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燎原全国的故事。

本课内容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秋收起义到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主义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困境,掌握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采取的正确策略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采取的正确策略和英勇斗争的精神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困境,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出困境,实现革命事业的复兴。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和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背景。

引发学生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事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背景。

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第二章:事件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起源。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事件的具体情况。

分析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2.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的情况。

分组讨论,分析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第三章:事件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事件的发展过程。

分析事件的重要节点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

分组讨论,分析事件的重要节点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第四章:事件的结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结局。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事件的结局。

分析事件的结局对历史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的结局。

分组讨论,分析事件的结局对历史的影响。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第五章:事件的启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事件对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现实意义。

5.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对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现实意义。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结果。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2北师大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2北师大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2北师大版
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江西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结果——占领南昌
教师提问:会师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
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
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
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掌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2. 使学生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认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思考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成果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国民大革命的成果,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理论依据。

3. 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国民大革命时期和其他革命时期的异同,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独特性。

2. 探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在其他国家革命史上的应用和意义。

七、案例分析1. 以井冈山斗争为例,详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实践过程。

2. 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理论依据。

八、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2)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认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2)运用对比分析法,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结合实际,学会运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2)树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革命事业的伟大;(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2)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正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及意义;(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2)教师讲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引导学生认识到其正确性。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进行分析;(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正确性。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2.强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创设互动课堂,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联系实际生活,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分析革命先辈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5.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辛。
2.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秋收起义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感悟。
2.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让学生绘制一份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主要成就和影响,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
3.设计一道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涵盖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等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共革命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优质公开课教案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优质公开课教案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习目标】①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形成。

②了解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②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体会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法】从三个板块来整合教学资源,采用问题探究法等,辅以有效的多媒体资源,以探究历史、理解历史、对话历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法】通过自主探究、阅读理解、分组讨论等,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多元智慧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建军90周年视频片段(活跃气氛,让学生渐入上课状态)【导入】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了解人民解放军的风采。

而后谈感悟,提问学生,2017年是建军多少周年。

学生答。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诞生于血雨腥风的1927年,90年前的1927年,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赶尽杀绝的危险,中国的革命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以大担当的勇气,力挽狂澜,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

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共同学习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齐读)这节课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板块来展开:播下火种——南昌起义第一枪星火点燃——井冈创建革命路转危为安——红军不怕远征难【过渡】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被杀绝,被征服.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尸首,又继续战斗了.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亮剑精神.那战斗的第一枪在哪里打响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板块: 播下火种——南昌起义第一枪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结合课本68页,完成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点。

【过渡】八一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希望,让苦难的中华民族有了奋进的力量.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革命的接力棒从南昌传到了井冈山.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 星火点燃——井冈创建革命路毛泽东决定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正是有了秋收起义,革命的火苗才得以继续燃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秋收起义.出示PPT,指导学生仿照南昌起义自主学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龙田中学温发清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掌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及原因。

3.了解八七会议。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做出了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三、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图像法。

在导入新课时则可以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加深对起义领导人和当时历史事实的了解。

2.提问讲解法。

通过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观念。

3.故事穿插法。

本课内容故事较多,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讲解、活跃气氛,加深印象。

也可以放在课后活动中。

4.讨论法。

对于秋收起义失败后退往农村的原因,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

5.诗词辅助法。

对于本课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搜集毛泽东诗词并背诵,加深理解。

相互印证。

五、教具准备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投影仪。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相关教学课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图(展示课件:手枪)这是一把手枪,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2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2 北师大版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江西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结果——占领南昌
教师提问:会师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
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
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
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选择?”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问题。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优势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困境,指出毛泽东等领导人探索农村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
3.讲解古田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强调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制作一份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简报,内容包括:背景、过程、意义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每位同学至少提出三个问题,问题需具有思考性和深度。下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涵。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选择。
3.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地点等基本知识,如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等。
5.结合所学内容,开展一次家庭访谈活动,采访家中长辈关于革命历史的了解和亲身经历,整理成访谈录,分享给同学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2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2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过程设计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生:“八一建军节”。

师: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不要着急。

我想,通过学习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目标导学一:某某起义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某某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某某某某。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X伯承等。

结果——占领某某城,撤出南下某某时,遭受敌人的封锁。

2.教师提问:起义军在占领某某后为什么要南下某某?结果如何?学生回答:遭到反动军队的包围,敌强我弱,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某某,争取外援,重建某某革命根据地,以发展壮大革命队伍。

南下某某途中,遭到敌人的封锁。

朱德、陈毅等率军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3.教师提问:某某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教师通过八一建军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某某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949年,中央确定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目标导学二:井冈山会师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旗帜、结果。

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界。

领导人——。

旗帜——“工农革命军。

”结果——起义受挫。

2教师提问:秋收起义进攻城市受挫后,作出了什么决定?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决定放弃进攻某某的计划,改向井冈山区进军。

同时在进军途中,对军队进行了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教师过渡:朱德、陈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于1928年4月率领某某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会师。

教师提问:会师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学生回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设计 教案

3.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

进一步认识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惟一正确的道路。

从而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难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屏幕上展示伟人图像、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图片组合。

2、播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音像资料和屠杀共产党人的图片,渲染烘托历史背景,调动和激发学生情绪。

3、引出:中国革命向何处去?革命先驱们如何在腥风血雨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二、新课处理一、南昌起义过渡: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征服。

我们高举起革命大旗,开始武装反抗。

展示南昌起义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写作方法: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明确,内容准确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洁精炼,有简短的评论和感想。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报道作品。

出示问题: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适时引导、启发。

树立正确的人文观,给以鼓励,重结果更重过程。

随后进行归纳总结。

引出:在南下途中,革命军遭到失败。

但南昌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经过、结果,意义。

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结果。

2、了解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及原因。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情感态度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艰苦奋斗、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八一军歌》2、伴随着嘹亮的军歌,和着激昂的旋律,让我们走入今天的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学习新课1、展示两则材料材料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材料二:国民党迫害革命者数据统计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共产党人你会怎样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局面?2、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一)南昌起义1、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者、部队名称、经过、结果、余部的去向、意义。

补充:南昌起义剩余部队: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到湘南。

3、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4、南提示:以前对国民党的态度,建军节的由来,北伐。

(二)八七会议阅读课本找出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意义: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补充:大革命(1924年—1927年)、土地革命(1927年—1937年)(三)秋收起义1、八七会议决定秋收起义,阅读课本找出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部队名称、经过、结果、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成语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即使在困境中,也能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2. 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运用,特别是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成语的运用。

2.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图片、正确书写和发音、含义解释、历史故事等内容。

2.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成语:教师详细讲解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发音和含义。

3. 学习成语:学生跟读成语,教师纠正发音,确保学生掌握正确发音。

4. 练习运用:学生进行成语填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运用成语的经历,互相学习。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发音和运用方法,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九、教学评价1. 学语书写、发音的准确性。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历史学习中。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背景。

讲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及其在历史中的体现。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程内容。

第二章: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民族觉醒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民族觉醒的启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这两次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这两次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两次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性。

第五章: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抗日战争对民族解放的意义。

5.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抗日战争对民族解放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裹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蒋介石发动了暴力屠杀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入新课:想一想,大革命中中共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中共有自己的军队吗?为什么我国将建军节定在南昌起义的纪念日呢?【讲授新课】:(25分钟)一、八一南昌起义:本目要从以下四方面让学生把握课文。

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起义的领导人。

指导学生看书: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来担任南昌方面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筹划和领导这次起义。

7月21日,周恩来由武汉秘密到达南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知道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学习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①时间: .
星 1.南昌起义②领导人: 、、、等。

星③意义:
之①时间: 。

火 2.秋收起义②领导人:
, ③结果: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决定放弃计划, 改向 .
可④意义: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
以①时间: 。

燎 3.井冈山回师②人物: 、和 .军长是 ,党代表是。

原③意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4.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①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②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材料:“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①“八一”历史至2008年有多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什么?
②此材料涉及到那几个历史事件?
③.材料中的“四军”是指哪支部队?“朱毛合”而“建四军”有什么奇功?
五、当堂测试
(一)选择题: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2.下列人物中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是()
①朱德②贺龙③周恩来④邓小平
3.带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起义领导人是()
4.“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