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驻马听 吹白朴

合集下载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深度解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深度解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深度解析一、原题回放(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文本详析:1、作者简介:(一)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

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

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五十五首。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

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异见,或限于当时环境见识亦颇多偏见。

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2014年诗歌鉴赏真题译文、鉴赏、答案(课表卷2)

2014年诗歌鉴赏真题译文、鉴赏、答案(课表卷2)
“灯前”各自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 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①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 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②韦诗的 “灯前” 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③郭诗的“灯前笑说”描 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 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 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 常常在外漂泊流离,已 经习惯于远别家乡亲人。 • 随意的挥一挥衣袖,就 远走客居异乡。 • 一觉醒来,归梦破碎。 孤灯之下,依然身在江 南。 • 心情惆怅,起身出户, 见一轮明月,已斜挂山 顶。
• 世代生活在海边,芦 苇深处掩映几间小屋, 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 花。 • 晚上灯前主客相聚, 笑声不断,渔人讲述, 海上捕鱼晚上归来, 有青天一轮明月伴送 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郭诗赏析:
• 题材:即事感怀诗 • 内容:全诗写夜宿渔家所感,到渔家生活 的苦乐与渔民豪爽乐观的性情,描写了渔 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 交谈的生活情象以及渔人笑说捕鱼场面, 令人欣然神往。该诗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 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表达了作者对 渔家生活的向往。 • 主要手法:白描 • 语言特点:平易朴素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 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 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 ①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②诗的首联先 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 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 “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 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 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 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③表达了诗人惆怅苦闷,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 含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 含解析

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

春天风雨交加,枝残花落,为凄凉惨败之景,再加上残日西斜、寒水自碧,让人对诗歌抒发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评分标准】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标题、注释和诗歌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

写出了词人因愁而无心下棋,但又想通过下棋摆脱愁苦,但思绪烦乱,落子犹豫不决。

抓住动作,结合前句进行合理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评分标准】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给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的,给4分。

二、(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

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

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全国高考语文2014年19省市诗歌鉴赏(附答案)资料

全国高考语文2014年19省市诗歌鉴赏(附答案)资料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1、(安徽卷)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四川卷)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著名元曲家白朴的诗词作品介绍

著名元曲家白朴的诗词作品介绍

著名元曲家白朴的诗词作品介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著名元曲家白朴的诗词作品介绍著名元曲家白朴的诗词作品介绍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2014年新课标卷2诗歌分析

2014年新课标卷2诗歌分析

参答: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 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 “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 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 “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 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 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 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 “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 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细则:答出“虚实相生”的,给2分;结合内 容分析出“实”“虚”具体所指及表达出的 情感的给3分。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 析。(5分) 解析:鉴赏表达技巧。解答此题,首先一定要认真审 题,是从诗歌整体上还是从局部上去分析。很显然, 此题应着眼于诗歌整体。其次,从表达技巧的四个 大方面根据诗歌内容依次检索,它们分别是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此顺序不可 搞乱)。因此大家要在头脑中要建立起完整的诗歌 表达技巧体系,包括每大类中包含的常见小类。指 出手法后一定要结合内容分析,分析时一定要抓住 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或主要意象,遵循写什么,抒什 么情的顺序依次展开,落脚点是抒发的情感上。其 实,无论是对语言,形象还是技巧的考查,也都同 时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
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 成,宁可“一醉任天涯”,决不轻易还家,必须坚 忍地前行。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 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常态。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 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等闲挥袂客天 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 切之感。韦庄最能表现唐代士子气 度。 但是乡思、功名两不弃,又谁也克服不了谁,自 然会让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 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韦 庄身逢乱世,一生又是饱历艰辛,其漂泊流浪之苦、 去乡怀国之痛的体验不可不谓深刻,这些在他的诗 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含山店梦觉作》和《宿渔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含山店梦觉作》和《宿渔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含山店梦觉作》和《宿渔家》(2014·新课标Ⅱ卷·T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是“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实质问的是抒情手法。

本诗后两句是抒情,最后一句“惆怅起来山月斜”,是作者梦醒之后,站起身来,看到窗外的月亮。

“山月”勾起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诗人越发孤独寂寞惆怅。

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惯别家”“等闲挥袂”,似乎对漂泊毫不在意,这样与后文写思乡之情形成了反衬。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我们对比鉴赏两首诗在相同之处的不同情感。

两首诗都有“灯前”,从韦庄诗中出现的“流离”“客天涯”“江南梦”“惆怅”“山月斜”这些词传达出的信息可看出,韦庄的情感是惆怅的、孤独的。

201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辽宁卷(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辽宁卷(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辽宁卷(含解析)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
[答案] (5分)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角度思考,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专题09 诗歌阅读(古诗)-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学生卷)

专题09 诗歌阅读(古诗)-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学生卷)
城中闲游 (唐)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 分)
A.《古诗源》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 分)
(2021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0 年】 (2020·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驻马听原文-翻译及赏析

【双调】驻马听原文-翻译及赏析

【双调】驻马听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白朴
原文: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惊作黄昏。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

林莺溜,夜深风落弦头。

芦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

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


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

花朝月夜,个中唯有杜韦娘。

前声起彻绕危梁,后声并至银河上。

韵悠扬,小楼一夜云来往。


凤髻蟠空,鸟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白朴《驻马听·吹》译文《驻马听·吹》鉴赏及赏析

白朴《驻马听·吹》译文《驻马听·吹》鉴赏及赏析

白朴《驻马听·吹》译文《驻马听·吹》鉴赏及赏析《驻马听·吹》是由白朴所创作的,这首小令,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现了吹笛人的高超演技。

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体地再现了悠扬清雅的笛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驻马听·吹》元代: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驻马听·吹》译文笛声像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

就像下了霜的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

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

人声都没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驻马听·吹》注释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

玉管:笛的美称。

横:横吹。

清更洁:形容格调清雅纯正。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时所建。

相传建前该处有凤凰飞集,故称。

《驻马听·吹》鉴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演奏或歌唱的进行,它也随之消失在茫茫太空。

古人为了表达把优美动人的音乐“留住”的意愿,就有了“余音绕梁”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中说“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然而白朴的《驻马听·吹》这首小令却为读者“录”下了一段历数百年而不息的笛曲,使人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支笛曲的荡气回肠、悠扬嘹亮的旋律。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

这首小令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

“梅花惊作黄昏雪”,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这首小令,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现了吹笛人的高超演技。

驻马店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驻马店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驻马店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鉴赏诗歌形象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从人物形象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一个野步者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能力.周诗中描写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春日景色.以清新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春景隐逸者形象.赵诗把自身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交锋表现内心复杂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老者形象.答案第一首诗呈现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老者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器具.“漏断”指夜深.词中所描写孤鸿形象是怎样?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心境.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蚕[唐]于泋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春蚕[明]刘基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①.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②虫不畏人.【注】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②蜚:通“飞”.这两首诗中蚕分别是什么样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诗中蚕是甘于牺牲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刘诗中蚕是盲目牺牲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焚身之难.4.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游月陂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这首诗营造了怎样意境?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静谧、幽静)意境.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唐多令邓剡【注】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文天祥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下阕中“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雁”这一意象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明月,栖于瑟瑟芦花之上.“雁”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人民(也包括自己)无限同情和慨叹.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春景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鸣叫,村中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农民有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通路.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春天气息.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象:溶溶月光、凋残菊花、疏篱、飘零桐叶、寒井、急飞塞鸿、迟鸣鸡.(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意境.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苏轼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形象.首先思考物象“孤萤”在环境描写中作用,然后由物及人,由“孤萤”联想到诗人.答案以孤萤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孤寂.题组二综合练9.阅读下面龚自珍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漫感①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注】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1)下面对诗句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基调. B.前诗中“负尽”和后诗中“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复杂况味.D.两首诗中都提到了剑和箫,它们寓意是一样,表明诗人希望用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愿望.E.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情感.解析B项,前诗中“负尽”和后诗中“一例消”,并不能传达出忧愤悔恨之情.D项,“它们寓意是一样”有误,后诗更侧重于诗人壮志难酬忧愤与怅惘.答案BD(2)“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拥有报国立业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诗人形象.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即可.)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两项是()(5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忧虑、对离散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诗人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思想内容能力.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答案CE(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主旨.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姿态,样子传神动人.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动作写出了女子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思念悠远绵长.E.这首小词是借女子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人物刻画细腻.解析C项,词原句是“待得郎来恨却休”,因此“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有误,实则是本有离恨要向情郎诉说,可情郎来恨已没.E项,小词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答案CE(2)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离恨之苦.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注】①篆香,对盘香喻称.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两项是()(5分)A.上片首先描写深幽之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B.下片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深切感伤之情.D.词中梅花衬托出词人恶劣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精神.E.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解析B项,词下片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感伤情绪.虽无“梅”字,却处处在写梅.D项,通过词上片所描写闲静小阁、深幽画堂以及烧尽盘香,可以得知,词人生活在富贵之家,其生活环境自然是优越.梅花是用来衬托词人内心难以言说感伤情绪,并非是衬托词人恶劣生活环境.答案BD(2)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梅花精神.(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国色天香、荷花高贵典雅,然而,它那顽强不屈精神和凌霜傲雪高贵品格却令我赞叹不已.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冰心玉骨.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白朴《驻马听·舞》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朴《驻马听·舞》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朴《驻马听·舞》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白朴《驻马听·舞》原文翻译及赏析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注释⑴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

”⑵鼍(tuó)鼓:用鼍皮蒙的鼓。

《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

”鼍,即扬子鳄。

梁州:指《梁州》大曲。

⑶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

刘晨又被称为刘郎。

参考译文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

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

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

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鉴赏《驻马听·舞》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

此曲紧扣着舞者的身姿,形象地描写出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

小令先写舞者的发式和体形,再写舞者的具体形象,并加以联想,又结合舞乐特点,最后写观众的印象,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

全曲用语典雅清丽,有很强的感染力。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

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

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

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

驻马店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驻马店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驻马店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4白朴《双调驻马听·吹》题解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4白朴《双调驻马听·吹》题解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白朴《【双调】驻马听•吹》题解【双调】驻马听吹裂石穿云①,玉管宜横清更洁②。

霜天沙漠,鹏鸽风里欲偏斜③。

凤凰台上暮云遮④,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题解】1这是描写音乐歌舞的一组小令(《吹》、《弹》、《歌》、《舞》)中的一首。

全曲纯用比喻,构思奇妙,把笛音绝妙的音乐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禽鸟为之倾倒而翱翔,梅花为之惊动而落瓣,甚至吹得明月为之动情而落下。

手法夸张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可与唐人描摹音乐的作品,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诗相媲美。

【注释】①裂石穿云——比喻笛声高尤清亮,其音能穿透层云,使顽石开裂。

②玉管——管乐器的美称。

这里指笛子。

③欲偏斜——(鹦鸽)在笛声的吸引下,好像要斜飞下来。

④凤凰台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面。

此处泛指一切台阁。

暮云,傍晚的云雾。

【作者简介】白朴白朴(1226—1306),元代前期杰出的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

澳州(今山西河曲县人)。

出身官宦家庭,父白华于金哀宗时任枢密院判官。

白朴于元世祖中统年间谢绝中书右丞相史天泽的荐举,不仕元朝。

他曾漫游过大都(今北京),并和关汉卿一起参加过玉京书会。

元一统后,徙家金陵(今江苏南京)。

常从诸遗老优游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玩世滑稽",作词度曲,感叹历史兴亡,寄托思念故国之情。

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董秀英花月东墙记》3种。

散曲作品现存套数4首,小令37首。

内容大抵为叹世、咏景和闺怨之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驻马听吹白朴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1)-(2)题(6分)
驻马听·吹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 (2)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3分)
答:(1)AB(A项,“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

B项说作者听闻“成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宜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3分。


(2)提示: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3分。

言之成理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