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学法指导 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 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之一......正如上图中的知识框架所示,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但从近几年高考考查角度来看:综合性很强,尺度越来越小。

考查方向1: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来看,非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考查方向2:垂直地带比水平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垂直地带性主要规律总结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二、垂直地带性分异主要规律1、相似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2、基带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见下图)应用: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3、带谱数量规律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4、高度规律(含林线高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应用: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5、坡向规律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应用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地理中国:自然篇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阜阳师范大学

地理中国:自然篇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阜阳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利用无人机拍摄获取农作物种植情况的技术归属的学科范畴为A: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B:人文地理学C:经济地理学D:自然地理学答案:A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壬寅年C:庚子年D:辛丑年答案:C3.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

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乙酉年B:庚申年C:甲辰年D:癸卯年答案:A4.“牵一发而动全身”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规律B:空间分异规律C:时间演化规律D:人地协调规律答案:A5.纬向地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海拔B:热量C:纬度D:水分答案:B6.经向地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海拔B:经度C:水分D:热量答案:C7.潮汐现象具有A:旋回性B:周期性C:阶段性答案:B8.海侵海退现象具有A:旋回性B:阶段性C:周期性答案:A9.生物个体的成长具有A:旋回性B:周期性C:阶段性答案:C10.地理环境中主要的循环包括A:生物循环B:水循环C:地质循环D:大气循环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干旱地区岩石因昼夜间热胀冷缩面破坏的过程是A:生物化学风化B:化学风化C:生物物理风化D:物理风化答案:D2.黄土和古土壤的测试指标中,指示东亚夏季风势力强弱的是A:磁化率B:有机碳含量C:粒度D: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答案:A3.黄土和古土壤的测试指标中,指示东亚冬季风势力强弱的是A:磁化率B: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C:粒度D:有机碳含量答案:C4.当西风势力强劲的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更多的沙漠粉尘及黄土颗粒被风力搬运到北太平洋沉降到海洋,颗粒中包含的铁离子成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进而使得北太平洋渔业丰收。

这一现象提示了A:时间演化规律B:整体性规律C:空间分异规律D:人地协调规律答案:B5.外力地质作用包括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风化作用E:搬运作用答案:ABCDE6.矿物或岩石发生的分解和破坏可能是A:固结成岩作用B:沉积作用C:风化作用D:侵蚀作用E:搬运作用答案:CD7.温差风化一般发生在温差较大的干旱气候地区A:错B:对答案:B8.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地质营力A:错B:对答案:B9.风化作用实际上是岩石和矿物通过被破坏的形式对变化后的环境的一种新的适应A:对B:错答案:A10.黄土高原是风成产物A: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下列哪个湖泊属于内陆湖A:太湖B:洪湖C:滇池D:台特马湖答案:D2.下列那条河流是外流河A:额尔齐斯河B:塔里木河C:石羊河D:黑河答案:A3.下列不属于塔里木河水系的河流是A:阿克苏河B:和田河C:奇普恰普河D:叶尔羌河答案:C4.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和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其A:西部B:西南部C:东南部D:北部答案:C5.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沙尘和沙暴主要源区的是A:南疆盆地南缘B:内蒙古中部C: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D:东北地区答案:D6.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是A: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B:地下水C:大气降水答案:A7.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沙尘暴中心主要有分别有美国西部和墨西哥北部、澳大利亚中部、北非地区和中亚地区B:对答案:B8.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A:错B:对答案:B9.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事件,易导致我国出现冷冬,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东北易出现冷夏A:对B:错答案:B10.我国气候灾害在不同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资源与环境1. 干旱区整体环境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以北,106°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24.5%。

由于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平原降水量在160mm以下,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形成世界上最严酷的干旱区之一。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

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

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

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

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

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

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

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

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

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

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

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

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

湖岸阶地的存在,也可以作为地质时期中气候向干旱变化的证据。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

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人口分布》新题速递(解析版)

《人口分布》新题速递(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一《新题速递·地理》(人教版必修2)01 人口分布一、单选题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

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按“胡焕庸线”思想,学者提出一条青藏高原的人口地理划分线。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光照B.降水C.水源D.热量2.图c为极向距离的人口密度差异。

则人口极端稀疏区大致最接近()A.37° N,85° E B.30° N,90° EC.35° N,100° E D.30° N,80° E【答案】1.D2.A【分析】结合材料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青藏高原人口密度较大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地区,这表明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差异最重要因素是热量。

1.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受热量的限制,气温和热量对人类生存和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突出,因此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对人口的影响非常明显,D正确。

光照、降水和水源对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影响相对较小,ABC错误。

故选:D。

2.根据图a和图b推测,青藏高原在70°—87°E人口密度接近为0,在纬度约25°N、37°N、39°N等纬度地区人口密度接近0;表明青藏地区人口极端稀疏区大致接近青藏高原的西北部,结合选项分析,(37° N,85° E)的可能性较大,A正确。

故选:A。

【点睛】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水源)、资源;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环境承载力、其他(政策等)。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冰川D.土壤【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提示,可知我国北纬30°、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区,该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从而使得植被生长缓慢。

【2】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我国100°E以东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图中可知植被叶面积向东(离海洋越近)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反映是经度地带性规律。

【考点】该题考查植被分布及规律。

2.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项。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可知,白桦林喜光、耐严寒、不耐荫,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垂直变化,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所以选D 项。

【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得,喇叭沟门海拔和纬度高于北京,所以气温低压北京,入秋早,欣赏白桦林时间早于香山红叶,但相差不大,10月上旬最佳,所以选B项。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

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

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

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 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一、典题示例“巍巍祁连百丈雪,悠悠走廊千里春”。

这把映了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1.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4分)2.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

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6分)3.祁连山中段,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4.简释祁连山冰川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关系,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6分)答案:1.因素:纬度或热量(2分);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2.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2分);原因: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由东向西逐渐变弱(2分),降水量逐渐降低(2分)。

3.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2分);原因: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

(2分)4.关系: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

(2分);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淡水量趋于减少(2分),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面临的水源危机将逐渐加重(2分)。

5.能源资源储量大,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较充沛。

(任答两点,每点2 分,共4分)二、知识梳理一.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三、跟踪训练下图为局部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判断。

我国北方沙漠化概况,沙区地貌与气候特征

我国北方沙漠化概况,沙区地貌与气候特征

·95·
属及菊科蒿属等旱生、中旱生的灌木、半灌木外, 在低洼湖盆河流沿岸等低湿沙地上发育有白榆 (U lm us p um ila ) 及耐干旱、抗贫瘠、耐沙埋的樟子 松 (P inus sy lv estis va r. m ongo lica) 的疏林草地。 中西部发育的主要为夏绿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半 灌木群落, 这是由于中西部沙区降雨较少或极少、 湿度高或很高所致, 故越往西部以小灌木、小半灌 木群落为主, 这些群落中也伴有少量多年生草本, 群落的下层常形成夏雨型一年生或二年生荒漠草 本层, 这对牲畜恢复生机与抓膘等均较有利。 3. 2 沙区气候四大特征
我国西部荒漠化生态环境及其治理论文集
两岸平原, 西辽河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中戈 壁、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 等, 由东向西呈现平原与下陷盆地或山地、高平原 与下陷的高湖盆镶嵌排列的重复成带分布。 这种 地貌构造形态迥异的单元, 影响水热条件再分配, 导致各自然条件和草地资源组合上显著差异, 使 各个草地大类型上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
2. 66
宁夏
1. 42
1. 06
0. 40
0. 68
0. 25
0. 44
0. 77
4. 37
青海
7. 63
5. 70
3. 49
5. 89
3. 70
6. 50
0. 44
2. 49
陕西
2. 17
1. 62
2. 17
12. 30
山西
0. 01
0. 01
0. 01
0. 06
河北
0. 45
0. 34
0. 45
0. 52
0. 7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一、知识讲解1.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

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

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2.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2)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 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 19 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0.2 :68.7。

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

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市制定“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政策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东部城市群的原因。

【答案】(1)气候较干旱,农业灌溉水源较少;种树可以可以缓解风沙侵袭,美化环境;冬季多大风、暴雪会对蔬菜大棚造成强烈破坏;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便利,冬季蔬菜可以从外省市输入。

干旱区自然地理“整理”

干旱区自然地理“整理”

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景观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叫地域分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2.垂直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3.基带:垂直地带谱的起始带为基带。

4.林线: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常称为林线(或树线)。

5.雪线: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

其海拔高度受气温与降水的共同影响,一般气温高的山地雪线也高,而降水多的山地雪线又低。

6.顶带:是某一山地垂直地带谱中最高的垂直地带。

它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

一个完整的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

7.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8.地域单位:地理环境形成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分异单位有单位有尺度有规模9.景观: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在地理学上称为景观有一定地域的各种组成成分构成10.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11.非纬度地带性:.通常把这些破坏地带性表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太阳辐射能)12.顶带:是某一山地垂直地带谱中最高的垂直地带,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完整的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

13.风蚀地貌: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残丘、雅丹、风蚀洼地、风蚀谷、丘间风蚀地、风蚀穴与石窝、风棱石填空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蒙新高原区),青藏高原区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是在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背景上发生的,主要有下列三方面:高地和平原内部的地势地貌分异,地方气候分异,垂直分异或垂直带性风积地貌类型沙波沙纹沙脊沙丘形态特征A新月形沙丘B横向沙丘C新月形沙垄D纵向沙垄E抛物线沙丘F金字塔沙丘或角锥沙丘沙丘分类①对流型。

形成在风力较为均匀的地区,如蜂窝状沙丘。

(整理)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整理)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1、溶沟与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

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

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拟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局部水量那么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

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

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

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根底,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

〔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

〔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

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植被分布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环境的演化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因此复习时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对地形、地貌与植被等地理要素的关联程度深入挖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构建知识因果链条,理顺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在复习时可以适当进行微专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气候→地形,地形→河流等。

★★重难点突破★★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向透析]此考点的考题往往涉及两种问题,一是直接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区域地理要素的区域特征,或某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地理要素或其他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二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评价某项人类活动是否合理。

试题载体往往涉及到区域图、景观图、人们的地理实践活动等。

[学法指导]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区域整体性和区域要素进行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各种区域图、景观图,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特点。

从地理位置出发,结合地形,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多方面解析分析描述。

(2)分析地理环境变化: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产生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分析区域环境的相互影响: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找出哪一要素是联系这两个区域之间的纽带,分析这一问题在两个不同区域产生的“因”和“果”。

通常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通过地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4)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41-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41-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库姆塔格
呼伦贝尔
读图回答:
1、这三地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和大陆性气候
2、由图中资料推测洪都拉庙 可能在化德的 西 面,判断 理由是:西北地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递
减,洪都拉庙降水比化德少 3、这三地自东向西自然景观的 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这反映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 的
地域分异规律。
4、由图可知,制约我国西北 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是 水分 条件,人类在该地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 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 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 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 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 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 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2/3的饥饿 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 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 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 不可分。荒漠化位居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D、 ③④
A、过度开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 沙地的结果
C、抑制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结果 D、毁林开荒的结果
4、关于商都县荒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荒漠多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
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C、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线状分布
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
2、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干旱、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过程和现象。其类型 按成因分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蚀荒漠化、 盐渍荒漠化等。风蚀荒漠化是最主要的类型。按土地利用 类型又可分为草地荒漠化、林地荒漠化和耕地荒漠化。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

我国⼲旱半⼲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我国⼲旱半⼲旱地区的分布与类型划分1.旱地农业是泛指半⼲旱半湿润地区主要依靠⾃然降⽔的旱作农业,也包括⼲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统称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集中分别于年降⽔250-600mm的半⼲旱、半湿润地区;年降⽔量少于250mm的地区属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旱地区。

我国北⽅旱农地区范围很⼤,约占国⼟陆地⾯积的56%,主要分部在沿昆仑⼭-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包括17个省、⾃治区、直辖市的966个县。

耕地⾯积约5045.1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积的55.4%;本区旱区⾯积占全国旱地⾯积的73%,旱地灌溉⾯积不⾜20%。

2.我国⼲旱半⼲旱地区分布与类型划分为了合理利⽤和保护农业⾃然资源,发展旱地农业⽣产,彻底改变旱农地区的贫困⾯貌。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北⽅旱地农业类型分区及其评价”研究,按照北⽅旱农区域性分异规律和指标体系,划分为4个⼀级区和67个⼆级区。

即:⼲旱区本区包括内蒙古⾃治区的西北部、宁夏⾃治区北部、⽢肃省黄⼟⾼原西部、河西⾛廊、青海省柴达⽊盆地以及新疆维吾尔⾃治区除伊犁盆地外的全部。

本区共分12个⼆级区。

半⼲旱偏旱区本区东起呼伦贝尔⾼原,向西南延伸,经鄂尔多斯⾼原,过陇西黄⼟丘陵沟壑、祁连⼭北麓到柴达⽊盆地外围,属内蒙古、⽢肃、青海等省(区)的⼀部分。

全区分为7个⼆级区。

半⼲旱区本区⾃东向西为⼤兴安岭西麓、东北西部丘陵—平原、冀北晋北⾼原⼭地、河北平原中部、晋陕黄⼟⾼原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原东部、陇西黄⼟丘陵区、祁连⼭地、青海湖环湖地带、湟⽔⾕地上游、海南⾼原⼭地、青海⾼原北部和新疆伊犁盆地。

包括12个省、市、区。

本区共分25个⼆级区。

半湿润偏旱区本区包括⼤⼩兴安岭、松嫩平原东部、吉林中部平原、辽西的中北部、燕⼭北部⼭地、华北滨海低平原、豫北—豫西、太⾏⼭、太岳⼭地、关中平原、临运盆地、延隰黄⼟丘陵、陇中黄⼟⾼原南部和海北门源滩地等14个省、市、区,311个县旗。

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篇一」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

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

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第二单元)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第二单元)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第二单元)《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描绘庐山的美景。

下图为庐山卫星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平地而起的庐山属于()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2.庐山山麓到山顶植被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水平地带性分异3.庐山终年云雾缭绕,胜似仙境,主要原因是()①临江濒湖②海拔较高③纬度较高④季风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庐山的地质构造属于A.地堑B.地垒C.背斜D.褶皱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鄱阳湖湿地的是A.退田还湖B.围湖造田C.赈灾筹款D.建垸防水夏威夷岛的基拉韦厄火山海拔为1247m,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2018年5月以来,基拉韦厄火山持续喷发,熔岩裂缝已增加至20多条,从裂缝中渗透出的大量熔岩流淌至岛上地势较低的地区。

当地时间2018年5月17日早晨4时15分该火山再次猛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最高达9100m。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组成夏威夷岛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核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上部7.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绝大部分飘向A.西南方B.东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8.基拉韦厄火山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B.持续喷发使山顶冰雪融化,形成洪涝C.火山灰对当地的海洋运输影响很大D.流动的熔岩常阻断附近的高速公路9.某地理兴趣小组来到基拉韦厄火山附近采集岩石标本,最容易采集到的岩石是A.B.C.D.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石柱上的海生动物钻孔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固结成岩作用B.风化、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搬运作用11.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风化作用1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③以垂直运动为主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增刊2004年6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 E I N E AR T H S C I ENCE SV o l.19S uppl.J u n.,2004文章编号:1001-8166(2004)增-0407-05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段汉明,周晓辉,苏敏(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 710069)摘 要: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

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

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

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

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 键 词:干旱地区;屯垦;资源;城市化;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干旱地区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单元,是指年干燥指数≥4.00,年降水量<200 m m、天然植被为荒漠的地区。

在生态地理区划中,可分为4个温度带,10个干旱自然区。

西北干旱地区包括新疆全境、青海柴达木盆地和以北地区、甘肃省河西地区、宁夏北部地区,国土总面积约占我国干旱地区总面积的90%,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5%。

1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古代城市化的雏型1.1 古代干旱地区城市化的雏型自古以来,西北干旱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全新世早期气候恶劣,自然环境对古人类的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1],旧石器文化遗址仅见于伊犁、肃北马鬃山和河套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在西北干旱地区分布较广。

在城市发展方面,河西走廊民勤三角城和永昌三角城、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城廓诸国”等,均有2000多年的历史。

“城廓诸国”史称“三十六国”,均是依托塔里木盆地周围较大的绿洲,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农牧经济为主的国家,又称“居国”,与天山以北以游牧为主的“行国”相区别。

在先秦时期,西北干旱地区有塞人、羌人、车师、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汉族是新疆的古老民族之一,当地人称之为秦人[2]。

西汉时期的居住聚集区,从地域上主要分为: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及西部地区,以尼雅、于阗、莎车、疏勒为中心;②以楼兰为中心的罗布泊地区;③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地区,以龟兹、渠犁、轮台、焉耆为中心;④河西地区主要有以敦煌为中心的城镇群、以酒泉为中心的城镇群、以张掖为中心的城镇群、以武威为中心的城镇群[3]。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生态环境恶劣、土地(绿洲)、森林、水等资源非常有限 收稿日期:2004-04-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城市结构研究”(编号:59778011)资助. 作者简介:段汉明(1954-),男,山西太原人,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城市结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研究.E- m a i l:h anm i ng- d uan @s ohu. c om的条件下,依赖大大小小的绿洲为生存环境,以农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城镇为主要聚居地(或防御地),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和手工业,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形成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发展历程和空间分布结构。

西北干旱地区2000多年的城镇发展历史表明,自然环境及资源与人文要素、城镇兴衰与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城镇发展及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主导因素的共同作用的过程,是人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结果不断累积的过程。

1.2 屯垦———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的耦合点西北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们的生产、生活均依托绿洲来进行,绿洲是城镇的发祥地,城镇与绿洲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

可以说,绿洲的分布决定着城镇的分布,具有人类社会生活依托于城镇,城镇依托于绿洲的特点。

据史料记载,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汉朝军队在取得大宛战争的胜利后,首先在塔里木河下游的渠犁、轮台一带屯田。

细君公主出嫁以后,汉朝军队又在乌孙北部的眩雷一带屯田。

元凤四年(公元前77),汉朝根据鄯善王尉屠耆的要求,派司马1人,率领一部分士兵在鄯善、伊循地区屯田,据《水经注》记载,伊循城“土地肥美”,索励率“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地节二年(前68),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负责渠犁屯田事务,翌年,郑吉又率士兵屯田车师,长罗候常葸带领三校(2400人)屯田乌孙赤谷城[4]。

戊已校尉设立以后,屯田以很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屯田范围由轮台、渠犁、车师等中部地区扩大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楚河上游地区。

大规模的屯垦、水利设施的建设,丝绸之路的通达,手工业及商业的繁荣,人口的聚集和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两汉时期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地带及河西地区城镇的生成和发展。

干旱地区河流水量有限,随着屯垦人口的增多,新绿洲的拓展,河道下游逐渐干枯,老绿洲日趋退化,城镇也随之衰亡。

由考古资料可知,沙雅县境内、伊循区域、罗布泊区域等均有汉代古渠及比较完整的灌溉系统遗址和蓄水池遗址。

从现有城郭遗址考证可知,仅南疆和东疆,就有汉代城郭遗址约30多个,河西地区汉代城(堡)遗址有35个,大多数因社会动荡、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过渡开发而废弃。

不可逆性是人类生活中及自然变化中普遍存在的性质之一,对于西北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言,对人类的某些社会活动(如荒地开垦等)具有相当的敏感性,荒漠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应能使我们对干旱地区环境的不可逆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20世纪50年代至今,西北干旱地区进入以屯垦和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的工农业并举的社会发展时期,一大批资源型、屯垦型城市生成和发展,如克拉玛依、独山子、金昌、白银、石河子、奎屯、博湖、五家渠等。

部分传统城市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城市化过程就是一个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困扰着西北干旱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也在持续增强。

2.1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状况从西部干旱地区内部发展状况分析,表现出巨大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发展较快的地区有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北疆城市群带、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而且也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库尔勒至喀什的4个城市组团、伊宁城市组团、阿勒泰城市组团以及哈密、吐鲁番、格尔木是西北干旱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其他大多数城镇仍处于落后的状态。

新疆北疆城市群带东起木垒,西至乌苏、北至克拉玛依、东西长约460k m,共有城市15座(2000),其中地级市占全疆的100%,县级市占全疆的31%,县城占全疆的10%。

西北各省城镇规模结构均具有首位度高的特征,乌鲁木齐市非农业人口占北疆城市群带非农业人口的46.99%,北疆城市群带共有非农业人口259.61万人,占全疆非农业人口的50.64%。

群带内部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均在80%以上,50%以上的城市有5座,木垒、奇台、吉木萨尔3县低于20%,群带平均水平为58.6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7),最高克拉玛依为37583.02元,最低木垒为2823.02元,群带平均为9144.03元,大大高于全疆平均5904元的水平。

银川平原(1998)共有中等城市2座,小城市8座,镇34个、乡76个,占全自治区城、镇、乡总数的50%,49.28%,32.90%,平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546.20元,城市化水平为48.79%,宁夏其他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33元,城市化水平为11.66%。

河西走廊共有8座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的61.54%,县城12座,占全省县城总数的18.00%。

84 地球科学进展 第19卷嘉玉关、玉门、酒泉人口城市化水平均在80%以上,金昌、白银在60%以上,而张掖、武威、敦煌均在35%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县城人口规模均很小,除山丹在3万人以上,其余均不足2万人。

肃北、肃南人口不足1万人,非农人口比重较大,城市化水平在65%以上。

天山南侧、塔里木河北侧地区共有4个城市组团,其中喀什组团规模最大,共有城市2个,县城11个,库尔勒、阿克苏、库车组团相对较小,城市数分别为6个、4个、4个。

该区域是新疆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双重因素,该地区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并没有使其生存环境好转,喀什地区仍然是新疆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7)为2225.90元,库尔勒、阿克苏、库车3个城镇组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7794.05元、4313.18元、3387.11元,4个城镇组团城镇化水平分别为15.98%、33.25%、26.80%、15.89%。

2.2 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的特殊性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作用下,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进程并不是均衡的,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镇与以农牧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城镇独立并存,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整体落后,资源型工业城镇与农牧型城镇的城市化水平畸高畸低,不同的地理单元城镇的空间分布结构、职能结构、规模等级结构差异巨大,首位度高,小城镇多,城镇功能单一,贫困的城镇多,空间分布以团状、串珠状为主等特有的城市化现象。

单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化水平分析,新疆巴音格勒州、青海的海西州(1997)分别为10574.12元、10033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0.96%和64.36%,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从经济较发达城市对州内其他城市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来分析,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巴音格勒州和海西州地域辽阔,库尔勒市和格尔木市经济的高增长,对塔里木盆地南侧的且末、若羌和对柴达木盆地北侧的德令哈来说是遥远戈壁,沙漠另一端的新闻。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分析,库尔勒市人均为23195.68元,除尉犁、若羌较高外,其他6个县均为4200元左右,即使与库尔勒相近的属于同一城市组团的和静、焉耆、博湖、和硕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