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基本原则
探析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4管理 的绩效性 。绩效即政府的业绩 . 和效率。政府是否高效运作, 是建设服务型 政府的关键 。绩效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 制是否优 良的基本标准。 同时也是判断政府 是否有能力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标准。 公 共行政 成 本 立 于 公 共 财 力 。 二 、 我 国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构 建 的 基 本 原 则
出 公 民 参 与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范 围 , 加 剧 排 斥 公 民参 与 的程 度 ,政 府 在 获 取 信 息
实体 ” ”经济 实体 ”的两 重身 份 , 和 同 时履行两种不 同职 能。双重身份会 导致 政府 与 民争利 , 器私 用, 不 能成 为 ” 公 就 公共服务型 ” 府 。 政 2职 权 的 有 限性 。 公共 行 政 系 统 中, . 政府不是全 部公共行 政机构,它和其他 公共机构直接 或间接地共 同行使社会 公 共权 力, 供公共服 务, 责任和 权 力也 提 其 不是无 限的。政府应 该在市场 、 企业 、 社 区 、 政府组织 千不 了的情况下才 介入, 非 除此之外政府 不应该介入其它领 域 。 3运 作 的 民主 性 。 公 共 服 务 和 公 共 . 服务型政府是 必须要同人 的公 民主 权联 系 在 . 的 。 只有 普 遍 的 公 民 主 权 才 是 起 构建公共服务 型政府和提供公共服 务的 基本前提及其 正当性的主要来源 。公民 主权决定着 公民及其被 监护者 f 主要 是 未 成 年 的子 女) 为 个 人 、 体 和 整 体 的 作 集 各种需要 应该得到满足 ,决定着 政府应 根 据 公 民 的 需 要 和 决 策 而 存 在 。也 决 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需要 , 也是适应和参与全球化 竞争 的必然要求。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作者:周德祥来源:《湖湘论坛》2018年第04期摘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为了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合理张力,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合理归位并统一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二是坚持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协调互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倡导公共精神,鼓励公民参与,建立多元共治的公共治理格局;三是坚持政府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不仅要将政府发展作为一种自觉要求,更要通过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层层设定,将政府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中。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建设;人的全面发展;政府发展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8)04-0005-07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建设服务型政府正是提高我国治理水平、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并逐步实现善治的重大举措。
在我国,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已十多年。
十多年来,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明显增强,政府行为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公信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尽管我们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道路上成就不小,但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合理张力;坚持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协调互动;坚持政府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我们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契机,在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坚持“三个基本原则”,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如何决定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也制约着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职能的发挥和管理方式的择选,以及如何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的决定性的因素。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根据管理过程的基本特点以及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过程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围绕公共性的基本要求从不同的侧面规范和引导管理主体的行为,保证公共事业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并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市场化原则我们认为,公共组织承担着管制管理与服务管理两大任务,但其立足点还是在服务上。
进一步言之,公共事业管理必须遵循服务原则,究其原因,一是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而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尊重行为主体基本权利尤其是自利权利,通过提供一定的环境或条件,让行为主体合乎规范的自利行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增进整个社会利益,因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顺应管理对象的意志和愿望来实施职能行为,为他们愿望的满足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公共事业的内容的社会性要求管理的方式方法合乎社会事务本身的规律,要求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社会权力的作用,让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达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这一服务原则主要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态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如下规定:1.在宏观层面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而非管制,服务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核和基础,因此,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最主要的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等,为社会或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应的,政策和规章的制定要集中在大力增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和完善有关的公共设施方面。
2.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管制的形式,但在根本上管制是服从于服务的,即管制是为了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根本利益。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ma a e n , o t u u l rv me t h u l e vc y tm h c a h n s h r ceit s t s b i o n u l n g me t c ni o s i o e n ep b i s r ie s se w ih h s C ie e c a a tr i , e t l h s u d p bi n y mp t c sc o a s c f a c s y tm a i , d p f cieme s r st a he ese d r ge s i n e se b ss a o t e t a u e c iv ta y p o r s . n s e v o Ke r s p b i e ie ; u l e ieo in e o e me t p b i e ie c n e tp b i s r iefau e y wo d : u l s r c s p b i s r c r td g v r c v c v e n n ; u l s r c o c p ; u l e vc e t r c v c
摘
40 7 ) 30 9
要 : 建公 共 服 务 型政 府 , 构 强化 政府 的公 共服 务 职 能 , 完善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必 然要 求 , 是 加 快政 是 也
府 职 能转 变的迫 切 要 求 。构 建 公共 服 务 型政 府 , 在 切 实 转 变政 府 的 管理 理 念 和方 式 、 断 完善 中 国特 色 的公 共服 务 要 不 体 系建设和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上 , 采取有效的措施 , 稳步推进 。 关键词: 公其服务 ; 公共服务型政府 ; 公共服务理念; 公共服务特征 中图分 类 号 :6 01 D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7 8 2 (0 0 o — 12 0 10 — 30 2 1 )4 0 0 — 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作者:张娜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重塑政府运动的热潮,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新公共管理理论也遭受了不少地批评和质疑。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替代性新理论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政府改革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必然会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产生重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启示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新公共服务理论最早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登哈特夫妇提出,它建立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之上,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
其基本观点为:(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使下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方案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过程得以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地实现。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公共利益不是由个人的自我利益聚集而成的,而是产生于一种关于共同价值观的对话。
因此,公务员不是要对“顾客”的要求做出回应,而是要集中精力与公民以及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
(5)责任并不简单:公务员所应该关注的不只是市场,他们还应该关注宪法、法律、社会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
(6)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如果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能够以对所有人的尊重为基础,通过合作和分享领导权的过程来运作的话,那么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们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
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
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
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
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善政之基: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第一 ,建设 以人为本 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
主义 民主政 治发 展 的本质 要求 。
早 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 任务 ,公共服务型政府本质上就是 民主的政府。其 核心是实现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向服务者转变 , 从
根本上抛弃传统的治 民观念 ,确立公民本位 、社会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人们对于在社会中的主
体性 、人的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 。从而 ,以人为本
的理念 E l 益深入人心 ,成为人类在政治 、经济和社 会各种生活 中普遍 认 同的一个摹本原 则。以人 为 本 ,以服务为本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适应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 界政府变革潮 流的摹本要
楚 迤 斐
[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 50 ] 70 1
摘 要 :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 务型政 府 已成 为信 息时代世界 政府 变革 的潮流 ,处于转型 时期的 中国政 府 ,
更应 当具有 紧迫性。 以人 为本 的公 共服 务型政府有其 既定 的 内涵及特 征。 当前我 国建设 以人 为本 的公共服 务型
提出具体措施 ,是一 门在实践中尚待提高的行政管 理艺术 ,也是一项需要 理论 上作进一 步探讨 的课
题。
收稿 日期 :20 0 — 3 0 6— 3 1
作者简介 :楚迤斐 (9 1 ,女 ,河南新密人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 院硕 士生。 18 一)
・
8 ・ 8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1 9卷第 3 期 20 06年 5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He a sn s olg o r lo n n Bu iesC l e n e
行政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行政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2、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赖以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强制力量。
①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行使国家权力的主题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③设置和运用国家权力的目的和任务是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④行政权力是一种合法的强制力量3、行政体制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行政体制等,即国家行政机关内部权力机构、组织形式、制度规范和事权配置方式的总称,包括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形式。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一国的行政体制取决于其政治体制状况,而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同时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体制状况。
①行政体制介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之间②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和政府系统各级各类部门职权的配置③行政体制的状况决定了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动和运行机制4、行政责任人们习惯把行政责任理解为违法行为在行政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公务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必须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表现为工作上的义务;二是行政单位或个人实施了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行政上的法律后果5、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即国家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
①行政组织是行政权力的物化。
②国家行政组织是依照法定程序组件和变更的③行政组织是各类行政机关的有机组成④行政组织机构的改变和发展的直接目的,在于有效地配置行政事权和资源,从组织上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管理,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6、行政职能行政职能也称为政府职能,它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行政职能反映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向,决定政府的规模和管理方式。
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方法综述
区域治理DETECTION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方法综述华北电力大学 张利乐摘要: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中的一种新模式。
在我们研究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过程中,其往往被当作是一种理论工具,与现实紧密相联系。
本文将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方法入手,对其深入剖析。
在研究方法中,将以比较分析法、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这些方法为主,本文将综述以上研究方法的成果。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人文主义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067-0001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公共管理学界的一种重要理论,其前身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而产生于这次运动中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受到了当时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其研究方法切入,深挖理论本身,增强对该理论的理解,并使其为现实行为做出解释和指导。
一、对比分析法(一)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促进政府改革、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一些学者(如美国学者哈林、哈伯尔以及查尔斯等)对新公共管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批评。
他们进行批评的点主要在于:第一,其提出了将政府企业化这一概念;第二,对其所提出的顾客关系进行批判;第三,其把适应于商业的行为和方式套用到公共部门中,这种做法使得公共部门及其人员难以适应。
(二)进一步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后发现,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它们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这两个理论都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然而,前者强调的是工具理论,而后者强调的是价值理性。
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独到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弘扬公民权和公共服务精神;第二,重视人,强调人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生产率;第三,政府应当为公众提供服务。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为导向的政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自我完善的体现,也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必然要求。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而言,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其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有的学者认为,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以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1。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针对‚管制型政府存在的弊端‛2而提出的1[美]乔治、费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2[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5页。
新概念,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依法行政的法治观;科学民主的决策观;从严治政的责任观。
‚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治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民为本的政府、职能有限的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民主参与的政府。
1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以民为本‛是指政府的行政活动要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彰显政府的人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民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
2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就是以自由和公正为核心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秩序。
建立服务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
法治的本身就是对政府活动的规范和行政权力的限制。
3服务型政府是职能有限的政府由于服务型政府将公民意志臵于了公共管理的决定性地位,因此,服务型政府将是政府权力受限制最大的政府。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作者:张菊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23期摘要: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府行政改革方面的体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正,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行政改革;科学发展观;公共服务职能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02-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本质及其特征(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政府的概念: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指的是形势国家权利的全部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国家元首等,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政府政府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构成。
2.服务型政府的的概念: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中贯彻服务理念,突出公共服务职能,承担责任的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的本质1.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是“民主行政”、“服务行政”。
民主是服务的前提,服务是民主的体现。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本要求是“由人民做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
”2.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是“有限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政府不再是全能的,而是“有限政府”。
政府的职能重心应该从经济建设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的公共支出应该主要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项目。
3.服务型政府的行为准则是“依法行政”。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由法律产生,受法律控制,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
它要求政府的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不仅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而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模式是“公民导向”。
(完整版)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特征如下:一是指在服务的理念上,政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政府,它不是为某一类人或某一地区提供单独服务。
二是在服务的方针上,政府坚持非歧视原则,公平地对待企业和公民,并采取措施保护和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每位公民都能够公平地享有政治、经济和人类文化发展的文明成果,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
三是在运行的机制上,政府以尽量公开透明的方式运行,依法执政,并自觉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四是在服务的宗旨上,政府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宗旨,并将主要职责放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上,没有个人私利与小利。
具体说来,服务型政府强调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而非管制;是有限职能政府,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并且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进程的加快,政府必须想方设法,为不同人群、不同社会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但不管是为谁服务,也无论是提供哪一方面的服务,政府都严格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重此轻彼。
该政府模式还以市场作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政府角色定位在培育、完善和维护有效的市场环境上,将原先由政府垄断的公共物品的生产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使市场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舞台。
政府在培育市场的同时,兼顾到社会公平,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政府要保持和维护它的高效率、统一性与公正性,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多样化的服务目标.总之,在向服务型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要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微观控制走向宏观调控,对于可由市场、企业、社会承担的职能将不再干预。
最新-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构建路径 精品
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构建路径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为公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它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必须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思想,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管理理念,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必须处处为公民最大利益的实现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它强调的不是政府的权力和权威,而是对公民权利的保证和公民最根本利益的实现。
因此,服务型政府是为民、利民、便民、富民的政府,以民为本理念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
2有限型政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但政府职能配置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性要求还有差距,政府运行仍受制于全能型政府理念。
从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型政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规范行政管理权力的过程,是要求一些政府部门自断其臂的过程。
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下更大的决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新一轮行政改革仍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3政务公开、透明。
透明、公开的公共管理是政府对公民负责任的体现,是政府改革的目标。
管制型政府的一大特点是自我封闭,其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不向人民公开,在管制型政府下,政府不能主动提供服务,老百姓找政府部门办事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服务型政府是阳光政府,它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互动,政府的行为处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政府在社会和民众面前是透明的。
4责任政府。
责任政府作为民主政治时代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它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公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政府必须积极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政治上的、法律上的和道义上的责任。
公共服务型政府名词解释
公共服务型政府名词解释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含义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即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公共性和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下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并非仅限于政府组织,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吸纳各类社会团体或私人企业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来。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府改革。
在这场新兴的政府改革过程中,新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浮出水面。
概括地讲,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特征: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是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开始引进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精简政府机构,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非“划桨”。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决定因素在当今社会,一国政府要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关系决定的。
(1)在普遍的公民主权基础上的民主与宪政,将决定国家权力的公共性质和政府为公民服务的地位。
(2)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公民的经济而不是政府的经济,在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市场经济是主体,政府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
(3)社会是公民们的社会而不是政府的社会,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是为公民社会服务的。
(4)以政府为依托的直接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公民的直接需求,而间接公共服务即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则是满足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就是提供满足公众消费和受益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又分为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产品。
物质产品,人们看得见,摸的着,包括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如道路、桥梁、车站、码头等;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产品是政府机构及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公众提供的各种行政事业服务,包括办理各种证件,各种咨询以及政府提供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保险、社会福利和其他服务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人治的结果必然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众所周知,建设公共服务型的政府需要一个责任政府,但如何才能保证责任政府抑制其权力使用的任性和张力,把权力的行使限制在合法的范围之内?法治是最好的保证。
现代社会是一个有序发展的社会,法治的实质是秩序,一个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更应该是秩序的遵行者。
政府遵循法律规范不仅有助于政府的行为自律,同时又有助于政府减少人治的盲目、随意行为,有助于决策的睿智和理性。
法治追求的是发展的协调,是通过表达利益诉求和协调利益纷争,在整体上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法治是最好的投资环境。
用法律规范政府的行为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基础。
因此,政府尤其是政府的执法部门,必须依法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自觉维护法律的至上尊严。
[2]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
2004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是一部完整规范行政许可的专门法律,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
它在总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设定到实施对行政许可进行了全程的规范和监控。
《行政许可法》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所透出的强烈信息,表达了中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信心和魄力。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就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最好的切入点。
三、透明原则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
公共服务的公开、透明和开放程度日益成为阳光政府和开放政府的晴雨表。
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形象,也是公共服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基本原则霍丽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150040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为导向的政府。
我国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确立正确的原则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首要问题。
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责任原则责任政府是指政府服务于公民的义务性,并要为其提供的服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它是关于政府的社会回应力,政府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的整体概念。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基础上的,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
自觉承担责任并以此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平台和载体,这是民本政府应有的一种新的政治理念。
因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服务就意味着对服务对象的负责。
这是由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基本关系所决定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我们不能想象人民无休止地开大会来讨论公共事务。
”[1]于是,解决这一政治问题的普遍主张就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制度规则,按照人民的意志产生出能够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权力主体来管理国家,人民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正是存在这样一个基本关系,即权力的本源在于人民,所以作为受委托的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必须对作为委托人的人民负责。
二、法治原则法治是现代行政的手段,用法律来规范自己,是现代政府的发展趋向,也是建务型政府须选择的行为方式。
政府行为要透明,与现代政府的职能相称。
因为现代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公众。
服务是否公平、公正,必须接受公众检验才行。
现代民本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公开的。
要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政治知情权。
政府的透明程度直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关系到公民对政府官员的有效制约和政府自身的廉洁。
政府政策的信息如立法活动、选举活动、政策制定、法律条款、政策实施、行政预算、公共开支以及其他有关的政治信息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利益,透明政府要求上述这些政治信息能够及时通过各传媒为公民所知,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和有效的政治选举过程,实现对公共管理过程和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
政府的公开透明也是和它的人民和民意主导性紧密联系的。
一个政府是不是具有人民和民意主导性,是不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其评判主体是老百姓。
只有政府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程序、服务方式和方法都公开,人民才能知道应该享受哪些服务,才能评判政府是不是在为公民和社会服务。
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的行政行为始终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公开透明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减少和避免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封闭性,防止和克服权力滥用、不廉不洁的有效办法。
四、效能原则效能,就是要追求公共效益最大化,改变不计成本、不顾长远的做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能型政府。
任何政府资源的投入都要讲究投入产出比,讲究眼前与长远的统一;任何权力资源的运用都要保持纯洁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倍增效应、文化资源的催化效应以及行政系统结构优化对其他要素的放大效应,从而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行政效能则是国家公务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工作人员)在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中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能、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
行政效能强调行政人员“无功就是过”,可谓行政能力、效果、效益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2.3 拟定实施电子商务的总体规划电子商务涉及业务转型,不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一般历经三个层次:初级层次是指企业开始引入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处理与交换,例如利用电子邮件收发商务要件,建立网站,宣传企业形象等。
这一层次的电子商务并不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成本低,易操作。
中级层次维系牢固的商业链,它是指企业利用电脑网络的传递某些合同成立的有效条件,或者构成履行商务合同的部分义务,它需要不同程度的人工干预。
这一层次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相互配合,特别是政府机构和商业团体应该为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级层次是业务实现全方位的数字自动化,包括交易的达成、产品的生产、原材料供应、贸易伙伴之间单据的输、货款的清算、产品提供的服务等均实现了一体化的电脑网络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
这一层次电子商务的实现将有赖于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同,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
②拟定电子商务的总体规划是实施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以上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层次,中小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应逐步到位,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2.4 加强网站建设与推广网络市场大小取决于网站的建设和服务。
因此,设计和推广网站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
企业可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搭建产品展示平台。
搭建产品展示平台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租赁或自建。
一些中小企业如果缺乏财力人力物力,可以选择租赁平台,例如阿里巴巴、中国电子商务网正是提供这种平台服务的,性价比非常高。
企业在上面发布商品信息,搭建自己的产品信息平台,由于平台人流大,其效果不亚于一个正式的店铺。
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节省企业软硬件直接投入,也节省专门维护人员的费用,还拓展了市场,增加了商机,对中小企业来讲是比较经济实惠的。
目前市场上这项服务性价比最高的服务商是中国产品平台一年的服务费只有500元。
对一些实力雄厚中小企业来说,也可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自建产品展示平台,包括:域名的注册、企业网站的建设、网站空间的购买和企业邮件系统等,以上各项开销加在一起大概需要1-5万元。
但这样的价格对于很多小型企业还是难以接受的。
第二步,宣传推广平台。
互联网是一个大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有效的宣传企业的网站很难被人找到,网站犹如石沉大海。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起后,应该开始宣传推广。
宣传推广包括:竞价广告、搜索排名、供求信息发布等。
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找到了合适的宣传平台,例如如何选择搜索引擎,选择哪家搜索引擎,如何选择广告商,是选择浏览量大的门户网站,还是选择专业性强的专业商业网站等等,这个阶段的费用较高,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搭建平台后,没有做宣传推广,导致开展电子商务没有明显的效果第三步,把握商机。
平台建好,宣传到位后,就要利用这个平台挖掘商机、把握商机,这包括:收集商机、查看行业资讯、分析市场行情、跟踪竞争对手情报甚至是对员工的培训资料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
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在这个没有标准化产品、收费免费并存的市场上,企业如何正确的选择信息服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还需要各个企业擦亮眼睛。
“三项全能”,是政府行政达到目标的程度。
为人民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
行政能力、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就是服务型政府服务的价值评判原则问题,贯穿于行政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全部行政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检查政府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政府服务的好坏都要经过行政能力、效率和效益这三项价值判断标准的检验。
高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是政府良好行政能力的体现,也是良好行政服务追求的目标,对于公共服务型政府来说,终极目的就是要提高行政效能。
五、平等原则平等是对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概而言之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保持中立地位,不能因其喜恶而在程序或实体方面区别对待,每一个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应享受同等服务。
具体而言,其一,要在实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形式平等。
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社会贫弱者倾斜,以便缩小相对差距,实现实质平等;在此基础上,对情况相同的公民提供同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形式平等。
其二,要在公共服务立法平等基础上实现法律实施和适用上的平等。
情况相同的公民应当被公平赋予同等的公共服务法律地位,并在公共服务提供和权利救济过程中受到平等对待。
六、适应原则保持公共服务充满活力的一个奥妙就是不断调整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适应性原则一是要求公共服务理念不断更新,适应社会发展节奏,与社会现实协调一致;二是要求政府保障公共服务提供的能力和水平适应不断膨胀的公共服务需求,能从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以更加简便、更富效率、更加公平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三是适应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建构公私合作的公共服务模式,最优整合公共选择机制和私人选择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