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学思课堂是一种以学生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思课堂的有效利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学思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思课堂中,老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种疑问式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对知识进行学习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学思课堂的有效利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学思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在学思课堂中,老师会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者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跟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
学思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学思课堂中,老师会布置一些合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者全班讨论。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克服困难,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学思课堂”是指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提高学生的
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有效利用“学思课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
学习效果,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是“学思课堂”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思考,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在逻辑思维、问
题发现与解决方面得到锻炼。
二、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是“学思课堂”实现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演示案例、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享受
学习过程。
三、强化互动与交流,拓展知识视野
有效利用“学思课堂”需要注重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现场互动
等方式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强烈的思想碰撞,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角度和观点的价值,从而拓
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四、注重创意教学,提高创造力
“学思课堂”强调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
以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模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总之,有效利用“学思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
学水平,将“学思课堂”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为宗旨。
学习课堂中,如何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
1.在“互教互学、外化共享”学习课堂中,如何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答:(1)坚持“以学为主”不动摇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思离散,知行脱节。
其主要原因就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不是主动自觉的学习,而是在教师压迫之下的“被动学习”。
“填鸭式”的教学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怎么能实现“学思结合”?在“互教互学、外化共享”学习课堂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领”之下,个体学习——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和研讨——质疑释疑,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能够促进“学思结合”的特点。
教师应智慧引领、组织积极思维下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动手、动脑、思考、发展。
(2)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力是智慧的核心,只有活动没有思维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寻求好的学习策略、学会组织学习以及在活动中表达等,都需要学生的思维。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任何活动,必须是以“积极思维”为前提的,不论是听教师讲解,还是合作展示,学生是否“积极思维”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唯一标准。
(3)积极尝试实践性学习要落实“知行统一”,可以将“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觉器官或自己的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在感知“现象”的过程中,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的本质过程。
为此,老师应通过问题引领,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2. 教师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克服陈旧的命题观念,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试题,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哪些呢?答:(1)直接判断法:这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2)排除法:运用此法解答选择题时,应做到三个排除:1)排除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观点的题枝,此谓排错法;2)排除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的规定性无关的题枝,此谓排异法;3)排除含义外的外延大于题干或小于题干规定性要求外延的题枝,此谓排乱法。
“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作者:孙美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0期《论语》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精华的凝聚,其中汇集了众多的教育思想,经后人总结主要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相结合”“乐学”等等。
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一、“学思行”相结合在《论语》中的体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可以理解为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结合。
在论语中,有多处明显体现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
本部分从学行结合和学思结合两方面论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语句来展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学行结合论语第一章开头写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在这句话中,“习”字有多种含义。
有人根据学习作为本小句的主题认为“习”是温习、复习的意思;也有人根据整句话的主题认为“习”是实习的意思。
然而这两种含义不管是复习还是实习、练习都有实践之意。
由此可以得出,孔子要求弟子学会了知识还要及时的运用、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孔子的学生子路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方法,“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公冶长篇》)意思是说子路有所闻,还没有能够去做,只怕又有所闻。
由此可以得出子路听说了一些道理必定会实践它。
在子贡问什么是君子的时候,孔子是这样回答他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意思是对于要说的话,先实行再说出来,这样就是一个君子了。
虽然在此没有强调学行结合,但是体现了孔子对实践的看重,孔子认为若要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必定要实践,由此可见实践与学习、思考都是密不可分的。
再如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篇》),意思是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呀。
课堂中的学思行融合教学
课堂中的学、思、行〞融合教学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人的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教师对于学、思、行〞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学生的自主提问、主动探究、过程体验、多样化的解决问题也成了课堂中的主角.学、思、行〞融合的特点是遵循教学的特点与规律,系统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感悟,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思考,习得方法,获得经验,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这需要教师立足课堂,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思考如何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如何更好地将学、思、知、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学得精要、思得有法、学以致用.?学〞思“'行争融合教学?学、思、行〞融合教学,有助于凸显学生学习的本质,实现真正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凸显他们学习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观念,在学〞的环节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积极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精神财富和水平,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的环节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主动.行〞的环节教师应做好效劳,通过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得以展示和提升,从而为下一环节学〞的需要奠定根底.课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但是学、思、行〞的相互融合,不仅会更多地实现学习,而且可以更好地创立课堂.?苏教版三下?熟悉分数?的教学,学〞时教师先复习将1个桃平均分成4份,从而引出分数,在此根底上学习分数的读、写,但此时笔者没有直接上新课,而是继续让学生平均分不同样的一个物体,从而自然归纳出所学知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新授环节将学、思〞融为一体,一是引导平均分一些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几分之一,二是不同数量的物体平均分后能够得到相同的几分之一.练习稳固环节,笔者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表述和填分数,而是融合学〞和思〞的环节,引导学生在明确题意的根底上继续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从而顺畅地归纳出结论.苏教版六下?圆柱侧面积?的教学,笔者在教学前就布置学生找一个圆柱形状的食品盒,并给侧面面积涂色.课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笔者将〞学〞的环节设计为这样两步:一是拿出食品盒,想方法将商标纸完整地展开,二是完好地将商标纸贴上去;思〞的环节,一是启发学生理解侧面积就是一张长方形纸的面积,二是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侧面积和长方形纸互相转化的过程,三是渗透等量替换思想,推导出面积;行〞的环节,学生读题后首先能够想到学"中摸和剪的过程,其次脑中能够联想思〞中面积转化过程,问题的解决自然能够得心应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性思维、空间观念都得到了很好的.学、思、行〞融合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可持续学习力是指学生学习的动力、毅力、水平的综合表达,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数学课堂的学习力,不仅包含它对代数和图形等知识的总量,更包含它的知识质量,即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学〞时,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思〞和行〞时,鼓励学生运用系统性的知识,通过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正确答案.思、行〞融合还应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特别是引导学生讨论和解题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约束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结果的呈现方式.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的前提下,耐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比拟,在和优化思维方式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水平和创新意识.?六年级在学完转化〞的策略后,师生共同感知到转化〞的目的是把陌生转化为熟悉,把复杂转化为简单.可是,在真正运用时,由于教师的主观因素,或是为了单纯地提升效率,往往变了味.例如,这样一道习题:一桶油,用去了,还剩9升,已经用去了多少升?人教版二下?可能性?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都是从游戏活动开始,比方,摸乒乓球、摸不同颜色的笔等.一是由于教材所编,二是教师感觉到从游戏入手可以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可是学〞过多地融于游戏容易转移学生注意力,限制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行〞时缺乏理性的思考.特级教师刘德武在上这节课时,更注重从数学知识本身出发,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学生感知到用可能〞表述时,教师追问:哪个可能性大?行〞时也有这样一道习题:在的一个长方形纸中去掉一个正方形,剩下的〔可能〕是长方形.这节课的学"多数建立在已有的数学知识之上的,思考时的有序性、逻辑性以及熟练程度都比拟到位,给了学生持续的学习力,从而让大多数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理性地思考,沉着地解决.坚持学、思、行〞融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评价体系学、思、行〞相融合的课堂,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互评和自评.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评价的主角,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评价,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人.学生在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错误,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而应抓住评价这个极好的时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让他们在思〞后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地讨论和评价,使模糊的思路变得活晰,零碎的言语变得完整,疏散的语句变得严密.互评时,评价学生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求异思维、对完成集体任务的奉献大小等.学生互评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而且会使评价趋向全面,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人教版三下?熟悉面积?的教学中,引导学〞时,笔者首先利用学生身边资源,通过一系列摸〞和说〞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封闭图形面积的含义.在比拟两个类似的长方形面积大小时,笔者放开手脚让学生思〞和行〞.评价时完全以学生为中央:一是对用象棋填、军旗填、方块填等思路、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对重叠法进行演示和评价;三是对画方格法进行进一步操作、评价.?学、思、行〞相融合的数学课堂既是的需要,也是儿童的需要,更是课程的的内容和根本方向,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理想状态和学习成功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法、观点、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探究道路可能是曲折坎坷的,但这正是求真〞、务实〞、寻根〞、探源〞的过程,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真实的,这一过程一定会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综合水平的.?。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学思结合的概念学思结合,顾名思义,即将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应用。
学思结合的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思结合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学思结合的核心是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思结合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学思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思结合是指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和技能,通过思考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课文、阅读文章等方式积累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需要通过思考、分析、创造等方式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学思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学习动力的产生和增强。
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学思结合的实践方法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设立探究性学习任务。
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自我探究某一主题或现象,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思结合”是指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的理念应用得当,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兴趣的激发三个方面来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并非仅仅是死记硬背和背诵文言文,更注重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和多角度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课文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进行解答。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思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在高中阶段尤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作文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理解,写出一篇与古诗词相关的现代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并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学会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文字为媒介的学科,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但是由于其抽象性和晦涩性,使得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厌倦和不感兴趣的情绪。
“学思结合”理念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思结合的概念和特点,指出其注重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后分析了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包括在阅读、写作、讨论和演讲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学生思考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结论部分指出,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优质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思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讨论,演讲1. 引言1.1 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学思结合指的是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而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通过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可以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讨论和演讲等方面得到应用。
通过实践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写作实践,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讨论和演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思结合是一种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学思结合的概念和特点学思结合是指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思结合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学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结构。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和思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学思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思考和兴趣相脱离,导致学习的被动和无趣。
而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家族结构、礼俗习惯,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学思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作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解释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其中的经典思想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思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思考和实践中,获得各种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古诗文选》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诗歌、赋文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思结合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思考和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课文背诵》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背诵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学思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学思课堂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思课堂的概念和特点、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学思课堂的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思课堂的概念和特点学思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思课堂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思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通过自主学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2.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思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
学思课堂要求教师营造积极向上、轻松活泼、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4. 注重人文关怀。
学思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1.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图片、故事、实物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朗读一篇短文,展示一幅图片,播放一段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2. 多种教学手段,互动交流。
学思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实验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思想。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思结合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教育概念,意味着学生不仅要通过学习知识来建立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习如何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在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不仅仅是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思想联系起来,以创造一个更互动和灵活的教学环境。
此篇文章将讨论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学思结合可以应用于语文的各个方面,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
在阅读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遇到的不同文本,联系他们之前学习的各种语文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
同时,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他们的个人经验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文本,并思考文本与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对于写作方面,通过学习文笔的增强和思考各种不同论述的组织方法,学生可以在真实世界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此外,通过口头表达,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加强沟通技巧,让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会中的不同情境。
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采取更开放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单向式教育模式,而是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和表达意见,以创造更开放的学习环境。
需要在课堂上布置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任务,例如让学生读文本或者观看电影,并讨论其中的关键主题和更深层次的意义,以便让他们看到他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以此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建立团队合作的技能。
学思结合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优点,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增加学习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学生成为耐心细致的思考者。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可以锻炼思考的耐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总之,学思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他们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思结合是指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等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思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往往难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思结合,教师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语文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感、道德等问题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学思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思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论证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思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以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学思结合,学生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来进行交流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在教授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取优秀的作文来思考和学习,进而让学生通过模仿、仿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思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思维、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思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语文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教学《诗经》时,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古文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或者进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比如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内涵等,通过讨论和思考,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在讲解现代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地思考和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展开思考。
比如针对某一篇课文,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回答,而不是简单地抄写课文中的文字或者填写一些题目。
还可以设置一些写作题目或者创作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消化和记忆知识,而是通过思考和创作来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考试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命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回答题目,而不是简单地填写选择题或者判断题。
在批改试卷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解释和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改进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考试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思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强调学思结合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好课”:学思结合 为思而教
“好课”:学思结合为思而教
好课是能够学思结合,为思而教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好课中,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好课不仅要注重学习知识,更加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好课的核心是学思结合。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思考、提问、总结等方式来探索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在好课中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他们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来设计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学思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好课还要为思而教。
教师在好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
他们会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他们会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好课也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动手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为思而教,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好课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好课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好课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围绕“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在我们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学思结合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别从学的重要性、思的重要性和学思结合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并分析了学思结合对学生的影响。
结论部分则总结了学思结合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思结合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思结合,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学的重要性,思的重要性,学思结合的重要性,实践,学生影响,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学习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学习知识,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开始重视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试图将学习与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面临着“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将学习与思维相结合,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研究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思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学思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思结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学思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产生疲倦和厌恶的情绪,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电影、阅读名著原著、参观文学展览等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古代文化的电影或纪录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学思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更应该关注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撰写议论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议论文写作技巧的理解。
又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内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学思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文学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思结合”是指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因此,“学思结合”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方面,分别讨论“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相互印证,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提供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朗诵、阅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文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 构建合作学习氛围合作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建立一个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
二、作业布置中的应用作业布置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行思考和理解。
1. 情境式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式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阅读、分析和写作等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指定学生阅读网络文章,并要求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点,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学思课堂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模式。
它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探讨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学思课堂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命题,要求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给予理由。
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历史事件的场景再现,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在学生参与方面,学思课堂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交流。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个人思考和书面表达的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评价方面,学思课堂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学生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课堂作业或项目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通过作业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学习反思的环节,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并给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通过学生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好课”:学思结合 为思而教
“好课”:学思结合为思而教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上,我们应该注重学思相长。
首先,需要注重学思相长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重思考和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其次,要注重思考方式的转变。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重策略性思考,了解不同的思维途径。
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培养策略性思考的能力。
最后,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
有效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开展思维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为了让教学更为有效,我们也应该采取为思而教的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探索和创造,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应该注重学习的价值。
在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社会中,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学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利用。
教育资源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接触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让学生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孙美玲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10期
《论语》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精华的凝聚,其中汇集了众多的教育思想,经后人总结主要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相结合”“乐学”等等。
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一、“学思行”相结合在《论语》中的体现
“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可以理解为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结合。
在论语中,有多处明显体现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
本部分从学行结合和学思结合两方面论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语句来展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学行结合
论语第一章开头写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在这句话中,“习”字有多种含义。
有人根据学习作为本小句的主题认为“习”是温习、复习的意思;也有人根据整句话的主题认为“习”是实习的意思。
然而这两种含义不管是复习还是实习、练习都有实践之意。
由此可以得出,孔子要求弟子学会了知识还要及时的运用、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孔子的学生子路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方法,“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公冶长篇》)意思是说子路有所闻,还没有能够去做,只怕又有所闻。
由此可以得出子路听说了一些道理必定会实践它。
在子贡问什么是君子的时候,孔子是这样回答他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意思是对于要说的话,先实行再说出来,这样就是一个君子了。
虽然在此没有强调学行结合,但是体现了孔子对实践的看重,孔子认为若要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必定要实践,由此可见实践与学习、思考都是密不可分的。
再如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篇》),意思是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呀。
其中“习”和“赴”都体现孔子对学习之后一定要实践的重视。
2、学思结合
孔子重视“思”,但是又指出“只思不学”是没有益处的。
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篇》)意思是说孔子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想,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这就说明盲目的思考是没有用处的,只思考而没有提前学习那么思维就会没有灵感且混乱,因此思考要和学习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成效。
另一
方面,孔子是十分重视“思”的。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敏,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篇》),这强调了“思”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普遍性,思考的越多做事就会越完善。
真正说明学思之间应当紧密结合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其中“罔”是诬罔的意思,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受骗,与孟子说过的“盡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一个意思,而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使人缺乏信心。
由此可见,学与思不可偏废,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二、“学思行”在语文课堂中的缺失
之所以选择“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思想进行论述,就是因为在当今教育中用“教师思”来代替“学生思”的情况屡见不鲜,教师盲目追求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真正能力,使学生感慨“学习知识无用武之地”。
因此,本部分笔者从当今教育现状出发,分析“思”与“行”在学生学习中的必要性。
1、灌输式教育对学生“思”和“行”的侵害
近几个世纪,中西双方的教育改革层出不穷。
其中“改变灌输式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中国教育工作者极力追求的目标。
究其原因,在中国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只会全盘吸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并且对其不加思考,认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就是完全正确的。
而教师在课堂上也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讨论。
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记住知识,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那些知识到底讲了些什么,何谈运用?这就是灌输式教育对学生思想的侵害,这种教学方式达到的成果只是暂时的,并不会让学生的能力有所增长,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养成对教师的依赖,不去思考问题只等老师传授答案。
因此,改变灌输式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便是本文研究“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思想的原因之一。
2、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阻碍
现今中国的教育正处于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正以全新的面貌取代长期以来统治教坛的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以充分掌握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运用知识、让知识在实践中结出丰硕果实才是知识的最终价值之所。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思考知识、实践知识,达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这与孔子“学、思、行结合”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这便是笔者探索其的原因之二。
三、对语文课堂的启示
“学习、思考、践行”的学习方法对当今教育改革有很大启发意义。
本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1、引导学生多思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同时不要将一些简单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教授五到六年级学生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去思考它的近义词、反义词、造句,以便完全掌握生词。
如在教授“漂亮”一词时,可以引起学生思考:漂亮可以造什么句子?漂亮和美丽的意思是一样的么?通过造句,学生可以得出“漂亮”一般用于形容人长得好看,而“美丽”既可以指人又可以形容景色美丽。
通过造句和词义辨析来引起小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既符合其年龄特征又可以培养其问题意识。
在教授初、高中学生时,就必须要培养其对课文内容的思考意识。
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要引导学生思考爸爸的形象,爸爸到底是严厉的还是慈爱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亲对英子不想上学的愤怒和逼迫,那父亲为什么要逼迫英子?这又对英子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学生想明白这两个问题便能彻底理解父亲的形象,若是单纯的告诉学生父亲既严厉又关爱子女,学生的心里还是迷惑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发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也会更加深入。
2、开设多样的实践活动
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是活泼聪明的,他们热爱体育课,喜欢动手操作,那么,老师何不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给他们呢?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学生感慨于朱先生笔下春天景物的灵动和静谧,此时学生刚学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于描绘春天的美好跃跃欲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观赏学校附近的春色,看一看学校附近的景物是不是像朱自清先生描述的那么生机勃勃。
在学生有所感想之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最好能够使用课文中学过的修辞手法。
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使学生在写作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了课文中学过的修辞方式,在观赏过程中课文的内容也更加熟悉,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共设置了六次写作和三次综合性学习,每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都可唤起学生“小试牛刀”的想法。
如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文学部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多个文学部落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专门研究自己喜欢的文学体裁,如“小说文学部落”“散文文学部落”“宋词文学部落”等等。
学生在文学部落里不仅可以讨论、研究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互相交流语文课堂上学习过的课文。
教师还要定期组织文学作品报告
会,让每个小组都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爱上语文课堂,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对《论语》中“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两点在语文课堂上的建议。
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趨势,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出一些有良好审美情趣的学生,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对教育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01
[2]彭惠珍.孔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孙美玲,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