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学案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性质。

3.可用CCl4萃取出溴水中的Br2,原理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Br2在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4.蒸馏操作要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冷凝水的流向为自下而上;③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沸。

过滤与结晶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分离依据: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2)常见分离方法: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过滤(1)适用范围: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3.结晶(1)适用范围若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利用溶解、结晶的方法分离。

(2)两种结晶方法①蒸发结晶:即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如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先蒸发浓缩,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即有晶体析出。

如硝酸钾的结晶提纯法。

(3)蒸发结晶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D.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解析:选D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A项正确;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B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的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否则达不到过滤的目的,C项正确,D项错误。

2013 经济生活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

2013 经济生活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

必修一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一、考点再现1、货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流通规律信用工具(变化)外汇和汇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格与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知识体系商品:货币:价格:消费:三、重难点再析1、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格价值劳动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2、信用卡与支票(变化考点)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4、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有利于于对外投资、出国旅游、偿还外债、商品进口;意味着出口商品价格,不利于外商投资、发展旅游、收回外债、商品出口等。

人民币贬值相反。

5、价格变动及其影响(1)影响变动的因素:价值、供求、货币发行量、国家政策、人为投机或炒作等(2)价格变动的影响①对生活影响:A、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会增加对它的购买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C、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②对生产的影响A、调节生产规模;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③对国家的影响:稳定物价措施:A、依靠科技,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B、引导企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C:根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发行纸币D、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依法打击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

6、影响消费的因素和刺激消费的措施(1)因素:生产;收入;物价;国家政策;消费观等(2)措施:国家:A、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B、增加收入(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消费者合理投资等)、完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制度,促进公平C、加强宏观调控,稳定D、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积极就业,合理理财等7、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能拉动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

学案1: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案1: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了解时政评论类文体特点,学习本文事理论证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

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2.了解“特约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

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

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3.写作背景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

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

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专题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殊规律的应用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专题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殊规律的应用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殊规律的应用【方法突破】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方法归纳1.公式:xv t=,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而在用平均速度求位移时,因为不涉及加速度,计算比较简单。

2.公式:02v v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B .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C .可求出物体通过2x时的速度D .可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BD【解析】A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初速度为v 0,则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012x v t at =+在v 0未知的情况下无法根据x 和t 求出a ,故A 错误; B .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为xv t=故B 正确;C .设物体的末速度为v ,则物体通过2x 时的速度为2x v v 0和v 都未知的情况下无法求出2x v ,故C 错误;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D 正确。

故选BD 。

【针对训练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的位移是2m ,第4s 内的位移是2.5m ,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这2s 内平均速度是2.25m/sB .第3s 末瞬时速度是2.25m/sC .质点的加速度是20.5m/sD .质点的初速度为0.5m/s 【答案】D【解析】A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这2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2 2.5)m 2.25m/s 2ss v t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质点第3s 末的瞬时速度等于这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3 2.25m/s v v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根据Δs =aT 2得,质点的加速度222(2.52)m0.5m/s 1ss a T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根据033v t v a =+可得初速度为00.75m/s v =,D 错误,符合题意。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一第1课原 毁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一第1课原 毁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
专题一第1课原毁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

《原毁》探求了诽谤丛生的根源;《桐叶封弟辩》是一篇充满现实政治关怀的力作;《朋党论》是一篇享有盛名的典型政论;《留侯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

“原毁”就是探究诽谤丛生的根源。

文章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从古代说到当代,从“毁”的具体表现谈到“毁”的思想根源;既描述其情况,又挖掘其本源。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论述,逻辑性强,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

《桐叶封弟辩》,全文抓住一个“戏”字展开论述。

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

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述方法,驳得透彻,立得自然。

作者表面上像是辨别史料的真与伪,实际上是在辩论史事的是与非。

《朋党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由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逐层论证,提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观点,希望统治者进用“君子之朋”,远离“小人之朋”。

《留侯论》一文一反通常写法,没有全面评论张良的生平和功业,而是论述他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观点新颖鲜明,虽略有偏颇,但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第1课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专题一 1节学案

专题一 1节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备人:______ 审核人: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知识梳理】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建立:_________年,____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灭亡: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

2.西周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扩张西周的统治范围。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_________建立诸侯国。

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对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并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照_______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为大宗,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由于__________的亲疏,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2)最大特点:。

(3)影响: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朝代时间朝代时间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南朝420~589年商约前1600~前1046年北朝439~581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隋581~618年春秋 前770~前476年 唐 618~907年战国 前475~前221年 五代十国 907~960年秦 前221一前207年 宋 北宋 960~1127年汉 西汉 前202~9年 南宋 1127~1276年东汉 25~220年 辽 907~1125年三国 魏 220~266年 西夏 1038~1227年蜀 221~263年 金 1115~1234年吴 222~280年 元 1271~1368年晋 西晋 266~316年 明 1368~1644年东晋 317~420年 清 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1.你能根据上面的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吗?图一 图二2.你能分别说出上面两幅图反映的是西周哪两种政治制度吗?二者之间的关系吗?【自主测评】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必修Ⅰ专题一学案

必修Ⅰ专题一学案

班级:高一__班 座号:__ 姓名:______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轻松学史★菊花台——历史书(请配合周杰伦《菊花台》曲调,体会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

(新:王莽新朝)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

吴晋偏,宋齐梁,陈的江山被剪断;六朝胭脂粉,在何处成双。

隋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

清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历史书,满是殇,你的容颜已泛黄;读书人断肠,伤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徒留我孤单,落下泪两行。

★知识结构★★学法指导★⒈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线条或符号勾画重点词句。

⒉初步思考教材上“学习思考”、“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的问题,试一试,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出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初具雏形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⒊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先与同伴和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交由历史科代表收集汇总,交给老师备课整合问题用,待课中互动解决。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我自主,我收获★请努力做到: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在课本上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⒈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⒉请阅读课本P.6第二段,找一找: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有哪几类人?⒊周天子年老了,打算册立继承人。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 第二讲直线运动 学生版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  第二讲直线运动   学生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位移公式∶(4)平均速度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技巧(1)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常用于纸带处理求加速度【例1】某同学利用重物牵引小车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打出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点O为纸带上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每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f,回答以下问题:(1)纸带的___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与小车相连;(2)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48Hzf=,而计算时仍按50Hzf=处理,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变式1】实验装置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是某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做匀变速运动规律时打出的一条纸带,0、1、2、3、4是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没有标出,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2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计数点2与计数点3间的距离2x=______cm;【变式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 SB=126.5mm SD=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用SA、SB、SD和f表示)。

(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例2】如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其中元洪航道桥的A、B、C三根桥墩间距分别为AB=132m、BC=196m。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存瑞中学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存瑞中学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存瑞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课时目标】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

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3.列举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4.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1 .创立: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为历代继承。

2 .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至高无上.3 .影响: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和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立法、和司法,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

后来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都以、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与相权1 .原因:与相权的矛盾(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2 .措施(1)汉代: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让他们能够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③设立“”对抗“”(2)唐代:实行,相权一分为三.(3)宋代:设,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分散相权.设,管理军事。

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

3 .调整相权的目的:防范擅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你的感悟: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 .概况(l)秦:中央政府和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回顾监御史、御史大夫P9、P10页)(2)西汉: ①地方:设刺史。

汉武帝时代,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中央:西汉时期中央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属下的官员承担,其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3)以后历朝:设御史台、2 .评价:加强了皇权,但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中国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和“”三个阶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专题一高考中的导数应用问题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专题一高考中的导数应用问题

专题一高考中的导数应用问题考点1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图象问题函数图象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是将题目给出的函数的图象转化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变换,再进行求解,但还有一类是通过导函数研究原函数图象、通过原函数研究导函数的图象,这也是高考中一个易考点.典例1 已知函数f (x )=12x 2sin x+x cos x ,则其导函数f'(x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方法总结给定解析式求函数的图象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多数需要利用导数研究单调性,知其变化趋势,利用导数求极值(最值)研究零点,其中数形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考点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问题试题一般是以含参数的三次式,分式,指数式、对数式及三角式结构的函数零点或方程根的形式出现,是每年高考命题高频热点,常有以下两种考查形式:(1)确定函数的零点、图象的交点及方程根的个数问题;(2)应用函数的零点、图象的交点及方程根的存在问题来求参数值或范围. 典例2 已知函数f (x )=x 3+ax 2+b (a ,b ∈R).(1)试讨论f (x )的单调性;(2)若b=c -a (实数c 是与a 无关的常数).当函数f (x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时,a 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1,32)∪(32,+∞),求c 的值.方法总结1.利用导数确定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方法(1)构建函数g(x)(g'(x)要易求或g'(x)可解),转化为确定g(x)的零点个数问题求解,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并确定定义域区间端点值的符号(变化趋势)等,画出g(x)的大致图象,数形结合求解;(2)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先用该定理判断函数在某区间上有零点,然后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及区间端点的符号,进而判断函数在该区间上的零点个数.2.利用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个数求参数取值范围构建函数g(x)(g'(x)要易求或g'(x)=0可解),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并确定定义域区间端点值的情况等,画出g(x)的大致图象,数形结合得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再求解.考点3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问题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问题是高考命题专家每年热衷的话题之一,通常涉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不等式存在性问题、证明不等式及不等式大小比较问题:(1)对于不等式恒成立(存在)问题,一般考查的是三次式、分式、指数式及对数式、三角式及绝对值结构的不等式在某个区间A上恒成立(存在),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证明不等式问题一般是证明与函数有关的不等式在某个区间内成立;(3)大小比较问题通常是作差后不容易转化为常规的三次式、分式、指数式、对数式及三角式结构,此时转化为利用导数研究构建的新函数的单调性或极值(最值),进而求解.典例3已知函数f(x)=ln1+x1−x(1)求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2)求证:当x∈(0,1)时,f(x)>2(x+x33)对x∈(0,1)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3)设实数k使得f(x)>k(x+x33方法总结(1)证明不等式的关键在于要构造好函数的形式,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有时需用到放缩技巧.(2)求证不等式f(x)≥g(x)恒成立(存在)问题,一种常见思路是用图象法来说明函数f(x)的图象在函数g(x)图象的上方,但通常不易说明,而是转化为构造函数F(x)=f(x)-g(x),通过导数研究函数F(x)的最值问题,进而证明原不等式恒成立(存在).考点4利用导数研究应用题中的最优化问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通过求面(容)积最大、用料最省、利润最大、效率最高等问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建模的能力,常与函数关系式的求法、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不等式、导数、解析几何中曲线方程、空间几何体等知识交汇考查.典例4一个圆柱形圆木的底面半径为1 m,长为10 m,将此圆木沿轴所在的平面剖成两部分.现要把其中一个部分加工成直四棱柱木梁,长度保持不变,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如图所示,其中O为圆心,C,D在半圆上),设∠BOC=θ,木梁的体积为V(单位:m3),表面积为S(单位:m2).(1)求V关于θ的函数表达式;(2)求θ的值,使体积V最大;(3)问当木梁的体积V最大时,其表面积S是否也最大?请说明理由.方法总结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的四个步骤(1)分析实际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写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f(x);(2)求函数y=f(x)的导数f'(x),解方程f'(x)=0;(3)比较函数在区间端点和使f'(x)=0的点的函数值的大小,最大(小)者为最大(小)值;(4)回归实际问题进行检验,作出正确的答案.——★参考答案★——典例1C『解析』由f(x)=12x2sin x+xcos x得f′(x)=12(2xsin x+x2cos x)+(cos x−xsin x)=(12x2+1)cos x,又因为f′(−x)=[12(-x)2+1]cos(−x)=f′(x),所以导函数为偶函数,排除选项A,B;当x∈(0,π2)时,f′(x)>0,当x(π2,3π2)时,f′(x)<0,当x∈(3π2,2π)时,f'(x)>0,观察选项C,D可知,D项不符合,故选项C正确.典例2解(1)f'(x)=3x2+2ax,令f'(x)=0,解得x1=0,x2=-2a3.当a=0时,因为f'(x)=3x2>0(x≠0),所以函数f(x)在(-∞,+∞)上单调递增;当a>0时,x∈(−∞,−2a3)∪(0,+∞)时,f′(x)>0,x∈(−2a3,0)时,f'(x)<0,所以函数f(x)在(−∞,−2a3),(0,+∞)上单调递增,在(−2a3,0)内单调递减;当a<0时,x∈(-∞,0)∪(−2a3,+∞)时,f′(x)>0,x∈(0,−2a3)时,f'(x)<0,所以函数f(x)在(-∞,0),(−2a3,+∞)上单调递增,在(0,−2a3)内单调递减.(2)由(1)知,函数f(x)的两个极值为f(0)=b, f(-2a3)=427a3+b,则函数f(x)有三个零点等价于f(0)·f(-2a3)=b(427a3+b)<0,从而{a>0,-427a3<b<0或{a<0,0<b<-427a3.又b=c-a,所以当a>0时,427a3−a+c>0或当a<0时,427a3-a+c<0.设g(a)=427a3-a+c,因为函数f (x )有三个零点时,a 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1,32)∪(32,+∞),则在(-∞,-3)上g (a )<0,且在(1,32)∪(32,+∞)上g (a )>0均恒成立, 从而g (-3)=c -1≤0,且g (32)=c -1≥0,因此c=1.此时,f (x )=x 3+ax 2+1-a=(x+1)『x 2+(a -1)x+1-a 』, 因函数有三个零点,则x 2+(a -1)x+1-a=0有两个异于-1的不等实根, 所以Δ=(a -1)2-4(1-a )=a 2+2a -3>0,且(-1)2-(a -1)+1-a ≠0, 解得a ∈(-∞,-3)∪(1,32)∪(32,+∞). 综上c=1.典例3 解 (1)因为f (x )=ln(1+x )-ln(1-x ),所以f'(x )=11+x +11−x ,f'(0)=2.又因为f (0)=0,所以曲线y=f (x )在点(0,f (0))处的切线方程为y=2x.(2)令g (x )=f (x )-2(x +x 33), 则g'(x )=f'(x )-2(1+x 2)=2x 41−x 2. 因为g'(x )>0(0<x<1),所以g (x )在区间(0,1)内单调递增.所以g (x )>g (0)=0,x ∈(0,1),即当x ∈(0,1)时,f (x )>2(x +x 33).(3)由(2)知,当k ≤2时,f (x )>k (x +x 33)对x ∈(0,1)恒成立. 当k>2时,令h (x )=f (x )-k (x +x 33), 则h'(x )=f'(x )-k (1+x 2)=kx 4−(k−2)1−x 2. 所以当0<x<√k−2k 4时,ℎ′(x)<0,因此ℎ(x)在区间(0,√k−2k 4)内单调递减. 当0<x<√k−2k 4时,h (x )<h (0)=0,即f (x )<k (x +x 33).所以当k>2时,f (x )>k (x +x 33)并非对x ∈(0,1)恒成立.综上可知,k的最大值为2.典例4解(1)梯形ABCD的面积S ABCD=2cosθ+22·sinθ=sinθcosθ+sinθ,θ∈(0,π2).体积V(θ)=10(sin θcos θ+sin θ),θ∈(0,π2).(2)V'(θ)=10(2cos2θ+cosθ-1)=10(2cos θ-1)(cos θ+1).令V'(θ)=0,得cos θ=12或cos θ=-1(舍).∵θ∈(0,π2),∴θ=π3.当θ∈(0,π3)时,12<cos θ<1,V'(θ)>0,V(θ)为增函数;当θ∈(π3,π2)时,0<cosθ<12,V'(θ)<0,V(θ)为减函数.∴当θ=π3时,体积V最大.(3)木梁的侧面积S侧=(AB+2BC+CD)·10=20(cos θ+2sinθ2+1),θ∈(0, π2).S=2S ABCD+S侧=2(sin θcos θ+sin θ)+20(cos θ+2sinθ2+1),θ∈(0, π2)..设g(θ)=cos θ+2sinθ2+1,θ∈(0, π2).∵g(θ)=-2sin2θ2+2sinθ2+2,∴当sinθ2=12,即θ=π3时,g(θ)最大.又由(2)知当θ=π3时,sin θcos θ+sin θ取得最大值,∴当θ=π3时,木梁的表面积S最大.综上,当木梁的体积V最大时,其表面积S也最大.。

2013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学案1

2013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学案1
面的支持力,若重力和支持力相等,则绳子的拉力为零;若 重力大于地面的支持力, 则绳子对 A 有向上的拉力, 正确. A 由 于 A、B 整体相对地面无运动趋势,地面与 B 间不可能存在 摩擦力,C 错误.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
图1
学案1
再选取 A 为研究对象,A 受到重力作用,若重力和绳子对 A 的拉力相等,则 B 对 A 无弹力和摩擦力;若重力大于绳子对 A 的拉力,则 B 对 A 有弹力和摩擦力,D 正确.无论哪种情 况,地面受的压力都不可能为零,B 错误.
学案1
解析 把甲、乙看做一个整体,竖直方 向仅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在此过程 中,两物体重力不变,支持力不变,由 牛顿第三定律得,甲对地面的压力F2不变.
选取乙为研究对象,乙物体受力如图,甲对乙的作用力 F3 和 挡板对乙的作用力 F1′的合力 F 合始终与乙的重力等大、 反向, 在将甲沿地面缓慢地向左移动时,甲对乙的作用力 F3 逐渐减 小,挡板对乙的弹力 F1′逐渐减小,所以乙对挡板的压力 F1 逐渐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 C.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9
A.先变小后变大 C.先变大后不变
学案1
解析 从 B 点沿支架在圆弧部分缓慢地移动,设 A 到滑轮的 绳长为 L1,B 到滑轮的绳长为 L2,则两绳头间水平距离增大, 即 L1sin θ+L2sin θ 增大,所以 sin θ 增大,轻质滑轮两侧轻绳 夹角逐渐增大,绳中拉力逐渐增大.当从支架竖直部分向 C 点靠近时,两绳头间水平距离不变,则 θ 不变,绳中拉力不 变,选项 C 正确.
学案1
例1 如图1所示,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 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 在天花板上,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 静止.则 A.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 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 C.地面与物体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D.A、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解析 选取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的力有重力、地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优秀学案)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优秀学案)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专题一)学案初一数学组【学习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概念;2.掌握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绝对值方程;3.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

【学习过程】【第1关】接力打BOSS 游戏【第2关】绝对值几何意义概念的理解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a 1(2)在数轴上,数 a 的点到数2的点的距离用绝对值该怎么表示? ?的几何意义又是什么呢)那(23+a【开火车游戏】“一笑奈何”队下列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23-+ 5--a 5+a 2-0 221-+下列的几何意义用绝对值怎么表示?(1)在数轴上,数-x 的点与数-y 的点的距离用绝对值该怎么表示?(2)在数轴上,数3的点与数-3的点的距离用绝对值该怎么表示?(3)在数轴上,数m 的点与数n 的点的距离用绝对值该怎么表示?“芦苇微微”队下列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0-2 4 25-3-3- 5-+x下列的几何意义用绝对值怎么表示?(1)在数轴上,数a 的点与数2的点的距离用绝对值该怎么表示?(2)在数轴上,数a 的点与数-3的点的距离用绝对值该怎么表示?(3)在数轴上,数-4的点与数x 的点的距离用绝对值该怎么表示?用绝对值几何意义解绝对值方程【第3关】【第4关】3=a 0=a -3=a2125-=a 025-=a 21-25-=a【第5关】532-=++a a232-=++a a932-=++a a【第6关】用绝对值几何意义解绝对值方程 4-=x 51-=+x113-2=+++x x【课后练级】xx=+++nn)5(4为常数-【第7关】知识总结:数学思想总结:。

物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学案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物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学案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增大,Ff 减小,选项 A 正确,B 错误.
C 在光滑的凹槽内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且支持力 始终等于重力 mCg,选项 C、D 均错.
答案 A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考题 2 例2 对平衡问题的考查
专题一 学案1
如图 5 所示, 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
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 两物体跨过滑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于静止状态,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 θ 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大 B.A 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C.C 对 B 的压力逐渐变大 D.C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 ) 图4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专题一 学案1
解析 选取 B、C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知识可知 FN=(mB+mC)gcos θ,Ff=(mB+mC)gsin θ,随着 θ 的减小,FN
审题突破 ①A、B 匀速下滑,C 处于静止,三物体均处于平 衡状态.②用假设法分析 A、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③把物 体 A 和 B 看成一个整体,分析 C 对 B 的摩擦力.④把三个物 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地面对 C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解析
专题一 学案1
当 A、B 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保持静止不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 向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 的分析、连结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 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预 计 2014 年仍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考查,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难 度不大,但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 D

近义词 反义词专题学案(修改版附答案)

近义词 反义词专题学案(修改版附答案)

广州卓越教育机构一对一小学语文专题学案(1期)专题一词语——近义词、反义词一、教学目标掌握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近义词、反义词并灵活运用。

二、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区分一些常用的近义词。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训练1、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3个AABB式(如:热热闹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写出3个AACC式(如:文质彬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写出3个ABB式(如:白茫茫)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4)写出3个描写山的成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5)写出4个描写水的成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A.神()奕奕容光()发精神抖()这三个词都是形容人的精神风貌,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

其中()是从面部表情显示出人的精神旺盛;()是从人的面容光彩看出人的身体健康,精神振奋;()是从的外貌、动作看出人的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B.目不转()赏心()目眼花()乱这三个次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

其中()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杂;()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3、成语接龙。

(1)战天斗地----()----()----()----()(2)海阔天空----()----()----()----()(3)功德无量----()----()----()----()(4)入木三分----()----()----()----()(5)生死存亡----()----()----()----()4、先填空,使所填的相邻的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再将这些词语分类。

甜言蜜_____ _____质彬彬见仁见____ ____害攸关死里逃_____ _____斟句酌无恶不_____ _____过饰非心心相____ ____日如年自怨自____ ____出于蓝气壮山_____ _____辕北辙生花妙_____ _____蛇添足擒贼擒____ ____妙维肖下里____人 ____碧辉煌万古长____ ____底捞月饱食终____ ____末倒置倚老卖____ ____己救人十全十____ ____计民主见多识____ ____山再起至高无____ ____枯石烂中国的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作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整理1、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的词。

高中政治专题一 学案1国家的本质

高中政治专题一 学案1国家的本质
提示 这是两对不同的概念。区别是: 前者是从国体意义上讲的,强调阶级性,即对谁民主,对 谁专政。后者是从政体意义上讲的,即统治者用什么样的 方式组织国家政权。
诱思·自主学习区
4.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
学案1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享有民主的 主体 不同,专政的
对象 也不同。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
赏析·真题感悟区
学案1
2.(2013· 温州二模)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 立契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的最高共 同意志。卢梭的观点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D )
A.揭示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主张应加强国家的中央集权地位 C.强调人口是国家生存的最基本要素 D.在本质上抹杀了国家的阶级属性
学案1
目标导航 ①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的历史类型。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②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 新型专政的统一。 ③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比较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
诱思·自主学习区
学案1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国家的含义 (1)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 阶级矛盾 不可调和的产物; (2)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 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从国家的构成要素看,人口、领土、政权和 主权 是一 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点拨·合作探究区
问题探究
学案1
(1)材料一蕴含了国家学说的哪些道理?
答案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 定的国体,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有效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2021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Word版含答案-

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阅读教材P2~3 )1.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及来源①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②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反响式①有氧条件下:C6H12O6+6O2―→6CO2+6H2O .②无氧条件下:C6H12O6―→2C2H5OH+2CO2 .(3)条件①氧气: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②温度:最|适繁殖温度为20_℃左右,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_℃ .2.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需氧型.(2)原理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响简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3)发酵所需条件①环境条件:氧气充足.②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_℃ .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 (阅读教材P3~5 )1.制作流程2.酒精的检测检测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响呈现灰绿色.[共研探究](一)果酒制作的原理和流程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果酒制作中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图) ,仔细观察模式图并答复相关问题:1.酵母菌属于真核(填 "真核〞或 "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2.果酒的制作原理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3.果酒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1)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要在去枝梗之前(填 "前〞或 "后〞)进行,防止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而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时机.同时要防止反复冲洗,防止酵母菌菌种数量减少.(2)传统工艺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葡萄酒通常呈深红色,原因是发酵中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深红色.4.制作果酒的四个易误点(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 "先通气后密封〞?提示: "通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 "密封〞使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 "先来水后来酒〞的原因: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发酵后期,在缺氧和酸性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酵母菌可以适应这一环境成为优势菌种.(4)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发酵后期,假设发酵罐密封不严,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产生乙酸,从而使啤酒变酸.(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流程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酿造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如图) ,仔细观察模式图并答复相关问题:1.醋酸菌:又名醋酸杆菌,属于原核(填 "真核〞或 "原核〞)生物.(1)繁殖方式:二分裂.(2)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2.果醋制作的原理(1)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2)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并进一步变为醋酸.反响式:C2H5OH+O2―→CH3COOH+H2O .3.果醋的制作流程: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4.变酸的酒外表有菌膜,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在溶液内部,由于氧气含量缺乏,醋酸菌不能大量繁殖,无法形成菌膜.[总结升华]1.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比拟酵母菌醋酸菌生物学分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单细胞,原核生物代谢方式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生长繁殖的18~25 ℃左右30~35 ℃最|适宜温度主要繁殖方式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生产、生活应用酿酒、发面等制醋【特别提醒】关于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两点提醒(1)酵母菌在氧气和营养物质充足时 ,进行出芽生殖;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 ,进行孢子生殖.醋酸菌主要进行二分裂生殖.(2)酵母菌属于真菌 ,醋酸菌属于细菌 ,二者最|适生长温度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生物中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不同.2.果醋制作的关键果醋制作过程中要始终通入氧气,因为醋酸菌是好氧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另外,醋酸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对点演练]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解析:选D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 ,A项错误;应先进行果酒发酵 ,再进行果醋发酵 ,B项错误;人工接种的菌种品质更好 ,且不易有杂菌污染 ,C项错误;适当增加接种量可缩短到达一定数量菌种所需的时间 ,并且有利于所需菌种在与其他杂菌的竞争中占优势 ,故能够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D项正确.[共研探究]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图1和图2分析:1.实验装置(1)图1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 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目的是什么?提示: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 ,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2)在图2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补充氧气,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CO2或剩余气体,出料口便于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使排气胶管长而弯曲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3)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使用图2发酵装置制酒时应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通过充气口充入无菌空气.2.发酵条件的控制(1)防止杂菌污染:榨汁机要清洗干净 ,并晾干;发酵装置清洗干净后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处理,或用洗洁精洗涤.(2)控制氧气含量①果酒发酵中,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原因: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消耗完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CO2造成发酵液溢出.②醋酸发酵中,要从充气口持续泵入无菌空气,原因是醋酸菌是好氧菌,在酒精变为醋酸时需氧气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3)温度、pH和发酵时间温度pH 发酵时间3.由果酒制作果醋需要增加的操作有哪些?提示:①接种醋酸菌;②改变发酵的环境温度 ,即30~35 ℃;③充入氧气 .4.实验现象5.(1)检验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①检验原理: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响呈现灰绿色.②检验步骤:先在试管中参加发酵液2 mL ,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的H2SO4 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2)检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可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拟醋酸发酵前后的pH做进一步的鉴定.[总结升华]果酒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比拟[对点演练]2.图1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答复以下问题:图1 图2(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________ ,以防止菌种的流失.(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时关闭,在__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________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 ,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 .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 .(7)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与之反响呈现________色.解析:酒精发酵后可进行醋酸发酵.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 ,不能反复冲洗 ,以防止菌种流失.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排气口排出的是CO2,而在果醋制作过程中因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需要连续充气 ,因此排气口排出的既有CO2,又有含氧量较低的空气 .醋酸菌发酵的条件是氧气充足 ,果酒发酵旺盛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所以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醋酸菌和酵母菌正常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 ,在适宜温度时可得到较多的代谢产物.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响呈灰绿色.答案:(1)醋酸发酵(2)洗去浮尘反复冲洗(3)果酒发酵果醋发酵泵入空气(氧气) (4)酵母菌CO2(含氧量少的)空气和CO2(5)不能.醋酸发酵的条件是氧气充足,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生长(6)18~25 ℃30~35 ℃(7)重铬酸钾灰绿1.以下关于酵母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酵母菌是异养型真菌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即有些进行有氧呼吸,另外一些进行无氧呼吸C.酵母菌在有氧存在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CO2解析:选B酵母菌是一种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作用产生乙醇和CO2的真菌 .并不是有的只进行有氧呼吸 ,有的只进行无氧呼吸.2.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以下哪项操作会使发酵液受到污染()A.榨汁机用热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解析:选C A、B项属于消毒 ,能防止杂菌污染 .葡萄应冲洗后再除去枝梗 ,防止破损引起杂菌污染.D项中 ,不将瓶盖完全揭开 ,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液.3.以下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罐必须不断充入无菌空气D.为防止杂菌污染,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发酵罐和发酵液进行灭菌解析:选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含有线粒体;醋酸菌是原核生物 ,无线粒体;果酒发酵温度为18~25 ℃左右 ,而醋酸发酵温度为30~35 ℃,且醋酸菌是需氧型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 ,还需充足的氧气;发酵罐和发酵液只能进行消毒 ,不能进行灭菌.4.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________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________获得葡萄酒.(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小(可用密度计测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溶氧量B.图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C.图甲与图乙中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可能会有醋酸产生(4)如果用葡萄酒来制作葡萄醋,请写出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果酒酿制的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以使酵母菌繁殖 ,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密封发酵使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随着发酵程度加深 ,葡萄糖被消耗 ,酒精含量增加 ,酒精的密度比葡萄糖溶液低 ,液体密度会逐渐降低 .在通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时 ,酵母菌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葡萄糖 ,不可能被全部消耗 ,否那么缺少原料 ,酵母菌不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当氧气充足、糖源缺乏时 ,葡萄酒可转化为葡萄醋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30~35 ℃ .答案:(1)有氧呼吸密封(2)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 ,酒精的密度比葡萄糖溶液低(3)B(4)C2H5OH+O2―→CH3COOH+H2O30~35 ℃。

(学案)专题一三宋明理学含答案

(学案)专题一三宋明理学含答案

三宋明理学学习目标时空坐标1.北宋五子对理学创立的历史贡献。

2.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理学家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4.认识宋明理学在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理学的创立与成熟(一)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易错点拨“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1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课时[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________制度。

2.特征:皇帝地位独尊,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弊端:具有________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二、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矛盾: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解决的措施:帝王采取__________的方式独揽行政大权。

2.汉武帝限制相权(1)频繁更换丞相,使相权受到打击。

(2)汉武帝建立“________”,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做出决策;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则称为“外朝”。

3.唐朝分割相权:唐代中央设________、门下省和尚书省,________下设六部。

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________,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政的场所,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________,相权进一步分散。

4.宋代分散相权:宋代有中书门下的设置,职务相当于宰相。

为分散宰相权力,又增设“________”,作为副宰相。

设________,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设________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5.影响:历代帝王调整相权,有效地防范了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弥补了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沿革(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____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①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________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__________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唐至清: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__________、都察院等。

高三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学案)

专题一物质的量考纲要求: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以及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阿伏加德罗定律。

3、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学会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互相换算。

4、掌握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技能。

6、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含义以及计算,掌握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第1、2课时【学习目标】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基本概念梳理(请在箭号上填写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微粒数质量(g)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L)物质的量浓度(mol/L)万能恒等公式[热身练习]请大家通过下列练习提炼知识要点,找准薄弱环节突破,建立知识联系1、0.5molCH4含有____________个H,____________mol电子;含9.06×1023个Na+的NaCl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2mol H2与1mol SO3分子数目之比: , 原子数目之比:2、将NH3和CH4按等物质的量关系混和,混合物中NH3和CH4的质量之比为__;12要使NH 3与CH 4含有相同数目的H ,NH 3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3、如果2g 甲烷含有x 个分子,那么22gCO 2中所含分子数是A .XB .4xC .0.5xD .3x4、质量相等的N 2 、CH 4、CO 2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6、标准状况下,含n 个氯原子的氯气体积为V L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B C D7、 0.8g 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概念剖析]1、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以 为单位表示 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学案1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考情分析】【考点预测】受力分析问题与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结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预计2014年仍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难度不大,但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例1如图1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C保持静止不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图1A.物体B的上表面一定是粗糙的B.物体B、C都只受4个力作用C.物体C受水平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D.水平面对物体C的支持力小于三物体的重力大小之和审题突破①A、B匀速下滑,C处于静止,三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②用假设法分析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③把物体A和B看成一个整体,分析C对B的摩擦力.④把三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地面对C的摩擦力和支持力.解析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保持静止不动,A、B、C均处于平衡态,A受重力、B的支持力作用,A、B间没有摩擦力,物体B的上表面可以是粗糙的,也可以是光滑的,A错;B受重力、C施加的垂直斜面的弹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以及A的压力作用,取A、B、C为整体,由平衡条件知水平面对C无摩擦力作用,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三物体重力之和,C受重力、B的压力和摩擦力、水平面的支持力作用,所以B对,C、D错.答案 B规律总结受力分析应掌握三个原则1.建立受力分析思维模板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其目的在于避免“丢力”.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2.善于变换研究对象如果题目中给出的物体不止一个,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往往不能直接判断它与其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摩擦力,这时可以采用隔离法(或整体法),先分析其他物体(或整体)的受力情况,再分析被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3.结合运动状态及时修正由于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它们的方向和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除了根据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外,还必须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时进行修正.突破练习1.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图2A.滑块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一定有支持力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零答案 C解析轻弹簧可能处于伸长状态,也可能处于压缩状态,还可能处于原长,所以滑块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也可能受四个力的作用.由于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所以滑块必定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因此也一定受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由此可知只有C正确.2.将某材料制成的长方体锯成A、B两块放在水平面上,A、B紧靠在一起,物体A的角度如图3所示,现用水平方向的力F推物体B,使物体A、B保持原来形状、整体沿力F的方向匀速运动,则()图3A.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B.物体A受的摩擦力只有一个C.物体B对A的压力小于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D.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的作用答案 C解析如图,分别对A、B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A受三个力,A、B项错;木板B在水平方向受到A的弹力和摩擦力以及桌面的摩擦力、推力F四个力的作用,D项错.3.如图4所示,小球C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B内,B放在长木板A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θ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A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大B.A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大C.C对B的压力逐渐变大D.C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答案 A解析选取B、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知识可知F N=(m B+m C)g cos θ,F f =(m B+m C)g sin θ,随着θ的减小,F N增大,F f减小,选项A正确,B错误.C在光滑的凹槽内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且支持力始终等于重力m C g,选项C、D均错.考题2对平衡问题的考查例2如图5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跨过滑轮通过细绳连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力作用于物体A上,缓缓拉开一小角度,斜面体与物体B一直保持静止,对此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5A .绳子对物体A 的拉力一定变大B .斜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 .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不变D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变大审题突破 ①选取物体A 为研究对象,分析A 的受力,由平衡条件分析拉力的变化.②选取物体B 为研究对象,分析B 的受力,由平衡条件分析B 所受摩擦力的变化.③选取A 、B 以及斜面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和摩擦力.解析 物体A 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F ′cos θ=m A g ,所以F ′=m A g cos θ.随着θ的增大,F ′增大,A 正确.物体B 受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F N 、绳子的拉力F ″(等于F ′)和斜面的摩擦力F f (图中未画出)作用,当m B g sin α>F ″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随着F ″增大而减小.当m B g sin α<F ″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随着F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B 错误.对于A 、B 以及斜面体组成的系统,竖直方向受重力和地面的弹力作用,弹力始终等于三物体总的重力,C 正确.水平方向受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作用,随着拉力的增大,地面的摩擦力也增大,D 正确.答案 B 规律总结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求解思路和方法1.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2.常用求解方法(1)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 轴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列出方程⎩⎪⎨⎪⎧∑F x =0∑F y =0.此方法多用于求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选择x、y方向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一些;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2)力的合成法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先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两个力合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3)力的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时,将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可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数学知识可求得未知力.(4)分解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突破练习4.如图6所示,A是一质量为M的盒子,B的质量为M/2,A、B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置于倾角θ=30°的斜面上,B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中缓慢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6A.绳子拉力逐渐减小B.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A所受的合力不变答案 A解析由于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所以A、B的合力始终为0,而绳子拉力是平衡B 重力的,则不变;对A运用平衡条件可得A所受的摩擦力及绳子对A的拉力与其下滑力平衡,斜面对A的支持力与A重力在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A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A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随着A质量的增大,A对斜面的压力、A所受的摩擦力也就不断的增大.5.如图7所示,A、B、C、D四个人做杂技表演,B站在A的肩上,双手拉着C和D,A撑开双手水平支持着C和D.若四个人的质量均为m,他们的臂长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A手掌与C、D身体间的摩擦.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图7A .A 受到地面支持力为4mgB .B 受到A 的支持力为3mgC .B 受到C 的拉力约为233mg D .C 受到A 的推力约为233mg 答案 D解析 对A 、B 、C 、D 四个人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4mg 和地面的支持力F N 而平衡,故F N =4mg ,而支持力作用在A 上,即A 受到地面支持力为4mg ,故A 项正确;将B 、C 、D 视为一个整体,受重力3mg 和A 对整体的支持力F N ′而平衡,故F N ′=3mg ,而A 对B 、C 、D 的支持力作用在B 上,故B 受到A 的支持力为3mg ,B 项正确;对C 隔离分析:C 受重力mg ,A 对C 水平向左的推力F 推,B 对C 的拉力F 拉,设∠CBA 为θ,因四人的臂长相等,则CB =2CA ,故θ ≈30°,故F 拉 cos θ=mg ,可得F 拉=mg cos θ =233mg ,故C 正确;F 推=F 拉 sin θ = 33mg ,故D 错误.故本题选D.6.一斜劈M 静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放一滑块m ,若给m 一斜向下的初速度v 0,则m 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如图8所示,现在m 下滑的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8A .在m 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1,则m 将保持匀速运动,M 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作用B .在m 上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F 2,则m 将做加速运动,M 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C .在m 上加水平向右的力F 3,则m 将做减速运动,在m 停止前M 对地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D .无论在m 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m 停止前M 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答案 D解析 设滑块m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mg ,垂直斜面的支持力F N1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 f1,滑块m 沿斜面匀速下滑,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若在滑块m 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1,则由(mg +F 1)sin θ=μ(mg +F 1)cos θ,得滑块m 仍沿斜面匀速下滑,运用整体法,知地面对M 无摩擦力,M 对地无摩擦力,选项A 错误;若在滑块m 上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 2,则由mg sin θ+F 2>μmg cos θ,得滑块m 沿斜面加速下滑,对M 受力分析,F f2cos θ=μF N2cos θ=μmg cos θ·cos θ=mg cos θ·sin θ=F N2·sin θ,知地面对M 无摩擦力,所以M 对地无摩擦力,选项B 错误.若在滑块m 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 3,则F N3=mg cos θ+F 3sin θ,mg sin θ<μ(mg cos θ+F 3sin θ),即滑块m 沿斜面减速下滑,对M 受力分析,F f3cos θ=μF N3cos θ=μ(mg cos θ+F 3sin θ)cos θ=(mg cos θ+F 3sin θ)sin θ=F N3sin θ,知地面对M 无摩擦力,M 对地无摩擦力,选项C 错误;同理分析,总有关系F f cos θ=μF N cos θ=F N sin θ成立,可知选项D 正确.考题3 对动态平衡问题的考查例3 一个挡板固定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截面为14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水平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地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所示,现在对甲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使甲沿地面极其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设乙对挡板的压力为F 1,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 2,在此过程中 ( )图9A .F 1缓慢增大,F 2缓慢增大B .F 1缓慢增大,F 2不变C .F 1缓慢减小,F 2不变D .F 1缓慢减小,F 2缓慢增大审题突破 ①甲缓慢地向左移动时,甲与乙的接触点会移动,甲对乙的作用力的方向发生变化.②分析乙对挡板的压力F 1时,应先分析挡板对乙的弹力F 1′,此时选乙为研究对象,利用画动态图的方法分析.③分析甲对地面的压力F 2时,选甲、乙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解析 把甲、乙看做一个整体:竖直方向仅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在此过程中,两物体重力不变,故支持力不变,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甲对地面的压力F2不变.选取乙为研究对象,乙物体受力如图,甲对乙的作用力F3和挡板对乙的作用力F1′的合力F合始终与乙的重力等大、反向,在将甲沿地面缓慢地向左移动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3逐渐减小,挡板对乙的弹力F1′逐渐减小,所以乙对挡板的压力F1逐渐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 C方法总结1.当受力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时,物体所处的状态仍为平衡状态,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1)解析法: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根据动态变化的原因,一般是某一夹角在发生变化,利用三角函数表示出各个作用力与变化的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各作用力的变化.(2)图解法:对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在同一图中作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的平衡受力图(力的平行四边形或矢量三角形),再由某一参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各边的长度变化,从而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2.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时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在动态平衡问题中,一定要抓住不变的量(大小或方向),此题中不变的量是力F3和F1′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分析其他量的变化.(2)当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一个方向不变、一个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三个力作用,且题目只要求定性讨论力的大小而不必进行定量计算时,首先考虑用图解法.突破练习7.(2013·天津·5)如图10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图10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D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重力mg、支持力F N,绳的拉力F T).当绳接近水平时,θ减小.画出一簇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当F T方向与斜面平行时,F T最小,所以F T先减小后增大,F N一直增大,只有选项D正确.8.如图11所示的起重装置,A为固定轴,AB为轻杆,B端系两根轻绳,一根在下面拴一重物,另一根绕过无摩擦定滑轮,在绳端施加拉力,使杆从位置Ⅰ缓缓移到位置Ⅱ的过程中,绕过定滑轮的那根绳的张力F以及轻杆在B端受到作用力F N的变化情况是()图11A.F减小;F N大小不变,方向由沿杆向外变为沿杆向里B.F减小;F N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沿杆向里C.F不变;F N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沿杆向里D.F不变;F N变小,方向沿杆向里答案 B解析分析杆的端点B的受力,如图.根据三角形ABO和由力组成的三角形BCD相似,由几何关系知:G h=F NL1=FL2L1不变,F N不变,L2减小,F减小,B正确.9.如图12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图12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3G,以后逐渐减小为0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0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答案 B解析分析a受力:重力G、拉力F、球b的支持力F N,由平衡条件得:F=F N cos θ,F N sin θ=G.当球a刚离开水平面时F最大,F max=G/tan 30°=3G.然后当θ逐渐增大到90°时,F逐渐减小,直至减为零,选项A错误,B正确.球a刚离开水平面时,F N=G/sin 30°=2G,然后逐渐减小,最后等于G,选项C、D错误.例4(17分)如图13所示,质量为m的U型金属框M′MNN′,静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绝缘斜面上,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MM′、NN′边相互平行,相距L,电阻不计且足够长;底边MN垂直于MM′,电阻为r;光滑导体棒ab,电阻为R,横放在框架上;整个装置处于垂直斜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在沿斜面向上与ab垂直的拉力作用下,ab沿斜面向上运动.若导体棒ab与MM′、NN′始终保持良好接触,且重力不计.则:图13(1)当导体棒ab 速度为v 0时,框架保持静止,求此时底边MN 中所通过的电流I 0,以及MN 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2)当框架恰好要沿斜面向上运动时,通过底边MN 的电流I 多大?此时导体棒ab 的速度v 是多少?解析 (1)ab 中的感应电动势E 0=BL v 0① 回路中电流I 0=E 0R +r② 联立得I 0=BL v 0R +r③此时底边MN 所受的安培力 F 安=BI 0L =B 2L 2v 0R +r④ 安培力方向沿斜面向上⑤(2)当框架恰好要沿斜面向上运动时,MN 受到的安培力 F 安=mg sin θ+μmg cos θ ⑥ F 安=BIL⑦ 故I =mg (sin θ+μcos θ)/BL ⑧ 又因I =ER +r⑨ E =BL v⑩ 解得v =mg (R +r )(sin θ+μcos θ)B 2L 2⑪答案 (1)B 2L 2v 0R +r方向沿斜面向上(2)mg (sin θ+μcos θ)BL mg (R +r )(sin θ+μcos θ)B 2L 2评分细则 1.第(1)问8分,其中①②④式各2分,其余各式各1分.没有写出③式,而最后结果正确的,同样给分.没有说明安培力的方向的,扣1分. 2.第(2)问9分,⑥⑧⑪式各2分,其余各式各1分.3.考生将⑥⑦合并为BIL =mg sin θ+μmg cos θ,给3分.将⑨⑩两式合并为BL v =I (R +r ),给2分.4.考生用其他方式解答,结果正确的,同样给分.5.考生出现以下情况的,要酌情扣分:(1)把v0写成v,把I0写成I.(2)写连等式且最后结果错误的.知识专题练训练11.弩又称十字弓,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身、弩绳、弦槽和扳机组成,如图1所示,设未加弩箭时,弩绳与弩身垂直且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其固定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80 cm,弩绳的弹性系数为k=20 N/cm,现将弩箭向后拉30 cm,则弩绳中的弹力与弩箭受到的弹力分别为(弩绳严格遵守胡克定律,忽略弓的形变,弩绳与弩箭之间有滑轮附加装置,cos 53°=0.6) ()图1A.400 N480 N B.400 N240 NC.200 N480 N D.200 N240 N答案 A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时弩绳长度为100 cm,弩绳中的弹力F1=kΔx=400 N,弩绳对弩箭的作用力F2=2F1cos 53°=480 N.2.如图2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细线绕过光滑的滑轮拉住B,A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则物块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图2A.6个B.5个C.4个D.2个答案 C解析物块A一定受到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以及细线的拉力,如果细线对A的拉力恰好等于物块A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斜面对A的静摩擦力为零,那么A受力的个数为3个;如果细线对A的拉力大于A物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斜面对A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那么A受力的个数为4个;如是细线对A的拉力小于A物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斜面对A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那么A受力的个数也为4个.因此,答案为C.3.(2013·广东·20改编)如图3,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 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图3A.P向下滑动B.P静止不动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不变答案 B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放上Q,相当于增加了P的质量,对P受力分析并列平衡方程得mg sin θ=f<μmg cos θ,N=mg cos θ.当m增加时,不等式两边都增加,不等式仍然成立,P仍然静止,故选B.4.如图4,匀强电场方向垂直于倾角为α的绝缘粗糙斜面向上,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荷的滑块静止于斜面上,关于该滑块的受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图4A.滑块可能只受重力、电场力、摩擦力共三个力的作用B.滑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一定为mg sin αC.滑块所受电场力大小可能为mg cos αD.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一定为mg cos α答案 B解析滑块在电场中受垂直于斜面方向的电场力作用,要使滑块静止,滑块一定受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因而一定受斜面的支持力作用,选项A、C均错.根据平衡条件知F f=mg sin α,B正确.F N+qE=mg cos α,所以F N=mg cos α-qE,即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小于mg cos α,D错.5.如图5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叠放在一起,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A、B连接(绳与斜面平行),A与B、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若要用沿斜面向下的力F 将物体B 匀速拉出,则F 的大小为( )图5A .mg sin θ+μmg cos θB .mg sin θ+4μmg cos θC .2μmg cos θD .4μmg cos θ答案 D解析 选B 为研究对象,B 沿斜面方向受五个力:拉力F 、A 对B 的摩擦力μmg cos θ、斜面对B 的摩擦力2μmg cos θ、绳子对B 的拉力F 1=μmg cos θ+mg sin θ、B 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所以,F +mg sin θ=μmg cos θ+2μmg cos θ+F 1,解得F =4μmg cos θ,D 正确.6.如图6所示,一只半球形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球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蚂蚁从碗底缓慢向上爬,爬升的最大高度不超过离桌面的高度15R 时,才能停在碗上,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蚂蚁与碗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图6A.35B.45C.34D.1225答案 C解析 对蚂蚁受力分析,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半径指向球心的支持力以及垂直于半径斜向上的最大静摩擦力,三力平衡.设重力与半径所在方向的夹角是α,将重力分解到支持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摩擦力F f =mg sin α=μmg cos α,由几何关系可解得μ=tan α=34,选项C 正确.7.如图7所示,用平行于斜面体A 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P 拴接在挡板B 上,在物块P 上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物块P 与斜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弹簧的弹力一定沿斜面向下C.地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若增大推力,则弹簧弹力一定减小答案 C解析受力分析可知若推力F与弹簧弹力的合力平衡了物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无摩擦力,A错误;受力分析可知弹簧处于拉伸或者压缩状态物块P均可以保持静止,B错误;由整体法可知地面对斜面体A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平衡了推力F水平向右的分力,C正确;增大推力F,若物块保持静止,则弹簧的弹力不变,D错误.8.如图8所示,水平面有一固定的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圆弧形框架ABC,框架下面放置一块厚度不计的金属板,金属板的中心O点是框架的圆心,框架上套有一个轻圆环,用轻弹簧把圆环与金属板的O点固定连接,开始轻弹簧处于水平拉紧状态.用一个始终沿框架切线方向的拉力F拉动圆环从左侧水平位置缓慢绕框架运动,直到轻弹簧达到竖直位置,金属板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整个过程中()图8A.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支持力逐渐减小B.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沿框架切线方向对圆环的拉力逐渐减小D.框架对圆环的摩擦力减小答案 A解析对金属板受力分析,其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拉力和静摩擦力,水平方向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拉力的水平分量,竖直方向重力等于支持力和弹簧拉力的竖直分量之和,弹簧由水平到竖直的过程中,弹力大小不变,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大,导致水平分量减小,竖直分量增大,故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支持力逐渐减小,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摩擦力逐渐减小,选项A正确,B错误.由于是轻圆环,故可忽略其重力的影响,拉力F等于滑动摩擦力,由于滑动摩擦力F f=μF弹,F弹大小不变,故沿框架切线方向对圆环的拉力和框架对圆环的摩擦力大小均不变化,选项C、D错误.9.如图9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图9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C.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20 ND.物块3受6个力作用答案 B解析对小球分析可知,绳上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沿圆弧面切线方向的分力,由几何关系可知绳上的拉力等于20 N.将三个物块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可知水平方向整体受的拉力F和绳的拉力相等,故整体受力平衡,与桌面间没有摩擦力,故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0,C错误.由于物块1、2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1和2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A错误.隔离物块3分析,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知2和3之间摩擦力的大小是20 N,B 正确.物块3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物块2的压力、物块2的摩擦力、绳的拉力5个力作用,D错误.10. 如图10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F N的大小变化是()图10A.F增大,F N减小B.F和F N均减小C.F和F N均增大D.F减小,F N不变答案 A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α,拉力与斜面的夹角为β,对小球,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α=F cos β,F sin β+F N=mg cos α;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夹角β增大,则F增大,F N减小,故A正确.11.如图11所示,左侧是倾角为60°的斜面、右侧是14圆弧面的物体A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面底端的切线水平.一根轻绳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m2的小球,跨过A顶端的定滑轮,当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右侧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则两小球的质量之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