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小儿脑瘫表现及护理

小儿脑瘫表现及护理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底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1.是不是所有的小儿脑瘫都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儿脑瘫4大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种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

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

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

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

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

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

正常小儿在l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二、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

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

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对脑性瘫痪患儿家庭护理论文

对脑性瘫痪患儿家庭护理论文

浅谈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家庭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在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的同时,强化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护理在脑性瘫痪患儿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模式;方法:通过对家长在家庭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护理的具体技术性要求包括如何帮助患儿应对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问题、如何选择性康复训练方法、患儿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等和家长个人自身心理调适等内容以及实践中家庭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结果:强化和提高家庭护理水平对于脑性瘫痪患儿这类有特殊照护需求儿童的康复和治疗有积极意义,它可以通过亲情、轻松的气氛促进脑瘫患儿康复。

关键词:脑性瘫痪患儿护理;家庭护理;要求【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13-02患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1]脑瘫一般发生在在婴儿期,其病程很长、康复过程缓慢、致残率高。

脑瘫患者如果不能得到较好地康复与治疗,将会对他一生的健康、学业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将给整个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高质量的护理对于他的康复质量非常重要,但由于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我国目前专业康复护理机构发育尚不很成熟,社会性支持系统如社区护理、社会福利院护理也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大部分脑瘫患儿还是在家庭由父母护理。

本文将对脑瘫患儿家庭护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注意事项作一些探讨,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提供一些指导。

1目前脑瘫患儿家庭护理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绝大多数脑瘫患儿都是放在家里由父母及监护人护理,有条件的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专业的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实在没有办法地只好送到社会福利院。

从患儿的康复效果而言,我们是主张家庭护理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脑瘫患儿的家庭护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患儿的康复治疗质量有不良影响。

1.1家长对脑瘫患儿缺乏足够的专业护理知识: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自身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又很少有机会接受培训,所以对于小孩的护理主要局限于生活照顾,认为小孩能吃能喝就行。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护理体会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护理体会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护理体会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发生在产前、围产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异常,从而导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多为出生前、出生时及生后1个月内的早产、窒息、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感染、中毒、外伤等所致[1]。

在妇幼保健条件差的地区较为多见,是小儿时期致残的常见原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小儿脑瘫因脑损伤的部位、程度不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ep、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癫痫(epilepsy,ep)是以脑部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所致的以短暂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功能紊乱,在脑瘫患儿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为15%~60%[2],脑瘫和ep往往有共同的病因和病理基础,二者合并将导致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药物难以控制且预后差。

本文对脑瘫合并ep的患儿日常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儿童康复科共收住脑瘫合并ep患儿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5个月-8岁,其中痉挛型48例,手足徐动型6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共济失调型3例,混合型1例。

2 护理2.1 一般护理。

病室应光线充足、温暖、安静,进行保护性隔离,室内定时换气通风,保持病房整洁,患儿病床加防护设备,防止患儿堕床,询问家长及探视人员有无感染性疾病,减少人员流动,治疗室每天按时空气消毒。

教会家长正确的抱姿、卧姿、睡姿,以及正确的喂哺、洗浴方法等。

随时随地注意矫正异常姿势及体位,是运动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环节[3]。

2.2 饮食护理。

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瘦肉、蛋、肝、新鲜蔬菜及水果,据患儿口部功能的发育,由流食、半流食至固体食物,逐渐改变质地,做到合理喂养,定时定量,防止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避免在ep小发作或隐匿性发作时喂养。

对吞咽困难脑瘫患儿,喂养要耐心,给易咽下的食物,必要时护理者可用手指向下清扫食物帮助吞咽,每勺食物不宜过多,以免产生呕吐,诱发ep。

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

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

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脑瘫,即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对于脑瘫幼儿的护理,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帮助患儿更好地成长。

以下将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日常生活护理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脑瘫幼儿的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证营养均衡。

喂食时,要耐心细致,避免患儿呛咳或窒息。

2.穿着舒适:为脑瘫幼儿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活动。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为患儿洗澡、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4.规律作息: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康复训练护理1.肢体功能训练:帮助患儿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促进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提高。

同时,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2.语言训练:针对患儿的语言障碍,进行发音、词汇、句子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

3.认知功能训练: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患儿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4.情绪管理: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儿建立自信。

三、安全护理1.避免意外伤害:确保患儿活动范围内的环境安全,避免尖锐物品、易碎物品等危险因素。

2.防止跌倒:对于行动不便的患儿,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助,防止跌倒受伤。

3.紧急情况处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应对突发状况。

四、家庭支持与关爱1.家庭成员要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定期参加家长培训、交流会等活动,了解脑瘫患儿的护理知识和康复方法。

3.保持与医生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总结:脑瘫幼儿的护理需要家长和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方法,从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安全护理等方面给予患儿全面的关爱和支持。

社区小儿脑瘫患者的家庭护理

社区小儿脑瘫患者的家庭护理

社区小儿脑瘫患者的家庭护理摘要:本文从心理、语言、动作、生活、饮食等方面对社区小儿脑瘫患者的居家护理进行阐述,旨在为小儿脑瘫患者的父母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脑瘫家庭护理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发生在妊娠到新生儿期期间,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症状[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脑瘫患儿约有300万~400万,每年新发病约6万例,其中0~4岁的重度脑瘫患儿约有70万,发生率为0.18%~0.6%[2]。

近年来,随着现代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康复意识的增强和实践证明,大多数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可改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能够实现生活自理、自食其力、服务社会的目标[3]。

由于其功能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而家长是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在患儿的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从心理,语言,动作,生活,饮食等方面对社区小儿脑瘫患者的居家护理阐述如下,旨在为小儿脑瘫患者的父母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提供参考。

1 心理护理1.1 心理障碍1.1.1 患儿方面患儿由于智力障碍,往往表现为敌视治疗,不能很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甚至与之表现为敌视态度。

很多人对于脑瘫患儿的行为都还存在着歧视和偏见,有时甚至很明显的表露出他们的厌恶之情,深深的伤害了那些脑瘫患儿,导致脑瘫患儿感到低人一等、情绪消沉、易自暴自弃,更有严重者会产生自闭症。

很多脑瘫患儿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而其独立意识则会很薄弱。

1.1.2 家长方面脑瘫患儿家长存在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和认识误区,大部分家长认为脑瘫是“傻子”为不治之症,一经确诊即会放弃治疗。

有些患儿家长受世俗观念影响,自卑心理重忌讳周围人知道,不敢出门见人,常有抑郁心理等。

脑性残疾的儿童大部分伴有智力落后,在运动平衡和手眼协调方面常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指脑在发育成熟前(受孕到婴儿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小儿脑瘫治疗越早越好,专家介绍1-5岁是患儿的黄金诊疗时间。

早一日治疗,将不只是节省金钱上的浪费和心血的付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未来实现生活自理带来了无限希望。

健康宣教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和治疗手段在各医院中广泛应用。

1、.对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内容1.1心理健康教育脑瘫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首先应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宣教。

因该病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除了药物治疗外,重要的是康复训练。

医护人员积极与家长及时沟通,鼓励家长认识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防止半途而废。

长期坚持是脑瘫患儿康复的最有效途径。

同时指导家长多给患儿心理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我们针对不同患儿的心理状态,多与家长沟通,从而消除其顾虑,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保持良好心态,以达到调畅情志,增加气机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2加强基础护理宣教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彻底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时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

指导家属注意对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

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

大小便后清洗会阴部,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湿疹,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适当户外活动。

1.3饮食宣教脑瘫患儿大多营养状况欠佳,应根据患儿的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每日4~6次,提供愉快的进餐环境,鼓励患儿自己进食。

对独立进食困难患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脑瘫儿健康教育内容

脑瘫儿健康教育内容

脑瘫儿健康教育内容
脑瘫是一种由于损害了大脑的发育或功能而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对于脑瘫儿童及其家人来说,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脑瘫儿健康教育内容,用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 医学知识
- 简单介绍脑瘫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 讨论脑瘫的分型,帮助家人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

2. 日常护理
- 关注患儿的饮食情况,确保他们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支持生长和发育。

- 教导家人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洗浴、就餐和穿衣等日常活动。

3. 物理治疗和康复
- 强调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以增强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平衡感。

- 给予家庭指导,教授一些简单的康复练习方法,以便在家中进行日常康复训练。

4. 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
- 鼓励脑瘫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如与其他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和玩耍。

- 提供心理支持,包括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信心,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5. 教育和学习
- 探讨适合脑瘫儿童的教育选择,如特殊教育或个别教育计划。

- 帮助脑瘫儿童发展他们的学习技能和兴趣,鼓励他们积极
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

6. 家庭支持和合作
- 提供家庭与社区资源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支
持和帮助。

- 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理解,以共同应对脑瘫儿童的
需求和挑战。

针对脑瘫儿童的健康教育内容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健康教育内容,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医生或专家的建议而定。

小儿大脑瘫痪护理查房

小儿大脑瘫痪护理查房
2023
小儿大脑瘫痪护理查房
演讲人:
contents
目录
• 小儿脑瘫基本概念与特点 • 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 言语交流与认知功能培养策略 • 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体系构建 • 药物治疗及效果监测
PART 01
小儿脑瘫基本概念与特点
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 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合作方式
与医生、康复师等多学科团 队合作,共同制定康复方案 ,定期评估调整。
认知功能评估工具使用方法
评估工具
采用标准化认知评估量表,如贝利婴 幼儿发展量表、格塞尔发展量表等。
使用方法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评估 工具,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评 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家庭教育环境优化建议
家庭环境
预后影响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
脑瘫患儿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轻度脑瘫患儿预后较好,而重度脑瘫患 儿预后较差。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是改善脑 瘫患儿预后的关键。
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
社会支持和心理关爱
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预后也 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 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发动社会力量
发动社会力量,如志愿者、慈善机构等,为孩子提供关爱和帮助 ,减轻家庭负担。
PART 06
药物治疗及效果监测
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年龄、体 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药物
治疗方案。
精准用药
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的药 物,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一、背景介绍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5岁诊断:脑性瘫痪(痉挛型)二、护理过程1. 评估患者状况患者张某某,5岁,因出生时窒息导致脑瘫,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

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良好,但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

2. 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以下护理计划:(1)改善肢体活动:通过被动运动、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肢体活动能力。

(2)康复训练:进行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2)康复训练:每日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言语、智力等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4. 护理效果(1)肢体活动:经过一段时间护理,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有所改善,能独立完成简单动作。

(2)康复训练:患者在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3)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总结1. 通过本次脑瘫个案护理,我们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对脑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2. 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3. 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脑瘫患者的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总之,本次脑瘫个案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痉挛性脑性瘫痪双瘫型患儿的康复护理

痉挛性脑性瘫痪双瘫型患儿的康复护理
士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 为 了该 领域 的护理 专家 ,而 这正 是 发展专科护士的 目的。
[4]覃 惠英 ,温咏珊 ,郑美 春 ,等 .临床专科护士工作职 责与工作模式 的调 查 与分 析 [ ] .中 国护理 管 理 , J
20 ,3 ( ) 35 . 03 5 :5 —4
[5]李华 秀 ,高敏 ,郭敬 霞 ,等 .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 状研究 [ ].中国护理管 理 ,20 ,5 ( ) -2 J 05 5 :81 .
本组资 料 中 9 . 0 的 IU专科 护 士认为 咨询 工作 是 63% C IU专科护 士工作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除了向其他 护理人员 、 C
[3 ] H m i A,S rs J a r c pos ,Hasn C A vn e r t e no M. d acd pa i cc
wr ot 挛分级 量表 评估双下肢各 关节痉挛程度 ,两组患儿 治疗后运 动功 能明显提 高 ,痉挛程 度 明显 降低 ,差异 有统 h痉
计 学意 义 ( 0 0 ) P< . 1 ;治 疗后 康复 护理 组效 果优 于 常规 护理 组 ,大运 动 D Q和 MA S比较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0 ) . 1 。结论 在 实际工作 中,提倡康 复护理 ,可减 少l 院治疗 时间,使脑性瘫痪 患儿 的康复更有效 。 桩
痉挛 。改善患儿 的运动功能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双下肢受累较重 … ,可导 致患儿 的生活质 量低 下。我 院神 经康 复病区采用药物 治疗 、物 理治疗 、针灸等 综合 康复 治 疗手段 ,以及 针对以上 治疗手段 的康 复护理 ,有效 地缓 解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 . 0 7年 1 一 0 8年 1 月_ 20 2月在我 院神

浅述PDCA循环法在脑瘫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运用

浅述PDCA循环法在脑瘫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运用
医生的满意度
8 3 . 1 5 %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8 4 . 2 1 %
用体会 新疆 医学 2 0 1 0 . 4 0( 1 1 ) :1 3 0—1 3 1
[ 4 ]彭朵 护患纠纷产 生原 因 以及 对 策 [ J ].中 国医学理
论与实践 ,2 0 0 7 . 1 7( 4 ) : 4 8 1 [ 5 ]张玲 急诊手术患 者术前 的心理需 求 与护 理 [ J ].I I 缶
实施有效沟通后
P值
9 5 . 7 8 %
< 0 . O 5
9 4 . 7 3 %
< O . 0 5
本研 究结 果 显示 ,实施 有 效沟 通后 ,患 者 以及 家属 ,急 诊科 医生 对工 作 的满 意度 均得 到提 高 ,差
医疗装 备 2 0 1 3第 l 0期
床医药实践 ,2 0 1 0 . 1 9( S A) :3 8 2
情况 用正 性 方 式 告 知 ,鼓 励 家 长 不 放 弃 患 儿 的康
复 ,从而 也能 调节 家长 的情绪 。 2 . 4 检 查 阶段 。通 过心 理 医生 对 家 长 的再 次 评估 和 交谈 ,了解 家长 心理存 在 的问题 ,将 结果 依据进 行 分类 ( 正性 情绪 、负 性情 绪 ) ,将 负性 情 绪 的家 长 分组列 出后 进行 总结 。分 析此项 信 息列 目前 心 理 护理计 划 中存在 的 问题 。
8 9
方法 。护 理质 量 已用 P D C A循环 法进 行管 理 :包括
四个 阶段 八个 步骤 :
康复 的相关 内容 ,让 家长 对疾病 和应 该如何 配合 进
行深 入 了解 ,以便 配合治 疗 ,同时缓 解家 长 的心理 压力 。该 阶段 注重 的是进 一步 与家长 交流 ,将 患儿

脑瘫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

脑瘫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

脑瘫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一、脑瘫的基础知识什么是脑瘫?答: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或小儿大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婴儿早期因某些原因造成的综合征。

患儿病变在大脑,但累及四肢,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也可伴有智力落后、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的发病原因有哪些?答:引起患儿脑瘫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先天性因素、围产期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1)先天性因素:主要包括患儿在胚胎期发育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营养缺乏、怀孕期间母体严重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亲患精神病等。

(2)围产期因素:主要包括早产、难产或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堵塞,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盘功能不良,生产时产钳损伤,新生儿颅内出血等。

(3)其他因素:包括各种感染、外伤、中毒等。

脑瘫的患儿早期有哪些表现?答:(1)出生后婴儿啼哭、睡眠困难、厌乳、进食时吞咽困难、流涎,甚至出现呼吸障碍。

(2)出生后婴儿对噪声或体位的改变都容易受惊,喜欢哭闹。

(3)患儿过100天仍不能抬头,3个月后不能站立或迈步,手握拳不张开;在4〜5个月时,挺腰还会出现头部摇摆不定。

(4)患儿到5个月后看见物体不能伸手去抓。

(5)患儿表情淡漠,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6)患儿不能翻身,肢体僵直,上肢难以穿衣服,换尿布时大腿难以外展。

脑瘫患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1)姿势障碍:出现异常姿势,且姿势的稳定性差。

(2)运动障碍:严重者双手不能抓东西,双脚不能行走,不会翻身,不会正常地咀嚼和吞咽。

(3)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发音不清或出现口吃,表达困难。

(4)视听觉障碍:患儿会出现斜视,主要是内斜,对声音的节奏辨别比较困难。

(5)智力障碍:脑瘫患儿可出现智力不足,大约有1/4的脑瘫患儿智力正常,有1/2的患儿会出现智力轻度、中度不足,1/4的脑瘫患儿出现重度智力不足。

(6)生长发育障碍:脑瘫患儿一般都比较矮小,发育不足。

小儿脑性瘫痪护理ppt完整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护理ppt完整课件
• 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前、围 产期和出生后。
• 有人用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因素进行分析。传统的观点认为围产
期原因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原因,近来认为70%~80%的脑瘫 发生于出生前,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原因不明。因此,近年认 为对脑瘫病因学的研究应转入胚胎发育生物(Wu)学的领域。
• 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8‰~4‰。1997年至1998年对江苏 等七省调查,1~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
第九页,共七十九页。
• 从调查结果看,脑瘫发病率各国差别不大,城乡差别不大,男性 略高于女性。
• 近50年来,由于产科技术、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新生 儿死亡率、死胎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但脑瘫发病率并无减少趋 势,重症脑瘫的比例有增多趋势。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 (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 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 (3)小脑损伤:由于小脑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导致共济失 调、平衡障碍、震颤等,临床多见共济失调型脑瘫,累及全 身。
• 上述三大体系的损伤往往不单独存在,临床表现常以一(Yi)种损伤为 主。
第十八页,共七十九页。
六 、分型 (Liu)
• 各国学者对脑(Nao)瘫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分型原 则大同小异。
第二十页,共七十九页。
• 按瘫痪部位分为7型: • (1)四肢(Zhi)瘫(quadriplegia); • (2)双瘫(diplegia); • (3)截瘫(paraplegia); • (4)偏瘫(hemiplegia); • (5)重复偏瘫(double hemiplegia); • (6)三肢瘫(triplegia); • (7)单瘫(monoplegia)。

最新:0~2岁脑性瘫痪及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完整版

最新:0~2岁脑性瘫痪及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完整版

最新:0~2岁脑性瘫痪及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完整版)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肢体残疾,常伴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口]。

高收入国家的发病率为1.4%。

~2.5%。

,中低收入国家相对较高,我国目前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2.48%o[2]o目前对于脑瘫,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脑瘫儿童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2017年JAMA Pediatrics杂志发表了澳大利亚Novak博士等题为《脑性瘫痪早期精准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进展》的系统评价,梳理了早期预测脑瘫的标准化工具, 明确提出可以将诊断时间提前至纠正胎龄6月龄以内[3,4]。

早期干预应在诊断明确后立即介入,通过神经可塑性原理改善整体功能、提高参与能力,预防并发症,也有助于家庭干预的建立及知识获得。

2021年JAMA Pediatrics杂志又发表了《0~2岁脑性瘫痪及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基于系统评价的国际临床实践指南》[5](简称指南),从使用不同干预策略与不干预之间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后果之间的比较、文献证据质量、家庭关于受益与风险的选择及费用4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就运动等9个领域做出推荐,对当前的早期干预方案有较好的指导作用[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组织专家,结合国内情况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规范国内脑瘫早期干预现状,帮助康复从业者及时掌握早期干预最新研究进展及理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1指南概述1.1研究方法指南在CINAHL x Cochrane x Embase s Medline x PsycInfo 及Scopus数据库中系统检索了0~2岁脑瘫及其高危儿干预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RCTS) ,16项系统评价和27项RCTs符合纳入标准,按照运动、认知、交流、饮食、视觉、睡眠、肌张力管理、肌肉骨骼健康及父母支持共9个领域分类进行系统评价。

小儿脑瘫25例家庭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25例家庭康复护理
位或半坐位 , 将食物从患儿正面喂入其 口中, 从软食逐 步过渡 到正常饮食 。给予高蛋 白、 高维 生素 、 低脂 、 盐及 富 含微量 低 元素的食物 , 指导家属轻轻按摩其颌下 舌根部 , 以促进 患儿吞 咽动作 , 按摩 I周皮肤 , - _ I 叩击刺激 , 以增 强其 口腔闭合能 力 , 逐
对照组各 2 5例 ,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 复护理 , 观察组在此基础 上 实施以家庭 为 中心的康 复训 练 , 续 3个月 , 察比较 两组 D 持 观 Q检 测结果及 临床效果 。结果 : 观察组 D Q检 测结果及 临床效果均优 于对照组 ( 0 0 ) P< .5 。结论 : 家庭为 中心的康复训练护理 可显 以 著改善脑瘫 患儿的脑部功能 , 对康复训 练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果均优于对照组 ( 0 0 ) 表明 以家庭为 中心 的康复训 练护 P< .5 ,
理能教育和引导家属积极参与到患儿的康复治疗 中, 为患儿提 供完善 的家庭康复护理 , 通过亲情及家庭气氛达到治疗 目的。
后 的影响[ ] 护理学杂志 ,09, ( 1 :5— 6 J. 20 2 1)7 7 . 4 本文编辑 : 赵 雯 21 0 02— 4—1 1收稿
促 进脑组织功能恢 复 、 营养神 经细胞 的药 物等 。康 复组 患者 病 情稳 定即开始系统的康 复训 练 : 定时体位 变换 ; ① ②保持 良
好 肢位 ; ③关节活 动 ; 坐起及 坐位平 衡训 练 : ④ 从各 个方 向推
拉 患者 , 强化平衡 反应 ; ⑤坐位 站起及 站 位平衡 训 练 ; 步行 ⑥
3 小 结
表 2 两 组 临床 效 果 比较 ( 。 ) 分 i±
脑瘫患儿在婴儿期 就 开始 发病 , 病程 长 、 复慢 、 恢 致残 率 高, 其运动功能的恢 复是 一个 长期 的康 复过 程 , 过程需 要家 此 属 的积极参与 。康复训练可 以提高过去 相对无效 或新形 成 的 轴 突和 ( 突触的效率 , 或) 训练 的次数 越多 , 突触 的效 率越 高 , 让 原先不承 担某种 功能 的结 构熟悉其 原先不熟 悉 的任 务 。

医院脑瘫儿童管理制度

医院脑瘫儿童管理制度

医院脑瘫儿童管理制度为了保障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患儿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和照顾。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医院脑瘫儿童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管理目标和原则1.管理目标:确保脑瘫患儿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全面的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管理原则: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细致化。

二、管理内容1.指导意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医疗服务: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理疗等,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3.康复治疗: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心理疏导: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5.康复器械:为患儿提供适当的康复器械,帮助他们进行训练和康复活动。

6.药物管理:对患儿进行药物管理,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轻用药不良反应。

7.营养指导: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8.定期检测:定期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功能评估和检测,以监测康复效果和疾病进展。

9.家庭指导:为患儿的家人提供康复指导和护理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儿。

10.社会支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患儿建立康复信心和自信心。

三、管理流程1.接诊登记:患儿到院就诊后,前台接待人员进行登记和初步评估,确定病情优先级和就诊流程。

2.专家会诊: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对患儿进行病情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3.医疗治疗:根据专家会诊方案,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治疗。

4.康复训练:由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康复团队,对患儿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5.定期复查:定期回访患儿,检测康复效果和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出院跟踪:患儿出院后,医院保持对其康复进展的跟踪和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服务。

脑性瘫痪的护理

脑性瘫痪的护理

浅谈脑性瘫痪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护理。

方法:对患有脑性瘫痪的新生儿进行护理。

结论:脑性瘫痪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对于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性瘫痪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23-02脑性瘫痪(cerebral paralysis)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1病因脑性瘫痪的病因有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前,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胚胎期脑发育异常等;也可发生在出生时,如早产、急产、新生儿窒息、产伤等。

还可发生于出生后,如某些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症等)引起的脑损伤。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目前归纳起来有:1.1低体重儿。

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这些婴儿均不同程度宫内发育迟缓。

同时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且常并发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后者易引起痉挛性两侧偏瘫。

1.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如神经管闭合不全致先天性脑积水。

1.3脑缺氧缺血。

造成大脑损伤而遗留脑性瘫痪。

这些因素包括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

胎盘异常,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功能不良等,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等。

1.4核黄疸。

也是脑性瘫痪的重要病因,但现在由于围产医学进步,核黄疸引起脑性瘫痪比例下降。

此病严重性不一,不会恶化,亦不能治愈,为小孩最常见的永久性身体残疾。

1.5临床症状、体征与分型。

主要症状为中枢性运动障碍。

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运动僵硬、不协调,不对称。

患儿姿势异常、别扭,稳定性差,左右两侧不对称,头部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脑瘫患儿护理课件

脑瘫患儿护理课件

对于患儿难以理解或记住的信息,需要重复教授并进行强化训练。
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度。
03
02
01
神经心理测验
针对脑瘫患儿可能出现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认知障碍,可以采用神经心理测验进行评估。如儿童注意力测验、儿童记忆测验等。
智力测验
通过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可以评估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和认知功能。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等。
预后评估
脑瘫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家庭参与和长期随访。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同时,家长应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过程,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治疗原则
02
CHAPTER
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护理
01
02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避免患儿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
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降低噪音和光线干扰。
睡前避免过度刺激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等。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尽量固定患儿的入睡和起床时间。
对于入睡困难的患儿,可采用轻柔的音乐、按摩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
03
CHAPTER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干预对脑瘫患儿的重要性
早期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大脑发育,改善其运动功能和姿势异常,提高生活质量。
语言发育迟缓
部分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表现为词汇量少、语法错误等。需关注患儿语言发育进程,及时进行语言干预。
干预时机
言语障碍的干预应尽早开始,最好在患儿3岁前进行。此时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干预效果较好。
与脑瘫患儿交流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词汇和长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护理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癎、听觉与视力障碍等。

脑瘫的发病率在我国为1.8‰-4‰,国外报道为1.5‰-5‰。

【临床表现】
根据脑性瘫痪运动障碍的性质,临床上分痉挛型、手足徐动、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脑瘫除运动障碍外,常合并其他功能异常,如智力低下(30%-50%),癫痫(25%-50%),视力异常(如斜视、弱视、眼球震颤等达50%),听力减退(10%-15%),语言障碍、认知和行为异常等。

1.痉挛型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瘫的75%。

病变主要在锥体束,多为双侧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指呈紧握拳状。

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内旋,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跖屈。

抱起时,两腿交叉成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

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

患儿肢体活动受限,腱反射亢进或活跃,踝阵挛阳性,2岁后巴氏征仍阳性。

瘫痪形式可有四肢瘫、偏瘫、截瘫和单瘫。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的20%。

病变主要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运动增多。

紧张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常伴有语言障碍。

本型智力障碍不严重,腱反射不亢进,巴氏征阴性。

本型有肌张力增高和肌张力减低两型。

3.共济失调型约占脑瘫1%-2%。

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快变轮换的动作差,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

4.强直型此型少见。

病变主要在锥体外系。

表现为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

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阻力,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常伴有严重的智力低下。

5.震颤型此型罕见,以锥体外系病变为主。

婴儿期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2岁后出现震颤和步态不协调,无眼球震颤,伴有轻度智力低下。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

本型常为婴幼儿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混合并存多见。

此型常见智力下降、运动障碍、严重者可伴有癫癎发作、语言障碍、视觉和听觉障碍等。

【护理措施】
1.饮食管理
(1)评估进食自理的程度,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

(2)每周测体重一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少量
多餐;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口腔卫生,每次进餐前后,做好口腔护理。

(3)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和适当的用物,尽可能鼓励患儿自己进食。

挑选容易咽下的食品,将食物切成小块,便于患儿取用和吞咽。

协助进餐时,态度要和蔼,进食不可过快,保证患儿有充分的咀嚼时间。

进食中,嘱患儿不要说话,以免发生误吸。

进食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有疲劳感时,可适当休息,疲劳缓解后继续用餐。

吞咽有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2.功能训练
(1)评估躯体障碍的程度,加强健康教育指导,说明活动及锻炼的重要性。

(2)鼓励患儿每天活动各个关节,保持肢体功能位;指导并协助患儿移动,锻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协助肢体功能恢复。

运动应循序渐进,并注意保护患儿的安全。

可以配合按摩、推拿、针灸、理疗等方法,纠正异常姿势。

(3)严重的脑瘫患儿还应尽早开始语言训练、听力训练等。

3.防止外伤与意外
(1)评估可能发生受伤的程度。

(2)患儿的床应加床挡保护,防止坠床发生。

患儿房间应宽敞、开阔,避免放置大量物品,尤其是可能对患儿有危险的物品。

游戏种类需温和,减少刺激;玩具也要考虑其安全性。

(3)锻炼活动时,注意周围环境,移开阻挡物体,并加以保护。

4.皮肤护理
评估患儿皮肤受压的程度。

保持床单的干净、整洁、无渣屑、无皱折;对患侧肢体加以保护,防止不自主运动时损伤;及时更换尿布,防止臀红的发生;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

5.预防
认真做好产前保健,怀孕前三个月避免子宫内感染,避免乱服药;预防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避免接触猫、狗,防止感染弓形虫病,而影响胎儿期的脑部发育;避免外伤;预防早产;血型不合者应及早给予预防措施,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应及时治疗,防止发生核黄疸;预防并及时治疗新生儿的低血糖血症、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芸,王爱红.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6):1101-1103.
[2]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36-337.
[3]傅玲,曾宪斌.小儿脑瘫[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3-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