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

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科研平台,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如何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科研平台,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参与到具体的研究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研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优秀科研人员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

本文旨在探讨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作用,分享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造成了阻碍,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的进步。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旨在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科研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拓展视野,增强综合素质。

探讨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科研平台的重要性科研平台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研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工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加强制度和实践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制度和实践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 结 近 年 来 创 新 实践 活 动 的 经 验 和 做 法 , 出 了 以 制 度 为 保 障 , 化 人 才 培 养课 程 体 系 , 总 提 优 搭
建 实践 创新 平 台 , 为学 生 实践 、 外 活动 、 课 学科 竞 赛和 科技 创新 提供 良好 的 实践 环 境 ; 充分发 挥 素质 拓展 育人作
22 改 善 实 践 环 境 , 展 自主 创 新 活 动 . 开
学 工作 的 意见 》 2 0 ,0 7年 学校 制定 了 《 滨州 学 院 实践 教 学
体 系建 设工 程 实施 方 案 》 20 ,0 8年 出 台的 《 州学 院关 于 滨 本科 教 学质 量 与教 学 改 革工 程 的实 施意 见 》 对 实 践 教 学 , 项 目、 学 生创 新性 实 验 计 划项 目( 学 生研 究 训 练计 划 大 大 项 目 ) 大 学 生学 科 竞 赛 项 目均 进 行 了现 状 分 析 , 提 出 、 并
用, 开展 学科 竞赛 、 大学 生研 究训 练计 划 、 学生科 技 文化 创新 竞 赛等 活动 , 重培 养 大学 生 实践 能力 和创 新 能 大 着
力 , 进 学 生全 面发展 ; 重社 团建设 , 成科研 梯 队 。 促 注 形 关 键 词 : 践 教 学 平 台 建 设 实 创新能力
实践 创新 能 力是 学生 的一 项 综合 性 能力 , 实践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是 高 校 素质 教 育 的 重要 一 环 。要 提 升 学 生 的实 践 创 新能 力 , 必须 通 过技 能 培养 、 会 实践 、 团组 织 、 就 社 社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比例 ,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达 到 实验 设 综 设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和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和未来职业道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1.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例如,开展实习项目、组织外出考察和实地调研等。

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真实的社会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调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实践课程或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解决合作中的冲突,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4. 鼓励试错和反思实践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失败和困难。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方向。

学校可以开展反思和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实践经验,从中互相学习和提升。

5.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备、技术工具和参考资料等。

资源的提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学金或资助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

6. 跨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项目和竞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

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7. 激发兴趣和自主学习学校应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实践创新,更容易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思路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思路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思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我认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下思路:一、丰富大学生实践机会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手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因此,大学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比如学生社团、实验室、创新创业中心、社会实践等。

学生社团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可以拓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实验室和创新创业中心可以让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和实践创业中体验实践创新的过程,加深大学生对于实践创新的认识。

社会实践则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学习社会实践和实际经验,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除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之外,大学也应该开设与实践创新相关的课程,如创新思维、设计思维、科技创新等等,通过课程教育,让大学生在更系统的环境下学习和掌握实践创新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课程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严谨和全面的实践创新知识体系,建立对实践创新的深入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当前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标准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并且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整体实践创新能力水平。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学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全面、实用的评价标准,例如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还可以包括文化创新、社会创新、艺术创新等各个领域,并注重考虑实践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及应用价值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实践创新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大学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开设实践创新课程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加创新、有价值、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创新成为了科技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在新时代下,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与之相应,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一、建立科研与创新文化建立科研与创新文化,是提高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如组织实验、进行科学调研、汇报学术成果等。

同时,在校内可以设立科研学术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和探索平台。

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做学术报告,学生可以听取他们的介绍和分享,这有助于学生增加科学素养,也增强了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重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寻找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应通过思维导图和创新思维训练来提高个人思维能力。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吸收不同信息源、掌握多种创新工具和技术等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健全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提高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学科体系上,学生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对其进行整合、拓展和应用。

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和在创新中的思维灵活度。

学校可以采用跨学科课程和学术竞赛等途径,来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践中,学生要实际操作、观察和反思,在实际探究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培养出创新、实用、实效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纳入实践项目,并针对实践项目开展讲座、研讨等,引导学生更加熟练地应用知识,养成标准化、科学化的实践操作流程和习惯。

科技型社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型社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社会 活动空 问 , 他们 的组 织 能力 、 使 表达 能力 、 作 合 能力和社交 能力得 到培养 和锻炼 。另一 方面 , 大学 生在 社 团活动中能培养和锻炼 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使他们把 两种教育方式 有机 结 合起 来 , 打破 各 学科 问 的界 限 , 高 提
综合利用各方 面知识 的能力 。大学 生参 加社 团活动 , 也是

种社会实践 形式 , 有利 于 扩大 自己 的知识 面, 立正 确 树
的思想观念和 思维 方 法 , 养动 手 实 践 的能力 , 炼理 性 培 锻
这 花 , 生 的创 新 活动 得 以成功 , 使学 创新 能力 得 到发 展 。其 的思维方法 , 些都 有助 于大学 生 建立 合 理 的知 识结 构 , 次, 科技 型社 团的 民主意识较 强 。社 团 的规章制 度 由各 社 有 助于培养大 学生观察 、 分析 、 决 问题 的能力 , 技型社 解 科
能力。
关键 词 : 科技型社 团; 大学生 ; 创新


科技型社 团
员约定俗 成、 同遵 守 , 共 因而 内部 的 管理 非 常 民主 。在 有
百家争 鸣。只 高校学生社 团的概念 : 对于 “ 高校学生 社团” 这个 概念 关的科技制作 及学术 问题 上提 倡百 花齐 放 、 到 目前 为止没有 一个统一的定义 , 个学 者根据 自己的研 要 不违反法 规 , 各 允许 各 种 标新 立 异 的观 点 和 方法 自由争 大胆尝试 。 由于是 自由组合 的非正 式 群 体 , 各社 员之 究与理解对 其定义都 有所不 同 , 但基本 都离不 开“ 趣 、 兴 爱 论 、 间互相 尊重 、 相 帮助 的平等 意 识较 强 , 个人 的个 性得 互 每 好 相 同” “ 、 自发组织 ” 样 的字 眼。一般 国 内高校 学生 社 这 积极性 、 创造 性得 到淋 漓尽致 的发挥 。再次 , 团按性 质 来分 , 分 为研 究 型或称 为 学术 型 、 可 娱乐 型和 公 到充 分张扬 , 益 型三种 。其 中学术型社 团是结合 大学 生 的学 习 、 研究 实 科技 型社 团的 团 队协作 精 神较 强 。创新 活 动 的性 质 和特 决定 了大学生 要开展 创新活 动 , 必须 以社 团为依托 , 联 际和学 术背 景 , 以满足成 员对 知识 的 需求为 基础 , 以提 高 点 , 专业背 景 的同学集 体攻 关。在各 种知识 学 术水 平和 实践 能力 为 目标 , 与专 业学 习 、 学术 研究 相结 合具有不 同知识 、 学科 渗透 日 紧密 的今 天 , 趋 只靠个 人单 打 独斗 合 , 有专业 实 践性 质 的社 团 , 科技 型社 团属 于学 术型 交叉融合 、 带 而 社 团的一类 。 高等学校学 生社 团对学 生 创新 能力有 明显 的补充 功 能, 为社会增 添学 习型组织 , 供个性 集约 化教育 场所 , 提 增 发挥学 生社 团的素 质教 育补充 功 能 , 必须 规范 管理 、 极 积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积极为广大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与能力,建立“五个一”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深刻领会科技创新的工作内涵和精神实质,经过学院领导、全体师生的探知与求索,结合学院实际,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依托社团,以各类校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多年来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了“五个一”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即在大学期间每名本科生有“一个实践基地、一名指导教师、一项资助经费、一支合作团队、一项科研成果”。

一、健全机构,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系,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保障体系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委员会,由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领导组成,统一规划和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办公室设在院团委。

团委指派专职团干部负责管理科技创新的日常事务,并聘请校内外相关专业教师、企业老总组成专家顾问团,为大学生出谋划策、答疑解惑。

在经费管理和日常运作方面,对科研课题采取立项申报、中期考核、实报实销制,形成活动的规范性和品牌性。

2.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学院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建设,积极出台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管理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理顺活动运作体系,完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在院团委的牵头、起草下,先后下发了《学生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实施办法》、《创新工作资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学生专利及申请资助办法》等多项制度,从课题申报、评审、经费管理、成果验收、专利申请费用、论文发表版面费资助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当积极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而构建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这一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多元协同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多元协同是指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跨学科的教学体系。

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和技能,促进思维的跨界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开设跨学科的创新设计课程,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并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学生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

高校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科研项目参与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和研究环境中锻炼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项目,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

推动全球化教育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和学术合作,为学生提供与国外学生和学者交流的机会,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其创新潜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创新大赛或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同龄人分享经验和交流观点。

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

高校需要创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和创意表达。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主题讲座、论坛等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提升其创新能力。

注重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高校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课程和项目的自由,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

注重实践和体验。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来加以巩固和提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探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探究

展,以期早日实现产业化生产运用。
结语
五相电机作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产品,目前还没有进 入实质性产业化生产销售阶段,但是由于它所具备各种优良 性能和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五相电机必 定会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 五相电机驱动系统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我 国在五相电机核心专利技术较少,而且主要专利集中于高等 学校,企业申请和拥有专利数量较少,尚不足以支撑五相电 机产业化生产需要,因此国内相关企业应该抓住五相电机发 展早期这一机遇,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这一关键技术上能赶超世界其他先进企业。 参考文献 [1] 宗 雪 娇 . 轮 边 驱 动 电 机 专 利 技 术 发 展 [J]. 电 子 测 试, 2016(7) : 22-23. [2] 汪守霞,汪张林 . 基于专利信息的新能源汽车及驱动电机 发展现状分析 [J]. 中国科技论坛,2016(4) : 63-69. [3] 陈吉清,余建立,黄维军,等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专利 信息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 : 136-141. [4] 王敏希 .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技术分析 [J]. 中国新技术新 产品,2015(13) : 52.
1.2 不能把握学科最新动态
当前现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主要集中在学生已 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还未能根据大学生与地区的实际情况 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导致大学生实践平台的针对性 不强,过于相似的培养培训目标与实践教学计划难以发挥实 效,甚至导致大学生创新平台资源被浪费,没能体现出大学 生创业平台的实际价值与延伸作用。有的实训实践教学使学 生接触前沿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科知识更新速度不足, 没能体现出知识迁移与交差的实际运用价值。还有学科教学 计划与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观兴趣需 求,没能有效接近前沿知识热点,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主动更新知识,因此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没能促进学生 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提供科技资源和实验设备。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科技实验室和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培养科学实验的技能和研究能力。

开展科技探究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探究和创新活动,如科技竞赛、科技论文写作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开设创新课程和实践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设创新课程和实践课程,如科技创新课、电子制作课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如科技创新大赛、科研实践项目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交流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科技资源和合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和交流经验。

学校也可以组织科技创新论坛和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探究活动、开设创新课程、鼓励参与科技竞赛和项目,以及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交流机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技社团活动方案

科技社团活动方案

科技社团活动方案背景介绍:科技社团是一个致力于推广科技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组织。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促进他们在科技领域的成长,我们制定了以下科技社团活动方案。

活动一:科技讲座目标:提供学生与专家、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拓宽科技知识领域。

时间: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活动内容:1. 邀请科技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研究和创新成果。

2. 确保演讲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科技课程相关,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与专家进行互动和探讨。

活动二:科技实践工作坊目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科技创新能力。

时间:每个月的第三个周六地点:学校实验室活动内容:1. 设计并组织多个实践项目工作坊,包括机器人编程、电子电路制作、3D打印等。

2. 邀请专门领域的教师或企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答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合作完成项目,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三:科技竞赛目标: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

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学校体育馆活动内容:1. 提供多个科技竞赛项目,如机器人竞赛、科技发明竞赛等,供学生选择参与。

2. 组织内部选拔赛,选拔出优秀的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区域或省级比赛。

3. 提供比赛前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竞赛技巧和知识点。

活动四:科技展览目标: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科技经验。

时间:每学期结束时举办一次地点:学校礼堂活动内容:1. 学生自愿参与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创作,将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和教师。

2. 设立展示展位,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实物和相关资料。

3. 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参观科技展览,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结语:通过上述科技社团活动方案,我们将搭建起一个促进学生科技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在科技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提升科技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校如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学校如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学校如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学校作为学习和教育的场所,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也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未来发展的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如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创新基地的建设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基地可以提供各种新的科技设备和实验工具,供学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立不同的创新基地,如机械创新基地、生物科技创新基地、艺术创新基地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课程可以包括科技创新、艺术创新、社会创新等多个领域,学校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和企业家来给学生讲解创新案例和方法,通过实践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中。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新竞赛和展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实习,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论文指导小组,为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进行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

学校还可以组织科研交流会和学术讲座,邀请科研专家和学者来和学生们交流,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

第五,学校可以通过创新俱乐部和社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俱乐部可以提供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平台,让学生们自主组织和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组建创新团队,对于一些有创新潜力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已成为学生必备的素质。

本文将以学校教育为主线,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加强课堂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学校应加强课堂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科技与创新的融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体验科技的魅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实验、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科技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创新项目或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感受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成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三、提供科技资源和平台为了满足学生的科技创新需求,学校要提供先进的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

例如,建立良好的实验室设施,购置齐全的科技设备,为学生提供科技实践的场所和条件。

另外,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或创客空间,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这样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鼓励多元学习和交流多元学习和交流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前沿科学知识。

通过多元学习和交流,学生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科技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力。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科技创新课程或科技创新社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和动力。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传统的一方面培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亟需建立一种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多元协同指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充分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和创新思维。

同时,与教师的密切互动与合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而多维共育则是指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各个能力维度。

除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因此,构建一个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至关重要。

这一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多元协同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概念及意义。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剖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正文部分则是对多元协同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其中,2.1节将介绍多元协同的概念和意义,2.2节将介绍多维共育的概念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多元协同和多维共育对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

“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

水平高 、经 验丰 富 的教 师指 导 团队 。
教 师根据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力及 特 能
创 新 的舞 台。 二、 建立 科技创新 活动长 效机 制 从 制 度 建设 、 件 建 设 、 目途 硬 项 径、 活动方式 、 政策 激励 等 方面 , 立 建 学 生科技 创新 活动 长效 机制 , 推进 学 生科 技创新 活动 深入持 久开展 。
赛 的基 础 上 选 拔 和 培养 一 批尖 子人
才 , 备高 水 平 的 指导 教 师 , 育一 配 培 批创新 性 强的学 生科 技成 果 , 争创 力
品牌 , 发越来 越 多 的学生 登上 科技 激
学 校 建 立 大 学 生科 技 创新 活 动 导 师 制 , 成 了一 支 事 业 心 强 、 务 形 业
( ) 励 机 制 二 激

求 更多更 好的解 答方案 。
( ) 业参 与 四 企


构建 学科竞 赛运行模 式
学科 竞赛 活 动逐 渐为 社会 认 可 ,
许 多 企 业 以 不 同形 式 赞 助 学校 开 展
学 校 在 实 践 中探 索并 形 成 了富
有 特色 的学科 竞赛 运行 模式 , 使学 科 竞赛实 现了系列 化 、 全程化和品牌化 。
( ) 生 主 体 三 学
养质量 。
关 键 词 : 学 生 ; 新 能 力 ; 养模 大 创 培 式; 学科 竞赛 ; 科技 创新 ; 园文化 校
学生 既是 学科 竞赛 的 主体 , 是 又 学科 竞赛 的最大受益 者 。 学校 采取 多 种办 法 调 动 学 生群 体 参 与 学科 竞 赛
级科 技 创 新 工 作领 导 小 组 组 长分 别 由校 院“ 一把 手” 担任 , 相关 部 门按照 “ 统一 领 导 , 工 负 责 , 结协 作 , 分 团 各

基于科技社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科技社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科技社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生科技社团作为高校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型组织,为实践育人、学术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提出了基于科技社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述了该模式的建立、完善与发展等问题,旨在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标签:科技社团;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机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而高校学生科技社团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内各高校广泛开展的学生科创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缺少系统谋划,工作机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尚处于自发自为状态,虽然各校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政策,但总体上缺少系统谋划,目标不明晰、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没有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处于无序状态。

2.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支持。

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实验条件作保障。

学生一些好的创意,要把它变成现实,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

据统计,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科创项目和活动设立专项经费的,不足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也导致一批很好的科技创新项目因为缺乏资金和实验条件而无法开展或深入下去。

3.科技创新领域相对狭窄、受到局限。

现有的学科专业划分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局限于所学专业中,创新空间非常小,而一些跨学科的“无人区”则很少有人问津。

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所说:“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

科技社团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

科技社团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

科技社团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科技社团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和机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也可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科技社团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和机会。

科技社团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为创新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科技社团,创新者可以与其他创新者一起分享经验、交流想法,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反馈和建议。

在科技社团的支持下,创新者还可以组织和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科技社团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技社团可以与企业和政府等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通过科技社团的帮助,科技成果可以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

科技社团还可以协助创新者进行技术推广和市场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速度。

科技社团还可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科技社团可以为科技人才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过科技社团的组织和活动,科技人才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激发创新的火花。

科技社团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和讲座,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提高科技人才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意识。

加强对科技社团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社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科技社团与企业和政府等合作,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

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科技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建立健全科技社团的组织机制。

科技社团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科技社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科技社团还应该建立科技信息和资源共享的机制,促进成员间的合作交流。

加强科技社团的交流合作。

科技社团应该与其他社团、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平台。

通过社团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互相借鉴和融合,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提升科技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浅析地方高校依托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浅析地方高校依托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人才培育论点ARGUMENT119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因此,各地方高校都在以不同途径和方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这既符合高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就如何依托高校科技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境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员与项目都在快速增长,同时高校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配套管理措施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创业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就现状而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困境:一是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普遍缺乏热情,并且创新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创业动力;二是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创新创业活动偏少,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即使参加其中一些活动,也只是因为只有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三是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场地和创业配套资金;四是大学生申请的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且层次普遍不高,更是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其研究成果也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五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存在一定的盲目基金课题:2017年湘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类社团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17xj65)。

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219190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德尔菲法的大学生急救培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JK20CGD043)。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急救技能知识培训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S202010545018)。

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20〕43号:22)。

浅析地方高校依托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文/姚诗云,谢光奇,李涛(湘南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本文以湘南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例,针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却常常被忽视。

为了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学生要具备科技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将强化基础知识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创新潜能,学校应该创造多样性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比赛、组建科技创新社团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平台。

同时,学校也应向学生展示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三、开设科技创新课程学校应该开设科技创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课程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应该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场所和设备。

实验室可以配备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各类资源,供学生进行科技实验和研究。

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学校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并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可以由老师提供科技创新项目的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

学校还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鼓励学生发表科技论文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可以设立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将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整理和撰写科技论文。

通过发表科技论文,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还可以向社会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七、开展科技创新导师制度学校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指导和支持。

学生的科技文化与创造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的科技文化与创造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的科技文化与创造能力培养方案科技文化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培养创造能力,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生科技文化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学校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是培养学生科技文化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场所。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科技教育的宣传和推广,组织科技文化节、科技比赛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

此外,学校应当建立现代化的科技实验室和设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二、加强科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改革传统的科技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入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

三、开设创新课程和科技社团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应该开设创新课程和科技社团。

创新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创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科技社团可以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强化科技实践的机会和渠道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和渠道。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科技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信息素养科技素养和信息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信息素养,教授学生科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培养与企业的合作能力。

七、注重科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学校应该注重科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组织科技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科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八、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基金等支持,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1 6 7 9 1 / j . c n k i . s j g . 2 0 1 6 . 1 1 . 0 0 9
依 托科 技 社 团 与 多 维 实践 平 台 的 创新 能力培养
耿 新 ,方 志刚 ,蔡 秀亮 ,贾宏敏 ,全艳玲
( 辽 宁科 技 大 学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 辽 宁 鞍 山 1 1 4 0 5 1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 一 ~ 一
一 l ;酗
高等 学校 开展 创新创 业 教育 是 当前 国家经 济转 型 和产 业升 级对 高等 教 育 提 出 的迫 切 要 求 和 需要 , 须将 创新 创业 教 育 理 念 融 人 人 才 培养 的 全 过 程 , 遵循 “ 实 践、 认识、 再 实践 ” 规律 , 在 传 授 理 论 知识 的 同 时 , 提供 实践 机会 , 使学 生 吸收 、 巩 固、 运用 理论 知识 , 创新 也必 然发 生在 实 践一 认 识一 再 实 践 的过 程 中I 】 ] 。培养 学
兰 Q : !
CN1 1 2 0 3 4 / T







第 3 3 卷
第 1 1 期
2 0 1 6年 1 1月
Ex p e r i me nt a l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 n a ge me n t
Vo 1 . 3 3 No . 1 1 NO V .2 0 1 6
Ge n g Xi n,Fa n g Z h i g a n g,C a i Xi u l i a n g ,J i a Ho n g mi n,Qu a n Ya n l i n g
( S c h o o l o f C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i n L i a o n i n g ,An s h a n 1 1 4 0 5 1 ,Ch i n a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4 — 1 9
生 的创 新能力 , 就 必须构 建 良好 的 多维专业 实 践平 台 。 高 校科 技社 团是 一个 吸 纳 不 同 年级 、 不 同专 业 学 生 的 群体 组织 , 可 在不 同专业 的实践平 台 、 研究 方 向和各 具 特色 的专 业教 师指 导 下 , 激 发并 培养 学 生 的创新 兴 趣 和意 识 , 依托 多维专 业 实践 平台 , 围绕 校 内外 的实践 与
作者筒介 : 耿新( 1 9 6 7 一) , 男, 辽宁鞍 山, 博士 , 副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分 析 化 学 教 学 和 科 学 研 究 工作 .
的认 知度 高 、 创新 创业 意 愿高 , 但 创 新创业 价值 取 向差
异较大。




与管Βιβλιοθήκη 理 ( 2 )创 新创 业 教 育 的 受重 视 程 度 不 够 , 没 有 得 到 与 专业 教育 同等 的地 位 , 师 资缺 乏 、 课 程 体 系不 健 全 、

要: 探 索 科 技 社 团 与 多 维 实 践 平 台融 合 开 展 创 新 人 才 培 养模 式 , 立足夯实基础 、 深 挖 特 色 与 内 涵 的理 念 ,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一 一 一 ~ 蜘 一
以培养特色 、 创新人才为 目标 , 以“ 坚持一个方针 、 调整两个方向 、 强 调三个衔 接 、 促进 四项改革” 为思路 , 以“ 四
竞赛 、 实 习基地 、 省 和 国家级 科技 竞赛 以及 各层次 科研
项 目, 在 多层次 、 多 角度 实践 学 习平 台磨 炼 , 逐步 培养 、
基金项 目: 辽 宁 省 教 育厅 教 改项 目( 8 8 4 — 4 — 4 ) ; 辽 宁 省教 育 科 学 “ 十二五” 规划研究课题( J Gl l OB 1 4 0 ) ; 辽 宁省 高等教 育学 会“ 十 三五 ” 规划立项课题 ( GHY B 1 6 0 1 3 8 ) ; 辽 宁科技 大学 2 0 1 0标 志 性 成 果 建 设 课题 ( k d j g 1 O l 1 ) ; 辽 宁科 技 大学 2 0 1 5年 创 新 创 业
个层次培养体系” 为运作机制开展素质教育 , 建 立 一 支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的师 资 队伍 , 实 现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的 目标
关键词 : 科技 社团 ; 多 维 专 业 实 践 平 台 ;创 新 人 才 ; 创 新 能力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2 — 4 9 5 6 ( 2 0 1 6 ) 1 1 — 0 0 3 3 — 0 4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c x c y - 2 0 1 5 — 0 8 )
建 立 和提 升学 生 的创 新 兴趣 、 创新 意识 、 创新 思维 和创
新精 神 , 最 终实 现提 高学 生创 新能 力 的 目的 。
1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现 状 分 析
( 1 )大学 生对就 业有 压力 , 因此 , 对 创新 创业 教 育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v e a b i l i t y b a s e d o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a n d mu l t i - d i me n s i o n p r a c t i c a l p l a t f o r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