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考研古代汉语一二册翻译自整理.docx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第一单元目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第二单元目录战国策《冯缓客孟尝君》《赵威后顺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第三单元目录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第四单元目录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公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奕秋》《舜发于畎畞之中》第五单元目录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第六单元目录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第七单元目录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第八单元史记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霍光传第一单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

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8]。

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3]。

君将不堪[4]。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xxxx从前,xx在xx娶了一妻子,叫xx,她生下xx公和共叔段。

xx 公出生时脚先出来,xx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xx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xx请求,xx都不答应。

到xx公即位的时候,xx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xx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xx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xx,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xx便请求封给xx,xx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xxxx。

初,xx娶于申,曰xx,xx及共叔段。

xx寤生,惊xx,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xx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xx。

及xx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xx邑也,xx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xx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xx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xx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xx 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xx说:“xx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xx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xx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xx伐xx译文:xx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xx国王(xx)率领个xx侵略xx,xx被击溃,便讨伐xx。

xx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xx回答说:“以前xx命令我的先君太工说:‘所有的xx,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

’(并)赐给我先君鞋,xx可以到海,西可以到xx,xx可以到xx,xx可以到xx。

你们xx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xx 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

xxxx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向北二百里,叫做发鸠山,它的上面有许多柘树;有鸟在山上,它的形状像乌鸦,长着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做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这只鸟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做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被淹死了没有回来,就变成了精卫鸟。

常常衔西山上的树枝和小石子来填塞东海。

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远古的时候,四方极远处撑天的柱子倒塌了,大地九州裂开了,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大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大火蔓延不熄灭,大水浩瀚不消退。

猛兽捕食善良的百姓,猛禽抓走老人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炼了五色石头来补苍天,砍断了大海龟的脚重新立起四方极远处的撑天柱,杀了黑龙拯救中国,积聚了芦灰止息洪水。

苍天补好了,四方的撑天柱端正了,洪水干涸了,中国平定了,猛兽猛禽死了,善良的百姓得以生存。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喜欢背负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它的头把东西背在身上。

背的东西越来越多,即使是非常疲困也不停下来。

它的背很涩,东西累积因而不散落下来,终于跌倒不能起来。

有人怜悯它,给它去掉背负的东西,但如果能爬行了,又像从前一样抓取东西背着。

它还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到掉在地上摔死。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齐桓公伐楚译文:鲁国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齐国国王(齐桓公)率领个诸侯国侵略蔡国,蔡国被击溃,便讨伐楚国。

楚国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管仲回答说:“以前姜太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工说:‘所有的诸侯国,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

’(并)赐给我先君鞋,东可以到海,西可以到黄河,南可以到穆陵,北可以到无棣。

你们楚国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东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

周昭王南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版)译文整理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版)译文整理

《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

庄公脚在前倒着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

”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么能避开这个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以让她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

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

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参考)

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参考)

岳陽樓記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巴陵郡(即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上下和諧,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賢人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優美的景象,全在洞庭湖這一個湖上。

洞庭湖包含著遠處的山峰,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

清晨日光照耀、傍晚天色昏暗,景象千變萬化。

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

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

那麼這裏向北通往巫峽,向南一直到瀟水、湘江,降職到外地做官的人和詩人們,大多在這裏相會,觀賞這裏的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能夠沒有差別嗎?像那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沒了光輝,山山嶺嶺潛藏起形狀;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官離開都城,懷念家鄉,擔心小人進讒言,害怕人別人譏諷的心情,滿眼都是蕭條淒涼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波平浪靜,上面的天色和下面的湖光相連成一片碧綠,寬廣無邊;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息在一起,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青蔥茂盛。

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打漁人的歌聲互相唱和對答,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呢?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朗,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對著風端起酒杯,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個人的處境好壞而歡喜悲哀。

在朝廷做高官就為他們的百姓憂慮;貶謫到邊遠地方做官或隱居不仕時就為他們的國君憂慮。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第一单元目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第二单元目录战国策《冯缓客孟尝君》《赵威后顺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第三单元目录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第四单元目录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公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奕秋》《舜发于畎畞之中》第五单元目录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第六单元目录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第七单元目录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第八单元史记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霍光传第一单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

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8]。

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3]。

君将不堪[4]。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13]。

古代汉语译文

古代汉语译文

古代汉语译文————————————————————————————————作者:————————————————————————————————日期: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是倒着生的,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给庄公取名寤生,于是姜氏就很厌恶他。

姜氏宠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

到庄公就位的时候,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

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

如果您要其他地方,我唯命是听。

”姜氏就请求京地,庄公便让段住到那里,人们称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如果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啊。

先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不人合乎法度,这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会承受不了。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做,我怎能避开祸患?”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早点给公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

假使蔓延,起来就难以设法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况您那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摔跟头,您姑且等着瞧吧!”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既服从庄公,又归属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分属二主的情形,您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如果想把君位让给太叔,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假如不想给他,那就请您铲除他,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他将会自己赶上灾祸的。

”太叔又收两属之地为自己的封邑,一直到了廪延一带。

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的土地日益扩大,将会得到广大的人民。

”庄公答道:“做不合道义的事情,人民就不会亲近他,土地扩大了,也必将崩溃。

”太叔修葺城墙,聚集民众,整治铠甲武器,准备步兵、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夫人姜氏也将为太叔打开城门做内应。

庄公探听到共叔段偷袭的日期,就说:“可以(动手)了。

”他命令子封统率战车二百辆,去讨伐京邑。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译文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译文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译文墨子【非攻】译文: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

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拖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分别吗?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德,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德,必会有一百条死罪。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进行不道德的事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

如果知道是不道德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德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

1.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温习吗?”【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反复实习。

古汉语“习”字没有现在的“复习”之意。

2.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君子可以吃不饱。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解词:1.十有五:十五岁。

有,通“又”。

2.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解词——一、礼记P210(第一册)丘未之逮也(逮:赶上)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务归:出嫁,这里指夫家)礼仪以为纪(纪:纲纪,准则)二、孟子P286(第一册)许子以斧头甑爨(以: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工具,用)或劳心,或劳力(或:代词,有人)五谷不登(登:成熟)禽兽逼人(逼:威胁)树艺五谷(艺:种植)辅之翼之(翼:保护)孔子没(没:通“殁”,死)门人治任将归(任:担子,指行李)三、孟子P371(第二册)众闻则非难(非:非难,责备)至杀不辜人也(辜:罪)情不知其不义也(情:诚,实在)四、老子P374(第二册)长短相形(形:表现,展现)凿户牖以为室(户:房门牖:窗户) 小国寡民(寡:用如动词,使动用法)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美、安、乐全是,以...为甘、美、安、乐)五、庄子P378(第二册)志怪者也(志:记载)我决起而飞(决:迅速的样子)之二虫又何知(之:指示代词,这)而徵一国者(徵:信,这里做取信讲)魏王贻我大瓠之重(贻:送给)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六、荀子P400(第二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凭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七、吕氏春秋P405(第二册)闻而审(而:假设连词,如果)凡闻言必熟论(熟:深透)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草莽:民间)得失之节也(节:关键)有读史记者曰(史记:记载历史的书)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乙亥:干支纪日法)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类:像经:界,界限)缘物之情及人之情(缘:循着,顺着)八、韩非子P409(第二册)五蠹(蠹:蛀虫)夫离法者罪(离:通“罹”,触犯) 工文学者非所用(工:擅长,精通)其父窃羊,而谒之吏(谒:禀告)报而罪之(报:判决)三战三北(北:败走)拔城者受爵禄(拔:攻陷)其言谈者必轨于法(轨:用如动词,遵循)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衅(衅:缝隙,这里引申为破绽、弱点的意思)以疑当世之法(疑:惑乱)修治苦窳yǔ之器(苦:粗劣)而侔农夫之利(侔:通“牟”,谋取)九、诗经P472(第二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翻译】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自整理

【翻译】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自整理

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古代汉语文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任课:黄易青我们不赞成机械地照搬或模仿古文翻译,那样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锻炼。

这里提供参考译文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从古今对照中琢磨用现代汉语对译古代汉语的方法,并通过古今对照从而能够对古今词汇演变、词义演变发展及语法变化等有深入具体的认识。

希望同学从这样的目的出发来参阅这些参考译文。

总之,这里提供的是方法,不是具体答案。

这里重申:译文对一些词汇和句法的对译不必完全一样。

有的地方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发现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及时提出以使改正。

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十年),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名叫武姜。

武姜生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逆生,使武姜受到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

武姜于是讨厌庄公,喜欢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

武姜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她。

到了庄公即位时,武姜为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城邑。

武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东虢的国君)死在那里。

其它的城邑唯命是听。

”武姜请求京这个地方,武公命共叔段居住在那里。

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长,是国都的祸患。

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这个地方不合法度规定,不是先王的制度。

您将承受不起。

”庄公说:“姜氏要京这个地方,怎能够逃避祸患?”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什么满足?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合适的地方,不要让他发展,发展后就难图谋了。

滋生蔓延的草尚且不可除去,何况是您贵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必定会自己倒台,你姑且等待事情的发展吧。

”过后不久,大叔命令西部边邑和北部边邑既属庄公又属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打算给大叔,请您允许我侍奉他;如果不给他,就请除掉他。

不要让民众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他将自己赶上灾祸。

”大叔又把那些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城邑,到达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了,土地扩大将得到民众。

古代汉语2课文译文

古代汉语2课文译文

6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一卒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卒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伍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伍就差一些。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

制造了望敌军的高车和(攻城用的)四轮战车,准备(攻城用的)器械,数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数月才能完工。

将官忍不住自己的愤怒而命令士兵像蚂蚁那样去爬敌人的城墙,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而城还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灾害呀。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使敌人降服而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必长期作战。

一定(要)以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因而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

这就是谋划进攻的法则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能设法战胜他们,(比敌人兵力)少就要能摆脱他们,(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同敌人作战。

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死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

辅佐得周到国家就一定强盛,辅佐的不周到国家就一定衰弱。

所以国君妨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前进却硬要让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后退却硬要让它后退,这叫做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懂得军队内部事务而干预军事行政,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指挥军队的权谋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怀疑。

全军既迷惑又怀疑,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临头了。

这就叫扰乱军心,而导致(敌人的)胜利。

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

[研究生入学考试]古文翻译

[研究生入学考试]古文翻译

秦晋韩之战秦国国王问:“晋国团结一致吗?”回答说:“不和。

小人以失去了他们的国君而耻辱,悼念他们丧失的亲人,不怕征兵入伍训练立圉为国君。

说:一定要报酬,宁愿侍奉蛮族。

君子爱他们的国君并知道他的罪行,不怕征兵训练等待秦国的指令。

说:一定报效(秦国的)恩德,死也没有二心。

因此不和。

”秦国国王说:“国人认为(你们的)君王会(被)怎样?”回答说:“小人皱眉(担心),认为不会被免罪;君子觉得心宽,认为必定会回国。

小人说:我国伤害秦国(那么深),秦国怎么会归还国君?君子说:我们认罪了,秦国必定会归还国君。

有二心就抓起他,服罪了就放了他,(秦这样做的)恩德就没有更厚的了,惩罚没有更严厉的了。

服罪的牢记(秦的)恩德,有二心的害怕严厉的惩罚,这一仗(之后),秦可以称霸(诸侯)啊。

(当初)接受(并)扶持他却不巩固他的地位,(如今)又要废除他而不立他为王了,用好心却(最终)做了遭人怨恨的事,秦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秦国国君说:“这正是我心中想的啊。

”(于是对晋惠公)改成了接待晋国国王的待遇,送给他七头牲畜。

十四日,秦、晋两军在韩原作战。

晋惠公的小驷马陷在烂泥中盘旋不出。

晋惠公向庆郑呼喊求救。

庆郑说:“不听劝谏,违抗占卜,本来就是自取失败,为什么又要逃走呢?”于是就离开了。

梁由靡驾韩简的战车,虢射作为车右,迎战秦穆公的战车,将要俘虏他。

庆郑因为叫他们救援晋惠公而耽误,就使秦穆公走脱了。

秦国俘虏了晋惠公。

晋国的大夫披头散发,拔出帐篷,跟随晋惠公。

秦穆公派使者辞谢说:“你们几位为什么那样忧愁啊!寡人跟随晋国国君往西去,只不过实现晋国的妖梦罢了,难道敢做得太过分吗?”晋国的大夫三拜叩头说:“君王踩着后土,而顶着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了您的话,下臣们谨在下边听候吩咐。

”子鱼论战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古代汉语第一册翻译.

古代汉语第一册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

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古代汉语第二册翻译

古代汉语第二册翻译

老子(一)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

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三》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四)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

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庄公赐给他饭食。

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

《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

’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2.《齐桓公伐楚》春天,齐桓公统率诸候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国的军队溃败了,于是又去攻打楚国。

楚王派使臣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料您却来到我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先君太公说:五等诸候,九州伯长,如有罪过,你都可以讨伐,以便辅佐周王室。

他还给我先君指定了管辖的区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应该贡献的包茅不按时送来,不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没有渗酒的东西。

这是我要向你征询的;还有,昭王南巡而未能返回,这是我要向你质问的。

”楚使回答说:“贡品没能按时进献,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怎么敢不供应呢!至于昭王南巡为何没有返回,请你到水边去问吧!”这时齐国的军队又向前开进,驻扎在陉邑。

夏天,楚王派屈完到齐营来。

齐军向后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命令诸候的军队摆成阵势,然后让屈完和他同乘一辆车,检阅了一番。

齐桓公对屈完说:“这难道是为了我个人?这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跟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的恩惠,使我们的国家得以保全。

您不顾蒙受耻辱收容我们,这是我们国君的衷心愿望。

”齐桓公又说:“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攻城,哪一座城攻不下来!”屈完回答说:“你若用恩德来安抚诸候,谁敢不服从?你若想依仗武力,我们楚国就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

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是无济于事的。

”于是,屈完就和诸候订立了和好的盟约。

3.《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祐我。

”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

’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

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虢公醜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

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

”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4.《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5.《蹇叔哭师》鲁僖公三十二年,杞子从郑国派人告知秦伯说:“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可以得到。

”秦穆公就此事问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使军队受到很大的消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说过啊。

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已有防备,这恐怕不可以呀?军队的行动,郑国必定知道;秦军辛辛苦苦却没有收获,士兵必定会有叛逆作乱的心理。

况且行军千里,那还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不听,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出兵。

蹇叔对他们哭道:“孟将军啊!我看着军队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懂什么!如果你只活六七十岁的话,你的墓地的树都有一抱粗了啊!”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

蹇叔哭着送他道:“晋国人防御的军队必定在崤山。

崤山有两座山峰。

它的南峰,是夏朝君王皋的墓;它的北峰,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

你必定死在它们之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的军队便向东方进发。

6.《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

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

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

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诗·大雅·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

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