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老王》公开课导学案 (1)

《老王》公开课导学案 (1)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 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法指导】注意紧绕文本,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

同时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理解文本。

【资料链接】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

作者的丈夫钱钟书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学术权威,其主要作品是《围城》。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走近老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伛()攥()取缔()滞()笨镶()嵌荒僻()塌()败骷髅()()眼翳()愧怍()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二、合作释疑—评说老王(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人物分析:1.老王:请学生根据1—4段内容概括老王的基本情况:谋生手段:亲人:身体状况:居住条件:这样的一位老王,为杨绛一家做了哪些事?(筛选文本信息回答问题)从这几件事中,体现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朗读8—16自然段,找到最打动自己的一两处地方品读赏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2.作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相互的,老王虽然生活的很艰苦,他依然坚持着他的善良,那么作为“幸运的人”的作者一家又是怎么对待老王的呢?作者也为老王做了这么多的事,为什么作者还会觉得“愧怍”呢?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老王》学生导学案

《老王》学生导学案

9.老王(教师导学案)精彩开篇词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假如每个人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去关爱吧!即使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关注明星是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伟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家人是因为血浓于水……而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大多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的人或不起眼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却有金子般的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探究一下老王的“苦”和“善”。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杨绛.( ) 荒僻.( )镶嵌.( ) 翳( ) 骷髅..( ) 攥.着( )滞.笨( ) 愧怍..(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惶恐:荒僻:塌败:取缔:扶病:伛:翳:骷髅:愧怍:3.作者链接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的夫人。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4.背景链接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老王》导学案(教师)

《老王》导学案(教师)

《老王》导学案(教师)————————————————————————————————作者:————————————————————————————————日期:2《老王》导学案编制:张晓萍审核:批准:【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问题情境】1、介绍杨绛及钱钟书,写作背景。

(1)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2)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3)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2、正音识字愧怍..(kuì 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骷髅..(kū 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3、“画”说老王看课文插图,请同学们注意老王,你们从老王的身上读到些什么?【我的疑问】备注第1页共4页【自主探究】1.(1)精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明确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答: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课文第2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家庭情况(孤苦无依)课文第3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体状况(生理缺陷)课文第4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

小结: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由于老王收入少,所以居住条件极差,这些写的是老王生活之“苦’。

老王 导学案 教师版

老王  导学案  教师版

老王教学目标: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故事导入: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于1996年7月29日只身进入一个2000多米深的地下溶洞,他要进行一项与世隔绝的独居生活实验。

一年后蒙塔尔重返地面,这时他的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如纸,免疫功能降至最低点,且情绪十分低落,不善与人交谈。

面对记者,他走出洞口的第一句话是:“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奥秘,就是生活的美好就在于与人相处!”感悟:这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生命深处最真实的呼唤,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人交往首先要真情实意,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并在相处中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

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基础知识伛(yǔ)荒僻(pì)攥(zuàn )着钱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lóu )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三、阅读1—4段,理解老王的“苦”1、小组朗读展示1—4段。

我觉得朗读这几段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同情。

2、思考: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职业: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生活艰苦身体:半瞎子:生理缺陷老王是一个苦人居所:塌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姓名:老王(没名):地位低微精神凄苦亲人:老光棍;哥哥(已死)、侄儿(没出息)孤独终老在别人眼中: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四、阅读5—22段,理解老王的“善”1、小组朗读展示5—7段。

《老王》导学案及课外拓展阅读

《老王》导学案及课外拓展阅读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情节2.分析人物特点课前预习1.給下列加点字注音。

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2.1—4段写老王的___ _______,5—22段写老王的。

学习新课1.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文眼”。

(概括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2.不幸者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3.既是“不幸”,为何“幸运者”会对“不幸者”感到“愧怍”?是哪些事情让“我”感到“愧怍”呢?4.善良的体察是双向的。

作者感受到了老王的善良,她自己是否也作出了善良之举?请简要概括有哪些善良之举。

课后作业1.仿写句子:爱心是什么?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爱心是,。

2.阅读杨绛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课外拓展阅读:《独腿人生》独腿人生文/罗伟章应朋友之约,去他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

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

我没有私,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

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

“五元。

”车夫说。

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

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

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

”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

”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

8、《老王》导学案.doc

8、《老王》导学案.doc

8、《老王》导学案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过程和方法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思想3、思想和和情感目标:(1)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2)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合作探究案】精读课文,回答问题:1、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一点对你写作有什么启发?我们一家人一直都比较照顾他,他想报答我们。

体现了他知恩图报、心地善良的性格特点。

这是详写,这样就使文章所写的事件详略得当,更能突显老王的精神品质。

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3、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看到作者如此关心一个有残疾的车夫,你有什么感受?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4、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作”。

拓展延伸:1、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2、当你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吗?【巩固训练案】课外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蔷薇几度花喜欢那丛蔷薇。

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

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2、难点(1)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2)体会作者杨绛的善良。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 1911 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文章作于 1984 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2、解释下列词语。

(1)塌败:(2)取缔:(3)滞笨:(4)愧怍: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2)文中写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试用一个词概括老王的生活状况。

五、合作探究1、老王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2、老王的“善”又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一家的“善”体现在哪些地方?4、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六、精读品析1、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例如:“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一词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老王身体的僵直和瘦弱。

2、文中语言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赏析。

比如:“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 这句话简洁明了,体现了老王的善良和朴实。

七、拓展延伸1、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老王一样的不幸者,请你观察并描述一个这样的人物,表达你对他(她)的关注和同情。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文本简介:《老王》是作家杨绛所写的一篇令人深思的散文精品。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认识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学生可以自由作答:答案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应该集中在用《老王》比较亲切,而且显得与作者很熟悉,用《王老》的话就显得在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交往,不符合作者原意。

设计说明:改写题目入题,轻松自然,降低了课文的沉闷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体会从学识上讲,老王与杨绛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与下面的环节接轨。

二、温故知新: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出文章最后一句话:(出示幻灯片)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试着让学生去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老王》,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愧怍呢?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群体。

如何关爱老人,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而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老王》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专题进行导学分析。

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导学,让学生了解《老王》一文,掌握文中老人处境和内心描写,理解旁观者的心态和思考,思考如何关爱老人。

二、预习导学1.阅读课文,注意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堆积人物形象中的细节。

2.理解课文主旨,明确“老王”一词作怎样的象征,抓住人物形象深层含义。

3.剖析文中语言,掌握文学技巧,强化文学理解。

4.思考旁观者的心态和对老人的看法,如何关爱老人。

三、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苏曼殊,生于1956年,浙江永康人。

中山大学文学硕士。

著有《柠檬树》、《喧园》等。

作品被收入多种语文教材,并在国内外其他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等多篇。

2.阅读文本,了解老人形象老王,年约八十,蓝色大衣,脑门高高隆起,脚手架下的鹅卵石上猫着。

老王用遮阳帽干脆利落地点了根烟,深吸一口,然后调整一下头发模样,旁若无人地发出一声长叹。

3.分析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深层含义老人形象是作者通过极细致、生动的描写而得出的,他不仅是一位坐在脚手架上抽烟的普通老人,更是一位象征着“老人”的人物形象。

他的年龄,他的蓝大衣,他身上隆起的脑门,都是老年人特有的形象,作者强调了老王这一特点。

但是,从老人的行为和内心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的孤独、无助、无奈和渴望得到关爱等情感,同时,他的外表、他的交流方式又给人留下了有些难相处的印象。

这些情感与印象,又是对于享有晚年的老人的一种共性刻画。

因此,当我们看着老王时,我们就会自然地代入所有的老人,这样老人形象又不难变成了所有的老人。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

9.《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镶嵌、愧怍”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3、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

【学习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学习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进而培养学生爱心。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骷髅( )( ) 翳( ) 滞笨( ) 攥着() 惶恐( )镶嵌( )( ) 荒僻( ) 取缔()侮辱( ) 愧怍(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伛:________ ②取缔:_________③塌败:_______ ④愧怍:⑤滞笨:_______3、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来组织材料。

5、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读过之后你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一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这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得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能否美好!生活中你们又是怎样与人相处的?请位同学来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看看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又是怎么样的?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走近老王。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读完这篇文章,请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读完全文,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和作者一家人共同的品质,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二)了解老王。

13《老王》导学案

13《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师用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学习重点】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资料链接】杨绛(jiàng)),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

她是著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吸引我们的,或者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哪些人?其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他们有的是在平淡中咀嚼着幸福,有的却在生活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不幸,我们只有多去关注这些平凡的人,才能够理解到生活的真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个叫“老王”的人,看看从他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预习导航】(分组检查)1、识记字词伛()身攥()着惶()恐塌()败愧怍()取缔()滞()笨眼翳()骷()髅()2、你完成练习册上的“积累应用”没有?3、课前感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有记录代表,有发言代表)1、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并说明理由(表现在什么地方?)苦:a职业(靠一破三轮维持生计,后都被取缔);b身体(一只眼看得见,另一只晚上看不见,撞电线杆)c家庭(没有亲人,孤苦无依,塌败小屋)善: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香油、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善良厚道,真诚朴实,知恩图报)2、作者对老王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并说明理由(表现在什么地方?)善: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客气不收钱,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一定要付钱。

《老王》活动导学案

《老王》活动导学案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包 括是否认真参与、是否善于思考、是 否主动交流等。
05
活动反思
亮点总结
学生参与度高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课堂氛围热烈。
主题深入人心
《老王》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爱和温情,深深触动了学 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 人和事。
工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准备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内容。
教具
准备教学挂图、卡片等教具,以 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人员分工
教师分工
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合 理分配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
学生分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合理分 组,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讨论和合作 学习。
80%
学习策略
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是 否有效,并尝试调整学习策略以 提高学习效果。
他人评价
同伴反馈
同伴能够提供关于学生在活动 中表现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帮 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表 现。
家长评价
家长能够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评 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提供 关于学生个性、习惯等方面的 反馈。
教师评价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 和命运,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 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能够珍 惜身边的人和事。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能够理解 和尊重不
通过展示与老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老王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老王的生平、成就和影响,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背 景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对老王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更加深入。
作业布置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

关键句型结构讲解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 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老王 的悲惨处境,引发读者对弱者的同情。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夸张和拟 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出老王病重垂危的形象,增强文章的 感染力。
考点预测与答题技巧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老王
文章的主人公,一位贫穷而善良的三轮车夫。他身世凄惨,生活贫困,但性格 乐观、坚韧,对作者一家充满感激和敬意。他的形象体现了底层人物的艰辛和 善良。
作者
文章的叙述者,通过与老王的交往,展现了她的善良、宽容和悲悯情怀。她对 老王的关注和帮助,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写作风格及特点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内容梳理
文章背景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 文,通过描述与一位普通三轮 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了普通 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 和精神风貌。
主要情节
文章围绕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展 开,包括老王的生活状况、性 格特点、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 流等。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刻画老王这一普通人 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 物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人性 的思考和呼唤。
03
知识点与考点归纳
重要词汇及短语解析
01
02
03
04
惶恐
形容内心恐惧不安,常用于描 述人在某种紧张或危险情况下 的心理状态。
荒僻
形容地方偏僻荒凉,人烟稀少 ,多用于描述环境或地理位置 。
滞笨
形容行动迟缓、不灵活,常用 于描述人或动物的动作表现。
取缔
明令取消或禁止,多用于描述 政府或权威机构对某种活动或 行为的禁止。

10老王导学案(含答案)

10老王导学案(含答案)

10老王导学案(含答案)10 老王【导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课时计划】1课时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像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么,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老王这位平凡而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惶.恐(huáng)取缔.(dì)攥(zuàn)凑.合(còu)荒僻.(pì) 骷髅..(kūlóu) 塌.败(tā) 镶嵌.(qiàn)眼翳.(yì) 愧怍.(zuò) 滞.笨(zhì) 伛(yǔ)(2)词义伛:弯(腰)曲(背)。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强笑:强颜欢笑。

愧怍:惭愧。

《 老王》精品导学案

《 老王》精品导学案

10老王【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3.小组研讨:(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7.拓展阅读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正音识字
愧怍(kuì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
骷髅(kū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
3、“画”说老王
看课文插图,请同学们注意老王,你们从老王的身上读到些什么?
【我的疑问】
备注
第1页共4页
【自主探究】
1.(1)精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明确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
《老王》导学案
编制:张晓萍审核:批准: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问题情境】
1、介绍杨绛及钱钟书,写作背景。
(1)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备注
第4页共4页
2、课文5---22自然段,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为人)如何?
答:(1)“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小结:通过这三件事充分体现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善心,关心人,知恩图报等特点,说明老王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善良的。
(3)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按照课文顺序概括回答)
答:A、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备注
第2页共4页
【课堂检测】
1、老王死后,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怎么理解?
明确: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惭愧,心里不安。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儿,直着脚,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去,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2)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3)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人要平等,要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神。
【回标反馈】
备注
第3页共4页
【巩固练习】
小试牛刀: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送鸡蛋、香油部分。指导: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在领会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200字左右)
答: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老王的家庭情况(孤苦无依)
课文第3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体状况(生理缺陷)
课文第4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
小结: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由于老王收入少,所以居住条件极差,这些写的是老王生活之“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