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思维-环环紧扣,切合题意

合集下载

解答论述题的技巧提炼中心思想与清晰逻辑结构的构建

解答论述题的技巧提炼中心思想与清晰逻辑结构的构建

解答论述题的技巧提炼中心思想与清晰逻辑结构的构建论述题是写作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在应对这类题目时,掌握技巧并合理构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逻辑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解答论述题的技巧,并提供一些方法来提炼中心思想和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

一、解答论述题的技巧1. 理解问题要求:首先要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确保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出题者的意图相符。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问题并分析关键词、解题思路等来确保准确理解。

2. 思路明确:在构思答案时,需要明确自己的思路。

可以先列出几个关键点,然后在每个关键点下进行详细的论述,确保思路清晰、有条理。

3. 条理清晰:论述题需要充分展开观点,同时要保持条理清晰。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对比等不同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确保文章逻辑性强。

4. 避免偏离主题:在论述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偏离主题,切勿陷入无关话题。

答案要紧密围绕问题要求展开,避免引入冗余或无关信息。

5. 合理运用例证:为了增加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可以合理利用一些例证、数据或引用他人观点等方式进行支持。

但要注意例证的来源可靠性和合理性。

6. 语言简练准确:作为一篇文章,语言的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要避免语言冗长、含糊或使用不当的词语,应力求简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中心思想的提炼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整篇文章的核心。

在解答论述题时,提炼中心思想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提炼中心思想:1. 分析问题:通过仔细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核心议题。

可以从问题的关键词、问题的背景、问题的目的等方面入手,逐步深入探究问题。

2. 总结观点:将自己对该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共性和主旨。

分析不同观点的背后逻辑和思维方式,找到其中的共通之处。

3. 筛选重要信息:从论据或证据中筛选出最重要、关键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中心思想的基础。

舍弃次要信息,只保留最为关键的观点。

4. 确定立场:选择自己对问题的立场,并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

高考议论文的“五环”结构

高考议论文的“五环”结构

高考议论文的“五环”结构云南陈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属于材料作文。

考生在写作之前,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尤为重要。

如果能够正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指向,那么写作的成功率就达到了50%。

换句话说,写出的作文起码不会偏题或跑题。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构思和行文了。

在高考作文中,能够出奇制胜,写出一些颇有新意的文章,固然是好事。

但也存在着风险。

因为高考作文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而且高考阅卷用时短暂,不会有太多思考的空间。

所以,我们写的作文就像烹制的菜肴一样,必须符合阅卷老师的胃口。

说通俗一点,就是判官笔是握在阅卷老师的手中,他(她)可以给你打高分,也可以给你打低分。

因此,在写高考作文时,除了书写工整以外,掌握普通的“结构”也是必要的。

根据对众多材料作文结构的分析,我们会发现,采用“引——析——议——联——结”的五环模式写高考议论文,是比较保险的一种写作方法。

下面就对这“五环结构”作具体的分析说明。

写作高考议论文的第一个环节是“引”。

这个“引”就是“引用、引入”的意思。

说直接一点,我们写的作文一定要把材料中的观点、中心句、关键词等引用在文章里面,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写作的文章与材料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防止我们写出的文章与题目材料出现“各吹各唱”的局面。

另外,从保证“文章字数”的角度来说,引用或摘抄题目材料也是增加字数的有效途径。

所以,如果你在写高考作文时,实在想不出好的开头的话,不妨归纳引用题目材料,再提出中心论点。

这不失为写作中的一种巧妙方法。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第二个环节是“析”。

从字面意思理解,“析”为“分析”之意。

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写高考作文都是以议论文的文体来呈现的。

而议论文通常要具备三个要素,它们分别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论点是文章的中心和灵魂,它一般呈现在文章的题目上面。

当然,除了文章的题目有可能是论点以外,在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或最后一个自然段,也会呈现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五环”结构中的第一个环节中,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议论文阅读的解题,通常可以这样来进行:解题顺序与说明文、记叙文基本相似。

但更强调从整体上把握。

切记在通读全文之后再动手,如有必要可读两遍,直到读懂才可解题。

一、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

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二、分析论据: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理清论据有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把握解题的要领。

三、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

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

看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这样一来,文章的结构就很清楚了。

五、分析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和严密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是解题的关键。

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阅读【内容】一. 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三.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环环相扣浑然成——议论文写作的衔接过渡技巧

环环相扣浑然成——议论文写作的衔接过渡技巧
柄 。
文 章 由前 一 段 的 正 面 论 证 到 后 一 段 的 反 面论 证 , 间用“ 而” 词 巧妙过 渡 . 接 自 中 然 一 衔 然。
此外 , 常用 的关 联词 语 还 有 :
题 如 何 才 能 使 文 章 形 成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呢?我 们 不 妨 回顾 一 下 读 过 的文 章 与学 过 的 课 文 .它 们 之 所 以 如 行 云 流 水 般 通 畅 自然 . 没 有 人 工 斧 凿 的痕 迹 . 与 恰 当安 排 过 渡 分 是 不 开 的 。三 大 文 体 中 , 不论 哪 种 文 体 . 用 过 巧 渡 , 会 使 文 章 思 路 清 晰 、 换 自然 、 意 分 都 转 语 明 、 气 贯 通 、 构 严 谨 、 文 浑 然 一 体 。那 文 结 全 么 . 论 文中的过渡有哪些特点呢? 议 过 渡 . 文 章 的 层 次 或 段 落 之 间 表 示 衔 是
文 章 用 一 个 过 渡 句 将 上 下 文 连 接 起 来 . 次 分 明 . 构 严 层 结 谨。 2用 设 问 ( 问 ) 过 渡 . 反 句
பைடு நூலகம்
如《 皈依 那份 敬畏 》 文 : 一 现在看来. 物质 利 益 的 大 潮 又 把 我 们 引 向 了另 一 个 极 端 : 我 们 正 犯 着 一 种 将 文 化 颠 覆 过 来 的 毛 病 。我 们 的 心 日益 迷 离. 我

使用 词语过 渡 , 注意 两点 : 在 关联词 应 ①
语 过 渡 的段 落 、 次 , 子 必 须 具 备 一 定 的 语 层 句 法 关 系 。如 因果 、 折 、 进 、 择 、 列 、 件 、 转 递 选 并 条

意 合 . 是 相 邻 的两 层 意 思 或 段 落 之 间 就

论述型题目解答技巧有效展开观点

论述型题目解答技巧有效展开观点

论述型题目解答技巧有效展开观点在解答论述型题目时,正确的展开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适的论述技巧,我们能够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论证,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具说服力。

本文将就论述型题目解答技巧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展开观点的方法。

一、明确题意在开始解答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和限制。

明确题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开观点,并避免偏离主题。

在表达观点时,要紧密围绕题目要求,做到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二、分析题目在解答论述型题目时,一般可以分为“正反观点”、“利弊观点”、“对比观点”等。

分析题目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展开观点,并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主题和主要论点,进而进行有重点的展开观点。

三、提供充分的论证和事例在展开观点时,我们需要提供充分的论证和有说服力的事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 引用权威观点和数据: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观点和相关数据,增加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使用实证研究:可以引用一些实证研究结果,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更有力地支持我们的观点。

3. 提供具体的例子:可以使用实际的案例来说明观点,例如引用历史事件、书籍等,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 进行逻辑推理: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前提出发,推导出合理的结论,增强论证的逻辑性。

四、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有效展开观点的关键之一是合理组织文章结构。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引出观点:在开篇部分引出观点,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2. 分段论述:根据展开的观点,适当进行分段,每段只讨论一个主要观点,并在段首句明确表达该观点。

3. 逻辑关联:要注意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连接词,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流畅。

4. 总结观点:在文章结尾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合适的结论。

五、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说服力。

议论文写作如何紧扣“议论点”

议论文写作如何紧扣“议论点”

议论文写作如何紧扣“议论点”作者:黄建慧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12期议论文是高中作文尤其是高三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正常理解来看,经过初中阶段的渗透,经过高一高二年级的训练,高三学生的议论能力应当是比较强的。

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议论文写得不理想,最主要的表现为抓不住“议论点”。

究其原因,是学生无法在议论的过程中发掘论点的内涵与外延,只在议论文有限的概念上喋喋不休;而论据无力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因为论据本来就源自于对论点的把握与理解,由此也可以看出,紧扣议论点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

一、论点内涵的把握紧扣议论点,首先在于读懂所确定的议论文核心概念,而所谓读懂,其实就是论点内涵的把握。

一般来说,作文教学中的核心概念都是由词语组成,但对这个意义的把握却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对论点内涵的把握实际上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

以一次日常训练的“永不言败”的议论文教学为例,在这一核心概念中,“言败”描述的是一个动作行为以及心理行为,“不言败”则与之相反,而“永”字则显然为核心中的核心,这一个字表达出议论者的意志甚至是学生内心的哲学倾向。

紧扣住这一内涵,读懂其中的涵义,便是扣准了议论点。

有趣的是,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观点表述,而有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还提出了“永不言败”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在时髦口号的语境中,这一概念就是一个口号,口号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核心理解,而在追求实质的语境中,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就是一种行为指南,而在批判性的语境中,这一概念的内涵又有可能是一种被批判的对象,因为人生中必要的时候言败也不是什么丑事……这位学生的观点实际上指明了议论文中对核心概念内涵的理解,取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角度。

而注重语境(甚至是某种情况下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则是议论文写作的必修课。

二、论点外延的理解由于认知能力所限,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所限,对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只依靠紧扣核心概念的内涵就能写好议论文不是一件易事。

专题11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语文考场议论文操作性提分技巧

专题11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语文考场议论文操作性提分技巧

(11)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递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种结构比并列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

但同学们往往不会安排递进式结构,或反复“炒作”,思维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或进退无序,任意东西,层次间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行文随便,思路隐晦,缺少一目了然的论证结构。

递进式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2、常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种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1)提出问题:即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的论题。

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分析问题:即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解决问题:即结论,是文章的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在实际写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可任写一个部分,或者一个详写,一个略写。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3、课文回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提出问题(是什么):梁惠王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比喻说理: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决问题(怎么办):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施仁政,行王道分论点一:王道之始(三组排比)不违农时、不入洿池、以时入林(养生丧死无憾)分论点二:王道之成(四组排偶)树之以桑、畜养猪狗、勿夺田时(黎民不饥不寒)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懂教化知礼义)分论点三:王道之心(比喻对比)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对比“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残忍用“非我也,兵也”比喻“非我也,岁也”的荒唐4.实例赏析警惕自我糟蹋文化冯骥才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议论文写作之“紧扣话题,立意准确”

议论文写作之“紧扣话题,立意准确”

议论文写作之“紧扣话题,立意准确”作者:顾丽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第11期概念解析议论文的写作重点在于“认知”和“逻辑”。

所谓“认知”是指在写作中能够在深度上挖掘,在广度上拓展,在高度上提升,真正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所谓“逻辑”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能够紧紧扣住话题,注重定义阐释、类比联想、剖析意义,做到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层层剖析。

文题链接世界因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而精彩,更加因为每一种文化的独具一格而璀璨夺目。

请结合材料以“中华文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文题材料具有思辨性,前一句是基础,后一句是升华。

审题要明确“不同文化交流”“每一种文化独具一格”的内涵、表现以及意义,进而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原因、本质。

技法运用病例一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近年来,人们愈发感受到文化带来的震撼。

河南卫视播放的《洛神赋》是由古代顾恺之作品衍生而来的舞蹈节目,且看那婀娜的身姿、曼丽的动作,无不都透露出美妙的神韵。

问题:这段文字紧扣“文化”举例论说,但是细读会发现论证偏离文题的核心“文化互鉴交流”与“文化自身独特性”,仅抓起文段中“文化”一词就匆忙写作,致使入题就错。

针对这段文字,可以作以下修改:范例:华夏千年,山河激荡,龙腾虎跃。

中华文化拨梅踏雪寻春而来,于世界文化的舞台中挥洒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不愧为民族真正的骨。

四大文明古国,至今,唯有中华弦歌不辍,为何?因为中华民族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

世界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而精彩,也因为每一种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而更加璀璨。

斟古酌今,这句话可谓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我国本土儒道文化便是在不同理念的杂糅中日益壮大的。

百家争鸣之际,唇枪舌剑,各家互不相让,但都晓得各学派的不可替代性,才得以让诸子百家和谐共存。

对策:把握关键句,紧扣主题写作。

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之怎样切合题意?

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之怎样切合题意?

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之怎样切合题意?对于中考作文,大家都知道切合题意比符合程度更深,但是究竟怎样的文章才算切合题意呢?实际上,切合题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和内容上的切合题意。

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1)开门见山,开篇的写作内容直接指向题目涵盖的内容。

如萧红的《祖父和我》:呼兰河这个小城镇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快七十了。

(2)全文以题目中的中心词作为写作的连接线,串联起相关内容。

如冯骥才的《花脸》,全文关公的花脸作为串联起相关材料的线索,把我热衷花脸、买了关公的花脸、买了花脸之后的相关活动内容和我对关公花脸的喜爱这些材料串联起来。

(3)首尾都能很好呼应题目中的中心词。

朱自清的《绿》可谓是样式的典范。

题为绿,开篇作者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就中考的临场作文来看,在600字要求的作文中,以上三种形式,能很好保证作文在中心和材料上能获得很好的分数。

在形式上做到了切合题意,就为内容上切合题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形式上切合题意后,只有作文的主题不是消极的,一般情况下,在中心和材料这项得分上就不会低。

特别是在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完成点题,并隐含着下文一定的写作内容,就能比较好地完成切合题意的要求。

例如《窗外》这篇考场作文(浦东新区2010年中考预测作文题)。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几篇作文的开头:【甲】从我的卧室窗口向外望去,是一片工地。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三年后,这里矗立起了高档住宅区。

【乙】那夜窗外的月光真皎洁,窗前的您慈祥,窗后的我感动。

那种温暖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份窗前的美好至今还历历在目。

【丙】是夜,拂面吹来的是一阵微凉的风。

白色的窗帘随风摆舞,窗前,那杯吐着热气的菊花茶,正温暖着我的心。

【丁】深夜,窗前,细雨。

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_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方式

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_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方式

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_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方式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哪些?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技巧【1】常见考点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技巧【2】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高考作文:议论文分论点的三种分解方式及示例、范文

高考作文:议论文分论点的三种分解方式及示例、范文

高考作文:议论文分论点的三种分解方式及示例、范文教学目的: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议论文重在说理。

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

平时习作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

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要。

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方法: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一)、1.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概念)2.并列分解“为什么”(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目的性)3.并列分解“怎么样”(解决问题的办法)1、并列分解“是什么”(表述方式为判断句)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如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练习:列出《阅读是一种孤独》的分论点:阅读是一种孤独吉林一考生[满分作文]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

“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

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

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

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分析论证思路”问题解决四步法

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分析论证思路”问题解决四步法

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分析论证思路”问题解决四步法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分析论证思路'问题解决四步法在中考的试卷中,'分析论证思路'是一个高频考点,又是一个难点,有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得满分,其实这些知识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我们以2018年海南中考语文命题所用的议论文为例,说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万曙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

这个解释有些道理。

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

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

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

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

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

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议论文解题思路及技巧

议论文解题思路及技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议论文解题思路与技巧1、论点(为什么论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论证)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去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②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②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 :A:A:A②总分总式:A:a/b/c:A③总分式 :A:a/a/a④分总式: a/a/a:A⑤递进式:A→B→C5、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议论文的黄金结构模式:五段三分四环节

议论文的黄金结构模式:五段三分四环节

四环节的具体要点:
(二)引语
具体要求: 1.能概括话题、题目。2.能诠释分论点。3.能选准例 子扣到话题的切入点。 4.引出话题牵涉到事例的范围。 可行性的具体做法: 利用话题中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诠释语等达到 扣题符合题意的要求 注意事项: 要少而精
五段三分四环节,即:全文共安排五段,三个分 论点,每个分论点共四个环节。
议论文的黄金结构模式
——五段三分四环节
平南县中学高一语文组
五段三分四环节: 全文共安排五段 三个分论点 每个分论点共四个环节
五段三分四环节,即:全文共安排五段,三个分 论点,每个分论点共四个环节。
第一段
五 段
(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部分,观 点要明确,应该简洁精炼
二、三、四 段(本论)
主体部分,用三段围 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牛刀小试:
请以“做人的规则”为题,按照“五 段三分四环节”模式的要求,拟出作文提 纲。
模式范文:
做人的规则
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 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 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 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 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 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 也与枯叶无异。 因此,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 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 人生之路。
模式范文:
做人的规则
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加真实。(分论点3) 美德是一种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认 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香甜。 (引语)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后人敬仰;雷锋以 “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人感到无 比的温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 让人佩服不已。(述例)这些把美德作为人生遵循的规 则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实而美好,正像一杯纯正的香 茗,清香四溢。(引申挖掘)

如何让高考议论文拟题符合题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金石(全国通用)

如何让高考议论文拟题符合题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金石(全国通用)

审题分析 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 ①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 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 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 ②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 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 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但 不可否认,"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

科技无限,问题无边 紧跟时代步伐,做时代提问者 让问题成为科技发展的助推剂 疑云未散,探问不止 问题探索,永无止境 探索无尽,问题不止 善用人工智能,探索问题之迷
符合题意的标题 人工智能促发展,问题仍需自己解
古 典
虽有AI在,问题仍需自己解 网络在发展,问题在持续 时代浪潮下,问题永无止境 科技助飞跃,问题助成长
这个标题:①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 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②尽力不用态度 而用看法或观点。③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④能标 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再次提示,重点点拨: 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 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审题分析 ③再如问题的"得与失",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人类 是否会变得习惯于让机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识的积累过程和难题的探索 过程,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表面的"问题"少了,但深层的 "问题"是否会更严重? 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 充分论证,对某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 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

议论如何做到深刻透彻指导

议论如何做到深刻透彻指导

议论能力写作指导议论文要求议论深刻,说理透彻,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深刻”一直是高考评价考生作文的重要标准。

评分标准有关“深刻”的表述共有三点: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

写论述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确立自己的观点。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善于追溯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观点要有启发性。

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

【技法指导】议论深刻“四法”1.朝深处想,揭示深层原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

在作文中运用因果思维,可以使文章构思较常规思维更有优势,更有逻辑性。

如:知人善任,是齐桓公成就伟业的重要保障。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有领路人,但更要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各尽其职。

齐桓公通过鲍叔的介绍,了解到管仲的才华,与管仲探讨称霸之术后,任用管仲,尽显其能。

可以说,齐桓公做到了知人善任。

同样,汉高祖刘邦也有知人善任的优秀品质。

刘邦在总结他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时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邦如果不懂得知人善任,也就不可能战胜项羽。

他做到了知人善任,成就伟业便有了保障。

(2020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汇集英才,成就伟业》) 这段议论深刻的文字,采用了因果分析的论证手法,分析了齐桓公、刘邦成就伟业的原因在于知人善任。

2.朝广处想,丰富作文内容比较分析,就是由文章的材料、观点扩展开去,联系更大范围的现象展开分析说理。

开学作文的议论思维与观点阐述技巧讲解

开学作文的议论思维与观点阐述技巧讲解

开学作文的议论思维与观点阐述技巧讲解开学作文是新学期开始之际,学生们展示自己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机会。

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陷入思维狭窄、观点模糊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开学作文的议论思维与观点阐述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议论题目选择一个恰当且有广泛讨论空间的议论题目是写好开学作文的首要任务。

可以选择与校园生活相关的主题,如校园安全、学习压力、教育公平等,或者选择与个人成长、人性思考相关的主题,如友谊、人生理想等。

注意避免选择敏感、争议性过强的主题,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二、确定个人立场在选定议论题目后,要明确自己的立场。

立场可以是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也可以是中立,但无论是何种立场,都需要有明确的逻辑支持和理由。

在确定立场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亲友故事或身边事例,使立场更加客观合理。

三、阵营经营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可以尝试运用“敌对假设法”或“立足听众法”来加强论述。

敌对假设法即先列出对立观点,然后逐一进行辩驳;立足听众法即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考虑读者的疑虑,再针对性地进行驳斥。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四、提供有效证据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更需要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证据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是权威人士的观点,也可以是调查数据等。

通过引用好的证据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可信可靠。

五、合理组织结构文章的结构对于保证论述思路的清晰和逻辑的严密性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分别是引入段、正文段和结论段。

引入段用来引出话题和阐述背景,正文段用来展开主要的论述和提供证据,结论段用来总结全文,并对观点进行进一步的强调。

六、技巧运用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使用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采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

七、语言准确规范在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步环扣定主旨 分项类比择论据

四步环扣定主旨 分项类比择论据

四步环扣定主旨分项类比择论据如今,作文考试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材料作文等。

我们每位教师都注重对各类作文的指导,而我尤其偏爱材料作文。

在指导各种材料作文备考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审好题是关键。

为了过好审题关,我尝试了四步环扣定主旨和分项类比择论据的综合审题法,觉得效果不错,且有一定的操作性。

四步环扣定主旨1.找:找材料的诸要素由于材料作文较为复杂,材料的要点往往不只一个,且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审题的第一步,先得找准最能反映主旨的要素。

请先看下例: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后,不得志。

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是什么形状?”这人摇摇头。

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

这人悦然:“水的形状像杯子。

”智者无语,又倒入旁边的花瓶。

这人怃然:“像花瓶。

”智者摇头,提起花瓶,把水倒入盛满沙土的花盆。

水溶入泥土不见了。

这个人陷入沉思。

突然,智者发现了石阶上的“小窝”,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的结果。

”此人遂大悟。

审题时,应先把这则材料阅读一遍,做到读懂,读全,准确领会材料内容。

然后,找到材料的关键语句――要素,以把握材料的精髓。

接着分析这个材料,要抓住:①水随着容器的变化而变化,或者成为容器的形状;②或溶入沙土中;③如按照一定的目标持之以恒能使石阶形成凹处这样三个要素。

2.析:对材料要点进行分析采用因果联想的方法对原材料进行由果推因或由因推果的联想。

这一思维过程,实际上包括这样两步:一是先找结果,二是找原因。

这就为后面的“提观点”做了准备。

仍以这则材料为例思考,为什么同样都是水,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进而要求学生分析原因:是因为容器形状不同。

3.辨:分辨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这则材料来看,教师要启发:水能随着容器的形状而随意变化,是因为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努力改变自己,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获成功。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荀子的《劝学》一文的议论艺术主要有两个方面。

围绕中心,环环紧扣是本文议论艺术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提出这个中心论点之后,作者分别就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学习”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智慧和品行的。

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身的不足之处,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

那么,怎么样去学习呢?要积累。

怎么样积累呢?持之以恒,专一。

这样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透辟入里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

大量运用比喻是本文议论艺术的又一特色。

全文共运用了二十个比喻。

“学习的意义”用了五个比喻,“学习的作用”用了五个比喻,“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用了十个比喻。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段议论学习的意义。

这一部分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

然后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第二段议论学习的作用。

这部分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随后又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第三段议论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这部分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思维:环环紧扣,切合题意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要素是:切合题意。

因为写作,首要的是不能偏离题意。

偏离题意,是写作思维混乱的表现。

而这正是当下不少中学生写议论文之弊病——无法环环紧扣,从而偏离题意。

下面,我结合2010年福建省质检话题作文“高峰”,举病例分析,从审题立意、论点论据出发,把这些弊病表现归纳为以下七种不对应,并提出对策。

2010年福建省高三语文质检作文题目: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

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高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含义有三:
①高的山峰;②比喻事物发展到最高点;③比喻领导人中的最高层。

1.“会当临绝顶”为含义①,“会当”,唐人口语,是“应当”的意思。

写诗人决心登临(还未登上)巍峨之泰山,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据此,有的学生直接立意:《登高望远》《大丈夫,登高峰》《仰
望高峰》《勇攀高峰》《高峰之上风景独好》;也有的从反面立意:《拒绝高峰》《高峰不高》《不只是高峰有风景》《人生无高峰》《高峰不一定美》等。

2.“高处不胜寒”今多为含义③,用以喻位高权重之人,难以交到知心的朋友,倍感孤独寒冷。

亦喻曲高和寡。

还可以指一个人的地位或学识到了一定高度,遭到他人嫉妒或算计时表现出的无奈。

据此,有的学生直接立意:《高处不胜寒》《高峰的寂寞》等,也有的从别的角度立意:《高而不寒》《高处须御寒》《居高思危》《高处须谨慎》等。

3.“山登绝顶我为峰”为含义②,表达勇攀高峰的壮志及无比的自信与豪气。

现在也可以指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开阔,随着视野的转换,对人生也会有新的感悟。

据此,有的学生立意为:《山高,人更高》《有志不怕山高》《人生处处是高峰》等。

但是,有些学生仍未能按要求写作,导致立意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错误:
一、标题与话题不对应
这主要表现为偏离话题,偷换概念:
如《提升一定的高度》。

这与“高峰”话题显然不对应,“一定的高度”与“高峰”并非同一话题。

又如《登山者》这一标题,也是如此,这样拟题,就容易偏离题意,一步错,步步错。

且看此文的基本大意:
登山者
人的一生就像一座高山,而人的成长就是在爬山。

山路不可能平坦无阻,往往险峻崎岖,布满荆棘。

只有勇于攀登才能成为一名好的登山者。

登山需要坚强……
登山需要恒心……
登山不仅需要坚强,需要恒心,更需要学会克服阻碍,学会吃苦……
拟题对策:咬文嚼字、分清重心、明确为上。

1.一般来说,不要直接把话题当标题。

这容易大而化之,难以驾驭。

因为话题是比较宽泛的,与标题相比,两者好比数学集合中母集、子集。

2.题目不宜拖沓冗长。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

3.题目不能晦涩难懂,应以明确为上。

如《心若有峰》《隐形的翅膀》等。

4.题目切忌偷换概念,应注意话题重心。

如《登山者》《有志者事竟成》。

二、全文内容与话题要求不对应
“高峰”这一话题,写议论文的同学较多,但很可惜的是,不少同学对作文话题中这样的要求“你有何经历或看法?”视而不见,在全文中找不到要求中的“你”,连“你”对他们的看法也不明确。

对策:不要一看是话题作文,就只管话题而不顾其余要求。

严格
说来,一份好的试卷,出现的每个字都是有它的信息或要求的。

考生应耐心细致,根据要求,作为一个论题——“高峰”,如果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必须从论题中提炼论点,要非常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斩钉截铁,不能模棱两可。

如《记得从顶峰下来》《低谷成就高峰》等,题目就是观点,这样才切合要求中的“你有何看法?”
当然,如果选择回答“你有何经历?”那是写记叙文了,不在此论范围,姑且不论。

三、开篇与标题不对应
开篇与标题虽然不一定要对应,但是,在考试中选择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是用一句简洁的话作为论点开篇点题,并避免下面的两种错误。

1.开篇无立论,或模棱两可,不会点题。

例:当你登上你人生的高峰时,你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旷达胸襟,还是不禁觉得“高处不胜寒”,而怆然泪下?
——《以古为镜》
2.立论了,但不对应标题或话题:没有针对性,或只局部对应。

例:这是一位登山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山,而是理想。

仔细想来,也却是如此。

古往今来,那些攀上高峰的人,哪一个不是有远大抱负的?
——《志存高远,败亦无悔》
立论对策:论点最好是在开篇点题、角度新颖、意思明确、语言简洁。

特别是,全文不能没有论点,让人读后感觉云里雾里的。

四、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不对应
1.几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完全不对应。

几个分论点各自分散,空有形式,没有形成合力,与中心论点完全不对应,纯属多角度离题。

2.个别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不对应。

分论点对策:一定要先拟提纲,逻辑不能混乱。

(1)先拟好中心论点。

(2)由中心论点发散思维: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

五、论据与论点不对应
1.论据与论点无关
所举事例或所引名言佳句,生搬硬套。

尤其是后者,高考虽然鼓励有文采,但并非假文采,刻意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例:
高不可攀,适可而止
对于“高峰”的理解与诠释,不同人有不同的心声,古人亦是如此。

苏轼说:“高处不胜寒。


杜甫又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

”众说纷纭,而我却更赞同苏轼的说法。

面对人生高峰要有居安思危的智慧。

(接下来写李白的事例)
一心向往最高峰,到头来就越感孤独和失望。

其中有李白:“举
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原来时代赋予他简单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他却独上高楼,注定要孤独。

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一边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他却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于是迎来的却是满肚惆怅与失落。

2.例子加论点,但没有具体分析。

3.对论据包含的道理只作局部分析,但无法满足论点所含的全部条件,从而偏离论点。

例:
登高博见
唐代诗仙李白便是一个勇于登高的人,他敏而好学,诗豪放奔放,连一代诗人白居易都赞叹不已,称之为“谪仙人”。

他的志愿是辅弼天下,但却只能被皇帝倡优蓄之,不能如愿。

只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如此,他登高的心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简析】此片段只见“登高”,不见“博见”。

所以,有些论点,有两个或三个乃至四个条件。

不能只写一面。

如高考话题作文“诚信”,应写“诚实”“守信”两个基本条件,否则偏离题意。

六、论据与高中生应有的视野、学识不对应
论据,尤其是事实论据,虽能证明论点,但太老旧、低幼化、不典型、太单一。

如写小学生做好事或屈原李白等被用得泛滥成灾的素材。

这不仅使文章立意肤浅,内容单薄,而且可能连字数都达不到要求。

七、事实论据与议论文的文体不对应
不会简明概括:叙述、描写的过程太多,以叙代议或详略不当。

这样的例子颇多,不再赘述。

论据对策:论据,应在多关注生活中的小素材、做到新颖、易引起共鸣的基础上,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应考虑论点的条件,尤其要学会在讲道理中,使事例素材与论点紧密联系。

语文高考三十多年了,高分的议论文一般都具有这些特征:切合题意(立意深刻),结构谨严,素材丰富,词彩雄辩,论证有力。

所以,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应注意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拟题(立意)、如何开篇、如何点题、如何照应、如何结尾,从而做到环环紧扣,切合题意。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