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精品课件】
二、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 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 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 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声声慢》)等。
二、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
袅袅 (niǎo) 灼灼 (zhuó) 涔阳 (cén)
窸窣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迢远
(pǔ) (gāo)
(dìng) (tiáo)
褒 (bāo) 寒砧 (zhēn) 言筌 (quán)
2、词语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五、课下小组作业: 选择一个常见的古诗词意象,搜集与之相关的诗句,下节
课进行课堂分享。
第二课时
一、古诗词常见意象分享(以小组为单位) 1、每个小组选派1-2名代表上讲台发言展示,各组之间互相学习。
2、小组展示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补充: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 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 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分析问题(4-6自然段)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总结全文(第7自然段):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说木叶文章结构层次
1、林庚所著的议论性散文《说木叶》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为读者讲述了古诗中“木叶”这一意向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
3、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诗的人,读诗必将是顾此失彼的折磨——诗人跳跃的思维恰是调皮的小精灵,它不守理性的规则,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跌跌撞撞的老学究。
4、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
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
说木叶最新5篇
说木叶最新5篇说木叶篇一说“木叶”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课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
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教学步骤一、说“木叶”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
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三、给下列词语注音A.袅袅( ) 桔颂( ) 灼灼( ) 皋( )B.征戌( ) 瘐( ) 缠绵( ) 褒( )C.翩( ) 荃( ) 干燥( ) 漂零( )D. 漂泊( ) 迢远( ) 桅杆(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繁茂的枝叶特征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树木黄色、干燥的质感意味:饱满疏朗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树木秋风叶落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练习9说“木叶”(解析版)
第三单元9说“木叶”(解析版)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叶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清秋的典型的性格。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而“木叶”呢?它出现在那“袅袅秋风”之中,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飘零湿润洗净疏朗B.飘零滋养洗净稀疏C.飘扬湿润洗涤疏朗D.飘扬滋养洗涤稀疏【解析】第一空处,飘零: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花、叶等)坠落;飘落。
飘扬:在空中随风舞动。
此处指“木叶”的飘落,应用“飘零”。
第二空处,湿润:潮湿,润泽。
滋养:养育,培养;养分,养料。
此处指木叶的黄色是由于雨的润泽,应用“湿润”。
第三空处,洗净:把衣物、器物等清洗干净。
洗涤:清洗,洗涮。
此处形容把“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清洗干净,应用“洗净”。
第四空处,疏朗:开阔清亮;豁达开朗;明敞;稀疏而清晰。
稀疏:宽松,不稠密。
结合后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把“木叶”赋予人的性格特点,应用“疏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沉沉的阴天而不属于爽朗的晴空,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说木叶高中课文原文
说木叶高中课文原文《说“木叶”》是林庚的一篇论述文章,原文如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 陶渊明《拟古》)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教版 必修五《说木叶》
庚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万物 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 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Biblioteka 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 始渐渐脱落了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译文: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缓缓飘落,微风吹动着 江水泛起一波波无尽的涟漪,深秋的圆月照在河边 从从的浦草上,些微的云朵停歇在山腰上 。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 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 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 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希望同学们在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 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 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翻出新意来。
练习一:
梅
关于“梅”的意象讨 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红 雨 随 心 翻 作 浪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说“木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了解 意象 对诗 歌鉴 赏有 什么 作用
?
诗歌功能:表情达意
“立象以尽意”
外部客观世界 意象 诗人主观世界
鉴 赏 切 入 口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 情感连线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离别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恨之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思念之情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
那么,一片“木叶”里 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禅机和联想呢?
林 庚
说木叶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著名诗人、
诗歌理论家、博古通今的文学史家,在文
学、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
具造诣。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
读书,与吴组湘、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
忧愁情绪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脱俗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圣洁 坚贞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华园“四剑客”;晚年又与吴组湘、王瑶、
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林庚的研
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 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作者介绍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
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北平情
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9《说木叶》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部分(1-3):写“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第二部分(4-6):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 )
第三部分(7): “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似,Βιβλιοθήκη 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却是一字千里。
(总结 )
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
展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总结
评
木叶
疏 朗空 阔
暗
相去无几
示
性
一字千里
树叶
绵密 饱满
评
什么诗诗歌的暗示性?文章如何阐释诗歌暗示性的问题?
文章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作为概念影子的暗示 性是指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这样 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在诗歌鉴赏中不但要玩味诗歌的语义, 而且要玩味诗歌语言以外的意义。中国诗歌语言注重语言的 含蓄,注重暗示,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是无尽的。作者用 了许多例子做了分析,讲明了这个问题。
比较下面三首诗“梅”的特点:
实
• 梅花 王安石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卜算字·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思
独立完成“自学深 思”部分内容。
议
小组讨论完成 “合作探究” 部分内容。
正字音
展
袅袅(niǎo) 灼灼(zhuó) 涔(cén)阳 窸(xī)窣(sū)
《说木叶》ppt课件
木叶这一意象,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 素材,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
主题表达方式
《说木叶》通过木叶这一意象,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种主 题表达方式对文学创作具有启示作用。
《说木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01
02
03
传承中华文化
《说木叶》作为一篇具有 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能够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
03 《说木叶》的艺术特色
《说木叶》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
林庚先生的语言简练明快,没有 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准确传 达出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诗意浓厚
林庚先生的语言充满诗意,善于 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比喻,将 诗歌中的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木叶》的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林庚先生的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意义, 整体结构清晰明了。
拟人
文章中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木叶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和情 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木叶的意象内涵。
引用
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典故,通过引用前人的经典论 述和诗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说木叶》的意象分析
01
木叶的象征意义
在本文中,木叶被视为秋天的象征,代表着凋零、枯萎和落寞。同时,
木叶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流逝。
《说木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说木叶》的背景介绍 • 《说木叶》的内容解析 • 《说木叶》的艺术特色 • 《说木叶》的影响与评价 • 《说木叶》的实践应用
01 《说木叶》的背景介绍
《说木叶》的作者介绍
01
叶赛宁:俄罗斯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 称,深受读者喜爱。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说木叶》ppt课件
CHAPTER 04
《说木叶》的影响与评判
《说木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结词:重要地位
详细描写:《说木叶》作为一篇经和生命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说木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深远影响
详细描写:《说木叶》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借 鉴其创作手法,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主要作品
《天问》、《九歌》等。
文学风格
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说木叶》的创作背景
时期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 战争时期,民族危机沉重。
个人背景
林庚在抗战期间寓居于重庆,目 睹了山城的秋天,触景生情,写 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说木叶》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通过对木叶的描画,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大自然的酷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情感深沉
林庚先生在营造意境时,不仅重视外在景物的描画,更重视内在情感的表达, 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沉。
《说木叶》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中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木叶的描画,表达出对生命、 自然和时间的感悟。
对照手法
林庚先生在诗歌中运用了对照手法,通过对照不同事物或情感之间的差异,突出 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段落1
引出话题,提出“木叶 ”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
运用。
段落2
分析“木叶”的意象含 义,探讨其在诗歌中的
象征意义。
段落3
通过具体诗句的解读, 进一步论述“木叶”在
诗歌中的表现力。
段落4
总结“木叶”这一意象 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和影
说木叶课文原文
说木叶课文原文哎,说起木叶课文,那可真是让人头疼。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老师总让我们背课文,尤其是那篇《木叶》,我到现在还记得。
“木叶,木叶,秋天的木叶。
”老师在讲台上念叨着,我们底下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心里默念着:这木叶有啥好背的,不就是叶子嘛。
有一次,老师抽查背诵,点到了我的同桌小华。
小华站起来,支支吾吾地开始背:“木叶,木叶,秋天的木叶。
”背到一半,突然卡壳了,他挠挠头,一脸尴尬。
老师看着他,说:“小华,你这是在背课文还是在数羊呢?”全班哄堂大笑,小华脸红得跟个苹果似的。
我在旁边偷偷地给他提示,小声说:“飘落,飘落。
”小华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接上:“飘落,飘落,像金色的蝴蝶。
”总算是背完了,老师点点头,让他坐下。
课后,小华感激地对我说:“小明,你真是我的救星啊!”我说:“别客气,下次可得好好背了,别老想着玩。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关于《木叶》的读后感。
我心想:这有啥好写的,不就是叶子嘛。
但转念一想,这可是作业,得认真对待。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木叶为啥这么特别。
我写道:“木叶,不仅仅是秋天的象征,它还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每当我看到木叶飘落,就想到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
”写完后,我自己都有点小感动。
交上去后,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说:“小明,你这是写出了深度啊!”我心想:这木叶,原来还有这么深的含义。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木叶课文,不仅仅是文字,它们还承载着我们童年的记忆,还有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笑闹的日子。
虽然那时候觉得背课文挺烦的,但现在想来,那些都是宝贵的回忆。
说木叶诗句补充及解读
《说“木叶”》诗句补充及翻译赏析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你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赏析: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以物写人,托物言志,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2、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楚辞;招隐士》)译文:桂树聚集在一起生长啊,生长在那深山幽谷中,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赏析: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花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5、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原文: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陶渊明《拟古》)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赏析: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说木叶》课件
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这些观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
03
文献参考价值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对于研究中国古典
诗歌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
典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意义探讨
过渡自然
文章中过渡句的使用恰到好处,使 文章的转折更加自然流畅。
04
《说木叶》的文学价 值与意义
文学价值
01
语言精练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语言精练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他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使得文章言简意赅,令人回味
无穷。
02
观点独到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对于中国古木叶”》一文激发 了后辈学者的研究热情,促使他们更 加深入地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奥秘和 魅力。它为后辈学者提供了一种高水 平的学术范本,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 追求卓越和创新。
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对于 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它所提出的观点和见解启发了 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促使他们不断 探索和创新,从而创作出了更多优秀 的文学作品。同时,它也为中国文学 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 实践经验,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 国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02
《说木叶》的主题与 内容
主题概述
探讨诗歌中树叶意象 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 涵。
阐述“木叶”这一意 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 位和影响。
分析树叶在古代诗歌 中的运用及其演变。
内容解析
介绍《说木叶》的创作背景和 作者的生平。
分析文章中引用的诗句和文论 ,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文精讲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文精讲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林庚,我国著名学者。
有《唐诗综论》等著作传世。
2.题解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字词储备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也作洗练。
万应锭(dnɡ):万能药。
锭,药物未制成的硬块,供患者吞服,研汁内服或外用。
不落于言筌(qu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1 / 14筌,捕鱼的竹器。
疏朗:稀疏而清晰。
窸窣(xī 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飘零:①(花、叶等)坠落;飘落。
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迢远:遥远。
课文剖析 1.内容结构梳理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每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最新资料推荐------------------------------------------------------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木叶》【精品课件】
文章一至三段叙述现象,提出问题,四至六段分析现象,论其本 质,由现象到本质,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论证方法。
问题思考:
• 1、第一段作者列举谢庄的《月赋》,陆厥的《临 江王节士歌》和王褒的《渡河北》中的诗句,其目 的是什么?
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引入话题。
——郁达夫 那么,一片“木叶”里
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禅机和联想呢?
林庚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 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 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 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 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的意 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二者意思是 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 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
梅: 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自强不息的 象征。
柳:谐音留,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草:顽强生命力;凄凉之感。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 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 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 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诗歌的意境: ①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②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 ③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门闩(shuān ) 照浦(pǔ) 庾信(yǔ) 万应锭(dìng) 蛊惑人心(gǔ)
《说木叶》完整版本课件
《说木叶》完整版本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 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水龙吟】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
《说木叶》完整版本
《说木叶》完整版本
《说木叶》完整版本
《说木叶》完整版本
《说木叶》完整版本
《说木叶》完整版本
“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葬花吟》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 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说木叶》完整版本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 开早,何况 落红 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 蛛网,尽日惹飞絮。
说 ﹃ 木 叶 ﹄
《说木叶》完整版本
林庚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
集《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
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
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毕业
后留校。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燕京大学任中文系教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周邦彦【浣沙溪】
说木叶说课稿(通用6篇)
说木叶说课稿(通用6篇)说木叶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木叶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木叶说课稿篇1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之处,于细微处见精神,含英咀华,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
(走进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做为一个例子。
(走出课文)本课教材的淡化体现为课外的内容将要占到课时的一半。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累古诗词名句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3、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学生学过多篇诗歌,但只是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的表达技巧,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而这正是古诗词含蓄蕴藉之处,正是古诗词魅力所在,本课以此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这一表达技巧,能够有意识理解和运用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
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时要本文用的是归纳法,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具有暗示性这一特质,所以在拓展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知识点的积累和能力训练,让学生自己依据刚学过的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是基于新教材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而确立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随着对学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智力因素有时显得无能为力,因为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现代教学能够兼顾二者,用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达到真正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说“木叶”》优秀教案4篇
《说“木叶”》优秀教案4篇教学重难点分析:篇一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说木叶》教案篇二《说“木叶”》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说“木叶”》教案。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
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
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
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
二、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袅袅()橘徕()亭皋()寒砧()漂泊()窸窣()迢远()冉冉()落于言筌()灼灼()门栓()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是什么?中国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
2、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
请默读全文,抓住一些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1-3段:“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4-6段:“木”被人喜欢的两个原因7段:总结经过四个到六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这样处理教材可以练习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他们能够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文章,提纲挈领,切中肯綮。
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不是。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特点。
4,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课件 (共36张PPT)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
坚贞不屈的品格。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 ❖ 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 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 ❖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 ❖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柳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喻送别。
常见意象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折柳:喻送别。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
关键点
在“木”字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 的不同意味。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 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 叶”的不同意味
——
袅
袅
兮
秋
屈 原 《 九 歌 》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卜算字·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梅花孤单寂 寞地绽开,却没有主人。每当日色西沉的 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 是刮风下雨。 •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听凭百花去嫉 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土又碾压为灰尘,只 有芳香依然如故。
• 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秋风轻轻地吹拂,洞庭湖水扬起清波, 枯叶从干黄的树上飘落。 • 疏朗:微黄 • 落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 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 静。她在岔路口,采着桑叶。柔嫩的桑 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 繁润:绿色
•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 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 B.英国选手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使一向独霸 短跑比赛的美国人黯然失色。 • C.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 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 乐不思蜀。 • D.千姿万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圆无一相, 方非一式,真是出神入化。 • C。A、看得清楚。B、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C、“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的环 境中去。用来形容在家中看电视,语意不合。 D、技艺高超达到绝妙的境界。
• 讨论分析: • 梅花 王安石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 是雪,为有暗香来。 • 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 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 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 花)——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 子——令人爱慕
• 卜算字·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 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 晓)——敏感忧伤,质本洁来还洁 去——令人爱怜
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 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 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 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 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 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 似或相通的感情。
• 如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松、竹、梅) 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 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 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 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 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 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 梅花 王安石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 有暗香来。 • 幽静的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 开放。 • 远远望去,知道那洁白的一片,不是雪花, 因为一阵阵幽香扑鼻而来。
• • • • • • • • • • • •
5、下列加粗字读音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勺 灼灼 大约 中药 B.陇 拉拢 垄亩 玲珑 C.遏 褐色 喝水 口渴 D.萧 排箫 潇洒 绡丝 D(sháo、zhuo、yue、yao;lǒng、long、long、lóng;â、 hâ、he、ke;xiao) 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 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 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 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D.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 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B。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C项 滥用否定词;D项删“更”。
• 总结:
• 不同暗示性的词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 与情感。 • 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概念相同的树与木就 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面对清秋的 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 • 因为“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 黄,干燥。 • 也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会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 美谈。所以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 语言说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言外的微 妙滋味。
• 而习惯的形成正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 “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 下面说说它们有哪些直观的印象? • 树: • 繁茂,葱茏,婀娜,青翠色。 • 像一位圆润婀娜的少女。
• 木: • 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 • 像一位铮铮铁骨的硬汉。
细读,思考:(阅读1-3段)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 • • • •
萧萧——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歧路——岔路。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脱, 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 翩翩——飞舞的样子。 • 绵密——柔和紧密的样子。
初读,思考: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 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 其二,“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 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 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 润的。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树 (叶 )
春 夏 之 交
浓阴满地
•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 答案就在在文章第五段。 • 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对我们有怎样的影响呢? • 文章说: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 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发现它的 存在。但它却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 • 所以,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 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 别。进入诗歌,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 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树干 秋天 干燥
落叶 微黄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 单纯、空阔、 叶的因素 疏朗的清秋 微黄干燥
气息。
场合: 清秋时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秋 (落 ) 风 木 叶 (叶 ) 落
脱 尽 叶 子 枝 叶 繁 茂
枯 黄
绿 (叶 ) 褐绿 (干 )
空 干 阔 燥 疏 朗 饱 含 水 分 饱 满 绵 密
• 卜算字·咏梅 毛泽东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 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 漫时,她在丛中笑。 • 达观坚强,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 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 脸)——令人钦佩
• • • • • • • • • • • •
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 ) A.陆厥(juã) 招徕(lái) 橘颂(jú) B.寒砧(zhēn)涔阳(qīn) 锭药(dìng) C.窸窣(cuì)曙光(shǔ)号咷(táo) D.亭皋(gāo)竹筌(quán)干燥(cāo) A。B项的“涔”读cãn;C项的“窣”读sū ;D项 的“燥”读zào。 2、选出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明月皎皎 红花灼灼 细雨蒙蒙 风度翩翩 B.北风萧萧 炊烟袅袅 红日冉冉 红尘滚滚 C.奥妙无穷 丰富多彩 晴空爽朗 游子漂泊 D.文意棉密 情意缠绵 文字洗练 诗句精彩 D。应为“文意绵密”
林 庚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既是诗人,又是学者。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 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 的“盛唐气象”。
• • • • • • •
• • •
•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 niǎo ) 褒( bāo )奖 灼灼( zhuó) 寒砧( zhēn ) 窸窣( xī sū ) 庾( yǔ )信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形容烟气缭绕 上升;形容声音延长不绝) 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科学家发现,用某些细菌产生的蛋白质作的模板, 能将纳米微粒_________成秩序井然的结构。 • ②奥委会的规模和成本必须压缩,以便这场全球最 重要的体育盛会能_________健康发展下去。 • ③朝鲜半岛南北卓有成效的互访,促进了双方关系 的_________,进而走向合作。 • A.组建 继续 和解 • B.组装 继续 缓和 • C.组建 持续 缓和 • D.组装 持续 缓和 • B • 组建:组织,建设;组装:安装;继续:指活动办 下去,不间断;持续:延续不断;缓和:局势、气 氛等变缓和;和解:不再争执,归于和好。
• 卜算字·咏梅 毛泽东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 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 中笑。 • 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 的冬天,朝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虽然已经是悬崖 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俏丽 的开放。 • 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 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 欣慰地笑 •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不 同的生长环境,试对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做点分析,并 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 3、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萧萧落木(s ù) • B.涔(cãn)阳 无妨(fǎnɡ)陇首(lǒnɡ)得鱼忘 筌(quán) • C.寒砧(zhēn)桅杆(wãi)漂泊(pō)秋风袅袅 (niǎo) • D.疏朗(shū)窸窣(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 (zhuó) • D。A.萧萧xiāo落木;B.无妨fánɡ;C.漂泊bó。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关心 • 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 天花乱坠 • 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 • D.好景不长 毫无二致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 • C。A.垂—唾,奈一耐,B.奇一其,团一谈,D.捍一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