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供参考学习
DB 安徽省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DB/T 001—2008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送审稿)2009-01-01 发布 2009-01-01 实施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安徽)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基本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〇〇九年六月琼土环资耕字〔2009〕17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发布《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市、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我厅组织制定了《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下称《标准》),《标准》成果已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
现将《标准》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全省试行。
试行期间,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执行本《标准》。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将发现问题和意见及时反馈我厅,以便今后修订完善。
附件:《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二00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主题词:土地月开发整理标准通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办公室2009年6月26日印发(共印45份)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00九年前言为加强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统一规范建设标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有关技术力量,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编制了《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本标准编制于2008年12月11日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组评审。
本标准包括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区与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附录等章节。
本标准内容涵盖土地开发整理涉及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方面。
本标准经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批准后,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颁布实施,作为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地方行业标准试行,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预算编制、工程管理、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第一部分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合理使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编制指南》、《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类型区和工程和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共8 章30 节和2 个附录,内容覆盖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涉及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方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和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管理和解释。
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张延华副组长:鲁建平、洪盛腾、罗进荣成员:翁祖荣、黎增锋、张佳、王援高、严政编制单位:浙江省土地整理中心浙江大学主要起草人:黎增锋、童菊儿、沈志勤、汪晖、吴宇哲、许红卫、王珂、沈掌泉、郭忠楼、章岳峰、张艳彬、何佑勇、黄文贵、朱儒颂、陈祝炉、吕朝阳、朱晚芸、彭毅、吴家胜、马鹰击、奕永庆、徐祖煌、朱锦尉、陈新明1 总则目录.1.1.1 1.2 1.3 1.4 1.5 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引用标准基本术语1..1..1.1..32 建设目标.5..2.1 总体目标2.2 具体目标.5 . .53 建设条件.6..3.1 3.2 3.3 3.4 3.4 合法性...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其他条件 ..6...6...6.. .6.4 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4.1 类型区 .. 4.2 工程布局 5土地平整工程 ..................................................................... 1..2.5.1 一般规定 ...................................................................... 1..2.. 5.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 1..3. 5.3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 1..5..6 灌溉与排水工程 ................................................................... 1..7..6.1 一般规定 ...................................................................... 1..7.. 6.2 水源工程 ...................................................................... 2..2.. 6.3 输配水工程 .................................................................... 2..4.. 6.4 喷微灌工程 .................................................................... 2..8.. 6.5 排水工程 ...................................................................... 3..1.. 6.6 渠系建筑物工程 ................................................................ 3.4.. 6.7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 3..7.7 田间道路工程 ..................................................................... 4..0.7.1 一般规定 ...................................................................... 4..0 7.2 田间道 ........................................................................ 4..0 7.3 生产路 ........................................................................ 4..18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 4..2 8.1 一般规定 ...................................................................... 4..2 8.2 农田林网工程 .................................................................. 4..2 8.3 岸坡防护工程 .................................................................. 4..5 8.4 沟道治理工程 .................................................................. 4..6 8.5坡面防护工程 .................................................................. 4..7附录 A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分布图...................................................................................... 5..0...附录 B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表 ...................................................................................... 5..2....8. ..8.. 1..1 总则1.1 目的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一级类型区和二级类型区,构建不同工程类型区下的工程模式与工程体系,合理确定工程等级、工程内容及具体建设标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合理使用,切实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本标准。
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以一般耕地为主要整治对象,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活动。以基本农田为主要整治对象时,称为基本农田整理。
3)土地复垦
land reclamation
对因生产、建设活动挖损、坍塌、压占(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毁损(地震、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原因而造成的不能利用的土地,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14.4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14.4.7
15
15.1
15.1.1
15.1.2
15.1.3
15.2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3
除符合上述条件外,项目区还应符合下述条件: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1. 背景介绍安徽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在该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安徽省制定了最新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即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其内容及意义。
2. 标准内容分析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共分为10个章节,主要包括工程概述、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地基基础工程、道路与交通工程、排水与防渗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监理与验收等内容。
该标准主要涉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各个方面,注重从综合、深入的角度对工程进行规范和要求。
3. 标准意义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标准还能够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推动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4. 个人观点在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的出台,意味着安徽省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相关者,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并严格遵守该标准,以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5. 总结回顾通过对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的全面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该标准的内容及意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标准为依据,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行为,促进安徽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到这里,我们从浅入深地介绍了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21,详细评述了其内容及意义,并共享了个人观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帮助您深刻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出台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汇编)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二OO七年七月目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投资估,预算的依据.为指导各地开展《标准》编制工作,提高《标准》编制质量,制定本指南.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1 指导思想《标准》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土地开发整理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进行编制.《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并通过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以下简称"类型区"),构建不同类型区下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以实现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分区,分类管理,切实保障土地开发整理以科学建设促耕地保护以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目标任务.1.2 基本原则(1)必须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使用和管护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2)以行之有效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经验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依据,纳入标准的有关指标,参数和方法必须是经过科学鉴定或实践检验的,技术上成熟的,经济上合理的研究成果. (3)充分发扬技术民主,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业,水利,道路,林业等相关专业专家意见,对《标准》中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充分论证,统一认识;对有争议的技术性问题,也应当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或专题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恰如其分地做出结论.(4)《标准》既要体现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性,多功能性和多效益性的特点,又要做好与现行相关标准的协调,避免重复或矛盾.2 主要目标与编制任务2.1 主要目标通过《标准》的编制,建立起省(区,市)域范围内统一完善的,既能体现当地特点又能与周边省(区,市)相同类型区相协调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保障,为下一步制定国家标准奠定基础.2.2 编制任务(1)确定《标准》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引用标准和术语等基本事项;(2)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建设内容,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3)明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目标和项目建设条件;(4)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5)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总体布局和分区布局的原则和要求;(6)提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工程的具体建设标准.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3.1 基本思路在类型区划分,模式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构建,术语归纳,相关标准应用等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条件,首先划定类型区,进而建立模式,然后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布局的原则和要求,最后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的一,二,三级项目提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工程的组成,建(构)筑物级别,布置要求,结构型式,材质,规格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具体建设标准.3.2 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研究当地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内容,模式,建设标准以及建设效果,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综合比较分析法在收集土地,水利,农业,交通,电力,林业,环保等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特性,通过不同标准的比较,分析以及归纳综合,为《标准》条文和条文说明的形成提供依据.(3)典型案例分析法在全面调查省(区,市)域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类型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分析土地开发整理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工程建设的区域特性,提出具体建设标准的技术要求.(4)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类型区划分,模式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构建以及各具体建设标准确定过程中,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数据叠置法,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定量方法,分析类型区的划分结果,工程建设条件和关键技术指标.(5)系统工程分析方法采用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的系统合理性,探讨《标准》施行后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从而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4 编制步骤与内容4.1 前期准备阶段(1)组建《标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课题组领导小组应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耕地保护处,财务处,土地整理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落实项目经费和组织成果论证及验收等工作,并对《标准》编制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和决策.课题组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同时明确1名课题组的核心专家.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构成应涵盖《标准》编制所需的土地,水利,农业,交通,电力,林业,环保,水土保持等专业.课题组主要负责组织编制《标准》条文及条文说明,编写《标准》编制说明以及开展相关专题研究.(2)制定《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明确《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技术路线,主要方法,步骤与时间进度安排,工作分工,预算,成果要求和保障措施等内容.4.2 编制及征求意见阶段(1)内业资料收集主要应收集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气象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资料,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资料和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农业区划,农用地分等研究成果,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等相关研究成果资料,以及土地,水利,农业,交通,电力,林业,环保,水土保持等相关行业的标准资料.(2)外业补充调查主要应对省(区,市)域内已经实施的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水利,农业等相关项目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项目的现状条件,项目承担单位和农村基层组织对工程建设的要求,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建设标准.(3)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建设内容,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围绕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保护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建设内容,总结规律,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4)划分类型区,构建模式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及其改良利用分区,农业综合区划,耕作制度分区,水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按照融合地域特征和工程特征区内一致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原则来划分类型区和构建模式.(5)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术语收集,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的相关术语,按照与《标准》密切相关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准确界定《标准》的基本术语.(6)研究相关标准应用,确定应用的原则,依据,方法和内容研究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标准应用,确定应用的原则,依据,方法和内容.(7)编写《标准》条文,条文说明和编制说明1)《标准》条文.《标准》条文分为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类型区与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及附录.其中,其他工程是指不宜归入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相关内容;附录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应主要附类型区划分结果,以及各省(区,市)结合实际需要提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设施农业整理,园地整理,养殖水面整理,人工草地整理等的建设标准.2)《标准》条文说明.应根据《标准》施行的需要,对《标准》的条文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补充.3)《标准》编制说明.应对《标准》编制的背景,《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标准》编制的简要过程与成果,数据来源与相关标准应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说明,出具相关的验证报告.(8)对《标准》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标准》初稿编制完成后,应分别向有关专家,下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同级水利,农业,交通,林业,环保,财政,建设等部门征求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并对所收集的意见进行归纳,汇总,形成《征求意见处理汇总表》.4.3 送审阶段将《标准》条文,条文说明送审稿及相关材料(包括《标准》编制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处理汇总表》等)报部.部,省共同组织专家组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后反馈给课题组.课题组根据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形成《标准》试行稿.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下发部门文件形式开展《标准》试行,并将《标准》试行稿及相关成果报部备案.5 主要成果5.1 主件(1)《标准》条文及条文说明;(2)《标准》编制说明.5.2 附件(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报告;(2)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关标准应用研究报告;(3)其他专题研究报告.6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说明6.1 条文1总则1.1目的要求:主要说明为什么要编制标准,其原则是什么,遵循什么样的方针政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说明:编制标准的目的要用概括的文字描述,在叙述时应体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技术先进等要求.为统一编写内容,下面提出的编制目的供参考:"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严格控制建设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1.2适用范围要求:主要说明《标准》的适用范围,应用对象等.说明:若《标准》条文之外规定了农村居民点整理,设施农业整理,园地整理,养殖水面整理等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作为《标准》附录予以说明.1.3基本原则要求:主要说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非《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说明:为统一编制工作,下面提出的基本原则供参考.1)因地制宜原则.须从各省(区,市)的省(区,市)情出发,合理划定类型区,确定不同类型区内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2)实用性原则.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坚持引进新技术,又要坚持可实施性原则.3)综合整治原则."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是土地开发整理主要任务和对象,制定《标准》时应充分体现综合,协调,统一的原则.1.4引用标准要求:主要说明《标准》编制中引用的标准内容及名称.说明:引用标准条文要遵从引用同级以及同级以上的标准的原则,本标准基本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引用顺序.为统一全国的《标准》编制工作,列出了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有效版本,供参考.1.5术语要求:将在《标准》条文及条文说明中应用的,需要重新定义的专用名词进行界定.为统一规范相关术语,列出了相关术语说明.说明:编写术语时应严格区分与一般概念,方言(或土语)等区别,重点结合本省(区,市)实际情况,提出反映本省(区,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特点的术语名称.本标准尽量不用重复其他行业多年成熟且成习惯的术语,也不要给出定义不明确的术语.2建设目标要求:说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说明:建设目标应从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和法定任务出发,体现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性,多功能性和多效益性的特点,内容表达既要高度概括,又要明确具体.3建设条件3.1合法性要求:说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合法合规条件.3.2基础设施要求:应提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对基础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说明:基础设施是工程方案布置的基础,也是项目区选择的必要条件.基础设施包括:项目区外引水渠,流域型防洪堤,滞洪区排水骨干工程,盐碱地骨干排渍沟,大规模电网改造设施,区外硬化道路,区域防护林等.3.3水土资源要求:提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限定条件;开发和复垦项目,提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具体约束指标.3.4其他提出土地权属,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风险防治等其他制约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因素和条件. 4类型区和工程布局4.1类型区要求:说明省级类型区的划分结果,并简要说明其主要地域特征,参数等.说明:类型区可分为两级.其中,一级类型区突出地域特征,融合工程特征,以关键的地域要素为基础,以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进行划分,一级类型区一般不超过5个.二级类型区(模式)突出工程特征,融合地域特征,以地貌,土壤,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等为依据和指标进行划分,二级类型区(模式)一般不超过10个.各省(区,市)按全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思路和方法进行划分,具体内容格式见附录A.4.2工程布局要求:说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布局要求.提出省级二级类型区(模式)的主要建设内容,工程组合特征及其相关要求等.说明:工程布局应有利于建设目标的实现,并充分体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要求.省级二级类型区(模式)宜以列表方式详细说明,具体见附录B.5土地平整工程5.1一般规定5.1.1耕作田块布置要求:按照田间灌溉,排水,防风,不同机械耕作等要求,分别提出不同类型区耕作田块布置的一般原则;提出田块布置的基本要求.说明:耕作田块是由末级固定沟,路,渠所围成的耕作单元.耕作田块内部包括田间灌水沟,畦(格田),田埂等.5.1.2土地平整单元要求:提出土地平整单元确定的原则和布置要求.说明:土地平整单元应结合耕作田块布置和灌水要求等,合理确定平整单元.5.1.3平整度要求:提出不同类型耕作田块的平整度.说明:平整度是指一个灌水单元内部的地面高差值.平整度应满足适种作物的灌水要求.5.1.4田面坡度要求:提出不同类型耕作田块的田面坡度.说明:田面坡度是指一个灌水单元内部沿灌水流向的地面坡度.田面坡度应满足适种作物的灌水要求.5.2耕作田块修筑工程5.2.1条田要求:提出条田修建的规模,田块规格(包括田块形状,坡向,长度,宽度),田面高程等参数规定以及水稻格田的规格等.说明:条田是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内的长方形田块.适用于地面坡度小于2°的平原区.对条田长度和宽度的规定,首先应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农田灌溉与排水等条件,同时应满足农业机械化耕作需要.对田块规模的规定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田面高程是影响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重要因素,在田面高程设置时,不但要考虑同一田块内部的自流灌(排)水能力,同时要满足相邻田块间的灌(排)水位衔接.5.2.2梯田要求:提出不同梯田类型和不同筑坎材料下的田面宽度;根据机械耕作效率提出梯田长度值;按照不同筑坎材质类型,提出坎高,外坡,顶宽等指标规定.说明:梯田包括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三种类型,适用于地面坡度大于2°的丘陵区.坡式梯田既包括改造降缓原地面坡度后的坡地,又包括维持原地面坡度的坡地.梯田建设包括田面和田坎两部分.梯田田面宽取决于地面坡度,筑坎材质,工程地质等,因此梯田的田面宽不能太大.5.2.3其他田块工程要求:台田等其他田块工程,参照条田,梯田修筑标准,研究制定其建设标准.5.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要求:对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中常见的客土回填,保护表土等措施,提出工程适用范围和技术指标规定等.说明: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也称耕作熟化层地力保持工程.该工程提出的具体指标包括:耕作层(熟化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犁底层厚度,作物生长需要的基本理化指标等;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项目,提出以上指标的最低范围值.6灌溉与排水工程6.1一般规定6.1.1工程级别要求:说明引水建筑物,泵站,灌排渠沟,渠系建筑物等工程级别.说明:工程级别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设计的基础.灌溉与排水工程级别划分一般采用流量指标,一般指引水工程,泵站工程,灌排渠沟,渠系建筑物等工程级别.在相同工程等别下,项目区内允许建设的最高工程级别应按照工程等级对应的工程控制级别确定.结合现有政策规定,总结已实施项目的效果,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建设规模,研究其工程级别,提出渠,沟,路,林及渠系建筑物等控制级别,以便于工程级别指标与其他技术标准的衔接.6.1.2灌溉标准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主要作物类型,说明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或其他形式的灌溉标准.灌溉标准宜按类型区进行描述.说明:以灌溉设计保证率为内容的灌溉标准,应与当地水资源特点一致;以抗旱天数为内容的灌溉标准,应与当地主要作物类型一致;其他灌溉标准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习惯.有条件的地区,在提出灌溉标准的同时,也可参照当地水利部门颁发的用水定额,提出分类型区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定额;在制定灌溉标准时,也可给出分类型区的灌水率的经验指标.6.1.3排水标准要求:结合当地的水利规划和排水要求,说明排水,除涝,排渍,治碱等标准.排水标准宜按类型区进行描述.说明:排水标准的制定应与当地近,远期的水利规划相协调.在提出农田除涝,降渍,治碱等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种类提出耐淹时间,并规定暴雨历时和排水时间,提出地下水控制深度.有条件的地区,在制定排水标准时,也可给出分类型区的排涝模数,排渍模式的经验指标.6.1.4灌溉水质要求:根据水资源提供途径和污染状况,提出农田灌溉的水质,水温,地下水矿化度,污染物最低含量等指标.说明:灌溉水质标准制定,主要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等规定内容,并结合当地灌溉水利用类型确定.6.1.5灌溉水利用系数要求:结合输水工程分级和类型,分别提出灌溉水利用系数.说明: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管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等.应结合输水工程类型和田间灌水措施,分别提出具体值.6.2水源工程6.2.1塘堰(坝)要求:提出塘堰(坝)修建的规模,类型和适用条件;提出不同坝体材料下塘堰工程规划的布局要求;提出不同坝体的高度,边坡,堤顶宽等指标.塘堰布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注意防洪.说明:塘堰(坝)一般修建在丘陵区的河谷地区,起到拦截坡面径流的作用.有些地区将蓄水涝池(或集水池)也归入塘堰(坝)工程中.根据水利部门规定,塘堰(坝)蓄水量应小于水库,一般在1000 m3~100000m3,坝高一般不超过10m,据此提出塘堰(坝)建设标准.6.2.2小型拦河坝(闸)要求:结合本省(区,市)特点,提出拦河坝(闸)修建的类型和适用条件;提出不同拦河坝(闸)工程规划的布局要求;提出不同坝体高度,边坡,溢流面等规定指标.拦河坝(闸)布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注意河道防洪.说明:小型拦河坝(闸)是修建在小型河沟上的坝和闸,起到拦截河道地面或地下径流的作用.在选择工程类型时,防洪应在河道行洪设计范围之内.6.2.3农用井要求:结合本省(区,市)水利部门规定,划定地下水限采区和控制超采区,提出农用井规划的原则和适用条件;提出农用井出水量最小值指标;结合类型区划分,提出农用井类型,最小井深,井径,井距及控制面积等规定;提出井壁滤管结构,滤料,井泵及配套设施等规定.农用井布置和泵房型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说明:农用井是地下取水的一种工程类型,包括机井,管井,大口井,筒井,辐射井等.各省(区,市)应结合当地工程类型,分别提出上述规定.6.2.4小型集雨设施要求:提出小型集雨设施的种类,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布置原则,蓄水池和水窖的基本组成及池深和边坡围护规定等.说明:本工程是指以蓄水池,水窖等为主的小型集雨工程.小型集雨工程布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注意防洪.6.3输水工程6.3.1明渠要求:提出明渠输水的适用条件和布置要求,明渠输水的断面形式,加大流量,堤顶宽,不同防渗体厚度及分缝长度以及砌体强度,渠道防渗和抗冻等指标.说明:明渠规定应符合分级要求,并结合渠道防渗类型提出相关规定.6.3.2管道要求:提出管道分类,适用条件,布置的基本要求,管道埋深和管槽开挖宽度以及管道附属设施基本组成等.说明:管道规定应符合分级要求.按照管道所处位置,分为地埋管道,地上管道;按照管道内承受内水压力的大小,分为低压输水管道(0~0.2Mpa),中压输水管道(0.2~0.6Mpa),高压输水管道(>0. 6Mpa),分别提出规定.6.3.3地面灌溉要求:提出不同灌水沟的长度,沟底比降,入沟流量等指标以及灌水畦的长度和宽度,地面坡降,入畦单宽流量等指标.说明:地面灌溉是田间输水工程的一部分,包括沟灌,畦灌两种,是确定土地平整方案和连接灌溉,排水系统的基础.6.4喷微灌工程6.4.1喷灌提出不同喷灌工程的使用条件和选择原则,布置要求和组成,对不同水源的水质要求以及喷洒均匀度,喷洒强度,雾化指标等技术参数规定等.喷灌工程的选择和布置宜以社会经济条件做支撑.6.4.2微灌提出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等微灌工程的使用条件和选择原则,布置要求和组成,对不同水源的水质要求以及滴灌带间距,流量偏差等技术参数规定等.微灌工程的选择和布置要有社会经济条件做支撑.6.5排水工程6.5.1明沟排水要求:按照排水沟功能提出规划原则和布置要求;提出排水沟衬砌的使用范围和降水措施,排水沟沟底高程,堤顶保护宽度,沟深,边坡等规定以及末级排水沟间距等.说明:明沟排水包括排地面水和排地下水两种.结合本省(区,市)情况,分别进行规定.6.5.2暗渠(管)排水提出暗渠(管)排水的适用条件和布置要求,暗渠和暗管排水的基本构成,常用材料类型以及暗渠(管)间距,管径,深度等要求.6.6渠系建筑物工程。
安徽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DB 安徽省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DB/T 001—2008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送审稿)2009-01-01 发布 2009-01-01 实施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安徽)前言 --------------------------------------------------------------------------------------------------- 5 1 总则 -------------------------------------------------------------------------------------------------- 6 1.1目的------------------------------------------------------------------------------------------------- 6 1.2适用范围------------------------------------------------------------------------------------------- 6 1.3基本原则------------------------------------------------------------------------------------------- 6 1.4引用标准-------------------------------------------------------------------------------------------- 61.5基本术语------------------------------------------------------------------------------------------- 72 建设目标----------------------------------------------------------------------------------------------- 9 2.1总体目标------------------------------------------------------------------------------------------- 9 2.2具体目标------------------------------------------------------------------------------------------- 92.2.1土地平整工程-------------------------------------------------------------------------------- 92.2.2灌溉与排水工程----------------------------------------------------------------------------- 92.2.3道路建设工程-------------------------------------------------------------------------------- 92.2.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92.2.5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程---------------------------------------------------------------- 103 建设条件---------------------------------------------------------------------------------------------- 10 3.1合法性--------------------------------------------------------------------------------------------- 10 3.2基础设施------------------------------------------------------------------------------------------ 10 3.3水土资源------------------------------------------------------------------------------------------ 103.4其他------------------------------------------------------------------------------------------------ 10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10 4.1工程类型区---------------------------------------------------------------------------------------- 104.1.1 一级工程类型区 --------------------------------------------------------------------------- 114.1.2 二级工程类型区 --------------------------------------------------------------------------- 12 4.2工程布局------------------------------------------------------------------------------------------- 154.3工程体系------------------------------------------------------------------------------------------- 165 土地平整工程---------------------------------------------------------------------------------------- 17 5.1一般规定------------------------------------------------------------------------------------------ 175.1.1 耕作田块布置----------------------------------------------------------------------------- 175.1.2 土地平整单元----------------------------------------------------------------------------- 175.1.3 田面平整度-------------------------------------------------------------------------------- 175.1.4 田面坡度----------------------------------------------------------------------------------- 17 5.2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175.2.1 条田----------------------------------------------------------------------------------------- 175.2.2 梯田----------------------------------------------------------------------------------------- 18 5.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 195.3.1 土体构型建造----------------------------------------------------------------------------- 195.3.2 表土保护----------------------------------------------------------------------------------- 195.3.3 客土填充----------------------------------------------------------------------------------- 195.3.4 耕作层地力保持标准 ------------------------------------------------------------------- 196.1一般规定------------------------------------------------------------------------------------------ 196.1.1 工程等级划分----------------------------------------------------------------------------- 196.1.2 灌溉标准----------------------------------------------------------------------------------- 206.1.3 排水标准----------------------------------------------------------------------------------- 216.1.4 灌溉水质----------------------------------------------------------------------------------- 226.1.5 灌溉水利用系数 ------------------------------------------------------------------------- 226.1.6 坑塘取舍的一般规定 ------------------------------------------------------------------- 23 6.2水源工程------------------------------------------------------------------------------------------ 236.2.1 塘堰(坝)-------------------------------------------------------------------------------- 236.2.2 农用井-------------------------------------------------------------------------------------- 256.2.3 小型拦河坝(闸) ---------------------------------------------------------------------- 27 6.3输配水工程--------------------------------------------------------------------------------------- 276.3.1 明渠----------------------------------------------------------------------------------------- 276.3.2 管道----------------------------------------------------------------------------------------- 306.3.3 地面灌溉----------------------------------------------------------------------------------- 31 6.4喷微灌工程--------------------------------------------------------------------------------------- 326.4.1 喷灌----------------------------------------------------------------------------------------- 326.4.2 微灌----------------------------------------------------------------------------------------- 33 6.5排水工程------------------------------------------------------------------------------------------ 346.5.1 明沟排水----------------------------------------------------------------------------------- 346.5.2 暗渠(管)排水 ------------------------------------------------------------------------- 36 6.6渠系建筑物工程--------------------------------------------------------------------------------- 386.6.1 一般规定----------------------------------------------------------------------------------- 386.6.2 水闸----------------------------------------------------------------------------------------- 396.6.3 渡槽----------------------------------------------------------------------------------------- 406.6.4 倒虹吸-------------------------------------------------------------------------------------- 416.6.5 农桥----------------------------------------------------------------------------------------- 416.6.6 涵洞----------------------------------------------------------------------------------------- 426.6.7 跌水与陡坡-------------------------------------------------------------------------------- 436.6.8 放水口-------------------------------------------------------------------------------------- 436.6.9 量水设施----------------------------------------------------------------------------------- 43 6.7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446.7.1 泵站----------------------------------------------------------------------------------------- 446.7.2 输电线路----------------------------------------------------------------------------------- 466.7.3 配电装置----------------------------------------------------------------------------------- 467 田间道路工程---------------------------------------------------------------------------------------- 48 7.1一般规定------------------------------------------------------------------------------------------ 487.1.1 田间道路类型----------------------------------------------------------------------------- 487.1.2 田间道路布置----------------------------------------------------------------------------- 48 7.2田间道--------------------------------------------------------------------------------------------- 487.3生产路--------------------------------------------------------------------------------------------- 498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 49 8.1一般规定------------------------------------------------------------------------------------------ 498.2.1 农田防风林-------------------------------------------------------------------------------- 508.2.2 护路护沟(渠)林 ---------------------------------------------------------------------- 50 8.3护堤工程------------------------------------------------------------------------------------------ 518.3.1 适用范围----------------------------------------------------------------------------------- 518.3.2 技术标准----------------------------------------------------------------------------------- 51 8.4田塝工程------------------------------------------------------------------------------------------ 518.4.1 适用范围 ------------------------------------------------------------------------------------ 518.4.2 技术标准 ------------------------------------------------------------------------------------ 51 8.5坡面防护工程------------------------------------------------------------------------------------ 528.5.1 截水沟-------------------------------------------------------------------------------------- 528.5.2 排洪沟-------------------------------------------------------------------------------------- 52 8.6沟道治理工程------------------------------------------------------------------------------------ 538.6.1 谷坊----------------------------------------------------------------------------------------- 538.6.2 沟头防护----------------------------------------------------------------------------------- 549 采煤塌陷复垦工程建设标准---------------------------------------------------------------------- 55 9.1一般规定------------------------------------------------------------------------------------------- 55 9.2土地复垦模式及措施 ---------------------------------------------------------------------------- 559.2.1削高垫低------------------------------------------------------------------------------------- 559.2.2挖深填浅------------------------------------------------------------------------------------- 559.2.3煤矸石回填---------------------------------------------------------------------------------- 569.2.4粉煤灰充填---------------------------------------------------------------------------------- 56 9.3土地平整工程 ------------------------------------------------------------------------------------- 569.3.1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569.3.2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56 9.4灌溉与排水工程 ---------------------------------------------------------------------------------- 579.4.1水源工程------------------------------------------------------------------------------------- 579.4.2输配水工程---------------------------------------------------------------------------------- 579.4.3喷微灌工程---------------------------------------------------------------------------------- 579.4.4排水工程------------------------------------------------------------------------------------- 579.4.5渠系建筑工程------------------------------------------------------------------------------- 579.4.6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57 9.5田间道路工程 ------------------------------------------------------------------------------------- 57 9.6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 57 9.7养殖水面建设标准 ------------------------------------------------------------------------------- 579.7.1水产养殖类型的选择---------------------------------------------------------------------- 579.7.2水产养殖水体用地选择------------------------------------------------------------------- 579.7.3渔业生产设施布局------------------------------------------------------------------------- 58前言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合理使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安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要求制定本标准。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
5.2.1项目区选定后,应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特征、气象水文特征和对应的工程组合特征,对应附录A确定工程类型区或根据项目区实际坐标在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分布图上确定。
5.2.2在项目区跨越两个及其以上工程类型区时,应按主导工程类型区确定。
5.3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综合典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经验确定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组合,见表1所示。
4.2.2.2使旱作物区3~4天内排渍深度达0.8 m,水稻区3~5天内排渍深度达0。6 m.
4.2.3完善田间道路体系,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湖积平原区机耕率达到95%以上,河谷平坝区机耕率达到85%以上,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机耕率达到80%以上,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机耕率达到60%以上.
4。2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2。1完善灌溉体系,保证灌溉畅通,抗旱保收。
4。2.1.1湖积平原区、河谷平坝区和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消除串灌串排,水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90%,水浇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0%;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串灌串排面积少于10%,水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 %,水浇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 %;喷灌、微灌耕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 %。
6.3。5机耕桥单桥最长不应超过20m,单跨不应超过5m,宽度不应超过4m,设计荷载不应超过7t;人行桥单桥最长不应超过30m,单跨不应超过3m,宽度不应超过1.5m,设计荷载不应超过1t。
6。3
6。3.1工程内容
6.3.1.1二级项目可布设田间道路、农桥等两项工程。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Standard for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in Jiangxi Province(送审稿)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二○○八年九月前言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的要求,参照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区与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共9章36节和2个附表,内容覆盖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涉及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方面。
本标准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布实施并负责管理和解释。
在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整理中心以及规划设计单位等应认真总结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本标准。
主编单位: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参编单位:苏州大学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苏州博雅达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解释单位: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起草人:刘积福许建斌陈广远赵建宁李桂珍张圣泽匡猛严金泉陈美球龚捷曾珩袁国山黄国红阮月远毕家栋郭熙蔡海生赵华左腾云周关康张雪垠雷亮卢东明付小艳目录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1 总则 (1)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基本原则 (1)1.4引用标准 (2)1.5基本术语 (5)2 建设目标 (10)2.1总体目标 (10)2.2具体目标 (10)3 建设条件 (13)3.1合法性 (13)3.2基础设施 (13)3.3水土资源 (13)3.4其他 (14)4 工程类型区与工程布局 (15)4.1工程类型区 (15)4.2工程布局 (16)5 土地平整工程 (17)5.1一般规定 (17)5.2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18)5.2.1 条田 (18)5.2.2 梯田 (20)5.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26)5.3.1 客土回填 (27)5.3.2 表土保护 (27)6 灌溉与排水工程 (29)6.1一般规定 (29)6.1.1 工程级别 (29)6.1.2 灌溉标准 (30)6.1.3 排水标准 (31)6.1.4 建(构)筑物防洪标准 (31)6.1.5 灌溉水质标准 (32)6.2水源工程 (32)6.2.1 塘坝 (32)6.2.2 小型拦河坝(闸) (37)6.2.3 农用井工程 (39)6.2.4 蓄水池工程 (42)6.2.5 无坝引水工程 (44)6.3输水工程 (47)6.3.1 明渠 (47)6.3.2 管道 (52)6.3.3 地面灌溉 (57)6.4喷微灌工程 (58)6.4.1 喷灌 (58)6.4.2 微灌 (61)6.5排水工程 (63)6.5.1 明沟排水 (63)6.5.2 暗管排水 (69)6.6渠系建筑物工程 (72)6.6.1 水闸 (72)6.6.2 渡槽 (75)6.6.3 倒虹吸 (78)6.6.4 农桥 (80)6.6.5 涵洞 (85)6.6.6 跌水与陡坡 (87)6.6.7 量水设施 (88)6.6.8 沉螺池 (88)6.7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89)6.7.1 泵站 (89)6.7.2 输电线路 (97)6.7.3 配电装置 (99)7 田间道路工程 (101)7.1一般规定 (101)7.1.1 田间道路功能与类型 (101)7.1.2 田间道路布置 (101)7.1.3 路网密度 (101)7.2田间道 (102)7.2.1 一级田间道 (102)7.2.2 二级田间道 (108)7.3生产路 (110)8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12)8.1一般规定 (112)8.1.1 农田防洪标准 (112)8.1.2 生态环境建设标准 (112)8.2农田林网工程 (113)8.2.1 农田防护林 (113)8.2.2 梯田埂坎防护林 (116)8.2.3 护路护沟林 (118)8.2.4 护岸林 (119)8.3岸坡防护工程 (121)8.3.1 护堤 (121)8.3.2 护岸 (123)8.4沟道治理工程 (124)8.4.1 谷坊工程 (124)8.4.2 沟头防护工程 (125)8.4.3 拦沙坝 (128)8.5坡面防护工程 (128)8.5.1 适用范围 (129)8.5.2 截水沟 (129)8.5.3 排洪沟 (130)8.5.4 沉沙池 (130)9 血吸虫防护工程 (132)9.1适用范围 (132)9.2垦殖与土埋灭螺 (132)9.3涵闸灭螺工程 (132)9.4渠系灭螺工程 (132)9.5河道治理工程 (133)附表A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一级工程类型区特征表 (135)附表B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特征表 (138)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1 总则 (147)1.1目的 (147)1.2适用范围 (147)1.3基本原则 (148)1.4引用标准 (149)1.5基本术语 (151)2 建设目标 (153)2.1总体目标 (153)2.2具体目标 (154)3 建设条件 (158)3.1合法性 (158)3.2基础设施 (160)3.3水土资源 (160)3.4其它 (161)4 工程类型区与工程布局 (163)4.1工程类型区 (163)4.1.1 一级工程类型区 (166)4.1.2 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 (171)4.1.3 工程组合特征 (172)4.2工程布局 (173)5 土地平整工程 (175)5.1一般规定 (176)5.1.1 耕作田块布置 (176)5.1.2 田面平整度 (179)5.1.3 土地平整单元 (179)5.2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180)5.2.1 条田 (180)5.2.2 梯田 (184)5.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187)5.3.1 客土回填 (188)5.3.2 表土保护 (188)6 灌溉与排水工程 (191)6.1一般规定 (191)6.1.1工程等级划分 (191)6.1.2 灌溉标准 (192)6.1.3 排水标准 (192)6.1.4 建(构)筑物防洪标准 (194)6.1.5 灌溉水质标准 (194)6.2水源工程 (194)6.2.1 塘坝 (194)6.2.2 小型拦河坝(闸)工程 (199)6.2.3 农用井工程 (200)6.2.4 蓄水池工程 (201)6.2.5 无坝引水工程 (202)6.3输水工程 (203)6.3.1 明渠 (203)6.3.2 管道 (205)6.3.3 地面灌溉 (205)6.4喷微灌工程 (205)6.4.1 喷灌 (206)6.4.2 微灌 (206)6.5排水工程 (206)6.5.1 明沟排水 (207)6.5.2 暗管排水 (209)6.6渠系建筑物工程 (209)6.6.1 水闸 (210)6.6.2 渡槽 (210)6.6.3 倒虹吸 (211)6.6.4 农桥 (212)6.6.5 涵洞 (212)6.6.6 跌水与陡坡 (213)6.6.7 量水设施 (214)6.6.8 沉螺池 (214)6.7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217)6.7.1 泵站 (217)v6.7.2 输电线路 (222)6.7.3 配电装置 (223)7 田间道路工程 (224)7.1一般规定 (224)7.1.1 田间道功能与类型 (224)7.1.2 田间道路布置 (224)7.1.3 路网密度 (226)7.2田间道 (226)7.3生产路 (228)8 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 (230)8.1一般规定 (230)8.1.1 农田防洪标准 (230)8.1.2 生态环境建设标准 (230)8.2农田林网工程 (230)8.2.1 农田防护林 (230)8.2.2 梯田埂坎防护林 (233)8.2.3 护路护沟林 (233)8.2.4 护岸林 (234)8.3岸坡防护工程 (234)8.4沟道防护工程 (235)8.5坡面防护工程 (235)9 血吸虫防护工程 (237)9.1适用范围 (237)9.2垦殖与土埋灭螺 (237)9.3涵闸灭螺工程 (237)9.4渠系灭螺工程 (238)9.5河道治理工程 (239)vi1 总则1.1 目的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标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标准。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
Ics 93.020P 22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682-2011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Consturction specification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2011-01-05发布 2011-03-01实施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3)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 (4)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3.1 土地复垦 (5)3.2 土地开发 (5)3.3 土地平整 (5)3.4 工程类型区 (5)3.5 工程模式 (5)3.6 坡改梯 (5)4 总则 (5)5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模式 (7)5.1 工程类型区 (7)5.2 工程模式 (7)6 土地平整工程 (8)6.1 一般规定 (8)6.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9)6.3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10)7 灌溉与排水工程 (11)7.1 一般规定 (11)7.2 水源工程 (12)7.3 输水工程 (14)7.4 喷微灌工程 (16)7.5 排水工程 (17)7.6 渠系建筑物工程 (17)7.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20)8 田间道路工程 (22)8.1 一般规定 (22)8.2 田间道 (23)8.3 生产路 (23)9 村庄整治 (24)10 其他工程 (24)10.1 一般规定 (24)10.2 农田林网工程 (24)10.3 岸坡护坡工程 (25)10.4 谷坊治理工程 (25)10.5 坡面防护工程 (25)11 项目区外相关工程 (26)前言本标准由湖北省国土整治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国土整治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国华、詹发友、陈跃进、吴新群、卢荣安、张艳、李四江、柳志刚、魏昭、阚酉浔、袁国华、杨莹、袁誉刚、陈艳、金保国、周新章、鄢治国。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总则、工程类型区和工程模式、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村庄整治、其他工程和项目区外相关工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冲田Flushes the field
冲口开阔在100m以下,及与垌田相接宽度在50m处以下的部分。
20
梯田Terraced field
指6°~15°山坡上梯级分布的水田。
21
陡坡梯田Steep slope terraced field
指15°~25°山坡上梯级分布的水田。
22
低洼水淹田Low-lying flooding field
本标准由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分区和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及附录等九个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布实施,在本标准使用过程中,相关单位应积极总结土地开发整理的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使本标准不断完善。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批准。
2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适当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合理运用机械化耕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及土地可持续利用。
2.0.2
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等工程建设,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使农田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具体建设目标为:
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2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regional types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ject
简称工程类型区,是指依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地域差异性划定的地域单元。体现土地开发整理地域差异和工程组合特征的单元。在同一工程类型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工程建设内容和组合特征基本一致。
是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涉及的能单独发挥某种功效的单项工程的集合。
5
土地平整工程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二OO七年五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1 总则1.1 目的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科学决策水平,合理确定项目的工程建设标准、项目投资水平,提高项目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1.2.1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1.2.2 本标准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引用方法、要点、注意事项。
为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1.2.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局部地区或单项工程已达到本标准要求的,不宜新增相应的工程措施,应保持现状或局部优化改进,项目区其余地区或单项工程按本标准执行。
1.3 基本原则1.3.1 因地制宜原则以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划定工程类型区,考虑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各区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向和限制性因素,结合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设目标,确定不同区域内的工程模式、体系和建设等级。
1.3.2 科学性原则尊重科学,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到技术先进、规划设计合理、安全适用。
1.3.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前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空间分布与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3.4 集中成片、综合整治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
1.4 引用标准下列规范、规程、标准所包含的相关条文,构成引用标准。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灌溉设计保证率进行了修订。
当下列规范、规程、标准出现新版本时,应按新版本执行。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3.《防洪标准》(GB 50201-94);4.《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9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6.《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92);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10.《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 85-85);11.《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1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1996);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技术》(GB/T 16453.4-1996);1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1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11~1013-2000);1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1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 63-94);19.《地下水质量标准》(B/T 14848-93);2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2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2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 267-2001);23.《机井技术规范》(SL 256-2000);24.《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1999);2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26.《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27.《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28.《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L 20-92);2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3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34.《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范》(CJJ/T 80-98);35.《水土保持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3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37.《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 499-2001);38.《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安徽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安徽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安徽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一、引言安徽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是指对安徽省境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整理的一系列标准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安徽省积极推进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通过规范土地开发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安徽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以期为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议题提供帮助。
二、基本概念1. 安徽土地资源安徽是中国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然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安徽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城镇建设用地等,而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开整理工程土地开整理工程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布、优化配置、综合治理和有效保护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 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是指在进行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土地开发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开整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安徽土地开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安徽省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了各类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和空间布局。
该规划不仅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还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 土地开发标准安徽省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制定了相应的开发标准。
耕地要求符合耕地质量等级,林地要求进行合理的林木选择和种植密度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强度和用地布局等。
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本标准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颁布实施,在使用过程中,应积极总结土地开发 整理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使本标准不断完善。
本标准批准部门:国土资源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宏、李仕川、李萍、张孝成、田水松、邓炜、王锐、杨皋伶、 谌海、刘渝、王军、鲍金星、蒋伟、李晓刚、汪鹏、曹蕾 本标准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解释。
6 灌溉与排水工程 ................................................................16
6.1 一般规定 ..................................................................16 6.1.1 工程级别 ..............................................................16 6.1.2 灌溉标准 ..............................................................17 6.1.3 排水标准 ..............................................................17 6.1.4 灌溉水质 ..............................................................18 6.1.5 灌溉水利用系数 ........................................................18 6.1.6 沟渠流速 ..............................................................18 6.1.7 沟渠伸缩缝 ............................................................18
(完整版)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前言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更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的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补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T5791一1993 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一1995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GB 50162—19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88—1993 村镇规划标准GB/T 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GB 50286—199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DJ 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L 18—199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7219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3—199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JT/J 021—1989 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L Y/J002—1987 林业工程制图标准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3.1 总则3.1.1 本标准所称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二OO七年五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1 总则1.1 目的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科学决策水平,合理确定项目的工程建设标准、项目投资水平,提高项目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1.2.1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1.2.2 本标准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引用方法、要点、注意事项。
为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1.2.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局部地区或单项工程已达到本标准要求的,不宜新增相应的工程措施,应保持现状或局部优化改进,项目区其余地区或单项工程按本标准执行。
1.3 基本原则1.3.1 因地制宜原则以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划定工程类型区,考虑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各区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向和限制性因素,结合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设目标,确定不同区域内的工程模式、体系和建设等级。
1.3.2 科学性原则尊重科学,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到技术先进、规划设计合理、安全适用。
1.3.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前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空间分布与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3.4 集中成片、综合整治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
1.4 引用标准下列规范、规程、标准所包含的相关条文,构成引用标准。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灌溉设计保证率进行了修订。
当下列规范、规程、标准出现新版本时,应按新版本执行。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3.《防洪标准》(GB 50201-94);4.《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9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6.《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92);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10.《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 85-85);11.《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1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1996);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技术》(GB/T 16453.4-1996);11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1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11~1013-2000);1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1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 63-94);19.《地下水质量标准》(B/T 14848-93);2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2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2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 267-2001);23.《机井技术规范》(SL 256-2000);24.《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1999);2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26.《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27.《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28.《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L 20-92);2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3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34.《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范》(CJJ/T 80-98);35.《水土保持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3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37.《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 499-2001);38.《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标准。
它是为了统一规划、规范开发整理工程建设,保证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一、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如果没有规范的建设标准,就会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同时,建设标准也能够规范开发整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建设标准还能够保障公共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建设标准的内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如规划设计、材料和设备、施工管理、安全防护等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设标准内容:1、规划设计标准。
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等有关规定和标准,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建筑材料和设备标准。
施工建筑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经过检验合格。
在使用材料和设备时,应符合环保和能源的要求,提高建筑的节能性、环保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性。
3、施工管理标准。
施工前应做好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应实行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以便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4、安全防护标准。
工程建设中应考虑到施工进程中的安全问题,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培训,施工场地应设施构筑物保护,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时应保证设备安全。
5、经济效益标准。
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开支,坚持节约资源和财务成本的原则,为工程建设和后期维护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
三、建设标准的重要性1、保证工程质量。
建设标准能够使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符合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合理性。
2、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标准能够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前言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更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的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补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C、附录 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T5791一1993 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一1995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GB 50162—19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88—1993 村镇规划标准GB/T 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GB 50286—199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DJ 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L 18—199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7219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3—199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JT/J 021—1989 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LY/J002—1987 林业工程制图标准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总则》3.1.1 本标准所称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川国土资发〔2007〕53号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已经2007年第五次厅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主请注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附件: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二○○七年五月十一日附件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1总则1.1目的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科学决策水平,合理确定项目的工程建设标准、项目投资水平,提高项目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1.2适用范围1.1.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引用方法、要点、注意事项。
为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1.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局部地区或单项工程已达到本标准要求的,不宜新增相应的工程措施,应保持现状或局部优化改进,项目区其余地区或单项工程按本标准执行。
1.3基本原则1.3.1因地制宜原则以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划定工程类型区,考虑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各区域地形貌、土地得用方法和限制性因素,结合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设目标,确定不同区域内的工程模式、体系和建设等级。
1.3.2科学性原则尊重科学,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到技术先进、规划设计合理、安全适用。
1.3.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前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空间分布与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3.4集中成片、综合整治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
1.4术语1.4.1工程类型区engineering trpe area体现土地开发整理地域差异和工程组合特征的单元。
在同一工程类型区,其建设条件基本一致,对应工程建设内容基本一致。
1.4.2工程模式engineering pattern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
1.4.3工程关键指标engineerng key indices表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参数。
1.4.4冬水田、囤水田Paddy for water storage in winter我省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农田,由于缺少灌溉水源,每年大春收割前后进行蓄水保水,以备第二年大春作物用水。
这种利用秋冬季节降水进行囤蓄大春灌溉水源而不种小春作物的农田,叫冬水田或囤水田。
部分秋冬囤蓄灌溉水源较深、水量较多的农田,不仅能解决本田的栽插水源,还可以解决其他稻田的栽插水源,叫囤水田。
1.4.5中低产田地Middle-and-Low-YieldingFields由于土壤、地下水等的限制而造成的单产低于一般农田的耕地,如丘陵区的石骨子地、死黄泥田地、平坝区低槽的下湿田和烂泥田等。
1.4.6石骨子地rock chip发源于紫色砂贡岩母质的老太婆地,母质较易风化,多为幼龄土,表现为土层浅薄、质地粗,耕地中含有大量岩石碎屑的坡耕叶,多分布于山丘地区的中、高台位。
1.4.7坡改梯Changing Slope Fields into Terrace通过对坡耕地实施修筑土(石)埂、增厚土层、平整土地、整治坡面水系等工程措施,变坡耕地为水平梯地或缓坡梯地,达到土壤保水、保肥、保土、高产稳产的目的。
1.4.8田块cultivation plot田坎(埂)所围成的田块,是田间的作业的基本单元,包括田页、田坎(埂)、背沟。
1.4.9植物护埂Borders Protected Plants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值,增加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稳定性,将适宜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或灌木、矮乔木配置在梯田埂坎上形成的一种植物护埂生态田土坎。
1.4.10挹灌use spoon small amount to irrigate一种传统的雨水集蓄型灌溉模式,它是采用水肥混合,人工窝、行浇灌,灌关键水和救命水的一种局部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模式,在四川缺水地区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普遍采用。
1.4.11山平塘石河堰pond山平塘:拦截和贮存地表径流,蓄水量不足10万立方米的蓄水设施;石河堰:拦截溪河,抬高溪河水位,修建在溪河岩石地基上的石坝(浆砌条石、砼重力坝或拱坝)。
2建设目标2.1总体建设目标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具体建设目标2.2.1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田块规则成形、田面平整、耕作土壤深厚、埂坎稳固,耕作方便,经土地开发整理后的耕地质量等级要有提高,符合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标准要求。
2.2.2水:农田灌溉水源充足,灌溉保证率达标,灌排设施及坡面水系布局合理、配套完善。
采用节水型输配水和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程设计经济、安全。
2.2.3路:路网与项目区外主干公路衔接,路面平整,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满足机耕、农业生产运输和农民生活的需要。
2.2.4林:满足农田防护需要和环境景观协调要求,起到保持水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作用。
2.2.5村:实施农民新村建设,有条件地开展村庄整治,尽可能让居民住宅相对集中,节约住宅用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3建设条件3.1项目合法性3.1.1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符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村镇建设、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相关部门规划相衔接。
3.2.1不得在禁止土地开发整理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湿地保护区、天然草场、退耕还林区实施项目,不得毁林毁草和占用行洪河道、围湖造地等。
3.2现有基础设施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应基本具备下列基础设施,确保项目实施后达到建设目标:3.2.1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项目区农田灌溉水源有保障,骨干输水设施基本完善。
3.2.2河堤:为保护河流两岸的农田、村镇等,应具备达到相应标准的河堤。
3.2.3滞洪区及共排水设施:项目区有防洪、排涝、排渍要求时,应具备滞洪区及其排水设施。
3.2.4道路:具备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项目区路网基本形成,村道以上级别的道路基本建成。
3.2.5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完成农网改造,有动力电源,具备项目施工用电及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电条件。
3.2.6防护林:具备为项目区提供生态保护的防护林网。
3.3水土资源项目区能做到水土资源平衡。
土壤的土质和肥力满足满足农业耕作和农产品质量的要求。
3.4其它3.4.1土地权属明晰,界限清楚,没有土地权属纠纷,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民主制定,合理可行,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工程建设占地妥善解决。
3.4.2当地各级政府、公众支持和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
4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4.1工程类型区和工程模式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耕地分布的主要地貌类型及灌排条件作为分区的主导因素,结合气候和土壤母质类型,将四川省划分为5个一级工程类型和5个二级工程类型区。
4.1.4一级工程类型区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和耕作制度、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空间布局、农业区划等条件,采取归类和叠加的办法,全省划分为5个一级工程类型区。
包括:盆西平原工程类型区、分地丘陵工程类型区、盆周山地工程类型区、川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川西北高原工程类型区,一级工程类型区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农业生产特征以及区域特点等详见附录A。
4.1.2二级工程类型区在一级工程类型区的基础上,根据灌排方法、土地利用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和工程内空,全省划分为5个二级工程类型区,包括:自流引水工程类型区、紫色土治理工程类型区、坡面蓄水保土工程类型区、山地蓄保水工程类型区、沟谷治理工程类型区,二级工程类型区的区域范围、土壤类型、地貌特征以及主要工程模式组合等详见附录A、B。
4.1.3工程模式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共分5种工程模式,其组合特征见表4.1.2。
工程模式对应的基础条件及工程特征详见附录C。
表4.1.2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及工程组合特征工程模式工程组合特征田块形式水源类型输水方式路面材质农田林网主要类型自流引水工程模式条田塘坝/水库/河道明渠/低压管砼/沥青砼/砂石/土质护路护渠林紫色土治理工程模式梯田/条田塘坝/河道/农用井/蓄水池明渠/低压管道砼/沥青砼/泥结石/砂石/土质梯田护坎林/护路护渠森坡面蓄水保土工程模式梯田/条田水库/塘坝/河道/蓄水池明渠/低压管道砼/沥青砼/泥结石/砂石/土质梯田护坎林/护路护渠森山地蓄保水工程模式梯田/条田水库/塘坝/水窖/蓄水池明渠/管道砼/沥青砼/泥结石/砂石/土质梯田护坎林/护路护渠森沟谷治理工程模式梯田/条田河道/水库/塘坝/蓄水池明渠/管道砼/沥青砼/泥结石/砂砂石/土质护岸护坎木说明:以上各种工程模式取水方式均为自流/提水,排水均为自流。
4.2项目总体布局4.2.1工程布局原则1.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2.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进步的需求。
3.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4.2.2工程布局内容和要点项目布局应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突出重点,合理科学规划各单项工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工程、农村居民点工程组成。
本省各工程类型区工程布局要点:1.盆西平原工程类型区以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要目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科学合理规划耕地、田间道路、灌排渠系、农村居民点、防护林网,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土地权属调整,实现土地节约集约经营。
2.盆地丘陵和盆周山地工程类型区以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地部有效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修筑梯田,治理沟壑,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兴建坡面蓄排水工程,增加有效灌溉水源,发展节水灌溉,改善道路条件,科学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
3.川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围绕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梯田修筑和沟壑治理,在确保能灌、能蓄、能排的基础上,布置灌溉蓄水、输配水和农田防护与水土保持工程,发展节水灌溉。
4.川西北高山高原工程类型区围绕保水、保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在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下,规划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排灌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