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教学导案、讲义

合集下载

第5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生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浙教版)

第5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生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浙教版)

第5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SA”、“AAS”,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知识精讲知识点0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知识点0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知识点03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能力拓展考点0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典例1】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得到△ABC≌△BAD的是()A.BC=AD,∠ABC=∠BAD B.BC=AD,AC=BDC.AC=BD,∠CAB=∠DBA D.BC=AD,∠CAB=∠DBA【即学即练1】如图,点E在AB上,AC=AD,∠CAB=∠DAB,△ACE与△ADE全等吗?△ACB与△ADB 呢?请说明理由.考点0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典例2】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ABC的周长为14,求△BCD的周长.【即学即练2】如图,在△ABC中,AC=6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13cm,则BC的长为()A.6cm B.7cm C.8cm D.13cm考点03 角平分线的性质【典例3】如图,AC平分∠BAD,CE⊥AB,CD⊥AD,点E、D为垂足,CF=CB.(1)求证:BE=FD;(2)若AC=10,AD=8,求四边形ABCF的面积.【即学即练3】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的面积是30cm2,AB=13cm,AC=7cm,则DE的长()A.3cm B.4cm C.5cm D.6cm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如图,已知AB=AC,AE=AD,要利用“SSS”推理得出△ABD≌△AC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B=∠C B.BD=CE C.∠BAD=∠CAE D.以上都不对2.下列选项可用SAS证明△ABC≌△A′B′C′的是()A.AB=A′B′,∠B=∠B′,AC=A′C′B.AB=A′B′,BC=B′C′,∠A=∠A′C.AC=A′C′,BC=B′C′,∠C=∠C′D.AC=A′C′,BC=B′C′,∠B=∠B′3.如图,用∠B=∠C,∠1=∠2,直接判定△ABD≌△ACD的理由是()A.AAS B.SSS C.ASA D.SAS4.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下列条件中,能使△ADF≌△CBE的是()A.∠A=∠C B.AF=CE C.AD∥BC D.DF∥BE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若∠A=60°,∠ABD=24°,则∠ACE的度数为()A.48°B.50°C.55°D.60°6.如图,在△ABC和△DCB中,∠A=∠D,AC和DB相交于点O,OA=OD.求证:(1)AB=DC;(2)△ABC≌△DCB.7.如图,AF=CE,AF∥CE,BE=FD,问△ABF与△CD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8.如图所示,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1=∠3,∠E=∠C,AE=AC,问△ABC≌△ADE吗?请说明理由.题组B 能力提升练9.已知:BD=CB,AB平分∠DBC,则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A.2对B.3对C.4对D.5对10.如图,若∠B=∠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OE≌△COD B.△ABD≌△ACE C.AE=AD D.∠AEC=∠ADB11.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小河宽度:AB⊥BC,OB=OC,BC⊥CD,点A,O,D在同一条直线上,量出CD 的长度即知小河AB的宽度.这里判断△AOB≌△DOC的依据是()A.SAS或SSA B.SAS或ASA C.AAS或SSS D.ASA或AAS12.如图,已知AC=AD,要使△ABC≌△ABD,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C=∠D,③BC=BD,其中符合要求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3.如图,已知AB=CD,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若再添一个条件就可以证明△ABC≌△CDA,下列条件中符合要求的有()个.①BC=AD;②AD∥BC;③∠B=∠D;④AB∥DC;A.1 B.2 C.3 D.414.如图所示,△EBC≌△DCB,BE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A,CE与B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①△OEB≌△ODC;②AE=AD;③BD平分∠ABC,CE平分∠ACB;④OB=OC,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15.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若AB=5,AC=8,BC=10,则△AEF的周长为()A.5 B.8 C.10 D.1316.如图,在△ABC中,∠ACB=90°,BE⊥CE于点E,AD⊥CE于点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EC≌△CDA(填一个即可).17.如图,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连接AP,BP,CP,若∠BAC=50°,则∠BPC=°.18.如图,在△ABC中,点D在AC上,BD平分∠ABC,延长BA到点E,使得BE=BC,连接DE,若∠ADE=38°,∠C=42°,求∠BAD的度数.19.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延长BA至F使AF=AB,连接EF;延长CA至G 使AG=AC,连接DG,当∠G=∠F时,猜想线段BD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组C 培优拔尖练20.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OABC外一点,连接AD、BD、CD,且BD交AC于点O,在BD上取一点E,使得AE=AD,∠EAD=∠BAC,若∠ABC=62°,则∠BDC的度数为()A.56°B.60°C.62°D.64°21.在学习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后,一同学总结出很多全等三角形的模型,他设计了以下问题给同桌解决:如图,做一个“U”字形框架P ABQ,其中AB=42cm,AP,BQ足够长,P A⊥AB于A,QB⊥AB于点B,点M从B出发向A运动,同时点N从B出发向Q运动,使M,N运动的速度之比3:4,当两点运动到某一瞬间同时停止,此时在射线AP上取点C,使△ACM与△BMN全等,则线段AC 的长为()A.18cm B.24cm C.18cm或28cm D.18cm或24cm2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ABE≌△DCE;②BE=EC;③BE⊥EC;④2S△AEC=3S△AEB.A.1个B.2个C.3个D.4个2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AC=60°,BE,CD为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BE,CD交于点F,FG平分∠BFC,有下列四个结论:①∠BFC=120°;②BD=BG;③△BDF≌△CEF;④BC=BD+CE.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①D.①③④24.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AC为边,作△ACD,满足AD=AC,E为BC上一点,连接AE,∠CAD=2∠BAE,连接DE,下列结论中:①∠ADE=∠ACB;②AC⊥DE;③∠AEB=∠AED;④DE=CE+2BE.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③④25.已知:在△ABC中,∠ABC=60°,∠ACB=40°,BD平分∠ABC,CD平分∠ACB,(1)如图1,求∠BDC的度数;(2)如图2,连接AD,作DE⊥AB,DE=2,AC=4,求△ADC的面积.26.如图,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线与∠CB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D,P,C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P AD的度数;(2)求证:P是线段CD的中点.。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讲义-全面完整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讲义-全面完整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讲义-全面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讲义——全面完整版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1)全等图形的定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对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SSS、SAS、ASA、AAS对于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五种判定全等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共分三个专题,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课堂效果良好。

研究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和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并能灵活运用。

研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合作交流意识、大胆猜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包括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证明格式是必要的。

角平分线的性质包括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也是必要的。

在研究全等三角形时,需要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理解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

同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从中了解、体会图形的变换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在研究角平分线时,需要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角平分线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可以通过作图来判定角平分线。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课件、作图工具和纸笔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归纳结论等方式来探究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

总之,掌握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研究数学和几何学都是必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这些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动态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提出问题: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能否任意摆放并重合?如何放置才能重合?活动二: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提出问题:观察图中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2、让学生观察图形、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初中数学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 (角-边-角)、AAS(角-角-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全等概念的理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的几何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全等的新课学习。

2. 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判定条件:详细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以及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条件。

3. 案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判定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

4. 动手操作:让学生自行取材,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全等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概念和判定条件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5篇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5篇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5篇更多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把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正确查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关键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查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预备:老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学生——————白纸一张、硬纸三角形一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一)导课:老师————(演示课件)庐山风景,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大自然中庐山的唯一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象这样的图片,样子和大小都相同。

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样子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 动手操作1———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能够完全重合]命名: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全等形。

[板书:全等形] 刚才大家所举的各种各样的样子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也都是全等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动手操作2———制作一个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全等三角形初中数学单元

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全等三角形初中数学单元

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全等三角形初中数学单元1.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全等三角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3.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 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SSS(三边相等)。

2. SAS(两边及夹角相等)。

3. ASA(两角及夹边相等)。

4. AAS(两角及非夹边相等)。

3.3 实际问题解决1.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新课讲解1.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2.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4.4 课堂练设计相关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4.5 思维导图制作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4.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4.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思维导图的制作,评价学生在全等三角形单元的研究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思维导图模板。

3. 练题及答案。

4. 实际问题案例。

7.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
课前准备全等三角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做一做: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六、作业
教材P、187习题11、4;A组1;B组1、
七、板书设计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篇四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观察,使学生对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对应的概念,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方法,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学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1?指出下列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并说明为什么、
分析:
说明:这里可以向学生说明,前面两小节化简二次根式,就是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前面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也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例2题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将被开方数或被开方式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二)新课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遇到一个二次根式将它化简,为解决问题创
这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被开方数的因数化简后是否是整数了,另一方面被开方数中还有没有开得尽方的因数、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讲义全等三角形定义:若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则它们是全等形三角形。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均重合。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SSS):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2.边角边定理(S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且另一条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3.角边角定理(ASA):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4.角角边定理(A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典型例题举例:1.已知△ABN≌△ACM,对应角为∠B和∠C,对应边为AB和AC。

2.已知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3.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

4.在△ABC中,D在AB上,E在AC上,AB=AC,∠B =∠C,求证AD=AE。

5.已知∠1=∠2,∠3=∠4,求证AC=AD,其中D是线段BC上的一点,且BD=DC。

6.在图中,B、E、F、C在同一直线上,AF⊥BC于F,DE⊥BC于E,AB=DC,BE=CF,判断AB是否平行于CD,说明理由。

7.在图1中,△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EG,判断△ABC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8.在图中,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的一点,PD⊥OA交OA于D,PE⊥OB交OB于E,F是OC上的另一点,连接DF,EF,求证DF=EF。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提纲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提纲

全等三角形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8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从知识的特点上来讲,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心理学上讲,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问题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相关知识。

本章开始,使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角平线的性质与判定中也不提出互逆定理。

这样不致于一下给同学们过多的概念,而加大学生负担。

本章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规律;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理性思维水平;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综合运用。

3. 会作角的平分线,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它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将两个三角形的六个要素随意组合针对每种情况做出分析与验证,得出三个定理,然后将其迁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来。

2.经历应用全等三角形及解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数学化归和建模的思想,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对应课标1.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各种变换;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应用到实际中。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单元与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单元与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单元与思维导图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初中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 全等三角形的运用:解决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或引用实际生活中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部分,向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可以结合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边长相等、角度相等等。

步骤三:判定方法在判定方法部分,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如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等。

通过讲解和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判定方法的使用条件和步骤。

步骤四:运用与解决问题在运用与解决问题部分,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建筑设计、地图测量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步骤五:总结与复在总结与复部分,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的练和复。

可以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评价他们的研究效果。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效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示例:全等三角形- 定义和性质- 边长相等- 角度相等- ...- 判定方法- SSS- SAS- ASA- ...- 运用与解决问题- 实际应用- 建筑设计- 地图测量- ...- 总结与复- 概念总结- 练题复以上是一份关于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的初步构想,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五种判定全等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结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本主题单元共分为三个专题: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熟练应用。

研究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和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研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五种判定全等的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在图形变换和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并能在生活、生产中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计算。

通过本单元研究,学生可以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

同时,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品质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折纸、画图、文字与符号的互译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探索、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对应课标要求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综合法进行证明。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1、教师用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

2、学生自主探究、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学生在纸板上画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并标出对应元素。

2)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推理等方法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顶点连线相等等。

3)学生归纳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三: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活动步骤】1、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初中三角形全等公开课教案

初中三角形全等公开课教案

初中三角形全等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测量等探究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与性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如全等的三角形、正方形等。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说这些图形是全等的呢?二、讲解新知1. 操作观察,得出概念a. 给学生分发纸板,请他们将各自的三角尺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并裁下。

b. 提问: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三角尺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三角尺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c. 预设: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能完全重合。

d. 多媒体上展示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尺寸大小一样的照片,请学生观察,放在一起是否也能完全重合。

e. 教师总结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 平移、翻折、旋转,对应关系a. 小组活动:对一个三角形作出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变换,然后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看看对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b.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全等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性质。

2. 强调三角形全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并写在日记中。

2. 设计一些关于三角形全等的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操作观察、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讲义整理讲义

全等三角形讲义整理讲义

全等三角形讲义整理讲义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判定条件1.1 定义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度也是完全相等的三角形。

1.2 判定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 SSS(边边边):若两个三角形各边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边角边):若两个三角形两边和夹角都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角边角):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 RHS(直角斜边边):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度和对应边长相等对于全等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度分别对应,三个边长也对应,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度应相等,边长也是相等的。

2.2 全等三角形的任意一对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对于全等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对应的任意一个角度和边长都是相等的。

2.3 全等三角形的对边平行对于全等三角形来说,如果我们将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那么对应边就会重合,此时,它们的对边将会互相平行。

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3.1 计算两个全等三角形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在解决一些类似于“影子问题”等数学题目时非常实用。

3.2 解决几何题目在解决几何题目时,有些问题常常需要使用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如,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计算出未知的边长或角度等。

四、常见误区4.1 认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就是全等三角形形状相同的图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只有在三边或者两边一角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全等的。

4.2 认为两个三角形的相似一定就是全等的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的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只是其中的边长成比例。

五、全等三角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许多与求解边长、角度有关的几何题目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对于对称性的研究、空间几何、画图以及设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教案讲义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教案讲义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教案讲义教案:数学三角形全等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2.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应用。

3.能够通过已知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25分钟)1.笔直的射线展示告诉学生,向右作直线和向左作直线被认为是等於的。

相同地,三角形也有被视为等於的明确的判定条件。

2.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全等的含义,提出三角形ABC≌三角形DEF的定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通过板书和实例演示,讲解以下判定条件:(1)两边对应相等,且夹角相等。

(2)两角对应相等,且边长相等。

(3)两边角对应相等。

4.三角形全等定理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和性质,例如: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夹角互相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通过实例演示,教授如何利用判定条件进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练习(25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练习运用判定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

2.探究型任务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哪些三角形全等,从而解决问题。

拓展(15分钟)1.数学应用介绍三角形全等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上的应用,如架设桥梁、建造房屋等。

2.三角形全等的补充知识介绍其他与三角形全等相关的知识,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四、板书设计:三角形全等定义:三角形ABC≌三角形DEF判定条件:1.两边对应相等,且夹角相等。

2.两角对应相等,且边长相等。

3.两边角对应相等。

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夹角互相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架设桥梁、建造房屋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引入概念、讲解判定条件、演示证明和独立练习等环节,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初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几何知识体系。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判定条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难点
1.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2.实际问题的转化: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提供实物模型,让学生通过折叠、拼接等操作,亲身体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全等三角形的实例,如建筑物的平面图、拼图游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全等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三角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新课讲义完整版(全8讲)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新课讲义完整版(全8讲)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新课讲义全面完整版(全八讲)A B C 1 E DA B C D O 1 2(1) (2) A B D C (1) (2) AB C E D第一讲 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其性质(一) 知识要点1、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形。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 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表示方法:“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 ≌△DEF 。

4)对应元素:①对应顶点:点A 与点D ,点B 与点E ,点C 与点F 是对应顶点 ②对应边:AB 与DE ,AC 与DF ,BC 与EF 是对应边 ③对应角:∠A 与∠D ,∠B 与∠E ,∠C 与∠F 是对应角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右图所示,△ABC 和△DEF 全等,是,记作△ABC ≌△DEF 。

其中,。

2、常见的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有平移型、旋转型和翻折型。

(1)平移型:如下左图,若△ABC ≌△DEF ,则BC=EF 。

将△DEF 向左平移得到下右图,则仍有BC=EF ,在右图中,若知BC=EF ,则可推出BE=CF 。

(2)旋转型:如下左图,两对三角形的全等属于旋转型,图形的特点是:图1的旋转中心为点A ,有公共部分∠1;图2的旋转中心为点O ,有一对对顶角∠1=∠2。

(3)翻折型:如右图,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属于翻折型,其中图中有公共边AB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 知识延伸: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及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也相等。

AB C DE F AB C DE FA B C D E FB AC D EEAB C D OA B C DFE 4、规律方法小结:在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常用的方法有:(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5.教学环境: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问,敢于表达。
-建立良好的班级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如数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由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楼梯图片,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尝试回答问题。接着,我会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回顾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即有一个角是直角,从而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
3.逐一讲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引导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讲解: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五种判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应用: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此外,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对于直观、具体的实例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同时,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进步。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参考教案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参考教案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2.学会用各种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3.运用全等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用边,角和边角对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有效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2.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安排幻灯片展示相关知识。

2.准备适量的作业和习题。

3.准备实物模型或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什么是全等图形?2.给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判定全等正方形的条件。

步骤二:呈现新知1.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比较两个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界定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出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步骤三:探究与总结1.安排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实物模型或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判定是否全等,并使用证明方法加以说明。

2.学生展示成果,共同总结确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步骤四:拓展训练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2.分组进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积极性。

步骤五:归纳总结1.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写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和总结,强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巩固与拓展:1.布置一些较为复杂的作业和拓展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2.自主学习和研究,如何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

七、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学生对教师总结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提问。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下节课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为切入点,继续加强学生的应用与拓展能力。

三角形全等教学讲义

三角形全等教学讲义

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课堂上需要和学生以活跃的气氛来沟通,在遇到稍微综合型的题目,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才能解题,否则遇到困难会沉默不说话,气氛好的情况下,学生会积极思考,但是还是需要心理上的一些引导,改变学习心态,才能有更大进步。

讲义设计出发点:根据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这份讲义从最基础开始,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SSS、SAS)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接下来,从一些简单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再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在稍微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全等三角形,并能够利用题目条件证明出来。

三角形全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边边边”、“边角边”判定的内容,初步应用“边边边”、“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中,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ACBA’C’B’AB=A’B’ ∠A= ∠A’BC=B’C’ ∠B= ∠B’ AC=A’C’ ∠C= ∠C’(一)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 什么性质?学生回答问题: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二)探究新知1.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引导学生思考,把探究满足一个条件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两种情况,即一条边对应相等和一个角对应相等分别分给两组同学完成,探究出结果后,再把两个条件中的三种情况要求学生进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
1.如图,已知△ABC≌△DCB,且AB=DC,则∠DBC等于()
A.∠AB.∠DCBC.∠ABCD.∠ACB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
结果展示:
1.只给定一条边时:
只给定一个角时:
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
可以看出来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我们不能保证画出来的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那么如果给出来三个条件时,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给出三个条件时有下面四种情况:三条边、三内角、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我们先来探索第一种情况.
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ﻩ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吗?
不难看出△ABC和△DEF,△ABC和△DBC,△ABC和△AED都是全等三角形.我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ABC≌△DBC,△ABC≌△AED.
例2: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ﻩ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呢?
按照下面的步骤,我们可以作出来一条直线,求证这条直线即是角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 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 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5.把△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边AB旋转到AD,得到△ADE,用符号“≌”表示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6.如图,把△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
求证:AC∥DF。
7.如图,△ACF≌△ADE,AD=9,AE=4,求DF的长.
ﻬ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你可以画出多少三角形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都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
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ﻩ如果我们把两张纸重叠起来,同时得到两个三角形,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我们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我们把这两个图形放在一起,他们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称为是全等形.
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 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ﻩ请按照下面的方法,用刻度尺和圆规画ΔDEF,使其三条边分别为1.3cm,1.9cm,2.5cm.
画法:1、画线段EF=1.3cm;
2、分别以E、F为圆心,1.9cm,2.5cm长为半径画两条弧,交于点D;
3、连结DE,DF;
ΔDEF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按照上述方法你画出了几个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有如下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定理: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S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
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1、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圆弧,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E、F两点;
2、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 EF长的半径;
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 内一点D;
3、过点A、D作射线AD.
射线AD就是所求作的 的平分线.
根据我们作出的图形,找到已知条件,并证明AD是 的平分线.
把两根木条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木条会自由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连结另两个端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会随之改变.如果把另外两个端点用一根木条固定住,那么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实践的有关知识: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二、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ﻩ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2.已知△ABC≌△DEF,AB=2,AC=4,△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长为()
A.3B.4C.5D .6
3.已知△ABC≌△DEF,∠A=50°,∠B=65°,DE=18㎝,则∠F=___°,AB=____㎝.
4.如图,△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AED,则DE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教案、讲义
———————————————————————————————— 作者:
———————————————————————————————— 日期:

1.4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