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山走海置眼前
高三语文选修 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单元 03. 第三单元 05. 第五单元
02. 第二单元 04. 第四单元 06. 第六单元
0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 胜色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 军旅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感谢聆听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 抒怀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 写真
04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 感慨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 别绪
05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第九课 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 相悦 第十课 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 景色
06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 志咏怀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 时伤事
F
生查 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鹧鸪天
扩展阅读
菩萨蛮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
鉴赏知识 词律
破阵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 前——山水胜色
06
水龙吟 登 建康赏心亭
01
望海潮
05
满江红 写 怀
02
扩展阅读
04
定风波
03
鉴赏知识 词的章法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A
鉴赏知识 意象
D
关山 月
B
石壕 吏
E
扩展 阅读
C
卖炭 翁
F
鉴赏知识 意境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原文、赏析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出自唐代李白的《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原文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李白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注释:1、峨眉句:峨眉,山名。
也作峨嵋。
在四川峨眉县西南。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西极,西方极远之处。
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
2、罗浮句:罗浮,山名。
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
长达二百余里,峰峦四百余座,为粤中名山。
南溟,即南海。
此句言画中之山如罗浮山那样横亘至海。
3、名工句:名工,著名的画工。
绎思,推究思考。
此句言画家作画时,精心构思。
4、驱山句: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
把画山画水,说成把山驱赶到画面中,让海水走入画面中。
走,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山走。
5、赤城句:赤城,山名。
在浙江天台县。
苍梧,山名。
即湖南宁远境内的九疑山。
此句言画中山岳云蒸霞蔚,烟雾缭绕。
6、洞庭句:洞庭,即洞庭湖。
潇湘,指湖南湘江。
缈绵,悠远隐约。
此句言画中江、湖望去悠远隐约。
7、三江句:三江七泽,概指江河湖泽。
“回沿,谓水流上下回旋。
逆流而上曰洄,顺流而下曰沿。
全句意谓画面中的水流上下回旋。
8、征帆句:言画面中的舟船停滞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时间。
迷,丧失。
9、心摇目断:谓因欣赏画面而心情激动,因凝神而看不见画面。
10、三山: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详见前注。
语文选修第2课《汉江临眺》课件
波澜动远空。
震动
郡邑浮前浦,州郡城镇 前源自的江水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 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 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 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 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 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郡邑浮前浦 承山色 波澜动远空 承江流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汉江雄 (背景)
浑壮阔
水势浩瀚
山色微茫 (远景)
沿江群邑 (近观)
眼前波澜
所处位置
(积极乐观)
即景抒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 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 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 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 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 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 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 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 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唐宋诗词第1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板凳] 渔翁的孤单是自由,作者的孤单是寂寞。作为诗 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 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 却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 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渔翁泛舟江上,自渔自乐, 何其快哉!起居行止,随心所欲,何其自由!反 观作者,一介贬谪之人,政治前途一片灰暗不说, 一般的亲朋来往基本断绝,甚至身家性命也是岌 岌可危,言行谨慎,可谓如履薄冰,纵然寄情山 水,终是胸中块垒,不得自由。
3.如何理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句 诗的含意?
【提示】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 本来就是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 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的车旁唱道:“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嘲笑孔子迷于做 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 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 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诗人以充满 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为什么要到庐山 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 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 人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诗海探珠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由日迟,
强来庭下撂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
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 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 折尽长条为寄谁?
【赏析】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病起后所见的春日 美好景象和寂寞相思的心绪。诗篇开头展现了诗 人病起看花的情景,点明了时令。三、四句写庭 院初春景象,将诗人的情态融合在内。颈联描绘 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 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最后二句是全诗的点睛 之笔。这首自抒情怀的即景之作,笔调凝炼,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
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
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
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唐诗空前繁荣。
宋诗是继唐诗之后又一高峰。
宋词是宋代标志性的文体。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字浩 然,名不详,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 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 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 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 笃,与之并称为“王孟”。
中心思想
作者此诗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
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 方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另一方 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
艺术特色 感情豪放,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 奇的美感享受。 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 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 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 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 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 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 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 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 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 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 神往。
2、作者在这首诗中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所见 的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的?描写了哪些景? 描写这些景有什么作用?
①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 ②写山景从鸟瞰、仰视两个角度。写长江从远眺的角度。 ③写庐山抓住“屏风九叠、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 之景。都是庐山绝景。写长江抓住“黄云、白波”等景。 ④写庐山之景是突写庐山的雄奇瑰丽。而且还写出它的 山势峻高、寥廓无际。写长江突出水势浩淼,大自然之 美令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 远,气象万千。 这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作者写这些景表现了他留恋现实,热爱 人间风物。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_李白的诗词
精心整理《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_李白的诗词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唐]李白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题画诗不多,此篇弥足珍贵。
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奇迹,再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活动。
他完全沉入画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深切,并通过一枝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笔予以抒发,震荡读者心灵。
想往哪儿去呢?你何时才回去呢?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
“征帆”两句写画船极妙。
画中之船本来是“不动亦不旋”的,但诗人感到它的不动不旋,并非因为它是画船,而是因为它放任自由、听风浪摆布的缘故,是能动而不动的。
苏东坡写画船是“孤山久与船低昂”,从不动见动,令人称妙;李白此处写画船则从不动见能动,别是一种妙处。
以下紧接一问:这样信船放流,可几时能达到那遥远的目的地──海上“三山”呢?那孤舟中坐的仿佛成了诗人自己,航行的意图也就是“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图。
“心摇目断兴难尽”写出诗人对画的神往和激动。
这时,画与真,物与我完全溶合为一了。
镜头再次推远,读者的眼界又开廓起来:“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这是对山水图景具体的描述,展示出画面的一道:“真景如画”,这其实又是“画景如真”所产生的效果。
全诗到此止,一直给人似画非画、似真非真的感觉。
最后,诗人从幻境中清醒过来,重新站到画外,产生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他感到遗憾,这毕竟是画啊,在现实中要有这样的去处就好了。
有没有呢?诗人认为有,于是,他想名山寻仙去。
而且要趁早,如果等到象鲁仲连、张子房那样功成身退,再就桃源归隐,是太晚了,不免会受到“武陵桃花”的奚落。
这几句话对于李白,实在反常,因为他一向推崇鲁仲连一类人物,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
这种自我否定,实在是愤疾之词。
驱山走海置眼前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 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 有他的故居。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 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 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 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 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 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 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 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 阳的孟浩然。
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如: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 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 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 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思考: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 诗人在用笔上 有什么特点?
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 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 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看来也 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 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 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 “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 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 种联系,肯定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 “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
2024届高考古诗文阅读 李白专练(含解析)
高考古诗文阅读李白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12分)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
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②,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
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注释: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③靧(hui):洗脸。
材料二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①于当涂,公疾亟②,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翻译: 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 苍江夜里水流湍急。风吹得两岸的树发出 声响,月光照着江中这一叶孤舟。建德不 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还是把 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朋友。
请思考: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 这样的感受呢?“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 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 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 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 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 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 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 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 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 西头的扬州旧友。
[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 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静 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 来了。随着天气变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 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 活。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 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 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 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 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 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 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 科第一(即状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驱山走海置眼前
鉴赏重点
把握意象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远、近;乐、哀 体味意境 关注关键词(尤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领会情感
联系作者生平和处境,借助意象和意境。 分析技巧
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 自然景物•来自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 犬禽雀 •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 房古寺暮钟
• 常用人物:
•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
• 景物和人物特点
•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 僻 • (富有生活气息,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 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 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 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作者介绍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 (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 「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 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 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 隐居鹿门山。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风鸣两岸叶, 建德非吾土, 还将两行泪,
山水田园诗常用手法
⑴写景角度 (高、低、俯、仰变化) ⑵写景方法 (绘形、绘声、绘色) ⑶写景技巧(狭义表现手法) (①虚实结合②动静结合③点面结合④正侧结合 ⑤渲染等) ⑷景情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 • • •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2021年整理〗《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完整教学课件PPT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二境 界。
▪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观感 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因此 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而异。 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山牵别 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在满怀喜 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我开眉”《二十三 日即事》;在亡国遗民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 色正愁人”《二砺》。
▪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 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他原信 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 展。王维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 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 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 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 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 终南山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 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歌水田园, 表达自己鄙视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山水诗的三种艺术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 这类作品往往随物赋形,着意描写自然山水的 千姿百态。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 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望天门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 易《暮江吟》。以上作品虽不能说是纯模山范 水之作,但作者在创作中主要还是将自然山水 作为客观事物加以描摹表现的,仅略流露某种 情绪倾向,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 是水”的境界。
【正式版】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总结
锦囊妙计 诗歌鉴赏答题五原则
1、译文:对诗句内容进行解读,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2、意境:选取意象,概括意境。 运用了___________意象, 营造了________意境 3、技巧:使用的表达技巧 运用了________表达技巧,达到了________表达效果 4、主旨:表达的主题 使用方法:根据不同的题型, 表达了________主题 随机抽取答题“五原则”中 5、情感:诗人表现的情感 的几条提炼答题要点,组织 表现了________情感 好语言,这样就能够做到答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 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 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 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 维合称为“王孟”。
【颔】风吹着两岸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照着江中这一叶孤舟。 【颈】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尾】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 朋友。
鉴赏
诗人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心情) 来创作这首诗的?
从何 ? 而来
愁 孤
如何 ? 表现
诗人那“孤寂”、“悲愁”的情 感 从何而来? 如何表现? 思念家乡
柳永《鹤冲天》 “忍把浮解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自读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翻译
【首】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苍 江夜里的水流十分湍急。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英语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英语
摘要:
一、名公绎思挥彩笔的背景和意义
二、驱山走海置眼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
三、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这句诗句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是诗人对绘画艺术的赞美。
在这里,名公绎思是指著名的画家,他们运用彩笔,将山水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够驱使群山、驾驭大海,呈现在观赏者眼前。
这种表现手法展示了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高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驱山走海置眼前,是一种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够置身于画面之中,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这种表现手法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使得绘画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后世,许多画家都借鉴了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例如,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墨山水》、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都是运用这种手法描绘山水美景的杰出代表。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画家们高超的绘画技巧,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这句诗句,表达了古代画家们对绘画艺
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然美景融入画作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全面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 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 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 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 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 更为鲜明突出。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 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 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园
--陶渊明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明确概念
1、概念补充: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 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 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 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水 李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归田园居 (三)
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受 山 Βιβλιοθήκη 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
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
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
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
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
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 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 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 特色。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文学赏析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自修部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黄昏山中的猿啼令我悲愁,夜 晚的沧江急急向东奔流。 风吹两岸木叶发出飒飒声,月 光惨淡映照着一叶孤舟。 建德啊并不是我的故乡,我怀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念扬州过去的朋友。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让我把两行相思的清泪,随江
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 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 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 “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 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
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势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 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 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
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
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
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
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
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
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
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 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田园诗
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 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 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 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 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 年间两大诗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鉴赏重点
• 把握意象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远、近;乐、哀 •体味意境 关注关键词(尤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领会情感 联系作者生平和处境,借助意象和意境。 •分析技巧 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衬托(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汉江临眺
作者:王维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 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
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
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
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
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 “楚塞”。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
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
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 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
水寄到大海的西头。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 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 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8首。[1] 此 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 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 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 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 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 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 横流。 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 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 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
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而“天地外”、
“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
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
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 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 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 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 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 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
题 材: 农村景物和农、牧、渔等的劳动 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陶渊明、范成大 特 点: 恬淡疏朴 开创者: 陶渊明
THANKS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 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 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 灵运开创。
•诗体多以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 •代表诗人有:谢灵运、孟浩然、王维
1、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特征。 2、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 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 3、山水诗艺术风格,以淡远最为突出,诗人以恬 淡之心,写山水清晖,意境悠远,词气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