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合集下载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

A
)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和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 式的进一步推广,反之,它可以适用于平面和数轴上两点 间的距离的求解.设P(x1,y1,z1),P2(x2,y2,z2),则 |P1P1|= x2-x12+y2-y12+z2-z12 ,当P1,P2两点落在 了坐标平面内或与坐标平面平行的平面内时,此公式可转 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当两点落在坐 标轴上时,则公式转化为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
练在 xOy 平面内的直线 x+y=1 上确定
一点 M,使它到点 N(6,5,1)的距离最小.
6 1.点 A(1,1,2)与点 B(0,-1,3)间的距离为__
2.若 A(4,-7,1),B(6,2,z),|AB|=11,
-5或7 则 z=________.
3.点 P(1,2,2)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 设它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Q,则 PQ 的长为( A.2 5 C.3 2 B. 5 2 D. 2 3
2 2 2
例1 求证:以 A(10,-1,6),B(4,1,9),C(2,4,3)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练在 z 轴上求一点 M,使点 M 到点
A(1,0,2)与点 B(1,-3,1)的距离相等.
例2
在 yOz 平面上求与三个已知点 A(3,1,2),
B(4,-2,-2),C(0,5,1)等距离的点的坐标.
M( x1 , y1 , 0), N( x 2 , y 2 , 0)
O P1
x
2
y
N M
2
MN
( x1 x2 ) ( y1 y2 )
思考2:点P1、P2的距离如何计算? z P2 P1 A O y N x M

2013-2014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013-2014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解 已知 α⊥γ,β⊥γ,α∩β=l. 求证:l⊥γ. 法一 在 γ 内取一点 P,作 PA 垂直 α 与 γ 的交线于 A,PB 垂 直 β 与 γ 的交线于 B,则 PA⊥α,PB⊥β. ∵l=α∩β,∴l⊥PA,l⊥PB. 又 PA∩PB=P,且 PA⊂γ,PB⊂γ, ∴l⊥γ.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3.线、面垂直的转换关系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转换关系如下:
当证明垂直关系时,要灵活地应用垂直之间的转换关系.当运 用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一般需作辅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 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 垂直或线线垂直.
课前探究学习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要证的是平面 ADC1⊥平面 A1ACC1,错解中把它作为 了条件.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正解] 如图,取 AC1 中点 E,连接 DE,取 A1C1 中点 F,连接 EF、FB1, 1 则 EF 綉2A1A. 又∵D 为 B1B 中点, 1 ∴B1D 綉2A1A.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规律方法
线面垂直的性质也是得到线线平行的一个方法,在
有线面垂直的条件下,要得平行线,就应考虑线面垂直的性质 定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变式 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 是 AB 上一点,N 是 A1C 的中点,MN⊥平面 A1DC. 求证:(1)MN∥AD1; (2)M 是 AB 的中点 .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完整word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完整word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必修2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分为多面体和旋转体和简单组合体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1)(2)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3)(4)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1)定义: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图形.3、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 ②建立斜坐标系'''x O y ∠,使'''xOy∠=450(或1350),注意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一般地,原图的面积是其直观图面积的22倍,即22S S 原图直观=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⑶圆台侧面积:l R lr S ⋅⋅+⋅⋅=ππ侧面⑷体积公式: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13V h S S S S =+⋅+下下台体上上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2344R V R S ππ==球球,.一般地,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体积比等于相似比的立方。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优质课教案_7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优质课教案_7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空间内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问题。

2.能应用坐标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3.探究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通过猜想,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化归的能力。

教学重点:空间直角坐标下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点的坐标求法基础上;利用平面两点间距离公式类比、迁移进行新知学习,部分同学仍然会在空间思维与数形结合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尽量降低难度以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设平面上两个点P 1(x 1,y 1),P 2(x 2,y 2),如何求两点之间的距离21P P ?2、如图,OABC -D ’A ’B ’C ’是单位正方体,求点B ’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

二、新课讲授1、求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引入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几何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经常涉及距离,如建筑设计中常常需要计算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你能用两点的坐标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吗?2、 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1)先求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思考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A (x ,0,0),B (0,y ,0),C (0,0,z ),与坐标原点O 的距离分别是什么? |OA|=|x| |OB|=|y| |OC|=|z|思考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上的点A (x ,y ,0),B (0,y ,z ),C (x ,0,z ),与坐标原点O 的距离分别是什么?思考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点 P (x ,y ,z )在xOy 平面上的射影为M ,则点M的坐标是什么?|PM|,|OM|的值分别是什么?M(x,y,0) |PM|=|z| 思考4: 基于上述分析,你能得到点 P (x,y ,zO 的距离公式吗?||OA =||OB =||OC =||OM =||OP =结合图形推导如下:设点P 在xOy 平面上的射影是B (PB 垂直平面xOy ),点B 坐标为(x ,y ,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_1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_10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学生已学的知识,不难把平面上的知识推广到空间,遵循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借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间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推广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z 2=r 2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学生是不难接受的,这不仅不增加学生负担,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维目标1.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问题.2.通过探究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灵活运用公式,初步意识到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迁移和化归的能力.3.通过棱与坐标轴平行的特殊长方体的顶点的坐标,类比平面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求法,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一般情况下,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几何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经常涉及距离,如飞机和轮船的航线的设计,它虽不是直线距离,但也涉及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些建筑设计也要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如何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思路2.我们知道,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的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d=|x 1-x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是d=212212)()(y y x x -+-.同学们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算呢?又有什么样的公式呢?因此我们学习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它是如何推导的?②设A(x,y,z)是空间任意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应怎样计算?③给你一块砖,你如何量出它的对角线长,说明你的依据.④同学们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你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算?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什么图形?在空间中方程x 2+y 2+z 2=r 2表示什么图形?⑥试根据②③推导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活动:学生回忆,教师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学生有困难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全面考虑,大胆猜想,发散思维.①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学知识,回想当时的推导过程;②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转化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习的立体几何知识来解;③首先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直接度量,显然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转化为立体几何的方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④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类比猜想相应的公式;⑤学生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大胆类比和猜想;⑥利用③的道理,结合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立体几何知识,进行推导.讨论结果: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y y x x -+-,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来推导的.图1②如图1,设A(x,y,z)是空间任意一点,过A 作AB ⊥xOy 平面,垂足为B,过B 分别作BD ⊥x 轴,BE ⊥y 轴,垂足分别为D,E.根据坐标的含义知,AB=z,BD=x,BE=OD=y,由于三角形ABO 、BOD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O 2=BD 2+OD 2,AO 2=AB 2+BO 2=AB 2+BD 2+OD 2=z 2+x 2+y 2,因此A 到原点的距离是d=222z y x ++.③利用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的方法,分别量出这块砖的三条棱长,然后根据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三条边长的平方的和来算.④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y y x x -+-,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再开方,所以我们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212)()()(z z y y x x -+-+-,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纵坐标差的平方.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在空间x 2+y 2+z 2=r 2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后者正是前者的推广.图2⑥如图2,设P 1(x 1,y 1,z 1),P 2(x 2,y 2,z 2)是空间中任意两点,我们来计算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我们分别过P 1P 2作xOy 平面的垂线,垂足是M,N,则M(x 1,y 1,0),N(x 2,y 2,0),于是可以求出|MN|=212212)()(y y x x -+-.再过点P 1作P 1H ⊥P 2N,垂足为H,则|MP 1|=|z 1|,|NP 2|=|z 2|,所以|HP 2|=|z 2-z 1|.在Rt △P 1HP 2中,|P 1H|=|MN|=212212)()(y y x x -+-,根据勾股定理,得|P 1P 2|=2221||||HP H P +=221221221)()()(z z y y x x -+-+-.因此空间中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之间的距离为|P 1P 2|=221221221)()()(z z y y x x -+-+-. 于是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212)()()(z z y y x x -+-+-.它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的算术平方根.应用示例例1 已知A(3,3,1),B(1,0,5),求:(1)线段AB 的中点坐标和长度;(2)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已知的两点A 、B 都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我们直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知识本身不难,但是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认真,决不能因为粗心导致结果错误.解:(1)设M(x,y,z)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 x=213+=2,y=203+=23,z=215+=3.所以AB 的中点坐标为(2,23,3).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d(A,B)=29)15()30()31(222=-+-+-,所以AB 的长度为29.(2)因为点P(x,y,z)到A,B 的距离相等,所以有下面等式: 222222)5()0()1()1()3()3(-+-+-=-+-+-z y x z y x .化简得4x+6y-8z+7=0,因此,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4x+6y-8z+7=0.点评:通过本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①空间两点连成的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广,而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又可看成空间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特例.②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构成的集合就是线段AB 的中垂面.变式训练在z 轴上求一点M,使点M 到点A(1,0,2),B(1,-3,1)的距离相等.解:设M(0,0,z),由题意得|MA|=|MB|,2222222)1()30()30()10()2()00()10(-+++++-=++-+-z z ,整理并化简,得z=-3,所以M(0,0,-3).例2 证明以A(4,3,1),B(7,1,2),C(5,2,3)为顶点的△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证明△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只需求出|AB|,|BC|,|CA|的长,根据边长来确定.证明: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72)12()31()47(222=-+-+- |BC|=6)23()12()75(222=-+-+-, |CA|=6)31()23()54(222=-+-+-.由于|BC|=|CA|=6,所以△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点评: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是根据边长来实现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边长.变式训练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1),C(0,0,-5),试证明△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然后解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要判定△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AB|,|BC|,|CA|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解:因为三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1),C(0,0,-5),所以 |AB|=222)13()12()11(+-++-++=3, |BC|=23)15()10()10(222=+-++++, |CA|=222)53()02()01(+-+--+-=3.又因为|AB|2+|CA|2=|BC|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例3 已知A(x,5-x,2x-1),B(1,x+2,2-x),则|AB|的最小值为( )A.0B.735C.75D.78 活动:学生阅读题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示,要求|AB|的最小值,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AB|,然后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求最值的方法得出|AB|的最小值. 解析:|AB|=222)33()23()1(-+-+-x x x =1932142+-x x =73575)78(142≥+-x . 当x=78时,|AB|的最小值为735. 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点评: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转化为关于x 的二次函数求最值是常用的方法. 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4.拓展提升已知三棱锥P —ABC(如图4),PA ⊥平面ABC,在某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3m,m,0),C(0,2m,0),P(0,0,2n),画出这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直线AB 与x 轴所成的较小的角.图3解:根据已知条件,画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3:以射线AC 为y 轴正方向,射线AP 为z 轴正方向,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过点B 作BE ⊥Ox,垂足为E,∵B(3m,m,0),∴E(3m,0,0).在Rt △AEB 中,∠AEB=90°,|AE|=3m,|EB|=m,∴tan ∠BAE=mm AE EB 3|||| =33.∴∠BAE=30°, 即直线AB 与x 轴所成的较小的角为30°.课堂小结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与理解.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3.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综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作业习题4.3 A 组3,B 组1、2、3.设计感想本节课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入手,创设问题情景,不难把平面上的知识推广到空间,遵循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借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间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例题中,设计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的设计通过适当的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教师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学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学案含教学反思

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1&4.3.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新知初探]1.空间直角坐标系(1)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x 轴、y 轴、z 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2)相关概念:点O 叫做坐标原点,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 平面、zOx 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 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 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3.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 ).其中x 叫点M 的横坐标,y 叫点M 的纵坐标,z 叫点M 的竖坐标.[点睛]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1)x 轴与y 轴成135°(或45°),x 轴与z 轴成135°(或45°).(2)y 轴垂直于z 轴,y 轴和z 轴的单位长相等,x 轴上的单位长则等于y 轴单位长的12.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O (0,0,0)的距离 |OP |= x 2+y 2+z 2.预习课本P134~137,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2)任意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间的距离 |P 1P 2|=x 1-x 22+y 1-y 22+z 1-z 22.[点睛] (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只是增加了对应的竖坐标的运算.(2)空间中点坐标公式: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则AB 中点P ⎝⎛⎭⎪⎫x 1+x 22,y 1+y 22,z 1+z 22.[小试身手](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Oz 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一定是(a,0,c )的形式( )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3,2)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为(-1,3,2)( ) 答案:(1)× (2)√ (3)√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与Q (3,-4,-5)两点的位置关系是(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xOy 平面对称 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A 点P (3,4,5)与Q (3,-4,-5)两点的横坐标相同,而纵、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两点关于x 轴对称.3.空间两点P 1(1,2,3),P 2(3,2,1)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P 1P 2|=-22+02+22=2 2.答案:2 2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求法[典例]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D 1D ,BD 的中点,G 在棱CD 上,且CG =14CD ,H 为C 1G 的中点,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E ,F ,G ,H 的坐标.[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点E 在z 轴上,它的x 坐标、y 坐标均为0,而E 为DD 1的中点,故其坐标为⎝⎛⎭⎪⎫0,0,12.由F 作FM ⊥AD ,FN ⊥DC ,垂足分别为M ,N ,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FM =12,FN =12,故F 点坐标为⎝ ⎛⎭⎪⎫12,12,0.点G 在y 轴上,其x ,z 坐标均为0,又GD =34,故G 点坐标为⎝ ⎛⎭⎪⎫0,34,0. 由H 作HK ⊥CG 于K ,由于H 为C 1G 的中点. 故HK =12,CK =18,∴DK =78,故H 点坐标为⎝ ⎛⎭⎪⎫0,78,12.(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如何建系才能使点的坐标简单、便于计算,一般是要使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2)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一般取相邻的三条棱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求某些与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即将坐标转化为与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同时要注意坐标的符号,这也是求空间点坐标的关键.[活学活用]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AB |=12,|AD |=8,|AA ′|=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解:因为|AB |=12,|AD |=8,|AA ′|=5,点A 为坐标原点,且点B ,D ,A ′分别在x 轴、y 轴和z 轴上,所以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 (0,0,0),B (12,0,0),D (0,8,0),A ′(0,0,5).点C ,B ′,D ′分别在xOy 平面、xOz 平面、yOz 平面内,坐标分别为C (12,8,0),B ′(12,0,5),D ′(0,8,5).点C ′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分别是B ,D ,A ′,故点C ′的坐标为(12,8,5).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典例] 已知点M (3,2,1),N (1,0,5),求: (1)线段MN 的长度;(2)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解] (1)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线段MN 的长度|MN |=3-12+2-02+1-52=26,所以线段MN 的长度为2 6.(2)因为点P (x ,y ,z )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有下面等式成立:x -32+y -22+z -12=x -12+y -02+z -52,化简得x +y -2z +3=0,因此,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x +y -2z +3=0.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线段长度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活学活用]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4,M 为BC 1的中点,N 为A 1B 1的中点,求|MN |.解:如图,以A 为原点,AB ,AC ,A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4,0,0),C 1(0,4,4),A 1(0,0,4),B 1(4,0,4). 因为M 为BC 1的中点, 所以由中点公式得M ⎝⎛⎭⎪⎫4+02,0+42,0+42,即M (2,2,2),又N 为A 1B 1的中点,所以N (2,0,4).所以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MN |=2-22+2-02+2-42=2 2.空间中点的对称[典例] (1)点A (1,2,-1)关于坐标平面xOy 及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 (2)已知点P (2,3,-1)关于坐标平面xOy 的对称点为P 1,点P 1关于坐标平面yOz 的对称点为P 2,点P 2关于z 轴的对称点为P 3,则点P 3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所示,过A作AM⊥xOy交平面于M,并延长到C,使AM=CM,则A与C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且C的坐标为(1,2,1).过A作AN⊥x轴于N并延长到点B,使AN=NB,则A与B关于x轴对称且B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的点C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1,-2,1).(2)点P(2,3,-1)关于坐标平面xOy的对称点P1的坐标为(2,3,1),点P1关于坐标平面yOz的对称点P2的坐标为(-2,3,1),点P2关于z轴的对称点P3的坐标是(2,-3,1).[答案] (1)(1,2,1),(1,-2,1) (2)(2,-3,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x,y,z)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如下:(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为P1(-x,-y,-z);(2)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为P2(x,-y,-z);(3)关于纵轴(y轴)的对称点为P3(-x,y,-z);(4)关于竖轴(z轴)的对称点为P4(-x,-y,z);(5)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5(x,y,-z);(6)关于y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6(-x,y,z);(7)关于zOx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7(x,-y,z).其中的记忆方法为“关于谁谁不变,其余的相反”.如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活学活用]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是(4,7,6),则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在xOz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 )A.(4,0,6) B.(-4,7,-6)C.(-4,0,-6) D.(-4,7,0)解析:选C 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M′(-4,7,-6),点M′在xOz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4,0,-6).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点P(a,b,c)到坐标平面xOy的距离是( )A.a2+b2 B.|a|C.|b| D.|c|解析:选D 点P在xOy平面的射影的坐标是P′(a,b,0),所以|PP′|=|c|.2.已知A(1,1,1),B(-3,-3,-3),则线段AB的长为( )A.4 3 B.2 3C.4 2 D.3 2解析:选A |AB|=1+32+1+32+1+32=4 3.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3,1,5)关于平面xOz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1,5) B.(-3,-1,5)C.(3,-1,-5) D.(-3,1,-5)解析:选A 由于点关于平面xOz对称,故其横坐标、竖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即对称点坐标是(3,-1,5).4.若点P(-4,-2,3)关于xOy平面及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是(a,b,c),(e,f,d),则c与e的和为( )A.7 B.-7C.-1 D.1解析:选D 由题意,知点P关于xOy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2,-3),点P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2,-3),故c=-3,e=4,故c+e=-3+4=1.5.点P(1,2,3)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过点P作平面xOy的垂线,垂足为Q,则点Q的坐标为( )A.(0,0,3) B.(0,2,3)C.(1,0,3) D.(1,2,0)解析:选D 由空间点的坐标的定义,知点Q的坐标为(1,2,0).6.空间点M(-1,-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点M(-1,-2,3)关于x轴对称,由空间中点P(x,y,z)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x,-y,-z)知,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1,2,-3).答案:(-1,2,-3)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b,2)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1,c-2),则点P(a,b,c)到坐标原点的距离|PO|=________.解析:由点(x,y,z)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x,y,-z)可得-1=-a,b=-1,c-2=-2,所以a=1,c=0,故所求距离|PO|=12+-12+02= 2.答案: 2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2,4,-3)在xOz平面上的射影为点M1,则点M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点M 1的坐标为(-2,0,-3),点M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0,3). 答案:(2,0,3)9.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平面,顶点A (-2,-3,-1),求其他七个顶点的坐标.解:由题意,得点B 与点A 关于xOz 平面对称, 故点B 的坐标为(-2,3,-1);点D 与点A 关于yOz 平面对称,故点D 的坐标为(2,-3,-1); 点C 与点A 关于z 轴对称,故点C 的坐标为(2,3,-1); 由于点A 1,B 1,C 1,D 1分别与点A ,B ,C ,D 关于xOy 平面对称,故点A 1,B 1,C 1,D 1的坐标分别为A 1(-2,-3,1),B 1(-2,3,1),C 1(2,3,1),D 1(2,-3,1). 10.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2,|AA 1|=4,点M 在A 1C 1上,|MC 1|=2|A 1M |,N 在D 1C 上且为D 1C 的中点,求M ,N 两点间的距离.解析:由已知条件,得|A 1C 1|=2 2.由|MC 1|=2|A 1M |,得|A 1M |=223, 且∠B 1A 1M =∠D 1A 1M =π4.如图,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M ⎝ ⎛⎭⎪⎫23,23,4,C (2,2,0),D 1(0,2,4).由N 为CD 1的中点,可得N (1,2,2).∴|MN |=⎝ ⎛⎭⎪⎫1-232+⎝ ⎛⎭⎪⎫2-232+2-42=533.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点A (0,-2,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 .在x 轴上 B .在xOy 平面内 C .在yOz 平面内D .在xOz 平面内解析:选C ∵点A 的横坐标为0,∴点A (0,-2,3)在yOz 平面内.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4)和点Q (-2,-3,-4)的位置关系是(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Oz 平面对称 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点P 和点Q 的横、纵、竖坐标均相反,故它们关于原点对称.3.设A (1,1,-2),B (3,2,8),C (0,1,0),则线段AB 的中点P 到点C 的距离为( )A.132 B.534 C.532D.532解析:选D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点P 的坐标为⎝ ⎛⎭⎪⎫2,32,3,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C |=2-02+⎝ ⎛⎭⎪⎫32-12+3-02=532.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A .9 B.29 C .5D .2 6解析:选B 由已知,可得C 1(0,2,3),∴|AC 1|=0-42+2-02+3-02=29.5.已知A (3,5,-7),B (-2,4,3),则线段AB 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长为________. 解析:点A (3,5,-7),B (-2,4,3)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分别为A ′(0,5,-7),B ′(0,4,3),∴线段AB 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长|A ′B ′|=0-02+4-52+3+72=101.答案:101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0,2),B (1,-3,1),点M 在y 轴上,且点M 到点A ,B 的距离相等,则点M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因为点M 在y 轴上,所以可设点M 的坐标为(0,y,0).由|MA |=|MB |,得(0-1)2+(y -0)2+(0-2)2=(0-1)2+(y +3)2+(0-1)2,整理得6y +6=0,解得y =-1,即点M 的坐标为(0,-1,0).答案:(0,-1,0)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各题.(1)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它与点P 0(4,1,2)的距离为30;(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短. 解:(1)设P (x,0,0). 由题意,得|P 0P |=x -42+1+4=30,解得x =9或x =-1.所以点P 的坐标为(9,0,0)或(-1,0,0). (2)由已知,可设M (x 0,1-x 0,0). 则|MN |=x 0-62+1-x 0-52+0-12=2x 0-12+51.所以当x 0=1时,|MN |min =51.此时点M 的坐标为(1,0,0).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M 为BD 1的中点,N 在A 1C 1上,且|A 1N |=3|NC 1|,试求MN 的长.解:以D 为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a ,a,0),A 1(a,0,a ),C 1(0,a ,a ),D 1(0,0,a ).由于M 为BD 1的中点,所以M ⎝ ⎛⎭⎪⎫a 2,a 2,a 2,取A 1C 1中点O 1,则O 1⎝ ⎛⎭⎪⎫a 2,a2,a ,因为|A 1N |=3|NC 1|,所以N 为O 1C 1的中点,故N ⎝ ⎛⎭⎪⎫a 4,34a ,a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MN |= ⎝ ⎛⎭⎪⎫a 2-a 42+⎝ ⎛⎭⎪⎫a 2-34a 2+⎝ ⎛⎭⎪⎫a 2-a 2 =64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线x +y -1=0被圆(x +1)2+y 2=3截得的弦长等于( ) A. 2 B .2 C .2 2D .4解析:选B 由题意,得圆心为(-1,0),半径r =3,弦心距d =|-1+0-1|12+12=2,所以所求的弦长为2r 2-d 2=2,选B.2.若点P (1,1)为圆x 2+y 2-6x =0的弦MN 的中点,则弦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 .2x +y -3=0 B .x -2y +1=0 C .x +2y -3=0 D .2x -y -1=0解析:选D 由题意,知圆的标准方程为(x -3)2+y 2=9,圆心为A (3,0).因为点P (1,1)为弦MN 的中点,所以AP ⊥MN .又AP 的斜率k =1-01-3=-12,所以直线MN 的斜率为2,所以弦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2(x -1),即2x -y -1=0.3.半径长为6的圆与x 轴相切,且与圆x 2+(y -3)2=1内切,则此圆的方程为( ) A .(x -4)2+(y -6)2=6 B .(x ±4)2+(y -6)2=6 C .(x -4)2+(y -6)2=36D .(x ±4)2+(y -6)2=36解析:选D ∵半径长为6的圆与x 轴相切,设圆心坐标为(a ,b ),则b =6.再由a 2+32=5,可以解得a =±4,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4)2+(y -6)2=36.4.经过点M (2,1)作圆x 2+y 2=5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5=0 C .2x +y -5=0D .2x +y +5=0解析:选C ∵M (2,1)在圆上,∴切线与MO 垂直. ∵k MO =12,∴切线斜率为-2.又过点M (2,1),∴y -1=-2(x -2),即2x +y -5=0.5.把圆x 2+y 2+2x -4y -a 2-2=0的半径减小一个单位则正好与直线3x -4y -4=0相切,则实数a 的值为( )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圆的方程可变为(x +1)2+(y -2)2=a 2+7,圆心为(-1,2),半径为a 2+7,由题意得|-1×3-4×2-4|-32+42=a 2+7-1,解得a =±3. 6.如图,一座圆弧形拱桥,当水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12米,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宽度为( )A .14米B .15米 C.51米 D .251米解析:选D如图,以圆弧形拱桥的顶点为原点,以过圆弧形拱桥的顶点的水平切线为x 轴,以过圆弧形拱桥的顶点的竖直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圆心为C ,水面所在弦的端点为A ,B , 则由已知可得A (6,-2),设圆的半径长为r ,则C (0,-r ), 即圆的方程为x 2+(y +r )2=r 2.将点A 的坐标代入上述方程可得r =10, 所以圆的方程为x 2+(y +10)2=100,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弦的端点为A ′,B ′,可设A ′(x 0,-3)(x 0>0),代入x 2+(y +10)2=100,解得x 0=51, ∴水面宽度|A ′B ′|=251米.7.过点(3,1)作圆(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A .2x +y -3=0B .2x -y -3=0C .4x -y -3=0D .4x +y -3=0解析:选A 设点P (3,1),圆心C (1,0).已知切点分别为A ,B ,则P ,A ,C ,B 四点共圆,且PC 为圆的直径.故四边形PACB 的外接圆圆心坐标为⎝ ⎛⎭⎪⎫2,12,半径长为123-12+1-02=52.故此圆的方程为(x -2)2+⎝ ⎛⎭⎪⎫y -122=54.① 圆C 的方程为(x -1)2+y 2=1.②①-②得2x +y -3=0,此即为直线AB 的方程.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2y +3,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若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则△OAB 的面积为( )A .1 B. 2 C .2 D .2 2解析:选A 由题意,得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1)2=4,圆心为(0,-1),半径r =2.因为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方程为y -0=-(x -1),即为x +y -1=0.又圆心(0,-1)到直线l 的距离d =|0-1-1|2=2,所以弦长|AB |=2r 2-d 2=24-2=2 2.又坐标原点O 到弦AB 的距离为|0+0-1|2=12,所以△OAB 的面积为12×22×12=1.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9.圆心在直线x =2上的圆C 与y 轴交于两点A (0,-4),B (0,-2),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2-02+-3+22=5,∴圆C 的方程为(x -2)2+(y +3)2=5.答案:(x -2)2+(y +3)2=510.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B ,M ,点A 与点B 关于点M 对称,且已知A 点的坐标为(3,2,1),M 点的坐标为(4,3,1),则B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解析:设B 点的坐标为(x ,y ,z ),则有x +32=4,y +22=3,z +12=1,解得x =5,y =4,z =1,故B 点的坐标为(5,4,1). 答案:(5,4,1)11.圆O :x 2+y 2-2x -2y +1=0上的动点Q 到直线l :3x +4y +8=0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圆O 的标准方程为(x -1)2+(y -1)2=1,圆心(1,1)到直线l 的距离为|3×1+4×1+8|32+42=3>1,∴动点Q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1=4. 答案:412.已知过点(1,1)的直线l 与圆C :x 2+y 2-4y +2=0相切,则圆C 的半径为________,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2, 则圆C 的半径为2,圆心坐标为(0,2).点(1,1)在圆C 上,则直线l 的斜率k =-12-10-1=1,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x ,即x -y =0. 答案: 2 x -y =013.已知圆C :(x -1)2+y 2=25与直线l :mx +y +m +2=0,若圆C 关于直线l 对称,则m =________;当m =________时,圆C 被直线l 截得的弦长最短.解析:当圆C 关于l 对称时,圆心(1,0)在直线mx +y +m +2=0上,得m =-1.直线l :m (x +1)+y +2=0恒过圆C 内的点M (-1,-2),当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即MC ⊥l 时,圆C 被直线l 截得的弦长最短,k MC =-2-0-1-1=1,由(-m )×1=-1,得m =1.答案:-1 114.已知点M (2,1)及圆x 2+y 2=4,则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若直线ax -y+4=0与该圆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3,则a =________.解析:若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斜率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x =2,经验证满足条件.若切线斜率存在,可设切线方程为y =k (x -2)+1,由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得|-2k +1|k 2+1=2,解得k =-34,故切线方程为y =-34(x -2)+1,即3x +4y -10=0.综上,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2或3x +4y -10=0. 由4a 2+1=4-32得a =±15.答案:x =2或3x +4y -10=0 ±1515.已知两圆C 1:x 2+y 2-2ax +4y +a 2-5=0和C 2:x 2+y 2+2x -2ay +a 2-3=0,则两圆圆心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此时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外离、相交、外切、内切、内含”中的一个)解析:将圆C 1:x 2+y 2-2ax +4y +a 2-5=0化为标准方程得(x -a )2+(y +2)2=9,圆心为C 1(a ,-2),半径为r 1=3,将圆C 2:x 2+y 2+2x -2ay +a 2-3=0化为标准方程得(x +1)2+(y-a )2=4,圆心为C 2(-1,a ),半径为r 2=2.两圆的圆心距d =a +12+-2-a2=2a 2+6a +5=2⎝ ⎛⎭⎪⎫a +322+12,所以当a =-32时,d min =22,此时22<|3-2|,所以两圆内含.答案:22内含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3,G 是PD 的中点,求|BG |.解:∵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3,∴正四棱锥的高为1.以正四棱锥的底面中心为原点,平行于AB ,BC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 轴、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正四棱锥的顶点B ,D ,P 的坐标分别为B (2,2,0),D (-2,-2,0),P (0,0,1).∴G 点的坐标为G ⎝ ⎛⎭⎪⎫-1,-1,12 ∴|BG |=32+32+14=732.17.(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从圆外一点P (4,6)作圆O :x 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1)求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2)求直线AB 的方程.解:(1)∵所求圆的圆心为线段OP 的中点(2,3), 半径为12|OP |= 124-02+6-02=13,∴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2+(y -3)2=13. (2)∵PA ,PB 是圆O :x 2+y 2=1的两条切线, ∴OA ⊥PA ,OB ⊥PB ,∴A ,B 两点都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由⎩⎪⎨⎪⎧x 2+y 2=1,x -22+y -32=13,得直线AB 的方程为4x +6y -1=0.18.(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圆过点A (1,-2),B (-1,4). (1)求周长最小的圆的方程;(2)求圆心在直线2x -y -4=0上的圆的方程.解:(1)当线段AB 为圆的直径时,过点A ,B 的圆的半径最小,从而周长最小, 即以线段AB 的中点(0,1)为圆心,r =12|AB |=10为半径.则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1)2=10.(2)法一:直线AB 的斜率k =4--2-1-1=-3,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y -1=13x ,即x -3y +3=0.由⎩⎪⎨⎪⎧x -3y +3=0,2x -y -4=0,解得⎩⎪⎨⎪⎧x =3,y =2,即圆心的坐标是C (3,2).∴r 2=|AC |2=(3-1)2+(2+2)2=20. ∴所求圆的方程是(x -3)2+(y -2)2=20.法二: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则⎩⎪⎨⎪⎧1-a 2+-2-b 2=R 2,-1-a 2+4-b 2=R 2,2a -b -4=0⇒⎩⎪⎨⎪⎧a =3,b =2,R 2=20.∴所求圆的方程为(x -3)2+(y -2)2=20.19.(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圆x 2+y 2-4ax +2ay +20a -20=0. (1)求证:对任意实数a ,该圆恒过一定点; (2)若该圆与圆x 2+y 2=4相切,求a 的值.解:(1)证明:圆的方程可整理为(x 2+y 2-20)+a (-4x +2y +20)=0, 此方程表示过圆x 2+y 2-20=0和直线-4x +2y +20=0交点的圆系.由⎩⎪⎨⎪⎧x 2+y 2-20=0,-4x +2y +20=0得⎩⎪⎨⎪⎧x =4,y =-2.∴已知圆恒过定点(4,-2).(2)圆的方程可化为(x -2a )2+(y +a )2=5(a -2)2. ①当两圆外切时,d =r 1+r 2, 即2+5a -22=5a 2,解得a =1+55或a =1-55(舍去); ②当两圆内切时,d =|r 1-r 2|, 即|5a -22-2|=5a 2,解得a =1-55或a =1+55(舍去). 综上所述,a =1±55. 20.(本小题满分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以O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x -3y -4=0相切.(1)求圆O 的方程.(2)直线l :y =kx +3与圆O 交于A ,B 两点,在圆O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直线l 的斜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圆O 的半径长为r ,因为直线x -3y -4=0与圆O 相切,所以r =|0-3×0-4|1+3=2,所以圆O 的方程为x 2+y 2=4.(2)法一:因为直线l :y =kx +3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所以圆心(0,0)到直线l 的距离d =|3|1+k2<2,解得k >52或k <-52. 假设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则OM 与AB 互相垂直且平分, 所以原点O 到直线l :y =kx +3的距离d =12|OM |=1.所以|3|1+k2=1,解得k 2=8,即k =±22,经验证满足条件. 所以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 法二:设直线OM 与AB 交于点C (x 0,y 0).因为直线l 斜率为k ,显然k ≠0,所以直线OM 方程为y =-1kx ,由⎩⎪⎨⎪⎧y =kx 0+3,y =-1k x 0,解得⎩⎪⎨⎪⎧x 0=-3k k 2+1,y 0=3k 2+1.所以点M 的坐标为⎝ ⎛⎭⎪⎫-6k k 2+1,6k 2+1.因为点M 在圆上,所以⎝⎛⎭⎪⎫-6k k 2+12+⎝ ⎛⎭⎪⎫6k 2+12=4,解得k =±22,经验证均满足条件. 所以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

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O x x O x
思考2: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条互相 垂直的数轴组成,设想:空间直角 坐标系由几条数轴组成?其相对位 置关系如何?在平面上如何画空间 直角坐标系? z 三条交于一点且两 两互相垂直的数轴 ∠xOy=135° ∠yOz=90°
O
y
x
思考3:在长方体中,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
OABC D A B C 是长方体.以O为原点,分别以 如图, 射线OA,OC, OD '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轴、 y 轴、z 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 O xyz, 其中点O 叫做坐标原点, x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通过 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 yOz平面、zOx平面.
知识探究(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思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 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如何?
(x,y)
|x| |y|
y
O
x
思考2:怎样确定空间中点M的坐标?
设点M是空间的一个定点,过点M分别作 垂直于x 轴、y 轴和z 轴的平面,依次交x 轴、 y 轴和z 轴于点P、Q和R. 设点P、Q和R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坐 标分别是x,y和zz ,那么点M就对应唯一确定 的有序实数组(x,y,z).
设想: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几条数轴组成?其相对位 置关系如何?在平面上如何画空间直角坐标系? C1 思考3:在长方体中,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 D1 思考4:什么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A1 B1
思考5:怎样确定空间中点
O A B
C
M的坐标?
知识探究(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思考1:数轴上的点M的坐标用一个实 数x表示,它是一维坐标;平面上的 点M的坐标用一对有序实数(x,y) 表示,它是二维坐标.设想:对于空 间中的点的坐标,需要几个实数表 示? (x,y) y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8.4.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8.4.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目标检测设计
2.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与ED 平行;②CN与BE是异面直线;③DM与BN是异面直线.以 上几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3.已知:α∥β,a⊂α.求证:a∥β.
再见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 位置关系
一、探究、归纳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的基本要素有点、直线、平面, 它们之 间有些位置关系非常简单,比如点与直线之间有点 在直线上,点不在直线上;点与平面之间有点在面 内,点不在面内等.我们也知道在同一平面中,直线 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平行与相交两种位置关系.
二、探究、归纳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直线AB与平面ABBA,ABCD 有无数个交点,此时,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AB与平面ADDA,BCCB分别有唯一交点, 此时,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AB与平面 ABCD , CDDC 没有任何交点,此时,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 面平行,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a b P
四、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应用 例2 如图,AB B,A,a ,Ba,
直线AB与α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正难则反 反证法 不异面则共面, AB在面内,矛盾.
五、反思总结,提炼收获
(1)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又是用怎样的方法学 到这些知识的?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有哪些位置关系?
三、探究归纳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ABCD与平面ABBA,BCCB,CDDC,DAAD 有无数个交点,此时平面与平面相交.
平面ABCD与平面ABCD 没有交点,此时平面与 平面平行.
三、探究归纳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如何用图形和符号分别表示平面与平面相交, 平面与平面平行?

【数学】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人教A版必修2)1

【数学】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人教A版必修2)1
z
2.对称点的求法
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其他的取相反数
A
3.空间点坐标的求法: ①射影法 ②关系点法
y
x
பைடு நூலகம்
引入 问题:如图,长方体边长分别 是x,y,z,求对角线OB1的长度.
方法一:向量法
A1 D1 B1 C1
z
C
o
A
y
B
x
问题:如图,长方体边长分别 是x,y,z,求对角线OM的长度.
方法二:坐标法
复习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中点公式: 则P1P2中点A坐标,及向量 P1 P2 的坐标分别 为: x1 x2 y1 y2 z1 z2
A( 2 , 2 , 2 )
P P2 ( x2 x1 , y2 y1 , z2 z1 ) 1
P1(x1,y1,z1), p2(x2,y2,z3)
z
P2
y
即:
结论2
2
x
| P P2 | 1
x1 x2 y1 y2 z1 z2
2
2
小结: 1.空间两点的距离的公式:
| P P2 | 1
x1 x2 y1 y2 z1 z2
2 2
2
2.空间距离问题的处理方法: 1)射影法 3.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 2)函数思想 2)向量法 3)坐标法
2 2
2
思考与探究1:如果|OM|是定长r, z 那么方程x2+y2+z2=r2表示什么图形?
是一个球面
y x
思考与探究2:如果P1(x1,y1,z1), P2(x2,y2,z3),|P1P2|如何计算?
方法一:射影法 方法二:向量法

高中数学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空间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解析《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人教A版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中第三节的内容.是“坐标法”在空间中的推广,又是学生以后学习“空间向量”的基础.重点:进一步学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深化建系的关键:垂直关系;进一步探究复杂空间几何体中点的坐标表示;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难点:复杂空间几何体中点的坐标表示;“坐标法”的应用.2.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种常用空间几何体的建系方法,能解决较复杂空间图形的建系问题;能写出某些复杂空间几何体中点的坐标;能用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某些具体问题.(2)过程与方法:运用类比与转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联系;运用归纳,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建系的方法与表示点坐标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推广;体会“坐标法”在空间图形中的应用,数与形的统一,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3.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这两个内容,对建系、点的坐标表示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学习了“空间几何体”与“直线、圆的方程”,对柱、锥、球体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前两节课中,更多地是在立方体、长方体等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概念、点与坐标的对应上研究得更多.对各种空间几何体建系方法尚未总结.对具体的空间图形中的点(如斜棱柱的某些顶点、几何图形翻折后的点)的坐标,认识不够清晰.4.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运用探究式教学.第一环节是知识回顾,由教师引导,对前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第二环节通过变式教学,对各种空间几何体进行分类:直棱柱、有线面垂直的棱锥、有面面垂直的棱锥或棱柱、正棱锥……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具体问题(斜四棱柱)的探究,使学生对点的表示形成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第三环节通过对几个不同的实例:确定外接球球心问题、翻折问题的探究,深化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本节课采用PPT 教学.同时,教师把要研究的几何体图形印成讲义,课前发给学生,免去了学生作图的环节,节约上课时间.5.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知识点的回顾.(结合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意义: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①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构成,三要素:原点、坐标轴、单位长度;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右手系建系;②空间中点的坐标名称及表示方法:找到空间中点在平面xOy 上的射影,求出射影点的横、纵坐标,即为该点的横、纵坐标,该点在z 轴上的投影,即为竖坐标;③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第二环节:深化并归纳较复杂空间图形的建系方法;探究空间图形中某些特定的点的坐标表示. 例1.为下列空间几何体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1)直四棱柱 ①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棱长为1;②长方体111112,3ABCD A B C D AB AA BC -===,;(学生较熟悉,课件直接展示建系结果,使仅量多的顶点在坐标轴上,轴上点的坐标表示更简单.)③所有棱长都为1,底面是菱形,60ABC ∠=;zx yz x yAC(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建系方式,体会直棱柱中侧棱垂直底面的作用.)(2)棱锥,①侧棱PA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1,60PA AB ABC ==∠=;②侧棱PA ⊥底面ABC ,1,PA AB ABC ==∆是正三角形; ③正四棱锥,P ABCD PO -⊥面,1ABCD PO AB ==;,(四棱柱变为四棱锥,四棱锥变为三棱锥;侧棱PA 垂直底面变为高PO 垂直底面,建系类型与(1)相同,关键是“线面垂直”.底面还可以变为其它形状,如直角三角形、梯形等等.在②中可能会有学生取AC 中点或BC 中点做为坐标原点,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种不同建系方式的特点,如以A 点为坐标原点,可使其余各点的坐标为正数;若以线段BC 中点为坐标原点,可使,B C 点的坐标体现出对称性;若以AC 中点做为坐标原点,则可以自然过渡到下一类型:“面面垂直”……这部分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只要提炼出方法,PPT 演示,不需要每个题都详细解答.)例2.(1)四棱锥P ABCD -,面PAB ⊥面ABCD ,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PAB ∆是正三角形,30,3,ABC AB BC ∠===(2)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面11AA D D ⊥面ABCD .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zyx//,22,60AD BC AD BC BAD ==∠=.侧面11AA D D 是菱形,160A AD ∠=,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相应各顶点的坐标.(利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有面面垂直的柱及棱锥的建系都是同一类型.提醒学生,xOy 平面上点坐标的表示,可单独把该面画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能更清楚地体现各点的坐标.其它坐标平面内的点可类似得到,(2)中的1D 点的坐标就容易表示了.而对(2)中11,B C 点的坐标表示,部分学生会略感困难.引导学生利用面面垂直,找出这几点在平面xOy 上的射影就在直线BC 上,进而求出它们的坐标.通过该题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进一步体会复杂图形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关键点为:找射影.)通过以上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 1. 利用线面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 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三环节:用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3.正三棱锥,2P ABC AB -=,高3PO =.(1)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顶点对应的坐标; (2)试确定其外接球球心O '的位置.(类比正四棱锥的建系方式,学生容易想到利用高OP 来建立z 轴,这样坐标原点就确定下来了.那么学生也会自然地利用底面三角形的高,来建立x 轴或y 轴.当然也可能有学生会利用A 点或底面棱中点来作为坐标原点,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建系方式的不同.)(对第(2)小题,学生容易想到球心就在高OP 上,这样确定了球心的横、纵坐标.接下来只要设一个竖坐标.只有一个未知数,再找一个条件即可求解.如上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0,)O h ',由O P O B ''=,得224(3)3h h -=+,解之,得2318h =.即O '坐标为23(0,0,)18.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推广求其它几何体的外接球球心的方法:设球心(,,)x y z ,三个未知数,只要找到三个条件,即球心到球面上三个点的距离都相等,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既可.)y例4.如图, 在矩形A B C D 中,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243A E EB A F F D ====.沿直线EF 将AEF V 翻折成1A EF ∆1A EF C --是直二面角.(1)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1A 点的坐标;(2)点N 在线段BC 上,沿直线DN 将CDN ∆翻折成1C DN ∆,当二面角1C DN C --为120时,1C 到底面ABCD 的距离恰为1A 与1C 之间的距离;(可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建系方式,如坐标原点在A 点时,各点的坐标较简单.对于1A 点和1C 点的坐标表示,学生会直接过1A 点和1C 点作底面的垂线,1A 点射影的具体位置可以确定,但1C 点的则不能.教师引导学生从翻折图形的重要特征,即翻折前与翻折后哪些量保持不变入手.不妨让学生拿一张纸,实际翻折一下,学生会更直观地体验到,1C 的射影位置,其实是在过C 点,且垂直于DN 的直线上,这条垂直于DN 的直线经翻折后,恰构成了二面角1C DN C --的平面角,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翻折前的CD 与翻折后的1C D 为同一线段,或者翻折前后的CDN ∆与1C DN ∆全等,因此CD 与1C D 长度相同,为接下来的计算,以及下一小题的解决做个铺垫.) (3)点,M N 分别在线段,FD BC 上,若沿直线MN 将四边形MNCD 向上翻折,使C与1A 重合,求线段FM 长.(本题是2010年浙江省的高考题.本题的难点在直线MN 的位 置不确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画出翻折后的空间 图形,并牢牢抓住翻折前后不变的量这一关键.利用线段相等, 来求出点M 的坐标.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M 点的坐标可设为(4,0,0)x +,这里只有一个未知量,因此只要再找一个条件即可.注意到1A M CM =,而C 与1A 坐标已知,1(10,8,0)A C ,可列出方程22(42)48(410)64x x +-++=+-+,解出214x =,即FM 长.)第四环节:小结.本节课继续学习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各种空间图形中的建法;复杂空间图形中点坐标的表示方法;特殊问题,如翻折问题中点坐标的表示法;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上可让学生各抒己见. 作业:略.。

数学: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数学: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详细描述
通过中点坐标公式,可以方便地找到线段的中点,进而用于 计算线段的长度、确定平行线间的距离、进行向量加法运算 等。
中点坐标计算实例
总结词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使用中点坐标公式进行计算。
详细描述
例如,已知线段两端点A(1,2)和B(4,5),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可以计算出中点M的 坐标为(2.5,3.5)。
CHAPTER 04
空间中线段的斜率与方向向量
斜率与方向向量的关系
斜率是描述线段在空间中倾斜程度的 数值,而方向向量则表示线段的方向 。
在三维空间中,线段的斜率与方向向 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 为研究空间几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 础。
斜率与方向向量的关系密切,斜率可 以通过方向向量计算得出,反之亦然 。
公式
如果点A(x1, y1, z1)和点B(x2, y2, z2)是空间中的两点,那么它们之 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 sqrt[(x2-x1)^2 + (y2y1)^2 + (z2-z1)^2]。
公式推导过程
利用勾股定理推导
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空间两 点间的距离公式。设线段AB为两点间的 距离,过点A和B分别作垂直于线段AB的 两个平面,分别交线段AB于点C和D。利 用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C^2 + CD^2 = AD^2,其中AC和CD分别是点 A到平面BCD的距离和平面BCD到点D的 距离,AD是线段AB的长度。通过这个等 式,我们可以推导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
线段长度与时间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表示为线段,线段的长度与物体 运动的时间有关。
线段长度与速度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表示为线段长度与时间的比值, 即线段长度与速度有关。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 3.1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概念、方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2.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掌握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确定其坐标或由坐标确定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认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确定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求一个几何图形的空间直角坐标。

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确定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的方法.2. 确定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位置的方法.3. 如何确定一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例:如图26-2,在房间(立体空间)内如何确定电灯位置?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确定点在直线上,通过数轴需要一个数;确定点在平面内,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需要两个数.那么,要确定点在空间内,应该需要几个数呢?通过类比联想,容易知道需要三个数.要确定电灯的位置,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此时学生只是意识到需要三个数,还不能从坐标的角度去思考,因此,教师在这儿要重点引导)教师:在地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只须利用x,y就可确定.为了确定不在地面内的电灯的位置,须要用第三个数表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即需第三个坐标z.因此,只要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例如,若这个电灯在平面xOy上的射影的两个坐标分别为4和5,到地面的距离为3,则可以用有序数组(4,5,3)确定这个电灯的位置(如图26-3).这样,仿照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从而确定了空间点的位置.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先由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予以抽象概括,然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这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平面,yO平面,zOx平面.教师进一步明确:(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若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坐标系,课本中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坐标系.(2)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画在纸上时,x轴与y轴、x轴与z轴成135°,而y 轴垂直于z轴,y轴和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但x轴上的单位长度等于y轴和z轴上的单位长度的,这样,三条轴上的单位长度直观上大致相等.2.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的坐标.思考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之后,教师明确:(1)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这样,对空间任意点A,就定义了一个有序数组(x,y,z).(2)反之,对任意一个有序数组(x,y,z),按照刚才作图的相反顺序,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Q,R,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再分别过这些点作垂直于各自所在的坐标轴的平面,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A.这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A(x,y,z).教师进一步指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任意点A的坐标的概念对于空间任意点A,作点A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即经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和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我们把有序数组(x,y,z)叫作点A的坐标,记为A(x,y,z).(如图26-4)思考2:(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xOy,xOz,yOz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解:(1)xOy平面、xOz平面、yOz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y,0),(x,0,z),(0,y,z).(2)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0,0),(0,y,0),(0,0,z).三、典型例题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作出点P(5,4,6).注意:在分析中紧扣坐标定义,强调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第二步沿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步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26-5).变式练习: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射线AB,AD,AA′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注意:此题可以由学生口答,教师点评.解:A (0,0,0),B (12,0,0),D (0,8,0),A ′(0,0,5),C (12,8,0),B ′(12,0,5),D ′(0,8,5),C ′(12,8,5).讨论:若以C 点为原点,以射线CB ,CD ,CC ′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得出结论:建立不同的坐标系,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例2、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如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是八个棱长为21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中色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氯原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后,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位置的坐标。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作业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作业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

课时作业29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1,2,3)B .(1,-2,-3)C .(-1,-2,3)D .(-1,2,-3)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关于yOz 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3,4,5)B .(-3,-4,5)C .(3,-4,-5)D .(-3,4,-5) 3.如图,在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棱长为2,E 是B 1B 上的点,且|EB |=2|EB 1|,则点E 的坐标为( )A .(2,2,1)B .(2,2,23)C .(2,2,13) D .(2,2,43)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 A .9 B.29 C .5D .2 6 5.已知点A (1,a ,-5),B (2a ,-7,-2)(a ∈R ),则|AB |的最小值是( ) A .3 3B .3 6C .2 3D .2 6 6.已知点A (1,-2,11),B (4,2,3),C (6,-1,4),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7.点B 是点A (2,-3,5)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则|AB |=10.8.已知A (1,-2,1),B (2,2,2),点P 在z 轴上,且|P A |=|PB |,则点P 的坐标为.9.已知空间点A (x,1,2)和点B (2,3,4),且|AB |=26,则点A 到平面yOz 的距离是.10.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O -A 1B 1C 1O 1中,OA =1,OC =2,OO 1=3,A 1C 1与B 1O 1交于P ,分别写出A ,B ,C ,O ,A 1,B 1,C 1,O 1,P 的坐标.11.(1)已知A (1,2,-1),B (2,0,2),①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 A |=|PB |;②在xOz 平面内的点M 到A 点与到B 点等距离,求M 点轨迹.(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小.1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A.62 B. 3 C.32 D.6313.点P (x ,y ,z )满足(x -1)2+(y -1)2+(z +1)2=2,则点P 在( )A .以点(1,1,-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B .以点(1,1,-1)为中心,以2为棱长的正方体上C .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D .无法确定1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等于2393. 1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1)和B (1,0,-3),试问:(1)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满足|MA |=|MB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MAB 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 |=(1-3)2+(0-0)2+(-3-1)2=20,课时作业29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B )A .(-1,2,3)B .(1,-2,-3)C .(-1,-2,3)D .(-1,2,-3)解析: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关于yOz 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A .(-3,4,5)B .(-3,-4,5)C .(3,-4,-5)D .(-3,4,-5)解析:关于yOz 平面对称,y ,z 不变.3.如图,在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棱长为2,E 是B 1B 上的点,且|EB |=2|EB 1|,则点E 的坐标为( D )A .(2,2,1)B .(2,2,23)C .(2,2,13) D .(2,2,43) 解析:∵EB ⊥xOy 平面,而B (2,2,0),故设E (2,2,z ),又因|EB |=2|EB 1|, 所以|BE |=23|BB 1|=43, 故E (2,2,43).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B )A .9 B.29 C .5D .2 6 解析:由已知求得C 1(0,2,3),∴|AC 1|=29.5.已知点A (1,a ,-5),B (2a ,-7,-2)(a ∈R ),则|AB |的最小值是( B )A .3 3B .3 6C .2 3D .2 6 解析:|AB |2=(2a -1)2+(-7-a )2+(-2+5)2=5a 2+10a +59=5(a +1)2+54.∴a =-1时,|AB |2的最小值为54.∴|AB |min =54=3 6.6.已知点A (1,-2,11),B (4,2,3),C (6,-1,4),则△ABC 的形状是( C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 |=89,|BC |=14,|AC |=75,满足|AC |2+|BC |2=|AB |2,故选C.7.点B 是点A (2,-3,5)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则|AB |=10.解析:∵点B 的坐标为B (2,-3,-5),∴|AB |=(2-2)2+(-3+3)2+(5+5)2=10.8.已知A (1,-2,1),B (2,2,2),点P 在z 轴上,且|P A |=|PB |,则点P 的坐标为(0,0,3).解析:设P (0,0,c ),由题意得(0-1)2+(0+2)2+(c -1)2 =(0-2)2+(0-2)2+(c -2)2解之得c =3,∴点P 的坐标为(0,0,3).9.已知空间点A (x,1,2)和点B (2,3,4),且|AB |=26,则点A 到平面yOz 的距离是2或6.解析:∵|AB |=26,∴(x -2)2+(1-3)2+(2-4)2=24,即(x -2)2=16,∴x =-2或x =6,∴点A 到平面yOz 的距离为2或6.10.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O -A 1B 1C 1O 1中,OA =1,OC =2,OO 1=3,A 1C 1与B 1O 1交于P ,分别写出A ,B ,C ,O ,A 1,B 1,C 1,O 1,P 的坐标.解:点A 在x 轴上,且OA =1,∴A (1,0,0).同理,O (0,0,0),C (0,2,0),O 1(0,0,3).B 在xOy 平面内,且OA =1,OC =2,∴B (1,2,0).同理,C 1(0,2,3),A 1(1,0,3),B 1(1,2,3).∴O 1B 1的中点P 的坐标为(12,1,3). 11.(1)已知A (1,2,-1),B (2,0,2),①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 A |=|PB |;②在xOz 平面内的点M 到A 点与到B 点等距离,求M 点轨迹.(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小.解:(1)①设P (a,0,0),则由已知得(a -1)2+(-2)2+12=(a -2)2+4,即a 2-2a +6=a 2-4a +8,解得a =1,所以P 点坐标为(1,0,0).②设M (x,0,z ),则有(x -1)2+(-2)2+(z +1)2 =(x -2)2+(z -2)2,整理得2x +6z -2=0,即x +3z -1=0.故M 点的轨迹是xOz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2)由已知,可设M (x,1-x,0),则|MN |=(x -6)2+(1-x -5)2+(0-1)2 =2(x -1)2+51.所以当x =1时,|MN |min =51,此时点M (1,0,0).1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A ) A.62 B. 3 C.32 D.63解析:设P (x ,y ,z ),由题意可知⎩⎪⎨⎪⎧ x 2+y 2=1,y 2+z 2=1,x 2+z 2=1,∴x 2+y 2+z 2=32.∴x 2+y 2+z 2=62. 13.点P (x ,y ,z )满足(x -1)2+(y -1)2+(z +1)2=2,则点P 在( C )A .以点(1,1,-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B .以点(1,1,-1)为中心,以2为棱长的正方体上C .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D .无法确定解析:(x -1)2+(y -1)2+(z +1)2=2的几何意义是动点P (x ,y ,z )到定点(1,1,-1)的距离为2的点的集合.故选C.1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等于2393. 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由|AM |=9+4+0=13可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a =213,故a =2133=2393. 1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1)和B (1,0,-3),试问:(1)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满足|MA |=|MB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MAB 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假设在y 轴上存在点M 满足|MA |=|MB |.由点M在y轴上,可设M(0,y,0),由|MA|=|MB|,可得32+y2+12=12+y2+32,显然此式对任意y∈R恒成立,故y轴上所有的点都满足|MA|=|MB|.(2)假设在y轴上存在点M,使得△MAB为等边三角形.由(1)可知,y轴上任意一点都满足|MA|=|MB|,所以只要|MA|=|AB|就可以使得△MAB为等边三角形.因为|MA|=(3-0)2+(0-y)2+(1-0)2=10+y2,|AB|=(1-3)2+(0-0)2+(-3-1)2=20,所以10+y2=20,解得y=±10.故在y轴上存在点M使得△MAB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坐标为(0,10,0)或(0,-10,0).。

【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xOy面内D yOz面内E zOx面内F
(x,y,0) (0,y,z) (x,0,z)
z
(1)坐标平面内的点:

F
C

x
1
O

1
E
xOy平面上的点竖坐标为0;
yOz平面上的点横坐标为0;
y


D
B
xOz平面上的点纵坐标为0.
• A1

(2)坐标轴上的点: x轴上的点纵坐标和竖坐标都为0; y轴上的点横坐标和竖坐标都为0; z轴上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0.
13 . 坐标平面yOz内的射影,则OB的长度为______
4.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AD、 AA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 1 ( ,0, ) 则面AA1B1B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2 2 .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三步).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划分(八个卦限).
如图所示,设点 M 为空间一定点,过点M分别作垂直于
x、y、z 轴的平面,交点依次为 P、Q、R,
设点P、Q、R 在 x、y、z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 x、 y、 z , 那么点 M 就对应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 ( x, y, z ).
z R
M p x O y Q
M'
反过来,给定有序实数组 ( x, y, z ), 我们可以在 x, y, z 轴上分别取坐标为实数 x, y, z 的点 P、Q、R, 分别过这三点各作一个平面,分别垂直于 x, y, z 轴,这三个平面的唯一交点就是有序实数组 ( x, y, z ) 确定的点M.
【变式练习】 求对称点
一般的P(x,y,z) 关于: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10保尔身上的人格特征或完美的精神 操守: 自我献 身的精 神、坚 定不移 的信念 、顽强 坚韧的 意志

1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 融合为 一体, 充满诗 情画意 。如描 写百草 园的景 致,绘 声绘色 ,令人 神往。

12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 有激情 、幻想 、反抗 和坚持 不懈的 精神; 对人间 自由幸 福的渴 望和对 更高精 神境界 的追求 。
解:设点 P(x,y,z)为满足条件的任一点, 则由题意,得|PA|= x-22+y-32+z-02, |PB|= x-52+y-12+z-02. ∵|PA |=|PB|, ∴6x-4y-13=0 为所求点所满足的条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例 4】 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在 x 轴上找一点 P,使它 与点 P0(4,1,2)的距离为 30.
解:设点 P 的坐标是(x,0,0), 由题意,得|P0P|= 30, 即 x-42+12+22= 30, ∴(x-4)2=25,解得 x=9 或 x=-1. ∴点 P 的坐标为(9,0,0)或(-1,0,0).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8.能够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和 迁移, 联系相 关的文 学名著 展开分 析,提 出自己 的认识 和看法 ,说出 自己阅 读文学 名著的 感受和 体验。

9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 突中, 充分深 刻显示 人物复 杂内心 世界, 突出了 对人物 性格的 刻画, 使其有 血有肉 ,栩栩 如生。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必修 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 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 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 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 .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 . 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 3第一章算法初步1 .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 .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 .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人教 A 版高中数学目录2. 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 .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 2 古典概型3. 3 几何概型必修 4第一章三角函数1 .1 任意角和弧度制1.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 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5 函数 y=Asin (ωx+ψ)1. 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 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 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 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1.3 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 基本不等式选修 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选修 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 1 流程图4. 2 结构图人教 A 版高中数学目录选修 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 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 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第二讲古希腊数学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人教 A 版高中数学目录选修 3-2选修 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选修 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 4-3选修 4-4第一讲坐标系第二讲参数方程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第七讲千古谜题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 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选修 4-5对称群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选修 4-1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选修 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选修 4-7第一讲优选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选修 4-8选修 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 B)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 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人教 A 版高中数学目录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 3 函数的应用(Ⅰ)2. 4 函数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 .1 指数与指数函数3. 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3. 4 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 .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 2 直线方程2. 3 圆的方程2. 4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 2 基本算法语句1. 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 2 用样本估计总体2. 3 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3. 2 古典概型3. 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 4 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 )1 .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 .1 向量的线性运算2 .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 .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 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选修 1-2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选修 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基本不等式人教 A 版高中数学目录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 1 柯西不等式2.2 排序不等式2.3 平均值不等式 ( 选学 )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 1 数学归纳法原理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高中数学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必修2

高中数学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必修2
空间中点P1(x1,y1,z1)、P2(x2,y2,z2)之间的距离是 |P1P2|=_____x_1-__x_2_2_+___y_1-__y_2_2_+___z1_-__z_2_2______.
1.点 P(1,4,-3)与点 Q(3,-2,5)的中点坐标是 导学号 09025061 ( C )
设点P(a,b,c)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则
对称轴(或中心或平面)
点P的对称点坐标
原点
(-a,-b,-c)
x轴
(a,-b,-c)
y轴
(-a,b,-c)
z轴
(-a,-b,c)
xOy平面
(a,b,-c)
yOz平面
(-a,b,c)
xOz平面 关于谁谁不变,其它变相反
(a,-b,c)
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平 面 上 任 意 两 点 A(x1 , y1) 、 B(x2 , y2) 之 间 的 距 离 公 式 |AB| = x1-x22+y1-y22,那么空间中任意两点 A(x1,y1,z1)、B(x2,y2,z2)之间的距 离公式是怎样的呢?
1.空间直角坐标系
定义
以空间中两两___垂__直_____且相交于一点O的三条直线分别为x轴、y
『规律方法』 确定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点P的坐标的步骤是:①过P作 PC⊥z轴于点C;②过P作PM⊥平面xOy于点M,过M作MA⊥x轴于点A,过M作 MB⊥y轴于点B;③设P(x,y,z),则|x|=|OA|,|y|=|OB|,|z|=|OC|.当点A、B、 C分别在x、y、z轴的正半轴上时,则x、y、z的符号为正;当点A、B、C分别在 x、y、z轴的负半轴上时,则x、y、z的符号为负;当点A、B、C与原点重合时, 则x、y、z的值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试一试:已知点 P(x,y,z),如果 r 为定值,那么 x2+y2+z2= r2 表示什么图形? 提示 由 x2+y2+z2为点 P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结合 x2+y2+ z2=r2 知点 P 到原点的距离为定值|r|,因此 r≠0 时,x2+y2+z2 =r2 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r=0 时,x2+y2+z2 =r2 表示坐标原点.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课标要求】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能确定空间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2.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问题.
【核心扫描】 1.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表示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 理解、应用.(重点) 2.坐标系的建立、距离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难点)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想一想:如何画空间直角坐标系? 提示 画空间直角坐标系时一般要使 x 轴与 y 轴所成的角为
135° 轴与 z 轴所成的角画成 90° ,y ,以体现立体感.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2.空间一点的坐标 空间一点 M 的坐标可以用 有序实数组(x,y,z) 来表 示, 有序实数组(x,y,z) 叫做点 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坐标,记作M(x,y,z) .其中 x 叫做点 M 的横坐标, y 叫做点 M 的纵坐标, z 叫做点 M 的竖坐标.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变式 1】 如图,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D=BC=3, AB=5,AA1=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此长方体各顶 点的坐标.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解 如图,以 DA 所在直线为 x 轴,以 DC 所在直线为 y 轴, 以 DD1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长方体的棱长 AD=BC=3,DC=AB=5, DD1=AA1=4, 显然 D(0,0,0),A 在 x 轴上, ∴A(3,0,0); C 在 y 轴上,∴C(0,5,0);
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 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 xOy 平 面、 yOz 平面、 zOx 平面.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2)右手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让右手拇指指向 x轴 的正方向, 食指指 向 y轴 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 z轴 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 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题型一
求空间点的坐标
【例 1】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底边长为 2,高为 3 的正三 棱柱的各顶点的坐标. [思路探索] 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对特殊点,可直 接写出坐标,对于非特殊点,可找出它在 xOy 平面上的射影以 确定其坐标 x,y,再找它在 z 轴上的射影以确定其坐标 z.
活页限时训练

如图,过 A 作 AM⊥平面 xOy 交平面
于 M,并延长到 C,使 CM=AM,则 A 与 C 关于坐标平面 xOy 对称且 C(1,2,1). 过 A 作 AN⊥x 轴于 N 并延长到点 B,使 NB=AN, 则 A 与 B 关于 x 轴对称且 B(1,-2,1). ∴A(1,2,-1)关于坐标平面 xOy 对称的点 C(1,2,1); A(1,2,-1)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B(1,-2,1).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2.特殊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如下
点的 位置
原点
x轴
y轴 (0,
z轴 (0,0, z)
xOy 平面 (x, y,0)
yOz 平面 (0,y, z)
xOz平 面 (x,0, z)
坐标 (0,0,0 表示 ) (x,0,0)
y,0)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想一想: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空间任意一点是否与有序 实数组(x,y,z)之间存在唯一的对应关系? 提示 是.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空间给定一点其坐标是唯
一的有序实数组(x,y,z);反之,给定一个有序实数组(x,y, z),空间也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课前探究学习
活页限时训练
[规范解答] 如题图所示,以 A 为原点,以 AB,AD,AA1 所在 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3 分) 由
2 2 M3,3,4,C(2,2,0),D1(0,2,4).(6
分)
则 N 为 CD1 的中点可得 N(1,2,2).(9 分) ∴|MN|=
22 22 1- +2- +2-42= 3 3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解 因为平面 ABCD⊥平面 ABEF,且交线为 AB,BE⊥AB,所 以 BE⊥平面 ABCD,所以 BA,BC,BE 两两垂直,取 B 为坐标 原点,BA,BE,BC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和 z 轴,建立如 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BC|=1,|CM|=a,点 M 在坐标平面 xBz 上且在正方形 ABCD 的对 角线上,所以点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自学导引 1.空间直角坐标系 (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 ①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 同单位长度的数轴: x轴、y轴、z轴 ,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 坐标系 Oxyz. ②相关概念: 点O 叫做坐标原点, x轴、y轴、z轴 叫做坐标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规律方法
求对称点的坐标可按以下规律写出:“关于谁对称
谁不变,其余的符号均相反”,如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 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 xOy 坐标平面 对称的点,横、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特别 地,若关于原点对称,则三个坐标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题型三 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
【例 3】 如图所示, 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 AB=AD=2, AA1=4,点 M 在 A1C1 上,|MC1|=2|A1M|,N 为 D1C 的中点, 求 M,N 两点间的距离. 审题指导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53 .(12 分) 3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题后反思】 空间中的距离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 距离公式求解.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变式 3】 已知两点 P(1,0,1)与 Q(4,3,-1). (1)求 P,Q 之间的距离; (2)求 z 轴上一点 M,使|MP|=|MQ|.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是平面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广,动点 P(x, y,z)到定点 P0(x0,y0,z0)的距离等于定长 r(r >0)的轨迹方程 为(x-x0)2+(y-y0)2+(z-z0)2=r2,此方程表示以点 P0 为球心, 以 r 为半径的球面.
课前探究学习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1)|PQ|= 4-12+3-02+-1-12= 22.
(2)M 在 z 轴上,可设其坐标为(0,0,z). |MP|2=12+02+(1-z)2=z2-2z+2, |MQ|2=42+32+(z+1)2=z2+2z+26. 由|MP|=|MQ|, 得 z2-2z+2=z2+2z+26, ∴z=-6. 故 M(0,0,-6).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D1 在 z 轴上,∴D1(0,0,4); B 在 xOy 平面内,∴B(3,5,0); A1 在 xOz 平面内,∴A1(3,0,4); C1 在 yOz 平面内,∴C1(0,5,4). 由 B1 在 xOy 平面内的射影为 B(3,5,0), ∴B1 的横坐标为 3,纵坐标为 5, ∵B1 在 z 轴上的射影为 D1(0,0,4), ∴B1 的竖坐标为 4, ∴B1(3,5,4).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题型二
求对称点的坐标
【例 2】 求点 A(1,2,-1)关于坐标平面 xOy 及 x 轴的对称点 的坐标. [思路探索] 求对称点的坐标,可以过该点向对称平面或对称轴 作垂线并延长使得垂足为所作线段的中点,再根据有关性质即 可写出对称点坐标.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方法技巧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对于空间几何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就把点和坐标联系起 来,这样就可以把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距离等问题利用函数与 方程的思想解决.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示例】 正方形 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 1,并且平面 ABCD ⊥平面 ABEF,点 M 在 AC 上移动,点 N 在 BF 上移动.若|CM| =|BN|=a(0<a< 2). (1)求 MN 的长度; (2)当 a 为何值时,MN 的长度最短. [思路分析] 利用题目中的垂直关系,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BA、BE、BC 所在直线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将 M、N 坐标表示出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将问 题解决.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规律方法 (1)题目若未给出坐标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应 遵循以下原则: ①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或坐标平面内; ②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 (2)求某点的坐标时,一般先找这一点在某一坐标平面上的射 影,确定其两个坐标,再找出它在另一轴上的射影(或者通过它 到这个坐标平面的距离加上正负号)确定第三个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