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合集下载

肝炎病毒PPT课件

肝炎病毒PPT课件
肝炎病毒的定义
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 为主,只引起肝炎的病毒
肝炎病毒的类型
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HFV HGV TTV
病毒科 小RNA病毒 嗜肝DNA病毒 黄病毒
—— 杯状病毒
—— 黄病毒 细小病毒
核酸类型 正单链RNA 双链DNA 正单链RNA 负单链RNA 正单链RNA
—— 正单链RNA 负单链DNA
• 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抗体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抗HEV抗体, 如抗HEV-IgM阳性,可判断为近期感染。
2.检测病毒核酸 目前主要用RT-PCR检测粪便和胆汁中 HEV的RNA。
• 其他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TT型肝炎病毒
传播方式、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播方式:输血传播 2、致病机制:不详(多数认为属免疫损伤) 3、免疫性:感染后不能建立免疫保护(动物实验)
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血清 血清学诊断:抗HCV抗体(ELISA) 病毒核酸测定:RT-PCR
2、防治 疫苗:无 治疗:干扰素、中药、对症处理
甲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粪便、食物、血液 病毒分离:极少采用、 血清学诊断:IgM——早期诊断 IgG——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核酸测定
2、防治 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治疗:对症处理
hepatitis B virus,HBV)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2、培养特性 3、抵抗力
hepatitis Dvirus,HDV
生物学性状
HDV为球形,直径35~37nm,核心含有环状 单股负链RNA和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选择题

微生物选择题

绪论1.下列属于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者C.病毒2.下列微生物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真菌3.下列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衣原体第一篇临床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下列哪种物质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成分? D.肽聚糖2.下列哪种物质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成分? E.几丁质3.细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是A.水4.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是A.PH2~35.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是C.PH4~56.细菌体内含有一定的渗透压,但细菌却不会崩裂,这与细菌的哪种结构有关?B.细胞膜7.在细菌的糖代谢过程中,最重要最广泛的是E.葡萄糖8.细菌合成细胞组分和获得能量的基质主要是D.糖类9.细菌糖代谢中一个关键性的中间代谢物是C.丙酮酸10.热原质的本质是B.脂多糖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1.下列物质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一种是D.抗毒素2.大肠菌素是属于E.细菌素3.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是37℃,但应除外C.浅部真菌4.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D.结核分枝杆菌5.IMViC试验常用于鉴别A.肠道菌6.消毒是指B.杀死物体上所有病原微生物7.属专性需氧菌的是B.结核分枝杆菌8.不属于生化反应的实验是B.外斐实验9.细菌对糖的分解能力不同,主要是B.酶系统不同10.去除热原质的最好的方法是A.蒸馏法11.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D.只对产生菌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12.细菌中合成DNA的酶主要是C.DNA聚合酶III13.具有催化功能的RNA是B.核酶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核质和质粒15.与细菌致育性有关的因子是B.F因子1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17.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E.直接摄取第三章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1.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是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2.致病过程中引起两次菌血症的是B.肉毒梭菌3.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B.pyemia4.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 B.荚膜5.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B.败血症6.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C.LPS7.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D.细菌素8.细菌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C.侵袭力和毒素9.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C.耐热,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10.属于神经毒素的是B.肉毒毒素11.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主要是A.细胞免疫第四章抗菌药物敏感试验1.下列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是A.青霉素2.在联合抑菌实验中,如联合用药的效果是协同则FIC指数是D.<0.53.在联合抑菌实验中,如联合用药的效果是累加则FIC指数是C.0.5-14.检测β-内酰胺酶时,如果用碘淀粉测定法,产酶株在10分钟内使碘淀粉复合物变成B.无色第五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测定细菌DNA中G+C的含量百分比可作为B.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2.划分细菌的血清型的依据是:E.细菌的抗原结构和抗原性3.有关细菌的分类单位,正确的是C.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第六章革兰阳性球菌1.以下哪项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所共有的特点? B.产核糖核酸酶2.能与葡萄球菌A蛋白接合的是C.IgG的Fc段3.新生霉素耐药的菌株是 D.腐生葡萄球菌4.能产生自溶酶的细菌为C.肺炎链球菌5.因休克、败症死亡的患者,尸体解剖心血培养发现有革兰阳性矛头状双球菌生长,该菌可能是D.肺炎链球菌6.A群链球菌的初步鉴定试验是 D.杆菌肽敏感试验第七章革兰阴性球菌1.淋病奈瑟菌能发酵B.葡萄糖2.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的细菌是D.化脓性链球菌第八章肠杆菌科1.沙门菌属中Vi抗原属于C.表面抗原2.伤寒病后带菌者的细菌存留部位通常为C.胆囊3.能阻止菌体抗原与相应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是C.Vi抗原4.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A.痢疾志贺菌5.动力为阴性的肠杆菌科细菌是A.痢疾志贺菌6.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A.EHEC7.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通常是B.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1608.从一患者痰中分离一株菌,血平板上为灰白色、粘液型菌落,用接种环可拉出长丝。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绪论一、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二、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三、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掌握1.细菌细胞壁、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2.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二、熟悉1.细菌的中介体、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2.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三、了解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掌握1.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2.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二、熟悉1.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2.常见生化反应3.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三、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3.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第三章消毒与灭菌一、掌握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2.高压蒸气灭菌法、紫外线杀菌应用范围及注意点二、熟悉1.热力灭菌、辐射杀菌法和滤过除菌的种类、应用范围及注意点2.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三、了解1.超声波杀菌法2.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第四章噬菌体一、掌握1.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二、熟悉1.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2.毒性噬菌体三、了解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一、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二、熟悉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了解1.基因突变与损失后修复2.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掌握1.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2.细菌的致病机制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二、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三、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掌握1.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2.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原则3.人工免疫与生物制品定义一、熟悉1.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方式2.病原菌的检验程序3.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三、了解1.动物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检验方法2.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治疗性疫苗、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第八章球菌一、掌握1.葡萄球菌的形态染色、分类、凝固酶、肠毒素、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类、链球菌溶素和抗O试验、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3.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要点4.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标本采集及注意点5.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与免疫性、二、熟悉1.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微生物检查法2.链球菌的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3.甲型溶血性链球菌4.肺炎链球菌5.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6.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三、了解1.葡萄球菌的生化反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链球菌的生化反应、超抗原、B群、D群链球菌3.肺炎链球菌的菌体抗原、肺炎链球菌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4.脑膜炎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5.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与分类6.卡他布兰汉菌第九章肠杆菌科一、掌握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2.志贺菌属的致病性3.沙门菌属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与微生物学分离鉴定有关的生物学特性二、熟悉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2.大肠埃希菌与人类关系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3.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步骤4.肥达试验三、了解1.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2.志贺菌和沙门菌的防治原则3.沙门菌分类4.其他肠道细菌第十章弧菌一、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二、熟悉1.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三、了解1.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2.副溶血弧菌的致病物质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一、掌握1.破伤风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二、熟悉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3.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4.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5.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6.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三、了解1.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2.厌氧菌的种类与分类,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第十二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一、掌握1.放线菌的概念2.硫磺样颗粒二、熟悉衣氏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诊断三、了解诺卡菌属第十三章棒状杆菌一、掌握1.白喉棒状杆菌和形态染色和培养;2.白喉外毒素3.白喉的防治原则二、熟悉1.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白喉棒状杆菌所致疾病及免疫性3.Shick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4.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三、了解其他棒状杆菌属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一、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二、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三、了解1.分枝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2.非结核分枝杆菌3.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一、掌握动物源性细菌的概念二、熟悉1.布鲁菌种类、形态、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2.鼠疫耶氏菌菌形态、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炭疽芽胞杆菌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蜡样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三、了解1.布鲁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2.鼠疫杆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3.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和假结核耶氏菌4.炭疽芽胞杆菌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第十六章其他细菌一、熟悉1。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A. 以正链 DNA 为模板复制子代 DNA
B. 以负链 DNA 为模板复制子代 DNA
C. 半保留复制子代 DNA
D.DNA 与宿主基因整合后为模板复制子代 DNA
E. 以 DNA 与宿主基因整合后转录的 mRNA 为模板 , 逆 转录复制子代 DNA
*35. 不属于 HBV 人工自动免疫制剂的是 :
E.HBcAg
16. 下列疾病中,可形成慢性抗原携带状态的是 :
A. 麻疹 B. 带状疱疹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乙型肝炎
E. 脊髓灰质炎
17. 血液中不易查到的 HBV 抗原是 :
A.Hbs
D. 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 IgG炎病毒由粪便排毒的高峰期是 :
A. 潜伏期 B. 黄疸期 C. 急性期
D. 恢复期 E. 潜伏期末至急性期初
12.HA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D. 注射丙种球蛋白 E. 注射干扰素
*42. 不符合体内抗-HCV抗体阳性的解释是 :
A. 感染了 HCV, 已恢复
B. 血中含 HCV RNA, 有传染性
C. 急性丙型肝炎
D. 慢性丙型肝炎
**38. 我国流行的HCV基因型主要是 :
A.I 型 B.E 型 C. 皿型 D.V 型 E M 型
**39. 临床症状较重 , 干扰素疗效较差的 HCV 基因型是 :
A.I 型 B.E 型 C. 四型 D.V 型 E.IV 型
30. 下列方法中 , 不能灭活 HBV 的是 :
A. 煮沸 100 ℃ ,30min
B. 高压蒸汽 121 ℃ ,2Omin
C.0.5% 过氧乙酸浸泡 ,30~60min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临床、全科医学等专业)一、课程基本信息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

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

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

每篇首先系统的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随之,介绍各篇可引起人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

该课程为必修课,3.5学分,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27学时。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三基”内容。

同时,同学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突发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以激起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_张卓然_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_张卓然_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五年制>用一、前言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等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的分支及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地位是今后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弧菌与螺旋菌、螺菌与螺旋体。

二、细菌的结构(一)基本结构:细胞壁的结构及主要化学组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胞壁的功能及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原生质与原生质球)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二)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与功能、荚膜、细荚膜粘液层、糖萼等的概念。

鞭毛的排列、化学组成与结构、鞭毛的功能。

菌毛的概念、普通菌毛与性菌毛的性质与意义。

芽孢的形成、大小、位置及其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三、细菌形态的结构检查法(自学及结合实验课学习)显微镜放大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化学组成,注意仅存在于细菌学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二氨荃庚二酸及吡啶二羧酸等,细菌的主要物理性状,如:表面积大、带电现象及半透明、渗透压等。

二、细菌的代谢(一)细菌生长的化学条件、自营菌与异营菌的划分原则、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氧无机盐及生长因素等。

)(二)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的划分;专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细菌生长温度。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五、防治原则
治疗:最有效药物IFN,其次病毒唑 预防:血源疫苗:甲醛灭活的HBsAg
基因工程疫苗:酵母菌表达的 HBsAg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haptitis C virus, HCV)
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NANB 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1989年Chiron公司利用逆转录酶随机引物从受染的黑猩猩 血清中成功克隆出与HCV RNA互补的cDNA。
●抗-HBe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病情易加重、易演变为肝硬化、α-干扰素疗 效亦较差
(5)HBcAg
●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6)抗-HBc
抗HBc-IgM: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指标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
病率最高,流行最广,危害最大
HBV:感染者1.2亿,感染率10% HB患者近3千万
HCV:感染率3% 我国 感染者有4000多万
每年死于肝炎或肝癌 30万人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 炎症病变
常见的有以下几类疾病:
●HBsAg:绝大部分HBV现症感染为阳性,但阳性

●抗-HBs:不是能保肯护定性有抗传体染,性出。现后提示病毒已清除,
病情恢复。 ●HBeAg:是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肯定有传染性,
但阴性者不能否定有病毒复制。 ●抗-HBe:单看其阳性与否意义不大,应结合HBV
DAN检测。 ●抗HBc-IgM(+):提示近期有急性HBV感染或慢

[医学微生物学]肝炎病毒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肝炎病毒医学课件

03
肝炎病毒的诊断
临床诊断
急性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 现黄疸、肝区疼痛等。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表现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常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晚期 可出现肝硬化、肝癌等。
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确定感染的型别和病程。
干扰素
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可调节免疫应答和抑制病毒复制,但需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免疫调节治疗
促进免疫细胞活化
通过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促进免疫细胞活化,增强机 体免疫力。
抑制过度免疫
在肝炎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抑制过度免 疫应答对肝脏的损伤。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母亲将肝炎病毒 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感染和 产后传播。
预防母婴传播需要进行阻断治 疗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密切接触而导致的肝炎 病毒感染。 包括共同使用餐具、剃须刀、牙刷等生活用品。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风险较低,但仍然需要避免密切接触以减少感染风险。
症状严重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更为严重的肝炎症状, 如重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戊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病毒类似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如摄入污染的食物 或水,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典型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可导致黄疸、恶 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类似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表 现。

医学微生物学肝炎病毒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肝炎病毒医学课件

课件2023-11-08CATALOGUE目录•肝炎病毒概述•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肝炎病毒的检测与诊断•肝炎病毒的治疗方法•肝炎病毒的预防措施•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01肝炎病毒概述肝炎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微生物,属于披膜病毒科。

肝炎病毒主要分为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等几种类型。

肝炎病毒的定义引起甲型肝炎,又称传染性肝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又称慢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丙型肝炎,又称非甲非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引起丁型肝炎,又称丁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的分类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02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肝炎病毒附着到肝细胞表面,进入肝细胞内部,利用酶促反应进行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破坏。

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机制直接损害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破坏感染的肝细胞以及周围的正常肝组织。

免疫应答损害肝炎病毒抗原与机体正常组织成分发生交叉反应,诱导自身抗体产生,加重组织损伤。

诱生自身抗体慢性免疫反应在急性免疫应答后,部分病毒未被清除,转为慢性感染,机体产生慢性免疫反应,如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亢进和自身抗体产生等。

急性免疫反应感染初期,机体会产生急性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和激活T细胞等,以清除病毒。

免疫逃逸肝炎病毒具有免疫逃逸机制,通过变异、抗原隐蔽等方式,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不同型别的肝炎病毒致病性不同,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各不相同。

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差异、免疫状态、年龄、性别等均可影响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一、名词解释1.Dane颗粒2.小球形颗粒3.HBsAg 4.HBeAg 5.HBcAg 6.pre—S1蛋白7.pre—S2蛋白8.δ因子9.HDV的联合感染10.HDV的重叠感染二、填空题1.肝炎病毒有——、——、——、——、——、——、——七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3.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4.已有疫苗可进行主动免疫的肝炎病毒是——和——。

可用人工进行紧急预防的肝炎病毒是——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肝炎病毒是——和——。

5.为防止输血后肝炎,筛选献血员时应当检查——、——、——、——。

6.以引起急性肝炎为主,一般不转为慢性或携带者的肝炎病毒是——和——。

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肝炎病毒是——、——和——。

7.肝炎病毒中,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是——;最易发生变异而转为慢性感染的是——。

8.HA V属于——科——属,其形态为球形,直径约——nm。

9.HA V的核酸类型为——,衣壳对称形式为——·10.HA V的传染源是——和——,其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和——。

其传染性消失一般在发病后第——周。

易感年龄为——和——。

12.HBV感染者的血清用电镜观察可见到——、——和——。

其中——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HBV。

13.HBsAg由HBV的——基因编码,以——、——、——三种不同形式存在于患者血清中。

14.临床上HBV两对半指的是——、——、——、——、——。

15.HBV的抗原主要有——、——和——。

抗HBV再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抗原的抗体。

16.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70%的乙醇——灭活HBV。

常用于肝炎病房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

17.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其感染呈明显的家庭集聚性表明,HBV除可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外,还可经——、——、——途径传播。

18.乙肝的转归和预后与机体的——有关。

19.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抗原抗体滴度较高。

如持续高滴度阳性六个月以上,应考虑乙肝由——转为——·HBsAg和HBeAg转阴表示乙肝进入——,预后良好。

——20.抗一HCV抗体阳性表明被检验者血液中含有——,有传染性,因此,这项检查可作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也可作为筛选——的检查项目。

21.HDV感染只发生在有——感染的患者体内,其感染类型分为——和——。

22.HEV与HA V均通过——途径传播,HEV多通过粪便污染——而引起流行。

三、最佳选择题1.对甲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A.病原体是单股正链RNA病毒B.病毒能在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传代C.在潜伏期末和急性初期,患者粪便及血液均有传染性D.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IgG E.一般不转为慢性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45一160天B.10—30天C.15—45天D.20—60天E.7—2l天3.对乙肝病人用过的食具进行消毒处理,最好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30rain B.1%石炭酸清洗C.1%来苏清洗D.煮沸100℃15min E.干烤4.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A.管形颗粒B.小球形颗粒C.Dane颗粒D.HBeAg E.HBcAg 5.下列疾病中,可形成慢性病毒携带状态的是( )A.麻疹B.带状疱疹C.流行性乙型脑炎D.乙型肝炎E.脊髓灰质炎6.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pre—S1 E.pre—S27.具有高度传染性的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cC.HBsAg、抗HBs、HBeAg D.抗HBe、抗HBs、抗HBcE.HBsAg、抗HBc、HBeAg8.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错误叙述是( )A.血清阳性是传染性高的指标B.其相应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C.血清持续阳性是疾病慢性化的指标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E.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9.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错误叙述是( )A.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衣壳中B.可表达在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C.不易在血循环中检测出来D.其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E.是导致受感染肝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10.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十)和抗HBc(十)的解释是( )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乙型肝炎恢复期D.无症状病毒携带者E.血清有强传染性11.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垂直传播B.日常生活接触C.血液、性接触、母婴接触D.呼吸道E.媒介昆虫叮咬12.对乙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A.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B.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过血液C.人受到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D.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E.有些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13.在HBV感染中,参与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包括( )A.I型和Ⅱ型超敏反应B.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C.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D.Ⅱ型、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E.I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14.不必接受HBIg被动免疫的人群是( )A.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B.输入过HBsAg阳性血液者、C.皮肤破损处沾染了HBsAg阳性血清者D.无症状HBsAg携带者、E.接受过HBsAg阳性器官移植者15.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 )A.煮沸100C30min B.高压蒸气121℃20min C.0.5%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D.70%乙醇浸泡30—60min E.5%次氯酸钠浸泡60—120min16.关于HBsAg,正确的是( )A.只出现在乙肝患者血清中B.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C.具有抗原性,其相应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D.只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E.阳性表示肝内有病毒正在复制17.关于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下列哪项除外均是正确的( )A.用于诊断乙肝B.筛选供血者C.判断预后D.诊断丁肝E.检测人群HBV免疫水平18.目前HCV感染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是( )A.电镜观察血液中的HCV颗粒、B.取血作病毒的细胞培养C.检测血液中的HCV抗原D.检测血液中的抗HCV抗体E.检测肝细胞中的RNA19.HDV的复制中,已知需HBV为其提供的主要物质是( )A.复制酶B.整合酶C.逆转录酶D.外衣壳蛋白E.核蛋白20.HEV与HA V的不同点是( )A.粪一口途径传播B.隐性感染多C.一般不转为慢性D.潜伏期末至急性期初,粪便排毒最多、E.患者多为成人,病死率高四、问答题1.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2.HA V和HEV在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与免疫性上有何异同?3.肝炎病毒中,可以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哪些?怎样预防输血后肝炎?4.哪些肝炎病毒可以进行预防接种?其所用疫苗属于何种类型?5.简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用途。

6.结合HBV的传播途径谈谈怎样预防HBV的感染。

7.HBV感染机体后,可对机体产生哪些影响?8.HBV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有哪些?9.简述HBV和HCV在致病性和免疫学方面的异同。

10.简述机体抗HBV的免疫机制。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Dane颗粒:是一种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血液中。

1970年Dane用电镜首次观察到,故命名为Dane颗粒。

2.小球形颗粒:是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的一种无感染性的颗粒,由HBV多余的表面抗原聚集组成。

3.HBsAg:是HBV的外衣壳蛋白抗原,可存在于Dane颗粒的外衣壳、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以及肝细胞表面。

HBsAg是HBV感染诊断指标之一。

HBsAg的相应抗体具有中和作用,因而可作为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4.HBeAg:由HBV的前C和C基因编码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和肝细胞表面。

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血液传染性强;持续阳性表示感染将转为慢性,是HBV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

其相应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HBcAg:是HBV的内衣壳抗原。

因其表面有HBsAg覆盖而不易在血液中检测到,但是可存在于受到感染的肝细胞表面,是引起免疫系统攻击细胞的主要抗原。

其相应抗体无保护作用。

HBcAg可作为HBV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6.pre—S1蛋白:与S蛋白、前S2蛋白共同构成大分子蛋白。

其位于HBV外衣壳的最外面,可以直接粘附肝细胞,介导HBV对肝细胞的吸附。

7.pre—S2蛋白:是HBV的外衣壳蛋白,与S蛋白构成中分子蛋白。

可以通过血浆中的多聚人血清白蛋白搭桥粘附肝细胞。

8.δ因子:即HDV,是一种缺损病毒,必须在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并致病,通常与HBV共同感染。

9.HDV的联合感染:HDV和HBV同时感染一个患者的一种形式。

由于HDV的复制可以干扰HBV的复制,因此临床表现多为自限性的急性过程,预后较好。

静脉药瘾者的HDV和HBV的联合感染可表现为重症肝炎。

10.HDV的重叠感染:在已有HBV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HDV,临床表现为原有疾病的加重。

二、填空题1.HA V,HBV,HCV,HDV,HEV,HFV,HGV 2.HA V,HEV,HBV,HCV,HDV,HFV,HGV 3.HBV,HDV 4.HA V,HBV,HA V,HBV,HA V,HGV 5.HBsAg,HBeAg,HBcAg,抗HCVIgM 6.HA V,HEV,HBV,HCV,HDV 7.HA V,HCV 8.小RNA病毒肝RNA病毒27nm 9.单股正链RNA20面体立体对称10.患者,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急性期初,3,儿童,青少年11.抗HA VIgM,抗HA VIgG,抗HA VIgG 12.Dane 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Dane颗粒13.S,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14.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 15.HBsAg,HBeAg,HBcAg,HBsAg 16.强,不能,0.5%过氧乙酸17.HBsAg 携带者,性接触,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18.免疫19.HBsAg,HBeAg,抗HBC,急性,慢性,恢复期20.HCV—RNA,HCV感染,献血员21.HBV,联合感染,重叠感染22.粪一口,水源三、最佳选择题1.D 2.A 3.D 4.C 5.D 6.B 7.E 8.E 9.D 10.C 11.D 12.A 13.D 14.D 15.D 16.B 17.D 18.D 19.D 20.E四、问答题1.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七型,但研究较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型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