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借鉴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情况研究
目录1.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简介 (3)1.1 票据发行 (3)1.2 商业票据分类 (4)1.3 当前商业票据市场存量规模 (4)2. 美联储救助情况 (6)插图目录图1:商业票据市场细分规模(million) (5)图2:金融票据细分规模(million) (5)图3:非金融票据细分规模(m illion) (5)图4:商业票据市场与短期国债市场规模(b illion) (6)图5:CPFF 增量与买入价(million) (7)图6:CPFF 买入价与市场价(%) (7)图7:非金融票据与国债利率 (7)图8:低等级票据利率有效回落 (7)图9:短期AA 非金融票据新发量 (8)图10:中期AA 非金融票据新发量 (8)图11:80 天以上AA 非金融票据新发量 (8)图12:A2 非金融票据新发量 (8)图13:AA 金融票据新发量 (8)图14:AA 资产担保票据新发量 (8)图15:短期AA 金融票据新发量与美股 (9)表格目录表1:票据评级 (3)表2:Section 4(a)(2)票据优缺点 (4)1.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简介美国商业票据市场起源于19 世纪早期,是实体经济重要的短期融资途径。
相对于银行贷款,商业票据滚动操作便捷,通常成本也低于银行短期贷款。
19 世纪中期,随着纽约及其他金融中心的急速发展,伴随着以工业和移民为代表的经济繁荣,商人和制造商等非金融机构面向专业投资者以及交易商发行短期凭证融资,以覆盖运营成本,如工资、存货、应收账款等。
到了20 世纪,美国对耐用品需求上升,信用消费盛行,票据市场开始由金融机构主导。
1970 年后,由于美联储对存款机构的存款利率设定上限,大量存款涌向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规模扩大以及高通货膨胀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对小型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购买货币基金间接持有商业票据;另一方面,大量存款流出促使金融机构为了获得资金,开始发行金融票据。
货币基金购买这些金融票据实现存款资金回流银行。
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国外支付系统建立经历借鉴中支营业室慧超支付系统作为支撑各种支付工具应用,实现资金清算并完成资金转移的重要通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根底设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因此,比拟研究兴旺国家和经济体的支付系统建立的成功经历,对我国支付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支付系统建立美国的支付系统是由中央银行投资开发和直接经营管理。
在操作上,美联储制订了必要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并具体经营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网络。
其优点在于方便美联储及时掌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状况,分析全国经济形势,制定各项金融政策。
〔一〕美元跨行支付系统1、美元大额支付系统。
大额资金清算系统实时处理国大额资金划拨业务,并逐笔进展资金清算。
FEDWIRE〔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CHIPS〔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是支持美元全球清算的两大主要大额支付系统。
2、支票结算体系。
据统计,美国大约有30%的支票是行清算,其余70%通过银行间的清算机制来进展清算。
银行间的清算不仅能够直接提示付款行或者通过代理行和联储银行,还能够通过当地支票清算所进展清算。
3、自动清算所〔ACH〕。
联储作为美国最大的自动清算所运营者,每天要处理85%以上的ACH交易,纽约清算所的电子支付系统是全美唯一一家私营的ACH。
4、银行卡结算网络。
银行卡、ATM机和POS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支付网络,近年来网上银行开展迅猛,形成了更加完整的银行卡结算网络。
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和凭印签支取借记卡网络是VISA和Mastercard系统5、联储全国清算效劳。
它是指联储为私营的清算机构提供净额结算效劳,整个私营系统的最终清算是联储通过调整私营的清算机构会员在联储银行里的账户余额来进展的。
〔二〕证券交易结算系统当前美国的证券市场包括政府债券市场、企业股票市场以及固定收益债券市场,不同的市场由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分别负责清算和结算。
国际商法(国际票据法)
支票
定义
支票是一种由存款人签发 的书面支付命令,要求银 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特定 收款人支付特定金额。
主要内容
通常包括出票人、受票人、 收款人、支付金额、支付 期限等要素。
特点
支票是一种可流通票据, 可以通过背书方式转让。
发票
定义
发票是一种书面证明,用于证明 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并作为
交易双方的凭证。
额。
主要内容
通常包括出票人、受票人、收款人、 支付金额、支付期限等要素。
特点
汇票是一种可流通票据,可以通过 背书方式转让。
本票
01
02
03
定义
本票是一种承诺在特定日 期支付特定金额的书面承 诺。
主要内容
通常包括出票人、收款人、 支付金额、支付期限等要 素。
特点
本票是一种不可流通票据, 只能通过背书方式转让给 特定收款人。
主要内容
涵盖了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违约责任等方 面的规定,还涉及了一些与合同有关的第三方权 益保护问题。
影响
为各国立法者和法官提供了一套灵活的、有约束 力的法律规则,有助于减少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适 用的不确定性。
《国际统一票据法》
目的
统一全球票据法的规则,促进票据的流通和使用。
主要内容
规定了票据的种类、票据的签发、转让、承兑、 保证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国际商法(国际票据法)
contents
目录
• 国际票据法概述 • 国际票据的种类与形式 • 国际票据法的原则与规定 • 国际票据法的实践与应用 • 国际票据法的相关法律与规定
01 国际票据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际票据法是调整国际票据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涉及票 据的发行、转让、流通、承兑和 支付等环节。
浅析国际电子结算票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
浅析国际电子结算票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结算也应运而生。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和金钱不是由贸易者双方当面交易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卖方发货交单,买方凭借单据付款,再由中介(银行)用票据工具进行结算。
这是现在的国际社会进行结算的基本特征。
票据在国际贸易的结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它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在国际结算领域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因为它关系着国际间贸易结算秩序的正常运转,以及国际间资金流通的安全问题。
随着商务与金融的电子化趋势,为票据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启了电子化时代。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国际贸易中电子结算票据的发展现状以及产生的相关问题的探究。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结算票据引言我国的票据业务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近几年票据市场得到迅猛发展,某些事物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他的弊端。
导致很多的造假和丢失现象,纸质化票据还威胁着携票者的人身安全。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电子结算已经成了一种潮流。
不仅仅在我国,使用这种电子方式进行结算。
在国际贸易的结算中,电子结算仍然是一个关键性的支付结算方式。
国际结算实际上就是货币的跨国支付,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活动,是保证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
所谓的电子票据,就是用电子的方式做成票据,改变了原来的实体签名,以电子盖章的方式进行支付的工具。
在我国,电子票据还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没有一部法律是为电子票据所设立的。
目前,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正在积极的建设中。
关键问题是,他的金融体系建设亟待完善,主要问题就在于,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在货币、证券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相比较而言,上海的票据市场发展相对而言就较为落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票据市场。
在上海这种国际金融中心中,电子票据必然会成为主要的交易结算方式。
然而,在现在的上海金融中心,纸质票据占据了主体,严重影响了金融信息化和金融产品电子化交易的进程。
一、电子结算票据的发展现状(一)我国电子结算票据的发展现状在我国,有一大部分人,还是依赖于传统的纸质票据,很难习惯于运用电子票据的业务结算,这就使得电子化票据的发展进程相对迟缓。
商业票据市场
首先,是其他国家开始发行自己的商业票据。如 1987年11月,日本大藏省批准日本公司在国内发行商业票据。日本公司发行的以日元标值的商业票据被称为武士商业票据。此外还有欧洲商业票据,是指在货币发行国以外发行的以该国货币标值的商业票据。美国商业票据与欧洲商业票据的差异如下:(l)美国商业票据的期限一般少于270天,最常见的是30~50天期,而欧洲商业票据的时间则长一些;(2)在美国发行者必须拥有未使用过的银行信用额度,而在欧洲商业票据市场上则不需要这样的支持;(3)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既可直接也可通过交易商发行。欧洲商业票据的发行一般是直接发行;(4)在欧洲市场上票据的交易商多种多样,但在美国则只有少数几个,在市场上具有统治地位;(5)由于欧洲商业票据较长的期限,它们通常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而美国商业票据缺少流动性,投资者一般采取持有策略。其次,是出现了外国公司在美国发行的商业票据、由储蓄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发行的商业票据、信用证支持的商业票据及免税的商业票据等新品种,使商业票据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供求者。
(五)发行商业票据的非利息成本
同发行商业票据有关的非利息成本有:(1)信用额度支持的费用。一般以补偿余额的方式支付,即发行者必须在银行账号中保留一定金额的无息资金。有时则按信用额度的0.375%至0.75 %一次性支付。后一种方法近年来较受商业票据的发行者欢迎;(2)代理费用。主要是商业银行代理发行及偿付的费用;(3)信用评估费用。是发行者支付给信用评估机构的报酬。在美国,国内出票人每年支付5000至2550美元,国外出票人还要多支付355至10000美元。
票据市场发展及再贴现业务解析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票据市场概述
票据市场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票据市场是进行票据交易和融资活动 的场所,主要涉及商业汇票、本票等 短期债务凭证的买卖和融资。
功能
票据市场具有融资、支付结算、风险 管理等功能,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渠 道,降低交易成本,并帮助企业进行 风险管理。
票据市场的参与者
利率和额度,央行可以引导市场利率和流动性。
再贴现业务的风险与挑战
信用风险
再贴现业务涉及的票据主要是商业汇票,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如承兑人违约等。
市场风险
再贴现业务的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性紧张,增加企业 的融资难度和成本。
操作风险
再贴现业务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 的风险。
发行人
主要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他们通过发行票据获得短期融 资。
承销商
负责承销和分销票据,帮助发行人将票据销售给投资者 。
ABCD
投资者
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公司等,他们购买票据 进行投资或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
评级机构
对票据进行信用评级,帮助投资者评估风险。
票据市场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票据市场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最初主要用于商业支付和结算。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票据市场的功能逐渐 扩展到融资和投资领域。
发展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和监管政策的调整,票据市场在交易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 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与 趋势
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其借鉴
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其借鉴内容摘要:本文在借鉴美国票据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建议,即通过对金融机构承兑资格和承兑规模的控制,加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管理;通过构建商业信用体系,健全货币市场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最后指出商业银行票据营业机构应积极参与商业票据市场制度安排与设计,成为商业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借鉴美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美国货币市场的构架与我国不尽相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与商业票据市场是其中互不隶属的两个子市场,二者共同构成了美国票据市场的主体部分。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发展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源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为解决进口商和出口商相互缺乏了解、互不信任的问题,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结合,促使银行承兑汇票的产生。
美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用于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使用不多,它是进出口贸易中进口商签发的付款凭证,当银行承诺付款并在凭证上注明“承兑”字样后,就变成了承兑汇票。
大多数银行承兑汇票偿还期为90天,因其以商品交易为基础,又有出票人和承兑银行的双重保证,信用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
由于有银行作为支付的后盾,且美联储成立后曾极力提倡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还直接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而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等都刺激了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增长,增加了市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从1989-1998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出现负增长,1998年市场余额下降到了143亿美元,仅占除政府短期证券外所有货币市场工具交易余额的0.6%,而到2000年,余额更是仅为103亿美元。
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如下: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这一时期商业票据由商品交易的支付工具转化为银行短期贷款的替代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以真实贸易为信用依据替代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融资工具。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话题:教育学习成功经验票据摘要: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悠久的工具,一种短期信用凭证,发行者多为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公司;发行成本低、筹资效率高、流动性较强、信用评级机构参与等诸多原因促使美国商业票据发展迅速;借鉴美国商业票据发展之经验,通过短期融资性商业票据发行,权威性信用等级评价机构建立,监管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等措施建立和发展中国商业票据市场。
关键词:商业票据;信用等级;监管制度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07)04-0029-051.美国商业票据发展之历程商业票据是一种以短期融资为目的、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无担保票据。
利用商业票据市场融资对于企业更便捷,因此国外企业更偏向以这种方式融资,商业票据仅以信用为保证,因此有资格和能力发行商业票据的一般都是规模巨大、信誉卓著的大公司,商业票据市场就是这些大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交易的场所。
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上最悠久的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早期商业票据的发展和运用几乎都集中在美国,发行者主要为纺织品工厂、铁路、烟草公司等非金融性企业,大多数早期的商业票据通过经纪商出售,主要购买者则是商业银行。
20世纪20年代以来,商业票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对短期信贷的需求,由此导致消费信贷金融公司的产生,以满足消费品购买的融资需要,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措。
第一家发行商业票据的消费信贷金融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承兑公司(GMAC),对购买通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公司为了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开始发行商业票据,随后其他金融公司也纷纷效仿。
同时该公司还开创了另一先河,它设立自己的发行机构,将商业票据直接售给投资者,不再通过经纪商销售。
20世纪20—30年代直到二战期间,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商业票据还只是一种不重要的融资工具。
国际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借鉴
不断完善等措施,来推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calls for measures be
关键词:商业票据;资信评级;信用支持
taken in China to strengthen credit rating as well as active
证券市场导报 2005年12月号
67
理论专题
照普通或合约规定发行的商业票据的 登记要求;第 4(2)款规定,免除那些 私人企业向少量的投资者定向发行 (非向公众发行)的票据登记要求,这 种发行不需要与当期的经营相关,即 发行票据所得可以用于营运资本以外 的用途。在此背景下,很多公司开始 加大商业票据的发行量。
商业票据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
一、商业票据的风险 商业票据最重要的风险是违约风 险,在1970年以前,商业票据市场几 乎没有违约事件发生。1970年美国宾 州中央铁路(Penn Central Railroad)的长 期和短期债务同时发生了违约3 ,导致 了人们对商业票据信用风险进行衡量 的兴趣。随着美国公司的信用质量下 滑以及20世纪80年代前期非美国商业 票据市场的发展,自1987年开始商业 票据市场发生大规模的违约,其中 1989年达到顶峰,当年有5个发行者对 2.85亿美元的商业票据违约,这使得 人们的目光再次集中到商业票据信用 风险的衡量上来,投资者、监管部门 都先后将评级机构的评级观点作为投 资决策和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时至 今日,美国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商业票 据项目均经过评级。 虽然自1991年以后商业票据市场 的违约率下降明显,但投资者仍然对
正是由于供需双方的大力推动, 美国企业的商业票据发行得到了超常 规的发展,在发行企业数量、发行额 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扩展,并仍然 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有统计资料表 明,在企业的短期负债中,商业票据 的份额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不足5%上 升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5%;而根 据Abken(1981)的统计,发行商业票 据的企业数量则从1965年的300家上 升到1 9 8 1 年的1 0 0 0 家左右。R o s e (1985) 估计商业票据发行的数量从 1980年的2453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 2453亿美元。而根据联邦储备银行公 布的数字,1991年12月发行在外的商 业票据数量达到5280亿美元。
国际金融中心经验借鉴
一、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经验借鉴1.伦敦:市场主导模式,先进的监管理念和开放的市场体系英国金融市场的监管采用金融服务局(FSA)的单一监管模式,它以原则监管和风险控制为基础,强调与企业的沟通协调而非公开惩戒。
FSA的监管效益是通过仔细测算监管成本与收益后得出的,这一效率衡量方式奠定了FSA的监管程序。
监督官们会定期与金融企业的高管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讨论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监控难题,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和监管的薄弱环节,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在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的同时做好合规性管理工作。
从而既做到防范风险,又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管成本。
这一监管制度既能灵活应对金融市场的新变化,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主动性,同时较好地保护了市场投资者利益,提高了市场的公信力,达到鼓励投资的目的。
伦敦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监管体制的高效灵活上。
以风险环境为基础的监管模式,由相关的公司进行自身管理。
当金融机构想要发展一项新业务时,监管机构要考察它是否计算过和这个新业务相关联的风险及如何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鼓励参与者竞争和创新,这一条正是伦敦排名高于纽约的原因。
基于便利的生活条件、先进的监管理念、宽松与严格兼备的司法体系,伦敦城发育成为一个公正而开放的市场体系,这个市场体系对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人才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要借鉴伦敦金融中心的优势,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发展水平。
(1)改变监管模式,鼓励业务创新我国金融监管采用的是正向清单方式,即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而伦敦在监管上采取的是负向清单方式,即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负向监管模式更有利于金融创新,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因此,建议在北京金融市场上率先推出负向清单的监管方式,鼓励交易创新,使一流的金融机构和人才有用武之地。
(2)提高监管效率,奠定政策基础北京金融行业的各监管方应率先建立起合作监管的信息平台,把各自掌握的企业信息置于该平台上共享,这么做可以提高监管部门的综合分析能力,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票据业务的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至今。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改进宏观调控方式,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票据市场发展。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将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定价方式分开,再贴现率成为独立的利率指标。商业银行可以在再贴现率的基础上自主确定贴现率,但不能高于同档次的贷款利率,同时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为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调控票据市场的交易与其他货币市场的交易,1999年6月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下调至2.16%。中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1994~1997年。1994年下半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企业货款拖欠、资金周转困难和部分农副产品调销不畅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在“五行业、四品种”(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铁道和棉花、生猪、食糖、烟叶)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1996年《票据法》颁行,为票据市场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国际来看,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工具。美国票据市场的交易额远高于联邦基金和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额,相当于三者之和的80%。近年来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短期融资和市场交易行为,推动了货币市场的发展;而且,诸如资产证券化、货币市场基金等的发展离不开票据市场发展。值得指出的是,融资性票据实际上是短期企业债,因此融资性票据的发展与企业长期债券市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第二,票据市场工具单一,交易量较小。目前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比又高达95%以上,商业承兑汇票不足5%。受社会整体信用基础薄弱的影响,商业承兑汇票在大部分地区仍难以被市场主体接受。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商业票据业务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这既不利于商业银行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浅谈商业票据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浅谈商业票据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发展的趋势票据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集汇兑、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票据业务的显著特点是“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
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现就票据业务发展中的存在几点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票据风险日趋增强比如有信用风险,支付风险,诈骗风险等。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假票风险。
主要表现类型为:粗糙仿造类型,套写仿造类型,克隆仿造类型。
可以直接通过一查、二听、三摸、四比、五照的辨别方法审查出票据的真伪。
一查:即通过审查票面的“四性”——清晰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二听:即通过听抖动汇票纸张发出的声响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三摸:即通过触摸汇票号码凹凸感来辨别票据的真伪;四比:即借助票面“四种防伪标志”比较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五照:即借助鉴别仪的“四个灯”来辨别票据的真伪。
为了有效的防范风险,针对三种类型的风险分析如下:1、粗糙仿造类型:汇票专用章略粗或略细、票据字母不符、加红水纹不符、票面颜色不符、纸张大小略短、深透性印油仅在票据正面有扩散印象、出票金额大写处无渗透性油墨水溶效果、微缩文字与真票行数不符、紫光灯下隐藏的行微不清晰。
2、套写仿造类型:内容与真票一致、采用套写方式、字体和字符间距与真票不同。
3、克隆仿造(此种类型票据为最新的也是最难以辨别的,该票据造假手段特殊,变造效果逼真,普通的紫外及放大等分析设备很难识别。
)类型:采用连号票据变造;改动部分极少;欺骗性极强;纸张、油墨、印刷效果、特殊暗记等均和真票相同;传统的荧光、放大对比等手段基本无法识别真伪;查询系统无法辨别真伪。
二、票据流通兑付仍不完善1、票据签发及流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现象票据签章方面:签章不清、签章不完整、签章重复、签章不符合规范;背书过程方面:被背书人名称填写时涂改、填写错误、非墨水笔填写;金额方面:金额涂改、金额大小写不符、金额不清,由于上述种种错误,将会发生银行退票和拒付,致使购货方的付款延误。
票据专营机构模式国际经验借鉴及其启示
票据专营机构模式国际经验借鉴及其启示一、发达国家(地区)票据专营机构模式由于发达国家(地区)商业票据市场在组织构架、市场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票据市场模式也不尽相同,较典型的有美国模式、英国模式、日本模式和我国的TWAN地区模式。
(一)美国票据专营机构模式美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介入票据市场的程度很高,一方面票据的发行者包括了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另一方面票据的投资者包括了银行、非金融企业、投资公司、中央和地方政府、私人养老基金、公益基金、个人等。
他们之间通过专业的票据中介机构有机联系起来,票据买卖双方通过中介机构沟通信息,保证交易的顺利实施。
美国的票据专营机构主要有投资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和银行持股公司的子公司进行专业经营,如摩根·斯坦利、所罗门兄弟公司和美林公司等大的投资银行都是主要的商业票据交易商。
他们的票据市场业务主要放在商业票据承销上,并依据发行规模和发行公司通过交易商发行的票据数量来收取费用,另外也从事自营、公司票据发行辅导和经纪等业务。
商业票据交易商可以用回购协议或从银行贷款来为其存储票据筹资。
美国的票据市场包括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s)和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 Bills),美国政府和企业都是短期资金市场最重要的融资者。
商业票据不需要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银行承兑汇票则以国际贸易为基础。
(二)英国票据专营机构模式。
英国的票据市场的专业票据机构为票据贴现行和商人银行(票据承兑行),重要参与者还包括商业银行、证券经纪商号和英格兰银行等金融机构。
贴现行起源于近代英国商业汇票流行的贸易繁荣时期,主要扮演商业汇票贴现的角色。
贴现行具有独特性,是英格兰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缓冲器。
在英国,各种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都通过贴现行进行,贴现行一方面从清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短期资金,另一方面将资金投资于商业票据,中央银行并不直接参与贴现市场,而是通过向贴现行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间接参与,并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和买卖票据的公开市场方式干预市场,传导货币政策。
商业票据市场(1)
Q条例的内容是:银行对于活期 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储蓄 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最高限 度,即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 银行对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 以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 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 利率上限。当时,这一上限规定为 2.5%,此利率一直维持至1957年都 不曾调整,而此后却频繁进行调整, 它对银行资金的来源去向都产生了 显著影响。
商业票据市场(commercial paper market)是商业票据发行和买卖交易 活动的总括。
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工 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大多数早 期的商业票据通过经纪商出售,主要购买 者是商业银行。 商业票据是从商业信用工具逐渐演化而 来的。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每笔交易的 成交,通常在货物运出或劳务提供以后, 卖方向买方取款,买方则可按合约规定, 开出一张远期付款的票据给卖方。卖方可 以持有票据,也可以拿到金融市场上去贴现。 由此可见,这种商业信用工具既是商品交 易的工具,又可作为融通资金的工具。
(二)商业票据的投资者
商业票据的流动性不如银行承兑票据, 其安全性不如国库券,但利息率较高。而 且,发行商业票据的大公司为了保证正常 的资金来源和商业信誉,很少到期拒付本 利,因而投资者愿意购买或持有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兑投资人的限制 较少,参与者十分广泛。商业 票据的主要投资者有商业银行、 非金融公司、保险公司、银行 信托部门、地方政府和养老基 金组织等。但由于面值较大, 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有实力进 行投资。
三、商业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一)商业票据的发行者
商业票据的发行者包括工商业大公司、 公共事业公司、银行持股公司和金融公司。
商业票据的发行者主要有工商业大公司、公 共事业公司、银行持股公司以及金融公司。金融 公司包括从事商业、储蓄及抵押等金融业务的公 司,从事租赁、代理及其他商业放款的公司以及 从事保险和其他投资活动的公司。 发行者从商业票据市场筹措资金,一般是为解 决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当预计在近期内可以用一 些即将收到的资金来偿忖时,他们不必向银行以 较高的利率借款,而通过商业票据市场筹措资金。 因为商业票据的成本费用一般低于银行的短期借 款,而且大公司发行商业票据可以筹措到大笔资 金而不需要登记注册。当商业票据到期时,公司 亦可以发行新票据来偿还,以保证连续地大量借 款。
应用文-国外票据市场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票据市场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当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总体发展较快,在货币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日渐重要,票据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 中国票据网”和“票据价格指数”的启用,都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
然而,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票据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盈利空间迅速缩小,逐渐忽视票据的贸易背景和银行资信等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借鉴国外票据市场发展特别是运行良好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规范和发展我国的票据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1.放任兼营模式。
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美国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票据市场包括商业票据(Commercialpapers)和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AcceptanceBills),美国政府和企业都是短期资金市场最重要的融资者。
商业票据不需要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银行承兑汇票则以国际贸易为基础。
在商业票据的演变发展方面,1980-1988年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到1988年其市场容量曾一度超过短期国库券市场;进入1990年代,票据市场的年末余额一直位居货币市场第二位,仅低于国库券。
为适应融资主体的需求,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先后出现了无担保和有担保两种形式的商业票据。
短期无担保商业票据期限最长可达270天,一般在30-50天;1980年代出现了资产担保的商业票据,即非金融公司向商业发行主体SPV (Special-purposevehicle)出售应收账款,SPV对该应收账款进行评估和设计,并以此为保证向投资者发行商业票据。
这些一般不需要贸易背景。
在商业票据市场中的投资者构成方面,货币市场基金占30%,小额投资者信托、非盈利性公司占30%,从事短期投资的非金融性公司占10%,其余为寿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公众个人等。
在银行承兑汇票方面,美国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国际贸易结算的金融单据。
目的是为了向进口商提供信用额度支持,承兑业务量由1970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320亿美元,由于信用等级高,一般为货币市场基金和市政机构购买并作为投资对象来持有,二级市场不发达,在监管和调控业务方面,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贴现贷款的实行内部期限比例管理。
票据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展望分析
UAN ZHUO LUN TAN圆桌论坛Y- 166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连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票据的产生解决了企业间的资金拖欠,为防止其波及面太广,规模过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票据市场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和商品交易,而电子商业汇票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票据支付结算效率。
一、国内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四十多年以来,国内研究者对于当前阶段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多方位提出不同的见解分析。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与信用拆借等其他货币市场长期割裂,我国当前对于金融机构的政策约束逐渐收紧,也明确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受管辖机构,如证券公司由证监会管理,但证监会并没有制定明确且详细的证券公司进入票据市场的准入流程。
尽管我国票据经济市场在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票据经济市场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诸如银行存在不规范行为、票据市场经纪行业监管力度不足等。
以当前我国票据市场经纪行业为例,由于准入标准较低、规范性较差、制度不健全,导致票据经纪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将提高收益作为单一的工作目标。
同时,在没有健全法律及制度的约束下,票据经纪从业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还会影响到银行的行为,加剧道德风险。
此外,由于监管的缺失,监管部门很难及时发现票据经纪公司票据期限过度错配等问题,难以保障公众的合法利益。
二、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意义(一)新时代下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票据业务与经济金融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票据作为一个介质,不管是在公司财务方面还是在国家经济金融发展领域,都起着无可厚非的作用。
其中,商业汇票是企业筹措流动资金的重要工具。
商业汇票具有相对较高的法定地位,并且有固定的账期,在票据市场中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在票据经营市场中被广泛应用。
(二)票据市场为金融机构创利增收提供了重要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更加青睐于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这扩大了商业银行的潜在客户群体,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存款,同时也能获取企业在承兑汇票时所缴纳部分保证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借鉴袁敏(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海200083)摘要:发行商业票据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
本文回顾了国际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对票据市场的风险及防范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实际,提出应通过加强资信评级、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监管不断完善等措施,来推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袁敏,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研究员。
关键词:商业票据;资信评级;信用支持Abstract: Commercial Paper issuance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short-term funds for many insurance companies. This articl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paper markets,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oversea marke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default risk of commercial paper, we suggest to develop credit rating, promote commercial bank to involve in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and enhance the regulation level .Key Words: Commercial Paper; Credit Ratings; Credit backup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一种以短期融资为目的、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无担保票据①。
由于商业票据的信用质量高、期限短、信息透明,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例如2000年美国有1581家企业发行商业票据,2000年11月发行在外的商业票据达到顶峰的9860亿美元。
虽然近两年来随着安然、世界通讯等公司财务造假丑闻导致投资者信息丧失,商业票据的发行量有所回落,但截至2003年底,仍然有1409家公司在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流通金额达到571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短期国债市场之后的第二大短期融资市场。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较晚,早期的票据也大多是商业银行进行的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
2005年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 2 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0号》分别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两个配套文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标志着以短期融资券为代表的商业票据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正式启动。
本文对国际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发达商业票据市场的风险及防范机制,以期为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一、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美国的商业票据发展较早,在18世纪就有企业开始发行商业票据。
最初发行商业票据的是各类工商企业,这些企业通过证券经纪人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必要的短期资金,购买者一般是资金比较充裕的商业银行。
现代美国商业票据的市场则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
当时的经济环境开始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典型的是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利率波动不定,例如在50年代,3个月期的美国国库券利率波幅在1~3.5%,而到了60~70年代,波幅就增大到4~11.5%之间,80年代更增加到5~15%之间。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却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美国联储对商业银行规定了较高的准备要求,并通过Q条款对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等。
在此背景下,很多家庭和企业逐渐将资产从银行存款转向市场,以期望获得更高的回报。
由于商业票据的期限一般不长于270天,平均到期日在45天左右,因此对一些规模较大、信用质量很高的公司而言,商业票据是一个重要的、灵活的短期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商业票据融资可以得到一个比银行借款更低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美国的证监会放松了对商业票据的监管需求,例如1933年的证券法第3(a)(3)款规定,如果发行商业票据的收入是用来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并且到期日在9个月以内,则免除该票据的登记要求;第3(a)(6)款规定,免除按照普通或合约规定发行的商业票据的登记要求;第4(2)款规定,免除那些私人企业向少量的投资者定向发行(非向公众发行)的票据登记要求,这种发行不需要与当期的经营相关,即发行票据所得可以用于营运资本以外的用途。
在此背景下,很多公司开始加大商业票据的发行量。
正是由于供需双方的大力推动,美国企业的商业票据发行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在发行企业数量、发行额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扩展,并仍然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有统计资料表明,在企业的短期负债中,商业票据的份额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不足5%上升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5%;而根据Abken(1981)的统计,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数量则从1965年的300家上升到1981年的1000家左右。
Rose(1985)估计商业票据发行的数量从1980年的2453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2453亿美元。
而根据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布数字,1991年12月发行在外的商业票据数量达到5280亿美元。
根据穆迪公司的统计,自1979年开始到整个20世纪90年代,全球的商业票据发行量以每年15.7%的速度快速增长。
但这个增长的步伐在1991年开始放缓,从1991年1月到1994年12月,商业票据的发行量仅增长了3.7%,每年的增长率还不及1%。
分析人员认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90年代初期利率水平迅速下滑。
从美国的票据市场发展来看,伴随着长期利率的下降,很多公司抓住这一机会将短期债务转化为成本相对较低的长期债券,来锁定低融资成本。
随着长期债券的违约率上升,公司的融资渠道再次从债券转向票据,经历了1992年~1996年中增长平缓阶段之后,商业票据的市场发行量自1997年开始迅速扩张,到2000年11月达到顶峰,发行量达到9860亿美元,此后由于美国公司市场再次下降明显,截至2003年底,发行在外的商业票据下降到5710亿美元。
图1列示了美联储公布的美国商业票据1992~2004年间发行在外的数量。
图1 美国商业票据发行在外数量分布图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转引自Short-term rating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commercial paper defaults, 1972-2004. A Moody’s Special Comment. October, 2004.P5从全球商业票据市场来看,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之外的商业票据市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但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仍然占据了全球商业票据市场的70%以上的份额。
根据美国的债券市场联合会2005年1月公布的问卷资料和对2005年的预测资料看,2004年11月美国发行在外的商业票据达到1.38亿美元,而2005年底,预期发行在外的商业票据数量将达到1.47万亿美元。
二、其他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由于商业票据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认可,美国之外的商业票据市场在20世纪80~90年代也得到迅速发展。
其中,欧洲和日本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尤为迅速。
1.欧洲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在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平稳增长之后,欧洲商业票据市场的增长从1995年的94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2680亿美元。
其中,1995~1999年间,法国的商业票据市场从333亿美元增长到600亿美元以上,德国的商业票据发行量在1998~1999年间增长了193%,从94.5亿美元增加到277亿美元。
2000年由于两个新的成员——比利时和芬兰加入欧盟,欧洲商业票据市场有了实质性的增长,其中比利时的商业票据市场分别在1999和2000年达到10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
近年来在欧洲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商业票据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美国的债券市场联合会2005年1月发布的预测,欧洲商业票据发行在外的总额在2005年将达到4875亿美元。
2.日本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日本国内市场的商业票据发行量发展迅速,自1987年11月建立以来,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商业票据市场。
从日本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政府的推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典型的活动包括:1988年12月,日本放宽了商业票据的到期日限制,以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丰富投资者的投资品种;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商业票据的限制条件,将商业票据的发行主体扩展到国内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1995年3月,日本政府开始允许外国的证券公司在日本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1996年4月,日本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商业票据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监管条件;1998年,商业银行开始可以在票据市场上发行票据等等。
所有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虽然近两年来因为日本经济的低迷,导致商业票据的发行数量有所萎缩,但2002年发行在外的短期融资券仍然超过43万亿日元,而同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规模仅23万亿日元,短期国库券市场规模35万亿日元,短期拆借市场(包括抵押和非抵押短期拆借市场)仅15万亿日元。
3.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早期的票据市场大部分是银行的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
1988年以前,一些地区的企业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尝试在本地区发行短期融资券,这与海外市场的商业票据本质上有很大类似。
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45号),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各地发行融资券的做法,并统一上收了分行审批各地融资券的发行额度的权利,由总行在年初一次性下达,分行在总行下达的额度内审批单个企业发行额度。
至此,全国范围内除允许企业发行长期债券以外,也开始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
由于1993年~1994年社会上出现了乱拆借、乱提高利率和乱集资的“三乱”,各地超规模发行债券,个别地区演变为以高利率集资,到1997年一些地区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不能按期兑付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如广东省1992-1997年发行各种企业债券260亿左右,经人行批准的只有184亿(其中短期融资券67亿),到期未兑付余额近30亿元,占当年债券余额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