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的六个阶段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详述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白居易生平概述 • 早期诗词作品 • 中期诗词作品 • 晚期诗词作品
01 白居易生平概述
出生及家庭背景
出生年月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 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
籍贯及家庭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 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 下邽(今陕西渭南)。
04 晚期诗词作品
《暮江吟》
诗意深远
此诗以暮江为背景,表现了作者 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对自然的赞 美,诗意深远,充满哲理。
意象丰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 “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 红”,描绘了暮江的美丽和宁静 。
《赋得暮雨送李胄》
情感真挚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送别好友李胄而作,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 深深眷恋和不舍,情感真挚动人。
《暮江吟》
通过对江边暮色的描绘, 表现了作者孤独、无奈的 心境,展现了其诗歌中独 特的审美情趣。
03 中期诗词作品
《琵琶行》
总结词
音乐之美,人生之哀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琵琶声为引子,通过描述琵琶弹奏的美妙旋律,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 热爱。同时,诗中借助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红颜易老的哀 叹,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钱塘湖春行》
总结词
春意盎然,自然之美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钱塘湖周边的美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湖水、柳树、黄莺等元素呈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向往。
其他中期作品选读
要点一
总结词
白居易生平简介.doc
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白居易生平简介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世间。
他在唐代以“诗仙”之名闻名于世,是唐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诗人。
以下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作品。
一、生平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官场生涯和隐居生涯。
1. 官场生涯白居易是唐代时期的一名官员,于公元80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为陕西凤翔。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考中进士。
进入官场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如秘书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
后来,他进入皇家内阁,成为了尚书右丞。
但是,因为他的一篇诗歌引起了中官的不满,被贬到了陕西洛阳做知州。
2. 隐居生涯白居易在洛阳做了知州后,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自那时起,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文,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晚年返回咸阳,与家人一道生活到逝世。
二、诗歌作品白居易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大多数是豪放、自然和浪漫的。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描绘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大部分涉及爱情、人生哲学等主题,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
这首诗歌以草地为背景,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送别诗之冠”。
2.《长恨歌》这是白居易的又一代表作,以杨贵妃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与唐太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的风格庄严、雄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诗歌中,白居易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突出了杨贵妃的形象,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3.《琵琶行》这首诗歌以唐朝著名的女琵琶手韩翃为主人公,描绘了她在忧愁的悲伤中演奏琵琶。
这首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悲壮,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创作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富有情感的表达力。
他的诗歌将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主题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诗歌取向。
白居易生平故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童年与求学阶段: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在少年时期就以才华横溢而闻名,并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仕途。
2. 步入仕途:白居易在进入仕途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在朝中担任过许多职务,如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
他在任期间,曾多次上书直言,积极推行改革,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3. 仕途波折:然而,白居易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辗转各地任职。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4. 晚年生活:白居易晚年回归故里,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这期间,他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虽然白居易在晚年归隐,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他的诗歌作品中,有许多作品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展示出他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5. 支持唐代文学: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支持者。
他积极参与文学交流和创作活动,倡导诗歌创作的平易近人风格,与其他文人共同推动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6. 结交朋友:白居易一生交友广泛,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
他们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共同推动唐代文化的发展。
例如,他与刘禹锡、王之涣、韩愈等人都有深厚的友谊。
7. 离世:846年,白居易在洛阳离世,享年75岁。
他的离世使得唐代文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但他的诗歌作品、精神品质以及对唐代文化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8. 文学成就:白居易的文学成就斐然,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有描绘社会现实的诗作。
白居易简介
简 介
居
易
一、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原籍太原, 后迁居下邽(今陕西 渭南), 号香山居士、 醉吟先生。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 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 期: 前期:兼济天下时期 后期:独善其身时期
*前期:
﹠ 出生于仕宦之家。 ﹠ 少年时,随家避乱越中。 ﹠ 16岁,初入长安。以一诗获顾况赞赏而诗名远扬。
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
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
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艺术成就 • ①语言浅显平易。清赵翼《瓯北诗话》: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 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 所共欲言。”。通俗诗人
• ②主题专一明确,“一吟悲一事” •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 ③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塑造人物
• ④鲜明对比,特别是阶级对比 • ⑤叙事、议论结合
水孤 面山 初寺 平北
《
钱 塘 湖
云贾 春
脚亭 行
低西 》
。,
《 大 林 寺 桃 花 》
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和《琵琶行》。 1914首。
红线毯
•
忧蚕桑之费也
• 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丝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
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 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 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
白居易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
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今陕西周至),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
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白居易的生平经历
白居易的生平经历白居易的生平经历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白居易的生平经历1经历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它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祖籍山西太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迁下邽。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后在河南巩县当县令,与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今属郑州新郑)。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与并称“符离五子”的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与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与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生平
4、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829-846)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 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 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 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 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 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 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 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 ,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 之法。他的“独善”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 和佛家的“解脱”思想。《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 中有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当他受皇帝信任 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 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 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 、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无论达和穷,他都离 不开诗。
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 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 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 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 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 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 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 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3、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816-828)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中唐大诗人。
他出身于寒素的小官僚家庭,早年南北飘流,了解到民间疾苦,后为官,历德宗、宪宗到武宗六朝。
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与元稹、刘禹锡友善。
他一生仕宦可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二十九岁至四十四岁)。
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二岁中拔萃科,授校书郎,三十五岁又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改周至尉,入为翰林学士,擢左拾遗。
这时他的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要为朝廷兴利除弊。
他有《策林》七十五篇,指出朝政弊端,发为歌咏则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七首,但后来感到仕途险恶,考虑个人出处利害,已有消极退避的思想。
二、后期(四十四岁至七十五岁)先是四十三岁时,他授官太子左赞善大夫。
这时,割据淄青镇的李师道派刺客杀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被劾“先谏官言事”,贬江州司马。
而致罪的实际原因则是由于其长期批评朝政而触怒了皇帝。
从此他逐步走向消极,虽然后来官职屡升,作过主客郎中,知制诰;召为秘书监,迁型部侍郎,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直到改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由于宦官专权,后来又有牛李党争,他见朝事难为,曾请求外放,历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或在朝中担任闲散职务。
这时儒家独善思想占上风,而且夹杂着佛家出世的思想。
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进步的理论,并倡导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
他总结了从《诗经》到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出应该为时代、为现实而创作的主张,认为文学的作用应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成为指导创作的口号。
为了实现这一主张,诗人必须有自己的倾向、态度,诗歌中应有美刺比兴。
他还谈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说诗歌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情看成根本,通过语言、声音使人受到教育感化,才算是结果,才达到了文学的目的。
他严厉批评了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给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崇高评价。
白居易的事
白居易的事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出生和成长: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在河南新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童年并不富裕,但从小就表现出了才华横溢的一面。
2.仕途经历:白居易在29岁时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
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刑部尚书等职位。
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改革政治,提倡节俭,反对腐败,并曾上书皇帝请求惩治贪官污吏。
3.文学成就: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广泛,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晚年生活:白居易晚年辞官回到洛阳,过着隐居生活。
他与元稹等友人一起组成“洛阳文会”,以诗酒会友,相互酬唱。
白居易还致力于佛教文化的研究,他对禅宗的理解和阐释,对后世的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居易的事迹展现了他在文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同时,他的生平也表明了一个人的才华和努力可以在不同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白居易一生三个关键期及其经典诗词
白居易一生三个关键期及其经典诗词
引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王维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以通俗易懂、平实质朴而著称。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白居易一生的三个关键期,以及他在这些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
一、早年时期(772-806)
白居易出生于唐朝的一个官宦家庭,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这段时期的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社会现实,这些特点在他的早期诗词中已有体现。
代表作品: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钱塘湖春行》
二、仕途时期(807-824)
白居易在唐宪宗时期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江州司马等职位。
这一时期的白居易,既体验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感受到了民生疾苦。
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站在百姓一边,呼吁社会改革。
代表作品:
- 《琵琶行》
- 《长恨歌》
三、晚年时期(825-846)
白居易晚年退出政界,隐居洛阳郊外的香山。
这段时期,他主要从事和诗歌创作,生活闲适。
他的诗歌更加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内心的抒发。
代表作品:
- 《问刘十九》
- 《钱塘湖夜行》
结语
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早年丧父、仕途坎坷、晚年隐居等三个关键期。
这些时期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准确或遗漏之处,敬请指正。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
关于白居易不同年龄段诗歌研究结语摘要:一、白居易生平简介二、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特点1.早期诗歌创作2.中期诗歌创作3.晚期诗歌创作三、各时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和价值四、白居易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分析五、总结正文:白居易,原名白季庚,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中晚期,一生创作诗歌约五千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对白居易不同年龄段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诗歌中的主题思想。
一、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河南郑州人。
他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期便开始创作诗歌。
公元799年,白居易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他历任太子中允、江洲司马、杭州刺史等职务,积极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公元846年,白居易逝世,享年74岁。
二、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特点1.早期诗歌创作白居易早期诗歌创作受杜甫、元稹等诗人的影响较大,作品主题以抒发个人抱负、咏史为主,风格清新豪健。
这一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苦雨留客》等。
2.中期诗歌创作白居易中期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3.晚期诗歌创作白居易晚年诗歌创作趋于哲理化和闲适,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一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有《赋得夜泊牛渚怀古》、《赋得秋江独钓》等。
三、各时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和价值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期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中期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晚期诗歌则呈现出哲理化和闲适的特点。
四、白居易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分析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主题丰富,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友情、爱情、亲情等多种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关注。
这些诗歌作品反映了白居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培训学习资料-白居易简介-2022年学习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送王粉去,萋萋满別情。-§立意新颖,它借草取喻,把抽象的“别-情”写得具体可感。-→颜况:“有 此此,居天下也不难。
大前期:-&-27岁参加乡试,次年应省试。-&贞元16年(800年,以“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出众 才华和第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后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步入仕途。-&元和元年(806 ,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入选,被授周至县尉(期间写作《长恨歌》),不-久,召回长安。 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积极有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文学理论主张-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 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 的反映。-3、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根情、苗言、花 、实义”《与元九书》-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 顺而肆”。
“新乐府”名称的确立-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 20首。元稹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白居易又写成《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 名称。-◆“乐府”与“新乐府”-用新题写时事-主要是写实: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针砭时弊-平易浅 、自然流畅-◆“新乐府”主要理论主张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丝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香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春拥-染不我-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 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夺灵装荞地表粒,超 入萸暖,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七十岁致仕。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
白居易生平六个阶段
白居易生平六个阶段2021-05-10 ·白居易生平六个阶段具体如下:一、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二、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三、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司马。
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
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四、任职苏杭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
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
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
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
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
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
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五、晚年生活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白居易的一生一
白居易的一生一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官僚家中。
祖父和父亲皆为官吏,饱读诗书,属社会中产阶级。
0.6岁,白居易卧在奶妈怀里,虽不能言,但能识“之”、“无”等字,其母惊为天人。
2岁,白居易的爷爷白鍠去世。
白鍠是当世有名的文人,“善属文,尤工五言诗”,曾有文集十卷传世。
3岁,白居易母亲开始教授他读书写字。
她要求严格,态度和蔼可亲。
白居易回忆母亲:“及别驾府君即世,诸子尚幼未京师学;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
十余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实夫人慈训所致也。
”5岁,白居易开始写诗。
8岁,白居易懂诗词声韵。
白居易父亲白季庚升官至彭城县县令。
9岁,白居易父亲因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
但因徐州战乱,家人迁往宿州符离,躲避战乱。
白居易在符离读书用功,口生出了疮,手磨出了茧,眼睛近视,头发全白。
11岁,为躲避战乱,白居易被父亲送往江、浙一带。
江浙因有韦应物、房孺复,呈现一派繁华富庶景象。
湖光水色、精巧建筑,白居易边欣赏美景,边思乡。
大概白大诗人的灵性便是在此时培养的:江海漂漂共旅游,一樽相劝散穷愁。
深夜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
白季庚为官清正,生活拮据。
白居易在外漂泊,一直思恋着自己的故乡与亲人,加上兵乱频仍,交通不便,经济拮据,所以返乡之愿难遂。
16岁,白居易抵达长安,考科举,求功名,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
长安城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楼阁殿堂,星罗棋布;房舍屋宇,鳞次栉比;红男绿女,人山人海。
白居易手持《赋得古原草送别》拜见宰相的挚友顾况。
才高气傲又欣赏才华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调侃,“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想在帝都活下去,岂是容易之事?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为赞赏,随即改口说:“有才如此,居亦易矣!”有这样的才华,长安户口和房子都没问题!17岁,白居易在长安扬名。
他写《咏王昭君》诗二首,在长安城被争相传抄。
那年夏天,长安天气酷热难忍,冰块(空调)极贵,可是白居易需要冰块,却可以用筐装取,分文不收,长安人非常喜爱这位少年诗人。
白居易生平介绍
白居易生平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
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278·《唐诗鉴赏大典》
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
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
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生平的六个阶段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更多内容请留意应届毕业生网。
【基本介绍】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一、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二、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三、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
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
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
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四、任职苏杭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
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
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
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
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
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
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
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
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
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
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
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五、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
830年12月,任河南尹。
831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
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
839年10月得风疾。
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
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
葬于龙门(今龙门石窟之白园)。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
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
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六、洛阳安逝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