推行“专业导师制”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自愿参加“专业导师制”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就业方面收获颇丰。

全院97名教师承担着24个团队、1089人的专业导师任务,三年中,专业导师指导的学生有140余人次获得30余项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奖项。

如:以徐丽颖老师为导师指导的2012级电子商务专业5名学生组建的“火狼团队”和以罗卓老师为导师指导的2012级电子商务专业4名学生组建的“一日千里”团队,分别建立的“林购网,同城O2O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和“清扬驰骋户外运动俱乐部门户”获得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应用大赛全国二等奖;由沈晓燕老师为导师指导的2011级旅游专业学生李会洲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三等奖及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个人优秀奖。

3.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锻炼坚强品质,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竞争理念。

而且在活动中通过交往和沟通,能够加强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合作。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林业类专业开设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设置户外极限运动、团队游戏、竞技游戏、心理游戏等种种特殊的情景,如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受、觉悟、交流、分享、提升并产生迁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潜能激发与挫折应对、团队意识与人际沟通、社会适应与职业素质提升等综合能力[4]。

通过素质训练,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了学生职业岗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诚信、相互关爱和相互信任等优秀品质等,使学院林业类专业学生在就业后,其较强的综合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开展社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坚定信仰、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目前学院有爱心行动社、大学生艺术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清露文学社、花卉协会、测绘协会等各种协会(团体)10个,利用支农支教、社会调查、抗洪救灾、普法宣传等形式,诠释着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

这些协会每年举行上百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学院的“爱心行动社”2009年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甘肃省大学生联合会评为“甘肃省优秀学生社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2010年被共青团省委评为“省级优秀团队”;2013年,爱心行动社抗震救灾、抗洪救灾实践团积极参加甘肃岷县地震灾区和天水洪灾现场的救援活动,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得到了甘肃省公益救灾联盟、壹基金等组织的高度赞扬。

5.以专业实践及技能竞赛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目前,高职院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达到1:1,在修完实习实训课的基础上,采取技能比赛的方式,融学习于兴趣和比赛之中,调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积极性,以比赛促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专业及专业群,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实习实训课程技能竞赛,学生参与率高,覆盖面广,效果良好。

近年来,学院开展了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等类型的竞赛项目。

以大学生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废旧物品设计大赛、配乐诗朗诵竞赛、党史知识竞赛、书法摄影作品展等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森林资源调查竞赛、园林设计竞赛、植物识别与标本制作竞赛、测绘技能大比武、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技能大赛等技能性较强的专业技能竞—51—2015年第3期总第216期林区教学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No.32015General No.216doi:10.3969/j.issn.1008-6714.2015.03.008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食品微生物检测课程建设与改革陈淑范,边亚娟,林宇红,张玲,李木子(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25)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走上职业岗位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食品微生物检测》课程组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探索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为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岗位;职业标准;能力目标;高技能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5)03-0016-02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要与经济社会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收稿日期:2015-01-15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食品加工专业分类实践教学标准研究”(JGZ201202429)作者简介:陈淑范(1963—),女,黑龙江依安人,副教授,从事微生物学研究。

对接”。

遵循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为了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正在积极深入地进行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改革。

食品微生物检测课程组探索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修改课程教学大纲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

一、修改课程名称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名称应该与课程的内容相符合。

课程的名称应该是:名词+动词。

例如,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名称改为食品微生赛活动,既加强了专业技能训练,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技能、实践技能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