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琵琶行》名家鉴赏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
有《白氏长庆集》。
今存白居易诗近3 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
他早年写了许多讽谕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谴责宦官、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
他不顾自身的安全,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他之所以要写这许多讽谕诗是因为身居言官,理应将下情上达,希望朝廷采择施行,能调整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在当时,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不可能否定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对黑暗面有所揭露,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
他写“新乐府”时间在他的朋友李绅、元稹之后,成就却超过了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也远比他们大。
在艺术标准上他又是以通俗平易为世人所称许的,他之所以称得上唐代大诗人之一的原因主要就在这里。
白居易从两个方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
他常以陈子昂、杜甫并提,因为陈子昂诗多兴讽,杜甫即事忧时。
在二人中,他对杜甫学习得更多。
讽谕诗正是从杜甫《新安吏》《石壕吏》等作品变化而出。
另一类,他自己所谓“闲适”诗,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也不小。
他在诗中也常表示对于陶、韦诗风的企慕。
这两个方面在他全部生活中并行不悖,既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又作“独善其身”的打算。
照作者自己的想法,认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乃士大夫的“本等”,他在“兼济”时也决不会不要这种“本等”。
《古诗三首》作者简介白居易
《古诗三首》作者简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在河南洛阳,家境富裕。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他的进士出身和家族背景,使他有机会担任高级官员和参与政治活动。
白居易被誉为诗仙,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风清新婉约,语言简练质朴,表达出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他的诗作大多描绘了江南的风景,以及宫廷生活和社会时事。
他的诗歌充满情感,善于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其中,《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著名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萧萧”和“语默”两个形象,描绘了一个嫔妃在宫廷中受到冷落和被遗忘的悲惨境遇。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深情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另外一首著名的作品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送别之作。
诗中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和对友人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白居易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除了诗歌,白居易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作品有《钱塘湖春行》、《与乐天书》等,这些作品中充满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他描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描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寓意深远、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除了文学才华,白居易还担任过重要的政治职务。
他曾出任中书舍人、监察御史等职位,与当时的皇帝有很好的关系。
然而,由于他心直口快,善直言谏,多次因言官之职而失去官位。
但即使遭受打击,白居易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以文学为出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白居易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与散文风格独特,催生了后来的“乐府诗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他的作品也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而言,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深情、真挚的诗歌和散文才华,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怀和思考。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
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
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
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2白居易的诗词全集《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坐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歌舞》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琵琶行》名家鉴赏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
有《白氏长庆集》。
今存白居易诗近3 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
他早年写了许多讽谕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谴责宦官、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
他不顾自身的安全,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他之所以要写这许多讽谕诗是因为身居言官,理应将下情上达,希望朝廷采择施行,能调整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在当时,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不可能否定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对黑暗面有所揭露,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
他写“新乐府”时间在他的朋友李绅、元稹之后,成就却超过了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也远比他们大。
在艺术标准上他又是以通俗平易为世人所称许的,他之所以称得上唐代大诗人之一的原因主要就在这里。
白居易从两个方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
他常以陈子昂、杜甫并提,因为陈子昂诗多兴讽,杜甫即事忧时。
在二人中,他对杜甫学习得更多。
讽谕诗正是从杜甫《新安吏》《石壕吏》等作品变化而出。
另一类,他自己所谓“闲适”诗,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也不小。
他在诗中也常表示对于陶、韦诗风的企慕。
这两个方面在他全部生活中并行不悖,既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又作“独善其身”的打算。
照作者自己的想法,认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乃士大夫的“本等”,他在“兼济”时也决不会不要这种“本等”。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被称为“白体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他于772年出生在陕西渭南,他的父亲是官员,家世显赫。
白居易的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在他18岁的时候,就因才华横溢而被选为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概括1.担任官员早年间,他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宫为官。
他在官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多次升迁。
但是,他在唐朝官僚体制中,不同于大部分的官员,他更注重生活情趣和文学创作,所以,他在仕途上并没有长久的发展。
之后,他辞官回家,过起了自由舒适的生活,全心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与诗歌创作。
2.文学成就白居易擅写散文、诗歌,是唐代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自然、真实、细致入微、给人以启示,以及含义深远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千秋岁》、《赋得古原草送别》、《汉江临泛》等。
3.感情生活白居易对于女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写了很多诗歌来赞美女性,也经历了几段作者身边女性人物的痴情之感。
比如他曾经迷恋过的敬史女(《敬史篇》),程氏三女儿(《长恨歌》),还有被写入《琵琶行》中的女琵琶师等等。
4.晚年生活白居易虽然曾经是唐朝高官显爵,但他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充满了失望和厌恶。
后来,他开始了更加随心所欲的写作生涯,创作了更多的诗歌和散文,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生道理和人类命运,写作更多关于人生、世态悲欢和天地事物的诗歌。
他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尤其是在晚年,顿悟了很多道理和真谛,成为“道家诗派”的代表先驱,为后来的一些类似思想的诗人树立了学者和导师的形象。
白居易简介及其诗歌赏析
白居易简介及其诗歌赏析白居易简介及其诗歌赏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太原人,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右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的讽谕诗。
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接着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
随后,写到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
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令人心酸的图景。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
”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我又有什么功劳和德望?既不务农,也不采桑,可一年的俸禄竟有三百石,到年末,仓库里还存有余粮。
默念着这些,私下里越发感到羞愧,乃至终日都不能把它遗忘。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自号“醉吟先生”。
白居易画像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在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东北)。
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
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
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
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琵琶行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人称“诗魔”、“诗王”、“诗豪”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
白居易独子白阿崔早亡,过继兄白幼文之子白景受为子。
白景受官至孟怀观察支使,生白邦翰,司封郎中。
白邦翰生白思齐,郑州录事参军。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
因此,目前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
白居易简介及古诗词作品集
白居易简介及古诗词作品集白居易简介及古诗词作品集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朝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代表古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全集:《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人生自古谁无死:白居易《白日依山尽》诗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白居易《白日依山尽》诗赏析引言《白日依山尽》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人生沧桑之感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短暂、光阴荏苒的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详细的赏析,深入解读其内涵与艺术特点。
背景与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唐代文学家、官员,晚年封许州司马,因喜好闲逸而得名“乐天”。
他以其擅长写琴酒女色的闲适风格而闻名于世,并以遣词造句巧妙、富有感染力著称。
他在《白日依山尽》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流转与消逝的思考。
正文1. 诗歌分析《白日依山尽》全篇由4个平行结构相同但表述不同的句子组成。
首句“白日依山尽”就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光阴流逝。
• 1.1 第一句:“白日依山尽” 该句通过描绘太阳西沉时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短暂而有限的意味。
同时,用"白日"代指人的寿命,显示出对时光流转不可抵挡的思考。
• 1.2 第二句:“黄河入海流” 这句以自然现象来暗示人生追求功名利禄过程中,最终归为平凡无奇的无常。
黄河入海与人生事物消逝密切相关。
• 1.3 第三句:“欲穷千里目” 这一句借用了“千里目”的典故,强调人们对事物远大事态和发展变化能力的渴望。
• 1.4 结尾:“更上一层楼” 这一结尾也是整首诗歌重点所在。
它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乘车加鞭进行拓展和超越艰辛努力带来往上爬楼的期望。
2. 艺术特点《白日依山尽》突出了白居易较为明朗、俊逸的抒情风格。
诗句简短而意味深远,通过对景物与人生的比喻、对自然现象的提取加以揭示人生沧桑之感。
• 2.1 感悟人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流动的时间,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时所产生的感慨。
借用大自然中广阔壮丽的景象来暗示人生既有限又无常。
• 2.2 情感真挚诗歌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作者情感直接而真实,没有华丽修饰,使得诗歌更具有亲切感和可读性。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琵琶行》名家鉴赏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
有《白氏长庆集》。
今存白居易诗近3 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
他早年写了许多讽谕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谴责宦官、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
他不顾自身的安全,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他之所以要写这许多讽谕诗是因为身居言官,理应将下情上达,希望朝廷采择施行,能调整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在当时,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不可能否定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对黑暗面有所揭露,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
他写“新乐府”时间在他的朋友李绅、元稹之后,成就却超过了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也远比他们大。
在艺术标准上他又是以通俗平易为世人所称许的,他之所以称得上唐代大诗人之一的原因主要就在这里。
白居易从两个方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
他常以陈子昂、杜甫并提,因为陈子昂诗多兴讽,杜甫即事忧时。
在二人中,他对杜甫学习得更多。
讽谕诗正是从杜甫《新安吏》《石壕吏》等作品变化而出。
另一类,他自己所谓“闲适”诗,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也不小。
他在诗中也常表示对于陶、韦诗风的企慕。
这两个方面在他全部生活中并行不悖,既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又作“独善其身”的打算。
照作者自己的想法,认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乃士大夫的“本等”,他在“兼济”时也决不会不要这种“本等”。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排行二十二。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出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
十八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后历官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
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是白氏一生思想的转折点,由“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
后屡经内外迁调,曾外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多有政绩。
大(太)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定居洛阳,直到逝世。
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傅”、“白太傅”。
卒谥文,世又称“白文公”。
两《唐书》有传。
白居易为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友善,皆以诗名,时号“元白”。
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直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长恨歌》、《琵琶行》等。
风格平易浅近,明畅通俗,因而广为流传。
现存诗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数量最多的。
有《白氏文集》传世。
【原文】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 [1] ,御宇多年求不得 [2]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 。
春寒赐浴华清池 [5] ,温泉水滑洗凝脂 [6] 。
侍儿扶起娇无力 [7]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8]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9]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10] 。
金屋妆成娇侍夜 [11]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12]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13] 。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的简介资料说起白居易,相信大家对他都有所耳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简介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号称“诗王”,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汉族,公元772年2月28日生,河南新郑人,进士学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再后又升迁杭州、苏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主要作品有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近三千首诗。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社会关系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巩县县长,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曾任江苏徐州别驾。
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刚出生七个月就能翻书,他用姆指划拉的“之”、“无”两字,重试数百遍都象形不差。
白居易五岁能吟诗,九岁识声律,读书十分刻苦。
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城长安应考。
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当时的诗坛领袖人物顾况看。
顾况没看诗作,先看署名后,讥讽笑道:“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转而又惊又喜地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在顾况的大力推荐下,白居易考中进士,从此名扬天下,此桩轶事亦传为美谈。
白居易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诗歌文学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在洛阳时,还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政治生涯:为官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唐朝后备干部。
白居易诗集(全集)大全
白居易诗集(全集)大全
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
的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白
居易诗集的概述。
诗集一:《琵琶行》
《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著名的诗之一,描写了一个琵琶师傅对
失去爱人的痛苦。
这首诗以其悲伤的情感和动人的描写而广为流传。
诗集二:《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另一部重要诗作,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
妃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通过宏大的篇章和优美的词藻,展示了白居
易独特的写作风格。
诗集三:《东篱乐府》
《东篱乐府》是白居易的乐府诗集,包含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
典作品。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唐代文人
的才华与情感。
诗集四:《秋声赋》
《秋声赋》是白居易的一篇散文,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白居易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文章清新自然,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集五:《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是白居易的抒怀之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通过明亮的月光和寂静的夜空,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感伤。
结论
白居易的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哲理,深受人们喜爱。
他通过优美的词藻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诗人的才华和魅力。
以上是《白居易诗集(全集)大全》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祖籍(jí)山西太原。
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白居易自幼聪颖(yǐng),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chuāng),手都磨破了茧(jiǎn),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zhěn)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shì)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1 / 1。
白居易诗《卖炭翁》讲解
白居易诗《卖炭翁》讲解【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讲解《卖炭翁》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读者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
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
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
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和生活的艰辛。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意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意赏析【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③。
叶如桂,冬青④;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选自《白居易集笺校》。
2【巴峡】:指的是现在重庆朝天门以东长江上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
3【帷盖】:车的帷幔和篷,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冬青】:冬天还是绿的。
5【华】:同“花”。
6【缯】:丝织品的总称。
7【朵】:果实聚成的簇。
8【绡】:生丝的织物。
译文
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圆圆的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像橘子的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绸;膜如紫色的绸缎;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
大致就是那样,它的实际情况比它们还要好。
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
公元820年,南宾(四川省忠县)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作者白居易,唐代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居易集笺校》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与朝鲜也有广泛的影响。
具体词意
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
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2.帷盖:车的帷幔和篷,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3.冬青:冬天还是绿的。
4.华:花
5.春荣:春天开花。
荣,开花
6.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7.缯(zēng):泛指丝织品
8.醴:甜酒。
9.酪:奶酪
10.工吏:画工
短文概括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
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令人每日快马加鞭运来荔枝了。
写作背景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