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

合集下载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一、名词解释1.Dane颗粒2.小球形颗粒3.HBsAg 4.HBeAg 5.HBcAg 6.pre—S1蛋白7.pre—S2蛋白8.δ因子9.HDV的联合感染10.HDV的重叠感染二、填空题1.肝炎病毒有——、——、——、——、——、——、——七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3.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4.已有疫苗可进行主动免疫的肝炎病毒是——和——。

可用人工进行紧急预防的肝炎病毒是——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肝炎病毒是——和——。

5.为防止输血后肝炎,筛选献血员时应当检查——、——、——、——。

6.以引起急性肝炎为主,一般不转为慢性或携带者的肝炎病毒是——和——。

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肝炎病毒是——、——和——。

7.肝炎病毒中,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是——;最易发生变异而转为慢性感染的是——。

8.HA V属于——科——属,其形态为球形,直径约——nm。

9.HA V的核酸类型为——,衣壳对称形式为——·10.HA V的传染源是——和——,其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和——。

其传染性消失一般在发病后第——周。

易感年龄为——和——。

12.HBV感染者的血清用电镜观察可见到——、——和——。

其中——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HBV。

13.HBsAg由HBV的——基因编码,以——、——、——三种不同形式存在于患者血清中。

14.临床上HBV两对半指的是——、——、——、——、——。

15.HBV的抗原主要有——、——和——。

抗HBV再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抗原的抗体。

16.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70%的乙醇——灭活HBV。

常用于肝炎病房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

17.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其感染呈明显的家庭集聚性表明,HBV除可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外,还可经——、——、——途径传播。

肝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肝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发生肝衰竭者罕见
甲型肝炎的预防
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 2. 特异性预防: 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 3.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BV属 嗜肝DNA病毒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
它 们 均 非 嗜 肝 病 毒
所 致 肝 损 害 为 继 发 性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生物学性状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病毒结构: 病毒直径27 nm,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
●抵抗力: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100 ℃加热 5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2004年12月,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 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淋病、梅毒,占发病总 数的85.17%;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 为: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 炎、流行性出血热,占死亡总数的 86.19%。[

Dane particle
生物学性状
Complete particle, infective HBV spherical,double capsid球形,双层衣壳。 outer capsid=envelope 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 HBsAg等 inner capsid内衣壳: HBcAg、HBeAg internal内部: DNA--- circular, double- stranded环状双链 DNA polymerase 多聚酶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
抗-HAV IgM: 急性感染 抗-HAV IgG: 既往感染 防治原则: 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1963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 肝炎相关抗原。 属于嗜肝DNA病毒。 慢性肝炎多见,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有关。
复制
特点:有逆转录过程。
抗原组成
HBsAg(S蛋白):分4个亚型,我国adr多见。 *HBsAg(+):乙肝病人;HBsAg无症状携带者。 *抗-HBs:中和抗体(具保护作用)。 前S1Ag和前S2Ag: *与HBV的吸附有关; *增加HBsAg的免疫原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能通过阻断HBV与肝细 胞结合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HBsAg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血液或血制品等: *垂直传播: 发病机理: *免疫病理损伤(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免疫逃逸: 前C基因变异,不能正确转译 HBeAg,造成免疫逃逸。
实验室诊断
1、抗原抗体检测:两对半抗原抗体
HBsAg阳性: HBV感染 抗-HBs阳性:恢复期、既往感染者或接种疫苗后 HBeAg阳性:病毒在体内复制,有较强感染性。 抗-HBe阳性: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 病毒停止复制。 抗-HBcIgM阳性:病毒复制,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原组成
HBcAg: *内部抗原,血液中难以检测到; *抗-HBc(+):指示病毒在体内复制,有传染 性。 HBeAg: *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血液中; *HBeAg(+):指示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 性强; *抗-HBe(+),对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易发生变异。

肝 炎 病 毒

肝 炎 病 毒

HBeAg anti-HBs anti-HBe anti-HBc
意义



— 病毒感染、携携带者
+


+ 急、慢性感染、(大三阳)


+
+ 急、慢性感染、(小三阳)

+
+
+ 感染恢复期(有感染性)

+
+
— 感染恢复期



+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

— 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
2、 HBcAg:衣壳抗原 3、 HBeAg: 分e1、e2、e3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播方式 二、所致疾病 三、致病机制 四、免疫性
传播方式
1、输血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垂直传播 4、口-口传播(唾液检测HBV-DNA)
所致疾病
急性肝炎 爆发型肝炎 慢性肝炎
致病机制
病毒直接损伤 感染后免疫损伤 整合感染
免疫性
1、保护性免疫 抗HBsAg抗体——主要中和抗体 针对HBeAg的细胞免疫是清除病毒的主要机制
2、免疫损伤 针对HBsAg、 HBcAg、 HBeAg的细胞免疫造成肝细胞损伤 抗HBsAg抗体可致免疫复合物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血清
Dane 颗粒
管型颗粒
小球型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电镜)
Dane 颗粒
三种颗粒
形态与结构
1、形态: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小球型颗粒——无核酸及DNA多聚酶 管型颗粒——同小球型颗粒

关于病毒肝炎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病毒肝炎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病毒肝炎的知识点总结关于病毒肝炎的知识点总结病毒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3.25亿人感染了丙型病毒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至少有4000万人感染了乙型病毒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且每年有100万人因为病毒肝炎而死亡。

病毒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1. 病毒肝炎的类型目前已知的主要病毒肝炎类型有乙型、丙型、甲型、戊型等。

其中,乙型和丙型病毒肝炎是导致长期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

乙型病毒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性传播、血液制品输注等途径。

丙型病毒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途径。

2. 病毒肝炎的症状病毒肝炎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急性期症状包括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

慢性期症状比较隐匿,可表现为长期疲劳、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

慢性期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3. 病毒肝炎的传播途径病毒肝炎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头、母婴传播、性传播、手术操作不符合卫生规范等。

此外,病毒肝炎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尤其是甲型病毒肝炎。

4. 病毒肝炎的预防(1)注射疫苗:乙型和甲型病毒肝炎的疫苗已经问世,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共用针头、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3)避免风险行为:避免使用非法药物、限制性交伴侣,可以降低感染病毒肝炎的风险。

(4)血液安全:加强血液供应和输血的安全性,通过筛查血液中的病毒,减少病毒肝炎的传播。

5. 病毒肝炎的治疗病毒肝炎的治疗主要有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疗法、干扰素治疗等。

抗病毒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推荐的病毒肝炎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肝脏炎症。

免疫疗法和干扰素治疗在某些病例中也显示出有效性。

6. 病毒肝炎的并发症和预后病毒肝炎的并发症主要有肝硬化和肝癌。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肝癌
肝癌是病毒性肝炎的另一 种严重并发症,肝炎病毒 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 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 经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大 ,预后较差。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化疗、放疗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案。
其他并发症
除了肝硬化和肝癌外,病毒性肝 炎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门
确保移植肝脏的功能正常。
Part
04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导致肝 脏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黄疸、腹水、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要时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 触或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注射器 等。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 硬化和肝癌。
认知调整
2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
识,正确认识疾病,避免
恐慌和误解。
社会支持
3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分享感受和困惑,获得情 感支持和理解。
家庭护理
隔离措施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分餐制 、使用个人物品等。
预防接种
对于易感人群,及时接种肝炎疫 苗,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的发生。

微生物学肝炎病毒

微生物学肝炎病毒
31
e抗原(HBeAg)
由PreC及C基因编码 可溶性蛋白,游离存在于血清中 与病毒的复制成正比 是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HBeAb,具免疫保护作用 Pre-C区突变——免疫逃逸
32
3、HBV复制周期
HBV编码的 DNA多聚酶
细胞RNA聚合酶
病毒抗原致敏的杀伤性T细胞(CTL)的直接杀伤作用 特异性T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效应 其中一些因子可活化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
胞,扩大了细胞毒效应 CTL诱导肝细胞凋亡 CTL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又可导致肝
细胞损伤
37
2.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
PreC基因的变异:1896 位G-A突变导致第28位TGG 变为TAG,使PreC基因不能转译出完整的HBeAg。
C基因的变异,导致HBcAg抗原位点的改变,出现免 疫逃避。
42
过分强烈的细胞免疫 大面积肝细胞损伤
爆发型肝炎(重症肝炎)
免疫功能正常 隐性感染或急性肝炎
免疫功能低下 慢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
而抑制病毒
30
HBcAg(核心抗原)
存在于病毒的核心及被感染的肝细胞表面 一般不游离于血循环中,为衣壳蛋白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抗HBc-IgM和抗HBc-IgG无中和病毒作用 抗HBc-IgM出现快,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抗HBc-IgG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 具有T细胞表位,可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
20
HBV电镜图
A:小球形颗粒;B:管形颗粒;C:Dane颗粒 (X80000)
21
Dane颗粒的结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第二十二章肝炎病毒P283 3学时肝炎病毒是侵犯肝细胞、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至少有五种型别,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

这些病毒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差异,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也不相同。

如甲、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也不形成慢性病毒携带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等方式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引起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有关,且慢性病毒携带者多见;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只能在辅助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其他嗜肝病毒存在下才能复制,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

近年来还发现一些与人类肝炎相关的病毒,如庚型肝炎病毒和 TT型肝炎病毒等。

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病毒等也可引起肝炎,但并非以肝细胞作为侵犯的唯一靶器官,所以不列入肝炎病毒范畴。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1973年,Feinstone等应用免疫电镜首先在急性肝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发现,1979年成功的分离到该病毒。

HAV曾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72型,1993年第八届国际病毒肝炎会议上建议将其归为嗜肝RNA病毒。

HAV 主要感染儿童及青少年,且多为隐性感染及亚临床感染,仅少数人患病。

一、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HAV直径27~32nm,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无包膜(图22-1)。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有7500个核苷酸。

HAV抗原性稳定,仅发现一个血清型。

动物模型及细胞培养黑猩猩和绒猴对 HAV易感,经口服或静脉注射HAV可受染引起肝炎,实验动物在潜伏期和患病早期,HAV可从粪便中排出,在恢复期血清中可出现相应抗体。

近年来,HAV的组织培养有很大进展,HAV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肝细胞及人胚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内增殖,但非常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故从标本中分离病毒需数周至数月,并很难收获大量病毒。

28-肝炎病毒

28-肝炎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患者(潜伏期末和急性期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3.发病过程
HAV
黄疸,发热,肝功能异常
肝炎
4. 致病机制
① V在肝C大量增殖 肝C损伤
② 免疫病理损伤(主要)
NK细胞杀伤感染的肝细胞 CTL被激活 V 肝细胞凋亡 肝组织+补体 肝炎
沉积
Ab 复合物
第1节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甲型肝炎(Hepatitis A)
世界性急性传染病 占病毒性肝炎的50% 年发病数超过200万
Hepatitis A Virus
1973年Feinstone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 性期肝炎患者粪便中发现。 1983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其归类为 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72型。 1993年归类为小RNA病毒科的嗜肝病毒 属(hepatovirus) 。
与人类肝炎相关的新型肝炎病毒:目前未 正式确认
庚 型 肝 炎 V (HGV): 黄病毒科 +ssRNA, 血行传播 细环病毒(Torque Teno Virus ,TTV): 指环病毒属 -ssDNA, 血行传播
非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或肝损伤:
EBV、CMV、HSV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黄热病病毒
+ + + + -
+ + -
+ +
+ + -
+ + -
+ + + + -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 慢性乙型肝炎,无或低HBV 复制(俗称“小三阳”) 乙型肝炎恢复期 既往感染 感染过HBV或接种过疫苗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下面对病毒性肝炎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肝炎(Hepatitis):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黄疸、食欲不振和恶心等。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和分解多种生物分子,受到炎症的影响,肝功能会受到损害。

2.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3. 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包括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等。

甲型肝炎通常为急性感染,症状轻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症。

4. 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途径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是慢性的,且多数患者在早期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6. 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感染。

大多数戊型肝炎感染者会在短时间内康复,但在孕妇中的感染可能危及胎儿生存。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个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注射用针具要消毒和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增加公众对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本文将从病因、症状、预防、治疗和饮食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1.1 病毒感染: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1.2 药物、酒精和化学品:长期使用药物、酗酒以及接触有害化学品也可能导致肝炎。

1.3 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脏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

二、症状2.1 乏力、食欲下降:患者常感到乏力无力,食欲明显下降。

2.2 黄疸、腹痛:肝炎患者可能浮现黄疸、皮肤发黄、腹部不适等症状。

2.3 恶心、呕吐: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三、预防3.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途径。

3.2 饮食注意:避免生食海鲜、生蔬菜水果等,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3.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肝炎病变,及时治疗。

四、治疗4.1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4.2 药物治疗:根据肝炎的病因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4.3 肝移植:对于晚期肝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五、饮食5.1 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5.2 多吃蔬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

5.3 控制盐分: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增加肝脏负担,应适量控制盐分摄入。

综上所述,了解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炎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预防措施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患肝炎的风险,保护肝脏健康。

希翼泛博公众能够重视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做好相关预防和保健工作。

肝炎病毒概述

肝炎病毒概述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先产生IgM,后产生 IgG,后者可在血清中存在多年
❖抗HBc无中和作用,高效价抗HBc –IgM提 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
e抗原HBeAg
❖可溶性蛋白,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它的消长与DNA聚合酶及Dane颗粒出现的时
间一致,为病毒复制和血清有强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 92%左右 ❖抗-HBe有一定保护作用,抗-HBe的出现标志 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预后好的征象。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我国丙肝携带者2%-5% ❖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比乙型肝炎更易转为慢性,慢性化的比例
高达50%以上 ❖防治原则:严格筛选供血员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HDV)
❖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
❖ 由HBsAg构成其外壳 ❖ 只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
使乙肝的症状加重与恶化 传播途径同HBV 防治原则:同HBV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
❖2、传播途径 血液:输血、注射、拔牙 母婴传播:50%,家庭聚集倾向 密切接触:唾液、性接触
乙肝
易感人群
(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 高发病区:4~8岁
(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
(3)感染时年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
下降,出现早,消失快,是HAV新近感染的重要 指标。 ❖IgG型在急性期后期或恢复其早期出现,并可存 在多年 ,对再感染有免疫力。可用于了解既往 感染史或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BV)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近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肝脏疾病。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并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或注射器、输血、血液透析等。

丙型肝炎也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3.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尤其是生食或未酒煮熟的海鲜和肉类。

戊型肝炎一般为急性感染,大多数患者能够康复。

4. 急性肝炎:指病毒感染后的初次感染和炎症反应,一般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

大多数急性肝炎患者能够康复。

5. 慢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持续存在于肝脏超过6个月的状态。

慢性肝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6.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和纤维化的结果,严重损伤肝脏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腹水、黄疸、食欲不振、乏力、腹胀等。

7. 肝癌:是肝细胞恶性肿瘤,常见于肝硬化的基础上。

肝癌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肝区肿块、黄疸等。

8. 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包括接种疫苗、避免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避免性接触、安全饮食等。

此外,对于已感染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很重要。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的传播范围广泛,严重威胁到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因此,增强大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改善卫生环境,都是控制和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措施。

同时,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可能导致炎症、肝功能异常和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其他不常见的病毒型。

病毒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以下是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

该病毒通过经口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传播。

甲型肝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演变为慢性感染。

甲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乏力和黄疸。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和接种疫苗。

二、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输血或共用针头传播。

乙型肝炎可能是一种急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避免非安全的性行为和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针头。

三、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注射毒品或共用针头传播。

丙型肝炎可能是一种急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尚无可预防和治愈丙型肝炎的疫苗,但可以通过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头的行为来预防。

四、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传播。

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种急性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演变为慢性感染。

戊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呕吐和黄疸。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和接种疫苗。

五、其他病毒性肝炎除了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不常见的病毒型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这些病毒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了解这些少见型病毒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六、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病毒类型而有所不同。

常见病毒 肝炎病毒

常见病毒 肝炎病毒
第七章 常见病毒
目录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 肠道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五节 其他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学习目标
掌握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 性、毒的抗原组成及相应的抗体种类。 其他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 的病原体。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 有5种:即HAV、HBV、HCV、HDV、 HEV等。
分类 微小RNA 嗜肝DNA 黄病毒科 卫星 嵌杯状
归属 病毒科 病毒科
病毒科 病毒科
核酸 RNA DNA RNA
类型
RNA RNA
小结
• 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其中 HAV 和HEV经消化道传播,而HBV、 HCV、HDV 主要经输血、注射等途径传 播。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是肝细 胞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危害最大的是乙 型肝炎病毒,诊断 HBV 感染最常用的方法 是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 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HCV是输血后肝 炎最重要的病原体,目前尚无疫苗可用。
+ - + - + “大三阳”,急性
或慢性乙肝
+ - - + +“小三阳”,趋于恢复
- +- + +
乙肝恢复期
- +- - -
有免疫力
3、抵抗力:
很强,对温度、干燥、紫外线 均有耐受性。100℃ 10分钟、0.5﹪ 过氧乙酸、3﹪漂白粉、5﹪次氯酸 钠、环氧乙烷均可灭活HBV。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通过输血,血制品传播。
4.与乙肝病毒共同或重叠感染,常导致病情恶化。
戊型肝炎病毒(HEV)
1.球状,32-34nm,单股RNA,无包膜。
2.经胃肠道途径感染,可引起爆发型流行, 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极少转为慢性。

肝炎病毒类型与变异

肝炎病毒类型与变异

肝炎病毒类型与变异肝炎病毒是造成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具有多种类型和变异。

本文将简要介绍肝炎病毒的主要类型和变异情况。

Hepatitis B Virus (HBV)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它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且具有较高的变异性。

主要的HBV变异型包括基因型A至H,其中A、B和C型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其余几个类型则主要存在于特定地区。

这些变异型在基因序列的差异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并可能影响肝炎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

Hepatitis C Virus (HCV)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也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

与HBV 相比,HCV具有更高的变异性。

HCV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其RNA序列的差异上。

研究发现,HCV可分为多个基因型和亚型,目前已经报道了7个主要基因型,分别为1至7型。

不同基因型的HCV主要存在于不同的地区,并且在药物治疗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Hepatitis D Virus (HDV)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乏外层包膜的RNA病毒,它必须依赖HBV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HDV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其RNA序列的变化上。

可以通过研究HDV的基因组序列来确定不同源地的HDV的差异,这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HDV感染的流行特点。

Hepatitis E Virus (HEV)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也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病毒。

HEV 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

目前已经发现了8个HEV基因型,这些基因型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宿主中有所存在。

较早的HEV基因型主要存在于人类和家禽中,而较新的HEV基因型主要存在于猪和其他野生动物中。

结论肝炎病毒具有多种类型和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影响肝炎的发展和临床表现。

深入研究肝炎病毒的变异特征,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宿主中肝炎的流行情况,并为肝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章肝炎病毒学习要点一、甲型肝炎病毒(HA V)1.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1)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27~32nm,呈20面体对称,无包膜。

(2)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7500个核苷酸左右。

培养特性(1)HA V可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中增殖,但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

(2)动物模型可用黑猩猩、狨猴及红面猴。

抵抗力(1)HAV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2)对酸、碱和干燥有较强抵抗力。

2.致病性与免疫性(1)通过粪-口传播。

(2)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3)甲型肝炎的预后良好。

(4)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3.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学检查在潜伏期和急性期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观察患者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检测HA V抗原。

血清学检查(1)抗-HA V IgM可作为早期诊断和近期感染的指标。

(2)恢复期抗-HA V IgG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4.防治原则156一般措施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保护,注意饮食卫生、个人与环境卫生。

特异性预防(1)人工自动免疫----我国使用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于1岁以上儿童或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预防效果较好。

(2)人工被动免疫----对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或儿童于1~2 周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用于甲肝的紧急预防。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1.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1)病毒,具有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形颗粒三种形态。

(2)基因组DNA为双股未闭合的环状结构。

(3)抗原抗体系统有HBsAg、抗-HBs、HBcAg、抗-HBe、HBcAg、抗-HBc、PreS、抗-Pre S。

培养特性(1)目前HBV尚不能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

(2)常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土拨鼠及地鼠等动物模型。

抵抗力(1)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有耐受性。

不被70%酒精灭活。

(2)高压蒸汽灭菌或100℃10分钟可将其灭活。

氧化剂类可消除其传染性。

2.致病性与免疫性(1)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主要通过血液及母婴传播。

(3)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4)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无症状带病毒,或引起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等。

慢性肝炎又可促进肝硬化发生,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157(5)对HBV的免疫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

抗体可参与破坏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及中和病毒,CTL在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中也有重要作用。

3.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方法(1)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俗称“两对半”)(2)“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

(3)“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及抗HBc阳性,为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4.防治原则一般措施加强对供血员的筛选,对病人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品须严格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

特异性预防(1)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2)用高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HBIg)可作被动免疫预防。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是一类具有包膜结构的单正链RNA病毒,其感染途径、致病机制与HBV相似,是输血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其感染常导致乙型肝炎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恶化。

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预防其感染。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通过粪-口传播,常因病人的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所致。

可表现为亚临床型或临床型,与甲型肝炎相似。

本病呈自限性,常于4~6周内恢复,慢性者罕见。

少部分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病死率高。

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防治原则与甲型肝炎相同。

疫苗正在研制中,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复习题158一、名词解释l、Dane particle2、small spherical particle3、HBsAg4、HBeAg5、HBcAg6、乙肝"两对半"7、乙肝"大三阳"8、乙肝"小三阳"二、填空题1.目前发现,引起人类肝炎的病毒主要有、、、、,近年还发现了、和等。

2.HA V属病毒科,是的病原体,形态为形,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迄今,在全世界各地分离出的HA V有个血清型。

3.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有、、和等。

4.主要经粪-口传播的肝炎病毒有、。

5.HBV的三种颗粒形态为、和,HBV DNA的结构特殊,为DNA,其中一段为链。

6.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所用的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成分是,接种后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为。

7.HBV负链DNA上的四个开放读码区分别为、、和。

8.乙型肝炎的危害性较大,约%的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转化为及。

9.HBV抗原抗体检测"大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小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

10.HBsAg阳性可见于肝炎、肝炎或。

急性乙型肝炎恢复后,一般在1~4个月内HBsAg消失,若持续个月以上则认为向159慢性肝炎转化。

11.HCV引起肝炎,是引起输血后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12.HDV为单负链环状病毒,呈形。

该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或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13.以引起急性肝炎为主,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的肝炎病毒是和,感染后最易转为慢性的肝炎病毒是和。

14.HDV感染只发生在有感染的患者体内,其感染类型分为和。

三、选择题A1型题1.下列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 )A、HA VB、HBVC、HCVD、HDVE、HEV2.关于HA 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下述错误..的是A、粪-口途径传播B、很少转化为慢性C、病后粪便或血中可长期携带病毒D、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E、病后产生抗-HA V,对病毒再感染有保护作用3.下列可以抗HBV感染的是A、HBsAgB、抗-HBsC、抗-HBcD、DNA多聚酶E、HBcAg4.下列病毒中,引起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是A、HA VB、HCVC、HDVD、HEVE、HGV5.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性传播B、垂直传播C、医学节肢动物叮咬传播D、输血和注射传播E、接触传播6.属于缺陷病毒的是A、HA VB、HBVC、HCVD、HDVE、HEV7.患者血清中,不.易检测的HBV抗原成分是A、HBsAgB、HBeAgC、HBcAgD、PreSlE、PreS28.用于紧急预防乙型肝炎的生物制品为A、乙型肝炎疫苗B、胎盘球蛋白C、丙种球蛋白160D、高效价HBIgE、人血清蛋白9.HA V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为A、抗-HA V IgGB、抗-HA V IgMC、抗-HA V lgAD、抗-HA V IgDE、抗-HA V IgE10.以下不.是预防甲型肝炎的主要环节的是A、加强卫生宣传教育B、加强饮食卫生管理C、管好粪便D、保护水源E、婚前孕前检查11.目前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为A、死疫苗B、减毒活疫苗C、亚单位疫苗D、基因工程疫苗E、新疫苗12.1988年,我国上海甲型肝炎爆发流行主要是由于A、水源被HA V污染B、气候关系C、使用中央空凋D、食入被污染的毛蚶E、食用野生动物13.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估计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A、2亿之多B、5亿之多C、2000万之多D、3.5亿之多E、10亿之多14.HBsAg由下列哪种基因编码( )A、S基因B、C基因C、P基因D、X基因E、以上均不对15. 对HBeAg的叙述错误..的是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B、持续阳性预示疾病慢性化C、其抗体阳性即表示疾病好转D、为可溶性蛋白E、与Dane颗粒及DNA-P消长一致16.由C基因编码的抗原是A、HBsAgB、HBeAgC、HBcAgD、PreSlE、PreS217.在病人血清中不易检出的HBV抗原抗体成分是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HBcAg18.关于HBV的致病机制,下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B、兔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C、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病理损伤161D、HBV DNA整合入肝细胞的DNA中,导致部分患者细胞转化而发生肝癌E、不引起肝外病变19.血清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IgM(+),该患者为:A、无症状HBV携带者B、既往感染者C、处于急性感染恢复期D、急性感染者E、慢性感染者20.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的病毒是A、HA VB、HBVC、HCVD、HDVE、HEV21.目前惟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A、HA VB、HBVC、HCVD、HDVE、HEV22.能灭活HA V的理化因素是A、乙醚B、氯仿C、Ph=2,1hD、加热60℃,1hE、加热100℃,5min23.Dane颗粒是A、甲型肝炎病毒体B、乙型肝炎病毒体C、流感病毒体D、EB病毒体E、脊髓灰质炎病毒体24.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A、管形颗粒B、小球形颗粒C、Dane颗粒D、HBeAgE、HBcAg25.对HBV核心抗原的错误..叙述是A、构成HBV内衣壳B、可存在于感染肝细胞C、是CTL识别的主要靶抗原D、可导致感染肝细胞损伤E、其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26.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性接触B、共用牙具或剃须刀C、输血或共用注射器D、呼吸道E、分娩及母婴接触27.下面不.可灭活HBV的是A、煮沸15~30minB、高压蒸汽12l℃20minC、0.5%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D、70%乙醇浸泡30~60minE、5%次氯酸钠浸泡60~l20min28.采用HBIG被动免疫的人群除外162A、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B、输人了HBsAg阳性血液者C、皮肤伤口接触HBsAg阳性血清者D、无症状HBsAg携带者E、接受HBsAg阳性器官移植者29.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A、接种疫苗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C、对献血者迸行抗-HCV筛查D、注射丙种球蛋白E、注射干扰素30.HCV与HBV的不.同点是A、主要经血液传播B、可转为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C、不能细胞培养D、HCV易变异,不能有效诱导中和抗体E、抗原携带者为重要传染源B1型题(供1~3题备选答案)A、HA VB、HBVC、HCVD、HDVE、HEV1.属于缺陷病毒的是2.具有Pre S抗原的病毒是3.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是(供4~8题备选答案)A、HBsAgB、HBeAgC、HBcAgD、抗-HBs163E、抗-HBe4、血清中不易测出的是5、对机体具有较强保护作用的是6、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是7、提示病毒正在复制的是8、由HBV C基因编码产生的是(供9~13题备选答案)A、27nm二十面体无包膜颗粒B、33nm,无包膜,表面有锯齿状刻缺C、36nm,球形颗粒,单股负链RNAD、40~60nm,有包膜,属黄病毒科E、42nm,双层衣壳,球形9、HBV病毒体10、HEV病毒体11、HA V病毒体12、HDV病毒体13、HCV病毒体四、问答题1.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2.肝炎病毒中,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哪些?怎样预防输血后肝炎?3.对哪些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其所用疫苗属何种类型?4.简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