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四祖道信

合集下载

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开悟的故事

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开悟的故事

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开悟的故事在中国禅宗的发展历程中,二祖至六祖的开悟故事被称为“祖庭”的典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教义成为禅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二祖慧能、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的开悟故事。

二祖慧能(公元6世纪中期至公元7世纪前半叶)慧能是禅宗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据传,慧能年轻时拜禅宗第一祖达摩为师,经过苦行修行后仍未得到开悟。

一天,达摩问慧能:“你一直修行,你以为自己已经放下所有的执着了吗?”慧能回答:“我已经丢弃了一切。

”达摩拿出一块砖头,问慧能:“你说你已经丢弃了一切,是不是连这个砖头也能够丢弃?”慧能想了一会,然后拿起砖头砸向达摩,趁达摩疑惑间,慧能看穿了达摩的意图,立即明悟。

他大喜过望地向达摩请教,达摩点化他说:“你的本心本来就是如此,只是被你的执着所遮盖。

”慧能从此开悟,成为禅宗的二祖,传下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三祖僧璨(公元古印度)僧璨是慧能的弟子,他在慧能的指导下修行,并且以他的勤奋和虔诚得到了慧能的赏识。

据说一天,慧能问僧璨:“你修行有得与无得的区别吗?”僧璨回答说:“修行有得与无得的区别。

”慧能笑了笑,然后问:“那你现在是有得还是无得?”僧璨回答说:“我是无得。

”慧能大声说:“你这个家伙!”然后转身走了。

僧璨久久不能悟,继续苦行修行。

一天,他突然明白了慧能的话中的深意,顿悟了禅宗的真谛。

他凭借这样的开悟成为禅宗的三祖,传下了“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禅宗教义。

四祖道信(公元7世纪中期至公元8世纪前半叶)道信是僧璨的弟子,他对于僧璨所传授的“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教义深感迷惑。

他常常向僧璨请教,但始终没有完全理解。

有一天,他被一条小溪阻挡住了前行,他无奈地停下来,朝着溪水中凝视。

突然间,他看到镜中的自己,心中涌起一阵明悟,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寻找外在的真理,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本性。

他如梦初醒,一瞬间彻底悟透了佛法的真谛。

汉传佛教支派

汉传佛教支派

(一)北宗禅:渐悟派 北宗禅:
北宗禅: 北宗禅:神秀
弘忍圆寂后,神秀去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 禅法,声名远扬
(二)南宗禅:顿悟派 南宗禅:
南宗禅: 南宗禅:六祖慧能的曹溪禅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 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 次年,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 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 宗派,人称“南宗”,在此传法长达37年之久
(二)南宗禅:顿悟派 南宗禅:
南宗禅: 南宗禅:六祖慧能的曹溪禅
“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 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 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 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 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惠能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 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 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五、禅宗后期式微与中兴
南宋禅净合一之后,禅宗衰微 清末民初虚云大师重振禅宗,禅宗中兴
一、禅宗前期传承脉络
禅宗四祖: 禅宗四祖:道信的黄梅禅
在道信之前,禅宗祖师多修行头陀行,门徒不多,但是道信改变 了这个作风,开始以佛寺为中心来向大众广泛传授禅法,禅宗大 振。 道信受到天台宗及三论宗的影响,将般若中观学与念佛法门融入 楞伽经的传统中,开始以《文殊说般若经》结合《楞伽经》教授 门徒。 将菩萨戒加入禅宗,形成戒禅合一的新宗风。
四、禅宗中后期:禅净合一 禅宗中后期:
五代宋初法眼宗禅师永明延寿有《万善同归集》,认为修 行得道,可以由不同的方式觉悟,因此不能执著某一法门, 而否定排斥其他法门。 他的说法被后世引申,认为禅与净土,二者有互相扶助的 关系,禅定结合念佛方为最好最圆满的修行方法,即“禅 净一致”。 南宋之后,禅净结合已成为禅宗内部的大趋势。云门宗契 嵩“夜分诵观音名号,满十万声则就寝”;云门文偃的四 世法孙仪怀主张“净土兼修不碍禅”。

关于卷煎的历史故事

关于卷煎的历史故事

关于卷煎的历史故事
卷煎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关于它的历史故事有很多。

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关于北宋时期禅宗四祖道信的故事。

道信在继承三祖衣钵后,广济成为佛教圣地,庙宇林立,梵音缭绕,信徒如云。

为了满足众多信徒的口腹之欲,道信便开创性地开荒种地,自种自食,还发明了一种名为“卷煎”的菜肴,将黄豆浸泡磨细后做成豆腐,将豆干、青菜、花生、大蒜、葱、生青睐姜等馅料包卷煎成小块,放进锅内油煎,成为一道美味佳肴。

此外,卷煎也是大将赵匡胤的一道菜肴。

据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为了感激将士们的拥戴,便命令厨师制作一道菜肴作为御用菜。

这道菜就是用鸡蛋汁煎过后摊成薄饼,将瘦肉泥卷成条状蒸熟后即成卷煎。

这道菜后来成为了宫廷名菜,流传至今。

另外,杭州名吃西湖醋鱼和开封名菜卷鲤鱼焙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传,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在品尝过西湖醋鱼的美味后,便将其列为贡品,并下令每年向朝廷进贡。

而卷鲤鱼焙面则是在清朝时期发展出来的名菜,以面条和鲤鱼为主料,辅以各种调料和香料制成,口感鲜美。

这道菜也有着美好的寓意,象征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总之,卷煎作为一道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故事的菜肴,在中国烹饪文化和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四祖道信在一枝庵的传说

四祖道信在一枝庵的传说

四祖道信在一枝庵的传说众所周知,四祖道信是禅宗佛教中国化的创始人,他在黄梅双峰山弘法期间,倡导定居传法,实行农禅双修,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道信在武穴市一枝庵修行八年(公元615-623年)的历程却鲜为人知,一枝庵是那个时代广济佛教寺院中规模最大、僧人最多、香火最旺、声誉最高的名刹之一,是最早的僧众集体定居传法并实行农禅并重的寺院。

其实,四祖道信主张戒修和禅修相结合,楞伽经和般若经相解,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劳作相并的禅法是在一枝庵修行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在黄梅正觉寺进一步发展创新并推广开来。

讲经度化石猴相传,隋唐年间,太平山上一块高约三丈,圆围二丈有余的一块大石头突然迸裂,从中飞出一个活蹦乱跳的猴头怪物,生下来就会跳跃行走。

石猴出世后,专门伤人害畜,糟蹋庄稼,干尽坏事。

一天,它跑到一枝庵准备偷吃庙中‚供果‛。

这天,正是四祖道信给众徒讲因果报应‚轮回‛学说,石猴听见庙里有人在讲经,就侧着耳朵悄悄伏在庙后门偷听。

‚凡是有生命的东西,从生到死,好像车轮转了一圈。

有生就有死,一个人这一世是人,他前一世或者下世不一定是人;他的前一世可能是神,因为不修行,这一世就被罚做人了;也可能他前一世是牛马等牲畜,因为修行了,这一世就可以升级为人;一个人下世做什么,得看他这一世的表现,如果这一世修行了,下一世就可能成为神;这一世不修行,下一世可能降格做牛马等牲畜……‛石猴不知不觉地听入迷了,待四祖大师讲完经文后,这只石猴顿开大悟,跑到道信祖师面前,跪下拜祖师为师,对祖师说:‚迷时师渡,悟后自度,只有修成正果,才能了却生死大事。

‛从此,这只石猴改恶行善,归入佛门,专门为民做好事,帮当地老百姓驱赶野兽,保护庄稼,照看小孩,镇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成为当地人的保护神,深得地方老百姓的爱护和尊敬。

如今人们在石猴出生的石头旁,建立了一座庙宇,取名‚石门庵‛,象征怀念之意。

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就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禅宗祖庭分布(20191221)

禅宗祖庭分布(20191221)
中国:禅宗流源
北宗神秀 湖北当阳
北宗
禅宗 初祖达摩 河南登封
二祖慧可 河北安城
三祖僧璨 安徽潜山
四祖道信 湖北黄梅
五祖弘忍 湖北黄梅
六祖惠能 广东韶关
南宗
嵩山普寂 河南登封
菏泽神会 河南洛阳
菏泽宗
永嘉玄觉 浙江温州
牛头法融 江苏南京
牛头宗
牛头智岩 江苏南京
牛头慧方 江苏南京
牛头法 江苏南京
牛头智威 江苏南京
廪山常忠 江西黎川
无名慧经 江西黎川 寿昌寺系
无异元来 鼓山元贤 晦台元镜 江西广丰 福建福州 建州东苑 博山系 鼓山系 东苑系
雪关智訚 江西玉山
颖学弘敏(南昌县鹤林寺、奉 新县耕香院)
八大山人(南昌县鹤林寺、奉 新县耕香院)
磁州法如 河北磁县
荆南惟忠 四川成都
遂州道圆 四川遂宁
圭峰宗密 陕西西安
五台山无 名山西五

华严澄观 陕西西安
归宗智常 百丈怀海 江西庐山 江西奉新
瑞州大愚 黄檗希运 五峰常观 江西高安 江西宜丰 江西宜丰
末山了然 江西上高
临济义玄 河北正定
待考证
临济宗
兴化存奖 观心心智 河北大名 江西铜鼓
月朗派
牛头慧忠 江苏南京
南阳慧忠 河南淅川
耽源应真 江西新干
青原行思 江西吉安
青原系
石头希迁 湖南衡山
石头宗
袁州道明 江西上高
圣济派
南泉普愿 西堂智藏 天皇道悟 安徽池州 江西赣县 湖北荆州
药山惟俨 湖南津市
沩山灵佑 湖南宁乡
赵州从谂 河北赵县
新罗道义
龙潭崇信 湖南澧县
朝鲜
迦智山派

禅宗四祖道信开创农禅学派

禅宗四祖道信开创农禅学派

禅宗四祖道信开创中华农禅学派研究湖湘文化会发现,在南宋时期的湘潭隐山,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的湖湘学派,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哲慧根基。

而研读禅宗历史,则可发现禅宗四祖道信(579-651)定居湖北黄梅双峰山垦荒、修禅,奠定了中华农禅学派的基础。

撰写此文时,网搜“农禅学派”,搜不到这一说法,只有“洪州系的农禅学与农业乌托邦”等文章。

网搜即知,洪州禅由马祖道一所创,比道信晚生一个多世纪。

励志禅者将农禅进一步称为农禅学派,是因为事实上,从道信到五祖弘忍,从五祖弘忍到六祖惠能,从惠能到尔后的马祖道一及其弟子百丈怀海,一、二个世纪的岁月积淀,作为一个学派的农禅僧团的足迹已是清晰可见。

从百丈怀海越宋、元、明、清诸朝及中华民国,在中华历史的沧海桑田中,农禅学派顽强地延绵了下来,迄至21世纪的今天,仍有枯木逢春、再露光华之势。

道信年轻时,一直在游学,到40岁后,便在湖北黄梅双峰山定居,过着开荒种地+打坐修禅的生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种既实在又空灵的生活方式,渐渐吸引了不少人上山拜道信为师,成为禅门弟子。

道信的后半生是在双峰山度过的,在那儿定居了三十多年,聚集了500多位门徒。

据《传法宝记》载,道信:“每劝门人曰:努力勤坐,坐为根本。

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疗饥疮,即闭门坐。

莫读经,莫共人语。

”寥寥数十字,道出了初唐禅众中的一个重大转变,那就是“作与坐”并行。

“作”在此泛指一切生产劳动。

道信号召他的门人都去作务,自己养活自己。

可见他所聚结的五百余徒众,全是依靠自身的劳动,主要是垦荒柴耕,以解决吃饭穿衣问题。

这样,从道信开始,正式地将劳动吃饭问题当作禅门大事列进禅行之中,这在整个佛教史上是一件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创举。

众所周知,佛教的原始教义是厌恶人身,鄙薄生产劳动。

僧侣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自己乞食和施主布施,部分受国家的直接供养,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寄生阶层。

道信则以自身的实践对这一寄生生活方式说不。

他在双峰山上为持续扩大的流行僧众找到了一条安身立命之路——垦荒+禅修的定居生活方式。

禅宗疏略5

禅宗疏略5

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 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 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 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意密 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 汝若反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 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 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六祖坛经》
五祖弘忍禅师从传了心印后,就连夜 送六祖慧能渡江南行,,悟时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听了便 说:‚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 只是要求他南下隐居,时机成熟再出来开 化。
1、不思善恶
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 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 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 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 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 众人先,趁及慧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 ‚此衣表信,可力争焉?‛能隐草莽中。惠明至, 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 不为衣来。‛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 ‚望行者为我说法‛。——《六祖坛经》
他独自走向江边,看见一个正 在洗衣服的少女,便向前作揖问 道:‚我能够在你这里暂时寄住 吗?‛那个女子说:‚我有父兄 在家,不能自己妄作主张,你可 以到我家求他们收留你‛。老道 人便说:‚只要你答应了,我便 敢到你家里去。‛那个女子点点 头,同意他去求宿,于是老道人 就托着拐杖走了。
这位在江边洗衣服的少女便是周家的 幼女,从此后便无缘无故地怀孕了,她的 父母很厌恶她,将之赶出门,流落在外, 生活窘迫,为别人纺织过活,睡在驿馆廊 檐下,到时间生下一个男孩,她认为无夫 而孕,是不祥之兆,生下就将他抛在浊水 港里,第二天,这个孩子随流上行,面若 桃花,十分可爱,她惊奇地将他抱回来把 他抚养长大。幼童时期,常和母亲到处乞 食为生,地方上的人都叫他无姓儿。

禅宗祖庭分布

禅宗祖庭分布

鹤林玄素 江苏镇江
径山道钦 浙江余杭
南院慧颙 河南临汝
风穴延沼 河南汝州
首山省念 河南汝州
汾阳善昭 山西汾阳
石霜楚圆 湖南浏阳
杨岐方会 江西上栗
杨岐派
黄龙慧南 江西修水
黄龙派
明庵荣西
日本临济 宗
江右:红土禅床
制作:江右国学社之井头明戈
南岳怀让 湖南衡山 南岳系
马祖道一 江西南昌 洪州宗
南阳慧忠 河南淅川
中国:禅宗流源
北宗神秀 湖北当阳
北宗
禅宗 初祖达摩 河南登封
二祖慧可 河北安城
三祖僧璨 安徽潜山
四祖道信 湖北黄梅
五祖弘忍 湖北黄梅
六祖惠能 广东韶关
南宗
嵩山普寂 河南登封
菏泽神会 河南洛阳
菏泽宗
永嘉玄觉 浙江温州
牛头法融 江苏南京
牛头宗
牛头智岩 江苏南京
牛头慧方 江苏南京
牛头法 江苏南京
牛头智威 江苏南京
磁州法如 河北磁县
荆南惟忠 四川成都
遂州道圆 四川遂宁
圭峰宗密 陕西西安
五台山无 名山西五

华严澄观 陕西西安
归宗智常 百丈怀海 江西庐山 江西奉新
瑞州大愚 黄檗希运 五峰常观 江西高安 江西宜丰 江西宜丰
末山了然 临济义玄 江西上高 河北正定
临济宗
兴化存奖 河北大名
牛头慧忠 江苏南京
佛窟惟则 浙江天台
耽源应真 江西新干
青原行思 江西吉安
青原系
石头希迁 湖南衡山
石头宗
袁州道明 江西上高
圣济派
南泉普愿 西堂智藏 天皇道悟 安徽池州 江西赣县 湖北荆州
药山惟俨 湖南津市

中国禅宗与黄梅四祖

中国禅宗与黄梅四祖
外 华人 心 中的佛 教 圣地 。 关键 词 : 学 : 宗 ; 梅 四祖 禅 禅 黄 中 图分 类 号 :96 5 B4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2 O72o )4一 O l 2 17 一l4 (o9o OO 一0
1 I1.99 .s .62 0720 . .1 3 :036/Jin 17 —1 .090 0 0 s 4 4

城内 , 亲率守城士卒 , 身披袈裟 , 坐城头 , 端 双手 合十 , 大声
念诵 《 般若波罗密 多经 》 。盗匪以为城 内有神 兵相助 , 吓得
不攻 自散 。相传他还用芥菜 掺和米粉做成菜杷 , 为身 患疥
疮的百姓治病 , 也很灵验 。所 以, 唐代 宗李豫追 封他 为“ 大 医禅 师” 。至今 , 每到三月三 日, 黄梅 、 武穴一带 , 家家 户户 仍有做“ 菜粑 ” 的习俗 , 芥 吃 以祭祀 这位为 民疗 疾 的师祖 。 此后 2 余 年 , o 他遍游 江州 、 衡岳 , 深感独往独来、 居无定所 ,
仅佛法造诣极深 , 且精通医术 。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 , 以一 衣一钵 , 奔走 四方 , 为苍生救苦救难。传说他云 游吉州 ( 今
江西 吉安县 ) , 时 正遇上 盗匪围城 , 长达 百 日, 内粮断水 城 绝, 官府无策 , 百姓Ⅱ苦 。见此情景 , q 他突 出奇招 , 暗暗潜入
“ 渐修” 。而禅宗则在理论上 主张“ 教外别 传” 在方法上主 , 张“ 顿悟” 。故后来禅 门中人 把传 统的禅学 叫做 “ 如来禅 ” , 而把禅宗之禅 称为 “ 师禅” 祖 。由传统 禅学转 变 为中国禅 宗, 虽是六祖慧能独创“ 顿悟” 学说而完成 , 但在禅 宗前期发 展上作出重要贡献 的却 有两个 关键人物 : 一个 是直接传授 慧能衣钵的五祖弘忍 , 另一个便是创立开 山住 寺与劳动生 产、 大胆向传统禅学 的修持方法挑战的四祖道信 。

禅宗四祖 道信禅师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禅宗四祖 道信禅师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粲禅师后。

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萨戒法》一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为有缘根熟者说。

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文殊说般若经》云: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得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

《普贤观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是名第一忏悔。

并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

《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

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

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

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相貌。

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

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

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征。

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觉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

名虽无量,皆同一体,亦无能观所观之意。

如是等心,要令清净,常现在前,一切诸缘,不能干乱。

何以故?一切诸事,皆是如来一法身故。

住是心中,诸结烦恼,自然除灭。

于一尘中,具无量世界;无量世界,集一毛端,于其本事如故,不相妨碍。

《华严经》云:有一经卷,在微尘中,见三千大千世界事。

略举安心,不可具尽。

其中善巧,出自方寸。

略为后生疑者,假为一问:如来法身若此者,何故复有相好之身?信曰:正以如来法性之身清净圆满,一切像类悉于中现,而法性身无心起作,如颇梨镜悬在高堂,一切像悉于中现,镜亦无心,能现种种。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禅起源于印度,并不是佛教专有,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学习外道禅,证道成佛之时,就是对禅的开悟。

禅宗传入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

公元520年前后,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航海来到中国,入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开始传授佛法。

初祖达摩一、禅宗名称的由来禅宗主张以“禅定”方式修习佛法,因此称为“禅宗”。

禅宗讲究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要通过“禅定”来实现。

佛教有“戒、定、慧”三学,“禅定”就属于其中的“定学”。

最初,“禅定”特指僧人“坐禅”过程中达到的一种入定状态,所谓“万缘俱息,杂念不生”,即使僧人也很难做到。

随着禅宗的普及和大众化,对“禅定”有了更广义的解释。

在修习过程中,能够专注一境,心神不散,持之以恒,有所领悟,也就是“禅定”,这是普通信众能做到的,这样更利于禅宗的普及。

二、中国禅宗的传承初祖达摩。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修习大乘佛法。

南朝宋末年自海路到广州,后入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圆寂,终年150岁。

北魏时期,达摩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二入四行”禅法,是中国禅宗的开创者。

相传他的著述有《达摩论》、《二入四行论》、《无心论》、《正心论》、《悟性论》、《安心法门》、《修心要论》等。

中国禅宗称达摩为“西天(印度)二十八祖”的第二十八祖,东土(中国)禅宗初祖。

达摩颇具神通,留下“达摩面壁”、“一苇渡江”的传说。

二祖慧可禅师断臂故事二祖慧可禅师(公元487—593年)。

俗姓姬,名光,虎牢(现在的河南荥阳)人,年少为儒生,精通易经,后在洛阳龙门香山出家,钻研三藏佛典,始终未能了悟生死。

40岁那年,忽然梦到一个神人,告诉他这样枯坐修行没有结果,真正的大道在南方。

慧可知道这是神人的点化,于是南行去嵩山少林寺,拜见达摩祖师。

达摩本来无意收徒,一心面壁,对慧可不予理睬。

慧可心意坚韧,把拒绝当做对自己的考验,始终不离左右,时值寒冬,下起大雪,慧可在达摩洞外,一动不动站了一夜,积雪没过了膝盖,终于打动达摩。

中国禅宗祖师传承关系研究(图文)

中国禅宗祖师传承关系研究(图文)

禅宗祖师上溯到印度摩诃迦叶;中国的初祖为印度来华僧人菩提达摩,二祖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弘忍分几派,最大的有两派,神秀在北方传教,恪守上代所传教法,主张坐禅息念,“拂尘看净”;慧能在南方弘教,不拘地形式,不执著于名词概念,不重坐禅,认为“即心是佛”,只要内心直觉顿悟,便可成佛。

历史上称“南能北秀”。

由于慧能的方法简便易行,因此势力越来越大。

流传至今的禅宗,都属慧能一派。

慧能在世时,南宗并没有很大影响,那时神秀贵为“两京(洛阳、长安)法主”,“三帝(武后、中宗、睿宗)国师”,名噪一时。

慧能的弟子神会大力提倡顿悟,与北宗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终于为南宗夺得了正统地位。

慧能弟子除荷泽神会外,还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

青原行思之后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怀让以后形成临济、沩仰二宗。

临济在宋代分为黄龙、杨岐二派,被合称为“五家七宗”。

1、达摩祖师──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南天竺国香至王的三王子。

少时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深入禅法。

后随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学大乘义理,四十年后受嘱衣钵,续佛法脉。

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达摩祖师泛海来到广州,后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人称“壁观婆罗门”。

毕生提倡“二入四行”之教法,于弘法时屡遭险难,先后五次遭毒害。

约魏文帝大统二年,因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于第六次被毒害时从容灭度。

因其将佛陀“明心见性”的禅法传入中土,故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2、慧可大师──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南北朝人,俗姓姬,武牢人,中国禅宗二祖。

早年精于儒道,通老庄易学,后弃俗学,依宝静禅师出家。

为求无上大法,立雪断臂,师事达摩。

毕生力排诽议,虽屡遭险难,但仍坚持随宜说法,广渡群品。

周武宗灭佛时,与同参昙林法师力挽狂澜,护送经典佛像。

后隐司空山,付法三祖僧璨。

慧可得师精髓,承师遗志,弘扬达摩禅法。

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世寿107岁,谥“大祖禅师”,可谓中土禅宗第一人。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指月录》道信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指月录》道信

华种有⽣性,因地华⽣⽣,⼤缘与性合,当⽣⽣不⽣——
《指⽉录》道信
四祖道信⼤师者,姓司马⽒,世居河内,后徙于蕲州⼴济县,⽣⽽超异。

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

既嗣祖风摄⼼⽆寐,胁不⾄席者六⼗年。

于隋⼤业⼗三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

祖愍之,教念摩诃般若。

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城内必有异⼈。

’稍稍引去,
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学侣云臻,
⼀⽇往黄梅县,路逢⼀⼩⼉,⾻相奇秀,异乎常童。

祖问⽈:‘⼦何姓?’
答⽈:‘姓即有,不是常姓。


祖⽈:‘是何姓?’
答⽈:‘是佛性。


祖⽈:‘汝⽆姓耶?’
答⽈:‘性空故⽆。


祖默然,识其法器,即俾侍者,⾄其母所,乞令出家,
母以宿缘故,殊⽆难⾊,遂舍为弟⼦。

以⾄付法传⾐,
偈⽈:‘华种有⽣性,因地华⽣⽣,⼤缘与性合,当⽣⽣不⽣。


贞观癸卯岁,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彩,诏赴京。

祖上表逊谢,前后三返,第四度命使⽈:‘如果不起,取⾸来。

’使⾄⼭谕旨,
祖乃引颈就刃,神⾊俨然。

使回以状闻,帝弥钦重。

⾼宗永徽⾟亥岁,闰九⽉四⽇,
忽垂诫门⼈⽈:‘⼀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护念,流化未来。

’⾔讫,安坐⽽逝,
寿七⼗有⼆。

塔于本⼭,明年四⽉⼋⽇塔户⾃开,仪相如⽣。

尔后门⼈遂不敢复闭焉。

方寸论

方寸论

方寸论——四祖道信大师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

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师曰:既不许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偏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

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师资因缘今天介绍的是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的开示。

牛头法融十九岁出家,在出家前已精通孔孟经史,熟于儒家。

后来读到《大般若经》感悟到佛讲的“空慧”方能使我们解脱,于是就毅然出家了。

出家后一个人在牛头山修行,打坐的功夫也很好,但是对于“最究竟的一下”(佛一见明星之事)却总是无法突破!有一天四祖道信经过牛头山,看到山中有异相,知其必有大修行人在。

四祖就在山脚下的一间幽栖庙前住足,这时候正巧碰到一个和尚。

四祖便问他:“这里有没有修道人?” 和尚反问说:“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人?” 四祖听后立即诘问道:“阿哪个是修道人?” 和尚被问住无话可对,便诚告四祖:“山里有一个奇怪的修行人,见到人去了,也不合掌,也不起坐,也不理人,只是打坐,大家叫他懒融,也许他就是你说的修道人吧!” 四祖见到懒融后,就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懒融回答:“我在这里打坐啊!” 对话两三句之后,四祖问:“这里有没有地方可以休息一下?” 懒融就带著四祖到山里逛了一下,四祖见到山中有虎狼猛兽,便显出十分害怕的样子!懒融此时已知他是四祖,见状就问:“你不是已开悟的四祖吗?怎么还有这个(害怕之心)在?” 四祖回答:“你到底看到了我什么?才问我‘你还有这个在?’似乎不肯我是个彻悟的人?” 懒融无话可答。

广济印象佛手山药-武穴佛手山药与匡山西游禅宗文化篇-第三篇禅宗四祖的历史贡献禅宗文化源于四祖道信

广济印象佛手山药-武穴佛手山药与匡山西游禅宗文化篇-第三篇禅宗四祖的历史贡献禅宗文化源于四祖道信

广济印象武穴佛手山药文化篇武穴佛手山药与匡山西游禅宗文化禅宗四祖历史贡献禅宗文化源于四祖道信农二代生态农业兰志勇1、禅宗文化源于四祖道信中国佛教向以山林为栖身、修行为乐、为雅、为静,十分喜爱在山林区间栖身、修行和发展,佛教禅宗从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传经弘法都是在山高林密、崇山峻岭地带。

二祖慧可在禅宗发展挫折时期,就曾劝诫三祖僧璨,只可隐居山林传法,可见中国的佛教传播大都是以山林为最佳选择场所,这里远离尘嚣,宁静淡心,少有世俗干扰。

从武穴来看,当佛教在武穴盛行时都大致如此,几乎山山有寺庙,寺寺建山上。

素有“小西天”之称的灵山,在佛家盛行时,曾一山建有寺庙30多座,成为佛教栖身、修行和发展的重要圣地。

武穴的灵秀山水,是孕造佛教禅宗文化的天然场所,也成为佛教文化在武穴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四祖道信的改变了中国禅宗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定居传法、农禅并重、心静即佛与佛即是心、解行相扶与守一不移。

这里重点谈前面两点:①、定居传法。

禅宗文化源在道信,是因为道信改变了禅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法道场。

在道信以前,禅宗在佛教八大宗派中,是一支很弱小的宗派。

禅宗一祖达摩、二祖慧可和三祖僧粲都是传承印度禅风,在生活上,要么靠国家供养,要么靠乞讨为生,所谓一衣一钵,游乞化缘,成就佛缘。

他们随缘而住,“不恒其所”,“行无轨迹,动无彰记”,“随其所止,诲以禅教”。

在传法和弘法上,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教门只对佛缘人,少则传法一、二人,最多也不过十余人。

所传弟子很少,也就很难使禅宗思想得到广播,禅宗一派得到壮大发展。

加上早期佛教各流派间斗争激烈,相互倾轧,禅宗发展处境极为艰难。

道信成为禅宗四祖后,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改游化传法为定居传法,入双峰山“择地开居;营宇立像,存没有迹,旌榜有闻”(《传法宝纪》)。

开道场,建寺庙,立佛像,宇内流布,广开山门,接引群品,使禅宗门徒近远皆至,络绎不绝,大大扩大了禅宗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中国第一位“肉身菩萨“佛教禅宗四祖,曾供奉于一座一千三百多年的古

中国第一位“肉身菩萨“佛教禅宗四祖,曾供奉于一座一千三百多年的古

中国第一位“肉身菩萨“佛教禅宗四祖,曾供奉于一座一千三百多年的古中国第一位“肉身菩萨“佛教禅宗四祖,曾供奉于一座一千三百多年的古唐塔,被尊为佛家圣地!湖北黄冈黄梅县的四祖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禅宗第一所寺院,是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传法与圆寂之地。

道信禅师在佛教禅宗历史上,对禅宗的推广普及,不比六祖慧能贡献小,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

他生于隋唐时期,七岁就出家他,十分聪慧,不仅佛法精深,医术还十分高超。

传说当时隋朝太后身染一种怪病,太医都无法医治,隋文帝就在全国张榜求医,道信听说后就进宫治好了太后的病,被尊为”大医禅师“。

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在黄梅县城不远的西山中,安静青幽,道信禅师曾经就安葬于四祖寺的毗卢塔内。

毗卢塔,又名真身塔和慈云塔,它是中国禅宗僧人第一座真身墓塔。

唐代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已经七十二岁高龄的道信,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命弟子,未来的五祖弘忍在寺庙西边的山坡上建塔。

当年九月初四,他独自走入塔中,关闭塔门圆寂而去。

第二年,塔门突然自己打开了,众人看见四祖真身完好无损,面容如生,十分惊叹,就用布将真身包裹,外涂彩漆,塑形永存,移回本寺供奉。

从此开始,禅宗就有了肉身葬的传统。

毗卢塔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四门式古塔,是一座外方内圆,全部为砖砌的古塔,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基本保持完好,高达11米,四边宽10米,近乎于一个正立方体。

但它与山东历城的四门古塔不同的是,它有多层须弥座和高大宽舒双层的挑檐和斗拱,整个造型很像毗卢舍那佛的头冠,所以也叫毗卢塔。

塔身东西南三面开有莲花券门,塔壁的须弥座上有莲花等佛家吉祥花饰和佛语符号,外表庄重古朴、沉静肃然。

塔内砖拱为八角砖壁向上内收形成一个圆形的穹顶,显得塔内空阔高深。

从山坡陡峭的石阶而上,在幽幽丛林中,毗卢塔青白色的塔身闪现,顿时令人产生一种无名的崇敬。

可惜的是四祖真身在明朝正德年间,不知因何举手至顶,吐火自焚,连大殿也被焚毁,真身则化为无数舍利,引发人无数遐想。

《禅宗祖师传》四祖道信大师简介,

《禅宗祖师传》四祖道信大师简介,

《禅宗祖师传》四祖道信大师简介,西天卅一祖,东土四祖。

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祖(三祖僧璨大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

」祖曰:「何更求解脱乎?」师于言下大悟。

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

祖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

非常姓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蔪春,住破头山,学侣云臻。

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

师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

」师曰:「汝无姓邪?」答曰:「性空,故无。

」师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

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

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横出一枝佛法一日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山,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皆默然。

弘忍曰:「莫是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师曰:「善。

」牛头法融牛头山法融禅师,年十九,学通经史。

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

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观,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花之异。

那个是道人唐贞观中,师遥观牛头山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

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师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

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师遂入山,见法融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问融曰:「在此作甚么?」融曰:「观心。

」师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禅宗四祖道信
蒙汉良篆刻
司马道信
道信一般指司马道信 司马道信(580年4月3日-651 年),生于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隋唐 高僧,佛教禅宗四祖。公元580年4月3日,司马道信出 生。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 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公元625 年(武德八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 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 被赐以紫衣。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道信传法于弘 忍(禅宗五祖),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 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 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道信--蒙汉良篆刻
道信--蒙汉良篆刻道信--蒙汉良篆刻源自 道信-蒙汉良篆刻谢谢浏 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