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情观察规范
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要点
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要点1. 引言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科问题,指儿童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烂、呈水样或黏液样,并伴有腹部疼痛、腹胀等症状。
小儿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过敏、消化不良、肠道功能障碍等。
为了确诊病因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2. 详细病史询问详细病史询问是小儿腹泻的诊断的第一步。
家长需要提供以下信息:•腹泻的起病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特点:通过询问腹泻的起病时间、持续时间、每天的排便次数以及排便的性状,可以了解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而判断可能的病因。
•是否存在呕吐、发热等症状:呕吐和发热可能是感染性腹泻的表现,有助于确定病因。
•饮食情况:询问儿童近期饮食情况,是否有食物过敏史或饮食改变等。
•是否有接触过病毒患者或旅行史:了解是否存在感染性腹泻的风险因素。
对于患有腹泻的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有关疾病的体征,包括:•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热等。
•腹部检查:观察腹部是否膨胀、是否有压痛或包块等。
•肛门检查:观察肛门是否有皮疹、裂口或痔等。
4.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证据,帮助确定小儿腹泻的病因。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外观、PH值、红细胞、白细胞、隐血等指标,可以帮助鉴别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粪便培养和涂片检查:可检测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如细菌、寄生虫等。
•糖吸收试验:用于评估小肠吸收功能。
•血液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项目,可帮助评估儿童的全身情况。
•血生化学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或器官功能异常。
在某些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帮助确定病因或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可观察肠道结构是否异常,如肠壁增厚、肠腔扩张等。
•腹部X线检查:可观察肠道气体分布、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
•小肠钡餐检查:适用于怀疑小肠疾病或肠梗阻的患儿。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
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一)腹泻的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护理常规】1.饮食指导腹泻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
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面条等,少食多餐。
2.纠正水电解紊乱和酸碱失衡口服补液、静脉补液。
(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
(2)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液的总量、种类和输液速度。
3.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维持皮肤完整性注意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及臀部,用柔软棉布吸干,外涂鞣酸软膏保护皮肤。
女婴儿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胶布,每次排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清洗局部皮肤,保持干燥。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排便情况: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
(3)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表现。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加强体能锻炼,适当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气候变化,防止过冷或过热,尤其婴幼儿腹部要避免受凉。
2.饮食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患病期添加辅食。
3.用药指导指导家长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
4.康复指导指导家长做好手卫生,教育患儿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喜炎平联合儿童益生菌合剂治疗小儿腹泻病观察
喜炎平联合儿童益生菌合剂治疗小儿腹泻病观察小儿腹泻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
发病多见于0.5~2岁小儿,尤其是1.5岁以内的小儿,以季节性、流行性为特点。
现将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腹泻病住院患儿596例,其中306例应用喜炎平与儿童益生菌合剂联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标准[1]。
将5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6例,其中男144例,女162例;<6个月64例,0.5~1岁130例,1~2岁32例,2~3岁80例,急性256例,迁延性42例,慢性8例。
对照组290例,男136例,女154例,<6个月76例,0.5~1岁126例,1~2岁58例,2~3岁30例,急性242例,迁延性40例,慢性8例。
全部患儿大便米汤样或稀水样,无脓血便,脱水为轻中度,部分患儿伴发热、呕吐、尿量减少。
全部患儿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酶标法、试剂盒由上海名典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均为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均正常范围。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在饮食调整、补液方面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病毒唑10~15mg/(kg·日)静滴,日1次,同时口服止泻药,治疗组加用喜炎平5mg/(kg·日)静滴,日1次,同时口服儿童益生菌合剂。
<1岁,每次1/3袋,日3次,1~2岁每次1/2袋日3次,2~3岁每次2/3袋日3次,>3岁每次1袋,日3次。
将药粉溶于开水或流质食物中,充分调匀后服用,疗程一般5~7天。
统计学疗法:采用x2疗效判断标准: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会议制定的标准[2]。
①显效:急性72小时时内,迁延性、慢性用药5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急性用药72小时,迁延性、慢性用药5天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急性用药72小时,迁延性、慢性用药5天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
小儿腹泻护理_查房
补充水分
鼓励小儿多饮水,以补充腹泻时 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营养支持途径与方法选择
口服补液盐
对于轻中度脱水的小儿,可给予口服补液盐,以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静脉输液
对于重度脱水或不能口服补液的小儿,需通过静 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肠内营养
对于长期腹泻导致营养不良的小儿,可给予肠内 营养剂,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腹泻次数与性状
记录患儿的腹泻次数、量、颜色 、性状等,判断腹泻的程度和性
质。
伴随症状
观察患儿是否伴有发热、呕吐、腹 痛等伴随症状,有助于判断腹泻的 原因。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大便常规、潜 血、轮状病毒等实验室检查,以明 确诊断。
伴随症状观察与记录
发热
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记录最高体温 和发热持续时间。
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 多、大便性状改变、腹痛、发热 、呕吐等。
常见原因分析
01
02
03
感染性腹泻
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如急性肠炎、轮状病毒 肠炎等。
非感染性腹泻
如饮食不当、过敏、药物 副作用等。
其他原因
如肠道外感染、先天性肠 道疾病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 诊断。
处理策略
根据电解质紊乱的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低钾血症时补充钾盐, 高钾血症时限制钾摄入等。
其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案制定
预防其他并发症
加强小儿的日常护理,注意保暖和卫 生,避免感染。
处理方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 处理方案,如发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或 药物降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同 时,密切观察小儿的症状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腹泻诊断标准
儿童腹泻诊断标准
儿童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水分增加等症状。
为了确保儿童的健康,我们需要准确
诊断儿童腹泻,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以下是儿童腹泻的诊断标准:
1. 病史和症状:儿童出现腹泻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水分增加等。
同时,儿童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2. 临床检查:医生会对儿童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
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和量。
此外,医生还会
对儿童的腹部进行触诊,以了解是否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压痛等异
常表现。
3. 实验室检查:医生会对儿童的大便进行常规检查,以了解
大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脂肪滴等成分。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粪
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引起腹泻的病原菌类型和敏感药物。
4. 诊断标准:
a) 急性腹泻:病程在3个月内; b) 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
周或反复发作的腹泻; c) 严重腹泻: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
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 d) 特殊类型腹泻:如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等。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医生可以对儿童腹泻进行初步诊断。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可能需要行肠镜、钡剂灌肠等特殊检查。
同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儿童的健康。
总之,儿童腹泻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和症状、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类型的腹泻。
家长在发现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儿急性腹泻病观察表
□无 1. 2.
□有,原因:
病情变异
□无 1.
□有,原因: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住院第 2-5 天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诊断 □ □ □
出院日 进行评估, ,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儿家长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 院复诊的时间、地点等
□ 补充完成相关检查 □ 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对症支持治疗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长期医嘱: □ □ □ □ □ □ 重 点 医 嘱 □ 儿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流质、半流质 有感染的控制感染 蒙脱石散剂 3.0g,餐前半小时口服,每日 3 次 卡多曲颗粒 10mg,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日 3 次 双岐 1.0g,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日 3 次
□ 葡萄糖酸锌颗粒70mg,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日2次 □ 临时医嘱: 必查 □ □ 血、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大便轮状病毒、腺病毒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 电解质、心电图 选查 :大便细菌培养、血气分析、胸部正位 补液 补充累计损失:轻度 30-50ml/kg,中度 50-100ml/kg,等渗性脱水予 1/2 张含 钠液,低渗性脱水予 2/3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予 1/3 张含钠液,判断脱水性质有困 难时先用 1/2 张含钠液。 □ □ □ □ 补钾:按缺钾的不同程度给 10%氯化钾,每日 200-400mg/kg。 纠正酸中毒:剩余碱(BE-ecf)*kg*1/4=所需补充的 5%碳酸氢钠毫升数。 对无严重呕吐者予 ORS 1-2 包。 重度脱水或明显循环衰竭者用 2:1 等张含钠液(2 份生理盐水+1 份 1.4%碳酸氢钠) 20ml/kg 于 30-60min 内快速静滴或缓慢静推扩容 □ 护理 □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摘要】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护理方面,饮食护理和水分补充是关键措施。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减轻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也至关重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安排和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疲劳导致腹泻发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小儿腹泻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是对孩子健康的全方位关注和呵护。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儿童、饮食、水分补充、刺激性食物、观察、症状变化。
1. 引言1.1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在孩子患上腹泻时,家长和护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水分补充和症状变化等方面,以确保孩子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在护理小儿腹泻时,首先要了解引起腹泻的原因。
常见的腹泻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原体、饮食不洁和食物过敏等。
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要采取正确的饮食护理措施,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物。
在小儿腹泻期间,孩子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水、果汁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帮助孩子补充体液。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和是否出现发热等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正文2.1 儿童腹泻的原因儿童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饮食不当等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可以引起小儿腹泻。
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会引起腹泻症状。
寄生虫感染也是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如钩虫、蛔虫等寄生虫会导致胃肠道感染,引起腹泻。
除了感染因素外,饮食不当也可能成为儿童腹泻的原因。
例如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发生。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现象,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来说,采取正确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1.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腹泻会导致儿童失去较多的水分和体液,因此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
可以给孩子饮用开水、温开水、果汁、电解质溶液等,特别是在高温天气或者剧烈运动后,应该增加水分摄入量。
2.饮食调整:腹泻时,应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选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比如米粥、面条、软煮蛋、馒头、面包等。
少量多餐,以免增加肠道负担。
3.注意消毒:腹泻是由于肠道感染引起的,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孩子使用的餐具和玩具等都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传染。
4.观察大便情况:要经常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包括颜色、质地、次数等。
如果发现大便有明显变化,比如出现血便、黏液便等,应及时就医。
5.家庭环境的整洁:要保持孩子生活环境的整洁,及时清洗、晾晒被褥和衣物,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6.避免频繁用药:对于腹泻症状较轻的孩子,不需要频繁使用药物。
如果孩子症状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及时就医。
7.适当休息:腹泻会导致孩子身体虚弱,因此要保证适当的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8.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况:腹泻症状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9.定期复诊:对于腹泻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孩子,应该及时就医,并定期复诊,以便掌握病情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10.积极与医务人员合作:在护理小儿腹泻过程中,家长要与医务人员积极合作,按照医嘱给孩子进行护理,及时向医务人员汇报病情变化。
小儿腹泻病人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病人健康教育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是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为特点的小儿时期常见病,多见于<2岁的婴幼儿。
【疾病特点】1.非感染性因素多因喂养和护理不当所致。
如进食过多或配比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未经辅食过渡而突然断奶或婴儿时期对某种食物过敏、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情绪不稳定引起自主神经紊乱等。
2.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使用污染器皿、食物不洁或带菌者传播所致。
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见,病毒以轮状病毒为主。
肠道外感染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健康教育要点】1.住院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指导家长合理喂养,调整饮食。
对于轻型腹泻不必禁食,应少量多次补充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以防止因患儿腹泻而丢失营养成分所致的营养不良或体重下降。
小婴儿如用牛奶喂养,则应将牛奶稀释后喂养。
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
轻度腹泻不需禁食,可采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补充身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医嘱口服补液盐时,告知应在4~6h 少量多次喂饮,口服补液盐一定要用冷开水或温开水溶解。
(2)病情观察指导:重点观察有无大便次数突然增多,前囱、双眼下凹,皮肤弹性差,烦渴,尿少,循环衰竭等脱水症状。
患儿如出现精神萎靡,腹胀,肌张力低,呼吸频率不规整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做血生化及心电图检查。
如小儿哭闹不安,易发惊,两眼上吊为低血钙表现,应报告医生补充钙剂。
(3)基础护理指导:告知家长详细登记出入量,如呕吐、腹泻的次数、量及性质、尿量等,便于了解病情,以供治疗参考。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如口腔黏膜有白色分泌物附着即为鹅口疮,可涂制霉菌素。
加强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及臀部,并涂鱼肝油或软酸软膏,以预防臀红及尿布疹的发生。
有肠痉挛腹痛者,指导应用热水袋热敷,或喝热饮料,或用温手揉摸患儿腹部,减轻疼痛。
强调家长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每次喂奶前、换尿布后一定要洗手。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对肠道感染性腹泻患儿要做好消化道隔离,注意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对衣物、尿布、用具及便盆应分类消毒,污物放入污物桶内。
3.合理喂养,母乳喂养儿减少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酸奶、脱脂奶等,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禁食时间不超过46小时),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液体,补液原则:腹泻轻无呕吐者可采用口服补液,应少量多次分服;呕吐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勤更换,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擦干,预防臀红及尿布疹的发生。
皮肤发红者遵医嘱用药,皮肤破溃者采用暴露法。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和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给医生处理。
儿童腹泻护理知识
儿童腹泻护理知识引言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较为脆弱,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感染或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腹泻症状。
儿童腹泻不仅给孩子带来不适,还会给家庭带来困扰。
正确的腹泻护理可帮助孩子更快地康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儿童腹泻护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家长和护理人员在儿童腹泻时提供帮助。
1. 寻求医疗帮助当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家长应该首先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会对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家庭待诊期间,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儿童腹泻期间,由于持续的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增多,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
以下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几点建议: - 给予足够的水分:儿童腹泻期间,应该多喝水或是其他补液饮品,以预防脱水的发生。
家长可以给孩子口服含有盐和糖的口服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
- 控制饮食:在腹泻期间,儿童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汤等。
同时,应避免油腻、辛辣以及高纤维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
如果儿童没有食欲,家长可以适当增加进食次数,少量多餐。
- 补充盐分:腹泻会导致体内盐分丢失,家长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盐分来保持电解质平衡。
3. 维持肠道健康维持肠道健康是预防和处理儿童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促进肠道健康的方法: - 增加益生菌摄入: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使用益生菌制剂,或是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发酵食品等。
- 避免常见致病菌的传播:腹泻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家长应该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接触病原体。
4. 平稳过渡到正常饮食在儿童腹泻症状减轻后,家长应逐渐将儿童的饮食恢复到正常。
以下是一些建议: - 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逐渐引入新的食物种类,注意观察儿童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腹泻发生后,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护理,以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加速康复。
本文将对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旨在总结对该类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有针对性护理的基本原则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对症护理:根据不同病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比如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可以采取口服补液、饮食调节等方法;对于重度腹泻的患儿,需要进行静脉补液、密切观察等处理。
2. 营养支持:腹泻患儿容易伴有消化道吸收功能减弱,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3. 保持肠道通畅: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防止便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毒素在体内滞留。
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1. 促进患儿康复:有针对性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儿的特殊需求,有效改善腹泻症状,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2.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针对性护理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脱水、营养不良等,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有针对性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快地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
4. 降低医疗成本:有针对性护理可以更快地减轻患儿症状,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5. 增强家长信心:有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家长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信心,有助于家长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更好地照顾患儿。
三、有针对性护理的不足之处1. 护理工作量大:有针对性护理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照料,工作量较大,容易增加医护人员的压力。
2. 需要护理经验:有针对性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护理技能,对新入行的护士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 个体差异大:不同患儿的病情和生理特点有很大的差异,有针对性护理可能需要针对每个患儿做出细微调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招聘考试题目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招聘考试题目: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出现的一种急性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稀薄、含水量多,常常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口服口服补液盐或者其他电解质溶液,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2. 饮食调整:在腹泻期间,应该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应该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
3. 抗菌治疗:如果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 对症治疗:对于严重的腹泻,可以采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5. 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泻的次数、性状、伴随症状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饮食调整、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观察病情变化。
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护理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一是给患儿多于正常摄入量的液体,饮水或其他流质食物如粥、汤等。
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要继续喂养,但要增加次数(至少每3小时要喂一次),如果婴儿是人工喂养,则要在奶中加入比平时多一倍的水,至少每3小时喂一次。
中医病名小儿腹泻护理多发群体婴儿常见病因乳糖不耐受常见症状腹泻预防护理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
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护理原则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二是继续喂养患儿,4至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供给高营养和相对高热的食物,但要视儿童年龄而定,可以是麦片、豆类的混合物或是麦片和肉或鱼混合食物,亦可加食用油,以保证它们含有充足的热能,也可供给奶制品,蛋类,还可以给予新鲜果汁、香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钾。
特别要注意不能给患儿高糖食物,因为它可以加重腹泻病,也不要给高纤维素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若给很稀的汤,尽管含有充足的水,但因没有足够的营养,也不利于小儿康复。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三是带孩子去就诊, 当小儿出现腹泻次数太多,严重口渴,眼睑凹陷,伴有发烧,不能正常进食和饮水,在家中治疗未见任何好转时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饮食禁忌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
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泻,所以腹泻时可暂停用含乳糖的乳制品,待病愈后缓量摄取,直到逐渐适应。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活动。
3、饮食护理
(1)严重呕吐患儿,暂时禁食,待症状减轻后尽早恢复喂养。
(2)对轻型腹泻患儿可继续进食其日常饮食,避免酸、辣、硬、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母乳喂养者继续哺喂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停喂牛奶和辅食,4-6小时后逐渐恢复进食,但要遵循由少到多,少量多餐的原则。
4、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神志、精神及面色。
(2)观无脱水、皮肤粘膜的弹性,有无休克先兆等症状。
(3)观察腹痛程度、腹泻和小便的次数、量、性质,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5、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补液,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
(2)遵医嘱给予止泻合剂注射。
6、对症护理
(1)高热护理。
(2)腹胀:腹部热敷或行肛管排气。
(3)呕吐护理。
(4)加强皮肤护理,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发生红臀时涂鞋酸软膏或鱼肝油保护皮肤。
7、健康指导:提倡母乳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108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108例临床观察目的研究观察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患儿不同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口服合适的中药汤剂治疗。
结果11d内患儿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成形,常规检查正常。
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遵循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原则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辩证小儿腹泻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婴儿时期,通常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大多数患儿为1岁以内。
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症。
这种病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通常有85%的婴幼儿腹泻采用抗炎、止泻补液等常规治疗2w内方可痊愈,但是也有15%的腹泻患儿腹泻持续不愈。
临床上根据患儿的病程将腹泻又可以分为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w~2个月的为迁延性腹泻[1],超过两个月的为慢性腹泻。
临床上对于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没有明显的概定区别,仅用于临床判断病情。
腹泻病因多而复杂,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威胁。
作者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滿意,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科诊治的108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49例,男59例;年龄3.5个月~7岁,平均年龄(3.5±2.8)岁;病程5~34d,平均病程(21±5.5)d。
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呕吐等临床症状,并且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大便颜色淡黄或黄绿色,大便次数4~8次/d不等。
部分患儿大便有少许泡沫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1.2 中医辩证分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和病因,分为伤食腹泻、湿热腹泻、脾肾阳虚腹泻、风寒腹泻、脾虚腹泻、气阴两伤腹泻、暑热腹泻等证型[2]。
1.3 中医辩证1.3.1 伤食腹泻伤食腹泻者19例。
小儿腹泻观察三要素
小儿腹泻观察三要素摘要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对于家长来说,正确观察小儿腹泻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小儿腹泻观察的三个重要要素,包括腹泻的颜色、性状和伴随症状。
通过正确观察这些要素,并结合医生的指导,可以更好地判断小儿腹泻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 腹泻的颜色腹泻的颜色可以提供一定的线索,帮助判断小儿腹泻的原因。
常见的腹泻颜色包括:•黄色腹泻:黄色腹泻可能与消化系统的问题有关,比如胆汁排泄不畅或肠道感染。
此外,如果腹泻伴有黄疸,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绿色腹泻:绿色腹泻通常与食物消化不良有关,比如进食过多的绿色食物,或者食物在肠道内通过速度过快导致的。
•白色腹泻:白色腹泻可能与胆道问题有关,比如胆道梗阻或胆汁排泄异常。
•灰色腹泻:灰色腹泻可能与脂肪吸收不良有关,例如胰腺功能异常。
•黑色腹泻:黑色腹泻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红色腹泻:红色腹泻通常与消化道出血有关,可能是因为肠道炎症、肠道损伤或肠道肿瘤等引起的。
通过观察腹泻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腹泻的可能原因,但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2. 腹泻的性状腹泻的性状也是观察小儿腹泻情况时需要关注的要素。
常见的腹泻性状包括:•稀水样腹泻:稀水样腹泻通常是由于肠道水分吸收不良导致的,比如肠道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
•黏稠腹泻:黏稠腹泻是指腹泻便便内有大量蛋白质、黏液等物质。
黏稠腹泻通常与肠道疾病或慢性炎症有关。
•泡沫状腹泻:泡沫状腹泻可能与肠道内有大量气体产生有关,比如肠道菌群紊乱、腸胃道功能性疾病等。
•鱼鳞状腹泻:鱼鳞状腹泻是指腹泻呈带状、条状,类似鱼鳞的形状。
这种腹泻可能与肠道黏膜脱落有关,比如病毒感染或炎症引起。
通过观察腹泻的性状,可以进一步了解腹泻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3. 伴随症状腹泻不仅仅是单一的症状,还常常伴随着其他一些症状,观察这些伴随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伴随症状包括:•发热:发热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有关。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教学 目标
1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理生理 2 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3 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4 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
教学 目标
5 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6 了解小儿腹泻的预防
1
概述
概念: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 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 电解质紊乱。
15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和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患儿休息 ,减少能量的消耗。保持 病室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合理安排饮食。除严重呕吐者禁食4-6h(不 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儿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 养儿,可给米汤、稀释的牛奶 、酸奶或其他代乳品。
5
小儿腹泻的病因
非感染因素: 1.饮食(人工喂养):喂养不当、过敏、双糖酶异常
2.气候:腹部受凉
6 小儿腹泻发病机制
无论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 1.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受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 2.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3.炎症所至的液体大量渗出 4.肠道功能异常将腹泻分成:分泌性、渗出性、渗透性、肠道功能异常 四种。
18
护理措施
4、用药护理 婴幼儿慎用氨基糖苷类,以免引起听力或肾脏损害; 服用微生态制剂时,注意水温<40 ℃,与抗生素间隔 服用。
19
健康宣教
(1)向家长讲解腹泻的相关知识。正确使用ORS液(口服补液 盐)。 (2)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夏季断奶, 按时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卫生。 (3)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滥用抗生素。
7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①轻型腹泻: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引起。数日内痊愈 •一般症状:低热、精神尚好、无中毒症状、无水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大便10次以下,黄色或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病病情观察规范
一、按病因分类:
1自身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水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3)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二者多见,尤其是病毒,最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①人工喂养;喂养不当。
②过敏性腹泻;③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或活性丧失.
2)气候因素
二、腹泻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达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1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天大便可达10余次以上,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2﹚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
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烦躁、
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
三、病情观察:
1、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以下几方面观察:
轻度中度重
度
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烦躁或萎靡昏睡
或昏迷
皮肤弹性稍差差极
差
口腔黏膜稍干燥干燥极
干燥
眼窝及前囟凹陷轻度明显极
明显
眼泪有少
无
尿量略减少明显减少
少尿或无尿
周围循环衰竭无不明显
明显
酸中毒无有
严重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5%以下5%-10%
2、体温:体温在37.5℃或以上时给于每日四次监测,体温38.5℃以上的随时监测至道恢复正常。
患儿入院体温38.5℃,遵医嘱予地塞米松2.4mg 静脉注射并嘱解衣散热,温水擦浴。
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警惕惊厥发生.及时更换清洁衣物,观察有无脱水征象,避免受凉.
3、腹泻:
1)评估可能引起腹泻的因素。
2)观察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并收集送检
3)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强臀部护理,预防臀红4、体液不足: 1)防止液体继续丢失,调整饮食,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
2)静脉补液静脉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见尿补钾。
5、营养失调:与腹泻丢失营养物质过多及摄入减少有关
1)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有稀到稠.2)患儿主要以母乳喂养为主,辅以等量的米汤、粥、面条等。
3)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每天加餐1次,共2周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观察患儿臀部皮肤情况
2)选用清洁,柔软尿布,及时更换,避免使用塑料布。
3)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蘸干,涂油,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
4)局部发红.渗出或溃疡者.可用烤灯.理疗促使创面干燥愈合。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及护理
一、小儿腹泻的并发症:
1、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时机体不仅不能有效地从食物中吸收水份和电解质,而且还会以肠液的形式将它们进一步丢失。
所以腹泻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水份和电解质的话,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其中,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低钙和低镁,它们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例如低钾可引起顽固性的腹胀,低钙可引起手足抽搦或。
2、病毒性心肌炎:它发生在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之后,腹泻使患儿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病毒就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并发此病的患儿会有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
重症患儿会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
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肠腔内。
腹泻和伴随它的病毒感染是引起肠套叠的主要原因,应当引起警惕。
4、:多发生在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之后。
营养不良会使患儿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易继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而且腹泻迁延不愈还会加重营养不良,造成恶性循环。
二、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
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