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高清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完整版)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完整版)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直线和角度1. 同位角相等定理:若两条直线被一条横切,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定理:若两条直线被一条横切,同位角相等。

2. 内错角相等定理:若两条直线被一条横切,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定理:若两条直线被一条横切,内错角相等。

3. 同位角内错角互补定理:若两条直线被一条横切,同位角和内错角互为补角(和为180度)。

同位角内错角互补定理:若两条直线被一条横切,同位角和内错角互为补角(和为180度)。

4. 平行线定理:若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平行线定理:若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5. 直角定理:若两条直线相交且所成的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直角定理:若两条直线相交且所成的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线段1. 线段中点定理:若一条线段的中点同时是另一条线段的中点,则这两条线段等长。

线段中点定理:若一条线段的中点同时是另一条线段的中点,则这两条线段等长。

2. 线段延长定理:若一条线段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构成等长线段,则这两个线段等长。

线段延长定理:若一条线段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构成等长线段,则这两个线段等长。

三角形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 等腰三角形定理:若一条三角形的两条边等长,则这两条边所对的两个角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定理:若一条三角形的两条边等长,则这两条边所对的两个角也相等。

3. 全等三角形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直角三角形定理:若一个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则它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直角三角形定理:若一个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则它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定律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定律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定律大全1.代数定理-同号两数相乘为正,异号两数相乘为负。

-分配率:a×(b+c)=a×b+a×c。

-同底数幂相除,指数相减:(a^m)÷(a^n)=a^(m-n)。

-幂的乘法:(a^m)×(a^n)=a^(m+n)。

2.平方根公式-设a≥0,则√a×√a=a。

-若a≥0,则√(a^2)=a。

3.线性方程- 设a ≠ 0,方程 ax + b = 0 的解是 x = -b/a。

- 形如 ax + b = cx + d 的一次方程,有唯一解 x = (d - b)/(a -c)。

4.角度定理-外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它的两个不相邻内角的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同位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分成两个内交角和两个外交角,则这两个内交角互为同位角,两个外交角互为同位角。

5.平行线和三角形定理-同位角、内错角定理: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分成两个内交角和两个外交角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截割定理: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截断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等腰三角形定理: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中,两个对应的内角也相等。

6.几何定理-直角三角形定理: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些角是直角,则它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边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各直角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相似三角形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定理: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7.百分数与比例-百分数换分数: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百分数除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分数。

-百分数的四则运算: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先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最后再转化为百分数。

-比例:设a:b=c:d,称a和b为比例的两个项,c和d为比例的两个对应项。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1.代数运算定理:-加法交换律:a+b=b+a-减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除法交换律:a÷b≠b÷a-分配律:a×(b+c)=a×b+a×c2.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3. 平方和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4.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5.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6.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7. 对数公式:loga(ab) = loga(a) + loga(b)8.指数公式:a^m×a^n=a^(m+n)9.相反数的求法:-(-a)=a10.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11. 二项式定理:(a + b)^n = C(n,0)a^n + C(n,1)a^(n-1)b + ... + C(n,n-1)ab^(n-1) + C(n,n)b^n12.绝对值公式:,a×b,=,a,×,b13.分式的乘法公式:(a/b)×(c/d)=(a×c)/(b×d)14.微积分的基本定理:积分与微分是互逆的15.等腰三角形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边相等16.等边三角形的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17.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正弦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余弦的和差化积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18.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b²=c²19.等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 正弦和余弦的关系式:sin²θ + cos²θ = 1- 正切和余切的关系式:tanθ × cotθ = 120.对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a(b × c) = loga(b) + loga(c)。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完整版一、形状定理1、平行线定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2、垂直线定理:任意两条垂直(直角)线的交点到两条线的距离是一样的;3、平面角定理:两个线段相交时,连接交点和两条线段两端点的角之和为180°;4、直线交角定理: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则它们的夹角等于二者的夹角之和。

1、三角形垂直定理:三角形的最长边总是位于与其最短边所成的夹角的对角线上;2、三角形最佳定理:三角形的任意边之和大于另外两边的和;3、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4、海伦定理(三角形面积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他两条边乘以两边之间的距离除以2;5、正三角形三边定理: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7、三角形平行线定理:在任意三角形内,任何一条对角线上的对应边都是平行的。

三、图论定理1、桥接定理:在一个有环的图中,如果删去一条边便使得图变成连通图,则这条边称为桥;2、塔定理:有向图中,任何两个节点都有一条路径相连;3、欧拉定理:一个有向图G中,如果所有顶点的度之和等于该图边数的两倍,则称G是欧拉图,而且图G必然是可以从一个顶点出发,遍历所有边,而只经过每条边一次,而能最终回到原点的图。

四、坐标定理1、点斜式定理:求点斜式的方法是先除以斜率(斜率为小数时,先乘以分子的倒数,然后在除以分母),得出的结果等于两个点之间的横坐标差和纵坐标差的比例;2、两点式定理: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把这两点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解出直线方程;3、三角形独特性定理:平面上存在唯一一个拥有三个顶点的三角形,它将这三顶点分割为三条等长线段;4、极坐标定理:极坐标下,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对数值来表示,它表示该点,绕原点运行某一方向的角距离,以及该角所指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 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 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 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a c ad bc
2、 b d
bd 。
a c ac 3、 b d bd .
m
a
am
5、 b
bm
a c ad 4、 b d bc
A
6、 B
AC ,A = A C ( A,B,C 为整式,且 B 、C≠0)
BC B B C
a aa
7、 b b
b
1、几组勾股数(不含扩大同一倍数的) :
3、4、 5;
5、12、13; 7、24、25; 8、 15、 17。
章节 线 平行线 角 图形对称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
比例线段
性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点连接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
,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1、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6、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 必平分第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1.代数公式- 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它们的积:ab = ba- 两个数乘积的倒数等于它们的倒数的乘积:(ab)^-1 = a^-1 * b^-1- 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它们的平方和的两倍加上它们的积:(a + b)^2 = a^2 + 2ab + b^2- 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它们的平方差的两倍减去它们的积:(a -b)^2 = a^2 - 2ab + b^22.平面几何定理-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平方之和等于两倍的三个角的余弦值之和:a^2 + b^2 + c^2 = 2(abcosC + bccosA + cacosB)-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A+B+C=180度-等腰三角形底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顶角的一半:A=B/2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a/b=c/d3.空间几何定理-空间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的和:c^2=a^2+b^2-空间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空间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A+B+C=180度-垂直平分线定理: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互相垂直4.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a1 + an)-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 -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r不等于1时):Sn=a1*(1-r^n)/(1-r) -数学归纳法:若数学命题在数的一部分上成立且下一部分数的成立是依赖于上一部分数的成立,则该数学命题在全体正整数上成立5.概率-事件的概率:P(A)=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中的有利结果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的总结果数-互斥事件的概率和:P(A+B)=P(A)+P(B),其中A和B是互斥事件- 事件的相对频率概率:P(A) = lim(n(A) / n),其中n表示试验次数6.函数-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 = kx + b,其中k表示斜率,b表示截距-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 = ax^2 + bx + c,其中a表示二次项系数,b表示一次项系数,c表示常数项这只是初中数学常用的一些公式和定理的简要介绍,数学含有广泛且深奥的知识。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一、数的除法原则1.互除性:若a能整除b,b能整除c,那么a必然能整除c。

2.整除原理:给定两个整数a和b,如果a整除b且b整除c,则a 整除c。

二、运算定律1.加法和减法法则:(a+b)+c=a+(b+c)(加法结合律)a+b=b+a(加法交换律)a+0=0+a=a(加零律)a+(-a)=0(加法逆元)(a-b)-c=a-(b+c)(减法结合律)a-b≠b-a(减法不可交换)a-0=a(减零律)a-a=0(减法逆元)2.乘法法则:(a*b)*c=a*(b*c)(乘法结合律)a*b=b*a(乘法交换律)a*1=1*a=a(乘一律)a*0=0*a=0(乘零律)a*(b+c)=a*b+a*c(分配律)(a-b)*c=a*c-b*c(差的积)3.除法法则:a÷b=c且b≠0,那么a=b*c(乘法的逆运算)三、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也被称为浮力原理)表明任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Fb=ρVg,其中Fb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液体中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四、平均数定理给定n个数a₁,a₂,...,aₙ,则它们的平均值为(a₁+a₂+...+aₙ)/n。

五、百分比和比例定理1.百分比定理:百分比指的是以100为基数进行计算的比例。

若a是一个数的百分之b,则a=b/100。

2.百分比的四则运算:a%=a/100a%+b%=(a+b)%(两个百分数的和)a%-b%=(a-b)%(两个百分数之差)a%×b%=(a×b)/100%(百分数的乘积)a%÷b%=(a/b)%(百分数的商)六、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设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则有a²+b²=c²。

七、乘除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以下分配律成立:a×(b+c)=a×b+a×c(乘法对加法分配律)a×(b-c)=a×b-a×c(乘法对减法分配律)a÷(b+c)=a÷b+a÷c(除法对加法分配律)a÷(b-c)≠a÷b-a÷c(除法不可对减法分配律)八、线段分割定理线段分割定理也称为比例分割定理,对于线段AB上的一点M,有以下公式成立:AM/MB=AN/NB(如果N是另一个分割点)九、角的性质1.锐角:小于90°的角。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一、锐角三角函数: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sin A =∠A 的对边cos A =∠A 的邻边① ∠A 是 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tan A = ∠A 的对边斜边 ,∠A 的余弦: 斜 边 ,∠A 的正切:∠A 的邻边; 并且 sin 2A +cos 2A =1. 0<sin A <1,0<cos A <1,tan A >0. ∠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② 余角公式:sin(90º-A )=cos A ,cos(90º-A )=sin A .铅垂高度=ℎ ℎ③ 斜坡的坡度:i =水平宽度 ④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l .设坡角为 α,则 i =tan α=l . l二、二次函数: y = ) 1.定义:一般地,如果 ,那么 y 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 0时,开口向上;当a < 0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 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 = ℎ,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x = 0。

y = ax 2 + bx + c = a(x + b )2 + 4ac ‒ b2(‒ b , 4ac ‒ b 2) x = ‒ b(1)公式法:2a4a,∴顶点是 2a4a,对称轴是直线2a(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 a (x ‒ ℎ)2+ k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k),对称轴是直线x = ℎ(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x ,y ) (x ,y ) x = x 1 + x 2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1 、 2 (及 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2 4.抛物线y = ax 2 + bx + c 中,a ,b ,c 的作用(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y = ax 2中的a 完全一样. b a y = ax 2 + bx + c x =‒ bb = 0 (2) 和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2a ,故:① 时,对b > 0a b< 0 a称轴为 y 轴;②a (即 、b 同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左侧;③a (即 、b 异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右侧.(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 = ax 2+ bx + c 与 y 轴交点的位置. 当x = 0时,y=c ,∴抛物线y = ax 2+ bx + c 与 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① c = 0,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c > 0,与 y 轴交于正半轴;③c < 0,与 y 轴交于负半轴b < 0α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高清完整版)
一、初中数学运算符号
1. 加法符号:+
2. 减法符号:-
3. 乘法符号:x 或×
4. 除法符号:÷ 或 /
5. 相等符号:=
6. 不等符号:≠
7. 大于符号:>
8. 小于符号:<
9. 大于等于符号:≥
10. 小于等于符号:≤
11. 百分号:%
二、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c
2. 二元一次方程组:
{ a1x + b1y = c1
{ a2x + b2y = c2
3. 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x = [-b ± √(b²– 4ac)] / 2a
5.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
6.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a1 + an)] / 2
7.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 - 1)
8.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首项为a1,公比为q,共有n 项):
Sn = a1(1 - q^n) / (1 - q)
9. 相邻角互补:两个角互补,当它们的和为90度时。

10. 相邻角补角:两个角补角,当它们的和为180度时。

11.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
三、初中数学定理
1. 同位角定理:若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2. 平行线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线所截,使内侧的交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 外角定理:凸多边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所对的内角的和。

4. 内角和定理:凸多边形n边的内角和为(n-2)×180度。

5. 等腰三角形底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6. 直角三角形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等于底边和高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7. 正比例定理:如果a与b成正比例,那么a/b = k,k 为常数。

8. 反比例定理:如果a与b成反比例,那么a×b=k,k 为常数。

9. 射线平分角定理:一个射线可以把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十、初中数学习题集锦
1. 假设某人每秒钟能走0.5米,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完500米?
解:500÷0.5=1000(秒),答案为1000秒。

2. 试求等差数列3,6,9,12,……,57的和。

解:首项a1=3,公差d=6-3=3,尾项an=57,共有n项。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S = [n(a1+an)] / 2
S=[19(3+57)]/2=19×30=570 (答案:570)
3. 若三角形ABC中,角A=78度,角C=32度,边AC的长度为10cm,边BC的长度为6cm,问边AB的长度是多少?
解:由正弦定理得:
AB/sinB=AC/sinC
AB/sinB=10/sin32度
sinB=AB* sin78度/10
又由正弦函数的性质可得:
B≈51度
由余角定理可得:
∠B=180°-78°-32°=70°
所以,答案为:
AB=AC×sinB/sinC=10×sin51度/sin32度≈15.64 (答案:15.64cm)
4. 若一架飞机飞行300公里,飞行速度是每小时500公里,试问飞行的时间是多少?
解:飞行速度是每小时500公里,那么1小时可以飞行500公里。

所以,飞行300公里需要飞行的时间是:
300÷500=0.6(小时),答案为0.6小时,即36分钟。

5. 假设小明的身高为1.58米,小红的身高为1.62米,问两人身高的差是多少?
解:小红的身高比小明高:
1.62-1.58=0.04(米),答案为0.04米。

以上为初中数学基础公式、定理和习题集锦,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