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模式_我们可以借鉴多少(中国冶金报20070113)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党建融入企业文化的创新理路——以鞍钢集团公司为例

国有企业党建融入企业文化的创新理路——以鞍钢集团公司为例

鞍 钢集 团将企 业 党建 融入 企 业文化的实践探 索


( 一) 将党的思想建设与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相 结合 ,强化精神 文化的影响 力 1 . 明确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实施企业文化 战略。按照 《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 强和改进 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 公司法 》以及 《 党章》的相关规定,鞍钢集团党代会确定了 “ 中心 要贴紧、 重心要下移、标准要提高、工作要落实、考
V o 1 . 1 5 , No . 5 Oc t . 2Ol 3
獭嘲

国有企业 党建 融入企业文化的创新理路
— —
以鞍钢集 团公司为例
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红 ,聂振勇 2
( 1 . 辽 宁工业 大学 人文社 会科 学学 院 ,辽宁 锦 州 1 2 1 0 0 1 ; 2 .鞍钢集 团 公司 党委 宣传 部, 辽宁 鞍 山 I 1 4 0 2 1 1
第l 5卷第 5期
2 0 l 3年 l O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提 出党建 目标 与经 济建设 目标同 规划、同下达 、同考核 、同总结 。围绕 “ 融入中心做 工作 ,进入管理起作用 ”的基本工作思路 ,鞍 钢党委 制定 了 《 鞍 山钢铁集 团公 司党委关 于加 强和改进党建 工作 的意见》 ,要求 党建工作 与生产经营 、改革改造 有机结合 ,确保党的工作通过进入管理落 到实处。 2 .以党 的先进性建设 为主线 , 促进 企业文化 内容 创新 。从 “ 孟泰精神 ”到 “ 鞍钢 宪法 ” ,再 到 “ 钢铁 强国 ,造福社会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企业核心

【精品】精益生产在鞍山钢铁公司的应用

【精品】精益生产在鞍山钢铁公司的应用

精益生产在鞍山钢铁公司的应用摘要精益生产在全世界制造行业应用广泛,欧美等国的许多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的佼佼者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和德尔福等公司。

中国的一些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也开始将精益生产引入了自己的公司,本文涉及的钢铁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根据作者在实施精益过程中的体会及理解对来自丰田公司的精益原则和概念进行了翻译,并对精益生产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根据鞍山钢铁公司面临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鞍山钢铁进行精益变革的必要性.论文重点翔实地论述了鞍山钢铁公司如何运用精益生产,在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结构下既保证了利润空间,又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分析了鞍山钢铁公司可能面临的精益变革的可能原因,如领导的变更、自满的情绪以及对精益的理解不够等。

最后结合实践提出了实施精益的框架:选择人员、进行培训、局部试验、全面推广和持续改善。

关键词:精益生产,国有中小企业,变革,五项基础管理l绪论1.1研究背景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GDP增长了近14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四,而中国也以低成本及规模效益迅速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成为了“世界工厂”。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积极面对,我们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为取得的成绩高兴的同时必须清楚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之一——劳动力—--将会越来越不便宜。

这使得现存的利润消失,与此同时竞争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或至少失去像以前那样的绝对竞争优势.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各产业在世界各地的充分分工与协作,这使得中国数以亿计的劳动力有机会第一次参与到国际市场,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迅速释放了能量,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及价格,进而使世界的制造环节迅速向中国转移.但是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发生在别的国家和地区,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现在已经比中国更有优势了,比如越南和印度.也许会有一天中国及全世界的人们都必须面对类似于“中国制造”的“某某制造”。

鞍钢发展经验总结 (2)

鞍钢发展经验总结 (2)

鞍钢发展经验总结一、引言鞍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这一过程中,鞍钢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他企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鞍钢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并介绍其在持续创新、效益提升、技术升级等方面的成功实践。

二、持续创新鞍钢的成功离不开持续创新的驱动。

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鞍钢始终将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具体来说,鞍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1. 技术创新鞍钢注重技术创新,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鞍钢在高炉冶炼、连铸轧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成为行业的技术领先者。

2. 管理创新鞍钢注重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优化,鞍钢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三、效益提升鞍钢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效益。

以下是鞍钢在效益提升方面的主要经验:1. 降本增效鞍钢通过全面深入的成本管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损失率等手段,鞍钢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

2. 增加附加值鞍钢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鞍钢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外观设计,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技术升级鞍钢注重技术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以下是鞍钢在技术升级方面的成功实践:1. 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鞍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和改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

鞍钢通过引进高炉冶炼、连铸轧材等关键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自主创新鞍钢注重自主创新,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

鞍钢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扩大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鞍钢发展经验分享发言材料

鞍钢发展经验分享发言材料

鞍钢发展经验分享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发言。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鞍钢发展的经验。

首先,鞍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坚持创新发展的战略思维。

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鞍钢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重要位置,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鞍钢始终将创新作为关键动力,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推动技术创新,获得了竞争优势。

其次,鞍钢注重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鞍钢已经建立了与全球许多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等方式,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鞍钢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合作,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

开放合作既为鞍钢带来了机遇,也给鞍钢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挑战,鞍钢始终能保持国际竞争力,离不开这种开放合作的战略决策。

此外,鞍钢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钢铁行业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鞍钢积极应对环境的挑战,通过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环保能力。

鞍钢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在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后,鞍钢注重员工培养和激励,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鞍钢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鼓励员工创新创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

同时,鞍钢还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优厚的薪酬福利体系和良好的晋升通道,吸引和留住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这些经验正是鞍钢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员工培养激励,是鞍钢成功的基石。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自己的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

谢谢大家!。

鞍钢贯标模式的创新应用

鞍钢贯标模式的创新应用

轧钢 、焦 化 主体 生产 厂 外 ,还 将矿 山 、炼 铁 、
能源 、动力、运输 、储运、废料处理等辅助生
产 单位全 部纳入 体 系 ,形 成真正 完 整 、独 立和 闭合 意义上 的管Biblioteka 体 系 。同时 ,根据 QE O管理
为建 立统一规 范的管 理模式 ,使 其 既符合
公司 经营特 点与发展 要 求又体现创 新意识 ,既
个基本 平 台。 比如说 。以往 ,国内外钢铁 联
合企业 贯标 和认证 只针 对炼钢 以下 的产 品直接 生产 单位 ,其他 系统 均不 在贯 标 工 作范 围 内 。 公司按照 Q O管理标 准4 项 管理要 素要求 ,对 E 5
几 个管 理体 系 ,因为 由不 同 的职 能部 门策划 、
时常冲 突 ;内审 、管理评 审和 外审 、培 训 等单
独 进行 ,占用 了大量 的人力 、物力 和财 力 ;机 械 、僵化 地 为迎 合 、满 足质量 、环境 、职业 健 康安全三 大标 准的条款 要 求而策划 、编制 的体
系文件在 公 司新的 战略 目标 面前 ,已渐感 力不
从心 。
行 付 出了 巨额 的成 本 ,且成 效并不 突 出。崭 新
的一 页从2 0 年 真正掀 开。 03
“ 量大讲 堂一 认证 认可建立信任 ’ 质 ’ 研 讨 会 在 京 召 开
贯文龙 2 1 年9 2 0 1 月2 日,由国家认监 委 主办 ,中
王亚 宁
认 证认可与标 准 、科技对认证认 可的支撑与 引
以直 接 套 用 ,还 有让 人 羡 慕 的硬 件 。 但 同 时 ,
立 起 质量 、职 业健 康 安全 、环境 等 管理 体 系 ,

鞍钢创新案例

鞍钢创新案例

鞍钢创新案例鞍钢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之路。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

鞍钢在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尝试和实践,成为了行业内的典范。

下面将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三个方面来介绍鞍钢的创新案例。

首先,从技术创新方面来看,鞍钢一直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鞍钢不断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同时,鞍钢还加大了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推动了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鞍钢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其次,管理创新是鞍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鞍钢在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鞍钢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鞍钢还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市场创新是鞍钢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鞍钢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鞍钢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同时,鞍钢还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鞍钢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鞍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鞍钢将继续保持创新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鞍钢贯标模式的创新应用--修改

鞍钢贯标模式的创新应用--修改

鞍钢贯标模式的创新应用本刊记者侯文婕去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股份”)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公司一年一度的体系外审,这多少给我们增加了些了解情况的机会。

与大多数后来发展起来的企业新秀相比,在鞍钢股份这样的国有大企业里贯标,似乎更不容易上手。

尽管它有很多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直接套用,还有让人羡慕的硬件。

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历史传承下来的成熟的阻碍体系运行和企业发展的东西,难以撼动。

好在鞍钢是勇于并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组织,早先的鞍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鞍钢新钢铁”,2006年与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从1998年以来,就陆续建立起质量、安全、环保以及API等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但在引入体系的头5年里,企业为体系的运行付出了较大的支出成本,且成效并不突出。

崭新的一页从2003年真正掀开。

一“从2003年开始,我们实施了整合型管理体系,应该说,这个体系是我们所有的管理活动最基本的平台。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对记者说。

2003年,对鞍钢新钢铁来说不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但对公司的质量工作者来说,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管理体系用不用?或者如何用?虽然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深得公司领导认同,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公司分别建立、运行的几个管理体系,因为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策划、设计和操作指导,职责、工作范围、专业不同等导致部门间在管理思路、做法和要求上时常冲突;内审、管理评审和外审、培训等单独进行,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机械、僵化地为迎合、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标准的条款要求而策划、编制的体系文件在公司新的战略目标面前,已渐感力不从心。

为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使其既符合公司经营特点与发展要求,又体现创新意识;既充分吸收国际管理标准与惯例的精华,又避免繁臃的形式罗列,公司多次组织专家对管理体系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分析。

最终认为:依据既有的4个标准建立整合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公司优化管理结构、改进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管理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

企业七种安全管理模式案例

企业七种安全管理模式案例

企业七种安全管理模式案例1.“11440”管理模式其内涵是:1——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为关键;1——安全第一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4——以党政工团为龙头的四线管理机制;4——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四项安全标准化作业(基础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岗位纪律标准化);0——以死亡、职业病和重大责任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为目的。

2.鞍山钢铁公司“0123”管理模式1989年由鞍山钢铁公司创立,并经专家论证通过获得“国家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

其内涵是: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开展三不伤害活动(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3.燕山石化“01467”管理模式这是燕山石化总结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

其内涵是:0——重大人身、火灾爆炸、生产、设备交通事故为零的目标;1——第一把手抓安全,是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4——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6——安全法规标准系列化、安全管理科学化、安全培训实效化、生产工艺设备安全化、安全卫生设施现代化、监督保证体系化;7——规章制度保证体系、事故抢救保证体系、设备维护和隐患整改保证体系、安全科研与防范保证体系、安全检查监督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安全教育保证体系。

4.扬子石化公司“0457”管理模式由扬子石化公司创建,其内容是:围绕一个安全目标——事故为零;以“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为对策;五项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法规系列化、安全管理科学化、教育培训正规化、工艺设备安全化、安全卫生设施现代化为基础;七大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教育培训体系、设备维护和整改体系、事故抢救体系、科研防治体系。

5.抚顺西露天矿“三化五结合”模式由抚顺西露天矿创立,其内容是:三化——行为规范化、工作程序化、质量标准化;五结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反三违与自主保安全相结合、奖惩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主观作用与技术装备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超前防范相结合。

关于鞍钢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的思考(下)

关于鞍钢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的思考(下)

关于鞍钢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的思考关于鞍钢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的思考((下)2018年04月11日(四)“十三五”期间,痛定思痛,面对现实,明确“保生存,求发展”基本定位,实施战略调整,战略规划举措可操作性明显增强,取得初步成效“十三五”开局之年,集团公司认真思考,确立了“保生存,求发展”的基本定位,并明确提出战略调整作为“十三五”前期的核心工作,组织实施市场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引擎调整,用发展的思维和创新的思维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治理亏损企业、多元化、国际化和区域战略调整,到2018年力争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

2016以来,鞍钢以“1+N”系列配套文件精神为指南,以集团“十三五”规划为指引,以“保生存,求发展”为基本定位,作出全面推进“调整、改革、创新、党建”四项重点工作部署。

通过实施全方位战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清晰,核心销售区域领先地位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推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配套改革,战略管控模式下差异化管控体系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健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集团管控能力全面提升。

根据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去产能”和僵尸企业处置、特困企业治理,一企一策制定扭亏方案,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分类治理,实施关停并转,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坚决止住出血点。

与此同时,围绕“市场布局、产业结构、发展动力”三大主线,系统实施战略结构调整,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管控能力,实施严考核、强激励、硬约束,实现规划指标与年度经营指标、年度预算指标的有机结合统一,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与发展动力,提升国有资本使用效率、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促进各级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1~11月,鞍钢已实现扭亏为盈,下属二级子公司也全部实现盈利,预计全年可以实现扭亏为盈,摆脱持续多年亏损局面,鞍钢实现从“保生存”向“求发展”的转变。

鞍钢冷轧厂实习心得

鞍钢冷轧厂实习心得

鞍钢冷轧厂历史1958 年1989 年 1999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6年 2007年新中国第一家冷轧薄板厂成立。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盐酸洗机组、四机架联轧机组及配套的冷轧板生产线投产。

冷轧一号线酸洗-轧机联合机组投产。

冷轧二号生产线投产;彩涂板生产线投产。

热镀锌板生产线投产。

西区 2130 联合机组及连续退火生产线投产。

东区 1450 生产线投产。

冷轧厂概况厂区面积总计 : 24,780,000 m2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包括两条冷轧生产线,两条连续热镀锌,两条彩涂。

共计24 条生产线,139座罩式炉;另外调试及在建16条生产线,38座罩式炉。

职工总计 :2600人■受过大学本科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20%,职工平均年龄36岁。

产品2005年336万吨/年、2006年536万吨、2007年636万吨■产品 -酸洗涂油(po) - 热镀锌(gi) -冷板(cr) -彩涂(cc)冷轧产品用途冷轧带钢主要产品用途: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汽车用钢:o5系列深冲板电工用钢:高牌号到中低牌号硅钢片建筑用板:热镀锌板,彩涂板家电用钢:湿家电-洗衣机,洗碗机冷家电-电冰箱,空调器,厨房用具热家电-微波炉,电烤箱冷轧二号线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冷轧二号线是我国第一条立足国内技术资源整合集成的拥有国际一流技术装备水平的酸洗连轧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05级轿车板及普通用板、建筑板、家电板、汽车板、耐候钢等40多个品种、60多个规格,还成功开发了搪瓷钢系列、汽车车轮用钢系列、烘烤硬化钢系列、含磷钢系列、家电用钢板系列、汽车结构钢系列等冷轧钢板。

年设计生产能力:酸轧联合机组150 万吨;罩式退火炉;平整、剪切机组70万吨冷轧2#线鞍山钢铁集团公司(7条生产线45座罩式炉)条年产150万吨的1780mm酸洗轧机联合机组,主要单体设备有200多台;酸洗工艺段100m,速度230m/min,轧机出口速度1350m/min;条年产70万吨的清洗机组;45座全氢罩式退火炉,年产70万吨;炉气最高温度750℃,加热罩最高温度850℃; 1台平整机,年产70万吨;条重卷机组、1条包装机组、年产70万吨;辅助设备主要包括:1套再生机组、1套中和站、1套除盐水站、1套空压站、1套供水泵站、4台磨床、1台edt等;共有机械电气等设备点检员65名。

新中国70年钢铁工业的管理尧改革经验总结

新中国70年钢铁工业的管理尧改革经验总结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近期发表文章,对新中国70年,钢铁工业的管理、改革经验进行了总结,摘录如下。

70年波澜壮阔。

由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机关的生产部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人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中国钢铁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成为大国崛起当之无愧的钢铁力量。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中国钢铁企业再次迈开深化改革、管理创新的步伐,开始了新一轮更加值得期待、更加令人鼓舞的深刻转变。

以主人翁精神闯关夺隘推动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新中国的70年,也是钢铁人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主人翁精神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70年。

钢铁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围绕发展难题所形成的一系列原创性的管理、改革经验,均具有里程碑意义,至今仍值得回味、总结。

第一个里程碑,当属“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鞍钢总结出来的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

毛泽东同志将之区别于前苏联的“马钢宪法”(以前苏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厂经验为代表的一长制管理方法),称作“鞍钢宪法”。

当时的冶金部将“鞍钢宪法”概括为5项原则,即:实行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为主的各种形式的三结合),不断开展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

此后,“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新中国成立之初,企业领导体制和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均照搬前苏联。

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鞍钢宪法”,标志着中国式企业管理经验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当前,鞍钢正组织力量深入研究新时代“鞍钢宪法”。

这对于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变社会公众对钢铁行业的认识、坚定钢铁人的文化自信和发展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里程碑,是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1978年~1992年)的首钢承包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鞍钢改革与脱困的回顾初思考

鞍钢改革与脱困的回顾初思考

鞍钢改革与脱困的回顾初思考作者:刘玠口述文世芳汪文庆整理来源:《百年潮》2012年第05期整理者按:党的十四大后,国企改革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提出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

一批国企脱颖而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改革与脱困的任务,并发展壮大。

“共和国工业长子”鞍钢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典型。

而在改革之初,鞍钢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在当时国企中是具有普遍性的,甚至更严重,肩扛“规模最大、设备最老、负担最重”三座大山。

因此,了解鞍钢的改革历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那段国企改革的历史,对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原总经理刘玠。

他是一位典型的专家型企业家,说话果断,目光中透着坚毅。

正是他带领的团队给鞍钢动了“大手术”,救活了鞍钢,改变了鞍钢的命运。

偏偏跳进“火坑”我是1994年底从武钢调到鞍钢的。

1968年,我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武钢。

在武钢,我一步步从钳工、车间副主任、热钢厂厂长助理、厂长、设备副总经理,一直做到第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干了26年。

上世纪90年代初,刘淇、刘本仁和我分别是武钢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人称“武钢三刘”。

我和刘淇是1985年在一个文件上任命的副总经理,他抓生产,我抓设备。

1992年武钢领导班子调整时,刘淇升任总经理。

1993年刘淇调到冶金部工作后,武钢的领导班子再次进行调整,刘本仁任总经理,我任第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这两次领导班子调整都对我进行了考察,组织上觉得我的主要问题是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说我得慢半拍,什么事情都得稳着一点。

我说我这一点很难改。

刘本仁是1989年提为副总工程师的,从资历上讲我比他要老一点,这就出现了我和刘本仁怎么处、怎么摆的问题。

从1993年到1994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组织上几次要将我调离武钢。

首先是湖北省调整领导班子,我是被考察人选之一。

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案例研究

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案例研究

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案例研究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一种流行和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是我国建设部门大力推广的一种承发包模式。

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试运行(竣工验收)阶段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随着三十年的发展,EPC总承包市场在国内逐步走向成熟,并从最初的建筑业逐步进入了更多的领域,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首选模式。

由于国家鼓励有能力的勘察设计企业开展EPC工程总承包,使得国内的勘察设计企业纷纷进军总承包市场,不断培养和积累作为工程总承包商的能力和经验。

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专业从事冶金矿山科研、设计、勘察、监理的工程技术咨询机构,是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三大研发机构之一,具有冶金、矿山、建筑、规划、建材及压力管道等多行业资质,有多项技术和设计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能够承担特大型、大型冶金矿山从采选工艺研究、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和工程总承包等全套业务。

作为国内冶金行业知名的勘察设计企业,近年来该院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和范围,探索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冶金勘查设计企业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背景及意义,其次以该院开展的“攀钢新白马及及坪采场矿石破碎及胶带运输工程”为实例,阐述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再次追述了EPC工程总承包的概念、适用范围、主要内容、流程、特征、优势、风险等内容,并分析了AMEC开展EPC工程总承包的原因、优势以及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总结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为该院今后开展类似总承包业务提供借鉴,也为相关专业企业推行该模式提供借鉴。

鞍钢集团数字化创新案例探讨

鞍钢集团数字化创新案例探讨

鞍钢集团数字化创新案例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鞍钢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也积极探索数字化创新的路径,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探讨鞍钢集团在数字化创新方面的一些案例,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鞍钢集团在数字化创新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智能制造。

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设备,鞍钢集团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鞍钢集团的钢铁生产线上,通过数字化监控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生产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预测,提前预防潜在的故障和质量问题。

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实现了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

二、供应链数字化:优化供应链管理除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创新,鞍钢集团还注重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鞍钢集团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例如,鞍钢集团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数字化的供应链平台,通过实时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管理。

供应商可以根据实时需求信息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鞍钢集团也可以及时了解到供应链上的瓶颈和风险,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还减少了库存和物流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数字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除了在生产和供应链方面的数字化创新,鞍钢集团还注重数字化服务的提升,以提升客户体验和增加客户价值。

例如,鞍钢集团通过建立数字化客户服务平台,实现了与客户的实时互动和信息交流。

客户可以通过平台查询订单状态、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鞍钢集团也可以及时回应和解决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对鞍钢宪法的理解

对鞍钢宪法的理解

鞍钢宪法是我国鞍山钢铁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初总结出来的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

鞍钢宪法的基本精神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它强调职工群众必须参加生产管理,坚持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鞍钢宪法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它所蕴含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原则,以及通过群众性的技术革命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来提高和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管理实践,对中国企业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鞍钢宪法强调了群众路线的原则,即职工群众必须参加生产管理,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参与和投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投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鞍钢宪法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原则,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

这种管理原则有助于实现管理层和员工层的良好沟通和协作,促进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同时,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鞍钢宪法通过群众性的技术革命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来提高和推动企业生产效率。

这种做法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企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在现代企业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总之,鞍钢宪法所蕴含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原则和群众性的技术革命及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国企业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当今企业管理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促进员工的参与和投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冶金报/2007年/1月/13日/第001版鞍钢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多少?鞍钢走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纪实黄墨滨柳克勋编者按:一个曾经陷于困境的老国有企业,在6年多的时间里从初步振兴到开始迈入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行列,是什么因素成就了鞍钢?本报刊发的两位长时间研究鞍钢的冶金专家的调研报告给了我们答案。

2007年伊始,在我们向钢铁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鞍钢的经验和模式值得业内人士重点关注。

2004年4月,笔者在跟踪调研鞍钢10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喜看鞍钢巨变,企盼鞍钢办成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之后,笔者继续跟踪调研鞍钢,发现鞍钢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成效越来越好。

从初步振兴、走出困境到开始迈入世界先进钢铁企业行列,仅用了6年多的时间。

那么,鞍钢的发展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有哪些是可以借鉴的?这是此次笔者调研的落脚点。

迈入世界一藏钢铁企业行列现在的鞍钢给笔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有两点:一是西部年产钢500万吨的生产线,集炼铁、炼钢、连铸、热连轧、冷连轧于一体,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短流程、节能环保型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由鞍钢自主设计、自主集成、自己施工,主要设备国内制造,投资200亿元,32个月建成,改写了我国建设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长期依靠国外的历史,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称其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

”二是鞍钢新轧钢公司通过增发新股收购鞍钢新钢铁公司后,改名为鞍钢股份公司,实现了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集东区和西区的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能源动力于一身,具有年产钢16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超过了新日铁君津厂和浦项光阳厂的产能。

对于这个千万吨规模的生产体系,鞍钢实行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市场开拓,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鞍钢已开始迈入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行列。

其主要标志是:1.具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

已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炉炼铁、铁水预处理、转炉负能炼钢、钢水炉外精炼、中薄板坯连铸、热宽带连轧、冷宽带连轧、涂镀层板等工艺技术,可以做到全铁水预处理、全钢水精炼、全连铸连轧,大大提高了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2.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

鞍钢已拥有现代化大型矿山采选球团设备、3200立方米高炉、260吨转炉及配套的连铸机、2150热连轧机组、2130冷轧机组等,同时淘汰了1000立方米高炉等设备,实现了技术装备的大型化、紧凑化、智能化、信息化。

3.具有世界一流的产品结构。

已形成从热轧板、冷轧板到镀锌板、彩涂板等完整的产品系列,主导产品有集装箱板、管线钢、冷轧硅钢、造船板、镀锌板、彩涂板、高速重轨、高级石油管等,板管比达到88%,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到77%。

4.具有世界一流的经营水平。

铁精矿品位达到67.46%、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3吨/立方米・天、入炉焦比达到300公斤/吨左右、煤比达到150公斤/吨左右,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2005年吨钢利润高于新日铁、安赛乐,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

5.具有世界一流的环境保护水平。

鞍钢已经按照ISO14000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为89%,水循环利用率为97%,厂区绿化覆盖率为35%,被评为辽宁省“花园式工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走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鞍钢为什么能这么快走出困境,实现初步振兴,进入国内先进钢铁企业行列,再跨人世界先进钢铁企业行列呢?从笔者跟踪调研鞍钢的亲身感受来看,主要原因是鞍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观念创新。

这是鞍钢走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的前提和先导。

早在13年前,当鞍钢面临“企业不搞技术改造是等死,搞技术改造是找死”的两难境地时,他们遵照邓小平同志视察鞍钢时的指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实行了4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由片面追求数量扩张,转到按照用户需求改善产品品种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来。

二是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时,第一要学会所引进的技术;第二要提高创新、不要改良,要革命、不要修修补补,用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

三是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盘活一切可以盘活的存量资产,少花钱、多办事。

四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以实现企业现代化改造,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这4个转变后来发展成“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企业改造和发展的方针,指引鞍钢走上了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

如鞍钢充分利用原有炼钢厂房,只花了512亿元就实现了“平改转”,1年收回了全部投资;又用了不到20亿元淘汰模铸,实现了全连铸,2年收回了全部投资。

特别是在引进1780热连轧生产线时,原一米七半连轧机组照常生产,采用合作制造等方式,确保了整个生产线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左右,节省了,一半投资。

这件事大大启发了鞍钢人,使他们进一步更新观念,认识到引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引进是为了在高起点上自主创新。

他们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连铸连轧短流程工艺,把原一米七半连轧生产线改造成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ASP)生产线,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鞍钢还将此技术成功输出给济钢,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大转变,鞍钢成为国内首家具有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结束了我国大型冶金成套设备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

2.技术创新。

这是鞍钢走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的核心和支撑。

鞍钢技术创新是与企业技术改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展开的,大体上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几个阶段。

“十五”期间,鞍钢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34项,其中6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特等奖3项。

“十五”期间,鞍钢获国家专利授权99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

据对43项大中型技改工程进行分析,其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占30%,典型案例有1780热轧带钢生产线;集成创新占38%,典型案例有φ159MPM连轧管生产线;原始创新占32%,典型案例有矿山提铁降硅、1700ASP生产线等。

这些科技成果、发明专利对鞍钢振兴、迈入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行列起到了重大作用。

3.产品创新。

这是鞍钢走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企业要在严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惟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不断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鞍钢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用户为宗旨,利用企业现代化改造建设起来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大力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效显著。

鞍钢自主开发的替代进口的三峡水轮机蜗壳钢板、冷轧硅钢片、X100管线钢宽厚板、时速300公里重轨和轿车面板等产品,有效地适应了国内各行业发展的需要。

到2005年,鞍钢新产品比率达到31.48%,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74.8%,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集装箱板、造船板等主导产品,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已出口到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轿车面板已批量用于通用、福特、沃尔沃等知名品牌轿车;鞍钢还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板供货商。

由于鞍钢产品创新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其吨钢销售收入由1995年的2294元提升到2005年的5503元,增长1.39倍,而吨钢利润增长1.05倍。

4.制度创新。

这是鞍钢走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的动力之源。

他们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主辅分离和转换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在股份制改造方面,鞍钢先是局部上市,1997年组建新轧钢公司。

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开始实行产权多元化;之后,又筹措资金。

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再是实行债转股,2000年组建新钢铁公司,减轻了债务和利息,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的进程;最后是钢铁主体整体上市,2006年新轧钢公司增发新股,收购新钢铁公司,并改名为鞍钢股份公司,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

在主辅分离方面,鞍钢分3步推进,先是模拟以资金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形式,让辅业单位当作子公司,实行承包经营,独立核算,推动了他们扭亏增效的步伐;接着实行资产重组,让被分离的辅业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资子公司和利润中心,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支持,发挥了创造奉献精神,这些单位从1995年到2003年共减亏增盈150亿元,为鞍钢走出困境和初步振兴立了大功;最后实行了第一批辅业单位的改制。

与鞍钢分清产权关系,转换职工全民身份,实行属地化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主辅分离,从根本上改革了传统的“大而全”、“企业办社会”的管理体制,又培养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机修总厂已发展成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不仅继续为鞍钢提供备品备件,而且面向市场接受加工任务。

面向市场这一部分已达到鞍钢经营总额的70%左右,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转变经营机制方面,鞍钢通过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打破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人多、吃大锅饭、效率效益低下的情况,特别是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薪酬分配机制,即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按岗位价值差别化原则对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实行岗薪制,按技术市场服务化原则对科技人员实行科研项目效益工资制,按当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关键岗位试行期权奖励制,从而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鞍钢自主创新和走向世界注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

5、管理创新。

这是鞍钢走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的基础和保证。

他们把管理和技术看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相辅相成、并驾齐驱;他们把管理看做是永恒的主题,越是高科技,越是现代化,越要夯实基础管理,越要加强科学管理,越要推进创新管理,让科技真正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为此,他们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不间断地推进管理创新:一是针对当时鞍钢管理分散的状况,对资金、财务、供销等管理进行系统整顿,加强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基本功培训,有效地实施了以财务资金为中心的集中一贯管理;二是按照“科学、规范、简洁、适用”原则,对管理制度进行清理整合,建立了企业核心管理制度和专业管理制度体系,制订了鞍钢集团公司贯彻规章制度的评价办法,使规章制度管理由定性评价上升为定量考核,实现了规章制度的执行由“制律”向“自律”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力度;三是加强了民主管理,在健全职代会的基础上,按照一级管一级、一级问责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鞍钢集团公司领导干部贯彻规章制度问责制度,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严格考核的管理意识,树立起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效地保证了执行无差错,管理“零”缺陷;四是加强了企业战略管理,制订了新的发展战略,要通过“三改一加强”提高企业竞争力,努力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迈进,并把这一目标作为统一职工思想,规范职工行动的指南;五是加强了信息化建设,自主开发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六是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在总结“鞍钢宪法”、孟泰和王崇伦等劳模品质的基础上,培育出具有鞍钢特色的“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企业精神,“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名牌、创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战略理念,“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发展理念,“严格标准、严格执行、严格考核”的管理理念,以及肩负实现钢铁强国重任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大大提高了全体职工的素质,激励了全体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