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答案 ——完整版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样卷及学习要点答案归纳超强总结
(完整版)⾼等教育⼼理学样卷及学习要点答案归纳超强总结⼀、解释概念(每⼩题3分,共15分)1.创造性(229)答:创造性是指个体根据⼀定的⽬的任务,运⽤⼀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产⽣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理过程。
创造性具有以下特点:1.新颖性。
2.独特性3.有社会价值或个⼈价值2.陈述性知识(164)答: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能被⼈⽤语⾔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3.个别差异(422)答:个别差异是指⼈的⼼⾥的个体差异,他是⼀个⼈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的⼼理特点。
简⽽⾔之,个别差异就是个体⼼⾥的差别性。
4.⼼理冲突(291)答:⼜称⼼理失衡,属于轻微的⼼理异常。
通常不存在⼼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个保留⼀个,⼜不能把两者在较⾼的层⾯上整合起来,因⽽产⽣的⼀种⽭盾的⼼理状态。
5.激励(343)答:激励,⼀般指⼀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标时的意愿程度。
它含有引起需要、激发动机、⿎励⾏为、形成动⼒的意义。
通俗理解,极⼒就是调动主体⾏为积极性的过程。
⼆、判断正误(每⼩题3分,共15分)1.学习就是知识的获得。
(╳)(117)答:狭义学习--特指⼈类学习,局限于知识、技能领域。
⼴义学习--个体在⽣活中由于经验⽽产⽣的⾏为或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
2.⼈的抱负⽔平的⾼低决定着成就动机的强弱。
(╳)(355?)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成正⽐关系。
(╳)(350)答:动机强度与⼯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种线性关系,⽽是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4.智⼒⽔平⾼的⼈创造⼒的⽔平也⾼。
(╳)(231)答:⼀般来说,创造性和智⼒之间是⼀种相对独⽴、在⼀定条件下⼜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新编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新编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高”与“专”(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5、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一、名词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3.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
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 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岀:“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断。
5. 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 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7.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
接受学习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 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岀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9. 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即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
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整理- 缩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重点掌握的题目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P25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着。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
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从。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1)教师基本要求,2)性质和任务,3)服务对象和宗旨。
)3、教学风格P28是指在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P31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含两个成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个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
5、教学效能感P31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P87- P89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P103是指在一种情景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景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它是一种普遍现象。
8、问题解决P173将问题解决定义为: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它存在三个过程: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问题解决有两个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9、自我意识P225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0、心理健康教育-P277补充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题纲(答案)
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2、心理发展个体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的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益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心理发展贯穿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心理发展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动态性与不均衡型、普遍性与差异性、关键期与不可逆性3、挫折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1)挫折理论的基本思想:心理学认为,挫折一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目标。
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那么就会产生以下三种情况:1)改变行为,绕过阻碍,达到目的;2)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以改变目标,从而改变行为的方向;3)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产生挫折感。
⑵挫折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主观原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⑶挫折反应的个体差异:1)个体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越高,挫折感越强;2)个体的挫折容忍力——对挫折的容忍力越高,挫折感越小;3)个体对挫折的经验——挫折经验越多,挫折感可能越小。
⑷挫折后的行为表现:——攻击行为(包括直接攻击与转向攻击);——倒退行为(包括盲目轻信、固执、逆反等);——妥协行为(包括自我安慰、自我整饰、推诿等);——升华(将痛苦、愤怒等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努力上进的积极情绪);——补偿(某目标受阻,则放弃之,以另一目标的成功加以补偿);——改变(发现目标难以实现,主动降低目标和抱负水平,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
(5)应付挫折的方法:改变情境、精神宣泄、接受心理辅导与咨询4、成就动机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是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完整版)
1高等教育的特点。
答:1在教育任务上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少年3在社会职能上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在培养方式上高等教育需要在传授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3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例访谈法:访谈法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目的,通过与研究对象就一些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4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章1什么是个别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答: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
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个别差异的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环境是人的个别差异形成的外部原因。
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怎样因材施教?答:因材施教:1气质差异与学习2性格差异与学习3能力差异与学习3什么是嫉妒心理?嫉妒心里应该怎样调试?答: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
客服嫉妒心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正确评价自己2 转移注意3正确比较4提高修养5降低预期。
第三章1论述教师教色的多样化?答:1知识的传授者2学习的指导者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4榜样和价值导向者5家长代理人6心理调节者7科学研究者2简诉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答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答:1了解学生的能力2教学能力(包含教学组织.认知.操作.监控.反思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获取新知的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答:1认识心理方面(1教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2教师的想象要丰富.合理.新颖3教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新颖而持久4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5教师的注意要稳定且灵活)2情感心理方面(1教师要具有积极情感2教师要有移情能力3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3人格方面4意志方面5自我意识方面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答: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辨析题答题要点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及参考题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次解释和简答题:1、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实验救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就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它可分心理过程、心理志昂泰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2、用图示说明人的心里活动系统:心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理心里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现个性心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里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象3、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
即对心里事实用科学预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
心理学的描述不仅借助于语言文字,而且借助于数字、公式、图示等。
二、解释。
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三、预测。
根据现有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控制.研究心理学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人的心理,使之有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五、提升。
研究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或直接利用心理学基础研究所发现的理论,提出改善生活品质的建议。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理论的任务;二、利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教育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它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它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它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4)它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里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德育心理、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书题: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填空题1.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4.“高原现象”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停时停顿或者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
(名词解释)5.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二、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教师在从教一年后,开始关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等。
这一阶段的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A )。
A.任务关注阶段 B.自我关注阶段 C.发展关注阶段 D.生存关注阶段2.教师对职业生涯中的外在需求的表现是(A )A.外生涯发展目标B.内生涯发展目标C.教学效能D.高原现象3.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是(B)A.教学效能B.内生涯发展目标C.外生涯发展目标D.高原现象三、名词解释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
(如何实现?)影响的关键是教师的主观因素。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第三章)高原现象: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是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
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四、判断分析题1、专家型教师就是有教学专长的教师。
答:错。
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就在工作年限上。
答:错。
(1)与新手比较,专家型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2)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在对问题的表征认识上有本质的区别,专家对问题的表征认识更深入,更接近本质;(3)专家型教师低熟悉的教学情境的观察与判断比新手要快,具有直觉性的特点;(4)专家型教师在解读问题时更具有灵活性,他们是机遇的策划者,能够迅速地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而新手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具有刻板性。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髙等院校这个的宦情镜中的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髙”及“专”(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冇:高等教冇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冇体系中处于最髙层次, 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冇心理学则是研究髙等教弃情境中学生的学及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髙高校师资水平方而: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而:髙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冇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髙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而地提高教学质虽:。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而: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冇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髙。
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泄,都离不开髙等教育心理学的参及。
此外,学习髙等教冇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冇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高教心理学完整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解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P3):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3.心理过程(P2):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辨析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14) 不全面:名解1,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P20)×简答44.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P20) 不正确。
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
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20)×见46.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15)×见4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P12)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①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②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③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④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对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2.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1、大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入学到毕业期间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各种因素,如社会、学术和个人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2、研究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研究活动的心理动因和倾向。
研究动机是学生研究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就。
研究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人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外在动机是指外部的奖励和惩罚等。
3、建构性研究是指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研究者通过不断地反复、调整和重构知识结构,来建立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构性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需要研究者积极参与研究过程。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
成就动机是人们对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实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可以促进个人的研究和发展,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
三、XXX1、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绪调节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情境调整、行为调节等方式来实现。
情绪调节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了自我认知、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形象等方面。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3、什么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各种支持和帮助,包括了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性支持等方面。
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减轻个体的压力和负担。
四、论述题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研究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来应对。
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
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
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答案1.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心理适应阶段、全面发展阶段、职业定向阶段2.大学生认知特征: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记忆能力发展到黄金期、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3.大学生的情意特点:需要特征、动机、人生观、情感、意志、价值观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自我拒绝;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3)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分的逆反心理;4)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5)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感。
5.个别差异: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一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点。
(智力、人格、性别)6.角色: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
7.角色期待:社会用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
8.教师的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是高效教师职业角色压力形成的原因。
9.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2)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3)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5)平等中的首席;6)科学家或思想家;7)终身学习者;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的能力。
11.影响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1)客观因素;1)从社会角度看,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2)主观因素:1)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因素。
2)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4)师生平等交往。
5)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12.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13.维护和发展高效教师威信:(1)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14.教师职业成长理论:(1)费斯乐的教师生涯八阶段:职前教育、实习导入、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隐退。
(2)沃尔夫:新手、学徒、职业、专家、卓越的、名誉退休。
(3)德瑞福斯:新手、优秀新生、胜任、熟练、专家。
15.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新手到专家。
16.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对课堂问题作出明智解决的教师,没有一个统一模式。
特征:(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能有效运用。
(2)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率;(3)创造性解决问题,很强洞察力。
17.高效教师的成长和培养途径:(1)系统的理论学习。
(2)课堂教学观摩;(3)微型教学实践。
(4)教学决策训练。
18.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9.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四种:(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学习获得就是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形成。
(2)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学习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3)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些列步骤按顺序达到,学习即形成联结;一定的联结需要试误,学习是试误的过程。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刺激——反应——强化反应。
20.认知派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顿悟说。
代表人物:威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理论:学习不是行为的联结,而是一种组织的完型。
是顿悟实现的。
(2)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认知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对环境条件的认识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的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而形成的类目及其编码系统。
(4)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有意义的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的相应观念建立非人的、实质性的联系。
21.知识的分类:(意义):主观和客观;(表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2.知识的迁移: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
正迁移:积极影响;负迁移:消极影响。
23.创造性;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4.创造性特点:新颖性、独特性、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
25.创造性的心理结构: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人格因素。
26.大学生品德培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7.品德和道德的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2)社会的道德风气影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离开品德谈道德为无意义的行为规范。
28.超女快男对高效德育工作启迪:(1)节目目标明确;(2)节目形式多样;(3)节目充满悬念。
29.心理健康:指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
30.心理障碍: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31.激励: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是由一定刺激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人发挥内在潜力,从而实现新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32.激励的作用:(1)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2)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3)激励是教育和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
33.激励的基础——人的需要。
需要特点:对象性;动力性;多样性;发展性。
需要的种类: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起源)/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象不同)34.激励的机制——人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们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动机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要是源泉,动机是直接原因。
35.动机斗争四种形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36.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37.成就动机理论:(1)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观含义: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力求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关注3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追求目标有竞争力;努力地工作;渴望完成任务;希望成功的心理倾向高于害怕失败的心理倾向。
(2)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追求成功的倾向是一个多重变量的函数。
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
(3)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观: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1)认知的内驱力:个体先天具有的认知好奇心。
2)自我提高内驱力: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动机。
3)附属内驱力: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及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38.内容型激励理论:(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观点;(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39.过程型激励理论:(1)弗隆姆期望理论;(2)洛克目标设置理论;(3)斯金纳强化理论。
40.状态型激励理论:(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2)归因理论;(3)挫折理论。
41.激励大学生的途径和方法:1)按需激励;2)目标激励;3)强化激励;4)成功激励;5)公平激励;6)归因激励。
激励过程包括刺激变量(环境变量)、机体变量(个人变量)、反应变量三者之间关系。
42.激励的四大要素: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 心理发展: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3 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
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4 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
5 归因:归因,即寻找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6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7 认知—发现说:认知发现说的观点就是让学生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过程。
8 人格障碍:也称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9 需要: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
(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
10 从众:指个体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一致,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迫于群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认同,采取与群体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
11 定势:定势(即心向),是指先前活动对后续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定势使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
12 案例教学:是参与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境,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13 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又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14 动机斗争:一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
个体处于矛盾状态时,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
15 气质类型学: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忒单,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而动力特征总和。
他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6 激励的要素: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17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8 创造性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因素(知识基础)、动机因素(内在外在动机)、人格因素(背景基础)。
19 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利用信息反馈进行教学监控;依托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监控;通过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