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ppt1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优秀课件
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5.本诗表达了作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 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 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 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 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 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3分 答案要点缺失
真相只有一个
①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记叙夏日游 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借此 表现对自然地热爱;
②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情感。“一遣樊笼累” 集中体现了诗人的苦闷压抑,希望归隐田园的心志。
1、审清题意,看清要求(全诗or某一联); 2、分条答题; 3、一句话总结;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夜,短松冈。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以景结情
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 》杜甫
触景生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乐写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 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 林:此处指读书人。
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讲解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27
•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
孟诗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 精美上来讲,与王维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最新版整理ppt
14
最新版整理ppt
15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最新版整理ppt
16
孟浩然: 湖北襄阳人。
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先。他刻意学习陶 诗的艺术经验,重视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 受,创造幽雅、恬静的意境,塑造诗人的
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
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
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
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
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
,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
品的思想内涵。
最新版整理ppt
28
•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⑵把握描写景物之方法(绘形、绘声、绘色)
⑶说明描写景物之技巧
(①虚实结合②动静结合③点面结合④正侧结合⑤渲染等)
⑷弄清景情之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最新版整理ppt
30
解读王维 山水田园诗
最新版整理ppt
31
1、诗人简介
•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
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
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
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ppt1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20
▪ 孟浩然 ▪ 689—740,襄阳(今属湖北)
人,世称“孟襄阳”。40岁以前主要在 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 曾一度隐居鹿门山。40岁到长安应试, 不第,还襄阳。48岁时入张九龄幕府。 开元二十八年(740)病逝。有《孟浩 然集》四卷,录诗261首。 孟浩然始终处 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
▪ 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 (2)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做简要赏析。
▪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 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 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 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 凄凉、漂泊的情感。
30
王维生平简介
▪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 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 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 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 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 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 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 科第一(即状元)。
13
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
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 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 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 会使读者对所 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 感受。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K12课件
15
◎品语言 3.“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两句的意思是 什么? 提示:翻译两句内容,明确诗人观点。 参考答案: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 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 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 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
K12课件
11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资料助读]
◎释标题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靠长江,南依鄱阳湖。又
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武王时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
故名。谣,指徒歌,即无音乐伴奏的歌唱,此处泛指诗歌。
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肃宗时任殿中侍御
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
表明自己不会像孔子那样热衷于政治,而要像楚狂那样去过隐 居生活,同时也暗示自己对现实不满。
K12课件
14
2.诗人笔下的庐山有何特点?请加以概括。诗人借此抒发 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抓住写庐山的诗句明确特点,结合诗人经历回答感情。 参考答案:(1)诗人笔下的庐山雄奇秀丽。 (2)诗人借写庐山雄伟秀美之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 及期望超脱现实的渴望。
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K12课件
12
◎知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全集》,是盛唐浪漫主
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明背景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
鉴赏 文本研读
第
一 部
第 一 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PPT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歌鉴赏的常见出题点: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 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 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 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 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漠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白鹭作为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在王 维 《积雨辋wǎng川庄作》诗中表现为一种 安谧清幽的环境。杜甫《春夜喜雨》:“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细雨作为一种意象,主要是用来 营造宁静、恬淡环境气氛。古诗意象往往寓 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 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3、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第一课时
1、了解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 2、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唐诗空前繁荣
1、数量之多,是空前的。 2、诗人之多,是空前的。 3、题材之广,是空前的。 4、体派之丰,是空前的。
宋诗是继唐诗之后又一高峰
有诗人九千馀人,二十七万余首 诗。宋诗最显著的特征:“以文字为 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宋词是宋代标志性的文体 词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曲”“曲子”“曲子 词”“乐府”“长短句”“诗馀”“琴趣外篇” 等。直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词”这个名词才 正式确定下来。
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
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 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 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 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 手段--即借景抒情。
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 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的诗人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 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 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 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 风格清新、韵致高 远、格局阔大,气象万 千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 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 仙世界。
我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 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 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 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
思想内容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 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 (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 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 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 (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 下了这首诗。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描写庐山和长江风景。
庐山:雄奇瑰丽(粗绘、细绘、 仰视、全景) 长江:雄伟,壮美,气象万千。 (登高远眺)
(三)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 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 苍苔没。
——人生无常,盛事难再。
(三)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汉江临眺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 “浮”,“动”两词写出了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雄浑壮阔 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 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了 水势浩瀚 美的水墨山水画。表达了作 起句气势非凡,为全诗奠下 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山色苍茫 者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以 了雄壮的基调。 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了磅礴的水势。 及留恋山水的志趣,充满了 水势磅礴 积极乐观的情绪。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直抒胸臆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课件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说到山水田园诗歌的语言特点,常用的术语 有: 清新(纯朴)自然、情趣盎然、闲适恬淡、 高雅含蓄、意境清远……
再看一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高 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在首句点明,自己登上咸阳城楼时就怀有 无限忧愁。带着忧愁之情纵目远眺,所见景物 当然全染上了凄凉的色彩:乱云飞渡,斜日西 沉;秋风袭人,山雨欲来;秦苑汉宫,野草丛 生;黄叶萧萧,晚蝉悲鸣;渭水无语,悠悠东 流。 以上作品虽能寓意,但还只是诗人感情投 注的结果,在人情与物理之间,未能获得一种 泯然无迹的契合,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不 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 二境界。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 观感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 因此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 而异。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 “山牵别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 仲》);在满怀喜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 我开眉”(《二十三日即事》);在亡国遗民 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色正愁人”(《二 砺》)。
中国古典山水诗中,以第一、二种境 界最为常见,以第三种境界为最难得。但 三种境界各有其美,第一种传形传神,娱 目润心;第二种情移景中,婉曲不尽;第 三种寄兴深微,不着色相,因而适应了各 种层次欣赏着的需要。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 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 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 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 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 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 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 科第一(即状元)。
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知识讲解
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
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 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 啼。”此诗从形态、声音的 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 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 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
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 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 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 现出的情感。这牵涉到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 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 拨高作品思想内涵。
▪ 成就之二: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诗 意与画境的结合,对前代山水田园诗 加以继承发展,扬长避短。
山水田园诗鉴赏
(1)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山 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田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 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园 诗
(2)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 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 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 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 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有很多名句流传 千古,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 影响。
盛唐山水田园诗
▪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大 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和两 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朝一代 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ppt课件
赏析探究
1、本诗以“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领起全 文,接下来用浓墨重彩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 风光。请分析这一首句与全诗下文的联系。
明确:起句即用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胸襟,李 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 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该 句笼罩全篇,很自然地引出畅游庐山的景象。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狂”真是李白 真实的自我写照,是李白真实的心理表白。 “狂”在李白那里没有丝毫的贬义,是一种勇 于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作者在这首诗中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所见 的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的?描写了哪些景? 描写这些景有什么作用?
❖ ①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 ❖ ②写山景从鸟瞰、仰视两个角度。写长江从远眺的角度。
作者简介: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唐中宗 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 川江油)青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 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排挤出京。安 史之乱中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王室内讧受连 累外放夜郎,途中遇赦东还。诗风雄奇豪放, 飘逸多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畅 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同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4、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 明确: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
乐观的情绪。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高中语文唐宋诗1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课件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 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 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 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 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 诗 400 首。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公元 760 年(肃宗上元元年) 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西南)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 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3.相关知识 (1)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以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我们所说的山水诗派,包括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 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不仅是王孟、裴 迪、常建、储光羲等盛唐诗人,而且也包括如刘长卿、韦应物、 柳宗元等中唐诗人。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诗有何独到的妙处? 【点拨】 这是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 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 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 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 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 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 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 这首诗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 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二、技法指导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 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 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 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 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 切景语皆情语”。
山水胜色第一课时ppt
-
8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
9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 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 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水田园诗鉴赏
-
1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 1、回想熟悉的山水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
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14
•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 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 苗、菊花、鸡、犬、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 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 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 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 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 等人的努力,山 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 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唐宋诗词第1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板凳] 渔翁的孤单是自由,作者的孤单是寂寞。作为诗 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 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 却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 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渔翁泛舟江上,自渔自乐, 何其快哉!起居行止,随心所欲,何其自由!反 观作者,一介贬谪之人,政治前途一片灰暗不说, 一般的亲朋来往基本断绝,甚至身家性命也是岌 岌可危,言行谨慎,可谓如履薄冰,纵然寄情山 水,终是胸中块垒,不得自由。
3.如何理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句 诗的含意?
【提示】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 本来就是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 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的车旁唱道:“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嘲笑孔子迷于做 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 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 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诗人以充满 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为什么要到庐山 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 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 人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诗海探珠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由日迟,
强来庭下撂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
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 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 折尽长条为寄谁?
【赏析】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病起后所见的春日 美好景象和寂寞相思的心绪。诗篇开头展现了诗 人病起看花的情景,点明了时令。三、四句写庭 院初春景象,将诗人的情态融合在内。颈联描绘 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 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最后二句是全诗的点睛 之笔。这首自抒情怀的即景之作,笔调凝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 生 活,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等。 2。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 浑壮丽,清冷空寂等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 景衬哀情 A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B、写景的空间排列次序:由大至小、由小至大、由远至 近、由近至远、由上到下 C、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4.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等
“浮”、“动”写得好。明明是所乘之舟 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 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 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 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 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 来了。
小结: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 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 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 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 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 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3.看意象把握情感
2.看作者了解背景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孟浩然 689—740,襄阳(今属湖北) 人,世称“孟襄阳”。40岁以前主要在 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 曾一度隐居鹿门山。40岁到长安应试, 不第,还襄阳。48岁时入张九龄幕府。 开元二十八年(740)病逝。有《孟浩 然集》四卷,录诗261首。 孟浩然始终处 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
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 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 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 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 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 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 “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 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雄浑壮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 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 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 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 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颈联中哪两个字用的妙?请简要 赏析
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具体赏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了哪 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
感 受 山 水 田 园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明确概念
1、概念补充: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 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 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 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 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 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宋:杨 万里、范成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归田园居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 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 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 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 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 更为鲜明突出。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 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前两 句从侧面写夜晚的雪景,却不见一个雪字。
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 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 一、清,以王孟为代表 二、雄,以李杜为代表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①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 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 祖国山河的激情。 ②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 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 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③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 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哲理。
A、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 至愤怒,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 生活的喜爱、向往:陶渊明《归园田居》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 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 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渲染 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 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 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从 形态、声音的 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 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 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白描 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 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 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 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 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面奔涌而来 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 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 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 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 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 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有哪 些呢?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 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 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 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 。
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这样 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 地步,朋友自会了解。 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 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 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题李凝幽居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习题。(1998年高考题) 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写作 “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的“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 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 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2)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做简要赏析。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 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 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 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 凄凉、漂泊的情感。
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 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 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 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 会使读者对所 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 感受。
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 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 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 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 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 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 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 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