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课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及全球变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重点1、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难点1、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辨析。

2、建立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理环境变化再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教学过程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当气候因子发生改变时,气候也会有变化。

1、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3、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4、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趋势,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趋势。

(2)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有温暖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世界气温变化特点。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一)气候变暖的机制:CO2浓度增加 CO2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气温(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②、特别是的破坏。

③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2、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全球变暖引起威胁海平面上升的原因①②2、影响农业生产案例:(1)中纬度温带地区(2)高纬度地区3、影响水循环①蒸发增强②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③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一)对策:1、2、3、(二)手段:1、2、3、(三)技术:1、2、3、能力·思维·方法【例1】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和。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1~3题。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单位:体积分数×10-61.在近40年时间里,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年增加速度分别为( C )A.35×10-6、10×10-6B.45×10-6、10×10-6C.45×10-6、1.1×10-6D.45×10-6、2×10-62.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C )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3.联系上表可知,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C )A.自然原因造成B.人为原因造成C.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D.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速度。

CO2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

(2018·天津五校联考)下图是某地气温变化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此地( C )A.雨热不同期 B.降水集中在冬季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典型水果为香蕉【解析】由图可知,该地1月气温在0℃以下,7月气温在25℃以上,冬冷夏热。

根据降水量逐月累积曲线可知7、8月增加很快,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即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水果为苹果等。

5.该地河流( A )A.有结冰期 B.径流量主要随气温而变化C.夏季含沙量最少 D.春、夏两季汛期明显【解析】由最冷月气温小于0℃可知该地河流有结冰期,径流量与降水有关,夏季流量大,含沙量大,夏汛明显。

2017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3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3.下列人类行为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强台风预报警报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解析:第1题,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可知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第2题,全球变暖是导致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

第3题,解决全球变暖一方面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要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答案:1.A 2.B 3.D读我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的信息表明 ( )A.该图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B.近5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范围在4℃以内C.公元前,我国有一次寒冷期,一次温暖期D.从总体上讲,该图所反映的时间范围内,我国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5.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因而我国将来可能出现( )A.1月份0℃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B.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C.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将向南移D.西北地区因蒸发加剧导致降水增加解析:第4题,读曲线坐标图可得出答案。

该图反映了我国历史时期的气温变化状况;公元前,我国有两次温暖期;该图所反映的时间范围内,我国气候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

第5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屿的面积将缩小。

答案:4.B 5.B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

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1~2题。

1.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2.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解析: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气候变暖恰好相反。

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答案: 1.D 2.C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范围达到自卫星时代以来历史第二低水平,表明全球变暖的速度已超乎我们的想象。

由于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丹麦B.日本C.巴拿马D.加拿大4.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解析:第3题,如果西北通道通航,往来于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船只就不必再通过航程较远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经济收入将减少。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填一填)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1)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2.近现代气候变化(1)时间尺度:19世纪末至今。

(2)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3)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

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近现代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使海平面上升(1)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

(2)影响: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做一做)1.判断题(1)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 ×)(2)二氧化碳增多,百害无一利。

( ×)(3)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各个国家都会带来极大危害。

( ×)2.选择题(1)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有( C )A.全部使用天然气B.毁林C.加强国际合作D.停止工业生产解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是一个、两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各国积极参与、加强国际合作。

(2)二氧化碳能使大气变暖的原因在于其吸收( A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解析: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主题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该漫画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企鹅将会失去生存的家园。

(2)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包括冷暖和干湿的变化,其原因包括多方面,其变化具有周期不一、冷暖交替的特点,具体如下:(注:冰期全球气温降低、间冰期全球气温升高)2.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对全球变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4 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双季稻种植每况愈下,播种面积也大为减少。

下图为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气温距平及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据此回答1~2题:1。

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气温变化特点是( )A.持续上升B。

波动上升C。

波动下降D。

暖、冷期交替2.导致明清时期长江下游水稻播种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乱使农业设施遭到破坏B.气候处于寒冷期,气温偏低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停滞不前D。

人口减少,农业劳动力不足解析:1。

D 2.B 第1题,读图可知,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气温处于暖期和冷期波动变化中,暖冷期交替出现。

第2题,读图可知,明清时期气候处于寒冷期,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

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加强B.全球气候变暖C。

极昼天数较多 D.太阳辐射增强4.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B。

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C。

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解析:3.B 4.C 第3题,从图中可知,从2002年至2090年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小,主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化的结果.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的融化,北部航线将开通。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练习新人教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练习新人教必修1

2.4 全球气候变化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学年月考)下图是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

2.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3.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答案】1.A 2.D 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

比较北京与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

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

第2题,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上升,降水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第3题,气温上升,蒸发量就会增多,加上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第1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第1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1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1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1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考点扫描: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于2014年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包括12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内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民间团体代表在峰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政治承诺及新举措,将有力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为2015年巴黎气候谈判签署协议注入新的动力。

下图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1. 图中显示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现出( )A. 正比例关系B. 反比例关系C。

正相关关系D. 负相关关系2. 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A. 非洲人口迅速增加所致B。

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 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低的煤炭所致D。

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

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

读图完成3~4题。

3. 设与雪线高度3km对应的纬度年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A. T=10℃,P=120 mmB. T=10℃,P=40 mmC。

T=18℃,P=120 mm D。

T=18℃,P=40 mm4. 全球气温变暖,可能导致()A. 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B。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第2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第2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2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2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2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单选题1、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含量的有效措施B、保护雨林是减少CO2C、内陆国家距海遥远,不必考虑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影响D、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变暖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加快洋流流速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缓解全球变暖二、综合题3、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小题。

(1)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A、1470年~1520年B、1620年~1720年C、1840年~1890年D、1910年~1950年(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C、热带范围扩大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4、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问题.(1)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 )A、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B、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C、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D、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A、高山林带上界升高B、北坡雪线降低C、南坡的降水量增加D、动物向南迁移5、读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示意图,完成小题。

高中地理 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导学一、课标解析课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重要影响,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气候变化的概念:不断变化中 按时间尺度分为 、 、 。

近代气候变化 特点: 。

原因: 。

海平面 。

危害: 。

可能影响 影响 生产。

具体: 。

影响 过程。

导致 。

适应对策: 、 、 等。

三、典题解析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 ,是 。

(2)二氧化碳对 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 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可涉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

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

答案:(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读图,分析回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E、台湾海峡将变宽解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

最新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最新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1~2题。

图2­4­1❶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A.两地50年间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50年间气温与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❷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气候生长期缩短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完成3~4 题。

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单位10-410-610-1210-12工业化前280 0.8 0 2.881990年353 1.75 764 3.10年增加率(%) 0.5 0.9 0.4 0.25 ❸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❹温室效应加强的主要原因有( )①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等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④人口增加,人们呼吸时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树木被伐倒后,在树干断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之为年轮。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一年产生一轮年轮。

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时,树木生长很快,反之则生长较慢。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近百年树木年轮示意图(图2­4­2,图中各同心圆仅示意年轮宽窄和疏密),回答5~6题。

图2­4­2❺该地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是(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❻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 米以上。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全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内涵很广,种类也很多。

只有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才能准确地判断正误。

2.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D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解析】从现实状况看,象、水牛和竹等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有这些动植物,说明当时气温和降水的数值都比现在高。

读下图,回答3~5题。

3.20世纪60年代后( A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C.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解析】通过读图a,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未达到原数的5倍。

由图b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气温呈现出了波动上升的趋势,但由图c可知我国目前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4.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B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D.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解析】由图c可知我国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近五千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3℃。

由图a和图b可知:近三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所以D错。

5.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D.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解析】由图a和图b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增加,全球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图,完成1~2题。

图L2­4­1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C.下垫面D.大气环流2.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冰期雪线下降B.间冰期海平面降低C.间冰期物种锐减D.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2009年,《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图L2­4­2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图L2­4­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供作物生长的时间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图L2­4­3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

图L2­4­35.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6.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则趋于暖干。

读我国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图L2­4­4),完成7~8题。

图L2­4­47.据图可知(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8.图中气候转型区未来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B.洪涝灾害将会变严重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9.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冰川减少和退缩现象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身体活力增强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读图,完成第1~3题。

甲全球大气CO2体积分数变化曲线乙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1.20世纪60年代后(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③2000年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④2000年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③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④近30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近年来,与图甲所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甲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没有达到原数的5倍。

由图乙可知,2000年我国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第2题,由图乙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且近5 000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3 ℃。

由图甲可知,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保温作用增强。

第3题,由图甲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层频发强“磁暴”、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皆与之无关。

答案:1.C 2.D 3.C4.全球变暖使农业受益匪浅的国家是( )A.新加坡B.印度C.古巴D.俄罗斯解析:全球变暖,使农作物生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农作物产量会提高,而低纬度国家因各方面原因可能受到危害。

答案:D下图是英国摄影师勒弗朗拍摄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4 单元章末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4 单元章末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读中纬某地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以下2题。

1.此时,正在影响P城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 D.台风2.若P城工业高度集中,那么该日其空气质量状况是()A.格外清新 B.污染加重 C.质量改善 D.质量没有变化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

回答以下3题。

3.图中a、b、c三地的气压相比较()A.P a>P b>P c B. P a<P b<P c C. P b>P c>P a D. P b<P c<P a4.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5.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00升起D.太阳直射北半球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

据此回答以下3题。

6.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 )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7.与N点对应的地表点相比较,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是 ( ) A.地表冷 B.地表热 C.地势高 D.气流上升8.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 )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

9.图示时期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0.a、b、c、d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 A.a>b>c>d B.b>a>c>dC.a<b<c<d D.c>a>b>d11.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分析完成以下2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东移C.不断南移 D.不断西移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两个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D.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答案:1。

C 2。

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

第2题,图示时期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说明图示时期气候变冷,现代全球气候变暖,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不同,A错。

现代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全球陆地面积减少,B错。

该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变冷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应该南移,C错。

该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变冷雪线不断降低,现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则雪线趋向升高,D正确。

读“全球气候变暖示意图”,完成3~4题。

3.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C.俄罗斯 D.沙特阿拉伯4.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A.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变大B.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湿度增加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D.高温杀灭大部分病菌,有利于人体健康答案: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图,完成1~2题。

图L2­4­1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C.下垫面D.大气环流2.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冰期雪线下降B.间冰期海平面降低C.间冰期物种锐减D.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2009年,《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图L2­4­2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图L2­4­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供作物生长的时间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图L2­4­3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

图L2­4­35.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6.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则趋于暖干。

读我国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图L2­4­4),完成7~8题。

图L2­4­47.据图可知(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8.图中气候转型区未来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B.洪涝灾害将会变严重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9.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冰川减少和退缩现象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身体活力增强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图L2­4­5反映了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动趋势。

读图完成10~11题。

图L2­4­510.以下有关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5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B.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C.1998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D.1998年至2000年有西移趋势11.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是( )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费增加B.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费增加C.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大D.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半年将更干燥,冬半年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将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气温高2℃~4℃。

材料二《可怕的全球变暖》(图L2­4­6)图L2­4­6(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原因。

(3)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13.下表为我国西南某省(区、市)1960—2000年各气候带面积数据统计(单位:103平方千米),图L2­4­7为1960—2000年该省(区、市)气候带面积变化率。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1960年23.2 37.96 67.89 66.89 75.19 63.72 7.84 1970年22.39 38.22 69.65 68.74 74.82 62.48 6.44 1980年22.36 37.98 67.82 67.64 74.76 64.41 7.77 1990年23.02 38.49 65.01 64.35 73.43 67.03 11.34 2000年21.58 34.09 59.21 64.21 76.54 72.21 14.91图L2­4­7(1)归纳该省(区、市)气候的主要特点,说明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2)描述该省(区、市)热带面积自1960年至2000年的数量变化特点,分析推测自1970年至2000年其热带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

(3)该省(区、市)的气候演变趋势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否一致?这种气候演变可能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的哪些变化?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B [解析] 读图可知,地质时期为距今1万年以前的时期,当时人类活动极少,故B 正确。

2.A [解析] 冰期到来时,气温降低,融雪量减少,雪线下降,故A项正确;间冰期到来时,气候温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带向两极移动,物种增加,B、C、D项错误。

3.D [解析] 通过对图示信息的观察可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

气温降幅小于升幅,A项错误;气温有的年份上升,有的年份下降,因此B项错误。

气温变化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约为2.1 ℃,C项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故C项正确。

气温升高会使供作物生长的时间变长,A项错误;气温升高会使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发生低温冻害,损失将增大,B项错误;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会使天然湿地面积减小,D 项错误。

5.D [解析] 本题组所给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黑点大小代表气温增温速率大小。

解题关键是将考查的问题落到图上,并加以分析和判断。

青藏地区的北部没有增温符号的分布,并且长江流域增温为负值,因此我国各地都增温的说法不正确,A项错误;增温幅度主要看黑点半径的大小,读图可知南方增温小,北方增温大,故B项错误;求增温幅度最值要注意图例单位。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值等于所给图标对应数值除以10,可达0.08℃,故C项错误;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等于所给图标数值乘以5(因为插图表示的是从1951至2002大致50年气温增加的幅度),可达4℃,故D项正确。

6.A [解析] 先根据图例找出增温最大的几个地方即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表现在图中是黑点半径最大的区域。

结合插图可知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增温最快,而华东和华南地区增温较小,A项正确。

7.B [解析] 由图名可知,图示不同转型区反映的仅是本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图示无法表现不同区域降水量或蒸发量的关系,所以A、C、D三项均不正确。

而显著转型区应为显著趋于暖湿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在天山及其以北。

8.A [解析] 显著转型区气候显著趋于暖湿。

气温升高融雪性洪涝可能增加,B项可信;该地湖泊主要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气温升高湖泊水位可能上升,C项可信;气候趋于湿润,沙尘暴日数可能减少,D项可信。

气温升高导致冰川退缩的量远超过降水量增加可能会使冰川扩展的量,冰川会继续退缩,A项最不可信。

9.B [解析] 气候变暖导致某些地方森林树种增加,导致另一些地方森林树种减少;农作物产量变化、人体机能变化等与其情况相似。

B项表述比较符合实际。

10.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11.A [解析] 注意移动的方向是西南。

12.(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

人为原因: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原因: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部分地区有可能会增加农作物产量,如较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量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部分地区农业减产,如较低纬度地区。

(4)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等。

可采取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3.(1)气候类型多样,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原因:该省(区、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面积广大,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

(2)特点:1960年至1970年,该省(区、市)热带面积变小;1970年至2000年,其热带面积变大。

趋势:其热带地区的范围主要是向高纬和高海拔的地区扩展。

(3)一致。

农作物的品种、种植界线,农业种植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单元测评(二)A1.A [解析] 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有云的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朗白天时低些。

夜间,多云的天空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气温下降幅度较小,气温较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气温较低。

2.B [解析] 红色光最不易被散射,穿透力最强,较醒目。

3.A [解析] 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

4.A [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因此图中箭头a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5.B [解析] 图中箭头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b大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风向,为东北风。

6.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半球的亚洲高压(图中的P天气系统)强盛,北半球为冬季,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应该是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7.A [解析] 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正吹东北风,为一年中最凉爽的时期,所以,德干高原处于一年中凉爽的时候的说法是正确的。

8.C [解析] 北半球盛行西风带一般位于35°N—65°N,吹的是西南风。

9.A [解析] 气候类型形成与盛行西风带有关的,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二是地中海气候,冬半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