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合集下载

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政府建设

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政府建设

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政府建设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其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优质的公共服务不仅是人民的基本权益,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政府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一、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在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方面,首先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设一个高效、便捷、覆盖全面的公共服务网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注重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为了确保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政府应当注重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不分地区、不分阶层,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当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确保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

三、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除了覆盖面广和普惠性强之外,还需要注重提高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公共服务机构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和职业素养提升,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加强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和参与为了提升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政府应当加强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公共服务的标准、指南和质量评估结果,让公众对公共服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的机会。

政府还应当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五、推动政府服务的创新和改革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离不开政府服务的创新和改革。

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政府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

服务型政府,一般意义而言, 服务型政府,一般意义而言,它是指以 人文关怀、民主、透明、责任、 人文关怀、民主、透明、责任、法制等 价值为基础, 价值为基础,在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以提高公平、优质、 下,以提高公平、优质、高效的公共服 务为标志的政府形态。 务为标志的政府形态。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分析
五、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 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在发 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 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促进社会和谐进 步是政府改革和建设的基本任务。 步是政府改革和建设的基本任务。
三、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公共行政的客体中心主义; 1、公共行政的客体中心主义; 公共行政的结果与绩效导向; 2、公共行政的结果与绩效导向; 将管理纳入服务; 3、将管理纳入服务; 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参与和公共监督; 4、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参与和公共监督; 公共行政的分权化; 5、公共行政的分权化; 公共服务的改进机制;服务承诺制、 6、公共服务的改进机制;服务承诺制、 竞争机制、多元供给机制。 竞争机制、多元供给机制。
四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 四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这是建 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 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 必须按照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和逐步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深化财政 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和开展绩效评估。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和开展绩效评估。这 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坚决维护宪法和 法律的权威, 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 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 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 的轨道。 的轨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为重点, 1)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为重点, 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为重点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2)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社会 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3)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 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 3)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在服 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

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并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这使政府长期充当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但依旧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政府、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结构性矛盾,致使政企分开一直是改革中的一大难点;重视经济建设的投入回报,忽视社会事业投入的经济、社会效益,尤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滞后。

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失衡等,都与这种政府模式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所以政府转型势在必行。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既是政府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现实依据第一,社会公共事务的增长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现实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多,表现在文化方面、个性发展与享受方面的公共事务成倍增长,在居住环境、人口流动、卫生保健、娱乐交流等方面的要求明显增加。

一些原来纯属经济事务范畴的事务,如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建设等也逐渐转化扩大为公共事务。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都呈现加强的趋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事务要求政府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政府的职能或许在分化,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在增强。

从1998年以来的历次机构改革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职能的增长上,政府在公共事务如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食品和药品监管、旅游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保障、信息产业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职能的增加和在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方面职能的增强,表明我国政府正在努力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促使政府做出这一政治抉择的前提正是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的出现所引发的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客观需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期待和需求,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政府服务意识的转变、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服务体系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政府服务意识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需要政府自身服务意识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政府更多地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往往以规范和约束为主,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而今天,人们对政府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政服务,更多的是期待政府能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观念,从政府主导到民众主导,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依赖政府到合作共建。

只有政府真正将服务理念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服务需求。

二、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

政府应具备高效率、高质量、高负责任的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首先,政府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突破现有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型和协同。

其次,政府要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推动政府工作人员忠诚、廉洁、高效的服务态度。

最后,政府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起便捷高效的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在线服务。

三、政府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从政府服务的全流程、全方位做出规划和布局。

首先,政府应该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起全面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政府服务信息的互通共享。

其次,政府要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和民众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与改革。

最后,政府应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

政府服务意识的转变、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向。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

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

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

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

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

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

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民主责任。

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

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

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

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汇报人:2024-01-02•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点•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历史演变•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必要性目录•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与策略•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成效与挑战•典型案例分享01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点概念阐述服务型政府是指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上,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的服务性质,将公民视为顾客,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特点分析公共服务为核心服务型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包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领域。

公民参与和监督服务型政府强调公民参与和监督,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法治化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强调法治化和规范化,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型政府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02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历史演变初步探索阶段01总结词:初步探索阶段是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起点,主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强调服务意识。

02详细描述0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提出“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将部分管理职能下放给企业和市场。

04初步探索阶段还强调了政府的服务意识,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政府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01详细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

改革深化阶段还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同时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总结词:改革深化阶段是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和服务。

020304改革深化阶段总结词:创新发展阶段是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最新阶段,主要任务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优化营商环境。

公共服务型政 府如何构建

公共服务型政 府如何构建

公共服务型政府如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如何构建》在当今社会,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期望。

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满足公众的需求,提供高效、优质、公平的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那么,究竟该如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呢?首先,转变政府职能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过去,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往往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管得过多、过细。

如今,要明确政府的职责边界,将那些不该管、管不好的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府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重要的一环。

建立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能够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要合理划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

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整合资源,提高政府服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也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条件。

公务员是政府服务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要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选拔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

同时,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丰富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完善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建立以公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让公众参与到政府服务的评价中来,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中的不足之处。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困难群体,如失地农民、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等。他们中很多人存在着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以及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等问题。所以为了适应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切实解决性”理念,是政府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凡事要经过允许、审批才能干,这种理念抑制了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事只要法律不禁止都可以干,这种“非禁即入”的理念扩大了创新空间。“非禁即入”的理念,不仅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必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首先,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规规定的事情的理念,减少以至消除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依法行政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应特别重视界定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和约束条件,防止个别部门以“法”扩权或越权谋取集团利益。其次,明确政府的公共职能,解决转型中的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大力减少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行为,强化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平台,建立健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后,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要透明,形成政务公开的制度性框架,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应以搞好两个服务为前提。
一是政府职能应转到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政府的职能,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是社会管理,其本质都是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应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效率,同时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形成了少数暴富阶层,侵犯了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而且减少了社会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因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广大群众的不满。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打破行政性垄断,着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和权力市场化问题,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并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构建服务型政府让人民满意

构建服务型政府让人民满意

构建服务型政府让人民满意近年来,“服务型政府”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构建服务型政府旨在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和效能,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以满足人民对于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一、以人为本,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以人为本,将人民的需求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倾听民意、了解需求,并量身定制相应政策和措施。

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便捷的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高效便利的服务,让人民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高决策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高决策效率。

政府需要实行精简高效的机构架构,并完善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确保政策和决策的及时有效传导。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注重优化内部工作流程,推行便民利民的政务公开制度,通过电子政务等手段,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其次,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的优秀人才,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促进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四、推进政府治理创新,优化服务方式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推进政府治理创新,优化服务方式。

政府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作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注重跨部门协同和横向沟通,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政务共享,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

五、加强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和评估为了确保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构建服务型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和评估。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全过程的监管,保障服务的公平公正。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_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_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_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吴江中国⼈事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师课程前⾔同学们,⼤家好,今天我们讲这个课题的题⽬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家知道,党的⼗七⼤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党的⼗七届⼆中全会为此专门作出了《关于深化⾏政管理体制改⾰的意见》,提出了深化⾏政管理体制的整体⽬标,就是“通过改⾰,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政运⾏机制和政府管理⽅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效的根本转变,建设⼈民满意的政府。

”这是⼗七届⼆中全会的决定对今后⼗年深化⾏政管理体制改⾰的⼀个总体⽬标。

那么按照这样⼀个⽬标,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就是以⼈民满意为根本,有效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惠及全体公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我们这⼀课就这个问题讲三个⽅⾯。

⼀个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和它的发展;第⼆个讲⼀下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些问题;第三个⽅⾯是就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些基本思路。

在这个讲课当中,我想结合我们⼀些地⽅,特别是成都市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当中⼀些实践经验谈⼀些实际改⾰当中的⼀些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和发展(⼀)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那么我们⾸先讲第⼀个问题,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和发展。

那么我们所说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就是指的是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主提供的满⾜社会公共需求、供全体公民共同消费与平等享⽤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的界定和包括的范围不完全⼀致,但⼀般来说它主要是涵盖了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卫⽣、就业服务、基本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基础科技和公共⽂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等⽅⾯。

所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就是⼀个国家的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上述这些⽅⾯进⾏总体的建设的这样⼀个⼤系统。

行政职能转变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行政职能转变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行政职能转变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

过去,政府主要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能,即对民众的管理和监督。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为民众提供服务,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之一。

它意味着政府要从行政机构转变为服务组织,将民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主动地为民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旨在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能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的幸福感。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重要任务。

服务型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和民众需求的调研和了解。

只有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政府才能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调查、征求民意,以及与民众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获取更多有关民众需求的信息。

通过了解民众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需求,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满足民众的合理需求。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进。

服务型政府建设强调创新和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推行电子政务等方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可以开设网上办事大厅,提供网上支付、预约等便民服务,加快政务办理速度,降低办事成本,提升民众体验。

同时,政府还可以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可持续交通、智慧环境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

第三,政府需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需要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加强政府职能的整合和协同。

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协同推进。

政府要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激励政府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最后,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

政府的服务型转变需要与社会各界广泛的参与和监督。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摘要】本文围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展开探讨,首先从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强调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政府职能的重构及公共参与机制的建立。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最终总结了本文的理论思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如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思考、引言、背景介绍、理论基础、政府服务理念转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职能重构、公共参与机制建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概述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成为了当前政府改革的迫切需要。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宗旨,以服务为宗旨,通过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地回应社会各界的需求,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互惠。

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要保障公共利益,还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推动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全社会共同繁荣。

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重构政府职能,建立公共参与机制,不断推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法治、效能的社会。

1.2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过去,政府通常被认为是权力机构,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社会事务,而公民对政府的期待也主要是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政府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希望政府更加注重为民办事,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最后,要建立透明的、便利的顾客信息系统。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向公众提供服务信息。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政府”的做法来建立顾客导向信息系统。

政府可在网上向公众提供关于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服务成本和工作绩效等信息,同时,政府还可在网上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例如网上咨询、网上申请和网上投诉。

4.建立“以绩效为主”的政府评估机制政府失灵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政府运作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纠正政府失灵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

西方发达国家改革的实践表明,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有助于转换服务范式;有助于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正确处理好政府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关系。

就我国而言,政府服务提供尚未实行严格意义上的绩效管理。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对政府的服务实行绩效管理与评估。

首先,必须加强绩效评估研究,探讨适合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特点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为政府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方案。

其次,绩效指标的初步设定不宜过于复杂,应当“先粗后细”,随着实践的发展再增加具体的量化指标。

再次,应当注重奖励报酬与服务绩效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此外,还应当借助政府以外的压力,推动政府服务更加注重绩效。

注 释:①[澳]欧文・E・休斯.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②罗自刚.公共服务:重塑政府的核心理念[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3.③[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得豪斯.经济学[M]. (下),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1189.④毛寿龙.以人为本与政府治理理念[J].决策咨询,2004.1.⑤温家宝.以人为本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据中新网,2003年9月15日电.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据新华社北京, 2000年6月28日电.⑦沈亚平,吴志成.当代西方公共行政[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277.责任编辑:罗哲;校对:亚中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陶学荣1 黄元龙2(1.南昌大学 MPA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7; 2.南昌大学 法学院行政管理系,江西 南昌 330047)〔提要〕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核心理念,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模式。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一篇: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那么,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呢?在我国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根本出发点:从公共利益出发。

这是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标志,也是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从公共利益出发,强调的是“公共的、公用的、公众的”。

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少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利益化的现象,行使职权并不完全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是从部门利益出发。

这是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背离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里的“我”,指的就是执政者。

其意思是说,执政者如果没有私欲,老百姓自然就会淳朴;否则,就会败坏社会风气。

另一个问题是,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怎样把握公共利益?或者说,公共利益在哪里?就在多元利益关系的那个“均衡点”。

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在多元利益关系表达和博弈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均衡点。

职能定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确政府应当承担什么职能。

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作了四项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党的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我国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政府基本上是“经济建设型”政府,主要精力用在了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不是公共服务上。

时至今日,这种惯性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到公共服务上来。

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强调,各级政府抓经济发展,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这“三不”,是力求摆脱过去干预经济的惯性羁绊、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要求。

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有限的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府的服务水平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以及提升服务水平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政府服务意识政府工作人员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更加深入的认识到自己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仅仅完成一项任务。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应注重细节,不仅仅提供基本服务,还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注重热情友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二、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服务水平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

政府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激发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建设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建设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政务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政府应该建设起一套灵活多样的沟通渠道,通过各种形式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反馈。

政府应该倾听人民的声音,尊重人民的权益,根据人民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为了提升服务水平,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这一机制可以通过设立投诉电话、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对政府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督机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之,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服务水平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加强服务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政府的职能与作用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而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建立起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重点在于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

那么,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如何探索和实践呢?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实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政府要积极寻求人民的需要和要求,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内容。

在各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将社会公众充分纳入考虑,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看法,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针对性,以便更好地推行政策。

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建设还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益,加强公共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

行政管理改革,除了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外,还应推广信息化手段,简化行政流程,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加强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提高行政效益和便民服务水平。

三、加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密切。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已成为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

此外,政府应积极推广并引导社会力量和慈善组织参与服务事业,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政府要与社会公民、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协作共赢。

四、强化法治建设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必须注重法治建设。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区别清楚,对于违法行为做出严肃处理,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自我约束。

同时,政府还需要大力推进公民意识和法治素质的普及教育,让公民在法律面前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秉持法律和行为的正确性,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五、创新思维、探索新模式最后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创新思维,注重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模式。

政府要不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引入新的治理理念和方法,避免一成不变的陈旧和僵化。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改变传统行政观念树立现代政府理念所谓现代政府理念即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

现代政府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蔚然成风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此后又得到多次修正。

这一理念主张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应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

要确立现代政府理念,关键要克服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一、划清传统行政观念和现代政府理念的界限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与现代政府理念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

其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1、出发点不同。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为了实现统制而行使权力。

它主张官本位,权力本位。

而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则是从公民需要出发,主张人本位,社会本位,以为公民谋福祉为宗旨。

2、政府工作的实现过程不同。

在传统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则是公民与服务者互动的过程,双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协商,达成一致。

3、工作对象的选择权利不同。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务者也是被统治对象。

因此,一切服务都不排斥强制性(包括出于好心的服务);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务的成立条件则是被服务者的自愿与要求。

因此,杜绝非法不合理强制是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对政府职能定位不同。

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责是发展经济,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经济和社会。

现代政府理念则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公共服务,即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发布公共信息等。

5、对政府工作检测的标准不同。

传统理念把行政效率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

现代理念则以绩效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

当前,重在实现三方面转变:指导思想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管理内容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社会,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体现,在满足民众基本需求、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构建和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构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加强服务理念转变。

传统的政府服务往往以权力为核心,忽视了民众的需求和感受。

而现代化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政务服务提供者向服务需求者的转变。

政府部门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满意度的公共服务。

其次,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是保障公共服务提供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等领域的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分配均衡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可持续运营。

此外,在构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规范公共服务机构的设置和运行。

首先,要实现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和权限的明确。

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还要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依法行使职权。

其次,要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

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另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等项目,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体验。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公共服务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和沟通。

此外,政府在构建和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中,还需要注重改进和创新。

建设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体系在建设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体系方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服务效率、强化信息透明、加强监督机制、促进民众参与和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提高服务效率政务服务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民众的满意度和公正性。

为了提高效率,政府应该加强服务能力的培养,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和能力。

此外,推行电子政务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可以实现线上办事、在线咨询和在线投诉等服务功能,这将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二、强化信息透明信息透明是建设公平公正政务服务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政务信息逐步完善地公之于众。

这样,民众才能及时了解政府工作进展、政策变动等相关情况,从而更好地参与政务事务,监督政府工作的公正性。

三、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是保证政务服务公正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设立相应部门进行监察和纪检工作,并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此外,对于经常投诉举报的问题,政府应该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给予公正的处理结果。

四、促进民众参与政务事务的公正性离不开民众的参与。

政府应该积极倾听民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充分发挥民众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提供便利的参与渠道和完善的反馈机制,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政务事务,共同推动政务服务的公正性。

五、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体系需要有坚实的法律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政务服务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的整改和追责,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建设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在提高服务效率、强化信息透明、加强监督机制、促进民众参与和建立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

政府、公务人员和民众共同努力,方能实现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摘要:本文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特征、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和方向。

关键词: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方向一、公共服务型政府概念的界定及特征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建设依法、有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意。

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既不是简单地强调服务态度的转变,即所谓“微笑服务”,也不仅仅是把政府的职能转变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而是强调这种对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按照公民的意愿提供的,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公民满意。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效率、公正、责任、规范、透明、合法等无疑都是现代政府的特征,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谋求合法性的政府必须倡扬的价值和目标。

但现代政府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对其角色的基本设定,即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回应公众的要求。

这也是服务型政府区别于其他类型政府,如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基点。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具备以下主要职能:提供制度供给服务。

作为秩序化的代表的政府,必须为人们和社会提供社会秩序的制度供给,也就是要为社会制定一个权威的、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框架或者制度模式。

制度供给的内容非常多。

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财产权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服务型政府最好和最大的服务就是良好的制度供给。

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

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

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提供公共产品。

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解决,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

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

实际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三、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要遵循科学分权原则。

首先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合理分权,使权利科学定位并准确归位;其次是权力下放,科学分解职能,扩大地方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自主治理权;再次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使社会公众切实享有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参与权和管理权。

法治原则: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是有序的政府。

政府要依法行政,无论是服务的政策、手段,还是服务的程序都要法治化。

法治原则要求政府建立健全适合现代服务行政要求的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实体法,依法重构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

责任原则:服务就是履行责任。

责任原则要求政府建立一套完整而有制约机制的服务行政责任体系,使社会公众能够有效监督政府,真正实行民主行政和责任行政。

服务行政责任体系应当由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沮会等方面的责任制度构成。

效能原则:效能是效率、成绩、功能的统一体,效能最大化是现代管理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

科学的发展观更加注重政府的服务功能,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要追求可以量化的服务成效,更要追求能够使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服务功能。

竞争原则: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为运作平台的,竞争型政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政府与市场、社会公众之间的竞争关系,要求还权于市场和社会公众,还利于民;另一方面表现为区域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要求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推动并参与竞争,政府通过竞争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方向根据政府服务职能的定位,构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模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公共服务职能的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顾客”或“客户”。

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要求或市场为导向。

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下,政府常常以行政计划替代公众意愿,以精英设计替代公众参与,忽视公众的需求和偏好,公众的影响较为有限,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公共组织弄不清谁是它们的顾客或服务对象,而且服务水平低劣。

以顾客或市场为服务导向,就是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的思路选择,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正确关系的体现。

其主要途径有:一是扩大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政府提供什么公共服务、怎样提供,应当事先听取公众的意见,以公众意愿作为第一价值取向,并建立有关了解民意、公共参与决策的渠道、规则和程序;二是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应当以社会的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加大公众意见在评估中的作用。

(二)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是现代政府服务模式转换的一个流行趋势,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国内外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在生产和提供上是可分的;在付费和使用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意味着它们只能由政府直接提供,通过重新设计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分工,适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可以较为公正高效地来加以提供。

因此,应当扩大市场竞争的领域。

在这里,竞争至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公对私的竞争,即让公营组织和私营组织都来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促使其竞争;二是私对私的竞争,即政府要求私营企业彼此竞争,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三是公对公的竞争,即政府促使自己内部组织之间进行竞争,以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公共服务职能市场化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凡是属于经营性或竞争性的项目,应当通过公共招标、内部竞争、合同外包等市场方式营造市场竞争机制,不能事先假定公营部门就一定比民营部门强,或者民营部门就一定比公营部门强,关键是要有公正规范的竞争机制。

第二,除了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务外,在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应当营造竞争环境,利用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促使服务提供主体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三)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提供转变为政府利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和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

一些私营部门、独立机构、社会自治和半自治组织等组织都将成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展开竞争。

政府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

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顾客导向),公共服务的提供不再由政府独自承担,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唯一机构,许多非政府机构加入到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队伍中来,政府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地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对于公共服务的客体来讲,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意味着把对公共服务的内容、方式及其评价的选择权交给了公众,这样就会迫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不得不把公众作为顾客,树立顾客意识,当服务不被顾客接受时,他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四)公共财政体制的结构调整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

从公共支出的领域来看,政府公共服务可分为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两部分。

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直接进行各种投资;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手段支持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目。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应逐步加大公共支出结构中社会性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地位与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应建立公共收入制度,逐步增加全社会的公共财政收入总额;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重点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逐步实现由生产投资型公共财政向公共服务型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为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

(五)公共保障机制的建立与优化公共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保证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老、病、死、伤、困等各种生活境况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的社会制度。

其本质是社会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并具备明显的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保障性。

其目的是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条件。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并优化公共保障机制,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政府协助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扮演市场活动中的客体,理应为微观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客体服务、服从于市场主体,这是规律。

然而,过去我们的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能量很大,常常决定着一些微观市场主体的兴盛与衰败,权力色彩浓厚,而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要求政府更多地提供服务,矫正主客体错位的现象,保障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

(六)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构建当今世界的公共突发事件类型多、范围广。

从公共卫生、网络攻击到恐怖袭击,从交通安全到生产事故,影响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卫生、金融、政治、经济等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损失惨重,影响巨大。

政府应急能力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个具体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投入问题,而是由政府应急职能、应急体制、应急投入等构成的一个系统,并且其基本的统筹次序应该是“确定应急职能范围、构成应急体制框架、安排应急投入资源”,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整体应急处理能力达到最大化。

政府应急职能的界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危机管理的划分和主要内容应该是准确的;二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应是相对独立、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的;三是服务于职能发挥的基本资源储备、信息体系建设应是配套的。

(七)更新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