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之一,一般来说,可以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多为大学教师,仅次于教授。规定高等 学校教师的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192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 ,开始规定了 这个职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未变。1960年3月5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 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 ,规定讲师提升为副教授的业务条件是:①能胜任本专业一门或一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工 作,质量较高,成绩优良;②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 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就,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者在生产技 术方面有较大的贡献,或者在业务技能上有较高的造诣;③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副教授的主要职责是担任某 些学科的讲授,和教授共同指导或单独指导学位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学规定副教授 必须在一定年限内作出教学和科学研究上的成就,方可升任教授,否则离任改就其他工作。
特任副教授岗位职责高校为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师资后备力量是一流师
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速培养造就一批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我校师资队伍的有生力量,学校设立的岗位。 特任副教授对外可称为副教授,并可以此身份申报国家、中国科学院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岗位待遇特任副教授的岗位津贴,按照学校副教授标准执行。
欧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教授
在欧美高等教育体系中,“教授”(Professor)通常是大学教师职务里的最高级别。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 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学术或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 问、或是商业发明等) ,同时训练、指导自己的学生做研究、撰写论文,以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 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端看学校、地点(国家)和时间额外 因素。例如在欧美的顶尖大学中,学校相当重视在独一领域中专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将他们作为该校的宣传 重点。[来源请求] [编辑]终身制
2005年欧美教授薪资
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大学的教授是终身的。终身制最初来自德国大学,后来在美国也开始实行。教授终身制 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授的学术研究不会受到政治、商业以及资金来源的牵制和困扰。1994年,美国在《反雇

佣年龄歧视法案》中规定学校不得强迫终身制教授退休。 在美国大学当中,新聘的教师有一段6-7年的考察期,以考察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然后学校根据学 术资质,决定是否授予终身制教授。 [编辑]英澳纽体系与北美体系的比较 在英澳纽体制下, 每个领域通常只会有一个正教授 (Professor) 相当于美国的首席教授 , (Chair Professor) ; 由于在英澳纽体制下,仅有极少数人可以晋升正教授,英澳纽体系的 Reader 以及 Associate Professor(实 际上升任到这个级职要跟在美加体系中正教授难度差不多),是系所中,少数的职务,因此可视为等同北美 体系中一般教授的地位,在澳纽体制下,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 同时被统称为 Professorial Appointment (教授聘),这是比较容易在中文体系下被混淆的地方。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公认为 相当于北美的副教授。而英澳纽体系现行对新聘讲师的学历要求,也多为博士毕业(或即将毕业)才有资格, 因此该职相当于美加体制下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与英国不同,美国的大学讲师则通常只负 责教学,没有负责学术研究。 各体系中不同教职之地位对照,可参考下表: 中文 英澳纽 美加体系(含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 等) Chair Professor Professor
首席教授 Professor (Discipline Chair) 教授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Reader
Principal Lecturer / Senior Lecturer Associate Professor Assistant Professor Lecturer / Instructor Teaching Assistant (TA)
助理教授 Lecturer 讲师 助教 Associate Lecturer / Teaching Fellow / Instructor Tutor
博士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本专业的最高学识水准的学术称号。在学士学 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种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
授予我国的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
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博士学位。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 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 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 老师是错的。 ) 什么是名誉博士学位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国外有关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暂行规定,我国授予国外有关人士名誉博士学位, 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予的一种荣誉称号,目的在于表彰国外卓越的学者、科学家或 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学术、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等领域,以及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中的 突出贡献。我国的名誉博士学位,一般应按我国规定的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授予;必要时也可统称为“名誉博士学

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组织。 (一级学科,特指高等院校里的学科分类。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比如,传 统的中国语言与文学/中文是一级学科,而具体到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以及语 言方面的专业都是二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机构内,经批 ) 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由著名的华裔科学家 李政道先生倡议,并借鉴了国外博士后制度和培养年轻高级人才的经验,于1985年开始实行的,目的是吸引、培 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
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指经批准并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注册,在
流动站或工作站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人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博士后”表明的是一种经历。博士是最高学位,不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对博士后研 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 2、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而这种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 3、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再是学生。他们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要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计 算工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 4、对设站单位来讲,博士后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员,不列入正式编制,工作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在其获得 固定工作岗位前,实际上处于流动状态。
科研机构是指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有一定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定数量、质量的研究人员。有开展研究 工作的基本条件。长期有组织地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机构。中国科研机构概况据《科学时报》2007年4月 16日“世界大学及科研机构竞争力排名: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科学”一文报道,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名列全球第20 位,较2006年上升1位。中国有5个科研机构进入世界科研机构科研竞争力排1000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位居前 列)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到 2007 年为止,我 国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 286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 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 数学 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四川 大学 物理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
化学
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s ) ,是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为了交流知识、 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可以采用座谈、讨论、演讲、展 示、实验、发表成果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