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文化常识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 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 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 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除”指授予官职,“累除”指多次升迁官职;“迁”指官职由高到低 变动。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 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 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答案:1.√;2. √;3. × “始于秦汉”说法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才出现“年号”;
4.“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 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 5.“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 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 出。( ) 6.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 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化知识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化知识考点的考查要求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能力层级为B级。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常识繁多,我们主要是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
重点是知道九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历法;节气;职官;科举;宗法;礼俗;音律;地理。
一、称谓称谓是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和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称谓。
春秋时期天子称王,这是沿用先代的习称。
夏、商、西周三代天子皆称王,而不称帝。
“天子”是尊称,《曲礼》说:“君天下曰‘天子’。
“王”是正式称号,“天王”则是最高称号。
王生时一律简称“王”,死后以谥号称之,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朝有追谥的礼规,天子,国君,大夫死后根据其平生表现追封一个谥号,“文”、“武”就是死后的谥号。
因人物以及职位的不同,谥号的含义也会不同,谥号的各种含义。
天子自称“余一人”或“予一人”。
古字“余”与“予”相通。
这是天子面对臣下及诸侯国君朝拜时的自称。
《周语》内史过在与周襄王对话中引《尚书汤誓》说:“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论语》上也说:“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天子在居丧期间自称“小童”。
天子蒙难之时自称“不谷”。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周襄王遭叔带之难遣使来告曰:“不谷不德,得罪母弟叔带,现避难在郑国,特来相告。
”后有评语说:“天子凶服、降名,礼也。
”这是说按礼规天子蒙难之时身着凶服,自称也要降一等。
天子周王的儿子称王子,孙子称王孙。
我们知道王孙满答楚子问的故事,王孙满就是周王的孙子,名叫满,故称王孙满。
周王室姓姬,王孙满的姓姬名叫满。
称他为王孙满,其实是对他出身的一种尊敬。
王的继承人则称太子,有时也叫世子。
《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唐朝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必背名篇名句"诗词曲(30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屈原《离骚》)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可编辑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一起做一做这些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part1】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L}I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教育最新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2文化常识讲义
考点文化常识(原文见P 117本专题考点1的“典型例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本题考查文化知识,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A .“以字行”即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古人,一般有“名”有“字”,“名”以自称表谦逊,“字”用以交际中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
“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
因此A 项正确。
B.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
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
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C.“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而“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正确。
D.“禄”指古代官吏的俸给。
而“私禄”在文中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正确。
3.细致辨别 做出答案B失分剖析设问方式1.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思路1.审清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一项。
2.分析所考查的文化知识类别,如古代称谓、职官、礼仪、天文地理、科举制度等。
熟悉的知识点链接教材;生僻的知识点在文本具体语境中进行上下文推断。
核心要点1.文化知识考查的内容一定存在于试题当中。
2.文化知识的正误多半可以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判断。
强化训练提能增分一、古代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是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专用术语,有“委任”“任命”的意思。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复习梳理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复习梳理2018届高考语言知识复习梳理 2018届高考语言知识复习梳理
5 高中语本言知识梳理(二)
高中语第二册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记》
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文化常识[优质ppt]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 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且文中 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 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巡抚 之职,本来应该提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是 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 而已)退休的。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 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 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 ”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 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 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 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 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 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 籍。
【 2015新课标Ⅰ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 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文化常识基本分类
官职官制 历法刑罚 服饰器物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文言文客观题——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有:①人物称谓——古代的习惯称谓,包括名、字、别号、谥号,以及敬称谦称、特殊称谓等。
②科举制度。
不同时期,科举制度有所不同。
如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③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任免官职的有关习惯说法。
④礼制——冠礼、婚姻、丧葬等。
⑤纪年方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号混合纪年等。
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歔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选自《北史•高睿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
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答案]D[解析]D项,“不可世袭”错,爵位可世袭,有时降等世袭。
【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讲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行人,代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吏或者外交官,在此指的是前者。 B.两宫,在明时,先朝皇后与皇帝生母并尊为太后,所以两宫多指两位太后。 C.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为元年,皇帝即位时必须要更换纪年的年号, 同一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言官,由监官和谏官组成,合称为言官。前者是君主监察各级官员的耳目, 后者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之改正的官吏。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的人有几个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 )
A.“邓训,字平叔”,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了,然后有字,有 B.“显宗”“肃宗”是谥号,谥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 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
4、宗法和礼俗 ①九宾礼,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②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③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④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⑤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
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⑥季父,叔父。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 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⑦跽,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文言类阅读专题复习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
一轮复习
学习目标
①了解文言文文学常识的一般分类 ②整理并积累文学常识 ③精准记忆文学常识
2014年全国大纲卷、2015-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都
单独设题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词
在本质上属于实词,可以看作实词中特殊的一类。阅读 古诗文,应有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方面的基础。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 文言文文化常识
11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初 除 太 学 博士 。 永 安 三 年 , 右迁 为 北 主 客 郎中 。 节 闵 .. .. .. 帝 立 , 妙 简 近 侍 , 诏 试 收 为 封禅 书 。 收 下 笔 便 就 , 不 立 稿 .. 草 , 文 将 千 言 , 所 改 无 几 。 时 黄 门 郎 贾 思 同 侍 立 , 深 奇 之 , 白 帝 曰 : “虽七 步 之 才 , 无 以 过 此 。 .... 国 史 , 俄 兼 中 书 侍 郎 , 时 年 二 十 六 。 阳 , 旬 有 六 日 。 时 寒 , . 朝 野 嗟 怨 。 帝 与 从 官 及 诸 妃 主 , 奇 伎 异 饰 , 多 非 礼 度 。 收 欲 言 则 惧 , 欲 默 不 能 已 , 乃 上 《 南 狩 赋 》 以 讽 焉 。 孝 武 尝 大 发 士 卒 , 狩 于 嵩 山 之 ”迁 散 骑 侍 郎 , 并 修
[解析] 本 题 考 查 理 解 古 代 文 化 常 识 的 能 力 。 地 、 户 籍 ”事 务 不 归 礼 部 掌 管 , 应 归 户 部 掌 管 。 A 项“土
8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技 法 探 究
J I F A T A N J I U 古 代 文 化 常 识 备 考 要 领
高考一轮总复习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学案三 文言文文化常识
2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学 习 目 标 : 与 理 解 。
①积 累 传 统 文 化 中 关 于 人 物 称 谓 、 古 代 官 ②注 重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认 识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2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考点二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从2015年起,高考全国卷新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2017年新大纲明确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对“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一定会有所增加和改变。
古代文化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
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
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读通的。
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从近两年高考对此考点考查情况来看,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
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乙为例:考查点相关教材首相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指南录后序》)建储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有司召有司案图。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契丹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伶官传序》)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领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遵循以下几点: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
重点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
如:对人的称谓就有以“书斋”“籍贯”“郡望”“官名”“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
如:擢、拔都是“提升官职”的意思。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解读举隅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赞寿者的道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文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令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发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1.【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确实是120;增加三七岁月,确实是再加三七二十一,确实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确实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确实是141。
2.以下描述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季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2.【答案】D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当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3.【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朝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因此选B项。
A.“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朝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朝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朝李商隐《仙境》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朝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别离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4.【答案】C【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众所周知。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5含解析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2。
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8.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 仞: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10。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2018高考语文知识点
状元高考复习宝典2018 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
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给2018 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 33 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
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知识储备六类古代文化知识 Word版
六类古代文化知识一、古代官职【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拜】授予官职。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消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放】放逐。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迁】贬官,降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 籍。
【 2015新课标Ⅰ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 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 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 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 其他儿子。
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且文中 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 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巡抚 之职,本来应该提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是 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 而已)退休的。
D“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 此题主要考 查古代的官职,科举考试,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 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谓“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 封王。
【2015新课标Ⅱ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 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 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 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考题二 文化常识考查题
——逐题击破——
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015年课标全国卷两套 试题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 较固定,涉及面较广。对这类实词掌握的数量和程度,不仅决定文 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考查文化常识的实质就是考查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实词。
【2016新课标Ⅲ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 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 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 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 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C.“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 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单指“朝廷中的”。
【2016新课标Ⅱ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
D
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 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 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 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 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 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 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现代泛指首都。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 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 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 ”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 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 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 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 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 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 ”只是代表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 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 很高。
体验高考真题
【2016新课标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 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 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 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 中原常发生争端。
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选项解 说不正确。A项,“以字行”指的是弘微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 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选项解说正确。 C项,“母 忧”指弘微在母亲去世后离职。选项解说正确。D项,“禄”是 指弘微的薪水,“私禄”强调个人薪水。选项解说正确。
【2017新课标2卷】
文化常识基本分类
官职官制
风俗礼仪
教育科举
历法刑罚
地理常识
名号称谓
服饰器物
文学常识
音乐文娱
参考223页《高考必备的古代文化常识》
【2017新课标Ⅰ卷】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 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 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 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 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