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辩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中医辩证论治
咳嗽是指从肺经喉发出"咳、咳"有声的症状。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外感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
一、《内经》对咳嗽作了专篇论述
《素问·咳论》指出;“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一证虽属肺病,但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都能引起咳嗽,并且表现不同特征,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为辨证奠定了理论基础。咳嗽的分型,按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按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按咳嗽发病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
二、《隋·巢元方么诸病源候论》分类为十种咳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指出:“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鞭满,咳则引痛,其脉反迟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少阴是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是也。七曰肺咳,咳而引颈项而唾涎
沫是也。八曰肾咳,咳则耳聋无所闻,引腰脐中是也。九曰胆咳,咳而引头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这种分类法,虽然体现了辨证思想,但名目繁多,临床难以掌握应用。
三、金元,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外因六气皆能致咳。
《儒门事亲·嗽分六气毋拘以寒说》指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令人咳,非独寒邪。他说,“岂知六气皆能嗽,若谓咳止为寒邪,何以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咳嗽,……若此之类,皆生于火与热也,岂可专于寒乎。”补充了《素问·咳论》仅以‘寒’邪为外惑致病之因的不足。
四、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将咳嗽分外感与内伤:
《景岳全书·咳嗽篇》指出。“咳嗽一证,窃见诸家立论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后人临证,莫知所从,所以治难得效。以余观之,则驮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盖皮毛为肺之合,而凡外邪袭之,则必先入于肺,久而不愈,则必自肺而传于五藏也。内伤之嗽,必起于阴分,盖肺属燥金,为水之母,阴损于下,则阳孤于上,水涸金枯,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歙不能巳也。总之咳证虽多,亦无非此二者而已。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耳。”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分成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与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阐明了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这种辨证分类原则,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
五、清。叶桂系统阐明了咳嗽的治疗原则.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若因风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因于火者,……以甘寒为主。……至于内因为病,……有刚亢之威,木扣而金鸣者,当清金制木,佐以柔肝入络,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无所禀摄者,有甘凉,甘温二法。……又因水虚痰泛,元海竭而诸气上冲者,则有金水双收,阴阳并补之治,或大剂滋填镇摄,保固先天一炁元精。以上论述说明,叶氏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了治疗咳嗽的经验和基本规律。
【病因病机】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
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
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3.病性外感咳嗽,因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故属于邪实,由于感邪之不同,有风寒、风热、燥热之分;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或以邪实为主,病机与湿、痰、火关系最为密切,或以正虚为主,而阴虚、气虚多见。
4.病势外感咳嗽初起病位在肺,日久损伤正气,可由肺及脾至肾,病势由上而下。内伤咳嗽表现不一,既可由肺及脾及肾,又可由脾肾及肺。
5.病机转化主要表现为虚实、寒热的转化。外感有寒有热,寒邪可以化热;外感日久,可由实转虚,虚实并见。如风寒咳嗽,未能及时宣散,可郁而化热;风热咳嗽又可化燥伤津;或肺热炼液成痰而痰热郁肺。内伤有痰有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内伤日久,正气耗伤,又易受外邪的侵袭而表现为邪实为主。由它脏及肺者,多为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炼液为痰,耗伤肺津;痰湿犯肺,多由脾失健运,聚湿酿痰,上贮于肺,若久延不愈,可致脾肺气虚,甚则病延及肾,由咳致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痰热郁久,又可耗伤肺阴。肺脏自病者,多为因虚致实,若肺阴不足,每致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则津化为饮。
【诊断鉴别】
一、诊断依据
1.咳逆有声,或伴有咽痒咯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内伤咳嗽,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有其它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3.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罗音。
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增高。
5.肺部X线摄片检查,肺纹理正常或增多增粗。
二、鉴别诊断
1.肺痨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亦为咳嗽,因此须与作为疾病诊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