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作业-周严

合集下载

《第五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13七年级上册

《第五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13七年级上册

《揭开情绪的面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基本概念,理解情绪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以及提高应对情绪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为后续的心理健康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情绪认知:学生需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了解情绪的定义、种类及表现形式。

并完成一份关于情绪的笔记,记录所学到的关键信息。

2. 情绪体验:学生需回顾自己近期的情绪变化,记录下具体情境、情绪体验及应对方式。

此过程旨在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应对方式,通过相互倾听和交流,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表达。

4. 情绪调节方法探索:学生需通过资料查找或课堂讨论,了解常见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并记录下至少三种方法。

三、作业要求1. 情绪认知部分要求学生对情绪的定义、种类及表现形式有清晰的认识,笔记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 情绪体验部分要求学生的记录具体、真实,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变化和应对方式。

3. 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进行有效沟通。

4. 情绪调节方法探索部分要求学生对所查找的方法有基本的了解,能简要描述其操作过程和适用情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笔记内容、情绪体验的真实性、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情绪调节方法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本课程学习成果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4. 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六、后续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加强学生对情绪的理解和调节能力的训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情绪管理团体辅导5篇

情绪管理团体辅导5篇

情绪管理团体辅导5篇第一篇: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一、认识情绪活动一:“我演你猜”【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别及健康情绪。

【活动准备】情绪卡片。

【活动步骤】1.教师准备六张“情绪卡片”,卡片上分别写上“喜、怒、哀、惧、爱、恶(厌恶)。

2.让自愿上台的学生随机抽出一张卡片,用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表达卡片上所写的情绪,不能用言语表达。

让台下的同学猜测台上的同学要表达什么情绪。

3.请出六位同学表演六张“情绪卡片”上所写的内容。

4.情绪通常有喜、怒、哀、惧、爱、恶六大种类。

5.组织学生讨论:“情绪有好坏之分吗?为什么?”6.学生交流并请代表发言。

7.教师小结: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表现适当。

一些消极情绪只要表现恰当也是有益的,例如我们的考试成绩不如意时,产生了羞愧、内疚的情绪,有助于我们重视学习,急起直追。

附:八大类情绪愤怒:生气、不平、烦躁、敌意、恨意等。

悲伤:忧伤、寂寞、忧郁、沮丧、绝望等。

恐惧:焦虑、紧张、忧心、疑虑、慌乱、警觉等。

惊讶:震惊、讶异、惊喜、叹为观止等。

厌恶:轻视、轻蔑、讥讽、排斥等。

羞耻: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快乐:满足、幸福、愉悦、骄傲、兴奋、狂喜等。

爱:友善、和善、亲密、信赖、宠爱、痴恋等。

活动二:我的情绪反应【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的影响,明白学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必要性。

【活动步骤】1.回忆当自己很快乐、生气和悲伤时,是否产生一些生理的感觉?请记录下来。

这些情绪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2.小组内交流分享。

3.每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选取一些素材排成小品,小品要反映引发情绪的事件、情绪的外在表现以及情绪对个体的影响。

4.选部分小组表演并要求学生在表演后作简单点评。

5.教师小结:(1)当我们发生情绪时,不仅外部有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身体内部也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

(2)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列举若干个生动的实例和实验以深化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 开出友谊的新花朵》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南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第二课 开出友谊的新花朵》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南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开出友谊的新花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交友方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友谊,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1. 角色扮演:学生将被要求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同学、朋友或家人,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沟通技巧。

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冲突、分享想法、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

2. 创作一首关于友谊的小诗或者一篇短文。

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反思自己和朋友间的相处方式,尝试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表达出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自我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友谊,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将被分到小组中,围绕“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看法,并尝试从他人身上学习到新的思考方式。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友谊的内涵和价值,并学习到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上述所有作业,不能依赖他人。

2. 积极反思: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反思自己的交友方式和行为,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3. 反馈交流:学生需要将作业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并在班级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收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将根据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并达到作业要求进行评价。

2. 作业质量: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角色扮演的表现、小论文或短文的表达水平以及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3. 课堂表现:教师还将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尊重他人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下一节心理课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表扬优秀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指导。

心理调适与辅导作业及答案

心理调适与辅导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由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2. 适应性辅导: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3. 阻抗:阻抗又称“抗拒作用”,指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辅导中心偏移。

4. 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5. 厌恶法: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像,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6.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代替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二、填空题1. 动机2. 自我意识良好人际关系良好3. 强化适应性行为4. 偏离正常5. 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6. 追踪调查7. 本我8. 认知过程9. 强化不相容反应10. 6011. 抉择12. 个案法13. 1908 《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14. 自身环境社会15. 选择辅导方案实施指导帮助16. 心理评估评估资料17. 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18. 联系可操作性19. 客观事物实际问题20. 引发情绪间接途径21. 内分泌系统神经22. 自主训练呼吸调节合理宣泄23. 心理特征精神面貌24. 协调分化25. 顺从他人独立见解独立性26. 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策略27. 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图表笔记28. 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9. 紧张刺激手段30. 中介面对面31. 心理内部过程行为主义观点32. 获得性操作性条件反射33. 认知方面情绪情感方面交往方面34. 过分概括绝对化要求极端化35. 自我控制能力丰富而强烈36. 自己与他人社会道德生活37. 稳固态度行为方式38.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39. 做在书上做在笔记本上40. 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现则41. 认知情感行为三、单项选择题1. A2. B3. B4. B5. D6. B7. B8. D9. C10. C11. B12. C13. B14. B15. C五、简答题1.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在:(1)自我意识方面 (2)认知方面 (3)情绪情感方面 (4)意志方面(5)个性方面 (6)学习方面 (7)交往方面2. 对中小学生主要进行哪些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的辅导答:对中小学生主要的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的辅导有:(1)异性交往紧张 (2)师生交往困难 (3)亲子交往困难 (4)孤独(5)羞怯 (6)自我中心 (7)自私 (8)从众3. 请简要说明行为转变法的待点答:行为转变法的待点为:(1)行为转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论;(2)辅导目标:行为转变法的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3)辅导关系:辅导员担任主动和指导的角色;(4)辅导过程:注重对来访者的进步过于强化;(5)具体方法:行为转变法常用的一些方法有系统脱敏、代币、行为契约等。

心理团辅的心得8篇

心理团辅的心得8篇

心理团辅的心得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心理团辅的心得8篇每一篇心得体会都是心灵的独奏,是在文字中感悟人生的深邃和美好,为了能够使自己的思索能力得到提升,一定要将心得体会写好,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心理团辅的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状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状的影响
a 1 . / / T h e Ch i n e s e He a l t h S e r v i c e Ma n a g e me n t .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l o w e r t h e s o c i a l p h o b i a l e v e l o f t h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t h r o u g h g r o u p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o u n s e l i n g . Me t h o d s
于控制组 ( P< 0 . 0 1 ) , 实验组在 实验前后在社 会回避及 苦恼、 自尊量表 上的得 分差异 具有显 著统计 学意 义( P< 0 . O 1 ) ; 团 体 心理 辅导后 实验组和控 制组被调查者在社会 支持评 定、 生活事件 总应激 、 社会 回避 及苦恼 、 抑郁 自评 、 焦虑 自评和 自尊 等 量表上 的得 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 学意义。结论 : 团体辅 导可以有效 改善 大学生的社 交恐惧状 况, 有利 于心理 健康 水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 0 1 5 年第 7 期( 总第 3 2 5 期
团体 心 理 辅 导 对 大 学 生 社 交 恐 惧 症 状 的影 响
罗泽如 , 强 冬梅淮安 2 2 3 0 0 3 )
[ 摘要 ] 目的 : 通过 团体 心理辅 导改善大学生的社 交恐惧水平 。方 法: 对淮 阴工学院 3 6名 大学生进行 了8次 系列团 体辅导 , 在 辅导前后 利用青 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 A S L E C ) 、 社会 支持评 定量表 ( S S R S ) 、 抑郁 自评量表 ( S D S ) 、 焦虑 自评 量表

心理课:乘风破浪的少年( 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课:乘风破浪的少年( 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课:乘风破浪的少年(七年级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主题说明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以及新的文化环境适应等问题。

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每一个初一新生都需要面对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并且学校适应状况是综合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课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并适应中学生活,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团体热身阶段1.开场白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大家,也祝贺你们光荣地成为一中的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花季雨季,我们充满憧憬,我们奔向想象中的中学,父母总是说,长大了,读初中了,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面对新生活,你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想想邀请大家来做一个热身游戏——抓手指。

抓手指指导语在资料包里呈现。

2.抓手指游戏3.导入——小猫实验材料:心理学家将一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们放进一间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只小猫东倒西歪,站不稳了。

“小猫实验”思考:小猫实验给你们什么启示?为什么后来它站不稳了呢?二、团体转换阶段:比较中学和小学的不同教师引导:换了新的环境,小猫会出现暂时的适应困难,人也一样。

同学们来到恩平一中也有半个月了,面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小学阶段相比,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活动一:比一比完成后可邀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比较结果写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好事。

人需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适应意味着宽容地接受。

变不适应为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三、团体工作阶段:适应新环境,迎接新生活教师: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迅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或上坡时,缺少心理准备的乘客很容易站立不稳摔倒,同样在初中新生活开始的时候,如果我们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就会出现不适应。

心理辅导晤谈技术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晤谈技术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晤谈技术案例分析案例一:婚姻矛盾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的心理辅导晤谈技术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和人际关系复杂化,夫妻关系问题在心理健康领域日益突出。

本文将通过一个心理辅导实践案例,探讨如何运用晤谈技术解决因婚姻矛盾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紧张问题。

背景:甲先生与乙女士已结婚十年,他们都从事高压工作,经常长时间地与家人分别。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相互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甲先生开始对乙女士产生了怀疑感,并开始怀疑她是否有外遇。

这些挑战逐渐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信任和交流。

主要问题分析:1. 失去信任:由于甲先生对乙女士忠诚度的担忧,在调查不实的情况下构建起了自己编织的故事,并论证了乙女士正在外遇。

2. 交流困境:甲先生不断试图通过指责和争吵来解决问题,而乙女士则选择保持沉默以避免进一步的争吵。

3. 感情疏离: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分离,他们开始渐行渐远,产生了情感上的疏离感。

心理辅导晤谈技术应用:第一步:建立合适的氛围在进行心理辅导晤谈之前,辅导师需要创造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

在案例中,辅导师选择了一个私人、宁静且舒适的地方作为会谈场所,并提供茶点以缓解紧张氛围。

第二步:倾听并表达共鸣首先,辅导师需要利用积极倾听技巧聆听甲先生和乙女士分享自己对婚姻问题的观点和感受。

彼此之间相互表达对对方看法认同,并试图理解对方内心深处真实的需求。

第三步:促进有效沟通为了改善夫妻关系中存在的交流困境,辅导师引入非暴力沟通技巧。

这包括让其顺序回答问题、倾听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指责和攻击性言辞。

同时,他们受到鼓励要用“我”短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第四步:增强夫妻互信在该案例中,通过心理辅导晤谈,辅导师帮助甲先生逐渐意识到他对乙女士表示不信任的方式可能只会加剧紧张情况。

为了重建信任,辅导师引入了情感复述技术,并鼓励甲先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乙女士分享积极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步:解决问题并提供资源针对夫妻关系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长时间分离和共同规划缺失等,辅导师与他们一起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向他们介绍了相关婚姻教育课程、情侣休闲活动以及专业夫妻治疗师等资源。

《第五课接纳我的不完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南大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五课接纳我的不完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南大版九年级全一册

《接纳我的不完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培养其自尊自信,增强心理韧性,为后续心理健康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 自我探索:要求学生完成一张“自我画像”的绘画活动,在画中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优点及不足。

通过绘画表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2. 情感共鸣: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短视频,视频中包含各种人物面对自己不完美的故事,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理解接纳不完美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自我画像”以及在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学会倾听与理解他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4. 写作表达: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接纳我的不完美”的短文,表达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三、作业要求1. 绘画活动要求:学生需认真完成“自我画像”,尽量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特点。

2. 视频观看要求:学生需认真观看视频,理解视频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与表达。

4. 写作表达要求:学生需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字数不少于500字。

短文应条理清晰,有深度。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内容、绘画技巧以及情感的表达程度进行评价。

2. 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3. 对学生的短文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内容的真实性、表达的清晰度以及深度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的分享环节,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

3.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短文进行批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鼓励其继续努力。

同时,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初一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初一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初一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摘要:人际交往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试图探讨团体辅导帮助初一新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可行性。

研究者选取31名初一新生,进行为期4周的团体心理辅导。

辅导前后的心理评估和主观报告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初一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干预有效。

实验组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明显。

这一提升具有较长期影响,对其他同学有带动作用。

关键词:初一新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人际交往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与他人的交往,除了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还具有帮助他们积累社会经验、学习社会规范、掌握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1]等方面作用。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新生面临青少年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原本熟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环境下,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需要他们去认识和熟悉;繁多的学习科目和陡然加大的学业压力需要他们去承担,而生活上需要他们更加自立。

一般情况下,所有新生入学后对新环境都会有一个心理适应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有的能够很好地应对新的人际环境,有的却不能,并导致焦虑、抑郁、攻击性等心理问题或产生一些躯体症状,严重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性格的发展[2]。

有研究者将这一阶段青少年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概括为封闭与逃避型、自我与怀疑型、偏激与冲突型等类型[3]。

这个阶段的人际交往不仅关系到青少年是否能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而且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模式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4]。

已有研究证明通过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5-6],由于条件限制,已有研究较少涉及初中生,效果也相对不明显。

团体心理辅导:负面情绪管理

团体心理辅导:负面情绪管理

负面情绪管理具体流程第一期1. 感谢大家的到来,自我介绍、助手观察者的介绍.(15)关于该团辅主题的介绍:大家来自不同的年级或专业,但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的、快速的、竞争的时代,也许会感受到一些共同的压力、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如果没有给与关注,它们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于是我们招募了这个团体,希望帮助成员学会发现、应对和管理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以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价值感。

2.初次相识:通过“知你识我”和“对对碰"让大家初步相互认识。

(30)让大家体会到,介绍自己应突出特色和重点;倾听他人要真诚专注;介绍他人要简明扼要。

给自己时间也给对方时间。

问大家的感想,及在介绍自己和介绍他人之间的区别。

“棒打薄情郎",问成员被认错时的感想.(15)“镜中人”,问大家猜中的程度,让大家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更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猜不中时,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主管臆断或盲目揣度,既伤自己也容易导致误会他人。

(20)3。

建立契约:问大家觉得在这个团体里应该有哪些权利尽哪些义务,以便使这个团体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20)签下名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每个成员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具:一根圆筒纸棒。

第二期1。

先让大家做个热身游戏,“泡泡糖”。

(15)通过肢体接触,进一步减少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问第一次就被淘汰的成员的感想,问最后胜出的一对成员的感想.2。

“小小动物园”,请成员思考后,写下一种动物来代表自己,写好后都放在桌子中央.然后大家围到一起先看一看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边看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动物代表自己,你看到代表自己的那个动物在这个动物园里有什么感受。

请每位成员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其中一个成员说的时候,其他成员可以给与回应。

(40)让大家看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对自己有不同的期待。

每种动物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

在生活中,对他人多一点了解和接纳,就可以少一点因为不同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矛盾。

朋辈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展示

朋辈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展示

朋辈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展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对于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需求也越来越大。

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外,朋辈心理辅导也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案例,探讨朋辈心理辅导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一、情绪管理方面:小明遇到分手困扰case1:小明是一位大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感情之后遭遇了分手的打击。

他陷入了消极情绪当中,整日沮丧不振。

这时候他的好友小红主动接触了他,并通过倾听、鼓励和分享自己类似经历等方式进行朋辈心理辅导。

措施1:首先,小红耐心聆听并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关系。

她倾听小明的抱怨和痛苦,并展现出无条件支持与尊重。

措施2:其次,小红分享自己曾经走过的类似道路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分手阶段所产生的情绪。

她通过分享自己在分手后的积极改变和成长经历,鼓励小明相信未来并勇敢面对困难。

效果:通过小红的耐心倾听和鼓励,小明逐渐摆脱了消极情绪的困扰,恢复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并感受到亲友间真诚关怀与支持。

二、学业压力方面:李华遭遇考试挫败case2:李华是一名高中生,在期末考试前拿到了意料之外的低分,他陷入沉重的自责和失望当中。

好友王明主动站出来提供帮助,并进行了朋辈心理辅导。

措施1:王明第一时间安抚了李华内心深处燃起的焦虑情绪,鼓励他要有正确的看法,并对失败进行客观分析。

措施2:其次,王明分享给李华一些备考经验和应对学习困难的方法。

他用自己成功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的案例激励着李华相信自己也能够调整学习状态。

效果:通过王明给予李华的心理支持和鼓励,李华从迷茫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信心。

三、人际关系方面:小燕与同班同学相处困扰case3:小燕是一名初中生,因为性格较为内向且容易紧张,导致她在班级里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这种情况影响到了她的学业和生活。

好友小明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帮助她化解了这个问题。

措施1:小明首先通过多次谈话聆听和观察发现了小燕的问题所在。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的影响研究_黄玉肖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的影响研究_黄玉肖

The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llege StudentsYuxiao HUANG, Shanggui SONG*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yschology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China, 250022Email: huangyx327@Abstract: The group counseling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healthy personal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mprovement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y couns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regarding the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uses public subscription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 to screen 16 university students. Experimenters utilize Self-Esteem Scale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he group counseling. The sub-je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equal groups randomly and experience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two months, leaded by two graduate students specialized in psychology. Compared to the score before the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score of Self-Esteem Scale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self-estee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的影响研究黄玉肖,宋尚桂*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济南大学,济南,中国,250022Emile: huangyx327@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自尊的改善效果。

家庭关系探索——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家庭关系探索——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家庭关系探索一、团体名称:家庭关系探索二、团体目标 1.帮助成员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情感;2.协助成员与家人多接触;3.协助成员解决和家人相处的困难;4.能与家人良好沟通。

三、团体对象和人数:初二学生八名,男女各四名。

四、地点:石门中学五、理论基础[1]、成员的基本特征与需求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想必都会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使自己在待人处事上有很重大的影响。

在Erikson的心理社会理论中,青少年时期正是属于「自我认同」v.s.「自我混淆」的阶段,青少年时期对自我的看法是人生各阶段自我概念改变幅度最大者之一,青少年初期阶段,他们较关心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及独立程度,自我描述的重点在于自己与其他家人的不同,但未來的职业与角色期望仍以家庭为参照点。

Erikson认为处于变动社会中,青少年很难充分达到自我认定的状态,因为老一輩的人再也沒有能力提供給新生代合适的角色模式。

胡海国,黃德祥认为青少年正值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大的阶段之一;生理上:身高、体重、內分泌、第二性特征等快速发育;心理上:认知、情意、自我观念、同伴关系等方面皆有了新的成长与转变,因而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怀与了解。

(Carter&McGoldrick,1989),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观点,指出当家庭有青少年时,由于青少年逐渐要求更多的自由与独立自主的空间,同时也不再那么依順父母,因而,家庭系統间必须重做调整使之更具弹性,也因此更需要亲子间的沟通与协调来磋商出新的互动规则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应付忽然的变化、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

[2]、方法策略 (活动设计理论)沟通心理学者McFarland(1984)认为,经由信息传递的过程,人类自然而然的将自己与社会产生联结,而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发展—不仅建立了自我观念且能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走向更宽广的自我实现之途:在每一句对话、每一个沟通的动作中,我们看到了自我也见到了对他人的关切。

可见,沟通是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从这个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学习成长,建立与外界的关系,并从而反映出个人的自我价值。

潇湘行心理学问答题

潇湘行心理学问答题

医学心理学问答题1、简述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1)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其中心理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通过晤谈或问卷的方法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个案法: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包括收集关于这个被试的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以及有关人员做出的评定和反映。

(4)相关研究:是考察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

(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2、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答:精神分析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①本我:指原始的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真正的无意识,主要包括性本能和破坏欲等,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冲动倾向。

遵循“快乐原则”。

②超我:指道德化的自我,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它能对个体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遵循“至善原则”。

③自我: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小部分位于潜意识。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我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

3、简述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1)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点、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所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主的主动遗忘和抑制,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2)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3)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4)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5)转移:由于道德、社会规范等原因,由某事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从而用另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以安全地释放或满足冲动。

(6)合理化:个体受挫折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第五课接纳我的不完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南大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五课接纳我的不完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南大版九年级全一册

《接纳我的不完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后续的心理健康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自我探索:学生需完成一份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重点强调不完美之处,并思考如何接纳这些不完美。

2. 心理漫画创作:学生根据“接纳我的不完美”主题创作一幅心理漫画,可以是人物肖像画,也可以是故事漫画,需在画作中体现出自我接纳的主题。

3. 感受分享:学生需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不完美的经历和感受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短文中应包含具体事例和情感体验,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调整达到接纳不完美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短文和创作心得,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三、作业要求1. 自我介绍和短文需真实反映学生自身情况,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心理漫画创作需紧扣主题,内容积极向上,色彩搭配合理。

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讨论内容需围绕如何接纳不完美展开。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短文、心理漫画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真实性、主题紧扣、表达清晰、情感真挚等方面。

3. 对于优秀作品和进步明显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心理健康课程。

3.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对自身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实践“接纳我的不完美”这一主题,通过自我探索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并学会欣赏与接纳,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晤谈技术的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晤谈技术的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晤谈技术的案例分析在心理健康领域,心理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与个体进行晤谈,建立信任关系,并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心理辅导帮助个体解决内心困扰,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几种常见的心理辅导晤谈技术及其效果。

案例一:焦虑情绪管理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在期末考试前的一周开始感到异常紧张和压力。

他无法入睡、食欲下降、容易烦躁,并且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家人和自身的期待。

面对这种情况,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介入了解小明内心的焦虑来源,并教授他相应的情绪管理技巧。

首先,咨询师帮助小明识别负面思维模式。

他们共同梳理了小明过于苛求完美以及过度担忧后果等思维方式,并引导他找到更合理稳定的替代性思考方式。

通过这样的认知再构建,小明逐渐理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并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其次,咨询师引导小明学习放松技巧。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和考试期间,小明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以及积极想象等方法来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这些技巧帮助小明恢复了良好的睡眠质量,增强了他的集中注意力。

最后,咨询师改变了小明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方式。

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个合理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鼓励小明重视自己的努力而非仅仅关注成绩。

这种积极评价方式让小明摆脱了完美主义思维模式,并减轻了他内心的焦虑情绪。

通过以上心理辅导晤谈技术,小明逐渐掌握了管理焦虑情绪的策略。

他学会了应对考试压力,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其他生活领域中。

案例二:自尊提升王女士是一位被长期欺凌所困扰的中年女性。

她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导致她情绪低落、自卑和社交回避。

咨询师根据王女士的需求采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个体心理辅导技术,重点关注她自尊心的恢复。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共情来建立与王女士之间的信任关系。

他们对话并深入探讨了王女士内心受伤背后的原因和感受。

这种充分理解和接纳使得王女士感到被肯定和支持,进而增加她对自己内在价值的认同感。

朋辈心理辅导剧本

朋辈心理辅导剧本

朋辈心理辅导剧本在当今的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普遍。

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压力与焦虑,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朋辈心理辅导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方式。

本剧将以两名高中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为主线,通过展现他们的互相支持和鼓励,试图向广大青少年传递正能量与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第一部分:建立情节背景第一章:角色介绍本部分通过描写男主角李明和女主角张婷之间稳定而友好的关系来引出后续剧情。

第二章:学业压力张婷因备战即将到来的高考而感到巨大压力,她在复习时常常呈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表现。

第三章:人际困扰李明察觉到张婷近来情绪波动大,并注意到她和班上某个同学之间有些隔阂。

经过一番探询后,张婷透露自己被同学排挤了。

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通过张婷和李明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现出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

第二部分:朋辈心理辅导第四章:患难见真情在张婷最需要帮助时,李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

他花时间帮忙张婷复习题目,并鼓励她相信自己。

逐渐地,张婷开始从艰难的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并且她感受到来自于李明这个朋友的支持和关爱。

第五章:倾听与分享在高考前夕,张婷终于坦白了自己所经历的困扰。

李明镇定自若地接纳了这些信息,并试图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和建议鼓励她。

通过他们之间非常重要而真诚的对话,观众将受到启发并获得一些有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三部分:成果展示第六章:收获成功高考结束后,两位主角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张婷除了为自己成绩大幅提升外,还感谢李明给予她那么多力量,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

第七章:遇到新困境但是,学习问题解决并不代表心理健康就会一直保持稳定。

在大学环境中,张婷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困惑。

与此同时,她也发现了其他一些同样需要帮助的朋友。

第八章:传播正能量通过多次接触需求帮助的同龄人,张婷决定成为一个心理志愿者,并号召其他铭感受到过心灵痛苦的朋友加入其中。

于是,在张婷等人合力组织下,他们成立了一个青年心理辅导小组。

结尾:这个剧本主要以两位高中生之间展开的朋辈心理辅导为切入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坎贝尔有关资料总结教育系09级应用心理周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进化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重要思想家、进化认识论奠基人—坎贝尔••唐纳德的生平及主要著作和主要贡献。

在写作本文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有关坎贝尔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筛选整理和总结。

本文还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单评论,阐述了其成长经历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字:坎贝尔进化认识论坎贝尔.唐纳德(Campbell.Donald 1916-199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进化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进化认识论的奠基人。

1916年坎贝尔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坎贝尔的父亲是由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原教旨主义者的教会养育成人的,虽然他成年后并不是一个积极地去教堂做礼拜的信徒。

坎贝尔在童年时代被母亲送到主日学校上课,但是他否定宗教,尽管也承认宗教的进化作用。

他“相当尊重那些虔诚的教徒所过的生活的质量,这些教徒把对他们自己的敏锐的理解与很高的道德标准相结合”。

他18岁时读完高中并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尚未选定领域,于是他就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维多利亚维尔附近的一座土耳其牧场工作了一年,每月除食宿之外还挣40美元。

他指出他的家庭的思想意识偏爱“扩大经验的范围”,这让我们隐约地看到了家庭的影响。

第二年他住在家里,成为圣贝纳迪诺山谷初级学院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教他的是一位生物学家,这位生物学家发表过一些与进化论有关的论述松鼠毛皮颜色的文章。

坎贝尔披露,从他那里以及从初级学院的其他教师那里他增进了对于科学家工作的认识。

1930年坎贝尔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继续完成自己的第一级学位,并于1939年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的妹妹是第二名)。

二战期间他服务于美国海军,之后返回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学业,1947 年获得该校心理学博士学位。

坎贝尔早年的工作是收集和发展有关态度形成的数据和理论并予以推广,他清醒地认识到进行这项工作的时期是战后年代。

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了3年,然后在1950—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工作了3年。

坎贝尔在芝加哥大学的最后一年,已摆脱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参加了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的“行为科学委员会”。

他全力以赴地研究控制论、信息理论和普通系统理论。

虽然他高度评价芝加哥大学为他的研究所提供的广阔天地,但还是对自己在这里的经历持批评态度。

对建立管理、控制和责任系统负责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注意到他的评论:对我来说最显而易见的是,我发现学术生活远不如我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那样愉快和全面。

在芝加哥大学终生聘任的压力极大……出版物比比皆是……更糟的是,我们被明确地告知,我们的出版物必须是天才的作品。

这项要求降低了所有人的生产效率。

西北大学聘请坎贝尔为副教授,任期5年。

他把这个聘约看做:一个回到相互肯定的学术环境中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科学工作者受到礼遇,在那里我可以通过教学来谋生。

(这时我明白了,在西北大学必须发表文章,我打破了依然无耻地利用不阼为仲裁的杂志的纪录。

) 他最终在西北大学工作了36年,然后接受了利哈伊大学的聘约。

坎贝尔接受了各个不同的职业团体所授予的许多荣誉学位和奖励,这些团体例如有: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心理学协会、全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社会问题心理研究学会、评价研究学会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

坎贝尔.唐纳德于1996年在宾夕法尼亚去世,享年79岁。

作为进化哲学(Evolutionary philosophy)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进化认识论(Evolutionary epistenology)的奠基者,1970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 年国家科学院院土、1975 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坎贝尔是一名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行为理论。

这种行为理论建立在下述这些学说的基础上,它们是 E.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E.布伦斯维克的末梢行为主义和知觉恒常性,M.谢里夫、S.阿希、D.克雷奇和R.克拉奇菲尔德的现象社会心理学,以及由“现象学行为主义”派生出来的控制论(即把学习得的世界观或知觉倾向看作是相当于习得的反应倾向。

他的著名的有关社会态度和群体间定型的研究便出自这一观点)。

坎贝尔在1974 年提出“进化认识论”一词,他对知识个体由“基因突变”到个体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说明。

他指出,一开始的时候,产生潜在的新知识的过程是盲目的,因为认识主体并不知道(预见或预知到)他们会发现什么;他们只是盲目地进行试错。

在试错过程中,好的变异会保留下来,不好的变异就会被淘汰。

坎贝尔还对知识个体形成过程加以了微观而动态的描述。

坎贝尔的著述因其方法论的阐释而出名,其中最在影响的是两部著作:与菲斯克合著的《多特性多方法矩阵的收敛和判别式证明》,与斯坦利合著的《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设计》。

唐纳德·坎贝尔(Donald T.Campbell)对知识的总体进化和个体发育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而比较完备地形成了一种认识理论。

他还首次引入“进化认识论”的概念来表达这一新的认识理论。

坎贝尔对知识进化的总体过程并没有重新进行描述,但他对知识个体由“基因突变”到个体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说明。

他关于知识个体发育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盲目变异和选择性保留(遗传)原则。

坎贝尔指出,一开始的时候,产生潜在的新知识的过程是盲目的,因为认识主体并不知道(预见或预知到)他们会发现什么;他们只是盲目地进行试错。

在试错过程中,好的变异会保留下来,不好的变异就会被淘汰。

2.替代性选择者的概念。

坎贝尔认为,一旦“合适的”知识保存于认识主体的记忆中之后,新的试错就不再是盲目的了。

在这些知识进入生存竞争之前,它们尚未经受环境的选择,这时它们还是主体内部的主观观念。

但主体会把它们与已有的知识比较,从而进行内部选择。

因此,已有的知识作为选择者而发挥作用,它对新的知识加以筛选。

而新知识也替代性地期望被环境所选择。

在这个意义上,新产生的知识可被看作“替代性选择者”。

3.将替代性选择者组织成为一种“有序的结构”。

通过内部选择而被保留下来的“替代性选择者”(知识变异)如果能够进一步经受住其他内部选择的话,就有可能发展为多层次的更加高级的适应力强的系统。

当知识变异组织成为有序的系统之后,就标志着知识个体形成,从而具备了在生存竞争中接受环境考验的条件。

以上三个基本思想实际上是坎贝尔对知识个体形成过程的描述。

但他对创造知识变异的各种具体机制,通过内部和外部选择被保留下来的知识被贮存和组织(知识表述)的方式以及决定何种知识被选择何种知识被淘汰的标准等许多细节性问题却未予以认真考察。

这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坎贝尔对效度的承诺不是虚假的二等分,也不是确定某种东西有效与否,而是对有效程度进行测量。

远不是机械论的和决定论的精确性,坎贝尔主张理智地、审慎地作出判断,明白我们确实知道些什么,而对于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也要非常地清醒。

社会实验的许多参与者和观察者的主观印象获得了一种关联,与计算机的输出的关联完全相同。

如果……定性的印象明显地与计算机的输出不符,那么后者的效度就像前者的效度一样应是完全值得怀疑的,尤其应该力图去理解这种不符的原因。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我们必须设计一些方式,使参与人员、接受者和其他处于有利地位的观察者能很容易地理解,为他们收集、系统地表达并概括他们对活动有效性的评价。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概括具有可与更正式的测量的统计分析相比较的效度。

通常这种观点是得到赞同的,但也有不赞同的时候,我们应该牢记,统计分析包含简化的假设,而简化的假设可能有严重的误差。

坎贝尔表现出了科学所特有的对细节的宽容和彻底的调查研究,他的社会观也很杰出,这种社会观要求进行实验以发现其社会政策是否有效。

贝尔认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属于一个“爱争论的共同体”,不信仰永恒的真理,而信仰暂时的结论。

他表现出对现在我们称作学术型的、起导向作用的人的关心。

政府询问该做些什么,而学者自信地回答,根本不坚持他们自己领域的科学立场。

在此过程中学者型顾问(与政治家们一起)也陷入过度参谋的陷阱中。

一个人已经知道的思想,肯定妨碍他去发现如何使自己的理论站住脚。

坎贝尔对在社会科学中利用指示物提出了有价值的警告。

对揭示社会状态有效的测量,当开始用于政治决策时就变得无效了。

而且这样的利用常常导致设计指示物来进行测量的社会过程的破坏性败坏。

……因此,成绩测验对揭示教育状况有效,但当用作对学生和教师的奖励依据时就无效。

我认为坎贝尔是一个始终如一的温厚的、乐观的、自大的人,有创造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感兴趣的每一门学科中。

这可能是他能在许多领域和学科都有建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坎贝尔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积极乐观的,遇到困难非常执着的追求着从未放弃……但他同时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很诚实很坦然地承认失败和自己消极的情绪。

坎贝尔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从他的生平就可以看出,在他年轻时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楚的规划,并按照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地实现。

坎贝尔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个领域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饱满的热情。

同时他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这些都给我们以后学习、做学问、工作带来宝贵启示。

参考文献:1. 坎贝尔与菲斯克合著的《多特性多方法矩阵的收敛和判别式证明》2.坎贝尔与斯坦利合著的《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