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分期治疗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针灸分期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2年1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8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归为观察组,采用针灸分期疗法进行治疗,同期选取8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遗症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而且对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一种由非特异性面神经炎症引起的面肌瘫痪疾病,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正常面部动作[1]。
周围性面瘫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且无男女比例差异,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侧发病。
中医将周围性面瘫称为“口眼歪斜”,认为其发病与过度劳累和机体受凉有关,邪风入侵就会导致经气阻滞失养,从而引发面肌纵缓失当[2]。
实践表明,中医针灸疗法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为评估针灸分期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本文以2012年1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8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分期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来自门诊部及住院部,临床表现及体征均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将入选的85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其中男44例,女41例,年龄18~82岁,平均(52.13±6.78)岁,病程2~103 d,平均(62.41±14.05)d,临床分期:急性期29例,稳定期26例,恢复期21例,后遗症期9例;自门诊部及住院部同期选取8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43例,年龄20~81岁,平均(50.71±5.90)岁,病程5~108 d,平均(65.82±15.11)d,临床分期:急性期31例,稳定期24例,恢复期19例,后遗症期11例。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
两性霉素 B不良反应大 , 患者可能会m现严重的肝 、 肾功能损害 、 低 血钾 、 贫血等I I , 故 临床应慎用。 综上所述 ,我院外科手 术切 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且 耐药性 严 重, l l 缶 床医师应根据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参 考 文献 :
3讨 论 【 1 】 俞 莹, 陈志 勇 医院 外 科 手 术切 口感 染 病 原 菌 的 分 布 及 其 耐 药性 研 究 U 】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志 . 2 0 1 2 . 2 2 ( 6 ) : 1 2 8 2 —1 2 8 4 [ 2 1张媛 媛 , 陈 志 勇 医 院手 术 切 口感 染 病 原 菌 的 分 布 及 其 耐 药性 研 究 【 I I . 中国
报道有差异I 。 。 。 从表 2 、 表3 可 见, 铜绿假 单胞菌 、 大肠埃 希菌和肺 炎克雷伯菌 仅对亚胺培南 、 头孢哌N/ 舒 巴坦 、 哌拉 两林/ 他 唑巴坦较敏感 ( 耐药 率0 . 0 %~ 1 1 . 1 %) 对常用 的三代头孢及氨基糖苷类 、 喹诺酮类 的耐药 率都较高( 耐药率 2 2 . 2 %~ 1 0 0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 高的原 冈 可能与产生 B 一 内酰胺酶 、 外膜通透性下降及青 霉素结 合蛋 白位点的 改变有关。大肠埃希菌 和肺炎克雷伯菌易产 生超广谱 B 一 内酰胺 酶 , 这类 酶可水解 内酰胺药物 的酰胺键从 而使抗生素 失去杀菌 活性 。 革兰 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 素 1 0 0 . 0 %敏感 , 对其它抗茼药物 耐药较 严重 。由于肠球菌对头孢 菌素 、 氨基糖苷类 、 克林 霉素 、 磺胺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 1 O ] 唐双. 护理 模式 与 医学模式 的 比较研 究 [ D] . 太原: 山西 医科大
学。 2 0 l 3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1 1— 2 4 编辑 : 任婕 )
4 0例 ; 年龄 l 6—7 O岁 ; 风寒 袭络 型 8 5例 , 风热袭 络型 1 5例 ; 病 区、 家庭护 理 ; 护 理相应 的配备设施有 所更新 和进步 ; 护理业 务 技术水平有 明显 的提 高 , 护理教 育模式 的转变 带来护 士知识 结
构 的提升 , 人才的培养进 一步优 化 J 。中 医护 理学秉 承与 时俱 进 的思想 , 在传统研 究方 法的基 础上 引入 了现代 医学 的众 多研 究方法 , 使 得评 判更具客 观化 、 数据化 、 重 复性及对照性 】 , 在全 民注重健康养生 的今天 , 中医护理 工作 的范 畴也 在不断扩大 , 从 单纯 的疾病 护理正在 向预防疾病 、 维 护健康 、 既病 防变、 控 制病 情、 病后 调护及心 理、 饮食 、 健康 指导 等诸多方 面转换 ] 。在 以 人 的健康 为中心 的护理模式 的指导 下 , 拓宽 了护理研究 的范 围 ,
[ 5 ] 杨 明, 谷清华 , 丁富平 , 等. 贝维斯 护 理理念 在护 理行为 中 的运用
[ J ] . 临床 医学工程 , 2 0 1 l , 1 8 ( 8 ) : 1 2 9 1 — 1 2 9 2 . [ 6 ] 刘丽. 中国传 统护 理思想 与现代护理 理念 的契合 [ J ] . 现代 护理 ,
4 3 0 0 6 4)
基金项 目: 武汉市卫 生局 资助课题 : 项 目编号武 ̄( 2 2 o 3—2 2 6 ) 。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缩、 面肌抽搐 和鳄鱼 泪征 4个方 面的评分 , 分值 越高 , 并发 症越 严 重。面神经功能评分总分 =动态观评分 一静态观评分 一 并发 症评分 。面神经功能评分 最高分 为 5 0分 。② 通过 面神经 功能
评 分评定 疗效 , 痊愈: 经 治疗 后 , 面神经 功能 评分 为 4 7分 一5 0 分; 显效 : 经治疗 后 , 面神经功 能评分提 高 1 5分以上 ; 有效 : 经治 疗后, 面神经功 能评分提 高 1 0分 一l 5分( 包括 1 5分 ) ; 无效 : 经 治疗后 , 面神经功能评分提 高不足 l 0分 。 3 . 2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 P S S 1 7 . 0 f o r Wi n d o w s 统 计软 件进行 统计 , 计量 资料 以均数 士标准差 ( ±s ) 表示 , 如 果符合 正态 分布 , 采用 t 检验;
1 . 2 诊 断标准 依据 《 临床常见疾病诊 疗标 准》 … 诊断 为周 围性 面瘫 。临
患者均取仰 卧位 , 针灸 治疗前 局部皮肤常规碘伏消毒 , 选用 华佗牌一次性 无菌 针灸 针 ( 苏 州 医疗 器械 有 限公 司 ) , 规格 为
0 . 3 2 m m× 4 0 m m毫针 , 同一患者治疗过程保持 为同一名治疗 医 师。
面瘫发病 2 8 d以后 为恢复期 , 该阶段治疗 以患侧 面部穴位 透刺法为主 , 取 百会 透神庭、 阳白透鱼腰 、 阳 白透攒竹 、 阳白透丝 竹空、 地仓透颊 车、 地仓 透迎 香、 迎香 透 四 白, 针刺 得气 后 接通
G 6 8 0 5型电针 仪 , 用断续波 , 频率 2 Hz , 强度 以患者能耐受 为度 ,
2 . 1 . 2 静 止 期
分期论治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
2 4・
J o u na r l o f E x t e na r l T h e r a p y o f T O M A o r 2 0 1 5 。 2 4 ( 2
分 期 论 治 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8 O例
徐 涵斌 , 宋南昌, 何 勇
( 江苏省南 昌市中西 医结合 医院, 江西 南昌 3 3 0 0 0 3 )
2 . 1 . 2 恢 复期 ( 8 0 d一9 0 d )
①针刺治疗 : 稍重 手法 , 较 深刺 入 , 稍重 刺激 基本 取 穴 : 翳 风、 牵正、 合谷 、 阳 白、 太 阳、 下 关、 颧髂、 地仓、 颊车 。穴 位加减 :
1 临 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鼻唇沟变浅 , 加 迎香 ; 人 中沟歪斜 , 加 口禾 谬 ; 抬眉 困难 , 加 攒竹 或鱼腰 ; 流泪加 攒竹 、 头维 ; 耳 鸣加听会 、 听宫 。 ② 电针疗法 : 穴取翳风 、 太 阳、 阳 白、 地仓 、 迎 香、 下关 、 颊车, 常规针刺得气后 , 接电针 ( G 6 8 0 5一I I A型 电针治疗仪 ) , 每 次选
有关资料报道 , 其治愈率虽然可达 8 O% , 但治疗 时间较 长 , 一般 需要 1 个月 , 甚至需要 3个 一6个月 的恢 复时间 , 约 5%的患者 遗 留不 同程度 的后遗症 , 影 响患者面貌 , 给 日常生 活、 工 作和交 流带来诸多不便 。如何缩短治疗 时间 , 提高临床治愈率 , 减少后 遗症 的发生 , 是临床中急需解决 的问题 。 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 势 , 但在 治疗 方法选 择及使 用时 机上 , 仍 存有 较大的分歧。笔者对 8 O例周 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
灸分期综合治疗 , 取得 了满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分期针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析 , 的 比较 采 用 z 率 检 验 , 0 0 P< . 5为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2 结 果
2组 面 瘫 患 者 疗 效 比较 见 表 1 。
病 程最短 1d 最长 3 , , 5d 平均 8 2d . 。常规 组 4 4例 , 2 男 4例 ,
女2 0例 ; 龄 2 6 年 O一 5岁 , 均 4 . 平 1 2岁 ; 程 最 短 1d最 长 4 病 , 0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痊 愈 : 瘫 症 状 消 失 , 部 表 情 中 。 面 面
功 能 完 全 恢 复 正 常 ; 效 : 瘫 症 状 基 本 消 失 , 部 肌 肉 功 能 显 面 面
基 本 恢 复 ; 效 : 状 和 体 征 有 改 善 , 笑 时 口角 轻 微 歪 斜 , 有 症 浅 额 纹 和 鼻 唇 沟未 恢 复 ; 效 : 状 体 征 无 改 善 。 无 症 14 统 计 学 处 理 . 应 用 S S 15统 计 软 件 包 进 行 数 据 分 P S1 .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般资料 .
8 8例均 为我 院 门诊 周 围性 面瘫 患者 , 者 患
次 为 1 疗 程 , 程 间 隔 2d 个 疗 。2组 患 者 均 嘱 其 避 风 寒 。 皱 多
皆 经 过 神 经 内科 诊 断 , 经 C MR 等 检 查 , 除 因 脑 血 管 疾 或 T、 I 排 病 、 瘤 、 性 感 染 多 发 性 神 经 根 炎 等 疾 病 引 起 的 面 神 经 麻 脑 急
王 梅 英
( 河北 省 清河县 中心 医院 , 河北 清 河 0 4 0 ) 580
[ 要 】 目的 观 察 分 期 针 刺 综 合 治 疗 周 围性 面瘫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摘 将8 8例 门诊 面瘫 患 者 分 为 2组 : 分期 综
周围性面瘫行分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周围性面瘫行分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针对分期针灸治疗应用于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将某院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35)与试验组(n=35),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予以分期针灸治疗,对比分析经不同干预之后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评分。
结果试验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7.14%、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为(87.52±5.24)分,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8.12%、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61.57±6.21)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分期针灸治疗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治疗效果确切,可提升针灸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分期针灸;临床疗效引言周围性面瘫属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疾病,也称 Bell麻痹,通常急性发病,病因尚未明确。
西医研究指出该疾病属于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研究中该疾病属于口眼歪斜范畴,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劳累、受凉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
中医显示,该疾病是因脉络空虚,机体受风寒之邪侵入导致经脉失养、经气阻滞,使面部肌肉纵缓不收引发的疾病。
现报告本院自2016 年 9 月~ 2017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研究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此次研究的70例样本数据均选自我院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所有患者表示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患者以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心血管严重异常、肝肾功能不健全、精神异常以及妊娠期等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划分,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0~84岁,平均(52.23±4.21)岁,病程3~60d,平均(31.23±4.21)d,其中急性期患者10例,稳定期患者18例,恢复期患者7例;试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2~85岁,平均(53.53±5.54)岁,病程4~62d,平均(33.53±5.87)d,其中急性期患者11例,稳定期患者19例,恢复期患者5例。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临床观察
表 2 两 组周 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 评分( 娃s , 分)
1 . 1 - 一股 资料 : 本 组患 者 8 0 例, 为 本 院收 治 的周 围性 面 瘫患 者 。符 合 第七 版 《 耳 鼻 咽喉头 颈 外科 学》 面 神经 炎诊 断标 准l 引 。患者 出现 眼 裂扩大, 眨 眼功 能 消失 , 不能 鼓 腮 , 味觉减退, 露齿 时 , 口角歪 斜 等 临 床症 状 , 部分患 者还 出现听 觉过 敏及外 耳道 疱疹 等症 状 。排除 发 病 时 间> 3 d 且采 用其 他治 疗者 ; 排 除外伤 性 面瘫 、 中枢性 面瘫 、 腮 腺 炎 引 起 的面瘫 等 患者 。 随机分 为对 照 组 与观察 组 各 4 0 例, 对 照 组 男性 2 2 例、 女性 1 8 例, 年龄 2 2 — 5 2 岁、 平均 年龄 ( 3 5 . 7 ± 4 . 2 ) 岁, 病 程 4 ~ 1 0 d , 发展 期 1 6例 , 静止期 1 5 例, 恢复 期 9 例; 观 察组男 性 2 4 例、 女性 1 6 例, 年龄 2 3 ~ 5 O岁 、 平 均 年龄 ( 3 6 . 4 + - 4 . 1 ) 岁, 病程 5 - 1 0 d , 发 展期 1 8 例, 静 止期 1 4 例, 恢 复期 8 例 。两 组患 者基 本 资料 及 病 程 等 经统 计学 分析 差异 不显 著 ( 尸 > O . 0 5 ) 。 1 . 2治 疗 方法 : 对照 组 患 者采 用 五 官 超短 波 电疗 机进 行 治 疗 , 将 直 径6 c m两 个 圆形 电极 分别 置 于患 侧茎  ̄ L : f L 区 、耳屏 前 斜 区 , 1 , 5 e m 外行 1 5 m i n 治疗 , 1 次, d 。 观察组 患者 采用 分期 针灸 治疗 。 发 展期 遵循 祛邪 通络 原则 , 取 双 侧 凤池 、 翳风, 将 毫 针快 速浅 刺 入浅 表 ; 远 端 取双 侧合 谷 穴 深入 , 巨刺 。风 寒者 取穴 阳白 、 迎香 、 下关 、 地 仓 等穴 位进 行 针灸 , 针 灸 时 间为 3 0 a r i n 。 同时可 配艾 条灸 穴位 , 穴位 交替 进行 。 恢 复期遵 循扶 正 祛邪原则 , 取 阳 白透 鱼 腰 、 翳 风、 下关 、 牵正 、 四白、 太阳 、 迎香 、 人 中、 承浆 、 头维 , 取患侧穴 , 起 针 后 用 闪 罐 治疗 , 治疗 1 0次 为 1 疗 程, 每l 疗程结束后休息 3 d 再进行下一疗程 , 总共治疗 2个疗程 。 恢 复期 取 局部 穴位 : 承浆 、 阳白 、 迎香 、 丝竹 空 、 人中、 地仓 、 鱼腰等 , 间隔 3 — 5 d 进行 1 次埋 针 , 在 原针 刺入 点 附 近轮 流刺 入 , 治疗 1 O 次 为 1 疗程, 疗 程结 束后 休 息 5 d 进 入下 一疗 程 , 总计 治疗 3 个疗 程 。 1 - 3 观 察 内容 : 参考 侯 亚 菊 的相 关 标 准 判定 治 疗 效果 , 即: 治 疗 后 患 者 临床 症状 、 体 征 消失 , 脸 部肌 肉功能 恢 复正 常为 治愈 ; 治疗后 , 患 者 临床 症 状 、 体 征显 著 改 善 , 脸 部 肌 肉 功能 明显 恢复 为 好 转 ; 治 疗后, 患者 临床症 状 、 体征 及脸 部肌 肉功能未 见 明显改 善为 无效 。 面神经麻 痹程度 采用面 神经麻 痹程度分 级评分量 表进行 判定 。 1 . 4统计 学方 法 : 数据 分析所 用 统计 学软 件 S P S S, n . 0 。计 量 资料 的 表 示 方式 为 ( i s ) , 检 验用 t ; 计 数资 料 的表 示 方 例 数 / 百分比,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效果观察一、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在面部肌肉不对称或消失。
临床上,周围性面瘫可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
在急性期,患者易出现面部肌肉无力、麻木、眼睑不能闭合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目前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还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依据。
二、研究目的1. 观察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2.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机制;3. 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建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80例,男女比例约1:1,年龄范围25~65岁。
患者符合以下病例包括:1)出现面部肌肉无力、麻木、眼睑不能闭合等急性期症状;2)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80例患者均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面部穴位(足太阳膀胱经:睛明、阳白、合谷、迎香,阳明胃经:迎香、丝竹空、承泣、球后)进行针刺,采用激痛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3次,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
3. 治疗效果评价对80例患者的面部肌肉力量、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以及面瘫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评定面瘫严重程度。
同时观察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四、研究结果1. 临床疗效观察经过4周的治疗,80例患者中,治愈50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3.75%。
面部肌肉力量明显增强,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得到改善,面部表情明显对称,面部肌肉张力明显减轻。
而且,治疗后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 作用机制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针灸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情况;2)针灸可以调整面部肌肉的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促进面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加速面部功能的恢复;3)针灸可以舒缓面部的神经压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周围性面瘫行分期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8年11月中医中药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32055基金项目: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2017ZX021)。
作者简介:任亮(1979-),男,汉族,陕西凤翔人,主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中医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通讯作者:刘静,E -mail :31855295@.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引发此类疾病的因素尚不明确。
西医认为该病为周围性面神经炎,而中医将其归于口斜眼歪的范围之内[1],引发此类疾病的因素可能包括受凉、病毒感染以及劳累等。
据有关资料显示,此类疾病是由机体受凉以及脉络空虚等引起的经脉受阻、失养等,导致面部肌肉无法收缩[2]。
以患者面瘫状况为依据,通过分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面部状况,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周围性面瘫采用分期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
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1~93岁,平均(52.63±4.19)岁。
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0~82岁,平均(53.06±4.18)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伴有重大心理、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心脏、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③伴有肢体、言语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灸治疗,选择牵正、太阳、地仓透颊车、合谷、人中以及印堂穴位,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手法。
针灸疗程20d 。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分期针灸治疗,具体如下。
急性期患者,同行采用单纯浅刺多穴治疗,以兴奋二型手法为依据,对面部穴位进行处理,留针时间一般为5~10min ,平均每3min 行针1次,主穴位实施温和灸,时间为5~10min ;四肢穴位留针时间为15~20min ,期间行针1次;起针后对针灸面进行雀啄30~50下/次,1次/d ,10d 为1个疗程,接受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时间间隔为3d ;主穴包括牵正、合谷、翳风、风池、太冲以及地仓;配穴包括足三里、阳白、太冲、丝竹空、合谷、照海、外关、鱼腰、禾髎、攒竹、颊车、瞳子髎、迎香、四白、巨髎。
针刺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88例临床疗效观察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型面瘫患者 88 例,符合疾病
临床诊断标准 [2] 均为单侧发病,随分成观察组 (44 例 ) 和对照 组 (44 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随机选取 22 例,女性患者随机选取 22 例;平均(31.55±6.42)岁;病程为 7-20 天。观察组男 22 例, 女 22 例;平均(32.55±6.12)岁;病程为 7-21 天。对照组和观察 组 患 者 的 男 女 比 例、年 龄、病 程 及 疾 病 情 况 等 一 般 资 料 无 明 显 差 异,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9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9
·临床研究·
针刺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 88 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梅,秦晓光 *,龙俊华,刘福花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就诊先后顺序选取患者 88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 (44 例 ) 与对照组 (44 例 ), 对照组行牵正散治疗,观察组在运用针刺配合牵正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4 周后对照组有效率为 90.69%,观察 组有效率为 93.02%;2 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 95.35%,观察组有效率为 97.6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周围型面瘫的治疗中应用针刺配合牵正散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牵正散;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9.095
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温针灸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
治疗前 , 且 研 究 组 明 显优 于 对 照组 ,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 结论 周 围性 面 瘫 患 者经 温针 灸分 期 治 疗 临床 效 果 显 著 , 值 得在 ・ 床 治 疗 中推 广运 用 。
Xi a n 7 1 0 0 3 2 , C h i n a ) A BS T RA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w a i n a c u p u n c t u r e s t a g e t r e a t m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e r i p h e r a l f a c i a l
治 疗 方 法 将 其 分 为研 究组 ( 3 8 例) 与对照组( 3 8例 ) 。研 究 组 患 者给 予分 期 温针 灸 治 疗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照 组 患 者 给 予 不 分 期 温针 灸 治 疗 ,
对 比 两组 惠者的 治疗 总有 效率 、 神 经麻痹 程度 评分 、 H o u s e - B r a c k ma n n分 级及 F D I 评 分 。结果 研 究组 患者 总有 效率 为 9 7 . 3 7 %, 明
关键 词 : 周 围性 面瘫 ; 温针 灸; 分期 中图分 类号 :R 2 4 6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2 0 9 6 — 1 4 1 3 ( 2 0 1 7 ) 1 5 一 O 1 1 2 — 0 2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与临床优势探析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与临床优势探析目的:探索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患者的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收集治疗效果指标。
结果:痊愈79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结论:针灸分期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众多[1],在临床上西医疗法的效果不明显,且多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不易为患者接受。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常用的外治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笔者所在医院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分期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36~67岁,平均(48.3±4.5)岁,病程1~5 d,平均(3.20±0.52)d。
1.2 方法在患者的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具体分为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1)急性期。
采用多针浅刺手法,手法要轻,主穴选择患侧太阳穴、攒竹穴、地仓穴、颊车穴、迎香穴、翳风穴、风池穴、太冲穴及合谷穴,选择毫针浅刺,留针约为20 min。
(2)稳定期。
此时期针灸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通经活血,选择患侧的下关穴、地仓穴、太阳穴、丝竹穴、阳白穴;同时选择双侧的合谷穴、梁丘穴、内庭穴;面部的穴位采用斜刺法,捻转平补平泻,必要情况下可给予短时间的电频电流;在针刺合谷穴、内庭穴及梁丘穴时,以垂直针刺,提插泻法针刺,留针20 min。
(3)恢复期。
此时期的针灸治疗目标在于扶助正气,选择患侧的攒竹穴、四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及双侧的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穴;对于面部的穴位针刺时采用斜刺手法,提插补法,远端穴位则垂直针刺,同时使用温热灸辅助。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思考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针灸分期治疗的实际疗效。
方法以2021.1-2022.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针灸科接收的88例周围性面瘫病患,以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n=44例,常规疗法)和实验组(n=44例,常规疗法+针灸分期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
结果对于病患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满意度而言,实验组分别是:95.45%、(87.45±1.26)分;对照组分别是79.55%、(62.13±1.45)分,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另外,对于病患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来说,在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其评分均降低,但是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 <0.05。
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选择针灸分期疗法能够显著性地增强病患的临床疗效,且大幅提升病患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所以此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明显且突出。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应用效果引言: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又名为“面神经炎”,它是“非特异性面神经炎”诱导面肌瘫痪而发病的,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特征是:嘴眼歪斜,面部动作无法正常进行。
该病在发病年龄上没有限制,且男女患者的发病率无差异,大部分都属于单侧发病[1]。
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病又名为“嘴眼歪斜”,它的发病机制与过度劳累、身体受寒等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因为风邪、寒邪等侵入体内,则会造成经气阻滞失养,由此导致面肌纵缓失当。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不错的应用效果。
为了能够对该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法,利用针灸分期疗法进行探讨,相关内容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一)常规资料以2021.1-2022.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针灸科接收的88例周围性面瘫病患,以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n=44例)和实验组(n=44例)。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电疗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针灸分期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2.00%,而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观察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为(90.05±3.16),对照组为(72.34±2.77),观察组的评分明显占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可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分期;针灸;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也就是面神经炎,该病是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功能障碍。
患者通常出现以下症状,包括口眼歪斜、不能眨眼、抬眉以及鼓嘴等[1]。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脉络空虚、感染风寒热邪,导致经络气血流通不畅,筋失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
结合周围性面瘫各分期的临床特征,本文就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
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眼裂扩大、不能眨眼和鼓腮、味觉迟钝、嘴角歪斜等,也有一些患者出现外耳道疱疹以及听觉过敏等症状。
患者中不包括发病时间少于3天且采用其他治疗的患者;并且排除腮腺炎、中枢性面瘫、外伤性面瘫引起的面瘫等患者。
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
观察组中有男32例,女18例,年龄21-53岁,平均(34.87±4.16)岁,病程5-11天,发展期19例,静止期18例,恢复期13例;对照组有男31例,女19例,年龄22-54岁,平均(35.01±4.09)岁,病程4-12天,发展期18例,静止期20例,恢复期12例。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程永红【摘要】目的分析总结86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周围性面瘫的病程分为:急性期或发展期、恢复期或静止期、后遗症期或恢复期,结合病例与临床疗效,对各期病程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及分析.结果86名病患中痊愈41例(47.7%)、22例好转(30.2%)、有效l2(1 5.1%)、无效6例(7%).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期治疗,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及病情复发.【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2(027)018【总页数】2页(P1713-1714)【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分期治疗;针灸;护理【作者】程永红【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医院,贵州遵义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R245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1]。
祖国医学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
其发病与受凉、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2]。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
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
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3]。
现将我院对86例患者分期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针灸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面瘫患者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58.6岁。
病程时间最短3 d,最长60 d,均无其他严重疾患。
我院根据中医理论文献[1-4]及临床情况,将86例周围性面瘫病人分为3期:急性期或发展期(1周内)31例;恢复期或静止期(发病2周~3月)44例;后遗症期或恢复期(发病3月以上)11例。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观察及临床评价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观察及临床评价余时胜【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三组,急性期针灸组25例,静止期针灸30例,恢复期针灸25例,对各组患者实施针灸,比较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急性期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静止期为70.0%,恢复期为52.0% ;治疗后三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提高,急性期优于静止期和恢复期.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应早期实施针灸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18【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周期性面瘫;针灸;面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作者】余时胜【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总医院康复科福建三明 35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面瘫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是以患者面部表情肌群发生障碍,患者面部肌肉活动不灵敏从而出现口歪眼斜状况为特征,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
周围性面瘫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多数情况下为单侧发病。
中医将面瘫称为“口眼歪斜”发病机制与过度劳累以及机体受凉相关,从而使得邪风入侵导致气血失调。
临床实践表面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效果,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讨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40.0±16.2)岁,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
诊断标准:相关诊断符合《临床常见疾病诊断》中关于周围性面瘫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为: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或者泪液分泌减少,口角一侧下垂,舌头前2/3味觉障碍等。
纳入标准:患者为首次发病,就诊时病程<3个月;排除标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科疾病等引起面瘫。
周围性面瘫分期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周围性面瘫分期针灸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分期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临床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48例周围性面谈的病例,选取时间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予以实验组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常规针刺治疗的效果显著差于针灸治疗的有效率,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结论:给予周围性面瘫病人应用分期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果,其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属于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针刺治疗;临床价值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一种多发、常见的面部神经麻痹疾病,其易发于各阶段年龄、各个季节,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和劳累损伤、面部受凉、病毒性感染等有关。
另代代谢功能障碍也容易构成该病[1]。
目前,西医暂无理想方式治疗,中医则通过推拿、艾灸、针刺等法,刺激神经的兴奋度,改善面部血液代谢以及循环,更好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我院为提升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特进行此次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将抽取的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患有周围性面瘫的病患,依照随机抽签法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所有病例均自愿参与实验,并且签署相关协议书。
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在(60.00±3.09)岁,病程为2-7天,平均病程为(4.50±0.39)天;实验组中11例女性,13例男性,年龄为51-70岁,平均年龄为(60.50±3.25)岁,病程在3-7天,平均病程在(5.00±0.50)天;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在基础资料中无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代表无临床统计学意义。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5T01:33:57.9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8期作者:应小云[导读] 目的:研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分期治疗的效果应小云天长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安徽天长 239300摘要:目的:研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分期治疗的效果。
方法:于我院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分为对照组(37例,西药治疗)和观察组(37例,分期针灸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较对照组(75.68%)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House-Brackmann(85.61±6.49)分,FDI(76.38±6.7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House-Brackmann(61.58±5.24)分,FDI (89.21±5.33)分](P<0.05)。
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采取分期针灸方式治疗更有利于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改善面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分期针灸治疗;面瘫症状前言:周围性面瘫患者主要存在呆滞、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对患者面部美观度和正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1]。
临床上主要采取西药治疗控制病情,如甲钴胺等,能够促进神经纤维恢复,改善神经退变。
针灸分期治疗能够对症取穴,疏经通络,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面瘫症状。
分期治疗是根据患者疾病不同阶段进行取穴,有效改善神经压迫,促进气血运行,能够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本文于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围绕针灸分期治疗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74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7例,性别:男/女=19/18,年龄(42.58±4.36)岁,平均病程(13.42±2.90)d。
观察组37例,性别:男/女=20/17,年龄(42.65±4.51)岁,平均病程(13.50±2.75)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维生素B 片、 甲钴胺片。
1 . 4疗程 :针灸每天 1 次,1 0 d 为1 个疗程 ,1 个疗程 休 g , 2  ̄ 3 d 。 1 . 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发布的 《 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 标
该病引起重视,积极治疗。而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着其独到的疗
效 。笔者  ̄ 2 0 1 1 年开始 采用针灸分期治疗周 围性面瘫 ,根据有关文献[ 1
现将 周围性面瘫分为 四期 :即发病 1 周之 内的为急性期 ,l ~ 3 周的为稳
定期,3 周~ 3 个月为恢复期,病程超过3 个月者为后遗症期。根据不同
常滞留于患侧的齿颊间隙,并常有口水从患侧流出;③排除中枢性面
瘫及其他 引起面部表情肌瘫痪 的疾病 。 1 . 3 治疗方法 :①急性期 :局 部取穴配合 耳前艾条灸 ,局部多 采用 浅
刺 。取 穴 :百会 、风 池、攒竹 、翳 风,针用泻法 ,留针2 0 mi n ,中药
口服牵正散加减 ,每天 1 次。有耳廓疱疹者 加用 阿昔洛韦片 口 服0 . 4 g , 1 天3 次 l有耳 后乳突处压 痛者 ,静 滴地 塞米松 1 0 m g ,1 天1 次 。②稳
分期症状 的不 同,采用 不同的针刺及治疗 方法 ,取得 了不错 的疗效 , 报道如 下。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 符合周 围性 面瘫的诊 断标 准 ,其 中门诊患
诉,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的疗 效评定标准评定。8 8 例中治愈6 5 例( 7 6 . 2 7 %) ,好转1 7 例( 1 9 . 3 2 %) ,未
2 1 8 ・中医中药 ・
J a n u a r y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3
针灸分期治疗8 8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勇华
(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广西 南宁 5 3 0 2 0 0 )
【 摘 要】 目的 观 察针 灸分期 治疗周 围性 面瘫 8 8例 临床 疗效 。方 法 将 8 8 例 周 围性 面瘫 患者按 照 发病 时 问 分为 急性期 、稳 定期 、 恢 复期 、
愈5 例( 5 . 6 8 %) ,总有效率9 4 . 3 2 %, 见表 1 。
3讨 论 周 围性 面瘫属 中医 “ 中风”、 “ 痹症 ”的范畴 ,俗称 口眼歪斜 、
者6 8 例 ,住院患者2 O 例 ,男 性4 8 例 ,女性4 0 例 ;年龄最 小 的6 岁 ,最 大 的7 9 岁 ,平均年龄3 8 . 7 岁 ;病程最短的 1 d ,最 长的1 O 个 月 }急性期
中 图分 类号 :R 7 4 6 ;R 2 4 5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0 3 — 0 2 1 8 — 0 1
周 围性面瘫 又称之为b e l l 麻 痹或 面神经 炎 ,是临 床上很 常见的疾 病 。确 切病 因未 明 ,长期 以来认为 本病 与嗜神 经病 毒感染 有 关 。临 床表现 常为 患侧表 情肌 的弛 缓性瘫 痪 ,绝大多 数为 一侧性 ,双 侧极 少 见。如治疗方 法不当或未得到及 时治疗 ,有可 能出现 口角歪斜 、面
寒 通络、调和气血 、并改善局部症状 ,还 可扶正补虚祛邪 ,防止病邪 内侵。再配合艾条灸 的热传导刺激 ,极易 激发感传 ,乃至气 至病所 。 针灸治疗能通过激发体 内固有的经气 ,使 人体内部失调 、紊 乱的生理
功 能得到恢复 ,艾条 灸具有双 向调节和整 体调节的作用 ,从而 达到活
面瘫。 中医认为本病 为风邪乘虚侵袭 以阳明、少 阳经为 主,致经气不
患者3 2 例,稳定期患者2 8 例 ,恢复期患者2 2 例,后遗症期患者6 例。
畅,经脉失养,肌肉弛缓而致面瘫。面瘫早期的针刺治疗可以起到祛
风通络的作用 ,主要 针刺对神经炎性 水肿 的吸收 、减轻面神 经损害有 较好的疗效 ,根据针灸 的正性双 向调 节功能[ 4 是对 面神经的一种 良性 刺 激。针刺对血管活动 及毛细血管 的通透性 有一定的调节功 能 ,可 以 明显改善炎症病灶微 循环 和淋 巴循环 ,促进 炎性物质的吸收 。再配合 T D P 照射可 改善 面神经周 围组织 的血液循环 ,缓 解面神经周 围毛细血 管 的痉挛状态 ,从 而改善面神经的缺血缺 氧状况 ,达到迅速 消除面神 经的炎症和水肿 ,促进 面神经 回复及 防止 面神经变性 。针刺选 穴主要
在 阳明经和少 阳经,阳明经多气多血 ,故选 用这条经络不仅 可祛风散
1 . 2 诊断标准 :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 悯 围性面瘫诊断可概括为:①突
然起病 数小时至数天 内出现面瘫症状 ;②临床表现主要为一 侧面部肌
肉瘫 痪 ,出 现额纹 消失 ,眼裂 扩大 ,眼 睛不能 完全 闭合 ,鼻唇沟 变 浅 ,口角下垂 ,不能做 鼓气动作 ,露齿 时 口角歪斜 ,进食 时食 物残渣
准》 的疗 效评定标准 。痊愈 :症状 及体征 完全消失 ,闭眼 、鼓腮 等
动作正常 , 露齿动作完全对称,额纹正常;好转 : 症状及体征好转 ,
闭 眼、鼓腮 等 动作部 分好 转 ,露 齿动 作有所 改善 但恢复 不理 想 ,无
效 :症状及体征基本无变化 。 2结 果 经过 1 ~ 6 个 疗 程的 治疗 ,观 察 患者 面部 肌 肉活 动程 度及 患 者 自
后遗 症期 四期 ,针 对 不 同分期 采 用不 同的针 灸治疗 方法 。结果 治愈 7 4例 ,好 转 l 2例 ,未愈 2 例 ,总有 效率 9 7 . 1 8 %。结论 针 灸分期 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疗效 显著 ,治愈率 高。 【 关键 词】 周 围性 面瘫 ;分期 治疗 ;针 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