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精】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理解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观。

2.了解当地的传统风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了解和掌握在传统节日中的礼仪规范及行为习惯。

教材分析节日和风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节日和风俗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以问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回忆和分享自己家庭中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文化。

2.展示当地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文化,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多选项的形式,探究关于文化的知识。

正文环节3.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深入理解和讲解节日和风俗的历史和由来,和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价值,比如说中秋节。

4.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及其习俗,比如今人们批评丰富的食物和绕路烟花来庆祝新年的论点。

5.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与规矩,如:新年的辞旧迎新、守岁等活动。

结束环节6.总结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倡导大家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7.以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在本次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嘉奖。

教学资料1.教材及多媒体展示。

2.实物或图片展示。

3.角色扮演活动的相关道具。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2.通过小测验或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进行个别面谈,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和体验到传统节日和风俗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年龄较小的阶段就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成为新时代的有文化的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3.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生讨论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生:喜欢!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生:(各种回答)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揭示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奇妙的节日风俗二、新知探究(一)认识传统节日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汨罗江自沉。

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1)读一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2)想一想:端午节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3)说一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比如: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3.拓展了解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2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2课时(教案)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感受风俗与自己的密切关系,知道风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道德修养: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熟悉当地的节日风俗,理解并体会这些风俗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3.责任意识:正确看待风俗的演变,能识别不良的社会风俗,主动体验并传承优良风俗。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不同地区的同一节日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体会风俗具有地域差异性,但都蕴含着美好的祝愿和多样的感情。

(重点)2.通过探究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进一步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难点)3.通过自主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填写调查表,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1.课前调查。

从教材第76页的四个地方特色节日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节日深入探究。

此外,再了解一个书中没有提到的地方特有的传统节日,了解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

地方特色节日调查表给全体公民放假。

你知道是哪些节日,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吗?预设:清明节,在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5.小结在这些节日放假,不仅是为了让大家好好休息,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传承我们的节日文化和风俗。

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奇妙的节日风俗。

(板书标题:奇妙的节日风俗)二、共同的节日,不同的风俗1.过渡再观察这些节日风俗,你还有什么发现?预设:每个节日的习俗都不一样;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比如粽子、青团和月饼;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赏花灯、赛龙舟;很多风俗都表达了美好的祝愿……2.小组活动节日习俗里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美好的祝愿,但这就是节日习俗的全部内涵了吗?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过节的吗?老师准备了资料包,接下来,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去探究“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怎样过节,节日风俗里有什么”。

3.汇报交流学生每说到一个节日,可以请研究相同节日的同学相互补充,教师再补充呈现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感知。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共12张)教案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共12张)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文化、风俗以及这些风俗蕴含的传统美德。

2、通过对身边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懂得传承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身边的文化、风俗以及这些风俗蕴含的传统美德。

难点:通过对身边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文化、风俗的小故事、课件四、课时第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你们了解关于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有哪些吗?2、风俗产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关于婴儿成长也有许多有趣的风俗。

教师出示图片:出生红鸡蛋报喜满月剃胎毛胎毛笔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学生合作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与成长有关的风俗?板书:风俗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了解十二生肖吗?学生自由回答。

3、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了解一下吧!(1)、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

教师出示图片。

学生认识十二生肖“生”是出生的意思。

“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

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教师讲解十二生肖排序的故事。

(2)、学生小组交流:我喜欢的生肖故事或传说。

(3)、教师呈现十二生肖民俗故事。

学生自由交流4、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有许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同时也有许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1)、教师出示图片,学习尊老敬老的风俗。

老人祝寿时要摆放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意“八仙祝寿”,暗含“长久”之意,吃“长寿面”。

(2)、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在生活中该怎样尊老?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风俗伴随着我们成长,处处体现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多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风俗。

5、布置课下作业收集关于风俗的故事。

6、板书设计10、风俗就在我们身边出生爱幼满月尊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教材以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主题,通过引入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俗的定义、风俗的种类、风俗的意义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风俗知识,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风俗的定义、种类和意义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地域文化背景各异,对于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地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定义、种类和意义,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定义、种类和意义,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风俗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风俗知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的风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俗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学习风俗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风俗的含义,明确风俗是一种文化现象。

3.了解风俗的种类:分别介绍各地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多样性。

4.探讨风俗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思考风俗的意义和价值。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教案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 春节 )、( 端午节 )和( 中秋
节 )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 端午节 )。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 ( 文化 ),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 ( 祝愿 ),
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情感 )。
二、连线。
端午节
正月初 1
春节
农历 9 月 9 日
游戏等活动; ( 5)傣族:过端午节时,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
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 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 6)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 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 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2.揭示课题: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奇妙的节日风俗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传统节日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 2.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 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 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 汨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后 ,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后人为纪念屈原 ,把 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袋 表示屈原的品德、 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 后成为节日食品, 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 1)读一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 2)想一想:端午节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 ( 3)说一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 个节日的 ? 比如: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 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 3.拓展了解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 ( 1)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 ( 2)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 ( 3)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 动; ( 4)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究家乡独特风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在收集资料、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风俗背后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念,以此实现
“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
搜集各地风俗习惯。
板书设计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反思
家乡风俗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发现家乡风俗的有心人,不断去挖掘我们身边的风俗,感受风俗的奇妙。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还发生了演变,我们来一起探索风俗的奥秘!
部编版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目标
1.通过“成长风俗我寻找”课前调查活动,了解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并感受风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在资料收集、交流讨论、视频观看等多种形式中了解“十二生肖”风俗、爱幼风俗、尊老风俗等,并体会这些风俗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3.通过调查探究,了解到不同地区端午节的不同庆祝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到各地风俗的差异。
3.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地方的风俗是独特的,但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我们应当保留良好的风俗习惯,舍弃掉一些不好的风俗活动。对于传统风俗,更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时代的发展,对其做出一些改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了身边的风俗,了解了风俗中蕴含着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伴随我成长的风俗,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孩子出生后,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岳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红鸡蛋等。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案
播放视频——重阳节习俗
问题:你知道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图片呈现(重阳节习俗)
学生活动——重阳诗会
根据课前收集的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两名代表参加今天的“重阳诗会”,看看哪组收集的诗词最多吧。
示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初步认识了解清明节
感知中华文化及古人的节日习俗
通过对清明节习俗的了解认识,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学会不忘习俗,理性祭扫,绿色祭扫,树立新时代文明行为
了解重阳节习俗
进一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养成尊老行为习惯。
通过重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不忘中华民族优良品德,树立文化自信
2.攻辩环节由正方二辩,正反方交替进行
3.自由辩论由正反方辩手自由轮流发言
4.结辩:正反双方四辩总结陈词
正方观点:过年应该禁止放鞭炮
反方观点:过年可以放鞭炮
提示:
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有些风俗是否保留,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播放视频——清明节习俗
问题: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图片呈现(清明节习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风俗的演变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传统习俗。
2.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播放视频——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风俗的演变
移风易俗树新风
作业设计:
完成道法练习册第一课。
四、提高认识,拓展思维。
家乡的风俗习惯多种多样,我们要从小学会分辨健康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对于那些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风俗应该提倡发扬,对于那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舍弃,破除那些封建迷信。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是应该舍弃的糟粕,培养同学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风俗的演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小品表演,展示不同的风俗。
2、能对风俗的传承意义进行简单的评价,懂得传承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能对风俗的传承意义进行简单的评价,懂得传承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小品表演
自由观看民俗展
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强的城市,风俗小品的表演,带来学生对地方风俗的亲身体验。
三、移风易俗树新风。
对应目标1、2、3
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家乡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板书:风俗的演变
1、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俗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
你都见过哪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呢?
2、移风易俗辩论会
阅读教材P.10的4幅图,进行辩论。
3、总结:
通过大家的分辨,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风俗是不健康的。我们以后如果遇到了这些不健康的风俗应该怎么做呢?
板书:移风易俗树新风说一说自Βιβλιοθήκη 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一些风俗的理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课题课题 1.1.交流我国多样的传统节日交流我国多样的传统节日交流我国多样的传统节日 2.2.出示课题:奇妙的节日风俗出示课题:奇妙的节日风俗出示课题:奇妙的节日风俗3.3.质疑:节日风俗奇妙在哪儿?质疑:节日风俗奇妙在哪儿?质疑:节日风俗奇妙在哪儿?通过了解中国多样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之多;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对节日风俗之奇产生浓厚的兴趣。

生浓厚的兴趣。

走进风俗节日,感知奇特小组交流一:端午节的不同庆祝方式小组交流一:端午节的不同庆祝方式 1.1.出示屈原图: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出示屈原图: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出示屈原图: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2.2.小结:由于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的不小结:由于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的不同,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同,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小组交流二:不同地域的独特节日风俗小组交流二:不同地域的独特节日风俗 1. 播放福建的“孝顺节”,了解独特的节日风俗节日风俗思考:从“孝顺节”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么?2.2.小结:除了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小结:除了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3. 了解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比较不同节日的奇特之处节日的奇特之处4.4.小结:受到地理环境对节日的影响,小结:受到地理环境对节日的影响,小组交流,通过图片展示展示观看视频,思考,指名交流。

交流。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明确各地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对节日风俗的影响。

俗的影响。

以福建的“孝顺节”为切口,通过比较各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感受地理环境对节日风俗的影响。

影响。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日风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日风俗小组交流三:节日风俗的意义小组交流三:节日风俗的意义1.1.提出困惑: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提出困惑: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2.2.在组内思考后,写在纸上在组内思考后,写在纸上在组内思考后,写在纸上3.3.师张贴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师张贴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师张贴具有代表性的想法4.4.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
课时教学设计
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讲授新课1、小调查: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
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地区有那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
风俗?
2、总结:那些早该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

3、资讯:清明时节“火纷纷”
(1)山东省莱州市清明山火
(2)安徽省庐江县清明山火
4、各抒己见:对于清明节当中这些人的祭祀方式,你有什
么看法?你希望清明节人们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祭祀,表达
自己的哀思呢?你有什么新点子吗?
5、展示:相关法条链接
6、解锁新型祭扫方式
了解自己家乡
的风俗演变。

感受一些落后
风俗带来的危
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风俗,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家乡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风俗习惯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了解家乡的风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和活动素材。

2.准备教学PPT,展示家乡的风俗。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乡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3.操练(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风俗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我们当地的风俗」,通过文本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并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习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2.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3.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如何尊重不同文化习俗【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并且要思考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习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文化差异,发展自己的文化包容意识。

【教学准备】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图片、视频、板书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们所知道的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学生的基本了解水平。

2.老师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对于风俗的理解,引起学生对话的兴趣。

二、引入教师放映图片或视频,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风俗习惯,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进行比较。

三、阅读1.老师给每个学生分发文本并让学生自读一遍。

随后,可以做一些口语化的阅读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意义。

2.然后可组织一些同桌或小组讨论,并让每个小组或学生自己表达他们的评价和看法。

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让学生自己继续阅读课文,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四、思考题1.整理好学生对于当地风俗的见解和评价。

2.分为小组或个人讨论,探讨在不同文化差异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包容和尊重其他文化的风俗和习惯。

3.由学生自己表达他们在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习俗方面的想法和理解。

五、概括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当地风俗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教师可以适当强调学生应该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3.教师可以利用板书等形式来概括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

【注】本课时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充足的教学时间是非常重要,只有在充足的时间内逐渐引导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达到教学目标。

【新教材】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两课时)

【新教材】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两课时)

【新教材】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的祝愿;2.了解本地的节日风俗,并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情感;3.关注风俗的演变,并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的祝愿;2.难点:关注风俗的演变,并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各种风俗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

1.播放小朋友过生日视频。

生认真观看。

师:同学们,这个视频中的小朋友是过几岁生日?有哪些仪式?与你过生日的习俗相同吗?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同样是过生日,为什么仪式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当地的风俗话题。

2.板书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风俗就在我身边(一)读一读,忆一忆,说一说。

1.生阅读p72案例。

①出生:②满月:2.忆一忆,说一说: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设计理念】通过阅读,引起同学们成长的回忆,然后说说自己的经历。

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二)读一读,查一查,介绍交流。

1.读一读:了解“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2.查一查:你想了解哪个生肖呢?请收集资料并向大家介绍。

3.说一说(交流):我想了解的生肖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时《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时《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时《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时,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材通过介绍家乡的风俗,让学生认识到风俗是一种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风俗习惯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的风俗,提高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风俗是一种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难点:让学生认识到风俗是一种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风俗。

2.调查法: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家乡风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家乡的风俗习惯,准备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自己准备的关于家乡风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风俗。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家乡的风俗习惯,如节日习俗、婚丧习俗等。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当地的风俗》其次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四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课时支配:3课时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把握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的学问,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探究其特点和价值,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敬重和爱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增加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觉,鼓舞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同学的思维和视野,提高同学的文化素养和创新力量。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的学问;2、探究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特点和价值;3、学习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敬重和爱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习俗。

教学难点:1、如何让同学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如何引导同学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敬重和爱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习俗。

课前预备:1、预备相关教材和图片等教具;2、针对不同班级、学科和同学的学情背景,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3、预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

学情背景:同学班级:学校4班级;同学人数:40人;同学性别:男女比例均衡;同学文化水平和爱好爱好:文化水平差异不大,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和了解程度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请回忆一下。

同学:(回答上节课学过的节日和风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老师:格外棒!那么,我现在会呈现一些图片,你们看看这些图片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呈现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导入,让同学温习已有的学问,同时激发同学的爱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解(25分钟)老师: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的学问。

首先,我会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讲解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请看这些图片,这是春节的习俗,你们知道吗?同学:(回答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老师:格外好!那么,你们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的消灭有何历史和文化背景吗?为什么要庆祝这些节日?这些传统文化有何特点和价值呢?同学:(思考和回答问题)老师:格外好!接下来,我会让你们争辩和共享自己所在地区的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点,鼓舞你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10课。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风俗”这个主题,通过学生对自己所在地风俗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传统风俗的介绍,也有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体验到风俗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自己所在地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风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风俗,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入地了解风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风俗的魅力。

2.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风俗。

2.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风俗的魅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各种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3.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准备自己所在地的风俗材料,如图片、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风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依次呈现自己准备的风俗材料,大家共同分享和学习。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风俗场景、制作风俗物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风俗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当地的风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和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于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的了解和掌握。

3.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实践体验法: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当地的风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准备。

2.教学设备的准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活动材料的准备,如图片、视频等。

4.课前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当地风俗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风俗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民俗文化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传统美德。

2.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节日风俗,知道相同节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知道各地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感受风俗中寄托的祝福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节日风俗,知道相同节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知道各地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感受风俗中寄托的祝福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3.展示图文预设:常见的端午风俗过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端午风俗,我们一起了解下。

4.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1)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2)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3)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动;(4)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5.不同地区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1)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2)江西建昌端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

(3)湖南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鸡酒等,供于龙舟之首前祈求安产。

(4)广东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5)山东长岛县在端午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6.教师总结: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过渡: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活动二:探访节日风俗1.展示任务一:根据课前搜集到的材料,从以下四个节日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介绍下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图文资料:3.学生分享:略。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当地还有哪些奇妙的节日风俗。

4.展示任务二:说一说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接下来的表格。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教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教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

2. 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礼仪及其实践方法。

3. 能够描述和表达自己所熟悉的地方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正式课堂教学、图像、视频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2. 通过课堂讨论、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

3. 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借助多种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培养学生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了解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

2. 学习一些简单的礼仪及其实践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

2. 如何帮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礼仪知识。

【教学准备】1. 电视或PPT。

2. 书籍或报刊。

3. 录音机或MP3。

4. 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用幽默的语言、表情进入主题,唤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唤起学生对对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的认识:你们觉得自己所在地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二、呈现(15分钟)1. 展示图片、资料、视频等,介绍当地的风俗习惯。

2. 提问:你认为自己所熟悉的风俗习惯哪些是值得传承的?为什么?三、理解和记忆(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所展示的风俗习惯。

2. 分享讨论结果,加深学生对风俗习惯的理解和记忆。

四、体验和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学习“你好”、“谢谢”等礼仪用语,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2. 要求学生小组内互相问候,并使用所学礼仪用语。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课程内容,表达对今天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2. 教师进行课程评价和总结,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3.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生讨论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揭示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奇妙的节日风俗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传统节日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汨罗江自沉。

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1)读一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想一想:端午节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
(3)说一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
比如: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3.拓展了解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

(1)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
(2)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
(3)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动;
(4)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
(5)傣族:过端午节时,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

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6)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

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3.讲述春节: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
(二)奇妙的节日风俗
1.了解奇妙的节日风俗。

(1)我家住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我们这里有“饮水节”,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聚集到泉边,喜饮泉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2)我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

人们聚集在一起,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3)我家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这里过“藏历新年”,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

(4)我家住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我们这里有“孝顺节”,在节日期间人们要煮“拗九粥”送亲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敬父母。

2.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把你收
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1)学生分小组分享。

(2)每个小组推选1名同学全班分享。

3.师小结
许多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奇妙的节日风俗。

我们可以去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奇妙的风俗。

(三)读一读,说一说。

1.读77页的“阅读角”
我家住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里有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传统节日“那达慕”。

“那达慕”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每当七八月间,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牧民们就会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

大会上,有众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比如赛马、摔跤和射箭等,这些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

除此之外,还有棋艺和歌舞活动以及物资交流等。

大会期间,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飘动的彩旗、来往的人流、欢腾的牛羊驼马,构成草原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饭馆、茶摊、说书棚和蒙古包内外充满喜庆的笑声。

2.说一说: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
3.拓展:四川独特节日
(1)黄龙溪火龙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
介绍:双流县黄龙溪古镇的火龙灯舞源远流长,起源于南宋时期,每年
的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如期举行。

其活动内容包括烧火龙、彩龙表演、南狮表演、漂河灯、燃放孔明灯、燃放烟花爆竹、听川剧座唱等。

(2)成都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
介绍: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

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3)都江堰放水节
时间:清明节
地点:成都市都江堰
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

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

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拜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会,又称清明会。

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将民间传统的清明会改为政府主办的放水节,由身着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

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人人胜。

……
(四)风俗文化
1. 师: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
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比如:
(1)每年除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剪成蝙蝠、麋鹿、白鹤和喜鹊,贴在门窗上,寓意“福”“禄”“寿”“喜”,作为一种装饰,增添节日的气氛。

(2)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里除了观灯展、猜灯谜,家家户户还要吃汤圆,意在祝愿一家团圆和睦。

2.说一说: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3.填一填:
4.学生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
正因为春节涵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

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四、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五、师总结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传承;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风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习俗。

板书设计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传统节日:端午节、春节、中秋节……
奇妙的节日风俗
特有奇妙风俗:饮水节、“三月三”歌节……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和()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二、连线。

端午节正月初1
春节农历9月9日
中秋节5月1日
重阳节农历5月初5
劳动节农历8月15日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端午节)。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二、连线。

端午节正月初1
春节农历9月9日
中秋节5月1日
重阳节农历5月初5
劳动节农历8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