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测量长度和时间讲解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二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二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1f6c61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6.png)
教案: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2. 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停表、秒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 实际操作测量物体长度和时间。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实际操作测量物体长度和时间。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卷尺、游标卡尺、停表、秒表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米尺或卷尺,以及一份长度和时间换算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课桌、黑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2. 讲解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介绍米尺、卷尺、游标卡尺、停表、秒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长度和时间。
3.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介绍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秒、分钟、小时等时间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际操作测量物体长度和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物体的长度和时间,如测量课桌的高度、跑道的长度等。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测量长度和时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测量工具:米尺、卷尺、游标卡尺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长度和时间换算关系:1米 = 100厘米 = 1000毫米1秒 = 60分钟 = 3600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41c4c126168884868662d638.png)
布置作业: 1.对你班上同学的心率做一次统计,画出心率直方 图。 2.影响心率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同学讨论,查阅 资料或咨询生物老师)
2 . 7 8 cm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2.7cm 0.08cm
估计的位数越多, 是不是越准确?
会记: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分度值_1_c_m__ 读数__2_._8_c_m
分度值_0_._1_c_m 读数___2_.7_8_ cm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方法◆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注意: 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左端,尺的位置要与被测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 m nm
(3)单位换算关系
1千米(km)=1000米=103米 1分米(dm)=0.1米=10-1米 1厘米(cm)=0.01米=10-2米 1毫米(mm)=0.001米=10-3米 1微米(μ m)=0.000001米=10-6米 1纳米(nm)=0.000000001米=10-9米
•测量的基本概念
问:什么叫测量? 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问:什么叫单位?
这个公认的标准量。
【结论】
要测量长度,就要先定出长度的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要测量时间,就要先定出时间的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一、测量长度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etre),符号m. (2)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他们有怎样的换算关系呢?
km m
每下一级扩大 1000倍
mm um nm
乘倍数
大
小
除倍数
每下一级扩
m
大10倍
dm
cm
mm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872170a4bceb19e8b9f6ba1c.png)
一试你的身手
• 0.015km= 15 m= 150 dm= 1500 cm = 15000 mm ; • 1.25mm= 1.25×10-3 m=1.25×10-6 km; • 10mm= 1 cm=1×10-2 m;
• 2、认识刻度尺
• 常见的四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量程”是指刻度尺上最小值和最大值两条刻 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它是测量最大值 的决定因素。要求量程比测量值略大,不过大或 过小。 三看: “ 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 1、零刻度线 的距离表示的 量值 ,它是测量准确程度的 决定 2、量程 因素。 3、分度值
记录:1、准确值;2、估计值;3、单位
正 确 使 用 刻 度 尺 的 要 点
三看 三放 一读 三记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 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 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 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1、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可多估也不可不 估。估计值可以不同。正确估读三法。 2、若从其它刻度线量起,要减去起始刻度值。
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mm=0.001m=10-3m
1dm=0.1m=10-1m
1μm=0.000001m=10-6m
1cm=0.01m=10-2m
1nm=0.000000001m=10-9m
12m= 1.2×107 μm 1m= 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 μm 1μm= 1000 nm
2.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长 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D)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八年级上册 1.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八年级上册 1.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8281e58df8c75fbfc67db204.png)
单位换算:
时 x60 分 x60 秒 x103 毫秒 x103 微秒 x103 纳秒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 停表
读数训练
3min 37.5s
59
0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8 76
53
= 217.5s
33 4 35 6 37
为 67% 。
2 1
0
低 于
150 153 156
159162 165 168 171 174 177
高 于
~ ~ ~ ~~ ~ ~ ~ ~ ~
150152155158 161164167170173176179179
测量时间
时间单位
基本单位: 秒 (字母符号:s)
常用单位:
分(min)、时(h) 、天(d)
9、 下图中,直尺的最小分度是__1_c_m___,量程是 _0_-_3_0__c_m_.物体a的长度是_3__.4_c_m__.
10.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 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 m, 则测量结果中 25.12cm 数据是不合理, 26.4cm 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用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 1,cm物体的长度更接 近 25.1c。m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计值 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7cm
3.15cm
判
断 正
√
误
√
A
B
C
1、下列长度中接近1mm的是( A ) A.铅笔芯直径 B.一张纸厚度 C.指甲的宽度 D.新粉笔的长度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b2e9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c.png)
1.2测量长度和时间1.物理观念:(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科学思维:(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领会测量的实质是定量比较;知道要测量一个物理量,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量作为“单位”。
(2)学习用列表和条形统计图两种方法处理数据。
3.科学探究: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学会正确处理数据。
4.科学态度与责任:(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难点:区分误差和错误;测量的规范要求。
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
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要进行时间的测量。
请大家思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长度单位(1)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从而引入国际单位制。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 m;1 dm=10-1 m;1 cm=10-2 m;1 mm=10-3 m;1 μm=10-6 m;1 nm=10-9 m。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一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一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8de87f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7.png)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一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测量长度和时间》。
本节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以及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的使用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测量工具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测量技巧。
2. 能够运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实际测量,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测量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准确测量长度和时间,以及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刻度尺、停表、测量物体(如绳子、尺子等)。
学具:每人一把刻度尺、一个停表,以及测量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师讲解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如何正确放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强调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视线与刻度垂直,以及注意单位的转换。
3. 演示停表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包括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和读数。
强调停表的准确性和操作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
每组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使用停表测量一段固定距离跑完所需的时间。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实际测量问题,如“一根绳子的长度是1.5米,请问这根绳子可以绕操场一圈吗?”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测量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测量方法和技巧。
7. 测量结果分享与讨论: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分析,全班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组的测量数据,探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紧贴被测物体视线与刻度垂直注意单位的转换2. 停表的使用方法:开始计时、停止计时、读数准确性和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刻度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结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课时讲解与练习: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课时讲解与练习:1.2 测量长度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08625f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e.png)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课时讲解与练习1.2 测量长度和时间1.时间的估测【知识点回顾】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世纪、1年、1月、1天、1h、1min、1s是怎样的时间。
【命题方向】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
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
例1: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眼睛迅速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D.人打一次哈欠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A、眼镜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D、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远大于1s,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例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
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脉搏的估测时间。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因为人的脉搏跳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利用身体上脉搏时间估测时间。
故分别填:脉搏;时间。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c323280eb6294dc886c8a.png)
1、基础题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必考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学生齐读一次
学生回答问题,根据教师的指示,认识一微米和一纳米的表象。
学生做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并观察,体验科技的发达。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数据,学生适当演示操作过程,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8分钟)
四、课堂总结
(3分钟)
Ppt课件出示问题:生活中,同学们会在什么情况下测量长度?(教师可根据情况提示,如:在生活中我想知道桌子的高度,我会测量长度)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数学图形、测量身高、测量零件
1.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3.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1、长度的单位
教师提问: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物理中还会用到比毫米单位还小的长度单位,例如:微米和纳米。
教师让学生拿起刻度尺,先看一毫米有多长,再让学生想象,一微米就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一纳米就是一毫米的一百万分之一。
教师给出毫米和微米以及纳米的换算关系式
教师说明什么是长度的国际单位(米)并写出米到微米、纳米的换算关系式
学生单独完成
从生活引入物理,体现学科特点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单位,并理解单位,加强记忆。
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靠近生活,尽量让生活的实物带进课堂,达到学生能直观观察的目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物理和实验紧密联系,为以后的实验奠定基础。
2.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3.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1.2 长度的测量课件
![1.2 长度的测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fcf0cc5fbfc77da269b118.png)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一般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个人手腕的周 长恰恰是他脖子周长的—半。 • 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 • 大多数人的大腿正面厚度和他的脸宽差不多 • 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 1/4。 • 成年人的身高大约等于头长的8倍或7.5倍。
二、刻度尺
1:正确选择刻度尺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 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观察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 和零刻度线。
3:正确放置刻度尺 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靠近被测物,不 能歪斜,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4:读数时视线要正对 刻度线 × √
单位
累计法: 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练
练 习 一 练 习 二
习
练 习 四 练 习 五
练 习 三
练 习 六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练习五
练习六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 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么?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这当然是主要的。但 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人体各部分的尺寸 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底长,你 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 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 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 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这 个道理。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 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犯的身高 大约是多少呢?(25.7cm×7=179.9cnl) 小琴为妈妈买鞋,她忘了妈妈的鞋号,只记得妈妈 身高是168厘米,你能帮她算一算买几号鞋吗?全国统一 鞋号是根据脚长编定的,如24号,就适合脚长为24厘米 的人穿,算出脚长就可以算出鞋号了。
1.2测量长度和时间+课件
![1.2测量长度和时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5b50fe4028915f804dc29b.png)
0cm 1 2 3 4 5
分度值 1mm;物体长度 3.15cm
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 ,
物体的长是 3.00cm ,
其中准确值是 3.0cm
.
练一练:3.9876m为一准确结果, 则准确值是: 3.987 估计值是:0.0006 单位: m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3
A
2.8cm
使
用
B
方
法
2.78cm
会记: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 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准确值为:2.7cm 估读值为:0.08cm 单位为 :cm
此时物体长度为: 2.78cm 。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对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
2.78cm
由分度值决定 有且仅有一位
一张纸的厚度为7.5×10-5m =
=
μm
答:7.5x10-5m =7.5x10-5x106 μm=75 μm
活动1 认识刻度尺
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是刻度尺(scale)
下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你使用过吗?
直尺 卷尺
三角板 游标卡尺
皮尺 螺旋测微器
观察屏幕上的刻度尺,填空。
C A
1
认
D
清
B
参
数
分度值 1mm ;物体长度 2.78cm . 分度值 1cm ;物体长度 2.7cm .
更加准确 为何要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比如: 一物体的长度为27.8毫米, 最末一位数 8 虽然是估读的 ,
但它告诉我们该物体的长度在
27毫米和28毫米之间更接近28毫米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e586a1b3e45c3b3566ec8be7.png)
你知道生活中的1厘米有哪些吗?
如:键盘键的宽度、指甲盖的宽度、纽扣的直径等
认识1米的长度:米尺 教师展示米尺
精密测量仪器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6、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之前,要找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 位置,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认清 分度值和单位
分析: 由题可知:12.3cm没有估计值,记录结果不正确; 12.45cm同其它结果相比误差较大可能是测量方法 不正确导致的,所以这两个数据应该剔去。
12.31cm + 12.29cm + 12.30cm =12.30cm
3
条形统计图
完成了一系列测量后,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 理,一般采用列表方式,也可采用直方图来处理。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 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明确分度值的含义;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使用刻度尺要做到“四会”
(1)会放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
对准
。(被测物体左端)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 8
9
10
(2)会看 读数时,视线
刻度线,并与尺面垂直。(正对)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d982da6319e8b8f67c1cb988.png)
长度:米(m) 时间:秒(s)
3、分度值概念。 (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量值。)
4、测量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5、测量结果记录结构: (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对齐、贴近、放正、垂直)
作业
1、书面作业: P13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2、3、4. 2、课后作业: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2、国际单位制(SI制):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沿用的单位各不相同,为了 便于各国相互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 了一套统一的单位。(我国于1984年宣布采用)
3、长度、时间单位: 基本单位: 米 (字母符号:m)
(1)长度单位: 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放置刻度尺
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线应紧贴被测 物体,被测物体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
×
√
读数
•读数包含两部分: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结果时要有单位
读数练习
2.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答案
读数练习
2.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
(2)完成基础训练1.2节内容。 (3)复习本节内容,预习1.3节内容。
强调: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能反映
刻度尺测量的准确程度,我们把这个量值叫分度值。
读数练习
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和小数部分的读数相
加即为待测物体的长度 8.6 cm
但是
较精确测量时要求读到 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故
最终答案 8.62 cm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3906bd36647d27284b7351a9.png)
D )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
量一个物体的长 度。测量结果是 1.41cm,1.40cm,1.42cm,1.44cm, 则物体的长度是 1.42 cm。
3.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 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 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 米,1.44厘米,测量结果有错误的 1.52 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 是______ 1.42 厘米。
单位换算
一元硬币厚度约为 2 mm =
0.002 m;
填单位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m dm cm
; ; ;
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D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 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
如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昆山开往南京及北方方向列车时刻表。
1.T756次列车从昆山到无锡运行的时长: 50min 2.N516次列车全程运行时长: 4h39min 。 3.K152次从无锡到开封运行时长: 12h8min 。
。
四、误差
测量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误差总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
的减小;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的;
误差值一般不超过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4、讲台桌的高度大约为
.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
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 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 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每下一级扩大
1000倍
km
m mm um nm
乘倍数
大
小
除倍数
每下一级扩 大10倍 m dm cm
mm
长度单位常识与换算
1、500m= 5×108 µm
2、86nm= 8.6×10-8
m
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cm .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2、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皮尺、卷尺、螺 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等
在实际的测量中, 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 好,测量时应先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 到的程度,再选择满 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3、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
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数字: 准确值 + 估计值
单位:
由分度值决定
有且仅有一位
你能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吗?
木块B的长度是:
;
木块B的长度是:
.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 值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 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 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练习
哪个使用方法正确?
练习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 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B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D、7.8厘米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如何来测量身高?
姓名:姚明(Yao Ming) 生日:1980年09月12日 身高:2.26米 体重:125公斤 籍贯:上海 单位:休斯敦火箭队(11号) 位置:中锋 国家队号码:13号 奥运会报名项目:男篮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所创的110m栏世界记录是多少秒?
计时工具
沙漏是第一 个摆脱天文现 象的计时工具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 伽利略发现的“摆振动的等 时性”发明了摆钟
计时工具
石英钟
秒表
停表
电 子 表
机 械 表
停表的使用
请读出下图中停表的示数
练习
练习
练习
练习
小 资 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 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 什么?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时间单位的换算
1h=60min 1min=60s 1ms=10-3s 1μm=10-6s 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计时工具
日晷是古代 的一种计时工 具,它由晷盘和 晷针组成.针影 随太阳运转而 运动,刻度盘上 的不同位置表 示不同的时刻.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 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 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这 个道理。
小 资 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 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 犯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25.7cm×7=179.9cnl)
小琴为妈妈买鞋,她忘了妈妈的鞋号,只记得 妈妈身高是168厘米,你能帮她算一算买几号鞋吗 ?(注明:全国统一鞋号是根据脚长编定的,如24 号,就适合脚长为24厘米的人穿,算出脚长就可 以算出鞋号了。)
练习
木块A的长度是___2_.3_5__厘米
练习
木块A的长度是___2_._4____ 厘米
练习
木块长 0.0165 m.
练习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 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 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 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 度尺的分度值 1mm 测量结果有 错误的是____1_._5_2__cm,物体的长 度是______1_._4_2__cm。
姓名:刘翔(Liu Xiang) 性别:男 籍贯:上海 生日:1983.7.13 身高:1.89米 体重:87公斤 项目:110米栏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 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 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
2.78cm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
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准确值为: 2.7cm 估读值为:__0_._0_8_c_m_
此时物体长度为: 2.78cm 。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这当然是主 要的。但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 人体各部分的尺寸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一下你的脚 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 袜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 知道是否合适。
小 资 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