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_第一章__绪论

合集下载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活动、经济活动。

3、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

5、技术进步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

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6、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7、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

10、领会: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系统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数量性(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和活劳动消耗(指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且活劳动只能消耗,不能占用。

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2、农业的根本特性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

“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

“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

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

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 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 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 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我国学者创立)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苏联引进方法)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停滞阶段:20世纪70年代(文革)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全国科学大会)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78年又被列入《1978~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节技术的含义与分类1、技术是人类智力的结晶。

2、技术的作用: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了解放;二是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以较少的劳动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

此外,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3、狭义的技术主要指硬件技术;广义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第三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技术经济学就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的科学。

第四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和研究内容(见16页)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1、经济效果是对某一技术措施在经济上合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反映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关系。

2、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所得-所费)这也可称为经济效益,可用相对值和绝对值表示。

3、经济效果具有两重性:其自然属性是从生产力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的比较,是不同社会的共性;其社会属性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反映经济效果的质的规定性,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特殊性。

4、经济效果的特点:综合性、相关性持续性、极限性、不稳定性、多样性。

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农业投入于产出的比较,即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采用某项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6、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技术效果的大小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技术经济效果则是采用农业技术所得所费比较; 技术经济效果以技术效果为基础,它的大小受节约规律的制约 ;二者可能表现为同步性,也可能表现为矛盾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导论

农业技术经济学导论
技术推广、扩散等问题
3/21/2020
16
• 参考文献:
• 1.王雅鹏等.农业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2.吴添祖,技术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 版社。
3/21/2020
17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 第十二章 农业科技成果 经济评价
• 第十三章 农业科技进步 的测定
3/21/2020
13
南京农业大学孟令杰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8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论
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 第四章 农业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理论
第五节 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第五章 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
3/21/2020
18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
农业建设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 科。
3/21/2020
19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背景 在五六十年代当时经济研究面临的问题:
• 强调农业经济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科,很少研 究生产力
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原理
第四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第五章 农业技术应用的生产函数模型
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分析
第七章 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
第八章 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第九章 农业技术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十章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
3/21/2020
15
我们可能的讲授内容

农业技术经济学串讲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串讲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串讲资料考试题型:单选题20分(20道)、多选题10分(5道)、判断改错18分(9道)、名词解释12分(4道)、简答题10分(2道)、计算题30分(3道)试题结构:试题难易程度比例是,较易的占30%,一般的占40%,较难的占30%第一章导论1、广义技术的含义(名词解释)。

P7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单选题)。

P15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单选题)。

P19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判断改错)。

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2、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多选题)。

P293、经济临界点:它标志着……转折点(名词解释)。

P33倒数第3行—倒数1行4、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如下五种可能性(单选题)。

P355、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

P36倒数第4自然段6、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7、物质资源(判断改错)。

P40第1和第2自然段8、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P41第2自然段9、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10、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结合图2—3(简答题)。

P44倒数第4-2行11、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报酬递减现象的两方面原因(简答题)。

P46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

P502、在确定课题项目时,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单选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存在农业生产技术活动的地方,相应地总是有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为了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科学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了生产的重要因素。

2.农业技术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年,是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阶段第二阶段:1965—1977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第三阶段:1973年后,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3.技术的含义与分类含义:狭义的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

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4.技术的分类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

技术的对象是自然界,基本作用在于改造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和状态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八类劳动过程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5.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促进了鉉济效益的提高技术进步促拚了经济结构的变化6.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 |技术经济学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科学系统性:农业技术和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和经济问题,都必须把它们放到整个社会的技术经济大系统中去研究,考虑它们同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对其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数量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的应用科学比较性:比较是农业技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方法预测性:农业技术济学主要是对未来的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进行事先分析、计算、比较、评价和选优,所以,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项预测性的工作决策性: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科学决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选性: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多个方案比较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也就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Agro-techn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081027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农村区域发展、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先修课程:农业经济管理或农业经济学后续课程:无总学分:2.0教学目的与要求:《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和经济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农业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生产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需要用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迫切需要农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会农业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驾驭农业生产全局的能力,提高工作适应性。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第二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特点第三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概况本章重点: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重要性本章难点:无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原理(6学时)第一节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一、经济效果二、经济效益三、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二节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及其评价的内容一、技术效益二、技术经济效益三、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四、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本章重点: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本章难点:无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程序及指标体系(5学时)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程序第二节资料的搜集第三节资料的整理第四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二、应用实例本章重点: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内在经济学含义本章难点:无第四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经济分析(4学时)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源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稀缺要素及资源的综合平衡理论一、稀缺要素二、生产要素综合平衡理论第三节农业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二、可变投入、固定投入第四节单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一、边际产量与生产弹性二、农业生产函数三阶段三、单项资源的最佳投入量四、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五节成本函数一、成本与成本函数二、单位产品成本曲线三、生产成本曲线与经济决策四、价格变化与经济决策本章重点:单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本章难点:成本函数第五章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评价(5学时)第一节农业生产规模的概念与规模效益一、农业生产规模的概念二、规模效益理论第二节种植业适度规模一、种植业规模的特点二、衡量种植业规模的指标三、常用的确定种植业规模的方法与案例第三节养殖业规模经济一、规模养殖的概念、特点与评价指标二、养殖业的适度规模第四节聚集规模经济一、聚集规模经济与农村区域专业化生产的概念二、适宜聚集的类型三、聚集不经济四、提高规模效益的途径本章重点:规模效益的概念、评价指标以及提高规模效益的途径本章难点:聚集规模经济第六章农业产业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4学时)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形式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产业化的产生与形式第二节农业产业化与经济效益一、农业产业化与经济效益二、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三节农业产业化效益分析与案例本章重点:农业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农业产业化的效益分析本章难点: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本质第七章专题讨论(4学时)一、当前农业工作中的技术与经济问题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题三、农业标准化专题四、农业项目管理五、农业结构调整六、农业对外贸易(注:上述六个专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2个讲授)主要参考书目:1、蒋瑛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2、顾焕章编《农业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3、展广伟编《农业技术经济学》(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执笔:陆建飞。

技术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技术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 [3]傅家骥,仝允桓主编,工业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第三版
•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三版
6
有关说明
•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习题课、课后自 学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建议课外自学时间不少于课程 参考教学学时的1-1.5倍。
1.产量相等时,其投资和经营成本可直接比较。 2.产量不等且差别不显著时,可用单位产品投资额和 单位产品经营成本相比较。 3. 产量不等且差别显著时,可重复建设一个方案,再用 上法比较。
26
例:
27
例:
28
二、消耗费用的可比原则
消耗费用的可比原则是在计算和比较费用指标时, 不仅要计算和比较方案本身的各种费用,还应考虑相关费 用,并且应采用统一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来计算各种费用。
29
相关费用是指实现本方案而引起生产上相关的环节 (或部门)所增加(或节约)的费用。
例如,建设某钢铁厂,除考虑钢铁总厂工程投资外, 还必须考虑其冶金配套工程,如冶金备件制造厂工程,耐 火材料厂工程,水泥厂工程,辅助材料矿山工程等的相关 投资,以及外部配套工程,如洗煤厂工程,铁路工程,矿 石转运港日,煤炭码头工程等的相关费用。
33
四、时间因素的可比原理
(1)对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作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采用相同 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
如甲、乙两个方案,它们的经济寿命周期分别为10年和5年,不能拿甲 方案在10年期间的经济效益与乙方案在5年期间的经济效益作比较,因为它 们在时间上不可比,只能采用相同的计算期时,计算它们在同一时期内的效 益与费用消耗,才有可比性。
18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个方向 : 一是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是技术经济问题研究的学科方法 三是技术经济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方法在现实技术经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及其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量经济学科。

第二章经济效果论◆经济效果: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生产资源:按服务能力,生产资源可分为贮藏的生产资源(种子)和流动性生产资源(土地,劳动)◆有用效果:人们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全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如产量、产值、净收入、利润等等。

◆劳动消耗:产品生产过程总实际消耗的劳动量,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如成本指标,它包括物质费用、人工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等。

◆劳动占用: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化劳动量,包括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如种子,化肥等流动资产占用。

第四章边际分析理论◆边际分析: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用增量的比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就是边际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增加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作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平均产量: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边际产量: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生产弹性系数:是指产品数量变动率(Δy/y)与资源数量变动率(Δx/x)之间的比率,用EPC或者EP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EP=产品数量变动率/资源数量变动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边际平衡原理:在一项生产中,能取的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投入水平,不是得到最大总产品的水平,也不是能得到最大边际产量的水平,而是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能得到补偿水平,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稍大于边际成本)的水平。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节研究对象和性质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社会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但农业包括的范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因划分国民经济部门有别而不完全相同。

在我国现阶段,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

技术是人类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结晶,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活动的手段或媒介,是科学和生产关系的纽带。

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的生产技能和技巧,广义的技术是指凝结在生产力中的智力,包括生产工具、人工资源、设备及工艺操作方法等。

技术有两类:一类是物化技术,称为硬技术,如农业机械、设备、良种等等;一类是智力形态的技术,称为软技术,如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技能、组织管理等。

经济有多重含义:它可以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可以指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诸环节(管理);还可以指节约以及经济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广义的农业、广义的技术,着重研究农业上的技术经济问题,寻求其运动规律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学科的研究对象矛盾论、资源论、经济变量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表述为: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组合和应用的经济问题和可行条件。

即:以农业领域中的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为其研究对象。

生产力系统论实体层因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附着层因素:凝结于、依附于生产力三要素之中。

运行性因素:实现、促进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有机结合技术对经济的作用1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2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3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4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经济对技术的影响1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2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3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1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原理2农业技术要素组合原理3农业技术要素投入报酬变动规律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1应把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作为客观实体进行研究2应把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作为总体的一部分来研究,应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紧密地联系,而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

农业技术经济学讲解

农业技术经济学讲解

b0 X1i b1 X1i2 b2 X1i X 2i X1iYi b0 X 2i b1 X1i X 2i b2 X 2i2 X 2iYi
多元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4)
r
b1
X1Y

1 n
(
X1)(Y
)

b2
X 2Y

1 n
Ep

Y /Y X / X

Y X

X Y

MP AP
2019/6/7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4
当:
1、 Ep >1,表明资源用量增加1%,而产
量增加幅度大于1%,意味着只要资源条件允 许,就应该增加资源用量以增加收益。
2、 0< Ep <1,表明资源用量增加1%,而
产量增加幅度小于1%,意味着这时资源投入 量就要适可而止。
1、同步性
技术效果是经济效果的基础;经济效果是技术效果的
最终体现。
2、矛盾性
(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3)经济上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2019/6/7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7
第二节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原理
一、边际收益均等原理
2019/6/7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一、农业生产函数建模程序 1、确定是否需要用生产函数。 2、搜集资料。 3、将取得的样本数据作散点图,并观察散点分布规 律,初步确定回归模型。 4、建立问题的回归经验方程,确定模型中的待定系 数,求解。 5、相关分析,检验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 6、判定或明确生产函数式。 7、应用。

农业经济学讲义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讲义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讲义第一章同学们,咱们这就开始走进农业经济学的奇妙世界啦!这第一章,咱们先来好好聊聊农业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你们想想啊,每天早上咱们吃的面包、喝的牛奶,中午吃的大米饭、蔬菜,晚上说不定还有水果加餐,这可都离不开农业呀!就说我前几天去菜市场买菜,那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让我都挑花了眼。

我看到一个卖西红柿的摊位,那西红柿红彤彤的,个个饱满多汁。

摊主是个朴实的大叔,他一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一边熟练地称重、算账。

我就问他:“大叔,您这西红柿种得可真好,是不是有啥秘诀呀?”大叔笑着说:“哪有啥秘诀,就是用心伺候着,从播种到施肥,从浇水到除虫,一步都不敢马虎。

”我一听,这可不就是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嘛!农业,那可是咱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要是没有农业,咱们就得饿肚子,啥也干不了。

而且农业可不只是种点庄稼、养点家畜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好多方面呢,比如说土地的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业技术的发展等等。

就拿土地利用来说吧,一块地种什么、怎么种,这可都有讲究。

是种小麦还是水稻?是种果树还是蔬菜?这都得根据土地的肥力、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来决定。

我曾经去过一个农村,那里的农民特别聪明,他们把山坡地种上了果树,因为山坡地不容易存水,种庄稼收成不好,但是种果树却能长得很好。

而平地上呢,就种上了水稻和蔬菜,充分发挥了不同土地的优势。

再说说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以前,农民们种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是简单地拿到集市上卖,赚不了多少钱。

现在可不一样啦,有了各种加工厂,把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像水果罐头、果汁、果脯等等,附加值一下子就提高了。

而且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能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农业技术的发展更是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种地全靠人力,弯腰插秧、挥汗收割,那叫一个辛苦。

现在呢,有了播种机、收割机,效率高了好多倍。

还有那些高科技的温室大棚,可以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更好。

总之,农业对咱们来说太重要啦!它不仅关系到咱们能不能吃饱肚子,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国家的稳定。

20160906第一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绪论)

20160906第一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绪论)

2020/9/3
3
1.1.1.1 农业的相关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中的“农业”,是指生产农副产品的这个产业。
农业是个庞大、复杂的产业部门,在农业产业系统中,从整个农业物 质的社会生产过程看,可以把它分成三个经济上相互关联的部门。
农副产品的消耗分配部门,包括轻 工业、商品和其他服务部门 。Biblioteka 产中农副产品生产与 加工部门
引进苏联科学技术:计划工作、基本建设工作; 社改基本完成后提出技术改造要注重经济效果; “大跃进”、“浮夸风”、“只算政治帐、不算 经济帐”;
起始阶段(1959-1965)
农业技术经济学
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整顿、充实、提高”八字 方针
党中央制定的《1963-1972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于光远 《新建设》1963年第5期 “加强农业技术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科学。
后者是运用系统工程和计量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生产力中物质技 术因素的组合,寻求最优方案。
后者是运用系统工程和计量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生产力中物质技 术因素的组合,寻求最优方案。
18
1.2.1 形成的历史背景
(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日益专业化、社会化,农 产品变成了以交换为主要目的商品。生产者重视价值观念,他 们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由于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商品化 ,生产既要及时掌握经济信息,认真选择项目,发挥优势,又 需要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以便从产值、成本、价格、利润等 的相互消长关系中,研究投入和产出间的变动比率,分析经营 目标实现的程度。
技术有软硬之分
一般指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工具、设 备的总称。包括软技术和硬技术。具有三种形态:
物化形态,指生产工具、人工饲料、肥料、农药、良种等,是 物化的智力;

农业技术经济学_第一章__绪论

农业技术经济学_第一章__绪论


197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1978-
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原国家教委设立了技术经济教学指导组

全国成立了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召开了“全国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讨
会”

各有关高等院校恢复了农业技术经济课
程的教学
§2 技术的含义与分类
• 技术分为狭义的技术、广义的技术和现代技术 1 狭义的技术:方法、技能和技艺 2 广义的技术 3 现代技术(延伸到以下三方面) 成为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手段 增加科学因素,是科学物化的产物 现代技术不但包括了硬件(机械、设备)还包括 了软件
• 4从研究内容来看,狭义的技术经济学可划分 为()
A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 经济学
B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C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D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系统的农业技 术经济学
• 5下列属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内容的 是()
A技术经济学方法 B技术经济史 C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D林业技术经济学
• (2)当“经济”理解为“经济基础”时,两者 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3)当“经济”理解为“节省、节约”时,两者 的关系表现为科技活动与经济可行性的关系
第一章 导 论
•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2 技术的含义与分类 • §3 农业技术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 §4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及研究内容
技术的属性
• 1 自然属性 • 2 社会属性 • 3 多元属性 • 4 中介属性
转化为
科学 生产需要
生产经验 上升科到学
需要技术
技术的分类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技术技术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技能和工具设备的总称。

2.经济指劳动节约、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二、问答题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技术、经济、定量。

2.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答:在社会发展中,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1) 技术对经济的作用①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②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

③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

④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 经济对技术的影响①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有哪些?答:(1)综合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

(2)计量性。

用数量关系反映农业技术经济的现象和规律。

(3)比较性。

比较的观点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工作的始终。

(4)预见性。

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先的分析和评价(5)实用性。

(6)时空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农业技术经济具有很强的时空性。

4.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概括为: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分析、评价、论证和优选等方式研究生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学科性质:(1)研究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为目的,寻求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2)寻求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3)解决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矛盾的科学(4)解决农业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矛盾的科学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原理一、名词解释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功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生的物质成果。

农业技术经管10提纲tigang

农业技术经管10提纲tigang

第一章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创立地(即是由哪国的学者创立的)。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我国自己创建的、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科,自它创建以来,解决了许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形成过程(5个阶段)第一阶段:问题的提出和兴起阶段第二阶段:停止休眠阶段第三阶段:回复和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八十年代)第五阶段:完善阶段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内容。

特点:综合性、计量性、比较性、预见性、实用性、时空性研究内容:1、微观研究内容:(1)微观主体生产技术选择的经济评价(2)微观主体生产性投资的技术经济分析(3)微观主体生产结构调整研究2、宏观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政府的农业技术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国家或地区农业产业布局以及生产结构调整等,探讨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所产生的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探讨政府利用农业技术要素和经济要素对农业发展的调控政策,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农业技术转移与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关系,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投资等。

第二章1.经济效益的概念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

2.农业技术要素组合原理(整体论,平衡论和替代论)(1)农业技术要素整体论: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人力、土地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

农业生产亦是一个系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系统整体具有若干不同要素功能的新功能:“整体大于分部之和”。

(2)农业技术平衡论:即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宏观技术经济学、中观技术经济学和微观技 术经济学
宏观—研究的是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中观—研究的是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微观—研究的是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
问题
• 狭义的技术经济学 1按照研究内容分:
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2按照研究角度分:
• 6、决策性: • 7、优选性:
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效果理论
理论 方法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理论 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理论 农业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理论….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级程序
农业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
应用
种植业技术经济、畜牧业技术经济、林业 技术经济、渔业技术经济等
单选
1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哪方面的农业技术经济问 题()
A 国际、国家水平 B企业、事业单位水平
C 部门、地区水平 D 农户水平
2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
A 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多元属性
D中介属性
3对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综合性与系统性 B预测性与决策性
C 比较性与优选性 D数量性与应用性
• 部分留学归来人员:大农业机械使用和农场管理
• 第二阶段:认为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 技术与经济相互关系的问题
其一: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
其二:技术总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 和发展的
• 第三阶段:认为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 如何最有效的利用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 长规律的科学。
2、三要素 • 技术、经济和计量 • (1)技术
定义:人们在农业生产和改造自然的经济活 动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技术、 手段和工具设备的总称 。
两种形态:物质形态(硬技术)、知识形态 (软技术) (2)经济:劳动节约和经济分析(建立在技术方 案选优基础上的资源节约程度的经济分析评价) (3)计量(应用数学原理、方法和计算技术, 对农业技术经济命题或某一经济事物赋以量的规 定性。)

197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1978-
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原国家教委设立了技术经济教学指导组

全国成立了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召开了“全国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讨
会”

各有关高等院校恢复了农业技术经济课
程的教学
§2 技术的含义与分类
• 技术分为狭义的技术、广义的技术和现代技术 1 狭义的技术:方法、技能和技艺 2 广义的技术 3 现代技术(延伸到以下三方面) 成为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手段 增加科学因素,是科学物化的产物 现代技术不但包括了硬件(机械、设备)还包括 了软件
技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项目
科学
技术
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
形态
纯知识形态
物质形态或知识形态
与生产的关系
间接,属于潜在生产 直接,达到直接生产力 力
研 选题 究 特 方法 征
自由探索
目标明确
归纳分析、逻辑推理、实验、演绎推理与综 想象力、数学工具较 合较为重要 为重要
完成课题期限 较长或很长,无法严 有明确规定 格规定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 •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是由于农业
生产发展的需要
技术活动 目的:使生产
• 农业生产活动
活动适应自然 规律的要求,
取得最好的技
术效果
经济活动
两者的关系:凡是有技术活动存 在的地方都有相应的经济活动
目的:使生产 活动适应经济 规律,取得最 好的经济效果
• 技术进步的作用 1 促进了经济增长 2 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 农业技术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个阶段 • 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 1、概念 •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依据农业的特
• 4从研究内容来看,狭义的技术经济学可划分 为()
A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 经济学
B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C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D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系统的农业技 术经济学
• 5下列属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内容的 是()
A技术经济学方法 B技术经济史 C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D林业技术经济学
字方针 • 1963年制定的《全国科技十年规划》把技术经
济问题的研究列为的专

第二阶段: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
• 十年动乱
• 文化大革命
经济管理学科都被批判。整个农业技术 经济学的教学、科研队伍被拆散,机构 瓦解,教学科研工作停顿
第三阶段: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填空:
•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________ __________
• 2技术具备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和————
•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技术、—和— —
• 4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狭义的技术经济学可划 分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农业技术经济 学
• 5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系统 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4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及研究内容
•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 •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 1、综合性:多学科—工作者具备多种能力 • 2、系统性: • 3、数量性: • 4、比较性: • 5、预测性:对未来的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
技术方案进行事前分析计算、比较评价等,尽 可能接近实际,但不可能完全精确
多选题
• 1下列各项中属于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研 究内容的有()
A 种植业技术经济学 B 技术经济学说史 C 林业技术经济学 D 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E 渔业技术经济学
• 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经济学主要特征的 有()
A 综合性 B 系统性 C 比较性 D 预测性 E 非预测性
判断题
• 1技术的结果仅仅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进行 生产劳动的手段
技术的属性
• 1 自然属性 • 2 社会属性 • 3 多元属性 • 4 中介属性
转化为
科学 生产需要
生产经验 上升科到学
需要技术
技术的分类
• 三级分类法 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 (1)人工的机械自然过程—机械技术 (2)人工的物理自然过程—物理技术 (3)人工的化学自然过程—化学技术 (4)人工的生命运动过程—生物技术
点,研究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措施、技术 方案运用的经济效益及可行条件的科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经历三 个阶段
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理论基础的认识经历三阶 段:
• 第一阶段:认为农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的经济效果学。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进了苏联技术经济分析和技术经 济论证方法。
20世纪60年代,我国制定了《1963年-1972年科学技术发 展规划》,再一次重视了经济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方 法。
农业技术经济学
自考题型
• 1单选(20*1分) • 2多选(5*2分) • 3判断改错(9*2分) • 4名词解释(4*3分) • 5简答题(2*5分) • 6计算题(3*10分)
知识准备
• 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 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 何为技术? • 技术与科学的之间存在何种内在联系?
• 2技术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技术又可以表现为 无形的技术
• 3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生产活动适应自然 规律的要求
• 4在评价技术经济效益时应选择目前技术经济 效益与长远技术经济效益两者兼优的方案,或 者把长远技术经济最好的方案选为最优方案
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 经济概念 • 技术与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
经济
• 经济的含义: • 其一:“国民经济”,指社会再生产的整个过程(生
产、交换、分配、消费) • 其二:“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 其三:“经济或不经济”,指节约或节省,含效益之
意。
技术与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
• (1)当“经济”理解为“国民经济”时,两者 关系表现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2)当“经济”理解为“经济基础”时,两者 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3)当“经济”理解为“节省、节约”时,两者 的关系表现为科技活动与经济可行性的关系
第一章 导 论
•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2 技术的含义与分类 • §3 农业技术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 §4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及研究内容
• 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 (1)采收技术 (2)原材料生产技术 (3)机械生产技术 (4)建设技术 (5)运输技术 (6)信息处理技术 (7)能源生产技术 (8)农牧业生产技术 • 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见书第7页)
技术进步
定义:是指新技术成果从研究创造到在社 会生产过程中应用和广泛推广的过程, 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各种规则)。 • (4)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亚里士多德(384 BC - 322 BC ) 狄德罗(1713-1784 )
• 到20世纪90年代,技术被定义为:
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 践中,按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验 而发展起来的,用 以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 验和技能。
为何说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 生是由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 要?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者重视价值观念,促 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