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浅谈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01思政教育理念转换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的提纲中》提出要坚持从“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从实践活动中理解人,要在人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世界中去认识人的本质。
从这个理论出发理解教育问题,就是要以人——社会——教育三维互动的关系为前提,克服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孤立片面的思想模式,建立系统的和联系的观点对待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课程协同发挥作用。
所有专业学科都可以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一是要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协同的目的是产生超越各个要素单独作用的整体效益,产生协同作用的前提是各个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是整体育人的理念整体思维超越单向度思维,孤立思维和片面思维的阈值,以整体的视野关照思想政治教育,对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实施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融合和统合,形成一致效能、同质效力和同向效果。
三是发展育人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和生成性思维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特定时空结构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式方法都要因势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兴。
在当前的情况下,实现各学科和课程的有效衔接,实现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各个学科和课程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义。
02大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建设的根本要求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大思政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准确定位和功能明确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各个课程的思政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拓宽教育的渠道,发挥所有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并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教材配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高度集成与融合的思政教学观。
表现在教育系统集成性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开放性和教育过程的延伸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在宏观上整体把握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扩大辐射范围,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浅析
摘要: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重立课程标准,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价值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通过举例,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说明。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是众多院校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鉴赏文学作品,积累文化常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该课程具有丰富独特的育人资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现阶段该课程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针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期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一、课程思政大背景“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一种课程观。
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提升学校育人工作实效。
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有对其原则、路径等方面的整体探讨;国内一些高校的探索实践,其中上海经验尤为典型;教师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总之,我们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及具体操作规范。
当下,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考,主要以本专业、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考评机制和授课教师这几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控。
研究多从大局出发,内容较为笼统。
在推进过程中,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具体实施办法及举例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时长为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18周,总计为36个学时。
浅谈思政课实践教学
浅谈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政课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内容教条化等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社区、企业等实地考察,了解社会的基本运作机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活动,深入了解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在实践中,他们将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和取得成果。
这样的实践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在现实社会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协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实践活动中还需要学生与不同背景和职业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开放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发展潜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希望今后能够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推广和研究,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思政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何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何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如何在保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以授课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交流。
因此,教学效果较差,无法培养出具有思政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的优点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如何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1. 探索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研讨课、探究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更具有实用性。
2. 引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更方便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例如,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网络互动课程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设计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4. 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时,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探索新时代下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探索新时代下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越来越快,教育也是如此。
然而,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却早已落后,老套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更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探索新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已迫在眉睫。
在2023年,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对于网络和互联网平台的熟练应用已成为一种必备技能。
因此,思政课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参与社会公益行动、调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同时,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估和反馈,既可以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注重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体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在2023年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中,老师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老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PBL项目学习等课程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在内容呈现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动画、音频、视频等展现,以增加学生的吸引力。
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评估指标,从不同角度、多个维度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创设更多学科交叉的思考问题和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放式教学和开源式教学模式。
在2023年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中,应强调开放式教学和开源式教学模式。
通过与不同领域知名企业、机构、高校联合,开设说课、会议、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于各种教育方式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对多元课程、教学资源的探究和运用,更好地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
此外,老师应及时提供学科专业性、教学事项的全面信息共享,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多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思维拓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课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的是,思政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普及程度最高、适应性最强的基础性学科,它为本科生提供了以“理论视野指导实践”为特色的内容,并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思政课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文化认识论等理论思潮的普及,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并重新构思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改革等,从而使思政课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
首先要提出,思政教学模式应以“理论视野指导实践”为突破口。
即在课堂上,以理论视野、历史认识论等理论思潮为指导引导,让学生将理论视野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视野融入到实践中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示范、带动、触发作用。
其次,建立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安排。
首先,教师应结合社会现实,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使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同时也要注重教材的融合性,使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改革教学活动安排,采取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社会,更富有实践性。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理论视野和实践的桥梁作用。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
一方面,可以采取多媒体、游戏等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教学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采取问答、分析、讨论等方式,自由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应以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特征,加强师生的沟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严格遵循教学计划,把握教学进度,把控教学氛围,始终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实施有效的反馈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模式,围绕“理论视野指导实践”的精神,在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7——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7——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需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这个环节是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桥梁。
本篇微信推送,我们尝试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期待帮助大家顺利达到目的彼岸。
一、课程思政是否存在教学模式对于课程思政设计的新手教师,模仿或者现成的教学模式都是经常被用到的。
在教学设计领域,初学者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依托这些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
于是我们就会自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单独的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呢?我的个人观点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宜存在。
主要原因是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学科德育部分,非思政课程虽然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但却不是这些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伴随状态,具有附属、附庸、相伴而生的特点,或者说其优先级是要低于学科教学的。
如果单独针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模式,势必会打乱学科教学的规划,形成反客为主的情形。
因此,我们只能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巧妙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流程课程思政属于学科德育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德育内容。
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要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设计。
主要任务依然是定目标、想办法、做评估。
这里的目标依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构成了最后的终极目标。
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确定,都直接决定了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的选择。
从前面关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的原理中我们提到过,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都需要经历几个标志性的阶段。
从整体上看,都是需要经过认知层面的认同、感情层面的内化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
其中行为方面的转变可以作为检验态度形成或者转变的主要渠道。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态度形成与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目标。
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可能会规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未必所有的课程思政内容都需要实现行为转变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目标,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可。
成本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浅谈
关键词:课程思政;“成本会计”课程;课程改革一、“成本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教师要依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深入分析会计学专业的德育目标,深挖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合理增加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温度。
“成本会计”课程整体框架上包含成本会计基本理论、成本核算方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内容,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恰当的思政元素,增强专业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这些元素转化成具体而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思政教育走进课堂”。
“成本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为:将宏观层面(包括政治认同、国际视野、国家大势、民族情怀、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等)、中观层面(主要包括法治意识和专业素养)和微观层面(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动态、职业发展和为人处世观等)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将其落到实处,最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高度融合的教学改革目标。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关键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关键点列举如下。
第一,成本概念和成本作用。
思政关键点:学生通过理解成本的概念,知道任何主体做任何事情都会产生成本,形成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的理念。
教师通过相关案例,激发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能够在“抗疫”之战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第二,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思政关键点:教师强调学生要遵纪守法,按章办事,做任何事情都要讲原则,公平客观,法治廉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夸大其词,做人做事脚踏实地。
第三,要素费用的核算。
思政关键点:教师强调专业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细心,做事要认真细致;让学生敢于承认错误、认识错误、承担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树立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第四,制造费用的核算。
思政关键点:教师强调财务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以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准确核算经济业务事项,认真严谨。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趋势,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得大学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以期进一步推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置于首位,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知识的主人、自我管理者和社会建设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形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讲授、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实践教学等,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如何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具体来说,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课程的思政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一些重要的课程,可以增加一些思政性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等等,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自身的思政素质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学生应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和参与者。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
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让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需要注重强化课程的思政性、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三寓三式”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反思与不足
“三寓三式”模式是一种将思政教育寓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中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模式可能存在一些反思和不足之处。
1.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深入:在“三寓三式”模式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关键。
然而,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2. 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参与度不高: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是“三寓三式”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参与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可能会导致思政教育与社会实际脱节,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评价机制不完善:在“三寓三式”模式下,评价机制是衡量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然而,一些学校可能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估和反馈。
这可能会影响思政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三寓三式”模式下,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教学经验,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因此,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三寓三式”模式在思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反思和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发挥“三寓三式”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需要不断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完善评价机制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工作。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类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下面将详细阐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与实施策略。
一、设计思路1.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这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2.挖掘思政元素:各类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法治观念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使思政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
3.创新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4.构建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应涵盖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思政素养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策略1.教师团队建设: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2.教材编写与使用: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编写具有思政特色的教材。
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
3.课堂氛围营造: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4.资源整合与利用: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资源、校园文化资源等,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
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是指在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设计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在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明确课程目标在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中,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即将思政元素与设计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挖掘思政元素在设计课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设计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设计课程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交流。
同时,也可以邀请思政教师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四、强化实践环节设计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课程思政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五、完善评价体系在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中,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纳入评价标准中。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思政素养。
总之,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课程思政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融合,成为了许多高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课程思政融合,比如通过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课程思政的内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及设置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具体来说,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思政融入,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内容、目标和任务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思政的力量。
其次,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价值观的引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通过课程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培养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总之,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实现高效、有效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
- 1 -。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引言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 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道德修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1. 深入历史,推动教育发展。
探讨中国教育历史和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以此思考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未来。
2. 突出特色,引领教育创新。
关注当前中国教育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讨教育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为教育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3. 打开视野,放眼世界。
记述国际经验和教育改革的精要,阐释教育改革的表现形式和价值意义,并引导学生成为具备国际思维和文化背景的人才。
4. 打破壁垒,促进交流。
引进前沿学术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交流和合作。
5. 强化实践,增强体验。
制定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触摸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多元文化。
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1. 教学内容体系化: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2. 互动教学形式:通过互动、讨论、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而且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3. 课程与实践融合:将实践教学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文化和价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科学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仅着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更着重学生做好社会参与的各种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摘要:学前教育作为人才教育的初级阶段,主要负责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学前教育开始更倾向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启蒙。
教育工作难度的提升也对未来投身或者打算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不仅要求教师专业本领过硬,综合素质较高,还必须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孩子认识、感知这个世界。
思想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能够对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要,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日常的专业课程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
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出发,对其必要性和设计方向进行总结,提出关于学前教育专业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思政教育;教学设计1、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将全面落实党的会议精神以及方针,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融会贯通,将其与课堂进行融合,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出发点,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知识拆分成:1、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理念。
2、教师的责任担当。
3、依法执教的做法。
4、教学的思维方式。
5、不同个性品质的不同教学方法等等,然后在其中穿插思政教育的相关理念,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老师讲授的专业知识点为基础,佐以经典案例教学,重点养成学前教育的理念,可以采取情景互动、案例分析、资料查阅、实践教育、信息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将思政教育与教学过程相互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两个重要问题,大大提高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幸福感,进而让学生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
2、学前教育专业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对在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高校开展专业课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必要性分为以下几点:1、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节点较高。
思政课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激励学生思考、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重要课程。
教学模式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究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思政课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
思政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参与、思考和研究学习内容。
教师要倡导学生参与思考、实践研究,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倡导学习积极性。
要引导学生、教师和家长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积极创新,引导主体性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观性,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构建优化的课堂环境,促进思政课的有效教学。
第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诸多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
要使用多媒体讲授、研讨讨论、深度讨论、报告式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拟实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第四,建立完善评价体系。
要建立系统、完善、适用于思政课教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能力,强调思政课教学的综合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此外,社会正能量的输入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有针对性地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消除对教育的不良影响,丰富学生,增强思想素质,让学生接受正能量的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思政课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它在培养学生思考、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善思政课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倡导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及引入社会正能量,这些都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思政课的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研讨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研讨作为一名大学生,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思政课程则是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党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研讨的价值。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高校学生,我们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课程思政的实施使我们在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而思政课程则是开设的一门专门课程,通过学习党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我们良好的人生态度。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研讨的价值不可低估。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实施需要不断的研讨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研讨,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
研讨还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同时,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研讨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研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研讨中,学生们可以深入研究和讨论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判断力。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研讨也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和努力实践。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主动参与研讨和讨论。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摘要: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
因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分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必要性,并提出具体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引言思政教育中包含许多的育人元素,通过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因此,只有把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才能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1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必要性1.1有助于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马克思主义提出,个人与社会的理想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促进人与社会紧密结合,对个人关怀、融入社会的思想进行指导,继而通过个体的进步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伴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思政课程逐步向课程思政发展,着力培养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使其将个人理想关联国家理想,以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职业精神和教育情怀的优秀幼儿教师,所以,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更好地挖掘学前教育专业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发展,这对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1.2有助于发挥润物无声育人功能当前世界局势突变,各国信息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致力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崇高道德情操、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以及对当前社会发展形成正确认知。
这些教育的细节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融通于各个专业课程。
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使其感受到为社会风险的意义与自我价值实现,不断认同自我价值,最终真正成长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人生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的新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浅谈
作者:王晓欢孙丽刘慧敏许萍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教师要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浓厚氛围。
本文以《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浅谈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 德育; 工程材料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专题教改项目“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2018267);内蒙古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D648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76-02
1.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議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注重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强调价值的引领作用,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课程的统一。
[2] 课程思政教学是在原有的专业课堂的基础上引入思政教育。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改进课堂管理等方式,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利用专业学科的优势,研究专业课程的特点,并充分发掘其“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
[3]
2.《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
对于《工程材料》课程而言,其选课学生范围较广,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冷加工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基本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少涉及思政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辐射及感染学生,发挥协同作用,真正利用好课堂把教书育人更好的落到实处。
另外,本课程属工程技术类,需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刻苦等优秀品质,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担任技术性人才做准备。
因此,在《工程材料》课程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使“专业理论”与“道德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大程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达到激励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勤于思考良好学习氛围,力争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无形之中[4]。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从设计课堂教学开始,将思政教育引入《工程材料》课堂,具体设计思路为:
第一,在知识中渗透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给学生以启发。
专业课是思政教育的隐形助力,专业课教学的核心是专业知识,其根本是坚持立德树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书育人的全过程[4]。
“课程思政”要求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价值观支撑知识的学习。
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扎实的价值底色。
第二,通过教学渗透一种科学精神。
作为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要在课程中拓展科研知识,使学生理解学习需要具备严谨务实的态度,学习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弘扬中华优秀人文精神。
配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挖掘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例如:“钢的淬火”中开篇以越王勾践剑的故事引入,淬火成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使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须有“卧薪尝胆”的精神。
第四,以与知识相关的重大事件或经典案例作为融入点,使学生理解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例如,讲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以德国“艾雪德事件”引入,让学生明白研究材料性能的重要性。
另外,课程可以以古诗名句总结,使知识得到升华,同时激励和感染学生。
4.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因此专业课教师不仅要确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形式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合学生特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P10-14
[3]吴涛.发挥专业特色,实施“课程思政”[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0月)第13卷第28期,P143-144
[4]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