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各大家文道观(或文章观

合集下载

中国九大著名道观,道教建筑精湛

中国九大著名道观,道教建筑精湛

中国九大著名道观,道教建筑精湛1.紫霄宫位于湖北十堰市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宋代,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它是武当山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之一。

紫霄殿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

2.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后历代都有扩建。

白云观坐北朝南,主要殿宇位于中轴线上,包括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阁等建筑,配殿、廊庑分列中轴两旁。

3.天师府全称为嗣汉天师府,位于江西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镇上清古镇,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建筑风格,殿宇众多。

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不仅具有研究中国道教的价值,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4.黄大仙祠我国有两个黄大仙祠——位于广东广州的和香港的,广州的始建于清代,香港的建于1945年。

黄大仙祠内的九龙壁仿照北京九龙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题诗,增添黄大祠的中国传统特色。

其中以牌坊建筑最具特色,充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5.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

解州关帝庙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

6.长春观位于湖北武汉市双峰山南侧,元朝时,全真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丘处机来到这里修炼和传教,因其被称为长春真人,所以该道观就称为了长春观。

长春观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太清殿、三皇殿等,布局紧凑,规模宏大。

7.岱庙位于山东泰安市泰山南麓,也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

8.碧霞祠位于山东泰安市泰山极顶南侧,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初建于宋代。

朱熹的文道观

朱熹的文道观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宋代理学家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文道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以载道:朱熹继承了周敦颐的“文以载道”的思想,认为文章应该承载道德、义理,为道服务。

他主张文章应该具有实用性,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空洞无物的华丽辞藻。

2. 重道轻文:朱熹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末梢。

他主张首先要明义理(道),义理既明,文章自然做得出色。

因此,他强调道的重要性,认为舍本逐末或本末倒置的文章都是有害的。

3. 文道合一:朱熹主张文与道应该合一,即文章应该与道德、义理相融合。

他认为文章应该体现道德精神,同时也要符合事物规律。

他主张通过学习古文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更好地为道服务。

总的来说,朱熹的文道观强调了文章应该为道服务,具有实用性、承载道德、义理等特点。

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古文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古文可以更好地为道服务。

朱熹的文道观不仅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也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道、行道,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主张通过阅读经典、学习古文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更好地为道服务。

同时,他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实现道德。

朱熹的文道观还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简洁明快著称,既体现了他的道德精神,也符合他的文学理念。

他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抒发情感,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能够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总的来说,朱熹的文道观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文学创作和教育思想的重要指导思想。

他的文道观强调了文章应该为道服务、具有实用性、承载道德等特点,同时也强调了学习古文、实践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和教育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批评考试重点

文学批评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

“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诗言志中国古代文论家对于诗歌特征的认识,语见《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志”自意本指藏在心里的东西,包括记忆志向和怀抱,此处主要指怀抱。

意思是指诗歌是用来表达襟怀抱负的。

3,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4.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

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

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

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6,诗缘情魏晋时代,“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了,诗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革。

于是,陆机在《文赋》中大胆地否定了汉儒关于诗歌观念中的理念化倾向,破天荒地提出“诗缘情”说,同时得到了文坛诗苑的普遍认可,成为魏晋文人的一种共识。

所以说,陆机倡言的“诗缘情”说,乃是文学自觉时代的产物。

它抓住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征和诗歌的本质属性,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7.典论论文:《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中国历史上的五朝分别为唐宋元明清,这五朝都是伟大的封建王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都有重要的影响。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下面就分五个方面来论述这五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一、唐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它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与其时代特征紧密相关。

在唐代,佛教、道教、儒学等三大宗教比较兴盛,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等佛教派别也开始兴起。

唐太宗时期定义了佛教宗派,佛教在唐朝尤其是盛世时期达到了极盛的发展,同时道教在唐代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思训。

唐代宗教文化丰富多彩,其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格局。

二、宋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王朝,它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宋朝时期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并存,佛教盛行国土,特别是禅宗。

道教也同样在宋朝得到了重视,由于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超越,道教的服食禁忌、制香技艺、丹药、炼金、长生不老等文化与社会各方面都有密切关系。

宋代的儒学以程朱理学为主,程朱理学大力弘扬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将儒家推向了巅峰。

三、元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元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在政治上都比较弱势,但是伊斯兰教、基督教、藏传佛教等外来宗教则在中国广泛传播。

元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异质性,并对中国宗教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明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明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在其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下得到了发展和塑造。

在明朝时期,佛教、道教仍是中国最主要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外来宗教也得到了传播。

明朝时期的宗教文化主要特点是丰富多彩、趋向深沉内省、条理清晰、重视实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

唐宋元明清,各大历史朝代代表文学常识

唐宋元明清,各大历史朝代代表文学常识

唐宋元明清,各大历史朝代代表文学常识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文学常识是每个同学都应该熟练掌握的。

在背诵文常的时候,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背诵,这样一是不容易出错,二是有了一定的条理之后,可以按照当前的顺序往下细分,方便大家记忆了解。

先秦时期诗经四书五经风骚屈原【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被称为“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歌谣;“雅”-正声雅乐;“颂”-祭祀歌舞。

代表作品《关雎》《蒹葭》。

知识延伸:六艺指:《国风》《大雅》《小雅》《颂》;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四书五经】五经:《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诗经》《周易》《礼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屈原】“风骚”代指《楚辞》与《离骚》知识延伸:《离骚》是我国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秦汉时期《史记》汉赋汉乐府乐府双壁前四史二十四史【司马迁与《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赋】形成于汉代,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特征:以铺陈夸张为主要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代表作品:《七发》《大人赋》《鹏鸟赋》【汉乐府-乐府双壁】形成于秦代,兴盛于汉代,负责制作、采集、整理乐曲和歌词。

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壁”【前四史】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Part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曹建安七子与建安风骨竹林七贤世说新语木兰诗元嘉三大家【三曹】曹操《短歌行》、曹丕《七步诗》、曹植《洛神赋》【建安七子与建安风骨】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知识延伸:建安风骨特指“三曹”和“七子”的诗歌创作所变现出来的精神、风格、风骨。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元嘉三大家】南朝时期,谢灵运、严廷之、鲍照作品风格: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世说新语】时期:魏晋南北朝内容:纪录魏晋南北名士的轶闻趣事和玄虚清谈,同时又是这一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三)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三)

三、全国十大著名道观1、北京白云观见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二):道教两大祖庭2、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王重阳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而得名。

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

历史上著名的江西的庐山也设有长春观的下院。

该观被武汉市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长春观长春观历史悠久,道学源远流长。

相传古代,此地为湖汊,因多松树而称之为“松岛”。

楚地崇巫,故秦汉以后,此地设有“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为王侯祭祀天地、祖先之地。

据传道教始祖老子曾应弟子之邀赴庐山“会五老”,曾经过鄂州双峰山麓的“长松岛”。

后人附会此“松岛”即是“长松岛”,并建“老子宫”以纪念。

长春观一带在三国时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称为“紫竹岭”。

《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就发生在长春观旁的螃蟹甲,长春观东院亦有孟宗祠亦纪念此事。

《鄂州志》中还言:“时有黄鹤飞腾于紫竹间”。

观旁的白鹤井有白鹤泉一口,是仙鹤们饮水之处。

又称吕仙炼丹井。

此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长江大桥后被封,但仍存。

北宋期间,双峰山建有元庆观,嗣承龙虎山阁皂派符箓金丹教义,为天师道道场。

南宋的朱熹在他的《鄂州社稷坛记》中真实地记载了这里设坛祭祀的情景:鄂州“城东黄鹄山,废营地一区。

东西十丈,南北倍差,按政和五礼画为四坛”。

元初,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因助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天下有功,多次受封赏,并掌管天下道教。

丘处机仿佛教创十方丛林制度,派弟子至荆湖之地的武汉创办道教丛林,在松岛修建长春观。

丘处机号长春子,全真派北七真中称长春真人,弟子遂将此观定名长春观,以祭奉其师。

丘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因此也得民众拥戴。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为长春真人圣诞,长春观要举行隆重盛大的丘祖会,武汉民俗称之为“迎春会”,也称“燕九节”。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为此作有《燕九竹枝词》:“才是星桥又步云,真仙不遇心如结”,描绘了这一盛会。

古代文学明清篇

古代文学明清篇

明代诗文1、明代诗文发展特点:①作品繁多,成就不高。

②流派林立,主张众多。

2、明代诗文衰落的原因: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箝制了文人的思想,对文学的创作极为不利。

黄宗羲:“三百年人士之精神,专注于场屋之业,割其余以为古文,其不能如前代之盛者无足怪也。

”一、明初诗文明初诗坛活跃着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人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大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时期,经历过元末动荡的战乱与明初整饬政策下的高压统治,不少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所产生的愁苦郁闷的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一)高启高启是最有成就的诗人,被推为“海内诗宗”。

主张取法汉魏晋唐各代,已开明中叶复古派先声。

作品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流露出忧郁苦闷、彷徨孤独的情绪。

诗风雄健奔放,气象昌明博大,对转变元末纤秾缛丽的诗风实为有力,为明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二)宋濂、刘基宋濂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如《秦士录》、《王冕传》等,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的散文继承了密切关心现实的传统,多触及世风时弊,包孕着抑郁不平之气。

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代表作《卖柑者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元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洪武初主修《元史》,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谪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刘基(1311 - 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至顺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因受排挤弃官归隐。

【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别名辞海】之《道观的别名》编著:⽥家双丹洞道观。

唐王勃《三⽉曲⽔宴得烟字》:“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

”唐王勃《寻道观》:“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唐岑参《送许⼦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昌龄》:“⽞元告灵符,丹洞获其铭。

”唐沈佺期《哭道⼠刘⽆得》:“花⽉留丹洞,琴笙阁翠微。

”宋王迈《瑞鹤仙》:“好⾚城丹洞,丰姿奇绝。

”明刘绘《元⼣同杂宾⾥中观放烟⽕》:“⾚熛忽掣⾦绳断,丹洞齐烘⽟琐开。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仙院参差弄笙簧,⼈住深深丹洞旁,闲将双眼阅沧桑。

”另,指仙境。

唐刘禹锡《⿇姑⼭》:“云盖青⼭龙卧处,⽇临丹洞鹤归时。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是神常⼊异境,⽆⾮丹洞⽞圃,⾦堂⽟陛。

其中之⼈,则皆仙也。

”丹房道教炼丹的地⽅,亦指道观。

唐王勃《游庙⼭赋》:“见丹房之晚晦,知紫洞之宵寒。

”宋曹勋《法曲》:“真境丹房,随时沐浴,亦向朝⼣。

”宋杨公远《张道⼠⼭房次程南仲韵》:“丹房萧洒绝纤埃,⽯迳萦纡辟草莱。

”元张宪《井西丹房》:“葛井西头更向西,丹房⾼与⽩云齐。

”元许有壬《太常引》:“煮酒出丹房。

记相见、匆匆⼀觞。

”明沈明⾂《春尽⽇刘道⼠房》:“再过丹房⾥,青⼭酒更⾹。

”另,神仙的住所。

《海内⼗洲记·昆仑》:“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

”清龚⾃珍《⼩游仙词》:“丹房不是漫兼容,百劫修成忍辱功。

”⼜,对道⼈的敬辞。

《西游记》第⼗七回:“侍⽣熊罴顿⾸拜,启上⼤阐⾦池⽼上⼈丹房。

”⼜,指红⾊的花冠或果实。

南朝沈约《郊居赋》:“开丹房以四照,舒翠叶⽽九衢。

”宋宋祁《和宴相公九⽇郡宴》:“榴熟丹房解,萸⾹紫粒繁。

”道宫道观。

唐佚名《太清宫乐章》:“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唐杨汝⼠《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清净此道宫,层台复倚空。

”宋穆修《秋浦会遇》:“道宫披古碣,僧阁凭雕楯。

”宋卢臧《三岩诗》:“岩扃瞰群⾩,畴昔道宫邻。

”宋吕陶《古松馆》:“何年直⼲藏⼭驿,半夜寒声满道宫。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五3)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五3)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五3)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五/3)18、兰州金天观位于兰州市七里河西津东路,因地处兰州城正西,五行中西方属金,故名金天观。

因观内供有雷祖神像,又名“雷坛”。

还有种传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攻入南京,夺取了明朝政权。

建文帝帝神秘失踪,传说逃到兰州被肃庄王朱瑛匿藏在金天观内。

有人认为金天观的观名就暗藏此意:“金”是西方,“天”指天下,金天观就是暗藏天子西去之意。

建文帝可能匿于甘肃的传闻也传到朱棣那里,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下诏,让孙碧云主持兰州金天观道场,暗地里打探建文帝消息。

孙碧云系张三丰的高徒,文韬武略无一不精。

朱棣与张三丰的关系在《中国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之一“武当山“中已作介绍,因此对其高徒孙碧云自然非常信任。

肃王对此钦定金天观道长自然不敢怠慢。

为了迎接孙碧云,肃王还专门修建了望仙桥和雷坛,雷坛河就是因此而得名。

孙在兰州居留了两年,没得到建文帝什么消息,后来便返回太华山。

金天观曾是兰州最大的道观,也是早年道教在兰州传经圣地。

现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

金天观山门,题匾为清代著名道学家悟元子刘一明据张建1940年《重修金天观碑铭》载:金天观唐为云峰寺,宋为九阳观。

金天观在唐代为云峰寺,宋代为九阳观。

明建文帝朱允炆二年(1400),肃庄王朱瑛将肃王府由甘州(今张掖市)迁驻金城(今兰州市)山字石后,见此地有仙人舞袖之形,于是便于次年在九阳观废址上营建道观。

因竣工于秋季,观址又位于金城之西,便取五行中西方“庚辛金”之意,命名曰“金天观”。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曾重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毁于兵火,乾隆五十九年(1794)甘肃巡抚许容依原有规模捐款重修,嘉庆十一年(1806)甘肃督标中军副将刘管成再次重修,道光年间(1821—1850)增建阿公祠与三公祠,当时的金天观为兰州最大的道教宫观。

中国十大道观

中国十大道观

中国十大道观中国十大道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

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

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

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

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

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

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

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白云观北京白云观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

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

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

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

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

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

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

著名道士孙道明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

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

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

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

中国最著名的10座道观

中国最著名的10座道观

中国最著名的10座道观中国最著名的10座道观第1名:太清宫,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鹿邑县太清宫乡。

太清宫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

第2名:大重阳万寿宫,位于终南山北麓,西安市西南40公里处户县祖庵镇,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历来享有“天下祖庭”的尊称。

第3名: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

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

是全真龙门派第一丛林,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中国道教协会所在。

第4名:楼观台号称'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麓,楼观台因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死后葬于此而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楼观台风景幽美,古籍赞美它:'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

' 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山青水绿的自然风光。

第5名:崂山太清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面对黄海一碧万顷,背靠七峰,峰峦迭起,地势高爽。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

明代以来,太清宫又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第6名:大罗宫,坐落于山西绵山,原建筑1942年2月2日遭侵华日军纵火烧毁,现在的大罗宫为当地大居士阎吉英先生筹4亿巨资在原址上重建而成,层楼迭阁,画栋雕梁,高13层110米,已经建造道教殿堂60余座,塑造神像600余尊,成为中国道教最大的宫殿。

第7名: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

这是一处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

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第8名:金台观,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

金台观创建于元朝末年,公元1433年和1550年分别重修,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处。

宋代的道观园林

宋代的道观园林

宋代道教园林的发展: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前后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道教的发展,对封建社会后期乃至今天的道教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宋代南方盛行天师道,北方盛行全真道,但也有天师道。

宋末,南方与北方的天师道逐渐合流。

到元代,天师道的各派都归并为正一道,朝廷授张道陵的第三十八代后裔为“正一教主”世居江西龙虎山。

正一观是龙虎山的道教宫观,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

从此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形成正一、全真两大教派并峙的局面。

道士讲究清净简寂,栖息山林有如闲云野鹤,再加上道士们的文人化的素养和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从而掀起了继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客观上无异于对全国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再度大开发。

除了新开发建设的地区之外,过去已开发出来的,如传统的五岳和五镇、道教的洞天福地等,则设施更加完善,区域格局更为明确。

因此,宋代以寺观为主体的名山风景区数量之多,在这些风景名胜区内,寺观都要精心地经营园林、庭院绿化和周围的园林化环境。

寺观作为风景点和原始型旅游接待场所的作用,比之过去也得以更大地发挥。

北宋东京城内及附廓的许多寺观都有各自的园林,其中大多数在节日或一定时期内向市民开放,任人游览。

这些寺观的公共活动除宗教法会之外,游园活动也是一项主要内容,因而这些园林多少具有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每年新春灯节之后,东京居民出城探春,届时附廓及近郊的一部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均开放任人参观,但开放做多的则是寺观园林,道观如玉仙观,祥祺观,五岳观等。

宋太宗在位23年,修建大型宫观8座。

太宗的行为,对真宗产生了很大影响。

真宗一继位,便带着浓厚的兴趣投身于其父未尽的崇道事业。

宋高宗崇道教以固皇位,1147年,建万寿观。

绍兴二十年(1150)十月,建三茅宁寿观于七宝山,广殿中峙,修廊外翼,是临安著名御前宫观和旅游景点。

二十九年(1159),道士刘能真称夜梦三茅君,又创通元观。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历史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历史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历史中国历史上,唐、宋、元、明、清五代历史相继出现,并且它们在宗教信仰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通过对宗教信仰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社会历史的联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宗教信仰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一、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历史在唐代时期,道教和佛教都成为了强大的宗教信仰。

佛教在唐朝时期,曾经被认为是富有文化内涵和道德伦理的宗教,受到了各阶层人的追捧,特别是佛教禅宗,更是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

唐代佛教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建筑艺术和书法艺术贡献巨大。

相比之下,另一大宗教信仰道教则传播速度慢,但在唐朝后期却表现出强烈的影响力。

在唐代,尤其是中期,道教在政治和文化层面有了极大的发展,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处于富裕阶段,对精神文明有更大的需求。

据史书记载,唐代时,道士有万余人,分散于全国各地,形成了寺庙和道观,并且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支持。

此外,道教还在唐代提倡了长生不老思想,成为了贵族阶层的时尚,对民间的信仰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宋代宗教信仰与社会历史在宋代时期,佛教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弱,道教则继续扩张。

这一时期,由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社会的神秘氛围不断加强,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凸显出来。

此时,一些官僚、文人、士大夫等人士更倾向于崇奉道教,尤其是晚年,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不过同时,一些理性的人士对于神秘的东西采取更为客观、深入的研究方法,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学术之风。

宋代社会除了东南沿海地区外,宗教信仰并不固执,也不具有极强的斗争性。

三、元代宗教信仰与社会历史元代时期,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由于元氏的外族制度,社会上的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元代社会的多元化,促进了宗教信仰的发展,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开端传入中原地区,给中国社会构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宗教局面。

此期,道教保持着不断增长的势头,而佛教则出现了裂变和疲劳的情况。

周敦颐的文道观

周敦颐的文道观

周敦颐的文道观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后世称为濂溪先生。

他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敦颐的文道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文以载道:
周敦颐认为文学艺术的核心在于传达道德和哲学思想,即“文以载道”。

他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强调文学与道德的紧密结合。

2.道德修养:
在周敦颐看来,道德修养是人生的首要任务,他提倡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3.太极图说: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中提出了太极、阴阳、五行等宇宙生成论的概念。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原理,阴阳五行是太极运行变化的表现,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主静立人:
周敦颐强调“主静”的修养方法,认为通过内心的静定可以达到道德的至善境界。

他主张通过“无欲”和“主静”
来修身养性,从而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稳定。

5.教育与传承:
周敦颐注重教育对于道德传承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6.文学创作:
周敦颐的文学创作也体现了他的文道观,如《爱莲说》等作品,既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对道德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周敦颐的文道观对后世文人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尊为“理学正宗”。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宋代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在明清两代乃至近现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宋明清各大家文道观(或文章观

唐宋明清各大家文道观(或文章观

唐宋明清各大家文道观(或者文章观):
1、韩愈:重道轻文。

2、柳宗元:推崇文章功用但没有韩愈那么轻文。

3、欧阳修:文道并重。

4、王安石:重道轻文。

5、苏轼:文有独立价值,道不限于儒道。

6、二程:作文害道(极端重道轻文)。

7朱熹:文以载道,以道为主,但也能认识到文有一定独立地位。

8、宋濂:重道轻文。

9、唐宋派:文以载道。

10、李贽:童心说,反对文学充满伪道,但李贽同时用文章宣扬心学,这也说明他重视文章的功用。

11、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和汪琬:文以载道。

12、桐城派三祖:
方苞:强调“义法”,以儒家经典为宗,又强调文法。

刘大櫆:强调“义理,书卷,经济”,又强调作文的“神、气和音节。


姚鼐:强调“义理,考据,词章”,又强调作文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13、龚自珍:打破义达束缚,畅所欲言。

唐长安道观与道观文学

唐长安道观与道观文学

唐长安道观与道观文学唐代长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道教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拥有着众多的道观,这些道观不仅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道教文学的重要源泉。

本篇论文将围绕长安道观和道观文学展开深入探讨,并列举以下提纲:提纲一:长安道观的背景和历史本部分主要介绍长安道观的起源背景和历史发展,包括长安道观的分布情况、建筑特点、道教信仰的盛行等方面。

可以选择当前西安市的景观作为研究样本,对不同的道观进行分类比较,并着重分析各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历史变迁。

提纲二:长安道观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背景本部分介绍长安道观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背景。

需要重点研究唐朝时期道教的发展历程,以及道教在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影响和意义。

提纲三:长安道观的宗教仪式和制度本部分主要研究长安道观的宗教仪式和制度,着眼于宗教仪式、道士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尤其将长安道观的仪式与制度与当时的道教教义相互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解析道观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纲四:长安道观文学的概况本部分着重阐述长安道观文学的内容、类型、文化特征等方面,分析道观文学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同样,本部分也可以从西安现存的道观文学作为研究样本,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进行深入探讨。

提纲五:长安道观文学的发展特点此部分主要研究长安道观文学的发展特点,以此把握唐代道观文学的发展脉络,例如唐代道教文学的主题、风格特点、内容贡献、文学传承等方面进行研究。

提纲六:长安道观文学与文化交流本部分主要阐述长安道观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关系,特别是与佛教、儒教等传统文化的交融。

分析长安道观文学在对唐代文化的贡献方面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分析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与意义。

提纲七:长安道观文学的影响和意义本部分主要总结唐代道观文学在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力和意义,例如长安道观文学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贡献、道教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

唐长安道观与道观文学

唐长安道观与道观文学

唐长安道观与道观文学唐长安道观与道观文学介绍唐长安道观是唐代道教最为重要的道观之一,位于长安城内。

作为道教的中心之一,唐长安道观在唐代的文化、政治和宗教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道观文学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道观文学承载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状态,与唐长安道观密切相关。

历史上的唐长安道观唐长安道观的建立可以追溯至唐武德五年(621年),当时唐太宗为了迎合社会对道教的信仰需求,开始兴修道观,长安道观就在此时得以创建。

唐长安道观自初建以来经历了数次修缮和征用,直至唐末时期已经成为规模宏大,威望显赫的宗教场所。

唐长安道观的地位与作用唐长安道观在唐代的地位显然不容小觑。

第一,道观被视为道教文化的中心,同时也被视为神仙最喜爱的地方;第二,道观不仅是文化和宗教的中心,而且还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道观也是承载文化传承的场所。

在此基础上,《南华真经》、《道德经》等大量的经典著作,都是在道观产生并传承的。

正是因为这些经典著作在道观中的传承,才有了后来悠久的道教文化现象。

唐代道观文学的特点及体裁唐代道观文学的体裁多样,包括诗、文、赋等多种文学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道观诗。

道观诗以其积淀了千百年来的道家文化底蕴,注重道家思想内容和用词精华,以及和自然环境的相融合而大受欢迎。

道观文学内容的主题唐代道观文学的内容,除了以道家哲学为核心,追求治理王朝的世界大同、消灭恶魔鬼怪以及生命观上升到精神层面,更多的是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强调完美人生的哲思。

道观文学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表现出深层的精神内涵,也符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价值观。

诗人与唐长安道观唐代道观文学创作的诗人,多数与唐长安道观有所渊源。

如白居易、杜甫、朱庆馀和李白等重要文人,他们都曾经参拜并在道观边沿居住过。

正是他们对唐长安道观及其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才有了后来的大量优秀诗词的创作。

颂扬唐长安道观的诗篇唐长安道观所展现出的宏伟与庄严,美好的自然环境,以及这里殿堂前所摆放的神仙道具等,都使得许多文人用诗的方式来颂扬所见所闻。

学道入门——著名名山道观简介

学道入门——著名名山道观简介

学道入门——著名名山道观简介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

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

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

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四川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江西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国家级风景名胜。

传因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见,故改名龙虎山。

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和张天师子孙世居之地。

贵溪县上清镇东面的上清宫,是历代天师祀奉太上老君和朝会之处,也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道宫之一。

现存福地门、钟楼、玉门殿、东隐院、九曲巷、下马亭及明代石刻等古迹。

上清宫附近的天师府,占地400公顷,房屋100余间,是历代天师的住处,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是现今保存较完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

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

道观是什么意思

道观是什么意思

道观是什么意思道观,照古人由右自左的书写方式,应为观道,因而有“道观观道”之说。

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

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

道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观;观道,如同观察星象一样,深不可测,只能揣摩。

道观之地,乃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后世亦解为某种处所。

即是道士修炼的地方。

又称道教的庙。

释义道观(dào guàn)[Taoist temple]道教的庙出处晋葛洪《<关尹子>序》:“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乃古函谷关候见老子处,终南宗圣宫乃关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楼,改号楼观,建老子祠。

道观之兴,实祖於此。

”《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王城有佛寺七十区而无道观。

”明冯梦龙《万事足·官验襟衫》;“柳氏,你寄居道观,必非良家。

”张天翼《同乡们·夏夜梦》:“你要是没钱,道观里可不要你。

”道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观;观道,如同观察星象一样,深不可测,只能揣摩。

道观之地,乃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后世亦解为某种处所。

因而有“道观观道”之说。

2 派别区划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

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且不能插手庙务。

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孙庙。

丛林庙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

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脚、民间道士除外)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

一般,无论年龄、性别、出家时间,凡是可以居住在里面的道人,都有权被选举被最高领导人。

长期在丛林庙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给安排有职务,为其他道人服务。

丛林庙分工明确,俗称“三都五主十八头”,分管讲经、化缘、安全、斋醮、人员安置、自养、做饭等等事宜。

一般,新出家的弟子先在子孙庙学习这些知识,三年后得到冠巾,经师父允许后,才可以去丛林庙挂单居住,深入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明清各大家文道观(或者文章观):
1、韩愈:重道轻文。

2、柳宗元:推崇文章功用但没有韩愈那么轻文。

3、欧阳修:文道并重。

4、王安石:重道轻文。

5、苏轼:文有独立价值,道不限于儒道。

6、二程:作文害道(极端重道轻文)。

7朱熹:文以载道,以道为主,但也能认识到文有一定独立地位。

8、宋濂:重道轻文。

9、唐宋派:文以载道。

10、李贽:童心说,反对文学充满伪道,但李贽同时用文章宣扬心学,这也说明他重视文章的功用。

11、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和汪琬:文以载道。

12、桐城派三祖:
方苞:强调“义法”,以儒家经典为宗,又强调文法。

刘大櫆:强调“义理,书卷,经济”,又强调作文的“神、气和音节。


姚鼐:强调“义理,考据,词章”,又强调作文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13、龚自珍:打破义达束缚,畅所欲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