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新型分离与技术

新型分离与技术

丙烷
正戊烷
96.6
197.0
4.24
3.37
0.217
0.237
65
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溶剂的优点:
• 临界温度接近室温(适用于热敏性物质),临界压力 容易达到 • 化学性质稳定,不燃,不爆,无腐蚀 • 无色,无味,无毒 • 防氧化性,抑制微生物活动(适用于食品工业) • 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易得到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碳
59
第五部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60
PT相图上的超临界区
3 2:三相点 4:临界点 12:升华曲线 23:熔化曲线 压 力 固相 PC 液相
4
气相
24:汽化曲线
1
2
温 度 TC
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这种流体称 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 简称SCF) 61
19
三、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在极高真空下操作,它依据分子 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使液体在远低于 其沸点的温度下实现分离。
•真空蒸馏一般操作压力在104~1O2Pa之间; 高真空蒸馏的压力范围为102~1Pa •分子蒸馏特别适用于高沸点和热敏性及易 氧化物料的分离。
20
第二部分 结晶
• 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气、 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 溶液结晶 熔融结晶
28
熔融结晶设备:
29
30
结晶过程有以下特点:
(1)能分离出高纯或超纯的晶体,产品在包装、 运输、储存或使用上都较方便。 (2)许多难分离的混合物系适宜用结晶分离。
(3)结晶能耗低得多,因结晶热一般为蒸发潜热 的1/3~1/10。操作相对安全。一般无有毒废气逸 出,有利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分离技术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科研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体中分子间所存在的电性、磁性、电荷、大小、形状等特性,从而通过各种不同的分离技术来获得所需的分子。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分离技术和化学分离技术两大类,其中物理分离技术包括了色谱分离、电泳分离、离心分离、过滤分离等各种技术,而化学分离则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结构差异来实现生物分子的分离。

本文将对现代常用的生物分离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讨论其原理、特点及应用。

一、色谱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是基于质量、分子量、分子大小、溶解性、极性或疏水性等特性,将混合物中的物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色谱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各种固定相(如气相、液相、固体等)与流动相(如气体、液体、超临界流体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生物物质的分离。

主要包括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

色谱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复杂的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如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二、电泳分离技术电泳分离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力将荷电粒子(如DNA、蛋白质等)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将混合物置于电场中,根据电荷的性质,荷电粒子在电场中产生运动,并在电极上沉淀。

电泳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定量。

三、离心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是根据生物分子的密度、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将生物分子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作用,将混合液中的生物分子产生沉降差异,最终通过离心分离技术将生物分子分离出来。

离心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细胞器组分分离、病毒富集等方面。

四、过滤分离技术过滤分离技术是利用精密的过滤器或膜将混合物中的生物分子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过滤膜的孔径选择性来实现分离,对于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膜的小孔径,而大分子由于尺寸过大而不能穿过膜孔。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

应物存在于混合物中,则可利用化学反应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或直接把它去
掉。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于分离为目的的过程,分离过程常用的化学反
应: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分解反应。
1.3 新型分离技术的进展
新型分离技术在近 20 年发展迅速,新型分离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对传统分离过程或方法加以变革后的分离技术,如基于萃取的超临界流
原料:即被分离物,可以是单相或者 多相,但至少含有两个组分;
原料
分离装置
产物:即分离产品,通常为两股,也
产物
可为多股;
分离装置:是分离过程得以实现的必要物质装备,可以是某个特定装置,也可指
从原料到产品之间的整个流程。
按分离过程原理,可以分为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和反应分离三大类。
1.2.2 机械分离
利用机械力简单地将两相混合物相互分离的过程称为机械分离过程,分离对
基于萃取技术的液膜分离技术,传质比表面积大,且可利用化学反应和载体 促进传质,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和传质速率。
色谱萃取技术基于传统的吸附平衡机理,是利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内的 分配平衡差异进行分离的。吸附色谱的分离原理与吸附分离相似,而分配色谱则 与精馏相似。色谱之所以比吸收及精馏有高得多的分离效率是由于流动相和固定 相之间不断的接触平衡所造成的。装填好的色谱柱可从几百到上千的平衡级,特 别适用于精馏等过程难以分离的体系。
(1)传统分离与膜分离集成技术:膜分离技术与常规的反应或者分离方法 相耦合,组成集成技术。如膜分离分别与蒸馏、吸收、萃取等结合。
①精馏-渗透汽化集成技术:近 10 年来,采用亲水性渗透汽化与常规精馏过 程集成可将醇/水混合物中的水脱除,得到无水醇。
②渗透汽化-萃取集成技术:从有机物水溶液中萃取有机物或污水中除去有机 物,常用亲水和亲有机物渗透汽化膜与萃取结合过程。

新型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新型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离心分离技术
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场,使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离 心场中受到不同的离心力,从而 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新型分离技术的原理
膜分离技术
基于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通过半 透膜实现选择性透过,从而达到物质 分离的目的。
离心分离技术
基于不同密度物质在离心力场中受到 的离心力不同,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 离心力场实现物质分离。
03
新型分离技术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02
03
高效节能
新型分离技术能够提高工 业生产的效率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新型分离技术,可以 更精确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和纯度,满足高端市场需 求。
生产自动化
新型分离技术可以与自动 化技术结合,实现生产过 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 高生产效率。
新型分离技术的意义
提高分离效率
新型分离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 时间,降低能耗和成本。
保护环境
新型分离技术通常采用更为环保的方法,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型分离技术有助于推动工业和实验室的可持续 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环保和经济效益的需求。
02
新型分离技术概述
新型分离技术的种类
引领工业革命
随着新型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有望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推动全球工业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吸附分离技术
基于固体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 的差异,通过吸附和解吸过程实现物 质分离。
03
萃取分离技术
基于溶质在两种不混溶的液体或气体 之间分配原理的差异,通过萃取和解 萃过程实现物质分离。

新型分离技术简介

新型分离技术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各种物质的分离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各种新型分离技术也就随之而出现了。

下面就对几种新型分离技术作一简单介绍。

一、分子蒸馏技术传统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的沸点差进行分离的,因此在沸点温度下易氧化、分解或聚合的某些物质难以分离。

分子蒸馏的分离作用则是利用液体分子受热时会从液面逸出,不同种类分子逸出后的运动平均自由程不同而实现物质的分离:混合液被加热后,轻、重分子均向气相逸出,由于轻、重分子自由程不同,轻分子自由程大,可达到冷凝板,冷凝后沿冷凝板向下流动,重分子自由程小,达不到冷凝面而在气相中饱和,并返回液相,沿加热板向下流动,从而形成轻、重分子的分流与分离。

分子蒸馏具有操作真空度高、加热温度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宜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分子蒸馏技术具备着许多常规蒸馏无法比拟的优点。

1.操作温度低。

常规蒸馏是靠不同物质的沸点差进行分离的, 而郑佳敏210711382107122分子蒸馏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进行分离的,因此, 后者是在远离(远低于)沸点下进行操作的。

2.蒸馏压强低。

由于分子蒸馏装置独特的结构形式, 其内部压强极小, 可以获得很高的真空度。

同时, 由分子运动自由程公式可知, 要想获得足够大的平均自由程, 可以通过降低蒸馏压强来获得, 一般为X×10-1Pa数量级。

3.受热时间短。

鉴于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分离的因而受加热面与冷凝面的间距要小于轻分子的运动自由程(即距离很短), 这样由液面逸出的轻分子几乎未碰撞就到达冷凝面, 所以受热时间很短。

另外, 若采用较先进的分子蒸馏结构, 使混合液的液面达到薄膜状, 这时液面与加热面的面积几乎相等, 那么, 此时的蒸馏时间则更短。

假定真空蒸馏受热时间为1h, 则分子蒸馏仅用十几秒。

4.分离程度高。

分子蒸馏常常用来分离常规蒸馏不易分开的物质,然而就这两种方法均能分离的物质而言, 分子蒸馏的分离程度更高。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提取分离、复杂基体痕量组分 分析(生物样品分析)。
(4)分离仪器设备迅速发展 超声萃取、加压萃取、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
(5)分离富集技术旳自动化、在线化
全自动萃取仪、自动固相萃取仪、自动固相微萃取。
(2)分离目旳(科研、生产)
(3)分离量(多种措施处理量不同)
(4)试验条件(了解和熟练掌握多种分离技术, 明确各措施旳应用范围和优缺陷,满足以上条件 基础上选择便宜措施)
实例1 毛花洋地黄粗总甙旳提取分离
提取
沉淀除杂 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 萃取除杂
萃取除杂
减压蒸馏 溶解
一般蒸馏 结晶
重结晶 干燥
续实例1
作量和投资占整个过程旳50—80%。
(3)有机化合物旳性能研究和分析
如: 保健品中褪黑激素旳测定; 运动员体液兴奋剂检测;
(4)诸多药物有立体异构,其药理性质不同
①氯霉素(广普抗菌药) D-(-)有杀菌活性 L-(+)无
OH
O2N
OH
NHR
O
R= C CHCl2
②葡萄糖 D-(+)在动物代谢作用
(2)化学分离法:按被分离组分化学性质差别,经 过合适旳化学过程使其分离。如沉淀分离、溶剂萃取、 色谱分离、选择性溶解;
(3)物理化学分离法:按被分离组分旳物理化学性 质差别进行分离。如电泳、膜分离。
按分离过程旳本质分类
(1)平衡分离过程 利用外加能量或分离剂使混合物体系形成两相界面, 经过两相界面旳平衡关系使均相混合物得以分离。 如液-液萃取(到达平衡时旳分配系数不同);结 晶(固-液平衡);蒸馏(液-气平衡)
1.4 分离措施旳分类
力学能:机械能、流体动能、位 能、热能

新型分离技术 ppt课件

新型分离技术  ppt课件

课件
4
概论:分离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分离装置的投资大
一般占炼油厂、石化厂投资的50%~90%
分离过程的能耗高
一般占化工厂总能耗的60%以上
分离技术为产品的质量把关
课件
5
概论:分离过程分类
(一)平衡分离过程
名称 蒸发 精馏 吸收 萃取 吸附 离子交换 萃取精馏
物料 液体 液或汽 气体 液体 气或液 液体 液体
课件
29
萃取剂作用的机理
萃取剂加入改变原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
物理作用力-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体现分子极化程度和分子体积的影响 组分受极性萃取剂分子作用产生的极化程度不同,如烯烃产生的
诱导偶极矩大于烷烃
分子间的物理作用力与分子体积有关,体积越小 ,作用力越大
properties Vapor (蒸气压) Adsorptivity(吸附率) Solubility(溶解度) Diffusivity(扩散率)
课件
10
概论:新型分离技术的类型
对传统分离技术改进、变革 而形成的新型分离技术
如:特殊精馏;
特殊萃取; 色谱分离技术; 分离过程节能技术和夹点技术
按极性大小排列(由弱到强): 碳氢化合物-醚-醛-酮-酯-醇-乙二醇-水
根据相似物质溶于相似物质的规律选择 实例之一:对丙酮-甲醇体系,若要提高极性较低的丙酮的挥发
度,应加入极性强的水,若要提高极性较高的甲醇挥发度,应加 入极性小的碳氢化合物 实例之二:要除去有机溶液中微量的水,可加入碳氢化合物,提 高水的挥发度 实例之三:要分离有机溶液中的少量碳氢化合物,可加入水,提 高碳氢化合物的挥发度

超分子nades技术 -回复

超分子nades技术 -回复

超分子nades技术-回复什么是超分子nades技术?超分子nades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分子化学原理的新型分离技术。

它通过利用超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分子识别能力,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和富集。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静电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

超分子化学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合成特定结构的分子或聚合物,实现特定功能,如分子识别、自组装、催化等。

nades是“non-aqueous deep eutectic solvents”的缩写,意为非水型深共熔溶剂。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或水相溶液不同,nades由非水型物质共熔而成,具有低蒸汽压、可调性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等特点。

超分子nade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分子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控nades深共熔溶液中的化学环境,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具体而言,超分子nades技术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超分子设计和合成:首先需要设计和合成合适的超分子配体。

这些配体可以通过合成方法或从自然界中提取得到。

超分子配体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以及与目标物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团。

2. nades制备:将合成得到的超分子配体溶解于适量的非水型深共熔溶剂中,通常使用两个或多个物质形成共熔系统。

选择合适的深共熔溶剂对于实现良好的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3. 目标物质选择性分离:将待分离的混合物与超分子nades深共熔溶液接触,超分子配体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使目标物质富集在nades相中。

其他成分则保持在溶液中或富集于溶液中的另一相中。

4. 分离和回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富集的目标物质从超分子nades 深共熔溶液中分离出来,并对深共熔溶剂进行回收、再利用或处理。

这个步骤的具体方法取决于目标物质的性质和超分子配体的特异性。

超分子nades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超分子配体的选择性可以通过调整配体的结构或引入其他辅助配体来实现,从而适应不同目标物质的分离需求。

关于三种新型分离技术的综述

关于三种新型分离技术的综述

1引言国内外对分离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但由于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原料、产品和对分离操作的要求多种多样,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

按机理划分,可大致分为五类: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和用外力场或梯度进行分离(如离心萃取分离、电泳)等。

现在运用较多且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_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来实现分离的。

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爆、廉价、临界压力低、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所以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相对于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煎煮、醇沉、蒸发浓缩等)具作者简介:周芙蓉,女,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有以下优点:萃取效率高、传递速度快、选择性高、提取物较干净、省时、减少有机溶剂及环境污染、适合于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⑴由于在临界点附近,流体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溶解能力的极大变化,使萃取后溶剂与溶质容易分离。

⑵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接近的溶解能力,同时又保持了气体所具有的传递性,有利于高效分离的实现。

(3)利用超临界流体可在较低温度下溶解或选择性地提取出相应难挥发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

(4)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

可以省却清除溶剂的程序,彻底解决了工艺繁杂、纯度不够且易残留有害物质等问题。

(5)萃取剂只需再经压缩便可循环使用,可大大降低成本。

(6)超临界流体萃取能耗低,集萃取、蒸馏、分离于_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7)超临界流体萃取能与多种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联用,省去了传统方法中蒸馏、浓缩溶剂的步骤。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1. 简介新型分离技术是指一种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技术,实现物质或信号的分离和提取的技术。

在科学研究、生产制造、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型分离技术,包括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磁性分离技术。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制的膜材料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取的技术。

膜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以根据物质的大小、形状、电荷等属性进行筛选。

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液体分离、气体分离和固液分离等方面。

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能耗低。

它可以帮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药物分离纯化等领域。

例如,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沉淀物与溶液分离,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

3.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离子交换树脂将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和释放的技术。

离子交换树脂通常是由树脂球或柱、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基团的剂量的填充而成。

根据需要对树脂进行选择,可以实现对特定离子的分离和提取。

离子交换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化学品生产和药物分离纯化等领域。

例如,在水处理中,离子交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获得更纯净的水质。

在医药行业中,离子交换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化和分离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

4. 磁性分离技术磁性分离技术是利用磁性颗粒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和提取的技术。

磁性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磁性响应的特性。

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特定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磁性分离技术在生物医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磁性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标本。

在环境分析中,磁性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

5. 总结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质的分离和提取更加高效和精确。

通过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磁性分离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液体、气体和固体的分离和纯化,满足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

1.萃取精馏与恒沸精馏的异同点在被分离的物系中加入共沸剂(或者称共沸组分),该共沸剂必须能和物系中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具有最低沸点的恒沸物,以至于使需要分离的集中物质间的沸点差(或相对挥发度)增大。

在精馏时,共沸组分能以恒沸物的形式从精馏塔顶蒸出,工业上把这种操作称为恒沸精馏。

在被分离的混合物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剂的存在能使被分离混合物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增大。

精馏时,其在各板上基本保持恒定的浓度,而且从精馏塔的塔釜排出,这样的操作称为萃取精馏。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区别(1)萃取精馏的萃取剂,不必要与分离系统中的某组分形成共沸物,而要求它的蒸气压远小于分离混合物的蒸气压,因此萃取剂的选用范围比较大。

(2)萃取精馏的操作条件与恒沸精馏相比,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

(3)萃取精馏因萃取剂不从塔顶蒸出,因此,蒸气的消耗比恒沸精馏为少。

(4)萃取精馏适用于从塔顶蒸出较多的产品和从塔釜排出较少的产品的情况;而恒沸精馏适用于从塔顶蒸出较少的产品和从塔釜排出较多的产品的情况。

因为在上述情p507萃取剂况下萃取组分或共沸组分的加入量相对的较少,能量消耗也随之较少3-8用管式纳滤膜浓缩低分子量蛋白质,该管式膜直径为1.5cm ,对蛋白质的截留率为100%,水的渗透系数为4.35 L/(m 2·h ·bar )。

操作压力为40bar ,原料流量为3.6 m 3/h ,流速为2m/s 下,将原料中蛋白质浓度从1%(质量)浓缩至20%。

试计算所需膜面积。

该条件下存在浓差极化现象。

蛋白质溶液的渗透压为 2.17.0C =π,扩散系数为D 蛋白质=5×10-10m/s 。

解: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及密度分别用:()()()23233/10exp 0.00244/ 2.5410 1.00N s m c g cm c μρ--==⨯+当质量分数为1%时,溶液黏度为20.001/N s m ,密度为31/g cm ,直径为1.5cm ,流速为2m/s ∴100020.015Re 3000050000.001ud ρμ⨯⨯===> 100.00120001000510Sc D μρ-===⨯⨯ ∴()()()100.750.330.750.3355100.04Re 0.04300002000 3.73100.015h D k Sc d --⨯⎡⎤===⨯⎣⎦ ∵通量33.60.013.6 3.42/0.2J m h ⨯=-=∴联立各式:()1.2exp 0.7v m b m v p v J c c k c J L p S J J ππ⎫⎛⎫= ⎪⎪⎝⎭⎪⎪∆=⎬⎪=∆-∆⎪⎪=⎭,解方程组得:2118v S J J m ==3-9采用反渗透法脱盐,将水中的含盐量从5000ppm (以NaCl 计)降低到300ppm 。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
新型分离技术
——反应精馏
反应精馏
(1)简介 (2)原理 (3)现状(以生产醋酸甲酯为例) (4)展望 (5)评价
反应精馏定义
• 反应精馏新技术是将反应过
程和精馏分离过程结合起来, 在反应的同时,利用精馏实 现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的分离, 将产物移出反应区。
反应精馏的特点
• (1)简化了流程 • (2)对放热反应可有效的利用能量 • (3)对可逆反应因能即时分离产物而增加了平衡转化 • (4)对某些体系可因即时分离产物而抑制了副反应 • (5)可采用低浓度原料; • (6)因反应物存在可改变系统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能 实现沸点相近或具有共沸组成的混合物之间完全分 离。
合在一起,边精馏边反应,利用蒸馏过 程把反应产物与原料分离,破坏化学反 应的平衡关系,使反应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利用反应关系破坏气液关系加 快传质分离,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可 利用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供应精馏所需的 汽化热。
反应精馏原理
说明:
• (1)反应和精馏相结合从而节省时间, 提高产品回收率,降低投资和能耗。 • (2)由于反应与精馏之间存在着非常复 杂的相互影响,物系往往呈现非理想性, 使得操作条件及设备的微小变化对反应 精馏塔的操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反应精馏的应用
• 主要用于酯化、醚化、皂化、水解、异构体 分离等,如: • 异丁烯+甲醇——→甲基叔丁醚或其逆反应 • 醋酸+醇类——→醋酸酯类 • 异丁烯+水——→叔丁醇 • 氯乙醇、氯丙醇(皂化)——→环氧乙烷、环 氧氯丙烷等 • 环氧乙烷+醇——→聚氧乙烯醚
反应精馏原理
原理:一方面把反应过程和精馏过程结
反应精馏原理
• • • • • 适用范围: (1)存在较大沸点差的液液相 (2)液汽相 (3)多组分液相 注:对汽液固三相还没有作出很好的成 果

关于三种新型分离技术的综述

关于三种新型分离技术的综述

1引言国内外对分离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但由于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原料、产品和对分离操作的要求多种多样,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

按机理划分,可大致分为五类: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和用外力场或梯度进行分离(如离心萃取分离、电泳)等。

现在运用较多且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_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来实现分离的。

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爆、廉价、临界压力低、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所以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相对于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煎煮、醇沉、蒸发浓缩等)具作者简介:周芙蓉,女,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有以下优点:萃取效率高、传递速度快、选择性高、提取物较干净、省时、减少有机溶剂及环境污染、适合于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2.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⑴由于在临界点附近,流体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溶解能力的极大变化,使萃取后溶剂与溶质容易分离。

⑵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接近的溶解能力,同时又保持了气体所具有的传递性,有利于高效分离的实现。

(3)利用超临界流体可在较低温度下溶解或选择性地提取出相应难挥发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

(4)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

可以省却清除溶剂的程序,彻底解决了工艺繁杂、纯度不够且易残留有害物质等问题。

(5)萃取剂只需再经压缩便可循环使用,可大大降低成本。

(6)超临界流体萃取能耗低,集萃取、蒸馏、分离于_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7)超临界流体萃取能与多种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联用,省去了传统方法中蒸馏、浓缩溶剂的步骤。

几种现代分离方法及应用

几种现代分离方法及应用

2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设备
静止式(一个 静止不动的水 平蒸发表面, 按其形状,有 釜式、盘式等)
2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设备
降膜式(流体靠重 力在蒸发避免流动 时形成一层薄膜, 液膜流动一般为层 流,传质、传热阻 力大)
2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设备
离心式(物料送到 高速旋转的转盘中 央,在旋转面扩散 形成薄膜,同时加 热蒸发,在对面的 冷凝面凝缩)
什么是超导磁分离
以超导体作为磁体材料的一种磁分离技术。
1 超导磁分离
按装置原理分类 磁凝聚分离 磁盘分离 高梯度磁分离法。 按产生磁场的方式分类 永磁分离 电磁分离
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类 连续式 间断式
按颗粒物去除方式 磁凝聚沉降分离 磁力吸着分离
1 超导磁分离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应用
• 矿石选矿 • 高岭土提纯 • 燃煤脱硫 • 污水处理
1 超导磁分离
原理
磁分离技术是将物质进行磁 场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 是利用组分或元素的磁敏感 性的差异,借助外磁场进行 磁场处理,从而达到强化分 离的技术。
1 超导磁分离
什么是超导体
使用超导导线制作的磁体。通常都用加电流源供电方式工作,升场、降场都方便、安全。原则 上也可以用闭合超导回路采用超导开关方式工作。在低温下,超导线可以无电阻运行,因此具 有非常大的优势,广泛用于工业及科研、医疗领域。
2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设备
刮膜式(在釜中设置 一聚四氟乙烯制的转 动刮板,既保证液体 能够均匀覆盖蒸发表 面,又可使下流液层 得到充分的搅动,从 而清华传热、传质过 程。)
2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 技术应用
食品产业
精制鱼油、鱼肝油、脂肪酸 及其衍生物、二聚酸、生养 酚、单甘酯、脂肪酸酯、牛 油及猪油脱胆固醇、小麦胚 芽油、乳酸、双甘油酯、辣 椒油树脂、植物蜡等。

生命科学中的新型分离技术

生命科学中的新型分离技术

生命科学中的新型分离技术生命科学是现代科技和医学领域中最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分离技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分离技术。

下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新型的分离技术。

一、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微流体力学的微型流动控制和分析技术。

它基于流量、温度、压力等物理参数来控制生物分子在芯片上的流体行为。

通过微流控技术,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通量分离、检测和分析。

因此,微流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领域中。

二、磁珠分离技术磁珠分离技术基于磁性珠子与目标分子的亲和力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分离。

该技术使得对分离物进行处理非常简单,通常只需要将目标分子与磁性颗粒混合,然后通过磁场快速地将目标分子与磁性颗粒分离即可。

该技术相比其他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时间快、效率高、准确度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药物的制备和分离等方面。

三、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对溶剂和分离物的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高于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下的流体状态。

该技术被应用于药物制剂技术、食品工业、化工等领域中。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环保等优点。

四、等温分离技术等温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目标分子内组成差异的等温条件下的分离技术。

等温分离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分离目标样品中的多个成分,因此可以用于多成分混合样品的分离和鉴定。

当前,等温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和医学检测等领域中。

总之,新型分离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生命科学中更加迅速和准确的研究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别离过程?别离剂是什么?别离过程是指根据混合物中不同组分间某些性质的差异,通过别离剂的作用将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过程。

其中原料预处理及反应产物的别离提纯一般都属于别离过程。

别离剂可以是能量或物质或两者并用:〔1〕能量别离剂:热、电、磁、辐射、声波、重力、压力、离心力等〔2〕物质别离剂:过滤介质、吸收剂、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膜等第一章固膜别离过程一、概述膜别离:利用膜对不同组分的选择性渗透的原理来别离混合物的过程。

膜从相态上可分为固体膜和液体膜。

固体膜又分为:平板膜、中空纤维膜、管式膜固膜别离过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气体别离、渗透汽化、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等。

二、膜及膜组件膜的分类从材料来源上可分为:天然膜和合成膜(又分为:无机膜和有机高分子膜)根据膜的结构可分为:多孔膜〔微孔膜,孔径1nm以上〕和致密膜〔均质膜、无孔膜、非多孔膜,孔径1nm以下〕。

7、制备有机高分子非对称膜的一种常用方法:相转化法:高分子由液相〔溶剂中〕转变为固相,其中最主要的是沉浸凝胶法,也叫L-S法。

8、有机膜的贮存有机高分子膜易受到光、热、空气〔氧气〕、微生物等的作用使别离性能下降、寿命降低,所以膜要避光,贮存温度在5-30℃。

长期不用时一般贮存在杀菌液〔如0.5%甲醛溶液〕内,并定期更换杀菌液。

三、微滤微滤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微滤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别离的膜过程。

小于膜孔的物质通过膜,大于膜孔的粒子被阻拦在膜面上。

微滤属于压力驱动型膜过程,主要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米及亚微米级的细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酵母、红细胞、污染物等。

10、微滤的操作模式(1)终端过滤被截留颗粒在膜外表形成颗粒层(滤饼),且随时间的延长, 不断增厚和压实, 使过滤阻力增加, 在操作压差不变的情况下, 膜通量下降。

操作是间歇的, 要周期性地停下来清除滤饼或更换膜。

用于处理量小或固含量低的时候。

(2)错流过滤料液以切线方向流过膜外表,料液流经膜外表产生的高剪切力可使沉积在膜外表的颗粒扩散返回主体流, 从而被带出微滤组件。

多用于处理量大或固含量高的情况。

12、微滤膜的类型对称型〔通孔型、网络型〕、非对称型13、微滤膜的特性①孔径较为均一,过滤精度较高,平均孔径(标称孔径)是微滤膜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也是选膜的依据之一。

②孔隙率高③膜薄厚度一般90~150μm( 无机微滤膜例外),这不仅有利于增大过滤速率,而且可减少因液体被膜吸附而造成的损失。

14、微滤别离机理〔1〕膜外表截留:①机械截留: 截留比孔径大或相当的微粒(筛分作用) ②吸附截留③架桥截留外表截留易清洗, 但杂质捕捉量相对较少。

〔2〕膜内部截留:内部截留,杂质捕捉量较多, 但不易清洗。

四、超滤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别离过程。

在压差作用下, 料液中的溶剂及小的溶质从高压料液侧透过超滤膜,尺寸比膜孔径大的溶质被膜截留。

16、超滤膜: 非对称膜过滤方式: 错流过滤截留机理: ①在膜外表的机械截留;②在膜外表及微孔内吸附;③膜孔的堵塞。

17、超滤膜性能表征①纯水渗透速率(水通量〕指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上透过的纯水的体积, 一般在20~1000 (L/(m2﹒h)之间.②截留(切割)分子量一般定义为膜对标准物截留率为90% 时所对应的标准物的分子量,又叫标称截留分子量。

截留率:指被截留的溶质量占进料中溶质量的百分比。

超滤膜孔径分布比较宽,实际截留能力与溶质分子大小、形状、操作条件、其它溶质的存在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能与标称截留分子量有很大差异。

一般超滤膜用于两个组分之间的分级时要求两个组分分子量相差10倍以上。

19、超滤过程中,料液中溶质受到膜的截留而在膜面上积累,使得膜外表溶质浓度高于料液主体浓度, 即所谓的浓差极化。

20、超滤过程浓差极化的影响浓差极化增加了过滤阻力,减少了渗透通量, 使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截留率升高, 因而降低了选择性。

浓差极化不可防止, 但可以减轻,如提高料液流速或温度(降低粘度、提高扩散系数〕、增加湍动程度。

21、渗透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料液浓度的影响料液浓度增加,粘度升高,浓差极化加重,渗透速率下降。

〔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粘度下降,扩散系数增加,浓差极化减轻,渗透速率增加。

〔3〕压差的影响a. 过滤溶液时,在较小的压差范围内,渗透速率与压差成正比〔但比纯水的低〕。

b.压差较大时,由于浓差极化、膜面污染、膜孔堵塞等原因,渗透速率随压差的增加变慢。

c.压差进一步增加,膜面浓度高到足以形成凝胶层,且凝胶层厚度随压差增加而增加,使渗透速率基本不变。

22、膜的污染与劣化(1)膜的污染指物料中的微粒或分子,由于与膜的物理,化学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外表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渗透速率下降的现象。

膜污染后一般可通过清洗使其性能得到〔部分〕恢复。

(2)膜的劣化指膜自身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引起膜性能变化的现象。

导致膜劣化的原因有化学、物理、生物三个方面。

化学劣化:膜材质的水解或氧化反应等造成。

物理劣化:膜的压密〔在高压下〕或干燥等造成。

生物劣化:微生物对膜的生物降解等造成。

23.膜污染控制 a 膜及膜组件的合理选择。

b料液预处理:絮凝、离心、过滤、微滤等进行预处理。

c操作条件的控制。

膜的清洗a水力学清洗:用水或透过液冲洗。

b机械清洗:如管式膜用海绵球等擦洗。

c 化学清洗:用酸液、碱液、氧化剂、洗涤剂、螯合剂、杀菌剂、酶等清洗。

d以上方法结合。

24、胶束强化超滤传统的超滤膜不能除去分子质量300 以下的有机物及金属离子,而胶束强化超滤可以别离废水中的有机物与重金属离子。

五、渗透:用一张只透过水而不透过盐的理想半透膜把水与盐水隔开,水分子在浓度差的推动下从纯水侧通过半透膜向盐水侧扩散,此即渗透现象。

随着渗透的进行,盐水侧液面升高, 纯水侧液面下降,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两侧液面差不再变化,系统中纯水的扩散到达动态平衡,即渗透平衡。

反渗透:对处于渗透平衡状态的体系,如果在盐水侧加一超过渗透压的压强,使盐水中水的化学位增大,破坏已形成的渗透平衡,则出现净的水分子从盐水侧通过半透膜向纯水侧扩散渗透,即所谓反渗透。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别离过程,它能将溶剂(通常是水)与小分子溶质分开,其截留的溶质大小在0.1~1 nm,最早用于海水、苦咸水脱盐淡化。

27、渗透压:渗透压是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函数渗透压与摩尔浓度或摩尔分率成正比,所以对同样质量浓度的溶液,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比盐溶液的渗透压低(很多),因此超滤中渗透压的影响一般较小、常忽略。

(1)溶液的渗透压不是溶液渗透能力的反映,而是溶液被纯溶剂渗透的能(潜)力的反映,也是实现反渗透需要克服的阻力。

(2)溶液渗透压越大,实现反渗透需要的外压越大。

(3)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所以反渗透浓缩的程度有限。

28、反渗透别离机理(1)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①水优先吸附,在膜外表形成极薄的纯水层;②膜外表存在毛细小孔,水从中流到膜另一侧。

(2) 溶解-扩散理论膜外表无孔,水通过膜分为两步:①先溶解于膜外表;②再扩散通过膜,且扩散是控制步骤。

反渗透膜一般为非对称膜,其外表活性层是无孔的,因而溶解-扩散理论更现实。

29、反渗透过程的浓差极化的影响: (1)提高了渗透压,降低了水通量;(2)增加了透盐率,降低了脱盐率;(3)导致膜上沉淀污染、甚至出现结晶,增加了膜上阻力、进一步降低了水通量。

减轻浓差极化: 提高流速、强化湍流、提高温度(降低粘度、提高扩散系数〕。

30、反渗透膜的性能①透过性能②别离性能实际应用中常用脱盐率或截留率表示别离性能③通量衰减系数(压密系数)m 有机高分子膜长期处于高压下会被压密,造成透水率随时间不断下降。

m 越小越好, 一般要求m<0.03 (m=0.03 时,一年后透水率为原来的75%左右〕.31、反渗透膜的污染与清洗(1)膜的污染进料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在膜外表和内部沉积, 造成系统性能( 脱除率和产水量) 下降。

料液预处理、膜的定期清洗和消毒是减少、防治膜污染的主要措施。

料液预处理方法:a对悬浮物和胶体:絮凝、离心、多介质过滤、微滤、超滤等;b对微生物:杀菌消毒〔如氯化杀菌〕。

〔2〕膜的清洗有物理法〔水冲洗、机械擦洗〕和化学法〔清洗剂清洗〕。

六、纳滤纳滤也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别离过程,是上世纪90年代由反渗透发展而来,也称为低压反渗透。

它截留的溶质大小在1nm 左右〔1~5 nm 〕,分子量在100~1000 左右,能将糖、染料、高价离子截留,而允许低价离子〔部分〕通过。

33、纳滤膜为非对称膜,大多带负电〔如含-COOH、-SO3H基团〕,溶质的电荷性、溶液的pH影响膜别离性能。

与反渗透比较,纳滤的通量较大,压差较低,单位滤液的成本较低。

34、纳滤别离机理:对不带电荷的物质〔如葡萄糖〕,主要是筛分效应;对离子〔如Mg2+〕的别离,除筛分效应外,更重要的是电荷效应〔或Donnan效应〕。

35..纳滤的应用主要用于三种场合:〔1〕对单价盐不要求有很高的截留率;〔2〕不同价态离子的别离;〔3〕高相对分子质量与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别离。

七、电渗析电渗析是指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即电位差的推动下〕,溶液中带电离子选择性地透过离子交换膜的别离过程。

主要用于除去溶液中的电解质37、电渗析过程当向膜间引人NaCl水溶液并通人直流电流时,在电位差的作用下Na +和Cl-将分别向阴极和阳极移动,Na+可以通过阳膜C但不能通过阴膜A,而Cl-则相反,这样就在膜之间形成了交替排列的淡化室和浓缩室,实现了水的脱盐淡化。

38、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的关键。

离子交换膜与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基膜和活性基团两大部分。

基膜是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是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共聚物〕,活性基团是由与基膜相连的固定离子〔固定基团〕和具有交换作用的解离离子〔反离子〕所组成。

39、电渗析中的传递过程主要过程〔起别离作用的过程〕:反离子迁移次要过程〔副作用过程、有害过程〕(1)同名〔性〕离子迁移在电场作用下同性离子从浓缩室进入淡化室.(离子交换膜并不能完全阻止同性离子通过)。

(2)盐的浓差扩散因为浓缩室的NaCl 浓度高于淡化室中的浓度。

(3)水的扩散浓缩室和淡化室之间存在浓度差, 因此产生渗透压差, 使水由淡化室向浓缩室扩散渗透。

(4)水的分解水分子在电势梯度作用下的电解。

40、电渗析的应用(1)水的纯化(2)制盐(3)医药食品(4)废水处理八、气体膜别离气体膜别离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膜中渗透速率的不同而实现别离的过程。

别离过程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分压差〕。

42、气体别离膜:一般为表层致密〔无孔〕或孔径很小的非对称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