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合集下载

脾胃病科 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脾胃病科 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的门诊患者。

一、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嗳气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吞气症或非特异性过度嗳气(ICD-10编码:F45.3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协作组制定的“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中医诊疗方案”。

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临床常见证候:肝气犯胃证胃寒气逆证脾胃虚弱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协作组制定的“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的患者。

2.因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如贲门失弛缓、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引起的嗳气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上消化道钡剂造影;(4)胃镜;(5)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胃电图、食管测压、胸部X线片、肝胆脾胰彩超、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2)胃寒气逆证: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一览表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一览表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肾病科
肾风(IgA肾病)
2012
3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2012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012
内分泌科
消渴病(糖尿病)
2012
2012
4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2
3
心血管科
病毒性心肌炎
2012
踇外翻
踝关节骨折
2012
201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2
2012
2
内一科
脾胃病科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012
6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
2012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2012
胃脘痛(慢性胃炎)
2012
胃疡(消化性溃疡)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脑病科
假性延髓麻痹
2012
6
头痛(偏头痛)
眩晕
郁病(抑郁症)
(2)省级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只有2个病种、呼吸科只有1个病种。
4、2013年度应在原有基础上将已制定未实施的病种路径管理落实,还需在门诊科室推行临床路径管理。
2012
2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012
4
呼吸科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012
2012
2
哮病(支气管哮喘)
5
儿科
肺炎喘嗽(肺炎)
2012
2012
4
五迟、五软、五硬(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012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痫病(颞叶癫痫)的患者。
2.接受正规抗癫痫西药治疗后发作仍不能控制的患者;或初次诊断为颞叶癫痫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77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89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0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35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41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清热化痰,熄风定痉。
(3)血脉瘀阻,筋急风动证:活血化瘀,柔肝通络。
2.针灸治疗:根据辨证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3.其他疗法。
4.内科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年龄、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药物选择,主要包括症状性治疗和保护性治疗药物两方面。参照《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5):352-355)。
调整或补充治疗方案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长期医嘱中医护理常规级护理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针刺常规康复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注射剂治疗物理治疗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长期医嘱中医护理常规级护理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针刺常规康复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注射剂治疗物理治疗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完善相关入院检查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级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认识了解患者并发症执行医嘱健康宣教配合临床治疗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执行医嘱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主要诊疗工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疗效评价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预后评估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病程记录疗效评价判断治疗效果完成出院总结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计划预约复诊日期提供个体化的调摄方案长期医嘱中医护理常规级护理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针刺常规康复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注射剂治疗物理治疗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根据病情复查相应理化检查长期医嘱中医护理常规级护理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针刺常规康复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注射剂治疗物理治疗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根据病情复查相应理化检查长期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同视机检查复视象检查开具出院医嘱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健康宣教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后眼球的功能训病情变异记录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

【免费下载】脾胃科 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免费下载】脾胃科 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409)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41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418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424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427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43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435、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脾胃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

脾胃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

脾胃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脾胃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脾胃病的治疗效果,我们科室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常见脾胃病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对这些方案的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制定诊疗规范:我们科室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针对常见的脾胃病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规范。

规范中包括病人的评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内容。

培训医护人员:为了确保诊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案的理解、诊疗技术的掌握等。

实施诊疗方案:按照制定的诊疗规范,我科室对每一位脾胃病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根据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疗程结束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随访,并对疗效进行了评估。

疗效评估标准:我们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疗效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包括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多个方面。

疗效数据分析: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和评估,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实施诊疗方案后,患者的症状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疗效评估针对常见脾胃病制定的诊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这一结论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诊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识到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对提高脾胃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脾胃病的治疗研究。

虽然我们的诊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意识到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脾胃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脾胃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内二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郧西县中医医院内二科二○一二年目录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7)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2)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5)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20)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尚无对应固定中医病名。

根据主证归属于“吐酸”、“食管瘅”等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三亚)。

(1)临床症状当患者出现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等典型症状,或同时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食管外症状时,可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

如能证实存在食管黏膜炎症和/或反流,则能明确诊断。

(2)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BE)。

RE的分级参照199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LA分类法。

A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小于5mm;B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大于5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C级:超过2个皱襞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损伤,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积至少75%的食管周径。

BE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远端有明显的柱状上皮化生并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时,即可诊断为BE。

(二)证候诊断1.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脉弦。

2.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

重磅!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重磅!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重磅!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都有哪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呢?一起看一看吧~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登革热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亨特综合征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痿病(视神经脊髓炎)支气管扩张症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紫癜性肾炎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频(神经性尿频)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恶阻病(妊娠剧吐)盆腔淤血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纤维肌痛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痿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痿病(运动神经元病)痿病(重症肌无力)喉痈(咽喉部脓肿)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血精(精囊炎)子痈(急慢性睾丸附睾炎)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石淋(尿石症)黄水疮(脓疱疮)慢性光化性皮炎葡萄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胁痛(胆囊结石)乳岩(乳腺癌巩固期)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脏躁(解体转换障碍)惊病(急性应激反应)酒厥(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周围血管病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血栓性静脉炎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耳眩晕(梅尼埃病)卵巢癌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天疱疮(天疱疮)手足口病(重型)颤病小便失调(帕金森病膀胱功能障碍)眩晕(后循环缺血)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中危组)巨幼细胞贫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相关性贫血肝瘟(慢性肝衰竭)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淤胆型肝炎)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头痛(颈源性头痛)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伤筋病(踝管综合征)臀肌挛缩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痛(腰椎滑脱症)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悬珠痔(肛乳头肥大)脏毒(肛隐窝炎)足底病(跖骨痛)上述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已分两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上发布,供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个)一、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肺血栓栓塞症2.社区获得性肺炎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支气管扩张症5.支气管哮喘6.自发性气胸7.肺脓肿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结核性胸膜炎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慢性支气管炎12.特发性肺纤维化13.胸膜间皮瘤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二、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肝硬化腹水2.轻症急性胰腺炎3.胆总管结石4.胃十二指肠溃疡5.大肠息肉6.反流食管炎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12.上消化道出血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个)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吉兰—巴雷综合征4.多发性硬化5.癫痫6.重症肌无力7.病毒性脑炎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9.肌萎缩侧索硬化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1.颈动脉狭窄12.颅内静脉窦血栓13.视神经脊髓炎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5.脑梗塞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8.房性心动过速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12.主动脉夹层(内科)13.肾血管性高血压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内科临床路径病种(9个)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初治APL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终末期肾脏病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3.急性肾功能损伤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7.急性肾盂肾炎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0.慢性肾脏病贫血七、内分泌临床路径病种(10个)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4.库欣综合征5.Graves病6.垂体催乳素瘤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尿崩症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36个)1.胃十二指肠溃疡2.急性胰腺炎3.直肠息肉4.门静脉高压症5.腹股沟疝6.下肢静脉曲张7.血栓性外痔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结节性甲状腺肿10.乳腺癌11.结节性甲状腺肿12.甲状腺良性肿瘤13.急性乳腺炎14.慢性胆囊炎1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6.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7.肛裂18.脾破裂19.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20.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21.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4.胃癌根治手术25.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26.乳腺良性肿瘤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8.原发性肝细胞癌29.肝门胆管癌30.细菌性肝脓肿31.胰腺癌32.胰腺假性囊肿33.肠梗阻34.小肠间质瘤35.克罗恩病36.肠外瘘36.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8个)1.颅前窝底脑膜瘤2.颅后窝脑膜瘤3.垂体腺瘤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5.三叉神经痛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7.颅骨凹陷性骨折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10.颅骨良性肿瘤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2.颈内动脉动脉瘤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14.大脑半球胶质瘤15.大脑凸面脑膜瘤16.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7.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8.脑挫裂伤十、骨科临床路径病种(26个)1.腰椎间盘突出症2.颈椎病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4.股骨颈骨折5.胫骨平台骨折6.踝关节骨折7.股骨干骨折8.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锁骨骨折10.肱骨干骨折11.肱骨髁骨折12.尺骨鹰嘴骨折13.股骨髁骨折14.髌骨骨折15.尺桡骨干骨折16.髌骨骨折17.胫腓骨干骨折18.股骨下端骨肉瘤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21.胸椎管狭窄症22.股骨头坏死23.髋关节发育不良24.髋关节骨关节炎25.膝内翻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2个)1.肾癌2.膀胱肿瘤3.良性前列腺增生4.肾结石5.输尿管结石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静脉曲张8.精索鞘膜积液9.前列腺癌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11.肾盂癌12.输尿管癌十二、胸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贲门失迟缓症2.自发性气胸3.食管癌4.支气管肺癌5.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6.漏斗胸7.非侵袭性胸腺瘤8.肺良性肿瘤9.纵膈良性肿瘤10.食管裂孔疝11.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12.气管恶性肿瘤13.食管平滑肌瘤14.纵膈恶性畸胎瘤15.食管癌手术治疗16.原发性肺癌手术十三、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冠状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法洛四联症7.主动脉病变8.升主动脉瘤9.肺动脉瓣狭窄10.二尖瓣病变11.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1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13.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十四、妇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子宫腺肌病2.卵巢良性肿瘤3.宫颈癌4.输卵管妊娠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计划性剖宫产4.完全性前置胎盘5.过期妊娠6.医疗性引产7.阴道产钳助产8.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9.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10.产褥感染十六、儿科(内科)临床路径病种(29个)1.轮状病毒肠炎2.支原体肺炎3.麻疹合并肺炎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7.儿童房间隔缺损8.儿童室间隔缺损9.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0.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狭窄11.矮小症12.病毒性心肌炎13.川崎病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癫痫16.1型糖尿病17.急性肾小球肾炎1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1.过敏性紫癜22.毛细支气管炎23.热性惊厥24.胃食管反流25.消化性溃疡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2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9.支气管肺炎十七、小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先天性巨结肠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3.尿道下裂4.急性肠套叠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甲状舌管囊肿或腮源性囊肿7.先天性胆管扩张症8.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1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1.梅克尔憩室12.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13.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4.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5.先天性肌性斜颈16.隐睾(睾丸可触及)十八、眼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共同性斜视4.上睑下垂5.老年性白内障6.角膜裂伤7.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9.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0.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十九、耳鼻喉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声带息肉3.慢性鼻—鼻窦炎4.喉癌5.慢性扁桃体炎6.突发性耳聋7.鼻出血8.鼻中隔偏曲9.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0.分泌性中耳炎11.甲状腺肿瘤12.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13.下咽癌14.腺样体肥大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十、口腔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舌癌2.唇裂3.腭裂4.下颌骨骨折5.下颌前突畸形6.腮腺多形性腺瘤7.牙列缺损8.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9.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10.复发性口腔溃疡11.口腔扁平苔藓12.口腔念珠菌病13.单纯疱疹14.乳牙中龋15.乳牙慢性牙髓炎16.个别乳磨牙早失二十一、皮肤性病科临床路径病种(11个)1.带状疱疹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3.寻常性天疱疮4.重症多行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5.白癜风6.淋病7.慢性光化性皮炎8.荨麻疹9.系统性硬化症10.寻常痤疮11.寻常型银屑病二十二、肿瘤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甲状腺癌2.结肠癌3.胃癌4.直肠癌化疗5.直肠癌放射治疗6.结肠癌化疗7.食管癌化疗8.食管癌放射治疗9.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10.乳腺癌化疗11.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12.胃癌姑息化疗13.胃癌术前化疗14.胃癌辅助化疗15.胃癌放射治疗二十三、精神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双相情感障碍2.精神分裂症3.持久的妄想性障碍4.分裂情感性障碍5.抑郁症. 可编辑修改11。

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2 个专业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一、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1)1.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3)1.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10)1.3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 (15)1.4眩晕诊疗方案 (21)1.5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 (25)1.6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30)1.7假性延髓麻痹诊疗方案 (36)二、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 (41)2.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43)三、心血管科中医诊疗方案 (47)3.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49)3.2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53)四、精神科中医诊疗方案 (57)4.1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59)4.2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67)五、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73)5.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75)5.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9)5.3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82)六、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87)6.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89)6.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93)6.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98)— 1 —6.4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04)6.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13)6.6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18)6.7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27)6.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30)6.9踇外翻诊疗方案 (142)七、针灸科中医诊疗方案 (147)7.1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49)7.2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153)八、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 (159)8.1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 (161)8.2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 (168)8.3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178)8.4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186)九、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193)9.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 (195)9.2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 (199)9.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203)9.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 (209)9.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214)十、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219)10.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221)10.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 (225)10.3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 (229)10.4蝮蛇咬伤诊疗方案 (235)10.5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238)10.6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41)10.7烧伤诊疗方案 (247)十一、风湿科中医诊疗方案 (253)11.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 (255)11.2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261)11.3痛风诊疗方案 (269)11.4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274)11.5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 (280)11.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 (285)十二、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291)12.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93)12.2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298)12.3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302)12.4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306)十三、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311)13.1肺癌诊疗方案 (313)十四、血液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323)14.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 (325)14.2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 (328)14.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 (331)14.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336)十五、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339)15.1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341)15.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 (344)15.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 (347)15.4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 (350)15.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355)15.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 (357)15.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360)十六、肝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365)16.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367)16.2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370)16.3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 (373)16.4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 (377)十七、传染科中医诊疗方案 (381)17.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383)17.2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 (386)17.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 (396)十八、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 (399)18.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401)18.2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405)18.3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 (409)18.4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415)18.5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421)18.6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425)十九、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 (429)19.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431)19.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435)19.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444)19.4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448)19.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 (453)19.6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456)19.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461)二十、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465)20.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467)20.2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470)20.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474)20.4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477)20.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482)20.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487)20.7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 (496)二十一、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 (499)21.1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501)21.2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505)21.3耳鸣诊疗方案 (509)21.4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513)21.5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517)二十二、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521)22.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523)22.2盆腔炎诊疗方案 (531)22.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542)22.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545)。

脾胃病科 胃缓(胃下垂)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脾胃病科 胃缓(胃下垂)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胃缓(胃下垂)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胃下垂的住院患者。

一、胃缓(胃下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缓(TCD 编码: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下垂(ICD-10 编码:K29.5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版(贝政平,蔡映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胃缓(胃下垂)协作组制定的“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

胃缓(胃下垂)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气陷证脾虚阴损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胃缓(胃下垂)协作组制定的“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缓(胃下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缓(胃下垂)的患者。

2.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感染性疾病筛查;(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4)上消化道钡餐;(5)心电图、胸部X线片;(6)腹部超声;(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8)血清肿瘤标志物;(9)营养不良相关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胃动力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脾虚气陷证:补气升陷。

(2)脾虚阴损证:补脾益胃。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2.针灸疗法(1)体针(2)耳针(3)穴位注射3.特色疗法(1)药物贴敷疗法(2)穴位埋线疗法(3)推拿疗法4.其他疗法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脘腹痞满或坠胀,嗳气不舒,纳差,乏力等主症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风温肺热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风温肺热病

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 [1]。

(1)主症:发热、咳嗽、脓痰、口干渴、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2)兼症:恶寒或寒战,胸闷或胸痛,气急或气喘。

(3)肺部体征:肺实变体征或闻及湿啰音。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新出现或进展的浸润性病变。

注:具备(1)、(4)两项即可诊断,其它两项供参考。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版)、《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2-4]。

住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具备以下三个临床症候中两个或以上可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1)发热超过38℃;(2)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3)脓性气道分泌物。

但需要注意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低,应注意与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方邦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中医急重症学》(方邦江、张晓云、梁群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1,5,6]。

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

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恼,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

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

脾胃科 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脾胃科 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胃炎的门诊患者。

一、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呕吐病(TCD编码:BNP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胃炎(ICD-10编码:K29.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2006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呕吐病(急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饮食停滞证风寒袭胃证暑湿伤胃证浊毒犯胃证湿浊中阻证脾胃虚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2006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呕吐病(急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呕吐病(急性胃炎)的患者。

2.患者伴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便常规+潜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子胃镜,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肝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呕吐物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2)风寒袭胃证:疏风散邪,温中止呕。

(3)暑湿伤胃证:清暑化湿,益胃止呕。

(4)浊毒犯胃证:化浊解毒,和胃止呕。

(5)湿浊中阻证:化湿泄浊,理气止呕。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颤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颤病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善忘,神识呆滞,行走不稳,头晕目眩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程度不一的帕金森样表现,以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很少见,多以双侧起病(除皮质基底节变性外),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2)伴有其他征象,如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期出现且严重的痴呆和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皮质复合感觉缺失和锥体束征(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肢体僵直,行走不稳,肢体颤动,头晕眼花,起则晕剧,甚则晕厥,面色少华,记忆下降,四肢乏力,动则加重,小腹坠胀,小便失控,大便费力,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活动缓慢,姿势异常,肢颤不止,行走不稳,记忆减退,神识失控,时清时昧,胸脘痞闷,夜寐不安,惊惕肉瞤,心中懊恼,大便溏薄,夜尿频多,遗精易泄,舌质白,苔白腻,脉濡滑。

3.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肢体颤抖,行走不稳,双目凝视,目光呆滞,反复跌倒,头昏目涩,言语不清,吞饮咳呛,项背前倾,面色晦暗,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涩。

4.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肢体扭转,不能站立,肢颤不已,表情呆板,头晕眼花,面色晄白,筋脉拘紧,言语謇涩,吞饮呛咳,反应迟钝,失眠惊惕,目涩耳鸣,腰酸腿软,小便失禁,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夹瘀斑,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治法:健脾升清、补益气血(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 ,,,,,,,,,,,,,,,,,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 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 径 ,,,,,,,,,,,,,,,,,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 床路径 ,,,,,,,,,,,,,,,,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 外科中医临 床路径 ,,,,,,,,,,,,,,,,,,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 皮肤科中 医临床路径 ,,,,,,,,,,,,,,,,,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 血液病 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 肝病 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 肛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 —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中医临床路径 ,,,,,,,,,,,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 眩晕 中医临床路径 ,,,,,,,,,,,,,,,,,,,,17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 假性延髓麻痹 中医临床路径 ,,,,,,,,,,,,,,,,34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2 ——3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脾胃科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脾胃科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脾胃科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概要(总3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409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41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418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424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427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43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435)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内儿科:
1、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2、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外一科:
1、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
2、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外二科:
1、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3、骨断筋伤(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骨断筋伤(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腰痛病(腰椎管狭窄)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2、肩凝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眼科:
1、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2、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中医临床路径
妇产科:
1、“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自然分娩”临床路径。

59 脾胃科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59 脾胃科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编码:K30.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罗马委员会2016年在DDW上发布的“罗马IV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腹部超声、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传染性疾病筛查、生化全套、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钡条X线透视、上消化道造影、食道测压及PH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气滞证:健脾理气。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409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41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418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424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427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43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435)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6)腹部超声(7)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8)幽门螺旋杆菌测定(9)钡条 X 线透视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 C T 或 M RI 、上消化道造影、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气滞证:健脾理气。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

(4)脾胃湿热证:清热祛湿。

(5)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

2.针灸治疗:辨证取穴。

3.推拿治疗。

4.外治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音乐疗法、心理治疗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胃脘痞胀等主要症状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TCD 编码:BNP020;ICD-10 编码:K30 0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程: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6)腹部超声(7)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8)幽门螺旋杆菌测定(9)钡条 X 线透视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 C T 或 M RI 、上消化道造影、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气滞证:健脾理气。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

(4)脾胃湿热证:清热祛湿。

(5)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

2.针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外治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音乐疗法、心理治疗等。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 病情稳定,胃脘痞胀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其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TCD 编码:BNP020;ICD-10 编码:K30 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轻、中度患者。

一、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久痢。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ICD-10 编码:K5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07 年)。

2.疾病分期(1)活动期:Sutherland DAI >2分。

(2)缓解期:Sutherland DAI ≤2分,或病理检查示: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3. 疾病分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 4 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 6 次以上,伴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 次/分,血红蛋白(Hb )<100g/L,红细胞沉降率>30mm/1h。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候: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和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久痢和溃疡性结肠炎(ICD-10 编码:K51.902)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活动期。

3.疾病分度属于轻、中度。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合并有中毒性巨结肠、大出血、肠穿孔、重度异型增生等并发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大便培养(3)C 反应蛋白(CRP )(4)血沉(ESR )(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6)腹部超声(7)心电图(8)胸部 X 线片(9)肠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10)肿瘤标志物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平片,钡剂灌肠检查,腹部 M RI ,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免疫指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大肠湿热证: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2)脾虚湿蕴证:健脾益气,化湿助运。

(3)寒热错杂证:温中补虚,清热化湿。

(4)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5)脾肾阳虚证:健脾补肾,温阳止泻。

(6)阴血亏虚证:滋阴清肠,养血宁络。

2.外治法(1)中药灌肠治疗(2)直肠栓剂疗法(3)中药外敷治疗3.其他疗法:针灸、耳针、穴位埋线、隔药灸、结肠透析仪中药灌洗治疗等。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肉眼无明显脓血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