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txt丶︶ ̄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我笑了当初你不挺傲的吗现在您这是又玩哪出呢?咳嗽之辨证论治 2

第一章概说 2

第一节咳嗽之含义 2

第二节咳嗽之病因 3

第三节咳嗽之病理 3

第四节咳嗽之诊治 4

第二章外感咳嗽 4

第一节伤风咳嗽 4

一、风寒咳嗽 5

二、风热咳嗽 5

三、风湿咳嗽 6

四、风燥咳嗽 6

方解: 6

(一)荆防败毒散加减: 6

(二)香苏饮加减: 6

(三)桂枝汤: 6

(四)止嗽散加味: 6

(五)桂枝麻黄各半汤:7

(六)桑菊饮加减:7

(七)白虎汤:7

(八)羌活除湿汤加味:7

治验: 7

第二节伤寒咳嗽 8

一、风寒咳嗽9

二、寒挟热咳嗽9

三、寒湿咳嗽9

方解: 9

(一)麻黄汤:9

(二)小青龙汤:10

(三)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10

(四)新订四逆加麻黄汤:10

(五)麻杏石甘汤:10

(六)麻黄加术汤:10

治验:11

第三节伤热咳嗽 12

一,湿热咳嗽13

二,燥热咳嗽13

方解:13

(一)菊饮加减13

(二)银翘散13

(三)麻杏石甘汤13

(四)白虎汤13

(五)大承气汤13

(六)苍冬白虎汤加味14

(七)沙参麦冬汤14

(八)清燥救肺汤 14

治验: 14

第四节伤暑咳嗽 15

方解: 16

(一)六一散16

(二)白虎加人参汤16

(三)地愉散(一名泼火散)16

治验: 16

第五节伤湿咳嗽 17

方解: 17

(一)麻杏苡甘汤17

(二)五苓散17

治验: 18

第六节伤燥咳嗽 19

方解: 19

(一)葱豉汤加味19

(二)清燥救肺汤20

(三)麦门冬汤20

治验: 20

附一、顿咳(百日咳)20

方解: 21

(一)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21

(二)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1

(三)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1

(四)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解见伤湿咳嗽。21 (五)六君子汤加味21

(六)四逆加茯苓汤21

治验: 22

附二、麻疹咳嗽23

方解: 24

(一)荆防败毒散加减方解见伤风咳嗽。24 (二)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4

(三)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4

(四)竹叶石膏汤24

(五)三黄石膏汤加味24

(六)通脉四逆汤加味25

(七)六君子汤方解见百日咳。25

(八)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25

治验: 25

第三章内伤咳嗽26

第一节内虚咳嗽26

一、肺咳27

方解:27

(一)姜桂汤27

(二)甘草干姜汤27

(三)附子理中汤28

(四)新订贝母散加味28

(五)大承气汤28

(六)赤石脂禹余粮汤28

治验:28

咳嗽之辨证论治

第一章概说

第一节咳嗽之含义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托名黄帝所作之《内经》,虽笔之于书约在周代,而其内容则多上古口传心授所积累,弥足珍贵。其中《素问》咳论一篇,对于咳嗽一证已作比较系统之论述,虽未提及嗽字,但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篇、诊要经终篇、示从容篇皆连言咳嗽。且相传为周公所作之《周礼》,其天官疾医条下,即有“冬时有嗽上气疾”之记载,足证咳与嗽自古即有单用,亦有连言,其词虽有单音双音之殊,其义实未见有何分别。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亦仅提咳而不及嗽,但其《金匮要略》则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及“痰饮咳嗽”两个专章并提咳嗽。历魏、晋、六朝、隋、唐、五代以至两宋诸家论咳嗽者,亦未细为分别。至金刘完素咳嗽论始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其后元张洁古《活法机要》及明以后诸医家,大多依此立说。惟何柏斋说:《机要》所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而为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隔,故相攻而作声,痰出声乃通利,斯谓之咳。外感风寒,肺管为寒气所束,声出不利,故亦相攻作声,然无物也,斯谓之嗽。”是咳为有声而有痰,嗽是有声而无痰,与刘说几全相反。赵献可《医贯》谓:“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有声,虽分六腑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为清虚之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则论咳同于刘氏,而论嗽则三氏之说各异,其要俱在声痰有无之辨,与主脾主肺之别。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则谓:“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声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则咳嗽都是有声有痰,而咳则痰不易出,嗽则声不甚响,皆不过程度之差异,并非有截然分别。故刘完素立咳嗽分言之说不久,张子和《儒门事亲》即谓:“嗽与咳一证也,后人或以嗽为阳,咳为阴,亦无考据。……《素问》惟以四处连言咳酞其余篇中只言咳不言嗽,乃知咳嗽一证也。”综合众说,仍以咳嗽都是有声有痰,单言合言,其义无别为当。不过无痰之咳嗽,应称为干咳嗽,始不致发生歧义。经过诸家声痰有无,主肺主脾之详析,咳嗽之含义已愈辨而愈明,对于辨证论治,实有相当裨益,这是应当首先明确的。

第二节咳嗽之病因

对于咳嗽之病因,《素问》咳论早有所论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外邪从皮毛侵肺,内邪从胃上侵肺,为咳嗽形成之主因。他篇亦屡言肺受邪,肝木受邪,邪害心火,及热淫、燥淫、炎暑、伤湿、肺风皆能致咳逆,实已道及风、寒、热、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