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与意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神与意志
作者:王航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9期
摘要尼采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哲学家,他以自身哲学观点为基础,创造出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尼采的哲学思想不仅涉及文化、艺术也包含对教育的认识。

语文教育通过言语的训练和人文的陶冶传递和生成着文化。

尼采的教育哲学同他的文化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语文教育理念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尼采哲学观尼采的教育哲学尼采教育哲学与语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教育界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大概始于20世纪20年代。

在西方教育和哲学理论的影响下,教育哲学在中国产生和萌芽。

对于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功用,石中英先生给出了生动的解答,“最藐视哲学的人都在实践一种哲学。

……这个辩护的过程就是哲学。

”在教育中,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教育哲学理念,都会以一种潜移默的形式渗透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影响着教育实践的结果。

从教育哲学角度来认识教育,就仿佛打开了元认识的大门,帮助我们洞悉深邃的教育理性和情感世界。

1尼采及其哲学观
尼采出生于19世纪文化氛围浓厚的德国。

沉默、安静的性格加上敏感细腻的内心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一些形而上的终极问题产生兴趣和思考。

尼采自己曾回忆道:“在我早年生涯里……我在无人打扰的地方找到真实的快乐。


尼采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对已有哲学批判的基础上。

他思想活跃,笔锋飘逸,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他的哲学呈现出同以往理性哲学不同的特征。

他以自己的哲学观点为基础,开创出一套全新的哲学体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内容涵盖道德、宗教、本体论等诸多领域。

2尼采的教育哲学
尼采并非教育领域的专业的研究者,但由于哲学特有的学科的上位性,我们仍可以从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中捕捉到教育的影子。

尼采的教哲学观从属于其文化哲学范畴。

他从形而上的文化角度对教育进行过的抽象分析和批判成为其文化研究的重要支撑。

2.1 酒神精神——对审美教育的推崇
尼采通过研究希腊艺术,概括了人的两种基本精神——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

酒神精神类似醉酒一般,打破约束和界限,施展着来源于机体内部的强力。

而日神则来源于理性至上的平静和沉寂,它代表了理性的深思和感情的节制。

在尼采看来,两种力量的平衡和融合使得希腊悲剧成为一种伟大的艺术,造就了古希腊的文明和辉煌。

二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精神张力催生着艺术的诞生。

“两种如此不同的本能彼此共生并存,……相互不断地激发更有力的新生”。

对尼采而言,他似乎更加看重酒神精神,视之为更贴近生命本体的生命力量。

在他看来,人只有在审美中,人才是自身。

基于对生命本体的艺术认识和难以抑制的艺术理想,尼采对于艺术教育持积极肯定甚至无比推崇的态度。

2.2 教育批判与教育理想
尼采虽然没有单独研究教育,但他却对当时德国文化和教育进行了猛烈批判。

由于尼采的哲学是建立在对黑格尔理性哲学的批判基础上,他的教育观上更重视精神力量的培养和铸造。

他强烈反对德国当时重知识、轻人格的教育,认为机械化地汲取知识只会导致人格的不完整。

他认为人不是简单的机械体和生物体,因而他不支持过分地吸取知识而忽略生命的扩张和本能,将人束缚在无穷无尽的冷漠的知识世界中的教育。

相比之下,他更为推崇古希腊教育注重现实、注重生活的特点,主张以一种健康的生命性格和生命力量代替麻木的知识人。

而这种生命主体,就是他所谓的凝聚着酒神意志和日神意志的主体。

2.3 权力意志与超人教育
尼采在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基础上提出了权力意志的概念。

同叔本华不同,尼采认为除了生存以外,事物个体更要求完成自身的强大和超越。

尼采的权力意志是强有力的,不断增长和扩张的,它是一种充满力量的意志,它是生命的本能,是他对于生命价值的热忱追求。

因而他的权力意志也被称作“超人哲学”。

“超人”意味着精神的自信、人格的自由独立和思想价值的重生和创造。

不断的超越是超人的特征。

而尼采所主张的教育,就是以培养“超人”为目标的人格和意志的教育。

3尼采的教育哲学对语文教育观念的启示
语文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是工具理性同人文情怀的有机统一,具有精神陶冶和构建文化品格的重要功能。

语文教育通过言语的训练和人文的陶冶传递和生成着文化,影响和启迪着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

尼采的教育哲学同他的文化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3.1 语文陶冶——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目前事态下,我们能够而且必须探讨教育在当前世界中的重要意义,……它的前景和目的。

” 21世纪是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世纪,科技社会快速的发展对人的思维和精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语文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和汉语口
语交际能力,也肩负着孕育学生精神理想的重要使命。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成长是教育的旨归,亦是中外教育哲学家的理想与追求。

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以理性与节制为特征的“日神”同以激情与诗性为特征的酒神交相融合被认为构成了艺术的本质。

理性是人利用推理和知识来判断事物,而感性是利用情感判断事物。

而人的完整和健康应当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即既有冷静长远的目光,又有发现美和善的内心。

语文的感性机制存在于文学作品的情感内蕴中。

唐诗的宽阔胸怀,散文的诗性品位,都蕴含着审美和情感教育特征。

而理据丰富的议论文,科学化的说明文又为理性教育提供了范例。

尼采的教育哲学思想启示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应当关注对学生理性意识和感情情感的全面培养,避免厚此薄彼,让语文走向理性和生活,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建构健全人格,塑造精神健康而丰满的下一代。

3.2 高贵的意志——语文教育的人格追求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论文中首次提了“非智力因素”概念。

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界定当前仍存在相对模糊的指标。

依据现有研究,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性格和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尼采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超人”,培养人的强力意志。

在尼采看来,生命是痛苦的,但是生命不是悲观的,而是悲剧的、悲壮的,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石中英先生指出,“权力意志”并非是对于权力的极度和夸张地欲求,而在于内在精神力量的熔铸与砥砺。

在语文教育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意志、对于理想和志向的远大追求都是语文文化精神的应有内涵。

人生道路道阻且长,期间难免经历困苦和磨难。

这就需要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和面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苏轼人生低谷时的达观之作《赤壁怀古》、居里夫人勇攀科学高峰的《我的信念》等都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优秀课文。

3.3 尼采的“幻象”与富有想象的语文
尼采的幻象我们可以将其肤浅地理解为一种对于未来理想的假设和希冀。

而这种幻象来自于大胆的想象。

想象同动机、情感、思维相互联系,影响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形成。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

想象的培养依赖一定的情境。

而语言情境是最重要也是最符合言语本体的情境模式。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描绘性、诗意性语言的使用对于言语情境的塑造有直接作用。

言语情境的出现则能够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调动思维活跃性,加深学生的文本体验。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对于学生理想的支持、能力的肯定,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不惧挑战意志的磨练都是想象教育的广义范畴。

尼采的人生从世俗角度看是不幸的,但是他伟大的思想却深深影响着人类。

他反传统、反传统理性和启蒙主义文化、反基督教的精神虽有偏激但却强烈有力。

在教育上尼采有着对守旧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才创造力培养的理想,他的哲学和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思想建构和教学实践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德]尼采.尼采著作全集第12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周国平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3] 彭正梅.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历史考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