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改革革命与制度创新集训题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答案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度改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上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2)材料二中的“改变”是由谁领导的?为什么说这种“改变”是正确的?(3)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者、改革结果等方面分析上述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经有相同的经历与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后又于19世纪末,以日本为师,提出变法图强,企图挽救民族危亡,结果同样以失败而告终。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的共同命运是什么?中国在19世纪末向日本学习,掀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明治政府改革有什么显著特点?结果如何?(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的不同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 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中考历史复习练习 革故鼎新 改革创新
专题四革故鼎新改革创新——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
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
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如图,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依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该政策的制定者是谁?目的:巩固苏维埃政权。
制定者:列宁。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
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呈下降趋势得益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措施?事件: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措施:以工代赈。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以及中国的“新事业”,分别“新”在哪里。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改革开放“新”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
2.改革或革命推动历史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摘编自刘祖熙《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经济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中考历史《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革命与改革一.概念:革命是通过暴力方式推翻原有政权,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改革是在原有政权的领导下,采取除旧布新的措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二.知识整合:㈠改革1.主体知识部分:《导与练》P97。
补充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⑴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⑵领导人:彼得一世⑶时间:18世纪初⑷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⑸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⑹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⑺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2.不同改革的比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三次改革※1,2,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这些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评价和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时要和当时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借鉴:※2.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3.20世纪三大成功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2)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3)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都有创新:①美: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②苏: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③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三 改革与体制创新
专题精题训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办法”和“围攻的方法” 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办法”相比, “围攻的方法”有何作用? “冲击的办法”: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围攻的方法”: 实行新经济政策。作用:苏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苏维 埃政权得以巩固;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A:大化改新;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专题精题训练 (2)归类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将以上六大事件按照
性质进行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归类的理由。
①大化改新和彼得一世改革。理由:封建性质的改革。 ②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罗斯福新政。理由: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③新经济政策。理由:社会主义性 质的改革。
谈一谈以上重大改革对今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有哪些启示。
改革要立足国情,符合实际;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要不断培养创新精神等。
专题精题训练 7.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 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应对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 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 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 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 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 人购买力。
专题精题训练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 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 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 示绝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 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 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非选择题专练六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
非选择题专练(六) 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1.变法改革与制度创新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结。
(1)材料一中“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材料二(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而不懈努力,他们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材料三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螺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
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迅速向工业化迈进,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四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从1921年至1926年,苏俄(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苏俄(联)从租让企业得到的收入为680万卢布。
(4)材料四中哈默能在苏俄获得石棉矿的经营权得益于什么?2.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内实行变革,通常一次改革成功与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海南省2024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三改革与体制创新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有利于民众利益等。(答出任 意两点得2分)
123456789
9.[中考趋势题]20世纪美俄(苏)两国在各自领导人的带领下渡 过了一次次挑战。请结合下列名人馆中人物的相关事迹, 以“危机与应对”或“创新与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 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 整。9分)
123456789
二、非选择题
8.政策的调整对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1普特≈16.38 千克)
年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普特) 22.13亿
34.55亿
44.24亿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123456789
123456789
5.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
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
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
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123456789
7. 从 1933 年 到 1940 年 , 罗 斯 福 进 行 了 美 国 史 无 前 例 的 政 府 主 导 改 革 项 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 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 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D ) A.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减少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开支 D.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考点梳理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中国历史复习备考 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 民族关系内容而言,既有刀光剑影,充满了流血的战争, 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如和亲、会盟、册封、经 济贸易往来,直接的行政管辖,其中汉唐元时期民族关系 为其经济繁盛奠定了基础。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海 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伍。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古代政治经济是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古代 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征、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王 朝更替、兴衰的规律,用以史为鉴、以人为本的现代眼光来 感悟古代政治、经济文明。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的建立到 清朝的2000多年的政治文明来看,国家统一和民族间的和平 相处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古代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和四 次大统一时期,真正分裂的时间也不过七、八百年左右。从 朝代来看,秦朝、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 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日渐没落,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也无 法阻止清王朝走向衰亡。
·中国地图版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要点整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化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近代化(现代化)包括 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社会法制化及人 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我国近代 化(现代化)的历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840年至1949 年是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第 二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第三阶段。而我国 近代化(现代化)从开始起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历经了 曲折发展历程,从近代化的探索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民主 法制化是本专题研究和复习的重点。
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三
专题复习八 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注: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还有俄国的二月革命。
)相同点:(1)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2)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3)领导阶级:都有资产阶级领导。
(4)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
(5)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6)影响: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同点:(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法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美国革命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主(3)结果: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联邦制,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4)性质:除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二、主要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第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例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⑴、时间:公元前356年⑵、主持人:商鞅⑶、变法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⑷、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⑴、时间:5世纪末⑵、改革主持人:孝文帝⑶、改革内容:①迁都洛阳②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汉语-汉服-汉姓-汉姻-汉礼-汉制)⑷、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3、戊戌变法(见专题8戊戌变法)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日本的明治维新:(具体内容见专题八)2、俄国1861年改革:(具体内容见专题八)3、苏俄新经济政策:⑴、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不满⑵、开始时间、主持人:1921年列宁⑶、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改革、革命与制度创新集训题新人教版
309教育网
专题三改革、革命与制度创新
——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1. 改革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的日本同中国一样,一直与世隔绝。
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将军率领“黑船”抵达日本。
受到侮辱后的日本人认识到,要想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必须“求知识于世界”,才能摆脱危机。
材料二戊戌变法是中国的一个变法图强的机会,虽然在这个机会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利的因素,但中国人毕竟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始近代化的变革,把从洋务运动开始的近代化进程大大的推进一步。
材料三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结束。
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将军率领‘黑船’抵达日本”引发了日本的哪一改革?这一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变法图强中“不利的因素”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改革相比,两者有何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78年纯粹是21世纪的开始……是一个中国的时刻”?
309教育资源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训练专题三 改革与制度创新
专题精题训练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列入谱牒)。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专题精题训练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 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 建制度形成的关键措施。 商鞅变法。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 者,不得为属籍”(或奖励军功)。 承认土地私有(或废除 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专题精题训练
【点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不是保 留,因此应选C。 【答案】C
专题精题训练
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符合劳动人民的利益 D.采取了恰当的措施
专题精题训练
【点拨】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确立 自己的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因此成 功;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也获得了 成功。符合题意的是B。 【答案】B
专题精题训练
【点拨】结合题干的时间信息“公元前351年”分析,这时期商 鞅变法已经实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没有奖励商人的措 施,故选D。 【答案】D
专题精题训练
4.张华同学在编排历史短剧《商鞅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 C.保留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专题精题训练
(3)材料三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 的?从材料三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秦始皇。 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专题精题训练
(4)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 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分别说出一个导致国家兴和 亡的皇帝。 兴——大禹、商汤、汉景帝、汉文帝、汉武帝等;亡—— 夏桀、商纣王、秦二世等。(分别举出一位即可)
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专题三+中考历史形成性结论总结(19张PPT)(共19张PPT)
爱国 代表:邓世 官兵 昌、左宗棠
新文化运动 知识 分子 五四运动
无产 新民主主义 阶级 革命
任务
反侵略 (帝)反 封建
观点/目标
维新变法,实行君 主立宪制 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抗敌御辱
“民主”和“科学” “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
实现共产主义
所属 阶层
评述
名称
任务
观点/目标
2.科技革命 (1)举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2)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个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科技与环境关系:科技会带来环境污染;发展经济同时要注意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伟人风采 (1)举例:华盛顿、瓦特、列宁、林肯、罗斯福、邓小平等。 (2)认识: 共性:为人类谋幸福或促进社会发展。 个性:立足本人和社会现实。 启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改革创新等。 (3)评价:要客观、全面、一分为二,要尽量结合其事迹,有根 有据。
制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要符合本国 国情;遵循
现
开始 标志
“一五”计 划
客观经济规 超额完成 律
代
时 期
民主 建设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
3.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
国家 文 献
时间
共同原因
共同作 用
英国 《权利法案》 1689年
《独立宣言》 1776年
美国 《宅地法》
《解放黑人 1862年
专题三 中考历史形成性结论总结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一、开放性结论归纳 1.思想解放运动 (1)举例: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 (2)认识: ①国家: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 展经济,改革开放。 ②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创新意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价 值。 ③群体: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跟踪突破
专题三改革与制度创新1. (17日照)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D)A. 维护国家统一B. 实行暴政统治C. 保障社会稳定D. 实现君主专制2. (17岳阳)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A)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A. ①②③⑤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⑤3. (17扬州)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C)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4. (17赤峰)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A)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北伐战争5. 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C)A. 深圳B. 珠海C. 厦门D. 汕头6.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C)A. 按劳分配制度B. 社会主义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一国两制”7. (17鄂尔多斯)关于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 改革措施都涉及土地问题B. 都使本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C. 改革后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 都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8. 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苏俄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B)A. “加速发展战略”B. “新经济政策”C. “门户开放”政策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 (17新疆)某次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改革是(C)A. 1861年农奴制改革B. 明治维新C. 罗斯福新政D. 戈尔巴乔夫改革10. (17深圳)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理顺社会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三改革与制度创新习题课件ppt人教部编版
材料二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 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括如何对待汉族 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 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 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 做出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2)北魏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阅读材料 二指出,与材料一所述改革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 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 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澄传》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 居官。
——《魏书》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了哪两项重要举措?其改革在 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点拨】据材料“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 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可知,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和官员在朝廷中 必须使用汉语的举措。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封
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
扩大_统___治__范__围__;确
制 王__调___兵_____。受封者可以在自己 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
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代的贵族 级制度
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确立/实 行的时
期
制度
中央 秦朝 集权
制度
概况
秦实现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 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
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主题是( A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河南中考人教版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热点专题课件:
“战时 (1)概况:1918~1921年,苏俄实行以余粮收集 共产主 制和取消自由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改革;(2)评价: 义”政 这种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式不符合
策 客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制约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世
界
(1)概况:1921年,苏俄实行以固定粮食税、恢
复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
致富和农业现代化
改 中革 国开
放
国有 企业 改革
(1)概况:从1985年起,国家开始进行国有 企业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是对国有企业 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意义:大大调动了 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对外 开放
(1)概况: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 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区;(2) 作用:为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推动了改 革开放的进程。
解读:宪法宣誓制度的实行,完善了我国的法律制度,促 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中外 历史上的改革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有利于我们对 历史上改革与制度创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推进对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线索梳理 线索一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一)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 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 中 “一国两 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国 制” 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实现收复台湾而提出的, 在香港和澳门已经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台湾问 题提供了借鉴
(1)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用指令 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片面发展重工业,权 世 斯大林 力高度集中;(2)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 界 模式 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 设和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 重要原因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
3.探索、改革一、选择题1.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
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3. 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至今,下列事件命名与干支纪年无关的是( )。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甲午中日战争D.五四运动4. 对下图所描述场景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
A.辛亥革命发动的时机尚不成熟B.中国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可能作为革命主力C.资产阶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D.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不得人心5. 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6.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7. 根据提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42年签订的条约,尽让中国的主权沦丧——(2)1912年建立的政权,大清王朝的丧钟敲响——(3)1942年进行的战役,消耗了德军有生力量——(4)1952年完成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5)1962年爆发的危机,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6)1972年进行的访问,结束了中美二十余年的对抗——(7)1992年举行的会议,市场经济开始在中国实践——8.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训练课件)
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蕴含智慧: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原料易得,纸张成
本低;造纸方法易于推广,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问题1:请你仿照李华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补全下边卡片 空白处的内容。(3分)
12345678
人物:贾思勰
生活时代: 北朝(1分)
人生目标:造福百姓
主要贡献: 撰写《齐民要术》(1分)
A. 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 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12345678
点拨:根据表格内容信息可知,前秦苻坚和北魏孝文帝都 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如重用汉官、立学校、传授汉 文化、改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等,这些政策促 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因 此,这些政策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正确。儒学 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尊崇儒术”之后,排除A; 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排除B;休养生息 政策强调的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与表格中的汉化政 策无关,排除C。
期末复习提升——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
项目
概况
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选举 禅让
标准:贤德之人 (德才兼备); 继黄帝之后,用“禅 制
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世袭 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 制 下”变成“家天 下”, 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项目
概况
中央 集权 制度
西汉 巩固
汉武帝采纳“推恩”建议,解决了王国问 题;建立刺史制度;实行尊崇儒术,使儒家 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 柱。 影响: 巩固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改革、革命与制度创新——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1. 改革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的日本同中国一样,一直与世隔绝。
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将军率领“黑船”抵达日本。
受到侮辱后的日本人认识到,要想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必须“求知识于世界”,才能摆脱危机。
材料二戊戌变法是中国的一个变法图强的机会,虽然在这个机会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利的因素,但中国人毕竟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始近代化的变革,把从洋务运动开始的近代化进程大大的推进一步。
材料三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结束。
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将军率领‘黑船’抵达日本”引发了日本的哪一改革?这一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变法图强中“不利的因素”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改革相比,两者有何共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78年纯粹是21世纪的开始……是一个中国的时刻”?(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一位文学家回忆俄国农民听取某一法令时说:“农民愁容满面并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对此,列宁深表同情地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材料四时势造英雄,罗斯福对决胡佛,取得胜利后,主政白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条令,涉及金融、就业、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保福利、文化、科技、医疗等诸多领域,没过多久,一个崭新的世界头号大国出现了。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性质。
材料一中主要阐述了洋务运动的哪一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指的是什么道路?(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农民获得‘自由’”与哪一事件有关?为什么说农民“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一个崭新的世界头号大国”在罗斯福新政后出现?3. 改革或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的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二“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材料三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材料四林肯政府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在1863年1月1日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宣言》从根本上触动了奴隶制,使黑人从社会最低层地位中解放出来。
他们参军的热情十分高涨,甚至呼吁:“如果我们不参加战斗,就是背叛了上帝、背叛了祖国、背叛了种族、背叛了我们自己。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设置于什么时期?它的设置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有效地控制‘控制者’”,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4)根据材料四,指出林肯政府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的原因。
结合所学,简述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4.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的第一大船厂,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局。
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
福州船政局是哪一时期创办的?这一时期创办了诸多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这些工业的目的是什么?(2)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了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这一管理方式最终形成了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意义?(3)1992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加快了改革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何积极影响?(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这一改革对俄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采取了哪一措施?这一措施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变化?专题三改革、革命与制度创新1. (1)改革:明治维新。
影响:使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不利的因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顽固派势力强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共同之处: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都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理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认识:改革能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为社会发展扫清障碍;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等。
2.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作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原因:为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两极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道路: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
(3)事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原因: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需要付出高额的赎金,农奴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背负上了更为沉重的债务包袱。
(4)特点: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原因: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为美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家干预经济的先进模式为美国成为二战后世界霸主创造了条件。
3. (1)时期:雍正时期;影响: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意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式:进行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效仿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3)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名义上为国家元首,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4)原因: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特别是黑人奴隶的支持,黑人大量参加北方军队。
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 (1)时期:洋务运动时期。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大锅饭”和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会议:中共十四大。
积极影响: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国有企业进入市场,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影响: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5)措施:实行罗斯福新政。
变化:使美国的经济得到缓慢恢复,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