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史观

合集下载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近代化史观”下的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化史观”下的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化史观”下的历史专题复习伴随着21 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地区的高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新的史学观念试题的出现。

根据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向,历史学科必须构建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体系。

下面就如何运用“近代化史观”进行高考备考专题复习做简要说明。

一、“近代化史观”的含义及其内容近代化史观认为,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

它将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二、“近代化史观”下的专题复习(一)世界近代化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世界的近代化,结合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复习中,注意纵向把握世界近代化的四个阶段。

1.现代化的准备和启动①时间:16 世纪~19 世纪初。

②进程: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启蒙思想传播;资本主义在英、法、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

2.现代化的迅速发展①时间:19 世纪中期~20 世纪初。

②进程:两次工业革命(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时代);三大潮流兴起、发展;欧美、日本实现现代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3.现代化的转型时期①时间:20 世纪初~1945 年二战结束。

②进程: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化模式并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世界民主化进程受到挑战;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中的“八大史观”史观是学生的一个盲点,也是历史研究、学习、教学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史学研究范式例述

史学研究范式例述

不同史学研究范式例述史学研究范式,是史学家在解构历史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研究模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史观的考查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当前,史学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主要有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也称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唯物史观、革命史观(也称阶级斗争史观)等。

新的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不同史观概述1.现代化史观(即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以下几点:①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②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各国具体国情决定;③实现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是落后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2.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1500年新航路开辟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该史观侧重关注世界的横向联系,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超越了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有助于弥补国别史的缺陷。

但不能取代国别史,且仅适用于研究1500以来的世界历史,无法涵盖古代历史。

整体史观要求我们: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

3.社会史观社会史观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察历史,倡导“眼光朝下”的研究方法,着重关注普通民众生活变迁,涵盖衣食住行、家庭婚姻、社会保障、教育环保、语言习俗、思想观念等诸多社会层面。

该史观突破了传统英雄史观的狭隘视野,也称新文化史观。

4.文明史观文明史观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几乎涵盖古今中外所有历史,它囊括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社会史观,其中,现代化史观所涵盖的内容不过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一个阶段,整体史观所涵盖的内容不过是不同文明单位横向交流的一个方面,社会史观所涵盖的内容不过是不同时期文明发展的一个领域。

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事件

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事件

专题一
(3)中西古人对政治制度的认知和思维路径,与他们各自所处 的政治制度的客观现实是一致的。不同的认知和思维路径, 反过来制约着中西政治制度路径的演变。
中国古人 认为政府起源于“受 命于天”的君主, 政府 起源 “君权神授”要求 “君权独制”,对君 权的制约主要依靠君 主的修养,辅之以必 要的外在约束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
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 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军事的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 B.中国科学落后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 C )
解析 考查全球史观。把握全球史观这一关键信息可知, 选择C项。
专题一
典题示例4
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
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 西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 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从文明史观的角度 看,这反映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 ( A )
认为各级统治者只是选举出 来的“执政官”,官吏是由 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 “公职人员”,民众是有权 参与城邦事务的公民 制度的设计思维是把个体看 成是独立的个体,个体在制 度中的地位是由个体的能力 和财产决定的,个体与个体 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契约以 及法律的形式来处理和约 束,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 的约束
专题一
典题示例2 某校高三(1)班组织进行了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 研究性学习。第一组探究主题是“古代的东西方政治文明”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
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基本胜利。
②新中国成立是马克思普遍原理与
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革命史观: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标志着半 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现代化史观: 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 定了基石。 文明史史观: 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进一 步推动中国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全球史观: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 放的斗争。 社会史观: 带来婚葬礼俗的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试着从
用文明史观整合 中国近代史
文明的差异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融合
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 的不同程度。
多元史观解读: 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 社会史观:
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 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 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影响了其 它地区。
中国:
西方:
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 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 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 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 人面前表现出既野蛮 又先进的双重性格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 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3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

中国近代史通史整理

中国近代史通史整理

考点
考点4:新三民主义(必修一66页)
① ② ③ ④ 背景: 内容: 意义: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第一阶段: 1919年~1927年
考点
考点5:北伐战争(必修一55、56页)
① ② ③ ④ 背景: 过程: 结果: 失败原因:
考点6:社会生活的变迁(2013资料整理第13页①——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总特征: 政治: 1.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并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总特征: 政治: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日本的全面侵略和罪行 3.三个阶段、两个战场、两条路线的抗战
经济:
1.民族工业遭受空前的打击和内迁 2.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3.社会生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创刊
① ② ③ ④ 背景: 兴起: 内容: 评价:
考点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必修三57—59页)
① 条件: ② 过程: ③ 影响: 考点5:社会生活的变迁(2013资料整理第12页①——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
总特征:
政治: 1.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五四运动爆发,成为新民主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马克思主义日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①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合作实现。 ③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经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美国和日本加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思想: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 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 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 革。 其核心是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史观:含义及其内容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 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 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 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 新型现代化。
一、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 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 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 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 容; 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 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 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 进,即城市化。
近代化史观:含义及其内容
二、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 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 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 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三、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 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 国家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 国情决定。
正确认识现代化史观
(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 (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 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 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 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 为人的权利。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二)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 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 又要向西方学习。 (三)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 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高考历史 主要史观介绍和应用

高考历史 主要史观介绍和应用

史观介绍和应用史观介绍:1.现代史观即近代史观(范式)现代化和近代化在通常情况下,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

它既包含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民主化),还包括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等内容。

2.全球史观现(范式)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此又称为整体史观。

是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文明史观(范式)主要内容是: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4.革命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近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

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现代史观和全球史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观的一个特定阶段。

5、其他史观:生态史观和比较史观(1)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

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

一、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

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5、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史观,是近代中国的一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最先由毛泽东所提出的,他大胆地将中国近代历史看成是一部革命运动史,从而形成了一种革命史观,即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6、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历史史观

历史史观

再如:20世纪初始,清朝政府推行了十一年 的“新政”。按革命史范式提供的标准评价, 这是清朝统治者为挽救衰亡、抵消革命设臵 的“骗局”。而一些学者按现代化范式提出 的标准进行评价,却得出如下结论:“自二 十世纪初开始以来的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 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和阶段。就变 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就其对中国此后历史 的影响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就这一全国性 的变革运动对现代化宏观研究的理论价值而 言,清末新政的重要性均超过十九世纪后期 的洋务运动和十九世纪末的戊戌变法。”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 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 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 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 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 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 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 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 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 程中的作用。
(3)19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出现新的现代化 道路设计---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将这种理想 变成现实 (4)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证 明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案还有强劲的生命力 (5)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尽管遭受各种挫折某个方面成就依然巨大 (6)随着各地各类型文明的发展,世界经济 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强,政治上多极化,文 化上表现出鲜明的多样性与民族性
(2)主要线索 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 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 济等内容。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 和大众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 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 整合化等。其它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 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 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 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多元化史观

多元化史观

多元化史观(一)唯物史观:(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二)现代化(近代化)史观:1.含义: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2.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知识要点:(1)xx近现代史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原因、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一五计划、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思想上近代化方案:农民阶级《资政新篇》、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近代化的努力: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世界近代史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

政治民主化进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即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三)全球史观。

关注人类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1.含义: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2.知识要点:(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

④现代化的机遇与挫折——戊戌变法。1898年,康、梁的戊戌维新是继洋务自 强破产后中国选择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比较系统而深入的尝试。变法者意欲以日本明 治维为榜样,促使中国步入现代化富强之路。但是它只维持了短短百余日便被顽固
势力扼杀于摇篮之中,中国因此失去了一次国家振兴的良好契机。
⑤现代化的发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20世纪初,清 朝统治者开展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新政”,新政的一系列措施充分反映了现代化 的趋势。其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则完全符合现代化的潮流,颁布了《中华民国临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主要观点: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
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
政治: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 经济: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即从落后迷信到科学理性。
③对现代化的反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两次农民运动,他们提出的目标并不是在中国推进近代化,而是恰恰相反。太平天 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完全是反现代化的,是一种古代小农经济的回归;义和团砍 电线、毁铁路更是直接对现代化的排斥和打击。虽然洪仁玕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资政新篇》,但不足以说明太平天国如果能够维持就会将这份文献付诸实施。
差别而已。
22、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化探索”这一单元的
内容后,对“近代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们从网上搜集到的对
“近代化”这一概念的解释: 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
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

2021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3近代化史观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3近代化史观含解析

近代化史观【概念内涵】近代化也称现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某某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某某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某某化。

【主要内容】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某某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某某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

【关键词】近代化、现代化、工业化、某某化、法制化、商品化、科学化、理性化、城市化【真题回顾】1.(2020全国Ⅰ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某某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 22.8% 17.5% 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材料各类问题中西方“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据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兴办实业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说明西用思想的传播没有受到抑制,排除A项;材料互答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但没有体现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中国近代史学术观点题

中国近代史学术观点题

中国近代史学术观点题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反映了中国在近代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和变迁。

在这个时期,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外国侵略、封建统治、民族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重要学术观点1. 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个革命的历史时期,其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革命事件和革命运动。

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同时,五四运动、大革命等革命运动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革命史观强调了革命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认为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2. 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个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其中发生了许多与现代化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

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运动,以及近代化工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现代化史观强调了现代化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现代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全球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也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扩张和殖民主义扩张的产物。

全球史观强调了全球视野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全球视野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

三、对中国近代史学术观点的评价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其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

不同的学术观点反映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因此,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学术观点,我们应该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术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不同的学术观点都有其特定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也受到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并对其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谈谈近代化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

谈谈近代化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

谈谈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近代化(现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

二、近代化(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

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2、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
现 代 化 与 西 化 的 关 系 。
现 代 化 与 近 代 化 的 关 系 。
概念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
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近(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 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 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 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 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 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 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近代化史观
概念
从 农 业 社 会 向 工 业 社 会 演 进 的 历 史 会现 生代 活化 现包 代括 化经 。济 、 政 治 、 文 化 、 社 两政 个治 主民 要主 内化 容进 。程 和 经 济 工 业 进 程 是
主要模式
内 源 型 现 代 化 模 式 , 外 源 型 现 代 化 模 式 市 场 经 济 模 式 , 计 划 经 济 模 式 资 本 主 义 模 式 和 社 会 主 义 模 式 把 现 代 化 看 成 人 类 理 想 目 标 的 实 现
主要模式: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如:美国、 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经济体制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现代化)史观认识
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既有积极
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 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 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 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