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合集下载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州区关庄镇柳家塬村)人,享年88岁,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他创立的“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书法艺术,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

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是“颜柳欧赵”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累官右拾遗、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侍书学士、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郎等职,封河东郡公,赠太子太师。

独具风格的柳体书法,得以法度森严,内紧外拓,用笔斩截,骨力清劲久负盛誉,有“颜筋柳骨”之称。

他生性耿直,以笔为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成为柳公权“笔谏”的千年美谈。

柳公权书法的代表作有《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神策军碑》、《冯宿神道碑》、《淳化秘阁帖》、《金刚经》、《迥元观钟楼铭》等,柳体字今由国家教育部列为学生习字范本,已走进学生课堂。

柳公权的介绍世学书者的楷模:柳公权曾经利用为皇帝讲解书法的机会,向皇帝阐述做人的道理。

在他看来,写字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是统一的,只要为人正直,则笔下的书法也有清正刚廉的气息。

他们认为,书法不但使人身心愉悦,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的人生经历早期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

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

柳公权代表作

柳公权代表作

柳公权代表作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有许多非常出色的作品。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楷书代表作:《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

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

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

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

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上为北京图书馆藏唐拓本。

拓本已装裱成上下二册,只存上册27开。

下册早已失传。

上册仅至“来朝上京嘉其诚”之“诚”字止,为碑文之前半,以下缺。

后有南宋贾似道、元瀚林国史院、明晋王朱钢等藏印。

清代经孙承泽、安岐等人递藏。

此碑拓本本世纪中叶,曾一度流于香港,1965年以重金购回,现为北京图书馆收藏,成为显赫于世的瑰宝。

柳公权书法作品列表历史记载的柳公权碑帖1、唐李说碑——贞元十七年(八〇一)郑儋撰2、唐赠越州都督符元亮碑——贞元十四年(七八九)(伪作)3、重复大云寺记——元和十二年(八一六)柳宗元撰4、唐左常侍薛苹碑——元和十五年(八一九)闰正月孟简撰5、唐大觉寺塔铭——长庆四年(八二四)六月李勃撰胡证篆额6、二帖九十六字——大和元年(八二七)王广渊撰7、涅盘和尚碑——大和二年(八二八)七月武翊黄撰8、唐平西郡王李晟碑——大和三年(八二九)裴度撰柳书并篆额署衔翰林侍书学士(伪作)9、唐太尉王播碑——大和四年(八三〇)李宗闵撰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10、唐太尉王播墓志——大和四年(八三〇)四月生僧孺撰11、唐将作监韦文恪墓志——大和五年(八三一)二月庚敬休撰12、唐太清宫钟铭——大和五年(八三一)十二月冯宿撰13、唐河中节度使薛苹神道碑——大和六年(八三二)李宗闵撰14、唐升玄刘先生(从政)碑——大和七年(八三三)冯宿撰唐玄度篆额柳署衔右司郎中同时立二碑,一在东都,一在京兆15、唐义阳郡王苻璘碑(同2)(伪作)16、唐赠太尉王智兴碑——开成元年(八三六)十一月裴度撰史维则篆额17、宣武军节度使王公神道碑——开成元年(八三六)裴度撰丁居晦篆额18、唐阴符经序——开成二年(八三七)七月郑澣撰丁居晦篆额19、唐柳尊师墓志——开成二年(八三七)柳公权撰并书20、唐检校左仆射赠司空崔群碑——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裴度撰21、唐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李绛撰柳公权书并篆额22、唐淮南监军韦元素碑——开成三年(八三八)七月丁居晦撰23、唐淄王傅元锡碑——开成四年(八三九)七月李宗闵撰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24、唐宪宗女庄淑大长公主碑——开成四年(八三九)杜牧撰25、唐山南西道驿路记——开成四年(八三九)刘禹锡撰26、唐赠兵部尚书李有裕碑——开成四年(八三九)李景让撰柳署工部侍郎知制诰27、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开成五年(八四〇)正月柳公权撰并书唐元度篆额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28、唐赠礼部尚书罗让碑——开成五年(八四〇)二月王起撰29、唐太子太保李听碑——开成五年(八四〇)二月李右撰30、太上老君常清静经——开成五年(八四〇)31、唐赠太师崔陲碑——会昌元年(八四一)五月刘禹锡撰32、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会昌元年(八四一)十二月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署衔正义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士33、唐西明寺宣律师碣——会昌元年(八四一)颜厚本撰34、神策军碑——会昌三年(八四三)四月崔铉撰柳署衔同《玄秘塔》35、唐吴天观碑——会昌三年(八四三)十月王起撰36、金刚经——会昌四年(八四四)四月郑□题额37、赠太子少保高重碑——会昌四年(八四四)十月侄高元裕撰38、唐武成郡王赠太傅李载义碑——会昌五年(八四五)裴璟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39、唐相国李凉公(石)碑——会昌六年(八四六)三月李德裕撰柳署衔工部侍郎40、唐商于新驿记——正月韦琮撰柳署太子宾客41、唐赠王师王起神道碑——大中元年(八四七)四月李回撰柳公权书并篆额署衔太子少师42、唐太仓箴——大中元年(八四七)李商隐撰43、唐赠太尉牛僧孺碑——大中二年(八四八)十月李珏撰44、司徒刘沔碑——大中三年(八四九)韦博撰柳署衔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45、唐赠太尉牛僧孺墓志——大中四年(八五〇)杜牧撰46、唐普光王寺碑——大中四年(八五〇)李邕撰柳署衔左散骑常侍47、唐岭南节度使韦正贯碑——大中六年(八五二)七月萧邺撰柳署衔左散骑常侍48、魏公先庙碑——大中六年(八五二)崔玙撰柳公权书并篆额49、唐掖庭局令刘荣璨碑——大中六年(八五二)柳公权撰,书并篆额50、唐河东监军康约言碑——大中七年(八五三)二月柳公权撰并书署衔左散骑常侍51、唐国清寺额及批答——大中七年(八五三)八月八日52、唐吏部尚书高元裕碑——大中七年(八五三)十月萧邺撰53、唐起居郎刘君碑——大中七年(八五三) 刘三复撰54、唐护国寺观音院记——大中七年(八五三)段成式撰55、唐淮南节度使崔从碑——大中八年(八五四)蒋伸撰柳署衔权知太子少傅56、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碑额——大中九年(八五五)十月裴休撰并书柳公权篆额署衔金紫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在京兆府,咸通三年(八六二)又在咸都立碑57、唐顺宗女濮阳大长公主碑——大中九年(八五五)柳公权撰并书58、复东林寺碑——大中十一年(八五七)四月崔黯撰59、安国寺模《西明寺<金刚经>》——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六月60、九峰镇国禅院额——八月八日61、襄州刺史薛系先庙碑——咸通二年(八六一)郑处诲撰62、太子太保魏謩碑——咸通五年(八六四)令狐绹撰63、大鉴禅师碑——年月、撰者不详64、唐薛平德政碑——年月、撰者不详65、平庐节度封敖碑——年月、撰者不详66、李公夫人武功苏氏墓志——年月不明,从弟涤撰67、德宗女宪穆公主碑——年月、撰者不明68、唐公碑——年月、撰者不明69、大中寺碑——年月不明70、灵岩寺题——年月不明71、空寂寺题——年月不明72、心经——年月不明73、砥柱铭——年月不明柳公权撰并书74、华山灯记——年月、撰者不明75、尊胜陀罗尼经咒——年月不明76、度人经——年月不明77、阴符经——年月不明78、寄药贴——年月不明柳公权的作品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柳公权的个人简介

柳公权的个人简介

柳公权的个人简介柳公权的个人简介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

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

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

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皆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

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

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柳公权的生平 1.皇家侍书生涯公元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柳公权诞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字诚悬。

其祖柳正礼,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宪宗元和三年(808),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

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竟然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旧唐书》)。

李听与柳有此交谊,故柳晚年还为其书过碑。

穆宗即位,柳公权入奏事。

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从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书禁中。

皇帝的宠幸、生活的优裕,并不给柳公权带来欢乐。

他内心却有无法排遣的苦闷与隐隐的羞愧。

他酷爱书法艺术,但他不想以此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业的进取雄心,时时跃动在胸间。

柳公权代表作

柳公权代表作

柳公权代表作
柳公权代表作:
1、主要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

2、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
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3、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柳公权的代表作介绍

柳公权的代表作介绍

柳公权的代表作介绍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有许多书法作品流传于世。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代表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玄秘塔碑的相关内容启功临帖作为一代书法巨匠,启功先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他的艺术之路又是清晰而有规律可寻的,那就是以古为即师,精研传统,从历代的书法名家和前人的优秀书法作品中汲取营养,尤其重要的是,先生毕生临摹了大量的古代著名碑帖。

此次我们出版的是启功先生一九七二年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在临写完成后先生加了这样一段注释:“一九六五年得明初拓此碑,日益习之,至今已临五本矣”,短生七年时间,先生通临此碑竞有五本之多,用功之勤,可见一斑!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楷书书法碑帖,主要介绍了启功临玄秘塔碑。

名家补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建于长安。

《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五寸,宽五尺一寸。

字共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四字。

正书碑刻气势恢弘。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书,运笔遒劲有力,字体学颜出欧,别构新意。

清代王澍以为:“《玄秘塔》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此碑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名家补抄玄秘塔碑》曾由金石大藏家龚心钊收藏并附谭泽闿跋。

据《增补校碑随笔》考据:“十二行“ 超迈”之“超”字仅“口”部左竖下端与石连,封口横划处尚完好……十六行“传授宗主”之“授”字未损。

”可考证其为明末清初时拓本。

此拓本内有缺失,但经一时之书法名流:张启后、宋育德、张玮、高振霄、张伯英、邵章、钱崇威精写楷书补齐。

《玄秘塔碑》的装裱上下夹板为唐代侧理纸裱成。

侧理纸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纸。

明·张岱《夜航船》记:“ 张华著《博物志》成,晋武赐于阗青铁研,辽西麟角笔,南越侧理纸,一名水苔纸,南人以海苔为之,其理纵横邪侧,故以为名。

”晋王羲之在会稽兰亭与文人骚客饮酒赋诗,席间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所用纸张即为侧理纸。

柳公权

柳公权

早期
公元778年,唐代宗 大历十三年,柳公权 诞生于京兆华原(今 陕西省耀县),字诚 悬。
鼎盛期
中期
晚期
少年小故事
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 训》关于“德行”的教导, 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 “博贯经术”。他于人生、 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 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 夫的一种“典范”
戒骄 成名
仕途辉煌
《 蒙 诏 帖 》
柳公权行书书法《蒙诏帖》白麻纸,七行, 二十七字,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 “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 劲苍逸。柳公权的行草书法作品有《伏审》、 《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 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
《金刚经刻石》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 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 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 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 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 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 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 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 (繇)、王(羲之)、欧(阳询)、 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 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 也。”
柳书的晚霞
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 晚期。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 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他至八十七岁仍书有《太 子太保魏谟碑》(《宝刻类编》著录)。 从其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 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 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当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 烂的晚霞;笔锋的利铦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 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 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 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柳公权

柳公权

冯宿碑
(837年,六十岁) 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书 爽利快健,神采飞扬。
苻璘碑
(838年,六 十一岁) 李宗闵撰文, 柳公权书并篆 额,邵建和镌 字。三十一行, 行六十二字, 碑高一丈,宽 四尺五寸三分, 为柳碑中最显 要者。石在富 平县,“十年 动乱”中被毁。
• • • • • • •
• •

心正笔正
• •
• • • • • • •

柳公权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还是一位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里,看到了柳公权写的字,心里十分喜爱,很想见一见他,在一 起谈论谈论书法。正巧,没过多久,柳公权从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现在陕西北部)来朝廷办事。 唐穆宗听说柳公权来了,就让他来见自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遗(负责给皇上提建议的 官)。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权在一起谈论书法,唐穆宗向柳公权请教说:“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 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听了唐穆宗的问话,柳公权心想:我 早就听说皇上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呢? 于是,他对唐穆宗说:“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这 跟国家大事是一个道理,不用心不行啊!” 听了柳公权的话,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讲笔法在规劝自己,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这不过是小节。后来,皇帝换成了唐文宗。有一天,唐文宗同几位大臣在一起谈论国事,柳公权 也在场。当大家说到汉文帝很注意俭朴的时候,唐文宗举起自己的衣袖让大家看,并有意自夸地 说:“这件衣裳已经洗过三次了,它现在还穿在我的身上。” 在座的一个大臣听了马上奉承说:“陛下,您的俭朴胜过了汉文帝呀!” 其他几位大臣也跟着随声附和起来。只有柳公权在一旁一句话不说。唐文宗见了有些不高兴,就 问柳公权:“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呢?” 柳公权看着唐文宗,神情严肃地说:“陛下,您做为天子,最重要的事要选用那些有才德的人, 罢免那些没有才德的人。让应该得到奖赏的人得到奖赏,使那些应当受到惩罚的人受到刑罚,这 才是天子最宝贵的美德呀!穿件洗过的衣服,固然很好,可不过是细微的小事啊!”唐文宗听了 柳公权的这一番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高兴地说:“现在文官中最高贵、最荣耀的官职 就是中书舍人(负责起草朝廷文告的官)了,您已经担任了这个官职,按理说,我不应该再让你 去当谏议大夫这样的小官了。可是因为您正直敢言,有诤臣的风采,所以,我要委屈您再兼任谏 议大夫官职,好让您能够常常提醒我。 第二天,唐文宗就发布了命令,让柳公权兼任了谏议大夫。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目录
1.柳公权及其作品《九疑山赋》简介
2.《九疑山赋》的译文及白话文解读
3.柳公权书法艺术特点在《九疑山赋》中的体现
4.《九疑山赋》在我国文学及书法史上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柳公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作品《九疑山赋》是他在游览九疑山之后创作的一篇描绘山水美景的骈文。

这篇文章以其华丽的文辞、独特的韵律和生动的描绘深受后人喜爱,成为了古代山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九疑山赋》的译文如下:“九疑之山,横亘于南,连绵千里,峰峦竞秀。

夏日则气候凉爽,冬日则阳光和煦。

山中有飞泉瀑布,山下有清溪长流。

草木茂盛,禽兽繁多。

真乃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白话文解读:九疑山位于南方,连绵千里,山峰秀美。

夏天凉爽,冬天温暖。

山中有瀑布,山下有清澈的溪流。

山上草木茂盛,山下动物繁多。

这里真是人间仙境,让人留连忘返。

柳公权在《九疑山赋》中,充分展示了其书法艺术的特点。

他的书法以骨力遒健、结构紧凑、气势磅礴著称。

在《九疑山赋》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疑山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也正是柳公权书法的魅力所在,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九疑山赋》在我国文学及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

首先,作为一篇骈文,它对后世的骈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作为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它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一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一)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年——八六五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以翰林院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累官太子少师,所以又称“柳少师”。

为人秉性刚直,从小工诗文,擅长篆、草、真,行,而对楷书致力尤深,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随后遍习隋唐以来楷法,所以他的作品,既具有魏晋人的风貌和隋龙藏寺碑的瘦劲,又更多地吸取了初唐以来各家之长。

由于他受到盛唐时期的颜书孕育,所有转折钩挑以及撇捺等笔调,又大量地变用了颜法。

柳公权博采群美而融冶一炉,写出了结体疏朗,神气清健,方圆兼使,法度森严而又富于变化的书体,与颜真卿同为有唐以来善于创新的一代宗匠。

同时,也正因为柳书有运古生新,遒媚兼备而平易近人的特点,所以也与颜书一样,同为实用价值较高的书体,影响后世极大,至今不衰。

特别在唐人楷书中,柳公权和颜真卿都好以大楷书写碑文,字体既能展写为榜书,又能缩写为中、小楷书。

所以柳体历来就风靡各地,甚至传播到日本等国。

在我国一向被选用为初学楷书的范本,以此作为端正字形,练习楷书基本功的比较容易入门的好教材。

(二)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一、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

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石现存西安碑林。

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乃此碑之最大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

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仿佛十一。

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

”意思是如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

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可以观察其内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证的。

柳公权 1

柳公权 1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著名书法家、诗人。

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是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劲媚和雍容雄浑之间,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书法遒劲峻拔,结构谨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

以骨力劲健见长,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他的楷书既可放为榜书,又能缩为小楷书写。

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在唐代元和以后书艺声誉之高,或世无第二人。

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

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员,曰:"此购柳书。

"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说:"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啊!"柳体以创造一种新的书体美,征服了当代,也赢得了后代,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冯宿碑》《刘沔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复东林寺碑》《原道碑》等。

其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玄秘塔》的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而《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

柳公权集字古诗五言绝句

柳公权集字古诗五言绝句

柳公权集字古诗五言绝句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以下是柳公权集字古诗五言绝句及其赏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

从书法角度来看,这幅作品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体现了柳公权楷书的独特风格。

每个字都稳健端庄,整体布局和谐统一,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柳公权集字古诗《登鹳雀楼》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展现了柳公权卓越的书法技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之一。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柳公权是中晚唐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骨雄力健,瘦硬通神,与颜真卿楷书并称“颜筋柳骨”,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仅供参考。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简介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著名作品《李晟碑》《玄秘塔碑》《苻嶙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书法成就柳公权在唐代元和以后书艺声誉之高,或世无第二人。

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

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员,曰:"此购柳书。

"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说:"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啊!"他最初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广泛浏览近世各家笔迹,形成自己遒劲、妩媚的书风,自成一家,称"柳体"。

柳体以创造一种新的书体美,征服了当代,也赢得了后代,"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五代时杨凝式卓然雄立,对唐代颜、柳之书学多有继承并发扬。

苏轼说:"自颜、柳没,笔法衰微。

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风。

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设者。

"《邵氏见闻录》亦云:"凝式自颜、柳入二王之妙,楷法精绝。

"这是唐以后学柳书而能自出机杼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卓越书家。

再如僧人应之,俗姓王,闽人,《南唐书》称其习柳氏笔法,以善书冠江左。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生平简介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生平简介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生平简介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自幼喜爱学习,十二岁便能作辞赋,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曾在李听幕府任掌书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柳公权简介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

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

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在政治上,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

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即位,柳公权得到唐武宗的赏识和重用,官至太子太保一职。

柳公权去世后,皇帝追封为太子太师。

在书法上,柳公权临摹和研习了王羲之、钟繇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这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认真学习了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

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

柳公权练字的秘诀柳公权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有一条河沟,据当地的人介绍说,这条河沟底至今都是黑色的。

在河沟处,有一条天然形成的“砚台”,仔细观察可看,河底的石头也有少许的黑色。

柳公权书法特点

柳公权书法特点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柳公权书法特点
柳公权(公元778年-809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有以下特点:
1. 气势雄浑:柳公权的书法线条磅礴有力,笔力雄浑有力,给人以
震撼之感。

2. 構築简练:柳公权的构图简洁明快,注重整体的布局和组合,能
够以少数笔画表现出丰富的意境。

3. 造型流畅:柳公权的笔画流畅自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以舒展开阔的视觉效果。

4. 丰富的变化:柳公权的笔法多变,能够灵活运用欧、颠、挑、掠、提、拇等各种笔势,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5. 破格创新:柳公权善于突破传统,不拘一格,创造性地运用字体
形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线条、构图、笔法和创新方面都具有独
特的特点,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柳公权的故事10字

柳公权的故事10字

柳公权的故事10字摘要:一、柳公权简介二、柳公权的学习经历三、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四、柳公权的故事及其启示五、总结正文: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行书。

他的书法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四大家”,他的字被誉为“柳体”。

今天,我们来了解柳公权的故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柳公权简介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的家族世代簪缨,可谓名门望族。

柳公权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少年时期便显露出极高的书法天赋。

二、柳公权的学习经历柳公权自幼酷爱书法,初学颜真卿,后遍观历代名家的墨宝,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日夜刻苦练习,堪称“临池泼墨”。

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三、柳公权的书法成就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行书见长。

他的字体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刚柔并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在当时被誉为“神品”,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四大家”。

四、柳公权的故事及其启示柳公权一生勤奋好学,虚心向前人学习。

他曾说:“吾岂敢与人比肩,惟日日自勉耳。

”这种谦虚、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柳公权还强调书法的实用性,认为书法应该为社会服务,造福人民。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学什么,都要注重实际应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总结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谦虚、勤奋是成功的关键,注重实际应用,将所学贡献给社会。

柳公权书法作品特点

柳公权书法作品特点

柳公权书法作品特点柳公权(773年-819年),字公权,号青峰,又号春坊先生,是唐代李阳冰门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唐代书坛巨擘”。

柳公权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独具一格,风格独特,与其他唐代书法家有明显的差别。

首先,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特点之一是笔画流畅,如泉水般的自由流动。

他的书法笔画饱满丰厚,字迹清秀纤细,线条流畅,形成一种典雅的风范。

在他的作品中,每一笔每一划都非常自然和谐,没有半点生涩或僵硬感,给人一种舒展自如的感觉。

其次,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特点之二是结构均衡,整体布局和谐。

柳公权的书法布局严谨,每个字在纸上的位置都经过精心的安排,每一行每一列的字数都平衡统一。

他的字体大小适中,字形工整,横平竖直,使得每个字在作品中都有恰到好处的位置和角度,呈现出一种完美的整体美感。

第三,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特点之三是字体端庄严谨,富有立象性和韵律感。

柳公权的字体常常以直、工整和圆润为特点。

他的字形好像是一位宫廷贵族,威仪庄重,举止端庄。

他对字的书写结构和每个笔画的精确控制使得他的作品看起来非常有规则性和统一性,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最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特点之四是用笔多变,变化多样。

柳公权擅长多种书体,如行书、楷书、隶书和草书等。

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笔画技法和气质特点。

他在用笔上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多变。

无论是力度、轻重、粗细,还是笔法的运用,他都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作品中,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以笔画流畅、结构均衡、字体端庄严谨和用笔多变等特点著称。

他的书法艺术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使人感到舒展自如和庄重肃穆,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柳公权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以内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以内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以内
摘要:
1.柳公权简介
2.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3.柳公权的故事及启示
正文:
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四大书家”。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其擅长楷书,被誉为“楷书四杰”之一。

柳公权的字体骨韵丰满,结构严谨,自成一家,被称为“柳体”。

柳公权一生勤奋好学,书法技艺精湛。

在他的一生中,曾为皇帝、大臣、寺庙等书写了大量碑铭、墓志、屏风等作品,其中以《乌程白莲阁序》、《颜筋柳骨碑》最为著名。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公权曾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他被任命为判官。

有一位考生书写不佳,但他敢于直言不讳地告诉考生:“你的字写得不好,将来会影响你的前程。

”这位考生听后,深感羞愧,从此发奋学习,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这个故事传为佳话,体现了柳公权对人真诚关爱和敬业精神。

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柳公权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离不开他平日的刻苦练习。

其次,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别人的不足,是对他人的关爱和负责。

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最后,敬业精神是成就事业的保障。

柳公权对待
工作认真负责,成为了书法界的楷模。

总之,柳公权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书法作品和生平故事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传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传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传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为唐朝名臣柳公绰之弟。

少年时好学,十二岁时能写辞赋,他博通经书,元和初年,考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守夏州时,征召他为掌书记。

他通晓音律,擅长书法,精于正楷,初学王羲之,后又遍阅近代各家笔法,而主要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两大书家,笔力遒劲刚健,结构谨严,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是对后来影响很大的书法家。

穆宗即位时,柳公权入朝上奏,穆宗召见他说:“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当天就任命他为右拾遗、翰林侍书学士,后又提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当时穆宗荒淫、放纵,不务政事,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后,脸色为之一变,知道柳公权是以笔法为喻进行劝谏。

柳公权经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在宫廷之中作为侍书。

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官,就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明家弟本来有志于专研儒学,却以侍书之职为朝廷所用,和卜筮之官颇为相近,心里感到耻辱,请求更换一散官。

于是改任为右司郎中,后又改任为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等职。

但文宗对他很思念,又重新召他为侍书,并提升为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任为中书舍人,担任翰林书诏学士,文宗曾夜间召对柳公权,蜡烛已经燃烧尽而话没有说完,宫人就把蜡液粘在纸上继续用来照明。

一次从幸到未央宫,停下车驾,文宗对柳公权说:“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纥。

”柳公权上前表示祝贺。

文宗说:“单贺未了,卿可贺以诗。

”柳公权随即应声说:“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非常高兴,称赞道:“子建七步,尔乃三焉。

”还有一次与其他六位学士在便殿问对,文宗谈及汉文帝节俭,随即举起自己的衣袖说:“此澣濯者三矣。

”学士们都赞誉文宗节俭的美德,唯独柳公权默然不语,文宗就把他留下问他为何不语。

柳公权说:“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乃小节耳。

唐·柳公权书法及其书论

唐·柳公权书法及其书论

唐·柳公权书法及其书论唐·柳公权书法及其书论——倪文东内容摘要: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大官僚兼学者书法家,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是中国书法史上当之无愧的书法大师。

该文从柳公权所处的晚唐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对柳体楷书产生的时代背景,书风特点、创作分期及对后世书风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柳公权书法创作革新创造柳公权是中国书法史上当之无愧的书法大师,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

柳公权与同时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致力于楷书的创作,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前贤书法家优秀楷书风格的基础上,对产生于魏晋六朝,并在隋代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楷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改革,特别是对北碑楷书这一特殊的书法文化遗产,进行吸收和借鉴,并结合唐代的时代风貌和审美特点进行改造,创造了一种适合时代发展的楷书风格和面貌,总结了经验,制定了法度,创立了规范,从而使他们创作的书法作品成为唐代,甚至整个古代楷书的最高典范,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所创造的,代表唐代时代风格的楷书,自唐代以下,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成为后人学楷入门的最佳范本和第一选择,这其中柳公权所创造的“柳体”楷书,最受欢迎,影响最大。

历史上,尽管有宋代米芾对唐代颜、柳书法的过激批评和清代乾、嘉以后,出现了著名的碑学派,以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为代表的“为北碑鸣不平”者,尊魏卑唐,但从历史的角度和时代发展的观点来看,今天人们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唐代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尽管也有人认为唐楷过时,甚至,有人请王羲之下岗,但历史所赋予的文化使命和千百年来经过历史检验并共同认定的经典作品,却是要不断传承下去的,这是不依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的。

一、融会诸家,自成一体柳公权的书法有着深厚的书学渊源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他所生活的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竖画起笔,折锋非常突出,有垂露和悬针之别,都根据字势需要而定。中竖每多用垂笔悬针,空抢收笔,力在抢尖。左右竖画,有相向和向背之分,如范字“圆”,“臣”, “雕”、“皆”等的竖画,相向形态,都较突出。
五、柳字的“点”,方圆并用,变化较多。其在“宝盖头”的首点,多用竖式方折之点, “宝盖头”左点,每多借用短竖为点,如范字“官”、“宅”等。另如“文字头”的首点,或方或圆,都用侧式。方点体势,斩钉截铁,圆点体势,丰厚滋润,如范字“主”、“玄”之点。
二、神策军碑 神策军原是唐制边防军队,后驻军禁中,便成为皇帝的卫队了,分左右神策两军。此碑建立于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是柳公权在六十五岁时书写的。内容记载唐武宗李瀍巡幸左神策军的事。由于碑置左神策军驻地,驻军禁地,不准摹拓,所以对外流传很少,因此碑文字口没有受到捶拓损伤,锋鋩棱角,俨然如新。其书法结体严峻,除多出欧法外,并以斩
(二)
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
一、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石现存西安碑林。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乃此碑之最大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意思是如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可以观察其内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证的。
九、凡“口”形框内如空无笔画,则“口”框的左面竖脚须伸出框外,如“口”形框内含有其他点画者,则右面竖脚必须伸出框外,临摹时要分辨清楚。
十、凡“木”字之撇,(包括木字旁)其撇出的头部,一般都枕搁在竖画上,见范字 “林”字。
十一、“竖弯钩”其弯部一路圆转,见范字“礼”字。
六、柳字的撇,速度较快;柳字的捺脚较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之笔,轻撇重捺,一如颜法。 ·
七、“火点底”的横四点,其中间二直点,多参用短竖成点;其在“绞丝旁”的下三点,其中间一点,也以短竖出现;“水旁点”的末点,其挑尖须对准首点尾部,以求上下呼应。
八、凡“口”、“曰”等类四角围框之字,其上两角较下两角宽阔,所以竖画落笔后,须由上向下斜下,两面对称,形同量米升斗之状。
十二,范字“风”字的横折斜弯钩,其弧度大致相当于圆周的三分之一;钩笔特别丰厚饱满,全从褚法中来。
以上论述供学写时参阅。
为了使学用方便,本帖毛笔字部份的选字,已从碑刻原版翻制成墨迹,特在指,运笔在腕;书写纸上,形成点画,积点画而后成字体。因此字体的形态表现如何,关键在于点画的用笔如何。举凡点画的起止长短,方圆肥瘦,偃仰向背,正直弧斜,轻重徐疾,虚实映带以及转折顿挫,藏锋露锋等等用笔问题,也就关系到字体形态的表现问题。各家字体在用笔上都有它一定的讲究和方法,从而就形成了他的一定特征。所以初学临摹的人,必须首先抓住这些带有关键性的特征,才容易把字临摹得相似或近似。关于柳字的用笔特征,应掌握如下几点:
圆笔指写出的点画呈圆形,圆笔在起笔后用裹锋,不使笔锋分散开。行笔不折不顿,写到尽处,一住即收,无有折锋痕迹。这样用笔,称为“圆笔”。柳体圆笔点画,格外显得丰润而圆浑。
三、横画起笔方整,全用折锋起笔,从长短看,有短横长横之分,短横体态粗壮,所以按笔较重,长横伸左取势,中段稍瘦,所以行笔至中段时,须稍提锋。柳体长横在顶盖、中腰或底托部位时,都比一般为长,有时还长得比较突出。横画笔势,
一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一)
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年——八六五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以翰林院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累官太子少师,所以又称“柳少师”。为人秉性刚直,从小工诗文,擅长篆、草、真,行,而对楷书致力尤深,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同时,也正因为柳书有运古生新,遒媚兼备而平易近人的特点,所以也与颜书一样,同为实用价值较高的书体,影响后世极大,至今不衰。特别在唐人楷书中,柳公权和颜真卿都好以大楷书写碑文,字体既能展写为榜书,又能缩写为中、小楷书。所以柳体历来就风靡各地,甚至传播到日本等国。在我国一向被选用为初学楷书的范本,以此作为端正字形,练习楷书基本功的比较容易入门的好教材。
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随后遍习隋唐以来楷法,所以他的作品,既具有魏晋人的风貌和隋龙藏寺碑的瘦劲,又更多地吸取了初唐以来各家之长。由于他受到盛唐时期的颜书孕育,所有转折钩挑以及撇捺等笔调,又大量地变用了颜法。柳公权博采群美而融冶一炉,写出了结体疏朗,神气清健,方圆兼使,法度森严而又富于变化的书体,与颜真卿同为有唐以来善于创新的一代宗匠。
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势雄力厚之中,刚柔相济,骨肉停匀,是高度概括了前人楷法的珍品。世人评述此碑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确实,在柳书大字碑版中,《神策军碑》是继《玄秘塔碑》之后,另以雄胜面貌出现的又一精心杰作。现存拓本,据记载,为五代或宋初时所拓,是仅存而稀有之迹。特别是此碑由于勒刻精良,所拓字迹,神完气足,几与真迹无甚差别,诚是难能可贵。
虽向右上取微含耸肩状态的斜势,但要使人一眼看来有安适平稳的感觉。有时横画两头微低,中间高拱如覆舟的样子,这在横画较多的字如“书”,“昼”,“真”、“兵”等字都配用此画。另凡居于左偏旁的字如“木”、“扌”、“言”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让右关系,右端要稍尖,人称之为“右尖横”;或居于右偏旁的字如“才”、“寸”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迎左的关系,一般都用“左尖横”即左端比右端要狭窄些。
一、由于颜书以丰筋胜,柳书以骨力胜,世人皆以“颜筋柳骨”并称。同时也正因为此,一般初学柳字的人,往往过分偏重于骨力的一面,而忽略了柳书于劲健之外,尚富有丰腴妍润的一面,而将柳字临写得过分枯瘦,这一点必须加以留意。
二、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用的,“方笔”指在起笔和收笔处笔画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并不是指什么角度正好九十度。用笔方法,主要是逆锋起笔,如写横画,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下落笔(这叫做欲横先竖),再转锋向右行笔;收笔时用 “回锋收笔”。如写竖画,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右横落笔(叫做欲竖先横),再转锋向下力行。如写撇,欲左下先右上(柳字在撇画或竖画,每多强调用“方笔”,所以在起笔时,时常出现用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一个棱角)。如写捺,欲右下先左上,这些都称为“逆锋”笔法。在行笔时用铺毫,笔画尽处,每用顿笔。这样用笔,就叫“方笔”,方笔点画,厚重遒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