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探索——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效益 。他们 认为培养人才 与企业不相 关,那完 3 . 1建立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全是学校 的事,他们 只要有技术型 的人才为他 实践教学 的成败 与教师有很大 的关系 ,教 们 谋 利 就 够 了 。所 以 ,站 在 不 同 的立 场 来 看 , 师 的实践能力 直接影响整个 实践教学的好坏 企 业 与 学 校 都 缺 乏 对 “工 学 结 合 ” 内涵 的 深 层 因此,想要取得 良好的实践教 学效果,首先应 次认识。 该做 的就是提 高教师的实践 能力,让教师起到 2 . 2实践过程简单化,实践资源匮乏 个 带头作用 ,这样 就能更好 的引领学生进行 目前 ,我 国很 多 高职 院校 在 工学 结合 专 实 践, 自然就会 获得更好 的实践效果 。因此说
就 当 前合 作模 式 而言 , 高职 院校 在校 企 形 成 具 体 的合 作 思 路 ,仅 仅 是 简 单 的将 学 生输 合作理念上 还存在着 一些 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 送 到企业进行 实习。实 际上 很多的高职 院校和 “ 工学结合 ” 内涵 的认识 上存在 不足 。首先是 企 业 之 间 没 有 良性 的 互 动 也 无 法 达 成 共 识 。 因 对工学结合 的认识不够全 面,存在着 很大的误 此 ,实践资源 的建设只是表面 形式 ,比如我们
所 熟悉的搭建 实习基地或者 是企业 引进学 生进 行参观 ,高职 院校给企业提 供的技术指 导以及 相 关的员工培 训都只是一种简 单的形式 。从实 训基 地的建设情 况来分析 ,主要还是高职 院校 的校 内实 习基地 ,在这一方 面企业参与建 设的 积 极性并不 高。所以 ,一定程 度上实践资源还 是 比较单 一的 。 3 如何更好 的实 现工学结合下高职工 业设 计专业实践教学
一
工业设计驱动创新如火如荼——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十三五”发展成就
SEE 3BSES "行业篇工业设计驱动创新如火如荼—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十三五”发展成就◎文/浙江省经信厅生产服务业处工业设计处于创新的前沿,设计驱动创新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的“牛鼻子”、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进入“十三五”,浙江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工业设计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我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五年来,全省设计服务收入超600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近4万亿元。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工业设计企业4000多家、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1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9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62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6家,其中2家设计研究院列入了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名单。
“十三五”期间,我省还成功举办两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设计驱动智造升级2011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持续推动工“十三五”期间,全省设计服务收 入超600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 近4万亿元业设计发展,坚持把工业设计作为推动制造业变革的重要 驱动力和赋能经济高质量的新引擎,作为提升产业层次、增 加有效供给、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出台了加 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具有浙江 特色的设计研发创新平台,推动设计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 的深度融合。
从2011年开始,省政府每年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 中安排1亿元用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
同时,省政府出台《关 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若 干意见》,在全省11个设区市和20个工业强县(市、区)中,部 署开展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
2017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力争全省工业设计服务收入超过150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超过1万亿元,新增设计授权专利超过4万件以上等目标,以及“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工业设计集聚水平、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层次、提升工业设计服务质量、提升工业设计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工业设计人才队伍素质”等7项主要任务。
构建创新创强平台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一 )以 “ 红船精神”指 引学生创新创强
毗 邻 南 湖 的嘉 职 院在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应用 型人 才 ,全 面提 升教 育 质 量 ,扩大 学 院 的社 方 面上 拥 有 得天 独 厚 的优 势 。现 任 中共 中央 总书 会影 响力 ,嘉 职 院专 门召开 学 生创 新创 强 工作 大
记 、 时任 浙江 省 委 书记 的习近 平 同志将 中 国共 产 会 ,并 制 定 了 《 嘉 兴职 业 技 术学 院学 生获 奖与 指
党在 南湖 红船诞 生历程提 炼为 “ 红船 精神 ”即 “ 开 导老 师 奖励 办 法 》及 《 学 院学生 素 质拓 展奖 励 学
天辟 地 、敢 为人 先 的 首创 精 神 ;坚 定理 想 、百 折 分 实施 办 法》 , 以鼓励 学 生 积极 参 加各 类 竞赛 ,
设 ,也 增 强 了学 生 创 新创 强 工作 的积极 性 和 主动 社 团节 等 文化 活 动 ,引 导学 生坚 定 创 新创 强 的 的
性。
信念 和意识 。
、
以 “ 红船精神”及 “ 勤禾精神”为指导 , 坚定高职学生创新创强的理想信念
一
二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强激励体制 、机制 为提 高 学 生 的综合 素 质和 职业 技 能 ,促进 学
院为例” ( 项 目编 号 : J Z Y ,嘉兴职 业技 术学院讲师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思想政 治教 育与学生管理 工作 。
中图分类号:G7 1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7 4 7( 2 0 1 3 )2 9 — 0 0 2 9 — 0 3
学生 党支 部 和 团组织 是 先进 青年 的组 织 ,承
工业设计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嘉兴学院为例
工业设计 以培养 学生的创 新设计能力为重要 目标之一 。 国 内的工业设计教育在经历 了前一时期的 “ 大发展 ”之后 , 慢慢进 入 了 “ 调整期 ” 。针对设计教育出现的种种 “ 质疑 ” , 集 中出现 了对当下工业设计教育模式 的反思。本 文在此背景 之 下,以嘉兴学院工业设计为例 ,以设计竞赛 为载体 ,初 步 探 索了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以及学生创新 能力 的培养模 式。
式 ,不 同院校 自成体系 ,乱象丛生 。嘉兴学 院在参考众多全
11 嘉兴 学院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
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较 强的实践性,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
目标 。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 的产 品设计 理念 基础,同时应 具 备较 强的创新意识 、 创新能力和一定的设计 生产加工 能力, 能够通 过创新设计满足 当下工业产 品等生产的需求和改进 。
I ndusra e i n Co t s nd St t i l sg n e ta ude t ’ nno a i n Abiiy Tr i ng D ns I v to lt ani
— —
l ake aXl col上 J1 ng ege 士or xample e
21 0 2年第 4期 ( 总第 1 1 2 ) 4卷 5 期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 J
No4, 2 1 . 0 2
( muaie .5 ) Cu lt lNo1 2 vy
工业设 计竞赛 与学生创新 能 力培养
— —
以嘉兴学 院为例 郭茂来 姜 霄
王艳敏
开方案策划 、产 品设计、模型制作 、生产加工 、营销推广 等 系列与设计有关 的产 品安全生命周期工作 。本校 的工业设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者和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课程体系的建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职业行动导向的理论基础职业行动导向是指以实际职业行动为导向,以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它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具体的职业工作。
职业行动导向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认同和职业责任感。
1. 职业导向的课程设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职业需求和实际职业工作为导向,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构建符合实际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如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等课程,同时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2. 职业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还需要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职业导向的实践环节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策:1. 教师团队建设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需要有一支具备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式教学。
工业设计创新分析论文(五篇模版)
工业设计创新分析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工业设计创新分析论文摘要:企业的工业设计要立足于市场、立足于需求、立足于消费者的审美习惯和消费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秀的工业设计成就了无数企业的品牌价值,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口碑。
可以说,工业设计创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能否取得成功。
现阶段,市场竞争不断的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重视工业设计的创新。
本文对工业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工业设计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工业设计;现状;创新设计的内涵是创造力,可以说,一件新颖且独一无二的的产品是设计者创造力的完美体现。
其中蕴含着艺术、人文以及技术等多种因素,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给消费者一种美的享受,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1工业设计的作用1.1可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合理的工业设计能使企业立足于长远的目光,作出长期的发展规划,促进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
市场是多元化的,而这种多元化也只有不断创新的工业设计能够满足。
由工业设计创新制造出来的商品与其它商品相比,具有差异性和独创性,而这种特性正是消费者需要的,是企业成功的最大利器。
1.2可以增强产品竞争力。
通过工业设计,可以使产品具有鲜明的特性,无形中便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提倡个性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通过独创且新颖的产品,从而满足了市场上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例如,在夏季洗衣服的时候,普通的洗衣机比较费时费水。
海尔集团通过对市场的考察总结,针对消费者的隐形需求,设计出了小小神童洗衣机,解决满足了消费者的苦恼的问题,还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2工业设计的现状2.1不足之处。
对于电子,材料,工艺,市场的分析等力量显的薄弱,约束了创新思维的嗅觉。
团队的整合优势因为没有完善的资源流程而发挥不出最强的力量;中国更多的企业划好了一条道路让设计师沿着已经有的路子进行产品设计,约束了设计师的主动性,而国际性的大公司在中国相对数量不多,对产品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的公司也不多见。
工业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工业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工业设计,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仅仅是板块的设计、产品的沉淀以及品牌的升华。
实际上,工业设计是一项跨界融合的、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设计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产品外观,还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成本等多方面的要素。
为了创造出更加具有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的新产品,工业设计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定位消费者需求,让设计更加人性化消费者需求是设计的根本,也是产品成功的保障。
因此,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理解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尤为重要。
在设计之初,我们应该对目标消费者的特点、需求、喜好、购买习惯、使用场景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也更有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例如,与其按照自己的想法灌输给消费者,我们可以利用调研等方式获取用户反馈,不断迭代设计方案,确保产品能够深入到消费者心底,让消费者感受到设计与产品的贴心程度。
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设计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来深入探究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
通过 AI 技术的辅助,设计师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升华期望值,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运用 AI 技术,并结合可视化的设计方式,我们可以让数据通过图像和图表的方式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更好地指导设计师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技能,还需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勇于尝试新技术的能力。
三、拥抱新材料和新工艺,实现创新升级如今,材料技术和工艺技术也不断发生变革。
设计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尝试运用新材料来创新产品的外观和功能。
同时,新工艺的出现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应用新工艺的方式,实现产品的轻量化、模块化以及智能化等特点,使得设计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室内设计这门专业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和实践之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会探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具有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室内设计课程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室内设计人才。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1. 知识更新:结合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更新室内设计课程的知识内容。
包括建筑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筑环境的最新设计理念等。
2. 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项目实训和实地考察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跨学科融合:将室内设计课程与建筑、美术、工程等专业进行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4.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化设计工具等,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方向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强调实践实训的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专业能力。
3. 探索数字化设计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设计已经成为室内设计的主流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探索数字化设计教学模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能力。
4. 加强素质教育:室内设计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程,更是一门涵盖美学、创意、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因此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
基于嘉兴地方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
参考文献 [ 1 ]李 法 春 .基 于 工作 过 程 的 高 职课 程 设计 与 实 践初 探 [ J ] .教育与职 业 , 2 0 0 9 ( 3 2 ) : 9 2 — 9 3 . [ 2 ]姜大源 .关于 高职教 育课程体 系 的思考 [ J ] .中 国职 业 技术教 育 , 2 0 0 3 ( 5 ) : 3 7 - 3 9 , 1 1 卜1 1 2 .
表 1 项 目三 :安装 并联 型晶 体管 稳压 电源
重 点 以过 程性 评价与 结论性 评价相 结合 ,鼓 励学 生积极 参 与、 体验成 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等多方面 的素质 。
特色 ,亦让学 生在项 目课程 的实施 中模 拟 了企业 实 际岗位 的工作 过程 。通过 工作任 务引领 项 目活 动 的推进 ,使 学生
3结 束 语
电子 技 术 项 目课 程 的 开 发 参 照 了 电子 行 业 的 国 家 职 业
具备 高素质 、高技 术应用 型人才 在 电子 技术 领域 的生产 、
服务 、技术和 管理 等一线 工作所 必 需的基本 知识 、职 业技
能和职业素养 。
标 准 ,将 其工作 内容 、技 能要 求和相 关知 识转化 为具体 的 教 学 目标 ,遵 循可操 作、可观 察 、可测量 的原 则。对其 实 施 过程 的评价 方案体 现 了相应 的专 项能力 在职业 工作 中出 现 的频 率、难度 及所传 授 的知识和 技能在 生产 、服务 或管
为 提升 产业 价值 的重 要途径 。 作 为 多技 能交叉 的一 门交互 学科 ,
工 业设 计 只有 以地 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特 色为 导 向 ,坚持 课 程体 系 创新 ,不
断 调整 专业 课 程 的针 对 性 ,始终 重视 培 养 工业 设计 专 业学 生 的
工业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工业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涉及产品结构、功能、形态、美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一个好的工业设计能够在产品推广和营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工业设计行业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工业设计的现状1. 市场需求:当前市场对于创新和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落地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体验的不断追求,个性化、可定制、可交互等方面也成为了设计师们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2. 产业结构:近年来,针对设计制造业的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促进了设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目前国内的工业设计人才储备和设计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设计标准:由于国内的工业设计起步不早,对于设计标准和规范也没有建设成熟的体系,尤其是缺少符合自身国情的规范,对于设计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困难。
4. 设计技术: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较之传统设计方法,更加便于设计的修改、优化以及快速制作原型等操作。
而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的发展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1.个性化设计:未来的产品研发将更加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多地从个性化、定制化的角度出发。
为此,设计人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考虑如何打造更加贴合消费者喜好的产品。
2. 环保和可持续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社会的指导思想之一。
未来的工业设计需要在保证功能和美学的前提下,更多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化,开发出更加“绿色”的产品。
3. 跨界合作:未来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将越来越多。
工业设计也将不再局限于特定行业,必将需要合作、创新,开展“跨界设计”,从而让设计的有用性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4. 人机交互: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人们会更加依赖机器和电子设备来完成各种工作和生活。
浙江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附件3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前后)序号获奖论文作者单位奖项1浙江省大学生音乐素质基本状况调查陈芸、金永康、邹婷浙江理工大学一等奖2基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钢琴授课模式与内容的实证研究余小信浙江教育学院一等奖3松阳高腔的甩腔研究张敏桦丽水学院一等奖4论声乐教学中噪音的科学确定及发展杨晓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一等奖5工作室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研究杨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等奖6突破设计约束的工业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思考周晓江、刘星中国计量学院一等奖7以能力为核心、任务为驱动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赵伟乾、华玉亮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一等奖8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改革:认知学徒制的启示王滢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奖9精神追求:儿童艺术教育的必然走向李成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奖1提高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的有效机制研究王淑莲、余德华丽水学院一等奖11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的研究鲁恒心嘉兴学院一等奖12产业化背景下的影视艺术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探索陈少波浙江传媒学院一等奖13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之管窥——从系统论的视角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张重辉浙江大学二等奖14谈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认识偏差刘向前、曹桢浙江财经学院二等奖1 5以声示范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杨小燕、夏元勇绍兴文理学院二等奖1 6萧山丧葬仪式中的道教音乐李文军浙江教育学院二等奖1 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思考——以“西安高腔”为例章向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1 8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丁丽君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1 9对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生态问题的理性思考陈业秀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2 0现代视唱练耳课程设计方法廖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2 1论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造性引导徐晓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二等奖2 2高职院校书法实践教学初探倪旭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2 3具象造型目测解析张青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2 4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邱永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2 5新形势下高职公共书法课程教学的问题探讨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2 6从西方现代绘画看幼儿绘画及其教学陈静黎、梁永峰浙江师范大学二等奖2 7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刘佳妮湖州师范学院二等奖2 8从毕业生就业状况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于国瑞宁波大学二等奖2 9走出传统基础素描教学的藩篱薛磊浙江师范大学二等奖3 0关于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宋兆宽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二等奖3 1地方高校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特色探索金灵秋台州学院二等奖3 2工科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创新的三个结合左家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3 3略论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魏鸣、桂劲松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二等奖3 4新建院校学生艺术活动的路径探析楼锡锦、郭晓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二等奖3 5高职工业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孙超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3 6公共艺术理论教育与学科关系的研究思考余玉霞、于小平浙江理工大学二等奖3 7高校艺术赏析课程内涵建设的思考毛毳浙江传媒学院二等奖3 8浅谈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郑月琼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二等奖3 9用音乐建构美好的情感人生----浅谈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张建国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4 0音乐切块拼接法的理论与实践杨和平、汪薏群浙江师范大学三等奖4 1音乐专业课程资源——民族民间歌曲演唱开发利用李晓燕温州大学三等奖4 2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间音乐传承与对策王志毅温州大学三等奖4 3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策略研讨秦润明、宣绍龙绍兴文理学院三等奖4 4论学习迁移理论对音乐技能训练的价值童师柳、李强绍兴文理学院三等奖4 5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应用型本科《和声学》教学探讨朱彤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三等奖4 6高校青年声乐教师培养的途径探索江志敏台州学院三等奖4 7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张飞龙、张建国湖州师范学院三等奖4 8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苍海平、陈申温州大学三等奖4 9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高师钢琴教材建设朱斌浙江师范大学三等奖5 0论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改革郭义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三等奖5 1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对美声唱法的推进作用罗曼丽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三等奖5 2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方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5 3以能力为主线的高职素描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臧柏荣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5 4女性书法的群体取值与自我建构俞者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5 5从“眼高手低”到“眼高手高”——论书法教学中书写技能的训练与审美素质培养邱志文湖州师范学院三等奖5 6论潘天寿艺术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邹建利丽水学院三等奖5 7从“工作坊”到“设计工厂”—创意产业语境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演变丁继军、俞一青、杨列辉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5 8中国工业设计的理论困境与学科地位刍议桂劲松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三等奖5 9从杭州艺专绘画教学看1930年代中国画发展状况张素琪中国美术学院三等奖6 0历史与错误——论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周逢年中国计量学院三等奖6 1大学美术欣赏教学缺失及对策罗江峰浙江海洋学院三等奖6 2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之我见叶桦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6 3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教学邱慧灵、余海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6 4写实油画中的气韵追求梅红霞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三等奖6 5艺术设计专业古城镇写生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陆小赛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6 6艺术基础设计基本形组合形象教学法宋行浙江科技学院三等奖6 7将传统图案教学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郑桂玉浙江树人学院三等奖6 8论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胡珂中国美术学院三等奖6 9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于国瑞宁波大学三等奖7 0基于课内外互动的高校书法特色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黄建新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7 1浅论黄宾虹山水绘画的现代气息曾盈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三等奖7 2就业导向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朱红亮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7 3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探索与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的建构项仲平浙江传媒学院三等奖7 4让美育成为医学院校思政工作的有力武器王樱浙江中医药大学三等奖7 5区域艺术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任卓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7 6融艺术与德育于一炉——从艺术类社团活动看高校德育工作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叶伟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7 7艺术教育全面融入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邱开金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7 8中西自然观的差异及对建造活动的影响周圆圆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三等奖7 9拨艺术和弦,共奏和谐文化乐章王占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三等奖8 0不同历史时期木刻艺术的特殊魅力傅香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三等奖8 1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甘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8 2服装表演的情感外化与嫁接徐丽玲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8 3论表演艺术专业为宁波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徐进、俞晓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8 4学生情绪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陈尾菊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8 5“职业”视野下的师范艺术教育陈民新衢州学院(筹)三等奖8 6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季红嘉兴学院三等奖8 7当今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周慧军、于玲娜、程昊浙江大学三等奖8 8论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张榄、金晓明浙江工业大学三等奖8 9独立学院艺术团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索孙大鹏、来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等奖9 0分享与铸造集体精神的狂欢仪式桂迎浙江大学三等奖9 1改进理工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施淑静中国计量学院三等奖9 2论科学——艺术的教育新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章铮浙江工业大学三等奖9 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金晓明、张榄浙江工业大学三等奖9 4创建高校新型博物馆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吕东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地方高校卓越实务型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探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视角
、
地方高校设计 教育与素质教 育五力模型 二十多年来 ,由于 中国设计 教育 的突 出问题 ,
每年 高过全 世 界所有 设计 专业 毕业 生 总和 的 中国
设计专 业毕 业生 1 2 ] , 可 持续 成才 率太 低造 成优 秀设 计 人才成 为稀缺资 源 , 特别是导 致地方产业 集群 制
中国传统制造产业集 群基本 分布在三 、 四线城 市… , 这些 区域在人 才的数量和层 次 、 结构 和类别 上 难 以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的需要 。而 在 日前 高等设计教 育发展 的阶段 中 , 设计人 才培养
后 的能力 。 经过三 、 五年 的培养 , 在 团队 中会 出现创 新人才 ;
一
人 才稀缺 ,间接成 了地 方产业 集 群转 型升 级 的障
碍 。因此 , 探索 和创新地方 高校设 计人才 培养是 中 国设 汁教育质量实现 内涵式增长 的关键点 。 笔者 通过对浙江平 湖市服装 、 箱包 、 童车、 洁具 4 个制 造产业集群 中规模 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进行走 访 和调研 , 对 地方产业集群 中制造 型企业 对设计 人 才 素养需求 的分 析 , 发现制 造企业在转 型升级 中对 设计人才需求方 面普遍认 同的六个方 面 : ( 1 )大多数企业愿 意选择本 地高校 毕业生 , 户 籍所 在地是毕业 生招聘 的关注 点 ; ( 2 ) 新 人职设计人 员试用期评 估主要 是工作 态 度、 执 行 力和合作 能力 , 这 三项评 估是 决定 培养 或 者未来重用的基础 ; ( 3 )认 为高等设计 教育在 学生 的爱 岗敬业 、 动 手能力 和设 计基础方 面有严重 的不 足 , 是招聘 设计
力 素质 的 五个 方 面— —智 力( 认识 ) 、 情感力 、 道 德 力、 体 能力 和成就 力【 3 1 。从设计专业本身狭义 的素质 教 育层 面 ,体 现 为塑造 学 生设计 素 质 的五力 模 型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
6 ・ 4
王 以华 金 海明 杨 亚萍:工业设 计专业课程 改革思路与 实践
2 . 培养学生追根究源 的欲望 和意识 创 新意识 的形 成 , 多与后天环境 教育有关 。因 大
等技法表 现手段所能达 到的 , 它需要 创新 的意识及能
力, 需要 系统设 计方法和 其他跨专 业学科 的知识 。也
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鉴赏能力不高 。可 以采用 丰富 、 生动 的课 堂理论教学
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的方 法 , 培养学 生以敏锐的眼
光去观察身边 的事物 , 锻炼 学生对 已有事 物的鉴赏和
评价能力 , 注意思考事物之 间的差别与联系 。 如对“ 瓜
子” 的创意思维想象训练 ( 1 , 图 )就有效地开发 了学生
就是说 , 工业 设计 专业 基础 教学 的核 心 , 方面 是培 一
此, 教育 工作 者要 引导学 生 多看 、 多问 、 多思考 , 学 使 生养成探求事物奥秘的 习惯 。 通过平 常的事物来引发
新 概念的形成 , 有益 于在大脑 中萌发构 想的灵感 和发
养学生 的设计 思维 ; 另一方 面 , 要求 以跨学 科 的知识 背景来提升学生 的创造 能力和全 面素质 。因此 , 我们
中 图分 类号 :G 2 . 2 4 3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0 (0O 0 - 0 4 0 1 0- 0 62 1) 4 0 6- 3
工业设计是创新 性技术 、 艺术 与文化转化为 生产
系统 的最大 和谐 为宗 旨, 培养具备设计创新 能力和实 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 . 培养设计人才独特的感受 意识 , 激发想象力 工业设计是一 门艺工结合 的学科 , 院( 我 工科 ) 学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研究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深化优化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一、背景分析1.产业结构优化带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各类企业和机构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培养机会。
2.文化产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其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3.高职院校压力增加,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迫在眉睫。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挑战。
如何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已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内涵建设的重点和策略1.强化专业基础,打造核心竞争力。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应以专业基础为核心,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建立严格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开设跨学科课程,提高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不应仅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注重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和比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可以与文化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和实训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机会。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前景分析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作为企业产品设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当今,工业设计在国内已经发展了不少年,然而与国外大型品牌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那么,工业设计在当前的形势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呢?一、工业设计目前的现状1.缺乏专业的人才在当前国内的工业设计行业中,由于该行业还比较年轻,相对于其他行业,工业设计所需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少。
但是,由于工业设计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从满足用户需求设计出创新产品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掌握市场营销、材料工程、人类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成本估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对于专业化的培养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也在开设工业设计专业,但专业较多的高校仍然以美术类和艺术设计类居多,而大量的优秀工业设计师更多是从工作中不断探究而得到进一步提升的。
2.设计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需求在工业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深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只有深入探究市场、消费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够通过创新的设计方式帮助企业获得优秀的产品。
但是,目前国内的工业设计在这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首先,设计者在设计之前还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市场和用户需求,但是现状下许多设计师并没有深入到这些方面。
其次,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时也缺乏整体考量,只注重局部细节的设计而忽略整体方案死角和与周边环境的结合。
二、工业设计的前景分析1.工业设计的市场需求稳步上涨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企业在这个背景下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在新产品研发上面做出创新来,才能够站稳脚跟。
而工业设计正是在这个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未来十年工业设计市场将有稳定的增长,市场的巨大需求也意味着未来工业设计师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2.科技创新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产品设计的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既有工业建筑“工改工”设计研究
Key word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exis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industrial areas reformation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许多城市原本低端和密集型为主的产业模式开始向以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主导的产业模式转变,通过发展新兴产业的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则离不开产业载体的供应。
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传统制造业由于被淘汰的生产模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其工业建筑被闲置和废弃,这些遗留下来的既有工业建筑也成为城市建设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通过“工改工”的更新模式将既有工业建筑提质增效,将其改造为新兴产业所需的高效利用、高端品质、高度集聚的空间载体则不仅满足了新兴产业的需求,也能够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 产业转型升级1.1 概念界定产业指的是人类社会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全部经济活动。
《现代经济学辞典》中将产业定义为可以细分的,具有同一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转型是以技术进步为根本特征的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过程。
产业升级是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产业体系发展过程,是指通过产业创新实现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向以高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变革过程[1]。
产业转型升级指的是产业由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由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转变,既包括产业间的结构升级,也包括产业内部的结构升级。
摘要 随着我国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工改工”将城市中闲置和废弃的既有工业建筑转变为新兴产业载体的更新模式也应运而生。
同时,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改工”政策的导向要求及城市更新的发展模式等因素都对既有工业建筑“工改工”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文章梳理了各地“工改工”相关政策,分析了当下既有工业建筑“工改工”的发展趋势,梳理了既有工业建筑“工改工”的设计要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旨在使既有工业建筑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新兴产业对于空间载体的需求。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浙人社发[2014]92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课题,请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送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表、立项通知中的立项号和标题页复印件、课题成果(成果名称必须与立项标题一致,以发表论文结题的须提交刊物原件供验审),一式3份装订成册并同时报送电子稿,L2014开头的报送省劳科院,R2014开头的报送省人科所,逾期不予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徐红梅联系电话:85211016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邮箱:******************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6月23日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程小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翁曦勉,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方海涛,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张陶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韦余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崔起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韦晓蓓,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葛红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蔡伟,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杨宁,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陈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严勇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胡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梁辰浩,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李东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吴晓涵,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田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董黎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贺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祝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邵作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杜金玲,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魏晋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刘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耿浩,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龚松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陈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钱慧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朱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傅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温雷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朱淑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陈汉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朱丽萍,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张月月,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崔轩玮,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谢怡,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罗水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陈水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潘源源,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钟淼,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龚琦,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管瑜珍,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鲍国荣,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丛国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米红,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杨晓刚,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瞿孝志,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童嘉,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颜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张湖东,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黄菊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论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前言工业设计是指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运用设计思想和方法,对工业产品的结构、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改进,以创造出更符合人类需求和美学要求的产品。
在当前制造业领域中,工业设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工业设计对制造业的意义、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工业设计的意义与作用1.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成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设计能够帮助企业打造独特的产品形象,提升产品品质,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帮助企业占据市场份额。
2.提高生产效率优秀的工业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通过改进产品结构,减少生产工序,缩短加工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3.创造更高附加值创新的工业设计有助于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就更大。
这不仅对企业有利,也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效益。
三、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1.工业设计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其对工业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相应地也提升了工业设计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2.工业设计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品最终的购买者越来越注重外观和使用体验,这也就让工业设计在产业竞争中成为了制高点。
一个具有差异化、创新性的产品设计,可以为制造企业赢得更多市场,提高品牌形象,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3.工业设计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国家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中,工业品牌建设和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战略。
工业设计在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速着制造业的发展。
四、国外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在国外,工业设计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行业,而且发展非常迅速。
许多国家都已经制定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管理探讨
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管理探讨温州地区不少民营企业因开放层次低、产品缺少附加值、产业升级欠缺等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为温州中小微民营企业带来利好信息的同时,也刺激中小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随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横向课题的发展也刻不容缓,温州中小企业改革潮的来临也为地区高职院校加强完善横向课题的管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标签:横向课题;服务社会;产业转型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731引言横向课题指政府、上级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项目和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以外的科研合同项目。
包括科学研究类、技术攻关类、决策论证类、设计策划类等。
横向科研项目的开展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校企互助合作,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因此,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并鼓励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涉及高效进行资源配置、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等一系列内容,并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金融改革。
在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一系列利好信息无疑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刺激了中小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温州模式在中国经济市场曾为人津津乐道,但其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优势正日渐消磨。
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放层次低、产品缺少附加值、产业升级欠缺等问题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议无疑为温州企业带来一个新的机遇期,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把握新机遇,紧随新一轮温州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潮流,与企业寻求深度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转型升级途径,提高企业竞争力,将成为温州地区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积极性,加强与完善横向课题管理也成为院校开展特色科研服务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管理存在的问题2.1教师相关意识淡薄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向企业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育人目标与普通高校有着根本的区别。
基于欣禾职教集团平台搭建创新创强的新载体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欣禾职教集团平台搭建创新创强的新载体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曹颖;戴桦根;邹建良;吴雄熊;乔海燕【摘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搭建各种创新创强载体,着实有效地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现阐述部分创新创强载体与培养学生的关系,例如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大学生发表论文、专利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科研助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强工作,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名称】《轻纺工业与技术》【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创新创强;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作者】曹颖;戴桦根;邹建良;吴雄熊;乔海燕【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00;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任务驱动和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方法着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近年来,很多教育工作者主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2]、与岗位对接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3]、通过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4]和通过项目教学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5]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这些研究主要以课程改革或者课堂改革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技能,对于其他技能培养载体研究较少。
现基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嘉职院)近期通过各种举措培养学生“创新创强”意识,重点阐述在嘉职院“创新创强”的多种形式和立体化的载体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相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探索
张 力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
——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 要:工业设计是工业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紧紧围绕以服务地方经济这一主线,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取、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完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设计 专业建设工业设计是工业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嘉兴市也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些举措的出台将激发区域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笔者所在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紧紧围绕以服务地方经济这一主
线,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取、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完善
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明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工业设计发展,嘉兴市也于2012年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了工业设计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链中极具增值力的关键环节,而工业设计人才对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地方产业经济转型为主线,通过走访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毕业生现状调研、招聘市场调研、麦克斯报告分析等形式,整理并总结了区域工业设计人才需求,制订适应地方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从职业岗位调研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标准,设置主干课程,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工作过程岗位技能要求主干课程设置项目分析项目规划与编写能力《市场调研》
概念设计草图方案的设计能力《机械制图》、《产品设计
效果图技法》、细节设计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效果图、尺
寸图的能力《R H I N O 》、《A U TO C A D 》《产品设计高级建模》模型制作产品模型制作能力
《模型材料与制作》设计评估与反馈
产品测试与设计报告的撰写能力
《产品造型设计实训》
三、课程项目融入区域文化特色,任务驱动突出技能培养
《江南水乡文化导论》作为必修课,使学生对江南文化、嘉兴文化有全面的了解。
专业主干课内容不仅选择了地方块状经济代表的吊顶设计、童车设计、箱包设计等产品设计项目,也对古镇文化、运河文化、名俗文化大力挖掘,将剪纸、蓝印花布等文化元素运用到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视觉传达项目中,室内装饰项目的中式室内设计也体现了水乡文化。
此外,项目的设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能力培养和知识目标,强调职业技能培养。
区域文化的不同元素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灵感和学习兴趣,在项目化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完成了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标。
在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统一授课学习理
论知识、小组完成调研和测试任务、个别指导方案设计和制作、校内
外实践学习模型基础材料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场所有校内也有校外。
四、优化师资队伍,培育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占3%;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占%;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人,占%;“双师型”
教师3人,占30%。
专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教改、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到企业挂职、参与设计研发与服务等形式,培养一支在各专业方向设计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聘用兼职教师,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与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实践专家资源库,在保证专业水平和人才数量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式管理,开展职教理论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并从中选聘专家能手承担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和校外项岗等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参与课程整体设计、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等,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兼职教师多为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或资深设计师,在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这些兼职教师也对我院设计类专业学生开展各种专业讲座,丰富了教学内容。
五、完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实践育人条件
经过实训室搬迁、整合、扩建、改造和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建成后的工业设计校内实训基地拥有设计基础实训中心、产品设计实训中心、视觉传达设计实训中心和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四大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模拟(仿真)条件和真实的职业氛围。
下设计算机机房、画室、摄影棚、一体化教室等10个实训室。
实训设备先进,拥有三维打印机、精雕机、苹果一体机、佳能数码单反等高新设备,所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
根据学院和分院实训室管理的相关规定,完善和制定了工业设计专业实训室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实训设备的使用、操作、维修登记成册,规范实训设备的使用。
与校外工业企业和设计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9家,共建校外工作站“厂中校”,“校中厂”,每年提供的生产性实习岗位满足本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需求,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六、结语
经过三年的专业建设,工业设计专业培育的学生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在各级各类设计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获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大赛平面设计类一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5项、浙江省首届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三等奖、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优秀奖、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三等奖等等。
09级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被本地吊顶生产企业采纳后量产,三年建设期内,已向社会输送200多名毕业生,通过定期毕业生调查问卷抽样反馈,约40%的学生留在本地,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少云,赵良玉.特色凸显、方言未来之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探索——以武夷学院艺术学院专业建设为例[J ].艺术科技,2014(3):24,27.
[2]缪晓宾,李静.从工业设计的核心与本质谈高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 ].纺织服装教育,2013(12):491-493.
[3]甘庆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与途径[J ].设计,2015(6):143.
[4]郝婷.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98.
[5]李娟莉,姚静媛,彭婧.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0):54-56.
作者简介:张力(1980—),男,汉族,浙江嘉善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讲师,工业设计理学硕士,从事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年12月中期
经营管理者
学术理论
经营管理者 M '497
0770770//a na ge r J ourn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