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2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2沪教版教学目的: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囱、滓、瓷、呛〞等字,能联络上下文了解〝漂泊汉〞等词语的意思。
2、经过学习,了解文章运用比拟、罗列数据、举例子等停止说明的写作方法。
知道灰尘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弊大于利,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迷信严谨与生动笼统。
3、懂得灰尘的管理方法,知道改善环境、优化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经过学习,了解文章运用比拟、罗列数据、举例子等停止说明的写作方法。
知道灰尘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弊大于利,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迷信严谨与生动笼统。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先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提醒课题,了解〝漂泊汉〞1、提醒课题〔1〕板书课题:空气中的〝漂泊汉〞〔2〕经过预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漂泊汉是谁?2、学习第一节,了解〝漂泊汉〞灰尘怎样成了空气中的〝漂泊汉〞?自己读读第一小节,找找他们有什么相反点。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1、轻声读读课文2—6小节,想想,这篇科普文章引见了灰尘的哪些知识?2、先生交流,板书3、简明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了解难点〔一〕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散布和来源,感受文章的说明方法。
过渡:了解了主要内容,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详细的。
1、默读课文第2节,依据提示,用斜线给第二节分层。
2、交流▲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要一厘米长,所以,往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1、读读描写灰尘大小的句子。
2、你觉得灰尘怎样样?3、读好这句话。
▲出示:据实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茂盛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要一百多粒灰尘。
1、作者又是抓住哪些词语把灰尘在空气中存在的数量写清楚的呢?2、交流预设一:列数字预设二:做比拟3、小结。
▲出示: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刮风了,空中上有数的沙粒、泥粉就扬了起来;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山迸发,会带来有数的灰烬;车辆奔驰、人走路,又会带起许多灰尘。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第一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三十二课: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读准“囱、据、烬、滓、呛”等字的读音,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管教” 等若干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3、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兴趣,知道通过阅读、上网等方法去了解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灰尘。
教学难点: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出示词语:流浪汉。
提问:什么是流浪汉?(流浪汉是指居无定所的人)2、思考:那我们课文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灰尘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齐读)思考:读了这句话,你觉得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出示:东碰西撞、到处游荡理解:东碰西撞、到处游荡3、小结:因为灰尘在空气中东碰西撞、到处游荡,就像一个流浪汉那样,所以作者把灰尘比作了——“流浪汉”,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所以,“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灰尘这位“流浪汉”。
4、补全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 齐读课题,并介绍作者。
二、初步了解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小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这五小节介绍了灰尘的哪些方面。
2、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板书:大小、分布、来源、好处、害处、管教灰尘的方法三、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下面就让我们来针对灰尘的各个方面来认识灰尘,先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表现灰尘大小的句子。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空气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约占0.03%。
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制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做化工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等。
第二章:空气污染及其危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知道有害气体和粉尘是主要的污染途径。
让学生掌握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粉尘(PM2.5、PM10等)。
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一氧化碳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二氧化氮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粉尘来源于扬尘、工业粉尘等。
危害: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防治措施:加强环保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控制污染源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健康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
让学生掌握AQI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反映空气质量的好坏,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AQI的计算方法:根据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
AQI的等级划分: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作用及保护。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胶带、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学生分组讨论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气球吹气、塑料瓶变瘪、胶带粘贴等。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成分的作用及保护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作用及保护空气资源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存在。
8. 板书设计空气中的“流浪汉”一、空气的成分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三、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四、稀有气体的作用及保护五、空气资源的重要性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每组选择一种污染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问。
3. 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它们的体积分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1)
《空气中的“流浪汉”》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汉”等词语的意思。
2.运用朗读、圈划、说话等学习方式,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及
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科学严谨与生动形象。
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灰尘的大小、多少、来源、用处以及管教方法。
懂得灰尘的
治理方法,学会改善环境、优化环境。
4.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能尝试把一句话写具体。
5.读懂灰尘与雨之间的密切关系,借助关联词加深理解与表达。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游荡灰尘挨着街道繁茂烟囱浓黑爆发漫天飞舞宇宙聚集不妨瓷碗渣滓呛人鼻子嘶哑捕捉植树造林昼夜2.空气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划出相关的句子。
3.这么多的灰尘是从哪里来的?除了文章中的来源之外,生活中灰尘还有哪些来源?请结合实际说说。
4.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讲述了有关于灰尘的哪些知识呢?
5.“据说每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一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6.为下面的内容补充一个例子。
为了减少灰尘,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学校:吴泾小学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班级:四人数:学科:语文教时:一课时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流浪汉”、“游荡”、“管教”等词语的意思。
2.静心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内容主次。
知道在分清课文主次的时候,判断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儿童科普文章的表达严谨与生动。
二、制定依据(一)教材简析《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层次清晰、语言浅显,使用了一些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打比方、列数据和作比较等。
课文第1节介绍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说明灰尘无处不在。
第2节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及灰尘是从哪里来的。
第3、4节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
第5、6节介绍了管教灰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常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教师在教学时,将最能表达语言特点的语段提取出来,用换句、删句比较,加标点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特色。
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让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严谨与生动。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分清课文内容主次。
本课在教学时,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太阳》一课采用的是根据篇幅判断主次的方法,本课采用的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判断主次的方法。
在学习课文分主次的时候,既可以用第一种判断依据,也可以用第二种判断依据。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题、审题二、初读课文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课题中的“流浪汉”为什么加了引号?3、作者为什么将灰尘比作“流浪汉”,读读第一节,找找答案。
理解“游荡”。
4、齐读课题。
1、这篇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小声读第二节,要求: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中微观粒子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流浪汉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的基本内容,认识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如“流浪、飘荡、吸附、凝聚”等,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气中的微观粒子——空气流浪汉的形象,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调、语气的变化,表达出对空气流浪汉的同情与关爱。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进行描述。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适时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空气流浪汉为主题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空气流浪汉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环保主题活动,如“我为环保献一份力”,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践行环保理念。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汉”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灰尘的大小、多少、来源、用处以及管教方法。
3.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科学严谨与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
齐读课题。
2.认识作者。
3. 出示词语,指名读。
4. 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让同学们把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标注到字的上面。
你都查到了哪几个字的字音?5.出示句子指名读。
二、揭示课题,认识“流浪汉”1.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
(板书:灰尘)2.灰尘怎么成了空气中的“流浪汉”呢?(出示第一节)自己小声读第一小节,抓关键词语,找答案。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脉1.通过预习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2.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到黑板上。
3.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介绍的顺序给每个内容排排顺序。
(学生到黑板上标序号)4.根据板书,梳理课文结构。
5.完成课后第二题。
四、研读品析,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的科学严谨。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1.灰尘很小(1)默读第二节,读完后用“——”划出描写灰尘大小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作者用了这两个数量词具体地写出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很小,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列数字。
2.灰尘多少。
(1)学习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2)从“一酒杯”体会表达的科学严谨。
(3)读句子。
3.灰尘的来源(1)文章从这五个方面介绍了灰尘的来源,所以这里用了分号把它们分隔开来,(分号翻红),可是这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自由读这段话,想想原因?(2)通过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表达的严谨。
4.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灰尘的知识。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哪种气体。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和运用。
2.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氧气发生器、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们的比例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2. 教师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氧气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6.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以及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7.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并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8.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资料创作转型
《空气中的“流浪汉”》资料
创作转型
叶永烈从科普文学转型到纪实文学,有历史故事。
叶永烈写科幻小说写出了“麻烦”。
上世纪七十年代,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奇异的化石蛋》印了50万册,《金明系列惊险科幻小说》四卷,每卷印数也在20万册……随着这些科幻小说的风靡,叶永烈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甚至他的高产也引起了非议……有人说叶永烈的科幻小说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也有人干脆将叶永烈的科幻小说斥之为“伪科学”。
叶永烈遭到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批判”,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开始“转向”,转到纯文学和纪实文学的创作,几乎很少写科幻小说,也几乎不写科普作品。
用体育界的行话来讲,叶永烈在科幻小说创作上“挂鞋”了。
叶永烈的纪实文学很快轰动一时。
随着《傅雷一家》《雾中的花》《沉重的一九五七》以及《中国科学明星》《奇人奇事》《闪光的路》等报告文学选集的出版,科幻小说作家叶永烈“隐身”,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浮出海面。
这里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指的是叶永烈讲述中国共产党斗争历程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国共风云--毛泽东与蒋介石》,还有反映“文革”和“四人帮”的系列人物长篇《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和《陈伯达传》。
这几部作品一版再版,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其实,在这个转轨过程中,他有苦衷,也有隐痛。
不过,如今他已不愿过多地提起———尽管仍有那么多的读者在怀念他,替他惋惜,甚而多次发出了希望他“重操旧业”的呼吁———他始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官场一时红,文章千古在”。
也许,叶永烈当年从事科普和科幻创作只是一个过渡,纪实文学的创作才是他真正的擅长。
1。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等若干词语,能运用补充具体例子、列举数据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和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出示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
学生齐读,介绍作者。
2.什么是“流浪汉”?3.空气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指名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2)你观察到过这种现象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了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出示词卡理解: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3)指导朗读。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有关灰尘的哪些知识?一边读,一边用笔划下来。
3.交流板书,梳理课文。
4.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特点的方法。
1.我们知道灰尘很小,究竟有多小呢?请划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无色无味的气体,包围地球的气体层。
2.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3. 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4.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氮气保护大气层稳定,氧气维持生物呼吸,稀有气体用于照明和保护气,二氧化碳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水蒸气和杂质影响气候变化。
第二章: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大气压强的作用:支撑水柱、控制呼吸、推动风等。
3. 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气压计。
第三章:空气污染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2. 掌握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危害。
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定义: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阈值。
2. 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自然因素等。
3.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等。
4. 空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第四章:空气质量指数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用于评估和反映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
2. 空气质量指数的作用:监测空气质量,提供公众健康参考。
3.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污染物浓度和标准限值计算。
4. 空气质量指数的分级标准: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第五章:保护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 掌握保护空气的方法和措施。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焚烧垃圾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问题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1.4.2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1.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的原理和影响1.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章:空气污染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受阻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2.4.2 讲解讲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讲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2.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2.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三章: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指数等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减少工业排放、鼓励绿色出行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3.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估空气质量讲解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空气污染3.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四章:生活中的空气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等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室内通风、减少吸烟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问题的关注4.4.2 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空气污染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家庭和工作环境中保护空气质量4.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第五章: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5.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等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极端天气、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现状和挑战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国际公约、空气质量标准、排放交易制度等各国空气质量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欧盟、美国、中国在空气质量治理方面的做法和成效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情况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通过展示全球空气质量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关注6.4.2 讲解讲解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的作用和贡献讲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挑战和解决之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七章:公众参与与空气质量改善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公众参与的方式:环保组织、社交媒体、公众咨询等公众参与的效果:提高空气质量意识、推动政策变革等学生如何参与:学校环保活动、家庭环保实践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的情况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通过展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公众参与的关注7.4.2 讲解讲解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效果讲解学生如何参与空气质量改善7.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公众参与的效果7.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公众参与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八章:空气质量与健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意识8.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PM2.5、PM10、臭氧等指标提高空气质量的卫生措施:室内通风、个人防护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与健康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关注8.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讲解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意义8.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8.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来保护人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第九章: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9.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清洁空气、低碳经济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通过展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注9.4.2 讲解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讲解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9.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联9.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十章:空气质量教育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为未来做出贡献10.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教育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保人才空气质量教育的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环保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重点和难点解析:该章节涉及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课时1-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设计-教案
课时1-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时1-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二、整体感知(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5、交流。
(1)开火车读词(2)填词医(院)面(粉)(爆)炸(据)说公(园)水(分)(暴)躁(居)住(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
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精品)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知的生字2.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教学难点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师: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板书:流浪汉)(到处游荡、无家可归、四处漂泊……)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来学《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齐读课题思考,课题为什么加引号?这个引导有什么作用呢?(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试着读一读:渣滓摩擦灰烬试着写一写:水蒸气乱逛烟囱2.分小节朗读课文,完成表格。
小节特点第二节灰尘的()和()第三节灰尘的()第四节灰尘的()第五六节灰尘的()3.探讨:你们还有哪些治理灰尘的好办法?4.介绍作者的资料。
5.比较句子A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有一厘米长。
师:这两句话,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请有感情地朗读。
B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有一百多粒灰尘。
师:这两句话,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请有感情地朗读。
6.填写关联词,有感情地朗读:()没有它,天()不能下雨。
()地面上的水汽升到天空后,()形成云彩,(),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不能聚集在一起。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课题为什么用“流浪汉一词来比喻灰尘?三、练习听写以下词语。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沪教版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
虽然此文写于七十年代,但至今现实意义很深。
本文从灰尘的大小和它存在于空气中的数量、来源,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弊大于利等方面对灰尘进行了具体介绍。
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才会激起学生改善环境,优化环境的意识。
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常识性课文。
二、学情分析常识性课文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四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进入四年级,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
对于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教师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进行讲解,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感悟。
要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文本的主旨需要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来补充丰富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布置学生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
这样就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
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词和句的教学是一个重点。
教师要紧扣重点词句设计语言实践的练点。
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这应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如何从本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制定管教沙尘暴的方法应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课文说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是怎样说的”,这应是本课要重点解决的。
目标三: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课外资料不单是信息的叠加,更要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借助资料有新的感悟和生成。
《空气中的“流浪汉”》设计全省一等奖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设计1.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训练,在引入部分中,读一读第一小节,体会到了灰尘是无处不在的后,我运用了说话练习:当____时,我看见________,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起初学生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我引导他们先运用课文的语句来练习,这时就有同学举手说出了第一小节的内容。
接着我提高了难度,说一说生活中你也在哪里见过灰尘呢?他们起初面面相觑,说的句子也不完整,诸如:早晨,我摊开被单,看见空中漂浮着灰尘,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我眉头一皱,这不是重复了吗?我就帮他纠正:我摊开被单时,看到许多小颗粒在漫天飞舞,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接着,同学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纷纷举手:“一阵风吹过,我看见街道上扬起了一团白雾,这就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2.我设置的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体会灰尘的利大于弊,重点我都放在了体会灰尘的好处上,本篇课文只介绍了灰尘的一点优点,我从《假如没有灰尘》中截取了2段,让他们体会到灰尘的一些其他作用,比如灰尘能使太阳光变得柔和,能吸收空气中的蓝紫色光反射其他颜色的光,并用如果没有灰尘,的语句加以练习。
他们练习时说的语句越来越完整:如果没有灰尘,太阳光就会很刺眼。
如果没有灰尘,我们就看不到蔚蓝色的天空。
3.为了让他们体会到灰尘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它也有缺点,需要我们来管制。
我出示了2组图片,干净整洁的和风沙肆虐的街道,出示了课文的语句: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杯酒的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让他们直观得体验到树木茂盛的地方,灰尘自然就会减少。
最后,本篇课文的说话练习设置过多,有些难度稍高,比如用自己的话说说雨是怎么形成的?关联词的使用,同样2句句子,我要求他们用2组关联词,因为所以很好找,只有才,机会没有同学能说,要老师提示后才能组织语言,而且这些练习有些脱离文本,有待斟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的“流浪汉”》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2.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学习了课文,请你说一说该怎么捕捉空气当中的灰尘?
2.尘埃有什么作用?
四、参考资料
灰尘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所组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灰尘颗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00微米。
小于10微米的悬浮粒子(PM10),即被认定有害于人体;
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更可穿透肺泡直达血液。
灰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所以人们特别讨厌它,灰尘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
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的呼吸道疾病……
灰尘对电脑的危害很大。
过多的灰尘可能阻塞CPU风扇,使风扇停转,造成CPU过热烧毁,会影响各板卡之间的接触,还可能造成电路板的腐蚀。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从太阳直射到地球的光线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天空就会是非常蔚蓝,没有风雪雨露,没有霞光,彩虹。
由于灰尘是吸湿性微粒,没有它这个核心,空中的水汽将无法凝结,天上的云也就难以形成,地表失去了云层的覆盖,就会变得干旱贫瘠,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
没有灰尘,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会毫无阻挡闯进地球表面,并对人类和各种生物产生致命的威胁。
灰尘除了这些的好处外,它能凝结水汽。
让它们变成水珠,不然,所有的东西都是湿漉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虽然灰尘有许多不是,但是它的功劳也无量,它能使地球温和地获取太阳能量,也能使大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以增加云、雨形成的机会;调节地表的气温,使之适合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